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临汾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种群世代有重叠的指数增长模型中,满足什么条件种群是稳定的()
A.r=1B.r>0C.r<0D.0<r<1
2.农业上利用黑光灯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许多昆虫对哪种光的趋光性()。A.红外光B.可见光C.蓝光D.紫外光
3.下列有关水生植物特点中,正确的是()。①发达的通气系统②叶片极厚③植物体具有较强的弹性④淡水植物具有自动调节渗透压的能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全部正确
4.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生活型为()。A.地上芽植物B.地面芽植物C.高位芽植物D.隐芽植物
5.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生态学分支学科的划分依据是()。A.生物组织层次B.生物类群C.生境类型D.应用领域
6.经验证明,要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其森林覆盖率要达到()
A.10%B.20%C.30%D.40%
7.生长在珊瑚虫周围的藻类大量死亡而引起珊瑚虫群体的死亡,这个现象说明生物种间有()作用。
A.竞争B.共生C.寄生D.他感
8.下列环境中的生物群,可以称为群落的是()。
A.一个池塘里的鱼B.一座山上的菜粉蝶C.一个牧场里的奶牛D.一个蜂巢里的蜂
9.下列有关有效积温公式K=N(T-T0)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K是变量B.K只随N的变化而变化C.K是常数D.K与N、T、T0无关
10.1866年首次定义生态学一词的ErnstHaeckel(海克尔)是()。
A.美国生态学家B.德国生物学家C.古希腊哲学家D.英国植物学家
11.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12.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谢尔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
13.群丛是植物的基本单位,相当于植物分类中的()。
A.种群B.群落C.物种D.生态系统
14.硅藻每年有春秋两次密度高峰,其原因主要是()。
A.环境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
B.生物适应性变化引起的
C.环境的季节性变化和生物适应性变化引起的
D.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引起的
15.高山植物通常长得比较矮小,这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具有较强的()。A.紫外光B.红外光C.红橙光D.绿光
16.蚊子种群数量变动是属于
A.不规则波动B.周期性波动C.季节消长D.种群爆发()
17.下列哪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关系()。A.鸟与树的关系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C.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D.青蛙与水稻的关系
18.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A.种群动态研究B.种群数量C.种内、种间关系D.种群调节
19.某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小,老年个体比例增大,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这个种群的结构类型是()。
A.增长型B.稳定型C.下降型D.不规则型
20.生物进化的两种动力是()
A.突变和自然选择B.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C.遗传变异与人工选择D.特变与遗传漂变
21.引起植物光周期反应的敏感光质主要是
A.蓝光与蓝紫光B.红光与远红光C.蓝紫光与紫外光D.黄光与绿光
22.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A.内因性演替B.快速演替C.次生演替D.外因性演替
23.R·H·Whittaker提出的群落顶极理论是()。A.单元顶极理论B.顶极格局假说C.多元顶极理论D.以上都是
2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类型是()
A.气相型B.沉积型C.水循环D.A+B+C
25.在空间变化中,纬度每增加1度,年平均温度大约降低()度。
A.0.5B.1C.1.5D.2
26.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27.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A.过多的氮B.过多的磷C.过多的碳D.过多的氮和磷等
28.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家是()。A.海克尔B.坦斯利C.马世骏D.竺可桢
29.热力学第一定律强调了()。
A.能量的衰变趋势
B.非平衡态的系统的开放性
C.生态系统固定更多日光能的重要意
D.生态系统的存在必须不断输入能量和物质
30.下列生态因子不是自然资源因子的是()。
A.光合有效辐射B.水体中的浮游生物C.土壤肥力D.风
二、填空题(20题)31.两个相似的物种由于竞争的结果不能占有相同的。
32.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这一现象称为__________
33.世代分离种群的指数增长方程为Nt=N0λt,式中入是______。
34.生物生产经历了两个过程即______和动物性生产。
35.物种甲某些性状的进化引起物种乙相应性状的进化,物种乙这些性状进化的本身反过来又影响到物种甲相应性状的进化,此现象称为______。
36.自然资源可分为自然恒定资源、______和生物资源。
37.反馈控制是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______反馈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
38.生态系统中的______、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四大组成要素。
39.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______。
40.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______。
41.东北虎、华南虎、非洲虎属于同一物种的不同______动物。
4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______两个部分。
43.我国在植物群落分类上采用______原则和方法。
44.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是符合______式增长模型。
45.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称为群落的______。
46.通常将各种生态因子归纳为______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等五类。
47.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______。
48.______是植物的地上器官垂直投影所覆盖土地的面积。
49.食肉性动物种类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性种类______。
50.系统输出的一部分(物质、能量、信息)又反过来作为输入对原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叫______现象。
三、判断题(10题)51.生物个体间竞争激烈,对抗作用强,则其内分布型是成丛分布。()
A.正确B.错误
52.生物固氮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个重要过程。()
53.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是分解有机物。()
A.正确B.错误
54.()
55.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可以被异养生物全部转化为次级生产量。()
56.浮游生物增长形成“赤潮”的种群动态是不规则波动。()
A.正确B.错误
57.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有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也是生态因子。()
58.臭氧层是地球生物的保护层,可以减少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59.()
60.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61.简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62.什么是他感作用?研究他感作用有什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63.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64.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
65.简述有关群落演替顶极学说中,单元顶极论和多元顶极论有何异同点。
五、论述题(5题)66.试论述生态系统的能流的途径。
67.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68.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69.试述生态农业的特点。
70.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
六、单选题(0题)71.蚕豆的幼苗种植在月桂这种有强烈香味的植物下面,蚕豆的生长会受到抑制,这是植物的()。
A.密度效应B.种群调节C.竞争作用D.他感作用
参考答案
1.A
2.D
