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知识点归纳_第1页
力学知识点归纳_第2页
力学知识点归纳_第3页
力学知识点归纳_第4页
力学知识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第一节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作用。1)定义中“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详细动作抽象概括。2)间力作用是相互。(一个物体对别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力)。即:(1)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作用(力物质性);(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力是不存在;(3)相互接触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作用,没有接触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是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依据;相互接触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作用,没有接触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是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依据;(4)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作用是相互,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5)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正确,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2、力作用相互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为作用点。(走路、游泳、爬杆、拔河等)3.力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1)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运动状态改变包含运动快慢改变或运动方向改变。)(反推牛顿第一定律)2)可使物体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形变)4.力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来表示。1N大小相当于拿起2个鸡蛋力。

6.力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线段把力三要素表示出来。其作图方法以下:(1)画出受力物体:通常能够用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圆圈表示。(2)确定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接触面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几何中心。(3)确定标度:如用1厘米线段长代表多少牛顿。(4)画线段:从力作用点起,按所定标度沿力方向画一条直线,用来表示力大小(5)标出力方向:在线段末尾画上箭头(含在线段内),表示力方向

5.力三要素:力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作用效果。(6)将所图示力符号和数值标在箭头附近7.力示意图:即用一根带箭头线段来表示力。7、详细画法是:(1)用线段起点表示力作用点;(2)延力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线段,箭头方向表示力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注意:有时也能够在力示意图标出力大小。第二节弹力测量工具:测力计,试验室中惯用测力计是弹簧秤。1弹簧秤原理:在弹性程度内,弹簧伸长与受到拉力成正比。2弹簧秤正确使用:(1)要检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假如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轴线与所测力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出弹簧测力计量程。3.弹力:发生形变物体因为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物体会产生力作用,这种力叫弹力。1)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改变,叫做形变。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形变比较显著,有形变及其微小。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2)弹力:发生形变物体因为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物体会产生力作用,这种力叫弹力。①弹力产生条件:接触;弹性形变。②弹力是一个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两物体间。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3)弹力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外力方向相反。4)大小:弹簧在弹性程度内遵照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一个属性,k仅与弹簧材料、粗细、长度关于,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其余物体弹力应依照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第三节.重力G:1、地面附近物体因为地球吸引而受到力叫

重力。1)方向:竖直向下。2)大小(计算公式):G=m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m=G/g,g=G/m(g是重力与质量比值,g=9.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于。3)

作用点:重力作用点在物体重心上。其中,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重心在它几何中心。4)重垂线是依照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原理制成。5)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一切物体。2、协力:假如一个力产生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协力。了解:①协力概念是建立在“等效”基础上,也就是协力“取代了分力,所以协力不是作用在物体上另外一个力,它只不过是替了原来作用两个力,不要误认为物体同时还受到协力作用。②两个力合成条件是这两个力须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不然求协力无意义。12.力合成:已知几个力大小和方向,求协力大小和方向叫做力合成。(F1+F2)≥F合≥(F1-F2)1)当二力方向相同时,其协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与两力方向相同;数学表述:F合=F1+F2。2)当二力方向相反时,其协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方向为较大力方向;数学表述:F合=F1-F2(其中:F1>F2)。3)不在同一直线两个力,平行四边形法则、三、力与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它包含两层含义①静止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②运动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定律。3)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不一定不受力。另: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基础上,经过深入推理而概括出来,因而不能用试验来证实这一定律。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①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备惯性。②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关于,而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是否受外力等都没关于系。③注意:惯性不是“力”,叙述时,不要说成“物体在惯性作用下”或“受到惯性作用”等说法。

3.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称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或叫作二力平衡。1)两力平衡条件:①作用在一个物体上;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两个平衡力协力为零。3)二力平衡结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注意: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0.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

