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综合与测试核心素养练习分值150分时间120分钟一、核心素养聚焦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饥馑(jǐn)捍卫(hàn)稻菽(jiāo) 刻骨铭心(mínɡ)B.挽起(wǎn)茎秆(jīnɡ)屏气(pǐnɡ) 无与伦比(lún)C.掖着(yē)分蘖(niè)一蔸(dōu) 如鲠在喉(ɡěnɡ)D.田埂(ɡěnɡ)缅怀(miǎn)花蕊(xī) 罄竹难书(qìnɡ)【答案】C【解析】A项,菽—shū;B项,屏—bǐnɡ;D项,蕊—ruǐ。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火箭院,记者对这句话的体会格外深刻。如“火箭人”所说,回首来时路,每一步都刻骨铭心地难忘。B.最终孙权凭借着以周瑜为首的主战派的支持力排众议,强行通过了出兵抗曹的决议。C.军令在军人的心中无比神圣,不听到号角就不能擅离职守,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D.国家危亡之际,爱国青年毅然放下书本,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救亡前线。【答案】A【解析】A项,“刻骨铭心”使用错误,不能和“难忘”搭配。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钟扬的“暖”是________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________一套个性化的发展________,不让一个人掉队。钟扬曾说:“培养学生就像我们采集种子,每一颗种子都很宝贵,你不能因为外表看上去不好看就不要,说不定这种子以后能长得很好。”而当钟扬的工作重心转到西藏时,他承认,自己的招生名额渐渐________这所他心目中的“世界最高学府”。A.引人注目订制规划转向B.有目共睹订制计划倾向C.引人注目定制计划转向D.有目共睹定制规划倾向【答案】D【解析】第一空,“引人注目”指吸引人们注意。“有目共睹”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语境的意思是钟扬的“暖”谁都看得见,此处应选择“有目共睹”。第二空,“订制”中的“订”,有约定购买或租用(有的要预先付款)的意思。“定制”跟“定做”的意思相同。结合上文的“量身”以及下文的语境,此处应选择“定制”。第三空,“规划”是指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计划”是指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从语境看,给学生定制的应该是长远的发展计划,所以应选“规划”。第四空,“转向”指转变方向或改变政治立场。“倾向”有偏于赞成、偏向的意思。他的招生名额偏向了“世界最高学府”,应选“倾向”。4.我国古代诗歌按产生的时代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楚辞——乐府——词——曲B.诗经——乐府——楚辞——曲——词C.诗经——楚辞——乐府——曲——词D.诗经——乐府——楚辞——词——曲【答案】A【解析】《诗经》: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楚辞——战国时的楚国;乐府——汉朝;词——起于唐,兴于宋;曲——兴于元。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B.钟扬同志作为一名科学家,为了科学和教育事业默默坚守,奉献出自己的全部人生,表达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品质。C.张秉贵不仅重视细节,还苦练技术。他每周理发,每天刮胡子、换衬衣、擦皮鞋,注重仪表、容光焕发,他认为“站柜台就得有个干净利落的精神劲儿”。D.中国印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门类,受到了文人、画家和收藏家的大力推崇。【答案】A【解析】B项,搭配不当,“表达……品质”不搭配,把“表达”改为“彰显”。C项,语序不当,将“不仅重视细节,还苦练技术”改为“不仅苦练技术,还重视细节”。D项,宾语残缺,“具有独特审美”缺宾语,在“审美”后加上“价值”。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采采芣苢,薄言采之。,。(2)《采采芣苢,薄言袺之。,。(3),一竿晴日舞比邻。(4)闭廪归来真了事,。【答案】(1)采采芣苢,薄言有之(2)采采芣苢,薄言襭之(3)三夜阴霪败场圃(4)赋诗怜汝足精神【解析】注意关键字的写法。二、学业质量测评基础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9分)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定食帖》来说,写得_______,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_______,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_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剛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杼发。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诗的内容中也鲜明可感;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_____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概括來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カ。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行云流水信马由缰相得益彰悠然自得B.行云流水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悠然自得C.天衣无缝信手拈来相得益彰泰然自若D.天衣无缝信马由缰浑然天成泰然自若【答案】B【解析】第一处,“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天衣无缝”,比喻诗文等没有破绽;结合语境“以其作品《黄州定食帖》来说”“一气呵成”可知,此处是形容苏轼书法的自然流畅,应使用“行云流水”。