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打印版本石泉_第1页
下载打印版本石泉_第2页
下载打印版本石泉_第3页
下载打印版本石泉_第4页
下载打印版本石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泉武汉大学教授01简介成就经历目录0302基本信息石泉,教授,原名刘适,安徽省贵池人,1918年1月出生于北京。简介简介石泉,教授,原名刘适,安徽省贵池人,1918年1月出生于北京。经历经历1954年到武汉大学任教,1980年晋升为教授,1986年任历史地理学科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石泉早在读中学时,就对历史地理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938年进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44年夏,在徐中舒教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春秋吴师入郢地名新释》,通过对《左传》所记20几个相关地名逐一考订、重新定位之后,对于吴师入郢的行路线和楚昭王奔随的途程,得出了与流行说法全然不同的新解:最后归结于楚郢都只能在今宜城县南境、蛮河以北、汉水中游西岸的宜城平原上,从而打开了本课题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成为他后来为全面开辟荆楚历史地理研究新途径的起点。1944年秋,石泉考入燕京大学研究院,成为陈寅恪教授指导下的硕士研究生,受到陈教授多方面的熏陶、指导,这对石泉日后的治学态度与方法有着极大影响。硕士论文《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上个世纪90年代由三联书店出版。由于参加地下党领导的民主运动,石泉于1948年夏被国民党政府列入黑名单,遭到搜捕。在地下党和师友帮助下,脱身奔赴华北解放区。1949年2月北平解放,参加接管工作。建国后,在教育部高教司及高教部任职,1954年2月调至武汉大学历史系任教。成就成就石泉长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和中国史的教学和研究,尤以古荆楚地区的史地研究见长。在荆楚地区历史地理的学术领域内,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新义的见解,指明先秦至六朝齐梁时期该地区一系列相互关连的重要城邑山川湖泽位置并非如流行说法所认定的那样,分布在长江边,而当在汉水中游地区。只是由于南朝晚期梁陈之际,遭逢大动乱,政区兴废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一系列原在汉域的地名随人流徙,移至江域,后世不察,常以陈(周)隋唐以后的地名位置套用于齐梁以前同名异地的城邑山川湖泽等,遂以致误。这一见解如果成立,整个古代荆楚地理面貌将为之一新,先秦至六朝的荆楚地图将需重绘,古荆楚地区开发层次的规律,将重新作出解释,并将有助于两湖平原农田水利建设、石油资源丰瘠的预测、湖北地震带的历史定位,以及历史地名学的发展。1956年写出了《古郢都、江陵故址考》初稿。从正面论证楚郢都及其后继城市江陵以及邻近的古沮、漳二水下游皆在汉水中游西岸宜城县南境,而非在长江边今江陵县北一带。这就触动了千余年来形成的对古代荆楚地理传统解释的根本格局。此后,他对于有关的重要山川城邑位置,进行了全面地深入探讨、论证和重新定位,提出了自成体系的独到见解,并在此基础上修订、充实旧作,写成专著《古代荆楚地理新探》,于1988年10月出版。全书约40万字,核心是最末一篇《楚郢都、秦汉至齐梁江陵城故址新探》(第一次正式发表)。其次是《齐梁以前古沮漳源流新探》、《从春秋吴师入郢之役看古代荆楚地理》和《古鄢、淮、涑水及宜城、中庐、县故址新探——兼论楚皇城遗址不是楚鄢都、汉宜城县》(第一次全文发表)以及《古竞陵城故址新探》、《云杜、绿林故址新探》等几篇力作,都是从古郢都、江陵的外围诸地重新定位着手,落脚到与核心论点配套,加强古郢都、江陵城在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