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后冷战时年中国对东协战略研究_图文.ppt大綱第一章緒論第二章 中國的新安全觀第三章 後冷戰時期影響中國對東協之 戰略因素第四章 後冷戰時期中國對東協的戰略 作為第五章 由台灣看中國與東協之整合第六章 結論緒論
研究動機1.親身感受中國的崛起與壯大2.研究中國對東協的戰略意圖研究目的1.探討後冷戰時期影響中國對東協戰略因素2.後冷戰時期中國對東協的戰略作為3.思考台灣因應之道本論文研究架構圖
系統理論簡化模型決策(轉換)輸入輸出回饋(對台灣的影響,第五章)國際與國內因素(第二、三章)中國的戰略作為(第四章)資料來源:DavidEaston著,王蒲劬譯,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第二章中國的新安全觀
後冷戰時期的國際局勢
中國新安全觀的形成新安全觀與中國的外交戰略後冷戰時期的國際局勢
兩極對立消失與多極力量的興起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40多年的美蘇兩大陣營相互對抗的「冷戰」格局打破,世界進入了一個新的大動盪時期,各種力量重新分化、組合。經濟因素在國際關係中地位大幅提升
國際關係發展的趨勢已從軍事對抗轉向以經濟實力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競爭。蘇聯之所以垮台並非因為其軍事力量落後美國乃是因為其以經濟為核心的整體綜合國力輸給美國。中國新安全觀的建構
中國建構新安全觀的背景因素
蘇聯解體後,美國亟欲尋找新對手,中國成為美國意識形態鬥爭的對手,當時中美力量差距仍大,鄧小平認為中國的國家安全戰略應該採取韜光養晦、絕不當頭的策略,營造一個和平穩定的週邊環境,全力發展以經濟為主軸的綜合國力。
江澤民主政時期延續鄧小平和平與發展的主軸,持續改革與開放策略,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十五大時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正式提出了新安全觀的概念,強調共同安全的觀念。
新安全觀與中國的外交戰略
新安全觀為中國創造和平穩定的環境 在新安全觀的思維下中國不斷發展,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世界的生產中心,以及獲得持續性的高經濟成長率。新安全觀減低週邊國家對中國崛起的疑慮新安全觀的實踐—睦鄰政策睦鄰政策在實踐上主要反映在緊密的經貿安排和政治安全合作兩個方面上海合作組織中印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東南亞友好條約自由貿易區2001年7月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中國對東協的睦鄰政策有更深一層的戰略考量第三章後冷戰時期影響中國對東協之戰略因素隨著中國國內外局勢不斷地改變,中國擬定縝密的戰略規劃,影響因素包含國內與國際兩大類,國際的因素主要是因應美國的圍堵態勢,其中又包含美日安保條約的軍事聯盟與美國藉反恐重返東南亞;國內的因素則主要考量到如何封鎖台灣的外交空間與區域整合後的實質經濟利益。國際因素突破美日安保條約的封鎖
美國藉反恐重回東南亞美日安保條約1998年美國副國務卿塔爾波特指出:「美日防衛新指針是亞洲版的北約」,北約圍堵的對象是蘇聯,美日安防衛新指針圍堵的就是中國。2004年6月,倫斯斐在新加坡舉行的「亞洲安全大會」中以「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為題發表演講,指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佈局,其中最令人引起注意的一件事,就是美軍將進駐東南亞地區,實際追捕各國恐怖分子。與菲律賓於2002年4月第十八度舉行「肩並肩」聯合軍事演習訓練,雙方各派約2700名人員參加。與泰國、新加坡合作方面,2002年5月中旬,美國便與泰國和新加坡在泰國東南沿海羅勇府的烏噠堡海空軍基地舉辦了為期兩週的「金色眼鏡蛇」(CobraGold)聯合演習。
國內因素圍堵台灣外交空間
1988年以後,臺灣與東協改變自1970年代斷交以來所停滯的高層互訪,同時,雙方的經貿關係亦快速發展,中共不僅在與東協國家之經貿額方面遠落後於臺灣與東協的經貿額,在投資方面亦遠遠落後於臺灣,東協各國由於經濟上還有賴台灣的投資,因此一直與台灣保持友好的半官方關係,並積極支持台灣加入東南亞地區的各種區域性組織,這對中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形成嚴重的挑戰,使得中國不得不加強與東協的關係,以防台灣在東南亞突破其封鎖外交。