第二处,“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走动;结合语境“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換、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毫无做作之态”可知,此处应使用“信手拈来”;第三处,“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语境是形容“作品”的严密自然,应使用“浑然天成”;第四处,“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结合后面“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可知,此处应是体现“清闲”之态。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C.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D.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趺宕摇曳之姿【答案】D【解析】从逻辑关系上看,前面说“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后面说“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趺宕摇曳之姿”,这二者应是因果关系,而“进而”表递进,“因此”才表因果,排除AB两项;从上下文逻辑意脉贯通上看,应该先言“端整沉着”,后表“颇具跌宕摇曳之姿”,排除C项。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在内容中也鲜明可感B.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C.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内容中也鲜明可感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答案】D【解析】“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诗的内容中也鲜明可感”,第一个问题是语序不当,“内容鲜明可感”是“浓烈的情感抒发”的最直接最根本的表现,应放在前面,排除AC两项;第二个问题是成分残缺,缺介词“在”,应该是“在诗的内容中”,排除B项。故选D。10.阅读下面的文字,将其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个字)(4分)今年9月28日,由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项目将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试验基地等国家示范基地进行实地测产。专家公布了海水稻理论测产结果最高为亩产620.95公斤,远远超出了预估的亩产300公斤,这一数字基本追平了淡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这意味着中国高产海水稻试种成功。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其中1亿公顷(15亿亩)在中国,2.8亿亩可以开发利用。袁隆平院士希望通过耐盐碱杂交水稻的研发和推广,让盐碱地像普通耕地那样造福人类。【答案】袁隆平高产“海水稻”试种成功,未来在中国2.8亿亩盐碱地推广。【解析】此题属于概括材料内容的题目,注意抓住句子“这意味着中国高产海水稻试种成功”“袁隆平院士希望通过耐盐碱杂交水稻的研发和推广,让盐碱地像普通耕地那样造福人类”作答。11.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一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5分)[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毛泽东……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注:香菱,《红楼梦》中的人物)下联:【答案】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无畏不惧武松猛打虎【解析】本提要注意所给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的句式和用词特点——人物特点+人物+副词+动宾短语。考生可参考所给人物,选择最熟悉的一个,把握人物的精神特质,注意对联整体情感上的赞美基调。故考生容易你出答案,如: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综合练(一)诗歌鉴赏:(30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19分)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12.下列选项中,关于两首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芣苢》采用重章叠句手法,全诗三章十二句,却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这种看似单调的重叠,恰恰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B.《芣苢》中六个动词的变化,既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又体现了人们劳作时的欢欣和热情。C.《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从诸孙“入村”写起,详细描绘了劳动的场景,展现出了劳动场景的热烈,令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以及劳动的欢快。D.《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中“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一句以对比手法写出了久雨初晴、宜事农桑的喜悦。