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_第4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一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学习目标1、学会通过做旁批,掌握并能运用记叙文中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人物形象。2、理解文中所引用的三则材料的用意。3、领悟梁启超先生的真性情和爱国情怀。梁启超

大家对本文的主人公梁启超有什么了解?主人公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云南起义)、教育家、学术大师(《饮冰室合集》),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包括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政治上:梁启超师从康有为,接受维新变法思想。先后倡导、发动公车上书,通过强学会、《时务报》等积极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参与和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杰出代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戊戌政变后,他东渡日本,并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社会学说,影响和启迪了整整一代人。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国,先后入阁任司法总长、币制局总裁和财政总长,特别是组织策划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在战争中发挥了“一支笔强于十万雄兵”的巨大作用。学术上:梁任公先生还是文学界一位难得的才子他被喻为“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本新文学杂志《新小说》。第一个使用“神话”一词的中国学者。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图书馆学。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总约一千四百万余字,合编为《饮冰室文集》。《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梁启超的子女: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1、梁思顺,长女,诗词研究专家。2、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其妻为林徽因。3、梁思永,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4、梁思忠,三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殇。5、梁思庄,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6、梁思达,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7、梁思懿,三女,从事社会活动。8、梁思宁,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9、梁思礼(1924-2016),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社,主编《新月》月刊。后迁至台,历任台北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英语教研所主任、文学院院长、国立编译馆馆长。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他的散文,不少为传记和怀人之作,文字清丽、淡雅,别具一格。他记述人物很有特点,善于撷取一、二个或几个印象鲜明的生活片断来刻画人物。

——苏振元评论者说感知课文戊戌(wùxū)叱咤风云(chìzhà)莅临(lì)精悍(hàn)激亢(kàng)箜篌(kōnghóu)酣畅(hān)蓟北(jì)2、默读课文理清思路1、字词正音(jué)

主角迥乎不同(jiǒng)划分文章段落层次,并简单概括每个层次的内容整体感知

本文似为记事,实为写人,通过记录一个精彩有演讲场景来表现梁启超先生的一些特点,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第一部分(1)简述演讲的背景第二部分(2-9)具体描述这次演讲第三部分(10)对学者梁启超的评价自主学习

本文对任公先生作了精彩的描写,请找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这些精彩生动的句子表现了梁任公先生怎样的性格、气质或修养?采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书法修养很好学问修养很好办事认真工作严谨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穿着肥大的长袍——肖像与衣着描写

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精神风貌好,气质出众任公外貌任公入场开场白

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谦逊)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自负)

——短是短矣,然人人听后都记得,人人读后都记得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这就是个性,从某种角度说,就像读王羲之的文章,我们大多数人可能宁可读他的手写稿而不要打印稿。个性化的语言外貌──秃头顶宽下巴身材──短小精悍眼神──光芒四射步履──稳健气质──潇洒实相夸饰夸张的修饰与描绘──崇敬之情演讲开场白──独特声音──沉着有力洪亮激亢

内容──丰富而有趣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肢体语言──形象生动肖像特点:

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步履稳健

开场白:

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

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

睿智)

内容:

丰富有趣(博闻强识

学识丰富)

表情:

成为表演

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气质:

风神潇洒

(潇洒自信)

眼神:

光芒四射

神态:

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

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

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率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初步把握品文品人画外貌潇洒自信卓越不凡写动作博闻强记

投入忘我摹神态感情丰沛率真直爽正面描写绘语言风趣幽默开朗直率侧面描写反应屏息以待,欢喜,泪下沾襟效果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

问题探究1、梁启超的这次讲演成功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明确;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感染影响了听众。(1)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2)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技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3)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4)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古典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5)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问题探究2、梁启超为什么选择《箜篌引》、《桃花扇》、杜诗作为演讲内容?3、本文写梁任公为什么只谈学术造诣不谈政治作为?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但坐着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胜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再说梁任公先生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不可动摇的。也许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所识,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名声所掩盖,正值得为之撰文彰显。合作探究,知情悟理

先生讲《箜篌引》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那其中的情感是什么?

