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中军发展心理学_第1页
冷中军发展心理学_第2页
冷中军发展心理学_第3页
冷中军发展心理学_第4页
冷中军发展心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发展心理学

冷中军当前第1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主要内容概述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童年期的心理发展青春期的心理发展青年期的心理发展中年期的心理发展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当前第2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知识结构当前第3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第五单元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第六单元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第七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当前第4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七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P203)一、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1、思想基础(人本主义思想和儿童教育的需要):儿童:个头小、能力弱的成人文艺复兴:尊重人,重视儿童的天性或独特性2、研究基础:福禄贝尔的“恩物”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德国的生理学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普莱尔于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被公认为第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它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当前第5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人物、方法、理论派别)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研究方法:霍尔的问卷法比内的智力测验格塞尔的儿童发育常模(P363)重要理论:霍尔的复演说施太伦的人格主义学派杜威的机能主义观点、儿童中心说、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华生的行为主义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四、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

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第七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当前第6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中国的发展心理学思想《论语•为政》:“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当前第7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发展心理学是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过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发生:“从无到有”;发展:“从低级到高级”)。当前第8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发展的内涵种系:不同的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从低到高其分支: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广义

种族: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代、民

族之间心理比较其分支:民族心理学个体:一个人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

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其分支: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仅指个体发展心理学

当前第9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2、心理发展的社会性: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当前第10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群体与个体(共性与个性)(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头尾原则(自上而下)、近远原则(自中心而边缘)、大小原则(从粗到细)。先会画圆,后会画方;先说“不”,后说“是”;先说“宝宝”,后说“我”;先“利己”,后“利人”;先会辨认上下,后会辨认前后。(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一般发展趋势是从出生到婴幼儿期属于第一加速发展期,童年期为平稳发展期,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发展加速期,成人期处于缓慢发展变化阶段,老年期的心理变化呈下降趋势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当前第11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特征1、年龄特征(本质特征)2、年龄阶段的根源(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动力问题:遗传素质与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关系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之间的关系过程问题:心理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之间的关系不同心理机能发展过程中是否具有各自的“关键期”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当前第12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P193)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单因素论

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高尔顿(英国)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华生(美国)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二因素论:1、施太伦: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是天赋本能的渐次显现,也非单纯由于外界影响,而是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复合的结果。2、吴伟士: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之关系是相乘而不是相加3、二因素论主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心理的发展;把两者视为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他们关注各因素在心理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程度。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皮亚杰(瑞士)认为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当前第13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皮亚杰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理论(P196)(核心:发生认知论)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当前第14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皮亚杰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理论

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

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其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图式是指认知结构。具有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的功能,以使主体有效的适应环境。图式最初来自遗传,是一些先天性的无条件反射,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丰富起来。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进行的。当前第15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

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

顺应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同化是量变;顺应是质变。同化是主体改造客体;顺应是主体得到改造。平衡是主体的发展趋向,主体主动趋向于与环境平衡;这种平衡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实现的。皮亚杰强调主体在认知发展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当前第16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皮亚杰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理论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即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化成熟是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基础,指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成熟;经验分为物理经验、数理-逻辑经验两种;社会环境是指社会互动和社会传递,来自于他人与儿童的社会交往和教育的影响作用;平衡化是指来自于主体内部的自发展、自协调的机制。当前第17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

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方式:

观察学习: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矫正已有的某些行为反应特征。

替代性强化:他人成功和被赞扬的行为,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会削弱或抑制这种行为的倾向。当前第18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和心理发展观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前者的发展受个体的生物成熟所制约,后者的发展则受社会文化-历史所制约。高级心理机能具有间接性,间接反映的中介结构即为工具。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由于间接的“物质生产工具”而导致在人类的心理上出现了精神生产工具,即符号、语言。人类特有的符号、语言的出现,使人的心理发生质的变化,形成了新质的意识系统。因此,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当前第19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和心理发展观

2、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所谓心理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发展原因:社会文化历史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制约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运用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心理活动得到质的改变;心理机能改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即将社会文化的外部活动形式转化为内在的心理结构。低级心理机能转化到高级心理机能有4个标志:(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即指主动性和有意性;(2)心理活动的概括-抽象化,即指概括性、间接性的高级意识系统;(3)形成整体化,儿童心理结构越复杂、越间接、越减缩,其心理发展水平越高;(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当前第20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和心理发展观

3、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环境和教育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决定着智力的发展,其决定作用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和活动特点上。教学可视为“人为的发展”。因此教育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如果错过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将不利于其发展。教育教学的最佳期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当前第21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一、心理发展的连续论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论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当前第22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皮亚杰的认知结构发展特点阶段理论

