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思路_第1页
谈高中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思路_第2页
谈高中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思路_第3页
谈高中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思路_第4页
谈高中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思路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高中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思路材料解析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是高考历史的两大题型之一,具有“灵活性高和区分度强”等特点。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注重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对书本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材料解析题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题型,它能够全面地考察考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特别是在选择性考试中能够有效地拉开学生的距离,选择最佳的学生。很多学生对于此类题型却普遍认为“很难”或“无从下手”。就我现在所带的三个毕业班,通过平时教学的反馈和与学生们的促膝交谈,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这类题目是无法把握,不知道如何答题。就我个人开始教学实践而言,当初也存在这类情况。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探究,我也逐渐弄通了其中隐藏的道理,其实这个问题也好解决,只要我们教师加强这方面的思考,多多注意这样的考题,把方法经验传授给学生,其这类题目的技巧还是很好去掌握的。我认为解决学生们对这类题目困惑的关键,或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就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夯实基础,注重对课本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特别是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做到充分熟悉教材的各个模块,每个模块的每个单元,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都能把握,只要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知识网络框架;二是掌握基本的解题技巧,做到各类题目都有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三是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基础知识的掌握,重点是学生自己加强记忆和理解,而解题技巧的掌握重在老师的总结和学生的融会贯通。现根据我自身教学的实践,现总结如下,其解题过程分为四步:一、浏览材料,把握主题无论是高考还是平时的作业训练,每道材料题的给出,一般都有三到四个材料,它们一般都会反映一个共同的主题,体现一些社会的热点,如和谐社会、三农问题、国际关系、世界经济发展、理论成果更新等等。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简要地浏览一下所给的材料,把握它们所反映的共同主题,这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抓住出题者出题的意向。这样也能让自己不至于偏离主题,胡编乱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后面题目的解决,提供一些解题的动向。二、严格审题,分析材料在明确主题的基础上,接下来就要认真分析,严格审题,思考出题者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中的关键字与关键词,明确作者问什么,答什么。有问即答,不问不答。在审题的时候,要明确是根据材料解答,还是根据所学知识解答,或者还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来答,做到全面客观公正的审题。根据这些问题,仔细阅读和分析问题所关联的材料,要能对所关联的材料进行划分层次,知道所给材料有几句,弄懂每句意思,去除一下修饰语,找出每一句的核心,最终弄懂材料所反映问题的中心句。阅读的过程中,要逐字逐句地分析和研究,不要放过材料的任何一个部分,包括题头、摘引等,尤其是材料中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信息,往往就是解题的突破口。三、提取信息,联系书本材料分析题所提出的问题绝大部分答案都能在材料中得出,所以,一定要根据所问,来提取需要的信息,要简练准确。同时在搜集材料信息的同时,要做到与书本知识点的衔接,回忆书本上哪些与之相同相近的知识点。通过去书本的联系,一方面能够加强对材料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更加客观地全面地解决所问的问题。答题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运用课本知识,采用历史术语来答题。这类问题的解答,千万不要随着自己,抛弃材料,抛弃课本,想到哪答到哪,胡编乱造,信口开河。同时还要注意,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心里始终要有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解答,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回答,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军事等等方面来解答。能否把材料中的所有相关信息都找出来,或能否准确地回忆到课本知识,也就要取决于答题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课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述工作做完后,要对找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剔除不必要的和重复的信息,根据问题,把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列好提纲,准备答题。四、书写答案,简洁工整在上述步骤进行完毕后,还要最后浏览整个材料及其设问,审查自己列出的知识点是否正确或有无遗漏,最后就可以在试卷上轻松答题了。答题时一定要做到依据知识点,一气呵成,言简意赅,击中要害,不可罗里罗嗦,言之无物,涂涂改改,答非所问、胡编乱造。要千万记住你的解答内容一定要是书本上的和材料上的,实在无法从书本上去回忆,那就自己根据材料进行整理,不留空白。最后书写时一定要字迹工整,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即使做不到,也一定要让人看清楚。