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试题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动掌握原理试题一、填空题〔115〕1、对于自动掌握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 、和 ,其中最根本的要求是 。2、假设某单位负反响掌握系统的前向传递函数为 G(s),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3、能表达掌握系统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或表示方法,叫系统的数学模型,在古典掌握理论中系统数学模型有 、 等。4、推断一个闭环线性掌握系统是否稳定,可承受 、 、等方法。K5s(Ts1)(T

s1),则其开环幅频特性为 ,1 2相频特性为 。6、PID掌握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的时域表达式是 ,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7、最小相位系统是指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1、关于奈氏判据及其关心函数F(s)=1+G(s)H(s),错误的说法是( )A、F(s)的零点就是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B、F(s)的极点就是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C、F(s)的零点数与极点数一样D、F(s)的零点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2、负反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

2s1 s2 6s 100A、s26s1000 B、(s26s100)(2s1)0C、s26s10010 D、与是否为单位反响系统有关3、一阶系统的闭环极点越靠近S平面原点,则( )。A、准确度越高 B、准确度越低 C、响应速度越快 D、响应速度越慢1004、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0.1s1)(s5),则该系统的开环增益为( )。A、100 B、1000 C、20 D、不能确定5、假设两个系统的根轨迹一样,则有一样的:A、闭环零点和极点 B、开环零点 C、闭环极点 D、阶跃响应6、以下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c1处供给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 )。10s1 10s1 2s1 0.1s1A、 s1

B0.1s1

C0.5s1

D10s17、关于PI掌握器作用,以下观点正确的有( )A、可使系统开环传函的型别提高,消退或减小稳态误差;B、积分局部主要是用来改善系统动态性能的;C、比例系数无论正负、大小如何变化,都不会影响系统稳定性;D、只要应用PI8、关于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判定,以下观点正确的选项是( )。A、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闭环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都为正数;B、无论是开环极点或是闭环极点处于右半SC、假设系统闭环系统特征方程某项系数为负数,系统不稳定;D、当系统的相角裕度大于零,幅值裕度大于19、关于系统频域校正,以下观点错误的选项是( )A、一个设计良好的系统,相角裕度应为45B、开环频率特性,在中频段对数幅频特性斜率应为20dB/dec;C、低频段,系统的开环增益主要由系统动态性能要求打算;D、利用超前网络进展串联校正,是利用超前网络的相角超前特性。10、单位反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10(2s1) ,当输入信号是s2(s26s100)r(t)22tt2时,系统的稳态误差是( )A、0 B、∞ C、10 D、20三、写出以下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C(s)〔构造图化简,梅逊公式均可。R(s)HH2〔S〕R—〔S〕G1〔S〕GC〔S〕2〔S〕G3〔S〕——H1〔S〕H3〔S〕151K*〔7分〕2〔8分〕21×-2-1×12-1-2%和调整时间ts

〔12〕R(s)R(s)25s(s5)C(s)L0

(和串联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Lc

()如以下图所示,原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为 24.3rad/s〔共30分〕c1G0

(s),并求其相角裕度

,推断系统的稳定性;0〔10分〕2、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Gc

(s)〔5分〕3、写出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G0

(s)Gc

(s),画出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 (),并用劳斯判据推断系统的稳定性〔15分〕GCL()-20dB/dec400.01 0.1-20dB/dec

L00.321L

-40dB/dec24.3 10 20 100-60dB/decc答案1151、稳定性 快速性准确性 稳定性2、G(s;3、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或构造图 信号流图〔任意两个均可〕4、劳思判据 根轨迹 奈奎斯特判据K5、A() ;()900tg1(T)tg1(T) (T)21 (T)21 1 26、m(tK

1e(t)Kpp T

2te(t)dtK0 p

de(t)dt

G(s)KC

(1

1s)Tsi i7、S右半平面不存在系统的开环极点及开环零点2201、A 2、B 3、D 4、C 5、C 6、B 7、A 8、C 9、C 10、D三、(8

C(s)R(s)

