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心理学课件第讲感觉知觉与认知_第1页
建筑环境心理学课件第讲感觉知觉与认知_第2页
建筑环境心理学课件第讲感觉知觉与认知_第3页
建筑环境心理学课件第讲感觉知觉与认知_第4页
建筑环境心理学课件第讲感觉知觉与认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环境心理学课件第讲感觉知觉与认知第一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环境知觉基础

环境及其划分

心理学是什么

建筑环境心理学的三个层面建筑环境心理学的重点议题第二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环境及其划分

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即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环境(environment)是指周围所在的条件,对不同的对象和科学学科来说,环境的内容也不同。第三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如何界定环境心理学中的环境?

学者Hellpach将环境划分为三个范围:自然或者"地理心理因素"(geopsychologicalfactors)的环境、社会或者"心理社会因素"(psychosocialfactors

)的环境和"建成环境"(builtenvironment)。除此之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虚拟环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要面对的重要环境之一,因此,可以对环境进行如下分类(图示)。第四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系统科学。建筑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基础理论依据必然离不开心理学基本原理。

2.1自然科学领域内研究对象存在三种水平透明箱(数学)灰箱(物理学)黑箱(心理学)

心理学属于黑箱,因为其研究对象(心理过程)无法直接看到、直接测量,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借助可以直接观察、测量、记录和分析的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以达到描述、了解、预测及控制行为的目标。输入输出?第五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如果把人的感觉、知觉和认知系统比作一台特殊的机器,根据控制论“人机同构”的观点,尽管人与机器存在着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天壤之别,但从人的行为过程和机器的控制动作来看,二者都包括以下基本组成:感受器——负责与外界交往,接受或收集与完成任务有关的信息;信息处理器——从事选择、加工和贮存信息的工作,根据收到的信息和以前贮存的信息进行比较,决定动作;效应器——根据中枢决策器官的指令执行特殊的任务。

第六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具体对人来说,这一系统则包括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内脏);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反应器官(腺体、肌肉、五官、四肢);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第七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八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2相关概念感觉知觉认知第九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2.2.1感觉

人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开始的,通过感觉,不仅能够了解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如物体的形状、颜色、气味、质感等,而且也能知道身体内部的状况和变化,如饥饿、疼痛等。感觉是意识和心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人脑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第十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感觉的特点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第十一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感觉刺激的重要性

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不仅会引起厌烦,还会产生强烈的痛苦和损害健康。为了解人在缺乏感觉刺激时的反应,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视频)。第十二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这一实验说明,感觉的丧失会严重影响人的认识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并波及到情绪和意志,造成心理上的紊乱乃至病态。可见,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漫不经心”地接受的刺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觉是多么重要,它既能提供人类生存的重要线索或依据,也为人们及时把握客观环境、产生新的认识以及维持身心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证。第十三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一)刺激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人的感觉器官具有不同的形态构造,执行着各自不同的职能。它们各自具有特定的适宜刺激物,只对各自的适宜刺激产生最大的感受力,从而产生清晰的、有一定意义的感觉。例如眼睛接受光刺激,耳朵接受声刺激,皮肤接受触觉、温觉刺激等等。平时人们最重视的是视觉与听觉,其次是嗅觉、味觉、肤觉,事实上人的感觉不只上述五种,还有动觉与平衡觉。第十四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感觉阈限并非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会引起感觉,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下绝对感觉阈限。当刺激强度超过某种限度时,所引起的就不再是正常感觉而是痛觉,例如过强的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引起的效果都是痛觉,这个能引起感觉的最大刺激量称上绝对感觉阈限,从下阈限到上阈限之间的强度,就是人能产生感觉的刺激范围。第十五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三)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客观世界是丰富多采的,人在同一时刻不可能感知到一切对象而只能感知到其中的少数,这少数对象就成为注意的中心,其余对象有的处在注意的边缘,多数处在注意范围之外。人对那些被注意的对象才会用心地去看、去听、去嗅、去触摸……,于是,这些对象就被清晰地反映出来,其他对象就相对模糊甚至未被意识到。第十六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客观事物引起人的注意的因素:(一)刺激物的对比强度在无意注意中起绝对作用的往往不是刺激物的绝对强度,而是它的相对强度。例如在喧嚣的闹市中大声说话不会引起人的注意,而在夜深人静之时,窃窃耳语也可能引起人的注意。绿草丛中的红花比绿草丛中的青蛙更引人注意。第十七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二)