解答要分条来答,条理要清晰工整。下面举例分析,加深对材料题目的解答:例题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公社社员带枪在田间劳动公社社员出工前点名公社社员在食堂集体就餐公社社员带枪在田间劳动公社社员出工前点名公社社员在食堂集体就餐材料二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2008-10-15《中国国土资源报》材料三两年前,小岗村开始了新型合作经济模式。严金昌和十几户农民一起,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把自家的两亩土地出租给一家上海养殖公司,发展规模养殖。他们饲养的高山特色风味猪,直接销到上海大型超市,价格是普通猪肉的两倍,年终农户们参与分红。这些农民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则接受了这家上海公司的返聘,成为企业员工,每人每月领取600元左右的工资。……目前,小岗村耕地面积大约2000亩,其中60%目前出租流转被用于集中起来发展蘑菇、花卉、葡萄规模种植及家禽养殖等。——2008-10-15《中国国土资源报》材料四曾经担任过小岗村村长的严德友说:“种1亩葡萄的效益是种粮的10倍。通过土地租赁和串换,方便了集中施肥、灌溉、除虫和管理。”……安徽省“三农”问题专家何开荫说,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成片土地抛荒、闲置,水利等农田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这些因素也推动了土地的合理流动。……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1)材料一体现了人民公社体制的什么特点?(6分)(2)材料二中提到的“改革模式”是指什么?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这一改革模式实行的过程。“分田到户”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8分)(3)小岗村的新型合作经济特点是什么?有人对小岗村新型合作经济提出了质疑,认为将土地重新集中,是倒退回到了人民公社时期的计划经济模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8分)(4)依据材料指出目前推动土地的合理流动的因素有哪些?(6分)分析步骤如下:一、浏览材料,把握主题本材料主要介绍了农村体制改革的几个阶段,分别介绍了建国初的农村体制、70年代末的农村体制改革、当前的新经济体制模式以及土地经营权转变的因素。二、严格审题,分析材料第一个材料中的三幅插图体现了人民公社体制的三个特点,第二个材料从两大方面介绍了农村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第三个材料介绍了小岗村新的经济模式的出现,从两大方面介绍小岗村人民通过规模养殖和成为企业工人来实现经济的发展。第四个材料从两个人物和一个中央出台的文件来谈土地的承保经营权的变化。三、提取信息,联系课本教材必修2第四单元第二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的农村体制改革的知识点四、书写答案、简洁工整把材料信息和书本知识点相联系,整理答案如下:答案:(1)特点:集体消费;集体劳动;边生产边边打仗,实行半军事化管理(6分)(2)模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过程:由秘密分田到政府肯定再到全国推广。(3分)作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分)(3)特点:集中利用土地、实现规模经营。(2分)观点:不是倒退。农民拥有对土地的承包权和使用的自主权,是建立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6分)(4)因素:集中经营有利于管理,生产;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土地抛荒;政府政策的推动。(6分)例题二、中国妇女在古代和近现代的不同际遇,反映了社会文明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妇女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丈夫死了,“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程全书》)“问,妻可出(休)乎?”程子曰:“妻不贤出之何害?”(《性理大全》)宋代之后“女子无才便是德”逐渐盛行。《颜氏家训》主张“妇女只许粗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无益而有损也。”《女儿经》:“为甚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足,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约束。”(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材料二:

见下图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中古代妇女受到种种压迫的具体信息。(8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妇女问题上中国古代思想家有哪些不同的主张。(6分)(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革命派、民主主义者和新中国人民政府在妇女解放方面做出的贡献。(8分)(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女性获得解放的影响。(6分)分析步骤如下:一、浏览材料,把握主题本材料主要介绍了我国妇女权益不断得到解放的过程,介绍了封建社会下的妇女所受到的身心摧残,到民主革命时期妇女身心得到解放的历程。二、严格审题,分析材料第一个材料介绍了古代我国妇女受到礼教的迫害表现,从政治上、经济上、生活生活上、婚姻上,教育上加以进行了说明。三、提取信息,联系课本教材必修2第五单元第一节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中的知识点和必修3第五单元第二节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的知识点,以及当代妇女解放的有关知识点,可以同政治学科有关知识点联系起来四、书写答案、简洁工整把材料信息和书本知识点相联系,整理答案如下:答案:(1)信息:政治上:男尊女卑,无政治权利。经济上:依附男性,无财产权继承权;文化上:无受教育权;婚姻上:从一而终,无幸福权;社会上,无地位和独立人格;身心上:被迫缠足,一夫多妻。(8分。答出其中的四点即可)(2)主张: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宋明理学家(二程、朱熹)提出“失节事大”的纲常名教;李贽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说教,肯定寡妇再嫁。(6分)(3)贡献:维新派主张“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2分)革命派:中华民国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