四发展阶段说(P198)1)、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主要凭感知运动手段反映外界刺激,协调并适应外界环境,其智力活动处于感知运动水平。2)、前运算阶段:儿童具有表象思维,有运用符号的能力,其智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3)、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获得概念的稳定性,达到守恒。4)、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当前第23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客体永久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大约在9―12个月。

处于感知动作思维水平,主要对当前直接的环境施以动作,依赖动作去适应环境。当前第24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2)前运算阶段(2―6、7岁):主要特征是把上一阶段中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系统,具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具体表现为:(1)泛灵论,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2)自我中心,认为所有的人与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3)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4)思维的不可逆性,①反演可逆性;②互反可逆性,只知道A>B,不知道B<A;朝三暮四。(5)缺乏守恒。掌握守恒是指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当前第25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脱自我中心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

①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②进行假设-演绎推理。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问题,其认知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当前第26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245)儿童的道德认知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

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

又称道德实在论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

又称道德相对论当前第27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艾里克森的人格特征发展八阶段理论(P200)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认为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从本质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获得积极的解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对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个人需要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在个体心理中引起的紧张和矛盾称为心理社会危机

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每个阶段都存在着特有的心理危机。当前第28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艾里克森的人格特征发展八阶段理论

阶段发展任务良好人格特征

1、婴儿前期(0-2岁)

信任感-怀疑感希望品质2、婴儿后期(2-4岁)

自主感-羞耻感意志品质3、幼儿期(4-7岁)

主动感-内疚感目标品质4、童年期(7-12岁)

勤奋感-自卑感能力品质5、青少年期(12-18岁)

角色同一性-角色混乱诚实品质6、成年早期(18-25岁)

亲密感-孤独感爱的品质7、成年中期(25-50岁)

繁衍感-停滞感关心品质8、成年后期(50岁以后)完善感-失望或厌恶感智慧、贤明品质当前第29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1)人格发展是连续一生的发展进程,从出生到衰亡(毕生发展);(2)二维性的发展阶段说,即他不是一维的纵向发展观,而是强调人格发展成功与否与横向维度上的两极内容有关;(矛盾的双方)(3)动态过程: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观点(量变与质变)(4)人格发展是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当前第30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P272)柯尔伯格(L.Kohlberg,1927―1987)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他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

道德两难故事法海因兹该不该偷药?为什么?假如海因兹不爱他的妻子,他是否应该去偷药?为什么?假如不是海因兹的妻子,而是他的朋友得癌症快要死了,他是否应该去偷药?为什么?等等,借以分析被试在回答问题时是如何进行推理的。柯尔伯格对10多不同国家的被试进行研究,发现尽管种族、文化和社会规范等各方面都不相同,但人的道德判断随年龄发展而发展的趋势却是一致的,大致可分为3种水平,6个阶段。当前第31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3种水平,6个阶段:水平阶段

1、前习俗水平1.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2.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3.好孩子定向阶段

4.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6.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当前第32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总体观点: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只能决定发展的速度或改变其道德的内容,但不能改变它的发展顺序。在生活中,要让儿童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促进儿童道德的发展。当前第33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内动力指人类所具有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外动力指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五单元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当前第34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关键期不宜普遍应用;采用敏感期较为恰当。第六单元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当前第35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一)研究的功能:主要功能有四种:1、描述2、解释3、预测4、控制

四种功能层层递进的关联。(二)研究的特殊性:发展性,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特点当前第36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一)、横向研究设计:定义: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横向比较研究)优点:1.实用性

2.时效性: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节省时间和人力缺点:1.人为的联结性

2.组群效应(二)、纵向研究设计:定义:在一定时期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察,也叫追踪研究。纵向研究是了解心理在时间上的实际变化。优点:1.能够系统地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

2.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缺点:1.时效性较差(耗时、费人力和物力)

2.被试容易流失

3.重复效应,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当前第37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三)、纵横交叉研究设计:一般是先从横断方向抽取不同年龄组进行横向研究,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这同一批被试进行所需次数的重复测查,使之又成为纵向研究,从而使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结合在一起。这类研究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优缺点的取长补短,日益受到发展心理学研究者的重视。