讲《桃花扇》讲到”高皇帝”时竟痛哭流涕,他为什么痛哭,而讲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又张口大笑,这又是为什么?《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崔豹《古今注》曰:“《箜篌引》者,朝鲜津卒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名曰《箜篌引》。《箜篌引》公无渡河,(劝你不要渡河,)公竟渡河。(你还是去渡河。)渡河而死,(落入河中淹死了,)其奈公何。(让我拿你怎么办啊?)①任公先生讲这首诗时之所以这般感慨,是因为诗中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有一种直面死亡的勇气。②更因为先生由《箜篌引》中这个强要渡河的人想到了谭嗣同,先生如此之悲是因为他曾经与谭嗣同一起为国家变法图强而努力,谭嗣同甘愿牺牲以救国民的直面死亡的勇气与爱国情操让先生为之敬仰,为之感慨。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为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这样深沉的爱国情感让人唏嘘不已。这种忠诚于国家直面死亡的勇气值得敬仰。谭嗣同被杀。其实他本可以不死。当时日本使馆已帮他做好了逃亡日本的准备,但他坚决不肯逃离。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还有一首题在监狱墙壁上的绝命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在临刑前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桃花扇

它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这里的“高皇帝”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帝,他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身亡。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移人,他也自杀身死。《哭主》一出写左良玉在黄鹤楼开宴,正饮得热闹时,忽然接到崇祯帝殉国的急报,唱道:

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你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

宫车出,庙社倾,破碎中原费整。养文臣帷幄无谋,豢武夫疆场不猛。到今日山残水剩,对大江月明浪明,满楼头呼声哭声。这恨怎平,有皇天作证。……

——《桃花扇》《桃花扇》

写作背景:明朝末年,李闯王攻陷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中国北方大乱。凤阳总督马士英在南京拥立福王为皇帝,取年号“弘光”,建立南明。当时清兵不过有十多万,如果励精图治,完全可以如同南宋一样自保,偏安江南。但南明皇帝耽于声色;朝臣卖官鬻爵,搜刮钱财;武将拥兵自重,打内战,只有史可法带领三千残兵坚守,结果不到一年,扬州陷落,南明王朝土崩瓦解。普通百姓奋起反抗,扬州满清推行剃发易服,不屈死难者数千万。具体情节: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成亲之日,侯方域赠宫扇给香君作为定情之物。奸党阮大铖为拉拢侯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阮大铖恼羞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侯方域只身前往扬州,投奔爱国将领史可法。阮大铖仰仗权奸马士英的势力,逼迫李香君嫁给新任漕抚田仰,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侯方域之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南明王朝覆灭后,侯方域在栖霞山同李香君相会。这时,复社文人死的死,散的散,爱国将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他们相对嗟叹,百感交集,怀着亡国之恨,割断情根,双双出家。剧本“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末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崇祯帝死去距梁先生当时是已近300年,和任公先生又没什么关系,先生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先生这样的悲伤流泪,定是触动了他的内心,它究竟牵动了先生内心怎样的伤痛呢?先生如此之悲绝不仅仅是崇祯帝,而是由崇祯帝想到了谁?先生是由崇祯想到了自己曾追随的光绪帝。光绪帝也是位很想有所作为的皇帝,17岁亲政,但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面对甲午战争战败的屈辱,他深知“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心变法图强。1898年6月,下诏变法维新。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力图振作”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到日本。“梁启超逃亡到日本,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笔名为“饮冰室主人”。“饮冰”,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失败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可见其内心的惶恐焦灼,他忧国忧民、忧心如焚。为什么讲到《桃花扇》先生悲从中来,痛哭流涕?可见,任公先生悲的不是崇祯,是崇祯帝让他想到了光绪帝,他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致使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此时诗人听说战乱终于平定,自己盼望多年的安定和平终于到来,自然喜极而泣。

杜甫喜闻蓟北光复,喜极而涕,手舞足蹈,惊喜欲狂,而梁启超处在风雨如晦的世纪之初,又何尝不希望光复中华,民族富强、国泰民安呢?当他读到剑外忽传收蓟北时,张口大笑是因为他在感受“剑外忽传收中华啊”喜悦啊!笑的是战乱平定,国家安定合作探究,知情悟理

《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悲勇者牺牲哭国家衰亡喜失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