刺激物的状态运动和变化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引人注意。如夜空中的流星、理发馆的三色旋转柱标、跳动的喷泉等比静止的对象更引起视觉注意;阵阵钟鼓声比持续不断的嗡嗡声更引起听觉注意;随风吹来的阵阵气味比弥漫于空气中不变的气味更引起嗅觉注意……第十八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三)刺激的新异性与众不同的和新异的事物很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干篇一律的、刻板重复的事物很难吸引和维持人的注意。第十九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四)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经研究证明,在数目判断中7是个临界值。当环境中独立的要素过多时也会引起同样不良的后果,若对这些要素加以适当组织,个人便可以把某一群元素作为一个整体记忆,从而简化了信息处理过程,花同样的精力可以记住更多的信息。第二十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五)个人特征个人的兴趣、需要、情绪状态和健康状况都影响着人对客观刺激的注意与否。对个人来说,“注意”是一种资源,能有效控制和分配自己“注意”的人就能更有效地利用这一资源。第二十一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知觉的产生以各种形式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与感觉同时发生。但并非感觉的简单总和,因为除了以感觉为基础之外,还需要过去经验或知识的帮助。对某个物体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精确,对该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清晰。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都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客观事物,感觉只是作为知觉的组成成分存在于其中,心理学为了研究的需要,才把感觉从知觉中区分出来加以讨论。感觉与知觉统称为感知,平常所说的感觉往往也泛指感知。2.2.2感觉与知觉的关系第二十二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2.3认知

涉及到记忆、思维和情感等高级心理活动,对信息的处理加工过程。在人与环境交互作用中,知觉和认知紧密相连,环境知觉是环境认知的基础,而环境认知是环境知觉的产物。第二十三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认知表征

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当有机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输入、编码、转换、存储和提取等)时,这些信息是以表征的形式在头脑中出现的。表征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又是被加工的客体。同一事物,其表征的方式不同,对它的加工也不相同。例如,对文字材料,着重其含意的知觉理解和对字体的知觉就完全不同。2)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的提出是受结构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的,而对结构的研究较早见于格式塔心理学派中。格式塔学派强调整体,模式,组织作用,结构等在研究知觉的认知过程及高级心理过程中的作用,主张从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第二十四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讨论:感觉、知觉、认知的区别及联系?推荐自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第二十五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3心理学对人类行为的研究重点:一是个体的心理过程,其中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这部分是人类个体所具有的共性,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在认识世界时所遵循的普遍的、共同的心理过程。二是个性心理,包括个体的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关注个体之间的特异性,表现为个体间不同的气质、性格和人格特征。三是社会心理,个体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孤立存在,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和周围的其他人有一定的关联,这部分主要研究个体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思维。

因此,环境心理学可以定义为研究人与环境之间互动关系的一种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第二十六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人-环境交互作用模型

建筑环境心理学面对的环境以建成环境为主,在人-环境交互作用模型表中,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认知层面的解释模型和行为层面的操作模型。第二十七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认知层面:探讨个体的基础心理活动与建筑环境的关系,研究内容为建筑环境的色彩%光线%材质%形体等对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感知通道所带来的心理体验;意识层面:探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主要研究个体在不同价值观、世界观和审美观的影响下对建筑环境的理解和追求;行为层面:探讨人的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研究交往尺度和习惯行为方式与建筑环境的领域感、私密性等,并结合人体工程学探讨建筑环境的舒适性。3、建筑环境心理学研究大致分为三个层面

第二十八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4、建筑环境心理学重点议题

第二十九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环境知觉理论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格式塔知觉理论生态知觉理论

概率知觉理论第三十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环境知觉的概念个体或群体直接地和真实地感知环境信息的过程;这种感知是紧接着刺激发生的并和过去的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第三十一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德语中格式塔意指形式或图形,还具有英语Structure(组织)的含义,由于Structure一词己为其他心理学派所专用,因而英译为configuration或音译为gestalt,中译“完形”或音译为“格式塔”。1、格式塔知觉理论