当前第38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一)跨文化比较研究(二)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三)研究方法的整合(四)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当前第39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新生儿的发展第二单元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第三单元婴儿的学习第四单元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五单元婴儿的言语发展第六单元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当前第40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一单元新生儿的发展一、新生儿的反射行为:分两类无条件反射1、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等2、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围抱反射、巴宾斯基反射等二、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睡眠—觉醒时的活动—啼哭三、新生儿的心理发生:三种见解1、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2、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3、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当前第41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二单元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生物因素(早期营养不良)早期经验二者结合的产物(二)婴儿大脑的可修复性大脑具有一定的补偿能力。加强营养、适当刺激,可促进大脑发展。当前第42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二单元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二、婴儿的动作发展一)、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动作发展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动作的发展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二)、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方向性和顺序性

1、头尾原则:上-下(头-脚)

2、近远原则:中心-外周(身体的中轴部位-周边部位)

3、大小原则:粗细指向(粗的动作-精细动作,大肌肉动作-小肌肉动作)三)、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手的抓握动作:

1、五指分化

2、手眼协调独立行走

(里程碑意义)

当前第43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三单元婴儿的学习婴儿学习活动最早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学习能力的主要表现如下:一、模仿学习模仿是婴儿的一种天生学习能力。二、条件反射学习方式条件反射是婴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最早的条件反射:新生儿对母亲抱起喂奶的姿势做出的食物性条件反射)三、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方式1、优先注视范式(刺激偏爱程序)指标:注视时间2、习惯化范式(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指标:吮吸行为心率当前第44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四单元婴儿的认知发展一、感知觉发展(婴儿认知的开端,最早发生,最先成熟):视觉的发展:眼睛察觉和辨认刺激物需要具备一定的视觉技能,主要有视觉集中、视觉追踪运动、颜色视觉、对光的察觉和视敏度。

听觉的发展:婴儿的听觉发展包括听觉辨别能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和视听协调能力等。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

1.味觉是选择食物的重要手段,是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

2.人的嗅觉敏感性个别差异很大。

3.新生儿的触觉敏感性和触觉分化发展迅速空间知觉的发展:婴儿知觉发展表现为各种分析器的协调活动,共同参加对复合刺激的分析和综合。

1、跨感觉通道的知觉:最明显的表现形式是手眼协调、视听协调

2、深度知觉、方位知觉:视崖装置(6个月的婴儿具有深度知觉)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时期,也是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当前第45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当前第46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四单元婴儿的认知发展二、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一)婴儿的注意最早表现是先天的定向反射。(二)婴儿的记忆12个月之前的记忆:主要是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12个月以后的记忆: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为主导。

三、婴儿的加工整合信息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一)加工整合信息能力的发展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新研究(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经历三个水平无效尝试、有效尝试、无须尝试而直接成功当前第47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五单元婴儿的言语发展一、婴儿的发音言语的发展:1、婴儿发音的发展顺序分为三个阶段:简单发音阶段,连续音节阶段,学话萌芽阶段。2、婴儿发音的特点二、婴儿词汇的发展:1、词汇量的发展:婴儿在1岁到1岁半之间获得第一批词汇,词汇量约50-60左右2、掌握词汇的特点三、婴儿句子的发展:1、单词句到多词句2、简单句到复合句四、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五、语法的获得:当前第48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六单元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婴儿的气质1、巴斯根据婴儿对活动的倾向性和行为特征,将其气质类型分为四种: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社交性2、托马斯(A.Thomas)和切斯(S.Chess)的类型学说按适应性、生活节律、情绪状态、趋避性等的表现,将婴儿气质类型分为三种:容易抚养型、抚养困难型、发展缓慢型

二、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婴儿兴趣的发展: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笑的发展:自发性微笑(0-5周)、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哭的发展:自发性的哭(生理反射性哭)、应答性的哭、主动操作性的哭分离焦虑:当前第49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六单元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三、婴儿的社会性依恋:

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鲍尔比等)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4、互惠关系形成阶段婴儿依恋的类型(安斯沃斯)1、安全型依恋2、回避型依恋3、反抗型依恋四、婴儿自我的发展(哈特)1、主体我的发展(12个月前后)2、客体我的发展(24个月前后)

具有了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己和他人。这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当前第50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七单元婴儿期的心理卫生1、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和睡眠2、关注婴儿的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的母婴依恋在情感方面,母亲的教养行为可以从反应性、情绪性和社会性刺激三个方面来衡量。3、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质特点,积极对待婴儿4、促进婴儿的认知活动当前第51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第二单元幼儿的认知发展第三单元幼儿言语的发展第四单元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当前第52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一、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二、对游戏的理解和解释:1、古典游戏理论:精力过剩论、重演论2、现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论、认知论三、游戏的发展:(婴儿期)机能游戏→(幼儿期)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童年期)规则性游戏当前第53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四、幼儿期象征性游戏的特点