〔构造图化简,梅逊公式均可。G(s):依据梅逊公式G(s

C(s)R(s)

n Pi ii1

〔2分〕L1

G1

(s)H1

(s),L2

G2

(s)H2

(s),L3

G3

(s)H3

(s) 〔1分〕

G(s)H

(s)G

(s)H

(s) 〔1分〕13 1 1 3 313LLLi 13i1

1G(s)H(s)G(s)H1 1 2

(s)G(s)H(s)G(s)H(s)G(s)H3 3 1 1 3

(s)1条前向通道: P1

G(s)G1

(s)G3

(s), 1

1 〔2分〕C(s) P

G(s)G

(s)G

(s)G(s)

1 1R(s) 1G(s)H

(s)G

(s)H

1(s)G

2 (s)H

(s)G(s)H

(s)G

(s)H

(s)15

1 1 2 2

3 3 1

1 3 3〔2分〕1、写出该系统以根轨迹增益K为变量的开环传递函数7分〕2、求出分别点坐标,并写出该系统临界阻尼时的闭环传递函数〔8分〕、由图可以看出,系统有11分;有20分,而且为零度根轨迹。由此可得以根轨迹增益 K*为变量的开环传函 G(s)

K*(s1)K*(1s)s(s2) s(s2)〔5分〕2、求分别点坐标1 1

1 ,得d

0.732,

2.732 〔2分〕d1 d d2 1 2分别对应的根轨迹增益为K*1

1.15, K*2

7.46 〔2分〕1 d为临界阻尼点,d1 单位反响系统在d1〔临界阻尼点〕对应的闭环传递函数为,K*(1s)(s)

G(s)

s(s2)

K*(1s)

1.15(s1)

〔4分〕1G(s) 1K*(1s) s(s2)K*(1s) s20.85s1.15s(s2)五、求系统的超调量%和调整时间t〔12〕s解:由图可得系统的开环传函为:G(s) 25 〔2分〕s(s5)由于该系统为单位负反响系统,则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25(s)

G(s) s(s5) 25 52

〔2分〕1G(s) 1 25 s(s5)25 s25s52s(s5)2 5n与二阶系统的标准形式(s)n0.5解得5110.52

s22n

s2n

比较,有

n 25n

〔2分〕〔2分〕12所以%e12

e0.5/

16.3% 〔2分〕t 3s n

3 1.2s 〔2分〕0.55或t 4s n

40.55

1.6s,ts

3.5n

3.55

1.4s,ts

4.5n

4.55

1.8s六、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0

()和串联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Lc

()如以下图所示,原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为c24.3rad/s〔共30分〕1、写出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0

(s),并求其相角裕度0

,推断系统的稳定性〔10分〕2、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Gc

(s)〔5分〕3G0

(s)Gc

(s)LGC

),并用劳思判据推断系统的稳定性〔15分〕解:1、从开环波特图可知,原系统具有比例环节、一个积分环节、两个惯性环节。故其开环传函应有以下形式

(s) K

(2分)0 s(11

s1)(12

s1)由图可知:1处的纵坐标为40dB, 则L(1)20lgK40, 得K100 (2分)10和1

=20

100

100故原系统的开环传函为G

(s)

〔2分〕0 s(1

s1)(1

s1)

s(0.1s1)(0.05s1)10 20求原系统的相角裕度:(s)90tg10.1tg10.050 0由题知原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为c

24.3rad/s(0 c

)90tg10.1c

tg10.05c

208 〔1分〕(()180208280 0 c

〔1分〕对最小相位系统 280不稳定02、从开环波特图可知,校正装置一个惯性环节、一个微分环节,为滞后校正装置。故其开环传函应有以下形式 G

(s)

1 s1”2

1 s10.32

3.125s1

(5分)c 1s1

1 s1

100s13、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G0

(s)Gc

(s)为

” 0.011G(s)G0 c

(s)

100 3.125s1 100(3.125s1) (4分)s(0.1s1)(0.05s1)100s1 s(0.1s1)(0.05s1)(100s1)用劳思判据推断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是D(s)s(0.1s1)(0.05s1)(100s1)100(3.125s1)0.5s415.005s3100.15s2313.5s1000

〔2分〕构造劳斯表如下s40.5100.15100s315.005313.50s28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