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第讲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1页
山东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第讲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2页
山东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第讲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3页
山东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第讲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4页
山东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第讲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考二复语山版题代歌赏第1形、言表技考展1山高考)阅读下面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

道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①吴松:即吴淞,江名。()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2大全国高考)阅读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落叶修睦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注:①修睦:晚唐诗人。()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3安高考)阅读下面首诗,回答问题。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考分()材视野广阔,每年均有“新意”。山东卷的选材没有囿于唐诗宋词的“主流”,而是着眼于中国古代诗歌的历史长河,从魏晋诗歌到明清诗歌,跨度很大。()题编制灵活,充分体现考纲要求。诗歌鉴赏的各考点内容丰富,不可能在两个小题中全部呈现,因此,我们看到山东卷在每年的考查中有意识地进行了各考点的轮换,这样能全面地考查学生能力,避免“猜题”“押题”。()变化”中的“稳定”因素明显,体现了命题人的风格和意图。近几年的诗歌鉴赏题,年年涉及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或诗歌感情的评价,这就是“变中的不变”,也是2013年备考的主要方向。鉴赏古代诗歌,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感受诗歌的形象,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在备考中,要多多积累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诗歌,培养语感,树立题型意识,系统梳理诗歌考查角度,强化规范作答意识。-1-/8

热题一形分析题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诗人“我”的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要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来表现主观感情,这些加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就是景物形象。它是含有“意”的形象,也叫“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几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合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画面,也就是“意境”。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高考中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深刻地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例题1物象浙江台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小园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斜阳。幽竹如人静,寒为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注:①寒花:菊花。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思分: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由诗中“幽竹”“寒花(菊花竹、菊的形象特征——孤傲美丽;由诗中“新月似新霜”,体味新月、新霜的象征意蕴——高雅圣洁。结合后两联诗句具体分析——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最后总结人物品行。参答:竹、寒花(菊花孤傲贞美的象征;新月、新霜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胸怀澄明、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例题2】(景物形象读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看千山急雨来。注:①钩疏箔:把帘子挂起。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思分:题考查分析“景物形象”。从两个角度设问:写什么和怎样写。分析时,一方面要结合诗句展示景物特征,如“海浪如云”“数声雷”“千山急雨”等;另一方面要把握写景角度如调动不同感(如云”“看”属于视觉角度“数声雷”属于听觉角度动静结合、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参答: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例题3物象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使伤。-2-/8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伤。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思分:题考查分析“事物形象”。要结合诗句,联系诗歌主旨与情感作答,通过凤凰朝饮清泉、日栖山冈、鸣声彻天、眼望八荒的形象,结合秋风摧残、回翔无时、恨处非位的描写,可知这一形象的特点: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参答: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技解1.确分析的对象是人物形象还是自然物象。2看清题干要求是结合全诗还结合某几句诗分析句解说要具体不必分如例题33.概括形象特征,结合全诗主,写出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品格志向等。热题二字分析题“字”的分析指的是“炼字”,“句”的分析则包括意境解说、手法探究和情感表达等多种考查角度。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从内容上来说,对任何一首古代诗歌的理解都包含两层意义:对词语、句子理解的表层含义和对内容情感理解体悟的深层意义。首先是表层含义的理解。古代诗歌是诗化的文言文,只有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具有一定的文言功底才能读懂诗的基本义,并能根据基本义理解词语在诗歌中临时具有的词义。这是前提也是基础。其次是深层意义的理解。诗歌的深层意义主要指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对诗歌深层意义的理解,可以结合作者的情况和时代背景,“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要掌握诗人的生平和诗歌风格,掌握了诗人的生平和诗歌风格,就可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所谓“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的时代风貌,如果掌握了时代风貌,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也就把握住了。对诗歌语句理解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不断地积累;对理解内容的表述,需要有一定的表达水平,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诗歌的内容。【例题1字山潍坊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思分:干中“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提示要有“字不离句”的意识;题干中“一字传神”的“神”,则指明了意蕴、情感、主旨等考查角度。参答:润”,浸润、滋润。骄阳似火,人们期盼着甘霖。诗人一夜梦醒,忽感霖雨已降,炎氛全消。“润”字不仅传达出那种浸透全身的生理上的舒适感、清凉感,而且传达出久旱逢甘霖后心理上的熨帖感、喜悦感。【例题2句河衡水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复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注:①魏绛:春秋时消除了晋国边患的大将。②六郡雄:指西汉名将赵充国,陇西人,-3-/8