1、以主题游戏为主2、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代替物3、通过想象构建虚假游戏情境4、游戏中富有创造性5、游戏的动机重在活动过程五、游戏的社会性发展

1.非社会性游戏:独自游戏、旁观游戏

2.平行游戏:过渡形式

3.社会性游戏:协同游戏、合作游戏六、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当前第54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二单元幼儿的认知发展一、幼儿记忆的发展:

1、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形象记忆与词语记忆2、记忆策略形成记忆策略的发展:①没有策略;②经指导能够运用记忆策略;③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①视觉“复述”策略;②特征定位策略;③复述策略;当前第55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二单元幼儿的认知发展二、幼儿思维的发展:

(一)具体形象思维1、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1)具体形象性的可塑性(2)具体形象性的动态性2、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向性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片面到比较全面、由浅入深3、自我中心现象4、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二)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1)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是什么”的模式→“为什么”的模式(2)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概括能力的发展是儿童概念的发展和概括水平发展的反映(3)幼儿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三)幼儿想象的发展当前第56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三单元幼儿言语的发展一、言语发展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二、幼儿词汇发展

a.词汇数量的增加b.词类范围的扩大c.词义的深化三、句子的发展1、理解句子的策略:语义策略、词序策略、非言语策略2、掌握句法结构的发展:从不完整句发展到完整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五、语用技能的发展:手势、说的技能、听的技能当前第57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四单元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个性的初步形成:(1)显示出较明显的气质特点(2)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爱好差异。(3)表现出一定的能力差异。(4)最初的性格特点的表现。二、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

生理情绪(愉快、愤怒)体验向社会性情绪(自尊、羞愧)体验发展当前第58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三单元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三、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发展:意义:认同对象:(父母、教师、喜欢的叔叔阿姨、年龄差距大的哥哥姐姐)四、儿童发展的第一反抗期:第一反抗期是指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自主欲求也逐渐提高。从对母亲的全面依赖状态,向一定程度的自立发展,对父母的帮助、指示、禁止总要用“不”来反抗。大约在幼儿3、4岁时出现当前第59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五单元幼儿的心理卫生1、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2、鼓励孩子的同伴交往3、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4、培养其独立性当前第60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第三单元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第四单元童年期的心理卫生当前第61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二、学习兴趣的发展

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以下特点: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中年级以后,这种作用就逐渐降低。当前第62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一、记忆的发展:1、记忆容量(广度)的增加2、记忆的主要特点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3、童年期主要记忆策略:复诵组织系统化巧妙加工当前第63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二、思维的发展:

1、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

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2、思维形式的发展特点

概括能力的发展: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推理能力的发展: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新的思维结构的形式:掌握守恒、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关系认知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类别体系化、序列化当前第64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三单元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自我评价包括多方面社会支持其作用自我价值评价与情感联系小学儿童自我评价与学业经验、同伴交往、自信心等密切联系2、自我控制能力

延迟满足当前第65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三单元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二、道德发展:

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习得道德准则,并以道德准则指导行为的发展过程,包括道德认知发展、道德情绪发展和道德行为发展。(一)道德情感发展(二)道德认知发展(三)道德行为的发展:道德行为发展的研究多集中在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的发展方面。1、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表现为分享、合作、帮助、救助等。2、攻击行为(侵犯行为):针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它表现为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以及对他人权利的侵犯。当前第66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三单元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欺负与被欺负:

欺负是儿童间,尤其是中小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性行为。欺负行为的三种类型:

直接身体欺负直接言语欺负间接欺负小学儿童欺负行为发展特点:

发生率随年级升高而下降言语欺负出现率最高存在性别差异欺负行为预测将来适应不良当前第67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三单元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

1、意义:2、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受欢迎的儿童不受欢迎的儿童受忽视的儿童3、儿童伙伴集团的形成

依从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整合性集合关系期四、友谊的发展:

1、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第一阶段(约3―5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第二阶段(约6―9岁):单向帮助关系。第三阶段(约9―12岁):双向帮助关系。第四阶段(约12岁以后):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2、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相互接近: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人格尊重、心理和谐并相互敬慕当前第68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三单元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五、家庭人际关系对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1、进入小学以后,父母与儿童的关系发生变化:

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明显减少父母教养关注重点的转移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和儿童自主管理此消彼长2、童年期亲子关系的特点:对儿童行为的共同调节3、家长的素质决定亲子关系的质量六、儿童人际交往的发展变化趋势:与父母与同龄伙伴与老师当前第69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四单元童年期的心理卫生1、学会学习