【答案】C【解析】C项,“详细描绘了劳动的场景”错误,从诗中来看,《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首联下一句只是说“赖有诸孙替老人”,但具体如何劳动,诗中并没有详细地描写,所以“详细描绘劳动场景”的说法错误。13.对于《芣苢》一诗,王鸿绪等《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引:“此诗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试从诗歌情感这一角度出发,就《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作简要阐释。(5分)【答案】“欲收新麦”“赖有诸孙”,这是劳作之时孙辈可替的欣慰之喜;“三夜阴霪”“一竿晴日”,这是久雨忽晴、宜事农桑之喜;“急炊大饼”“多博村酤”,侧面展现劳作之热烈,表现了劳作时的饮食之喜;“闭廪归来”“赋诗怜汝”,这是对文氏外孙繁忙劳作而归的赞美之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从题干的要求来看,题干借助前人的评价指出诗歌的特点,即“此诗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这说明诗中没有提到“乐”字,却能让人感觉到“乐”,考生需要结合诗歌中所写的景和所描绘的场面来分析“乐”。从《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来看,首联说“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这里有两件值得“乐”的事情,一是“欲收新麦”,二是“赖有诸孙”,新麦接替陈谷,生活有了保障,儿孙帮忙老怀大慰,这都是“乐事”;颔联“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展现天气的变化,从“三夜阴霾”到“一竿晴日”,这一变化令人开心;颈联“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是写村姑准备饭食,“急”“多”等词侧面表现出劳作的热烈,这是“乐”;尾联“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呼应首联“赖有诸孙替老人”,展示诸孙劳作归来的情形,而“怜”展现出老人对诸孙劳作归来的赞美。14.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芣苢》一诗读来好似“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全诗既充满诗情画意,又富有生活气息。你能从《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中,读出哪些乡村生活的气息?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让我们感受到乡村生活中浓浓的亲情;“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写出了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乡村生活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场景,朴素而动人;“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一急一多,侧面写出了农人劳动的热烈,“大饼”“村酤”更是具有乡村饮食的气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题干借助对《芣苢》的评价展示诗歌的特点,即“充满诗情画意,又富有生活气息”,然后提出问题“你能从《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中,读出哪些乡村生活的气息”,这就要求考生从设题的诗中圈出能体现“乡村生活”的诗句,理解分析展现出的乡村生活气息。诗歌标题《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已经展示了事件,即儿孙辈来帮老人们收粮食,首联和尾联对“外孙入村收麦”的事件进行展开,如首联“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是说诸孙来接替老人收麦,尾联“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是说诸孙收麦归来,老人赋诗赞美诸孙,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如颔联写天气变化对人心情的影响,“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三夜阴霪”导致“场圃”“败”,此时应该是担忧的,而“一竿晴日”之后,“比邻”是“舞”的,突然的晴朗所带来的心情的变化跃然纸上,因为可以收麦了,人们的欣喜可想而知;如颈联“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是写村妇为收麦的人做饭的情景,“大饼”“村酤”展示了乡村饮食的气息。15.除了《芣苢》与《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描写古人劳作场景的诗歌还有不少,请说出以下两首诗歌各自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劳动图景。(6分)(1)《国风·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洗,浸泡)麻。彼美淑姬,可以晤歌。东门之池,可以沤苎(苎麻)。彼美淑姬,可以晤语。东门之池,可以沤菅(菅草)。彼美淑姬,可以晤言。”(2)宋代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答案】描写了一群青年男女在护城河里浸麻、洗麻、漂麻,一边劳作一边说笑的场景。描绘了农民欢笑歌唱,趁着霜后的晴天通宵打谷的繁忙景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说出以下两首诗歌各自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劳动图景”,然后要理解设题诗句的意思,抓住诗句中的景、人、活动、场面进行描写,如“东门之池,可以沤(洗,浸泡)麻。彼美淑姬,可以晤歌。东门之池,可以沤苎(苎麻)。彼美淑姬,可以晤语。东门之池,可以沤菅(菅草)。