第三十二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1学派的建立

尽管图形静止,但在观察者看来,以—定时间间隔映示的图形却在运动,把这种现象称为似动现象。韦特海默认为似动自身是一个现象,是一种格式塔完形,而不是由若干个不动的感觉元素所拼合而成的。他进而推论心理现象的整体是不可分析为元素,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合,整体是先于部分而又决定各个部分。ababab韦太海默似动现象1韦太海默似动现象2ab第三十三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三十四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三十五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三十六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1格式塔的含义一指事物的一般属性,即形式;

亦即物体的性质,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

一指事物的个别实体,即分离的整体,形式仅为其属性之一。如,“有角的”或“对称的”是指具体的三角形或曲调,而非第一种涵义那样意指三角形或时间序列的概念,它涉及物体本身,而不是物体的特殊形式,形式只是物体的属性之一。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即任何分离的整体。第三十七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2引申在格式塔心理学知觉理论的应用中,差不多把格式塔视为“有组织整体”的同义词,即认为所有知觉现象都是有组织的整体,都具有格式塔的性质。凡能使某一感知对象(如建筑立面、平面)成为有组织整体的因素或原则都称为格式塔,出现了“格式塔(或格式塔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良好格式塔”的说法第三十八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3基本观点知觉的整体性认为人的知觉经验是完整的格式塔,不能人为区分为元素。同型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物理现象、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都具有同样的格式塔性质,具有两两相对应的关系,因而它们都是同型或称同构的现象。场作用力场作用力可看成是同型论的推论。这一观点认为,既然物理现象是保持力关系的整体,那么与之对应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当然也是保持力关系的整体,即三者都具有相对应的完整的动力结构。所有这些力,即物理力、生理力和心理力都发生在同一场之中,被称为场作用力。第三十九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4格式塔组织原则

现实生活中,人总是企图在知觉范围内对感知对象加以组织和秩序化,从而增强对环境的理解和适应。由于人对环境刺激的组织与思维过程和客观环境刺激的特性存在着同构性,所以环境刺激特性也直接影响着人的知觉效果。

图形与背景群化原则简化原则第四十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4.1图形与背景

图底之分——在一定的场内,我们总是有选择地感知一定的对象,而不是明显感知其中所有的对象——有些突显出来成为图形,有些则退居衬托地位成为背景,俗称图底之分。第四十一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图形清晰明确,相对较强;背景模糊不定相对较弱。图形是被包围的较小对象,背景是包围着的较大对象。因此,图形有轮廓,而且,除非经过绘画等专业训练,一般人感知不到背景的轮廓。当图形与背景相互为何且形状类似时,图地关系可以互换。第四十二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图地关系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图地关系是人凭直觉认识世界的最基本需要。感知对象图地不分或难分,成为暖昧或混乱的图形,视觉易疲劳而令人感到厌烦。环境设计中,强调图地之分有助于突出景观和建筑的主题——观众在随意、轻松的情境中第一眼就发现所要观察的对象。环境中某一形态元素一旦被感知为图形,会取得对背景的支配地位、使整个形态构图形成对比、主次和等级。反之,缺乏图底之分的风景园林环境易造成消极的视觉效果。第四十三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易成图形的主要条件小面积比大面积易成图形。当小面积形态采用对比色时尤其引人注目,如蓝天上的白云、湖泊中的岛屿、碧波白帆、青山黄瓦、万绿丛中一点红等。第四十四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单纯的几何形态易成图形。如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在复杂的建筑环境中以其单纯的几何形态吸引着游人的注意而突显为图形。第四十五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水平和垂直形态比斜向形态易成图形。对称形态易成图形。封闭形态比开放形态易成图形,大如群山环抱的天池,小如围墙上的漏窗、月洞门等。第四十六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单个的凸出形态比凹入形态易成图形。对于凹凸连续的形态,图形与背景可以互换。第四十七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动的形态比静的更易成为图形,如广场上的喷泉、活动雕塑或飘动的彩旗等。第四十八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整体性强的形态易成图形,如园林中或山坡上具有共同特点并成组布置的建筑群。第四十九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奇异的或与众不同的形态易成为图形,如在中国传统风格的街道上出现一座天主教堂,或以现代建筑为主的街道上出现一组仿古建筑。第五十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4)建构方法容易形成视觉显著点的视觉条件根据视知觉心理规律,刺激物引起注意的方法可以利用图形与背景的差异程度,归纳成为如下特点:第五十一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图形背景有具象意义易被识别无具象意义不易被识别左右对称的图形非对称的图形被包围的图形包围的图形单纯完整的图形不规则的图形易产生联想关系的图形无视觉经历的图形具有动感趋势的图形静止状态的图形单个凸形单个凹形水平与垂直的形斜向形肌理感与立体感较强的图形无肌理感无立体感的图形趋向暖色相的部分趋向冷色相的部分有序有积聚的形无序散乱的形面积较小形状相叠的形面积较大形状单纯的形第五十二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4.2群化原则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进行观察时,知觉具有控制多个刺激,使它们形成有机整体的倾向。使多个刺激被感知为统一整体的控制规律。通常称为群化原则。