3.C水生植物的特点是体内有发达的通气系统,叶片常呈带状、丝状或极薄,植物具有较强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淡水植物有自动调节渗透压的能力,而海水植物则是等渗的。
4.B
5.A根据组织层次分类: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区域生态学(景观生态)、生态圈生态学(又叫全球生态学)。
6.C
7.B
8.A
9.B
10.B
11.D
12.B
13.B
14.D
15.A
16.C
17.B
18.A
19.C
20.B
21.B
22.A在裸岩上最先登陆的先锋群落为地衣和苔藓,以后又渐渐长出一年生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内因演替的显著特点是群落中生物的生命活动首先是它的生境发生改变。
23.B顶级格局假说是由R·H·Wjittaker(1953)提出的。
24.D
25.A
26.D
27.D赤潮产生的原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有大量磷,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28.B
29.C解析:热力学第一定律强调能量守恒,因此生态系统中维持能量守恒的重点就在于固定更多的日光能。故选C。
30.D解析:本题强调的是自然资源,A、B、C都属于自然资源,只有D项风是一种气候现象,不属自然资源,故选D。
31.趋同适应趋同适应
32.边缘效应
33.周限增长率
34.植物性生产
35.协同进化
36.种群波动种群波动
37.负
38.环境环境
39.分解者分解者
40.优势种
41.生态型生态型
42.生物小循环
43.群落生态群落生态
44.指数指数
45.水平结构水平结构
46.气候气候
47.群落交错区(或生态交错区、生态过渡带)群落交错区(或生态交错区、生态过渡带)
48.投影盖度
49.大大
50.反馈
51.B
52.Y
53.A
54.N
55.N
56.B
57.Y
58.Y
59.Y
60.B
61.各种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内,乃至整个生物圈内,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流动和循环,就构成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简称生物地化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两部分内容。
地质大循环是指物质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进入有机体内,生物有机体再以死体、残体或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进入大气、水、岩石、土壤和生物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
地质大循环时间长,范围广,是闭合式循环。
生物小循环是指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多层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利用。生物小循环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式的循环。
生物地化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和途径。
62.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他感作用也存在于同种生物的种内关系上叫自毒现象。研究他感作用的生物学意义是:(1)他感作用影响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2)他感作用是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3)他感作用会引起作物歇地现象。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他感作用也存在于同种生物的种内关系上,叫自毒现象。研究他感作用的生物学意义是:(1)他感作用影响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2)他感作用是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3)他感作用会引起作物歇地现象。
63.答案见解析(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64.(1)水生植物有三类:①沉水植物;②浮水植物;③挺水植物。
(2)陆生植物有三类:①湿生植物;②中生植物;③旱生植物。
65.相同点:(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
6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
67.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候,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再生资源能持续利用,使不可再生资源能长久利用。要彻底摒弃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点。
68.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而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是当群落中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生态位移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种由于种间竞争的减弱而发生的生态位变化。(6)生态位的动态。大多数生物的生态位是依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现实生态位可以被看作是基础生态位的一个变化的亚集。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而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是当群落中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生态位移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种由于种间竞争的减弱而发生的生态位变化。(6)生态位的动态。大多数生物的生态位是依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现实生态位可以被看作是基础生态位的一个变化的亚集。
69.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不同其主要特点是:(1)整体性。生态农业是一种整体性农业它的结构十分复杂具有层次多、目标多、联系多的特点构成复杂的立体网络。它按生态规律要求进行调控把农、林、牧、副、渔、工、商、运输等各业组成综合经营体系整体发展。(2)层次性。生态农业有多级亚系统各个亚系统在功能上有差别:有的从事粮食生产有的从事蔬菜、水果、林木的生产也有的亚系统是综合性的。所有这些都为人类的食物生产开辟了多条途径可通过横向联系组成一个综合经营体。(3)地域性。生态农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环境决定和影响着生物生物依赖并改造环境。因此必须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严格按照地域分异规律的要求才能发挥地区优势取得成效。(4)调控性。生态农业的调控措施主要有四条途径:①充分利用自然条件;②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③改造生态环节;④把自然调控和人工调控结合起来有效地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促进农业发展。(5)建设性。生态农业是一种建设性农业重视统一性规划并注意运用现代新技术、新成果努力完成发展生产和改善环境的双重任务以利于建设、繁荣经济、美化环境。因此生态农业能够把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一起来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持续发展。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不同,其主要特点是:(1)整体性。生态农业是一种整体性农业,它的结构十分复杂,具有层次多、目标多、联系多的特点,构成复杂的立体网络。它按生态规律要求进行调控,把农、林、牧、副、渔、工、商、运输等各业组成综合经营体系,整体发展。(2)层次性。生态农业有多级亚系统,各个亚系统在功能上有差别:有的从事粮食生产,有的从事蔬菜、水果、林木的生产,也有的亚系统是综合性的。所有这些都为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工伤人员伤残评定及赔偿协议
- 2025年度集体合同协商中的劳动争议处理
- 2025年度幼儿园保安聘用合同标准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专业护工针对心血管疾病病人护理合同
- 2025年度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借款连带担保人合同
- 2025年度单位食堂承包及员工满意度提升协议
- 2025年度知识产权股份代持许可使用协议
- 2025年度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合作诚意金协议
- 2025年度工程监理个人劳动合同(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 2025年度航空航天器复合材料维修合同
- 简单的路线图(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 成都市2024-2025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教育局财务工作计划
- Unit 5 Now and Then-Lesson 3 First-Time Experiences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权威完整改进版
- 【MOOC】影视鉴赏-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安全管理措施
- 高压输电线路质量、检查、验收培训课件
- 混合型颈椎病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