彼美淑姬,可以晤言”,这里由几幅劳动的场景组成,如“东门之池,可以沤(洗,浸泡)麻”是说“浸麻”,“东门之池,可以沤苎(苎麻)”是说“沤麻”,“东门之池,可以沤菅(菅草)”是说“漂麻”,而在这劳动的过程中还有“晤歌”“晤语”“晤言”等活动,如果说浸麻、洗麻、漂麻是劳作的话,那么“晤歌”“晤语”“晤言”就是人物的说笑,这说明一群青年男女在护城河里应该是一边浸麻、洗麻、漂麻,一边说笑。如“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第一句交代地点,即“新筑场”,特点是“镜面平”,第二句交代事件,即“趁霜晴”“打稻”,第三句是描绘打稻的场面,“笑歌”“一夜响到明”,由此可知,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农民通宵打稻的繁忙场面。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11分)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注释:①硕鼠:大老鼠。这里用来比喻贪得无厌的剥削统治者。②贯,侍奉。16.《国风•魏风•硕鼠》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_____。(2分)【答案】诗歌总集【解析】本题考查对《诗经》的了解,《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17.对这首诗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A.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以奴隶们向“硕鼠”的乞求,表现出“硕鼠”贪婪凶残的本性。B.三岁贯女,莫我肯德:奴隶们对“硕鼠”的为富不仁已忍无可忍,表现出清醒的认识。C.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奴隶们觉醒后反抗意识萌生,表现出他们到达理想乐土的欢欣。D.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奴隶们向往追求美好生活,表现出理想实现后悲泣全消的狂喜。【答案】B【解析】A项,“奴隶们向硕鼠的乞求”错误,应为“指责”;C项,“到达理想乐土的欢欣”不正确,应是对理想的追求,而非“到达”;D项,“理想实现后悲泣全消的狂喜”不当,只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并没有实现理想;18.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什么形式?这样的形式有何好处?请加以概括。(6分)【答案】这首诗结构上采用重章复句的形式。这种形式,在内容上,更有力地揭露剥削阶级贪婪、残酷的本性,强烈地抒发了被剥削者的痛恨厌恶之情,表现了奴隶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在形式上,又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结构形式及其作用。古人作诗,讲究章法、结构,注重诗歌的起承转合。常见的结构方式有: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重章叠句,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诗经》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形式,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回答作用时,可从内容(包括情感)和形式两方面作答。《硕鼠》这首诗结构上采用重章复句的形式。这种形式,从内容上讲,更有力地揭露剥削阶级贪婪、残酷的本性;从作者的情感上讲,强烈地抒发了被剥削者的痛恨厌恶之情,表现了奴隶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在形式上,又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二)现代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各题。(9分)从源头领略中国文学之美几乎人人都知道中国有一部《诗经》,然而真正一首一首通读《诗经》,并从中领略其文学之美的,却少之又少。我们常常以为学过了“关关雎鸠”或“蒹葭苍苍”就是学过了《诗经》,我们以为吟唱被改编过的“我愿逆流而上,寻找她的方向”就是在亲近《诗经》,我们甚至以为读一些作家对《诗经》的纯美解读就感受到了《诗经》之美。可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去深入《诗经》,领略其原汁原味的美呢?《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是中国文学之“祖”。读《诗经》,你会有一波又一波的惊喜,你会发现,你学过的那么多唐诗宋词,你用过的那么多词语典故,原来是出自这里。《诗经》里最美的送别。“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颉之颃之”“燕燕于飞,下上其音”(《燕燕》),诗中那上上下下飞来飞去的燕子,使一幅“劳燕纷飞”的悲伤图景呈现在我们眼前。而“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又让我们看到一个伫立在那里的人,看着被送之人,一直看到看不见为止。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应该就是这“瞻望弗及”场景的延续吧。明代学者称这首诗为“万古送别之祖”,确实一点儿都不过分。《诗经》里有最美的女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样的名句,同样出自《诗经》。整首诗的名字是《硕人》。“硕人”就是“高大的人”,古代以高大健硕为美。这是《诗经》305首中写得最美的一首诗,后世那些描写美人之美的词汇,与这首诗相比,都显得大为逊色。诗中写到,这美人,她的手像嫩嫩的白茅草,她的皮肤像润肤膏凝聚起来那样。最关键的,是她笑起来是那么优雅,她的眼睛是那么顾盼生姿。如此华丽丽的比喻,出现在上古时代,你是不是会觉得惊讶?《诗经》里还有最美的男子。“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壁”(《淇奥》),这位绝世男子性情稳重儒雅,举止庸容高华。古人打磨骨叫“切”,打磨象牙叫“磋”,打磨玉叫“琢”,打磨石叫“磨”,一个男人的性情竟然如骨般硬朗,如象牙般高贵,如玉般光洁,如石般坚定不移,举手投足之间,丰神俊朗,如金锡圭玉白璧般流光溢彩,那该是如何的灼灼其华,照人眼目?