邻近原则相似原则连续原则封闭原则第五十三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1)邻近原则相互邻近的元素被感知为有内聚力的整体。2)相似原则彼此相似的元素易被感知为整体,这是人认识世界时通过分类简化刺激对象的方式。第五十四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连续原则按一定规则连续排列的同种元素被感知为整体。4)封闭原则一个有倾向于完成而未闭合的图形易被看做一个完整的图形。第五十五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五十六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4.3简化原则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感知对象的知觉组织所需要的信息量越少,该对象被感知到的可能性就越大,简单几何形体容易被感知为图形就是这一道理。而且,人们在对视觉刺激进行组织时,也喜欢采取尽量减少或简化的方式,使之更加有序和易于理解。

第五十七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1)良好完形原则视觉组织中,把对称、规则、简单形态的一组刺激视为一个整体。第五十八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2)简洁原则为上一原则的深化,知觉在织织空间位置相邻视觉刺激时,具有使对象尽可能简单的倾向。第五十九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2)简洁原则为上一原则的深化,知觉在织织空间位置相邻视觉刺激时,具有使对象尽可能简单的倾向。第六十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生态知觉理论

提出理论者:吉布森(JamesJ.Gibson)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专长知觉心理学研究,创立了生态光学理论。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麦克奈尔斯威尔的一个长老教会家庭,逝于美国纽约州伊萨卡。2.1基本观点

环境的提供知觉反应的先天本性第六十一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1.1环境的提供

知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过程,人感知到的是环境中有意义的刺激模式,并不是一个个分开的孤立的刺激。因此,不需要从环境作用于我们的各种刺激所引起的感觉经过重建和解释的中介去建立意义,这种意义已经存在于环境刺激的模式之中———环境知觉是环境刺激生态特性的直接产物。

例如:

1、河湖可供人捕鱼、行船、取水;2、一块尺度适宜、表面平坦的石头,可能使人产生要坐在上面休息的行为;3、一个内部空间大于人体、坚固不漏的山洞可供人藏身和躲避风雨。第六十二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人在观察客体时,看见不等于发现,善于发现和利用环境客体的功能特性满足自己的需要,对个体具有重要的生存意义。例如:一根树枝,可以把它当柴烧,也可以作手杖,还可以作防身武器。从生态观点来说,知觉就成为某一环境向感知者呈现自身功能特性的过程。(合并)

当有关的环境信息构成对个人的有效刺激时,必然会引起个人的探索、判断、选择性注意等活动,这些活动对于个人利用环境客体的有用功能。(目标选择)第六十三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环境的“提供”包括三重含义:

便捷性:环境对象要为它的使用者群体提供便捷性,即让需要它的人能方便地到达它所在的位置;

功能性:环境对象要有明确的意义,这种意义不是脱离功能的空洞的概念,而是由环境的物质特性直接显示出来的、周围人群所需要的功能意义;

满足性:要让使用者的需要得到满足。第六十四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1.2知觉反应的先天本性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特征如重力、天地、四季变幻、昼夜循环等,相对于人类进化史而言是恒定的,这一恒定的天地大环境提供孕育生命的条件。机体的很多知觉反应技能是遗传进化的结果。凭本能的直觉就能发现与生存密切相关的“提供”,应该不需要学习就能学会。动物的许多重要知觉能力很早就已形成(从会移动开始)。