區域整合的實質利基
1.降低關稅的利益: 使中國—東協之間的貿易量顯著增長,並因此推動雙方的GDP增長。2.貿易便捷的利益:通關程序的協調簡化將減少成本25%相當於貿易點值1.75-2.5%的收益,也就是可以使中國至少增加7.2億美元的經濟利益。第四章
後冷戰時期中國對東協的
戰略作為
積極參與東協對話機制緩和南海主權爭議建構自由貿易區湄公河流域的共同開發積極參與東協對話機制東協建構各個對話平臺,中國就積極參與東協多邊安全對話機制。中國發現「多邊主義」可以降低國際社會特別是亞太國家對其崛起的戒心,有助於建立中國在國際社會正面的形象,乃逐漸對多邊主義加以重視。中國實際上將ARF轉變為其挑戰美國主導勢力、預防日本軍事外交政策的擴張、和淡化與駁斥中國威脅論等觀點的場所與工具。透過ARF的參與,中國得以在以亞太國家為主體的多邊安全機制與對話中,製造亞太權力分配現狀已逐漸朝向多邊體系發展的印象,凸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在影響和參與亞太安全政策的份量與角色。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湄公河流域共同開發2010年,人口超過17億、經濟總值達24000億美元、全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
擺脫美國束縛,爭取成為亞洲區域霸權。強化東協國家對其經濟依賴,擴大對東協的影響力化解東協國家對中國大幅吸走外資的疑慮
有助於因應美、歐區域型經濟整合所帶來的貿易保護主義第五章
由台灣看中國與東協之整合
中國—東協整合後台灣的外交空間中國—東協整合對台灣經濟的衝擊外交圍堵由於受到中國「一個中國」政策的國際封鎖,東協國家對台灣必然保持政治冷漠的態度。雖然有的國家,如新加坡,願意在兩岸互動中扮演積極角色,但是臺灣仍然很難避免被政治邊緣化的危機。2004年11月,在寮國召開東協峰會,會後發表的東協聯合聲明,要求東協明確將「反對臺灣獨立」列為重點宣示內容,這表明中國經由務實外交構築對我國的國際封鎖線已經成功,尤其說明了東協對臺灣的「南向政策」的利益導向並沒有產生政治上的正面回應。
東亞自由貿易區各模擬情境對台灣經濟之影響單位:%情境內容GDP總產值總出口值總進口值東協加1-0.04-0.090.007-0.002東協加3加(香港+CEPA)-0.19-0.530.1420.159台灣因應之道台灣因應東亞區域整合的經濟策略1.積極爭取與美國與新加坡簽署FTA2.全力推動WTO與APEC等多邊自由貿易體制的建立,主動提出各項自由化的議程,積極推動各項自由化的措施。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网络安全实习生实习协议范本
- 2025版绿色家居装修设计施工合同范本
- 2025版危险化学品仓储安全管理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校园安全守护服务合同终止声明
- 2025版A包海南农产品品牌国际化推广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茶园承包与茶叶加工生产合同
- 2025年度高端家具搬运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城市综合体安防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光伏发电安装工程一切险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政府机关办公设备采购合作协议
- 中国睡眠报告2023
- 升压站土建施工组织设计
- 英语默写版-高考英语词汇3500词
- 哈尔滨市普通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等级指导标准
- 汉语文化传播研究:以中国语言文化为视角
-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
- 退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申请表
-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完整整套课件(马工程)
- 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汇总
- 英语音标拼读方法讲解
- MT 113-1995煤矿井下用聚合物制品阻燃抗静电性通用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