更何况,这男子“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喜欢开玩笑,但不令人难堪。他有诙谐幽默的交际技巧,于谈笑之间,大事成就。这样的男子,是不是好男儿的典范?《诗经》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民间的男子女子,还是征夫思妇,或者王公贵族,他们都有形有神,那么真实而生动地生活过。一个小官吏在出差的路上感叹:“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天上小星三五颗,自己却得连夜走在路上;淇水河边,姑娘叫小伙子去看水,小伙子说已经看过了,姑娘说再去看看吧(《溱洧》)……沿着《诗经》的河流逆流而上,你会感受到他们那些平凡的生活,那些与我们一样的情感路径。他们对爱的呼唤、对美的渴求,他们的悲愤,他们的讥讽,他们的欢乐,他们的抑郁……都能穿越几千年的历史,给我们以或喜或悲的感染。不同年龄的人读《诗经》,感受会有不同。但我想说的是,在你人生的任何年龄阶段,读《诗经》都是一件美好的事;而如果一生都没有好好读过《诗经》,也一定是一件遗憾的事。了解中国文学的根,请从《诗经》开始。19.下列对《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诗宋词、词语典故,都能在《诗经》中找到源头,因而《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根,是中国文学之“祖”。B.《诗经》中的人物形象,有对爱的呼唤、对美的渴求,也有悲愤,他们或喜或悲,真实而生动地生活着。C.《诗经》记录了上古时期人们的平凡生活与和现代人一样丰富的情感,它穿越几千年的历史风尘,到今天仍然感染着我们。D.《诗经》中有最美的送别,有最美的女子,还有最美的男子,我们需要好好读《诗经》,否则一定会留下遗憾。【答案】A【解析】A项,“唐诗宋词、词语典故,都能在《诗经》中找到源头”语义范围扩大,原文第二段为“你学过的那么多唐诗宋词,你用过的那么多词语典故,原来是出自这里”。故选A。20.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出自《诗经•硕人》的名句,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美人顾盼生姿的神态,后世描写美人的词汇都无法与这首诗媲美。B.“瞻望弗及”语出“万古送别之祖”《诗经•燕燕》,“唯见长江天际流”“雪上空留马行处”与其有同样的意境。C.“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语出《诗经•淇奥》,它形容男子如骨般硬朗,如象牙般高贵,如玉般光洁,如石般坚定不移,举手投足之间,丰神俊朗的风度。D.“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塑造了一个朝夕为公务繁忙,夜里仍在赶路的小官吏的形象,真实而生动。【答案】C【解析】C项,“举手投足之间,丰神俊朗的风度”错,这是“如金如锡,如圭如壁”的说明,见原文第五段。故选C。2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很多人都知道中国有一部《诗经》,然而真正一首一首通读《诗经》,并从中领略其文学之美的,却非常之少。B.作者认为,要想真正亲近《诗经》,感受《诗经》之美,就应该深入其中,领略其原汁原味的美。C.《诗经•淇奥》中的男子不仅稳重儒雅,高贵坚定、丰神俊朗,而且具有诙谐幽默的交际技巧。D.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诗经》会有更丰富的感受,但作者强调,无论年老年少,读《诗经》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答案】D【解析】D项,结合文本内容“不同年龄的人读《诗经》,感受会有不同。但我想说的是,在你人生的任何年龄阶段,读《诗经》都是一件美好的事;而如果一生都没有好好读过《诗经》,也一定是一件遗憾的事”分析可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诗经》会有更丰富的感受”无中生有。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2分)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大德曰生你可知,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你可知,仅仅20多株被西方“植物猎人”引进的我国野生猕猴桃枝条,撑起了新西兰经济的支柱产业?你可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有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而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他的理想,是在未来10年间,收集西藏植物的1/3以上,如果有更多人加入,也许30年就能全部收集完……“最好的植物学研究,一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做出来的。”钟扬有些“傲娇”地与学生共勉,这也成为他一生大写的标注。党员本色经年累月的高原工作,让钟扬的身体频发警报。2015年5月2日,51岁生日当晚,他突发脑溢血,大脑破裂血管中流出的殷红鲜血化作CT片上大块惊人的白斑。从医院出来,医生给他规定了3条“铁律”:一是戒酒,二是吃药,三是绝不可再去西藏。担心钟扬的人们“舒了口气”:这个“钟大胆”,可以在进藏上消停消停了吧。离开ICU刚半年,他又进藏了。开始不敢坐飞机,就辗转坐火车。怕在家人那里“落埋怨”,就偷偷一个人行动。很多人不解,他连命都不要了,到底想要什么?钟扬,他仿佛对一些人们热衷追逐的事从不在乎,又仿佛对一些人们不可理解的事格外执拗。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它们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他曾深情写下这样的诗句:世上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高原植物的品格,也是钟扬,这个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先生之风“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们。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的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于是,他想把西藏大学的“造血机制”建起来,打造最好的平台,把学科带到新高度。