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个妨碍相对运动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2)摩擦种类: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影响原因:①与物体间压力关于;②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关于;=3\*GB3③与物体运行速度、接触面大小等无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4)增大有益摩擦方法:①增加物体间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5)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第二章压强1、压力:①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力叫压力。②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发,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假如物体不受其余力,则压力F=物体重力G③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原因试验:3、压强: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压力叫压强。②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物理量③公式p=F/S其中各量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④压强单位Pa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压力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压强约为:1.5×104Pa。⑤增大或减小压强方法:改变压力大小、改变受力面积大小、同时改变前二者二、液体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备流动性2、液体压强规律:⑴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⑵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⑶深度增大,液体压强增大;⑷液体压强还与液体密度关于,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3、液体压强公式:p=ρgh⑴、公式适用条件为:液体⑵、公式中物理量单位为:p:Pa;g:N/kg;h:m⑶、从公式中看出: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关于,而与液体质量、体积、重力、容器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帕斯卡破桶试验充分说明这一点。4、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容器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个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液面保持相平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依照连通器原理来工作。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试验)【提出问题】液体产生压强跟深度有什么关系?液体压强与哪些原因关于?说出猜测: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液体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关于试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控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原因是液体密度和深度探究液体产生压强跟深度关系,在弹簧秤下挂一圆柱体,容器中盛有某种液体。【获取证据】测得圆柱体横截面积为lXl0-4米3,柱体重为0.6牛顿。当圆柱体迟缓地浸人液体中时(圆柱体一直竖直且没有被浸没),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深度h、弹簧秤对应示数F,求得对应圆柱体在下表面处产生对液体压强p(体在圆柱体下表面处产生压强也为p)

试验序号12345深度h/米0.10.20.30.40.5弹簧秤示数F/牛0.480.360.240.120下表面处产生压强P/帕1.2×1032.4×1033.6×1034.8×103

【得出结论】依照以上数据可得出液体产生压强跟深度定量关系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讨论与交流】(1)依照第5次试验所得数据,求得圆柱体在下表面处对液体产生压强是6×103帕。(2)当弹簧秤示数为0.3牛时,圆柱体受到浮力为0.3牛。2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AU型管左右两管内液面高度差来感知压强大小,高度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B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要控制深度相同将压强计金属盒放在不一样液体相同深度处得出结论是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关于,在深度相同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注意:在探究过程中应选取密度相差较大两种液体C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关系。要控制密度相同将压强计金属盒放在同种液体不一样深度处得到结论是: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关于,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D将压强计金属盒中心保持在水面下3cm处,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结论:液体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压强相等。把金属盒移至水下6cm和9cm,观察U形管内液柱改变得出结论: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E归纳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液体压强还与液体密度关于。图11是老师在演示液体内部压强情况六幅图,除②图杯中装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都是水。请你仔细观察这六幅图后回答:(1)比较①②两幅图,能够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__密度_____关于;(2)比较⑤⑥两幅图,能够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还跟液体____深度___关于;(3)比较③④⑤三幅图,你还能够得出什么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__4.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图17所表示试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部分数据.(1)试验所得数据有一组是错误,其试验序号为____4______。;(2)综合分析上列试验数据,归纳能够得出液体压强规律:①_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_,该结论是经过分析比较试验序号_1.2.3(或1.2.5或1.2.6)___数据得出来.②__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__,该结论是经过分析比较试验序号__5.6__数据得出来.5.小明做“研究液体压强”试验时得到几组数据以下表:序号液体深度/cm橡皮膜方向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1水5朝上4.92水5朝下4.93水5朝侧面4.94水10朝侧面9.75水15朝侧面14.66酒精15朝侧面11.8依照表中数据,请回答以下问题:(1)比较序号为1、2、3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2)比较序号3、4、5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是: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3)比较序号为5、6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一样液体压强与密度关于.1、大气压测定——托里拆利试验。⑴试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0mm。⑵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压强平衡。即向上大气压=水银柱产生压强。⑶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伴随外界大气压改变而改变)⑷说明:a试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目标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b本试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长度为10.3m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2、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3×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10.3m3、大气压改变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海拔米内可近似地认为高度每升高12米大气压约减小1毫米贡柱,大气压随高度改变是不均匀,3、测量工具:⑴定义:测定大气压仪器叫气压计。⑵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4、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四、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1、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位置压强越小。2飞机升力浮力一、浮力定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