小海龟刚刚孵化出来立刻就会向大海爬去;小鱼一出生就会觅食,就知道钻入死亡软体动物的壳内躲避凶猛动物的捕杀。爬虫、走兽、飞禽会利用天然洞穴,或选择恰当位置利用可获得的材料造窝、建巢以满足栖身和育儿的需要。因为发现环境客体对自己有用的功能特性,便本能地利用这些特性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

第六十五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人类不仅有原始的生态知觉,而且随着双手的解放、手脑的协调发展,智力得到进一步开发,对客观刺激的判断和利用水平,远远超出生物本能。人类对生活环境的选择与改善、对材料的利用和工具的创造,就是这种更高级的生态知觉的体现。第六十六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2生态知觉与情感反应

本能的行为习性,缘自本能的情感反应。孕育生命的天地大环境也孕育了我们基本的情感反应—愉悦和恐惧。这是物种对祖先经验的集体记忆,成为一种生物自卫本能。

愉说恐惧艺术欣赏信息控制第六十七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2.1愉悦

自然风光对病人具有康复作用。

例如:给紧张的病人观看一段风景录像,5分钟内,他们的肌肉紧张程度和脉搏显著下降,暴露于自然风光可以减少手术后的紧张和焦虑。对自然风光的偏爱,反映了我们对物质环境的需要,也反映了我们精神的回归—对始祖生活的伊甸园环境的深深眷恋。2.2.2恐惧

动物界对某些刺激表现出天生的厌恶甚至恐惧。

观察发现,猩猩玩耍时总是躲避着带有眼睛的玩具。因为动物世界中充满了捕食和逃生的竞争与对抗,被一双眼睛紧紧盯着,往往意味着被捕杀的威胁。第六十八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2.3艺术欣赏

人类对视觉艺术的反应,与其说是基于美学,不如说是基于动物的本能—恐惧和愉悦的情感反应也决定了我们的审美倾向。艺术的源泉就是动物的天性,更准确地说,是来自于远祖的生存策略和对栖息环境的选择。

华盛顿大学的戈顿·奥吕斯等人曾观察了35幅描绘日落的风景名画,发现其中2/3都涉及一个避难所,或是教堂,或是房屋,常常还伴随着窗内透出的灯光。他认为,这可能反映了人类对即将来临的黑暗的恐惧,以及寻找归宿和理想栖息地的情感需要。第六十九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2.4信息控制建筑大师密斯在美国接受一项住宅设计委托市法恩斯沃斯医生的住宅,前后花了5年时间(1945一1950年)建成一座长23m、宽8.6m的玻璃盒子,结果女房主感到起居不宁,对这位大师提出了起诉。因为生活在这样的房子里虽然视野开阔得四面都能看清,但自己的一举一动也随时被别人观察,不仅私密性受到干扰,安全感也受到严重威胁。第七十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3生态知觉与环境设计

城市是高度人工化的环境,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要所提供的是现成和有限的选择。一种环境特性一旦形成,其中将发生的行为现象远比设计者的想象丰富。环境的物质特征与社会特征一旦向周围需要它的人们展示了它的功能意义(包括潜在功能),人们便会发现和利用它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常常是有什么样的物质环境“提供”就会发生什么样的行为现象,由不得我们主观上赞成还是反对。从环境“提供”的观点来说,很多行为现象都能从它的环境特征中找到原因,观察和分析各种行为现象及其发生的原因,对改进环境设计和环境管理都会获得有益的启发

现象:1.草坪上小路;2.幼儿园前路上的阻止机动车的石球,成为儿童的玩具;3.人坐在小桥的栏杆上;4.小孩爬上环境小品或雕塑上玩耍。第七十一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七十二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概率知觉理论

提出理论者:布伦斯维克。

格式塔知觉理论:强调视觉的直觉作用。生态知觉理论:强调机体先天的本能和环境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概率知觉理论:更重视在真实环境中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更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第七十三页,共八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1基本观点和理论模型布伦斯维克认为,环境知觉是人主动解释来自环境感觉输入的过程。他的观点恰好与吉布森相反,认为环境提供给我们的感觉信息从来都不能准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