家长和老师应做好儿童入学的心理准备,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三个方面的准备。2、培养良好的品行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就是对学生品行的培养。品行培养要根据不同年龄特征区别对待。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依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当前第70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五节青春发育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第二单元少年期的认知发展第三单元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第四单元少年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第五单元青春期的心理卫生当前第71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一单元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一、生理发育加速:

1、身体成长加速(发育的第二加速期)身高、体重、头面部2、性的发育和成熟急速a.性器官发育b.第二性征的出现c.性功能成熟二、青春发育期提前的趋势:

a.青春发育期提前到来b.青春发育期完成的缩短化三、容易出现的身心危机:心理生物性紊乱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当前第72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一单元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四、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当前第73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二单元少年期的认知发展一、记忆的发展

1、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初中学生的记忆容量达到11.04±0.4。2、对各种材料记忆的成绩都达到高值:二、思维的发展(一)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青春期的思维发展水平达到皮亚杰所划分的形式运算阶段,属形式逻辑思维,其主要特点:1、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2、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二)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显著发展1、青少年逻辑推理能力发展的趋势:随年龄增长而提高2、掌握逻辑法则发展的特点: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当前第74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三单元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少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按照艾里克森的观点,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进入青春期后,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心,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二)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2、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业成绩3、十分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4、有很强的自尊心当前第75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三单元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二、情绪的变化(一)情绪和心境的发展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二)情绪变化的特点烦恼增多孤独感、压抑感增强当前第76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三单元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三、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特点:1、独特自我将自我的情绪、情感体验扩大化、绝对化,将主观与现实统一于自我,不理解他人为什么与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不同2、假想观众关注自己;以为别人也关注他、注意他,都是他的观众。当前第77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三单元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四、第二逆反期:

1、少年期逆反期的表现: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观念上的碰撞2、反抗的主要对象:主要是父母,也有迁移性3、反抗的形式外显行为上的激烈抵抗:表现为态度强硬,举止粗暴。内隐于心,冷漠相对:表现为漠不关心,冷淡相对。4、第一反抗期与第二反抗期的异同年龄时段:3岁左右;10~15岁的青春发育期共同点:独立自主意识增强、成长和发展的超前意识不同点:第一反抗期:按自我的意志行事;第二反抗期:要求人格的独立。5、帮助少年儿童顺利度过逆反期正常现象,是发展性现象当前第78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四单元

少年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一、网络游戏成瘾二、青春期精神分裂症三、自杀倾向四、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当前第79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五单元青春期的心理卫生1、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提前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2、尊重少年儿童的独立意识,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反抗期父母需要正视少年儿童的反抗期父母帮助少年儿童顺利度过反抗期应把握的几个要点:①在反抗期到来之前要做好思想准备。②尊重其独立自主要求。③以友相待。④引导子女正确地接纳自己的变化,正确对待自己成长、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3、教给青春期少年儿童情绪调控的方法,消除不良情绪当前第80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青年期的一般特征第二单元青年期的思维发展第三单元青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第四单元青年期的心理卫生当前第81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一单元青年期的一般特征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

二、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

三、生活空间扩大交往范围就会扩大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生活内容也不仅仅是学习,还要从事工作和各种社会交往。

四、开始恋爱、结婚当前第82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二单元青年期的思维发展一、青年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二元论阶段、相对论阶段、约定性阶段

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一)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趋势:随年龄而逐渐成熟(二)影响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的因素:领会和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刻性和系统性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三、思维监控能力的发展当前第83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三单元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概念的发展

经验参照、他人参照

二、确认自我认同感是青年期的重要发展任务艾里克森的自我分化和整合统一:自我接纳、自我排斥同一性症候群延缓偿付期三、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1、建立过程青春期萌芽高中阶段发展大学形成并走向成熟2、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个体内部因素

认知发展水平自我意识水平社会化水平社会外部因素生活事件四、道德认知—柯尔伯格的“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当前第84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四单元青年期的心理卫生1、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正确对待爱情中的挫折2、增强择业意识的自主性,促进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3、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变化当前第85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第一单元中年期的更年期第二单元对中年期的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第三单元中年期的认知发展第四单元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第五单元中年期的心理卫生当前第86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一单元中年期的更年期更年期(第二青春期)

1、女性更年期

女性更年期是指从妇女性腺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消失的时期,也就是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多数妇女的更年期发生在45~55岁之间,一般延续8~12年。2、男性更年期

男性更年期是性器官开始萎缩,性功能由旺盛到衰减的变化过程。当前第87页\共有100页\编于星期三\0点第二单元

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一、中年转换期

评价、修正、达平衡。二、中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

社会中:对社会影响最大,社会对其要求最大家庭中:子女、配偶三、中年人在家庭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