事实上,钟扬的视野从没离开过下一代。“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要从小培养,现在让孩子们多一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谁能想到,一个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的大教授,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多年来,钟扬以巨大热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承担了自然博物馆500块中英文图文的编写工作,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三十场科普讲座。钟扬,是有口皆碑的明星科普专家。高原永生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返程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这就是那个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库,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公里,数次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收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打响了“植物保卫战”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不顾高血压、心脏肥大,坚持16年援藏,让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从教30余年,立志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的人吗?钟扬那带着湖南味的普通话依然回荡耳边:“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摘编自张烁《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人民日报》2018年3月26日)2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钟扬走进西藏,最初是出于生物学家的使命感: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种子的“诺亚方舟”。B.钟扬托物言志,写诗赞颂藏波罗花深深扎根高原,能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绽放。这朵孤傲顽强的小花是他一生的生命品格。C.在漫长的科考途中,帮助西藏大学建好生态学科,留下一支优秀科研团队,成为钟扬的新梦想、新目标。D.钟扬艰苦援藏16年,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答案】D【解析】D项文中有钟扬在上海开展科普教育的实例,但说他在西部地区开展科普教育属于张冠李戴。2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标题“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中的“种子”一语双关,既指他收集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又指他自己。B.文章开头用袁隆平等三个事例强调了植物基因库在国家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这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C.文中交代了钟扬突发脑溢血和遭遇车祸去世的具体时间,这样的精准表述饱含了作者对钟扬离世的无限哀痛之情。D.文中多次引用钟扬说过的话,直接表现了钟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塑造了钟扬的形象,使文章更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独立董事2025年度职责范围与履职监督合同
- 2025短信服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战略联盟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节能个人独资企业股权交易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护工服务外包合同模板
- 2026届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砺成中学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英语试卷含答案
- 技术人员劳务合同(2025版)
- 2026届上海外国语大秀洲外国语校中考适应性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合同范本之英文销售合同条款2025年
- 2025年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暨狂犬病疫苗接种上岗考试卷(附答案)
- 直播打赏管理办法
- 文化多元教育评估-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山东省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 蔬菜栽培课件
- 西班牙语教学课件
- 护理核心制度2025年
- 沈阳市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笔试真题2024
- 行吊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 消防作战训练安全课件
- 微生物驱动的资源循环系统研究-洞察阐释
- 2025年山东能源集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A100变频器说明书V1.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