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安徽省蚌埠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安徽省蚌埠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安徽省蚌埠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安徽省蚌埠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蚌埠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学校教育必须以()为中心。A.课外活动B.社会劳动C.体育活动D.教学

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考试D.作业

3.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计划B.学科课程标准C.教材D.教参

4.人脑把具有相同的、一般特征的事物归到一定的类别中去,是思维过程的哪个环节?()。

A.具体化B.抽象C.分析与综合D.系统化

5.德育原则和德育规律的关系是()。

A.前者就是后者B.前者指导后者C.前者反映后者D.前者决定后者

6.下列不属于课程的是()。A.学校周边环境B.英语C.语文D.数学

7.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心理成分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分析思维

D.抽象思维

8.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9.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的纪律是()。

A.棍棒纪律B.饥饿纪律C.自觉纪律D.惩罚纪律

10.一位学生没有交作业,教师在上其他课时把他叫到办公室进行教育。这种做法实际上侵犯了学生的()。

A.人身权B.受教育权C.人格权D.荣誉权

11.下列哪一种健康不属于健康概念的一部分()

A.身体健康B.心理健康C.社会适应良好D.自我意识正确

12.人类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A.文字材料

B.口耳相传

C.直观教具

D.黑板加粉笔

13.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教师分别使用不同的教材交叉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合作教学B.复式教学C.设计教学D.分组教学

14.待人直率热情,但较急躁、易冲动,这个人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

15.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A.备课B.上课C.考试D.作业

16.这种人不重视社交,而重视物质的、实际的利益,他们遵守规则,喜欢安定,感情不丰富,缺乏洞察力。在职业选择上,他们希望从事有明确要求,能按一定程序进行的操作,如机械、电工技术等。这种人格类型属于霍兰德提出的哪一种人格类型()。A.研究型B.艺术型C.现实型D.社会型

17.

20

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

18.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中,特别把美育提出来,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的人是()。

A.毛泽东B.蔡元培C.周恩来D.朱自清

19.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A.气质B.性格C.意志D.情感

20.

7

教师要有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二、填空题(20题)21.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_______、_______和体系化与具体化。

22.自我认识是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

23.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学家是________。

24.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________的规律。

25.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和_______的特点。

26.记忆过程包含___、___、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27.品德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奖励、惩罚、_______和_______。

28.我国1902年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__。29.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是有自觉的行动目的,以__为基础,受意识能动调节支配和__。30.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1.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应将学校教育和__教育、__教育相配合,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32.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_______而_______的心理品质。33.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方法是________。

34.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和学生。

35.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有:首创性、_______和_______。

36.在马斯洛的价值体系中有两种潜能或基本需要:一类是_______,一类是_______。

37.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________,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38.了解与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人和_______两方面。

39.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____________过程。

40.表象是从_______到_______的过渡阶段,是_______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三、论述题(5题)41.试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42.试述如何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规律,培养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43.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

44.如何灵活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

45.结合实际,谈淡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和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四、论述题(5题)46.现代人应树立怎样的健康观念?

47.试论述教学过程的本质。

48.试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49.试分析态度的理论。50.试述教育的社会属性。五、辨析题(5题)51.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强化政府办学。

52.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53.教育学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

54.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强化政府办学。

55.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六、(5题)56.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联合(综合)起来的过程叫()

A.抽象B.概括C.分析D.综合

57.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________制度,它是整个________制度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58.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A.胆汁质

B.黏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59.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普通教育学》B.《新教育大纲》C.《论共产主义教育》D.《教育过程》

60.班主任在课余和学生聊天以了解学生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访问法C.问卷法D.作品分析法

参考答案

1.D

2.B

3.A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其中,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4.D系统化是指人脑把具有相同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事物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思维过程。例如把金、银、铜、铁等归纳到金属类的过程。

5.C在学习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时,注意规律是客观的,而原则是要求,是人根据规律提出来的。此外,要注意把这部分内容与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联系起来掌握。