以破匈奴有功,拜将封侯。结合全诗,赏析“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的妙处。思分:题目示了诗歌的题材——送别诗、边塞诗。诗句的“妙处”“作用”等问法一般要考虑“文道合一”,即兼顾技巧与内容两个方面;“结合全诗”要求既要注重诗意解说的具体性,也要考虑是否有结构上的作用。参答1)写手法,此处的景物并不眼前,而是想象友人要去的地方2)上句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下句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为结句作了铺垫。技解1.答炼字题需要兼顾的角度:字面义、语境义、技巧义(如有些字涉及的拟人修辞手法)和意境情感义:并非每一题都包含以上四点,一般用两三点即可)2.答句子分析题需要兼顾的度:句意解说、技巧解说(有时含结构作用意或情感解说。热题三技分析题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和表达思想时所采取的技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如借古讽今、用典、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古诗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用典、设问、反问等。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可以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可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以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例题】(2012·广东深圳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

清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锦,出门俱是看人。注:①诗:诗人。②上林:古皇家园林。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思分: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等角度逐句分析筛选,明确术语。从时令变迁看“反衬”,从人物态度看“对比”,从“若”字看“虚写”。参答: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②对比(对照“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出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③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两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两句的虚写突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技解答时要针对“表达技巧”,兼顾三个问题。1.是什么。指运用了什么技巧解题时要明确表达技巧,准确运用术语。2.怎么样。指表达技巧在文中怎样运用的,要求结合具体诗句,解说技巧在诗歌中的具体体现。3.为什么。指这一表达技巧在中运用的目的,要阐释这一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以及对传达诗歌旨趣、作者情感的作用。(2012·四川成都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浣溪沙周邦彦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番春信东郊。闲凤团-4-/8

消短梦,静看燕

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注:①云鸠:形容云色如黑色的鸠。江皋:江岸。②凤团:一种名茶。()分析本词第二句中“拖”字的妙处。()找出下片中能表现词人情思的词语(至少两个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学生试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拖”字,形象地写出了黑云过江岸的情景。答案扫描

()闲”“静”。“闲”字写词人悠闲饮茶的情景;“静”字写出词人以娴静的心态观赏外物的悠然自得的心境。答案(1)能够字不离句,解说体,但忽略了“拖”字的拟人意味,“妙处”的解说不到位。名师点评答()对词语,用语也较顺畅,但理解不够深入全面,没有把握住“消”字后面的惘然和时光推移背后的伤感。答案修正()拖”写云的移动。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云带雨来移过江岸的情景。墨云似乎有意拖动着春雨,很有情味。()闲”“静”“又”(两个即可”字:看似悠闲,实则是词人短梦后心有愁思难以遣除,所以借饮茶来消解梦后的惘然。“静”字:燕子筑巢的忙与人的静形成对比,暗示词人无聊的心绪。“又”字:时光流转,不知不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暗示无事可为,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对思即可)易警鉴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常见失误类型有:()题不准,题型意识不强,致使答题思路不够清晰,内容不够全面。如句子分析题,不能从内容、技巧等多个角度加以分析,顾此失彼,造成失分。()说笼统,分析不够具体。从字到句,从技巧到情感,所有的分析都不应是抽象的、纯理论性的。()念不清,术语运用不准。特别是分析表达技巧时,分不清什么是修辞手法,什么是表达方式,什么是表现手法,往往造成术语缺失或张冠李戴,致使表述混乱,失分严重。1山济宁育才质量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溪桥晚兴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注:①郑协:南宋末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题。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①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3陕西安模拟)阅读面这首清诗,完成第)~()。螺川

