2022年中考七上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人教版_第1页
2022年中考七上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人教版_第2页
2022年中考七上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人教版_第3页
2022年中考七上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人教版_第4页
2022年中考七上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历史中考第一轮复习统一国家的建立七上第三单元中考说明1、了解秦朝的统一;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秦朝的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理解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理解这些措施的作用和影响;评价秦始皇的历史作用。2、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中国古代史复习·第三单元A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统一时间结果(意义)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经济思想军事文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北击匈奴;修筑长城1.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的三公制;地方机构的郡县制。

“尊君”的措施:天子自称为“朕”。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诏”。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质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玺”。

基本特征:皇位世袭皇权独揽皇帝独尊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守)县(令)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行政军事监察郡县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经济方面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圆形方孔铜钱文化方面:统一文字小篆思想方面:焚书坑儒材料: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目的:影响: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从长远看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坑儒谷遗址于陕西临潼军事方面派

北击匈奴修建西起

,东到

的万里长城蒙恬临洮辽东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经济思想军事文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圆形方孔钱)(小篆)动脑筋: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陇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011.广东省)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A.博士B.丞相

C.太尉D.御史大夫D

(2011.四川成都)秦始皇虽然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但也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他为了巩固秦朝的统治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不包括()

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D.皇帝制A

(2011.山东菏泽)秦朝统一全国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其中对后世地方行政机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是()A.中央没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B.车同轨,书同文

C.废分封,立郡县

D.焚书坑儒C

(2011.湖南衡阳)《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改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焚书坑儒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政权集权制D

(2010.山东聊城)郭沫若说:“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致命的打击”缘于()

A.商鞅变法

B.秦始皇“焚书坑儒”

C.陈胜吴广起义

D.汉武帝消弱封国B大一统的汉朝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的大一统政治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儒学开始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文化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我国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侯国(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制)经济:收回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统一铸造五铢钱。军事:多次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作用使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秦朝汉朝秦汉的大一统政治经济思想军事文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推恩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收铸币和盐铁权“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文字推儒学,办太学北击匈奴

如何评价秦皇汉武?

(2011.江苏连云港)“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

C.科举制D.推恩令D

(2011.山东泰安)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排斥异己

C.平定叛乱D.发展经济A

(2011.湖南岳阳)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统治,你可以发现他们都曾()

A.对匈奴用兵B.大规模修筑长城

C.实行分封制D.推崇儒家思想A

(2011.广东)秦朝“焚书坑儒”,而西汉则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目的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推行法家思想

D.有区别的对待知识文化B

(2011.湖北孝感)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C(1)材料一中“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主要表现在什么局面的出现上?(2)材料一中所说的“致命的打击”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谁统治时期?产生了什么影响?(3)材料二是谁说的?当时的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落实他的建议?材料一: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百家争鸣焚书坑儒;秦始皇。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体现出两位皇帝在哪方面的治国措施?他们共同目的是什么?二人在治国措施上有何差异?思想方面;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秦始皇:采用法家观点“焚书坑儒”汉武帝:采用儒家观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三单元复习B民族关系和文化统一国家的建立中考说明1、了解张骞通西域的基本史实,了解汉与西域的交往及对西域的管辖,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2、知道造纸术的发明,知道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史实,认识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了解《史记》;知道秦始皇陵兵马俑。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张骞通西域西域是哪里?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今天的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第一次第二次时间目的结果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了解西域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汉朝和西域的来往更加频繁动脑筋:张骞出使西域有何作用?公元前

年,西汉政府设立

,从此,西域(今新疆)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60西域都护中国的丝绸从

出发,通过

、今

地区,运往

,再转运

,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欧洲作用: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昌盛的秦汉文化

时候开始,用麻做纸,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西汉早期—————时期,————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东汉蔡伦动脑筋: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有何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医学领域华佗张仲景年代制成编制年代写成尊称东汉麻沸散五禽戏东汉《伤寒杂病论》医圣全面阐述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宗教领域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佛教是当今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

末年传入我国。受封建统治者提倡和扶持。佛教的传播,对我国

的发展有深远影响。道教是我国

的宗教,

时期,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是

,主张修身养性

,以求得道成仙。古印度西汉文化土生土长东汉张陵炼制丹药史学年代作者体例内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西汉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史事秦始皇陵兵马俑突出反映了秦汉时期

水平已经很高雕塑艺术雕塑练一练1.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指出这一“主轴”的起点是A.东汉的洛阳B.西汉的长安C.汉代的成都D.元朝的大都B2.有一位老中医善于养生之道,每天坚持锻炼,其所表现出来的虎、熊、鹿、猿、鸟各种形态惟妙惟肖,许多一同晨练的人为之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