6.A语文、数学、英语都属于狭义的课程,即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科目;广义的课程还包括小学课程、中学课程、大学课程等。学校周边环境不属于课程的范畴。

7.A

8.D

9.B

10.B

11.D

12.B

13.B

14.B本题主要考查气质类型的含义,应抓住每个类型的主要特点,做到举一反三。在四个类型中,特别要注意多血质与胆汁质的差异。胆汁质具有急躁、易冲动特点,而多血质则具有灵活易变化的特点。

15.B

16.C

17.A

18.B在近现代教育史上,美育也受到重视。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在1912年提出废除尊孔读经的内容,增加美育,“以美育代宗教”,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

19.D

20.D21.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

22.自我感觉自我表象自我感觉,自我表象

23.夸美纽斯夸美纽斯

24.先快后慢先快后慢

25.强制性强制性26.识记保持

27.评比操行评定评比,操行评定28.壬寅学制29.随意运动克服内外困难30.概念,判断,推理31.社会家庭32.稳定,统一3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4.社会知识社会知识

35.独立性新颖性独立性,新颖性

36.匮乏需要成长需要匮乏需要,成长需要

37.强化强化

38.学生集体学生集体

39.认识

40.感知思维认识感知,思维,认识4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为: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该题需要考生加以注意,因为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

42.(1)遗传与营养。胎儿及婴幼儿的营养状况能影响智力的发展,儿童在胚胎期和出生后,身体和脑都处在迅速发育的时期,脑的机能活动则依靠由血液输送的养料来维持,母亲的乳汁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能提高神经细胞的化学成分,从而保证脑细胞的化学成分的满足及其机能活动的需要,这些都将影响儿童智力的发展。

(2)早期经验。人的智力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在早期阶段所获得的经验,促使能力发展得最快,不少人把学龄前称为智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婴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早期教育和神经系统的成熟与发展关系密切。

(3)教育与教学。能力不是天生的,教育和教学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和教学不但使儿童获得前人的知识和经验,而且能唤起儿童心理能力的发展。

(4)社会实践。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起来的。社会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5)主观努力。环境和教育只是影响能力发展的外因,没有主观努力和个人的勤奋,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就和能力的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培养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重视早期教育,适时进行早期教育;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在科技与课外活动中培养兴趣,促进能力发展;注意能力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解析】在回答本题时可先列出要点,再解释说明,然后举例分析。

43.(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知觉的组织原则,正确地组织直观,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是必要的。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44.(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3)对学习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45.应结合实践论述,论述时要把握以下要点:组织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办法有:(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如班团组织的专题集会、文艺、体育等活动。46.现代人应树立以下健康观念:①树立“立体健康观”。即健康应由心理尺度、医学尺度和社会尺度来评价,健康的概念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走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②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③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④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是相辅相成的,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促进生理健康;⑤心理健康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工作效率和人格健康发展;⑥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智力正常;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独立、自主、有责任心;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⑦及时诊断和调整介于健康与不健康之间的亚心理健康状态;⑧积极应对各种压力,主动增进心理健康水平;⑨乐于接受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改善心理健康状态。

47.(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它受一般的认识规律的制约,但教学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它除了受普遍性的规律制约外,还有自身的特殊性:知识的间接性;教师的传授性;途径的有效性;认识的教育性。

(2)教育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学中主要是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形成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即教学是以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为主。4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为: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该题需要考生加以注意,因为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49.(1)态度的学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2)态度的分阶段形成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暂时的。第二个阶段: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者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态度带有较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经比较主动了。第三个阶段: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作出是非判断。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容易改变。(3)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不协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者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他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的;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无关的。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者紧张,并力求减缓。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一致)导致其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做“认知不协调”现象。人出现了认知不协调现象,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者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过以下几种途径:①改变或者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②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者同时改变二者的重要性或者强度;③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者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者理由。50.(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