早-5-/8

王猷定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注:①螺川即螺山,形状似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诗歌,最后一句诗人不写自己孤单,不写孤舟,而说螺山似孤亭,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选择其中一种,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说明。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题。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首诗选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题。野水孤舟梁栋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注:①梁栋:南宋诗人。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的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广湛江模拟)阅读面这首宋词,完成第)~()。卖花声题阳楼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①此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作者被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时。()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析这首词中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参答:命调·晰向考展1)参答: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解:“样的景色”需要抓住原诗中的“雨”“江乡”“叶”等意象具体解说,“氛围”要抓住“萧萧”等景物特点加以理解。()参答: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解:意题干中“结合全诗”的提示,要与其他意象联系在起;“孤舟”,是景语,也是情语合诗歌的“羁旅”题道中”“晓路”“客程遥”等体作者“漂泊、思乡、孤寂之感”。2.参答1)第一、三两联从旁观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有其他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8

()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第问,首先找出第二联与第、三两联的不同之处,其次分析其中的两个词“翻思”“肯信”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第二问,从结构技巧上分析2)本实际上是意象分析题。结合松树万古长青,凌霜傲雪的特性,对照红叶风雨后满地的情状,诗人运用象征、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凸显了诗歌主旨。3)参答: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解:分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明白该诗中的人物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的形象,从诗句的描写中明显感觉到诗歌塑造了一个闲适、喜爱自然景色的诗人形象。()参答: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解:该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即常说的“诗眼”的分析。本诗语言浅俗,但用字讲究。尤其是第四句“软红光里涌银山”,一个“软”字,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而一个“涌”字,更是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态之感,增添了情趣。第1讲形、语言和表达技巧创模·测练1.参答1)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啼血。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静渡口,杜鹃啼鸣春草茂盛,杨花飘落,充满生机,动静结合。()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诗人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的特殊身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解:本考查表现手法和炼字。通过野渡“听杜鹃”可联想到动静结合,而“闲”字的理解要结合诗人的身份“南宋末遗民”(注释)以及背景加以考虑。赏析:这首诗虽然写的是春日景色,却流露出寂寞的情怀。“寂寞亭基野渡边”,亭基以寂寞相饰,无疑是诗人内心寂寞的直接外现。“春流平岸草芊芊”,“春流平岸”,了无生机,“草芊芊”本是春草茂盛,此时也显得落落寡欢,无人欣赏。“一川晚照人闲立”,人在行将归去的夕阳里久久伫立着,“晚照”暗含了诗人“宋末遗民”的朝代末日,“闲”字早已失去了悠闲、闲适之趣,我们看到的是对时局无可挽回、万般无奈的焦灼。一声杜鹃的悲啼,叫破了诗人复国之愿,许那满袖的“杨花”正是斑斑的“离人泪”。这首诗以含蓄见长。诗中流露了诗人作为亡国孤臣难耐的悲凉。2.参答: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之成理即可)解: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的情景。首句说茅的低矮狭窄,“熟知”,是就燕子而言的。江上的燕子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室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逼真的实感。3.参答1)①“孤亭”形象地勾出螺山之形,补写了螺川近看似螺,远看似亭的山势特点。②将螺山人格化,通过写螺山的孤独来写诗人的离情,更能突出诗人的孤寂情感。③“亭”能令人联想到送别的长亭短亭,形象地写出了螺山为诗人送行之意及诗人对螺山的依恋之情。(2)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人把自己早行的孤寂之情以及对螺山的依恋之情融入“月”“秋山”“残星”“孤亭”等意象中,使得诗歌的情感真挚而感人。②虚实相生。如颔联写长流不断的赣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乡流入另一个梦乡,那划动的短棹似-7-/8

乎是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江水、木桨都是摸得着的实体,梦境、星影却是空幻的、浮动的。虚实相生,扩大了诗歌的意境,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解:对物的分析要紧扣题干中的提示“这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诗歌”,“一切景语皆情语”,由此结合诗句分析情感,分析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就比较到位。赏:首,写月落时分,群山披上晓色,山野空旷,遥闻城楼上的鼓角鸣声划破夜空又呈现清晨的宁静。颔联,那长流不断的赣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想流入另一个梦想,那划动的短棹是在波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虚实相辅,扩大了意境。颈联,“露湿”点明特定环境,“天光”点明特定时间,秋露朝湿,晨光见晓,“鸥衣白”“雁字青”突出秋江早晨空气的清新爽朗。水天一色,鸥驻雁飞,小舟荡漾,构成一幅淡墨水彩画,惜别之意蕴藏其中。尾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