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表情心理学识别能力及运用论文微表情心理学识别能力及运用论文0引言和社会功能严重受损(Kohler&Martin,2006),然而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表明,通过现有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并不能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Bellacketal.,2004),2011研究者们探索通过心理治疗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比如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基本认知能力(注意、记忆、执行控制能力)训练来促进其社会功能康复,这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不理想,认知训练只能解释结果中10%-40%的变异(Horanetal.,2009;Wykes,Huddy,Cellard,McGurk&Czobor,2011)。准确的识别与表达情绪对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十分重要(Shen,Wu,&Fu,2012),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知觉能力受到严重损害,影响其社会功能,导致其人际交流、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工作等受到严重影响(Kee,Green,Mintz,&Brekke,2003)。因此,需要通过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知觉能力来促进其社会功能康复(Roberts&Velligan,2012)。在情绪知觉能力的训练中,微表情训练工具expressionstrainingtool,METT)是较为成熟的(Marsh,Luckett,Russell,Coltheart,&Green,2012),已被较多研究情绪知觉训Shen(2012)等人采用该范式考察了健康大学生对快速出现的反映人们真实情绪体验的表情,对如此快速而精细的表情的识别,可以促进人们的表情识别能力(Matsumoto&Hwang,2011)。国外有学者采用微表情训练工具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上做了一些工作,发现微表情训练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Russell,Green,Simpson&Coltheart,2008)。下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面部表情识别的特点以及使用微表情识别训练工具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表情识别能力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概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识别障碍:们不能很好的理解他人面部表情所反应出来的情绪,理解他人表情Sachs(2004)的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所有类型的情绪知觉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并且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于正性情绪,中性情绪及负性情绪的识别能力有所不同。同时一些研究(Martin2005)也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识别负性情绪表情时存在一定的障碍,不容易感知与识别到他人负性情绪表情,如愤怒。但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正性情绪表情的知觉加工却没有损伤,在识别正性情绪表情时接近正常人的水平(这被称为负性情绪表情识别特异性损伤)。另外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把一些Bediou(2005)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正性情绪表情识别任务中的得分与正常被试没有太大差异,但是在负性情绪识别任务尤其是负性情绪较强烈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得分显著低于正常被试,而对于中性情绪表情的识别,精神分裂症患者总是错误的将中性情绪判断为正性或负Lappanen对缓解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重复了上述发现。但Danlei(2008)号检测论来确定表情识别的能力和反应判断标准,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于恐惧,悲伤等负性情绪的识别能力高于正常被试,而对于正性情绪,如高兴,其识别能力比正常被试低。另外,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负性情绪的判断标准低于正常被试,对于正性情绪的识更多地理解为负性情绪。这与Bediou(2005)与Lappanen(2006)的研究结论不一致。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表现出负性情绪表情识别的特异性损伤。然而,大量的研究还是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面部情绪识别能力普遍的低于正常人(Russell等,2008)。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不仅仅在于精神病性症状的消除。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识别功能,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也是精神分裂症治疗中重要的一个部分。近期有研究开始通过微表情识别训练工具来训练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表情识别能力,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识别障碍,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微表情及微表情识别训练工具微表情简介1/251/5的快速表情。微表情最早由HaggardIaaacs1966Ekman与Friesen。早期的微言识别的关系,并制作了微表情的识别训练计算机程序。微表情识别训练工具微表情训练工具(MicroExpressionTrainingTool,METT)分为5METTEkman(参考吴2010),METT1.530%~40%!METTSwart(2009)开始将微表情训练工具应用于临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识别能力训练,探索MET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的作用。能力2006Russell症患者进行情感识别训练(EmotionRecognitionTraining),希望发现使用微表情识别训练工具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训练后面部情绪认知障碍能否得到缓解(Russell2006)2020EMT(Emotion-MatchingTask)作为另一效标,通过EMTMETTMETT种非常有价值的治疗手段。随后,Russell(2008)等人对使用微表情识别训练工具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识别能力受损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他们采用眼动技术来研究是否眼动轨迹的变化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面部表情402614(无训练,只看相应情绪图片),未接受微表情识别训练工具的训练。研究者让这所有的402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识别能力有所提高,并且微表情训练工具带来的表情识别成绩提高效果在训练后维持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紧接着在接受微表情识别训练之后,这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眼动轨迹14METT使眼动轨迹更多、更长时间的停留在情绪面孔的一些特征性区域,从而使表情的识别能力更加准确。Pamela等人(2010)更加深入的研究了使用微表情训练工具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表情识别训练的问题。他们希望了解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第一,使用微表情识别训练工具进行训练后的效果是否能被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到新的情绪面孔识别当中去;第二,训练后的效果能否持续到一个月之后;第三,患者的面部表情识别基线能力是否对训练的效果产生影响,即患者残存的表情识别基线水平是36再给受试者实施微表情识别训练,在训练结束后给这些受试者进行面部表情识别任务,任务中使用的面孔有一部分是METTMETTMETT训练中得到的表情识别能力迁移到对新的表情面孔的识别中去。10别训练工具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表情识别训练不仅改善了其对METT中面孔的情绪识别能力,也改善了患者对新的情绪表情面孔的情绪识别能力。接受训练后的患者对于新的情绪表情面孔的情绪识别能力一直持续到一个月之后。另外,患者残存的情绪识别基线水平对METT结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是精神分裂症康复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采用微表情训练工具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表情识别能力进而促进其社会功能康复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待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当前的研究结果均表明提升微表情识别能力可以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面部表情识别,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微表情识别训练后其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得到了提高,可以达到正常人未受训练前的状态。这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提供了另一种可行的手段。接受微表情识别训练工具的训练之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眼动轨迹发生了变化,对这一变化的深层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以更好更有效地促成这一变化。对于微表情识别训练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表情识别能力,无论是具体应用还是相应的机制,目前都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探讨,通过训练微表情识别能力来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给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促进其早日回归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和应用的方向。“微表情”这个词进入到公众视野源自2009年美剧《Lietome》(别对我说谎)的热播。它是指人在有效刺激下的最初瞬间表现,包括表情、动作、声音等。这些表现时间短、动作幅度小,但不受思维控制,被认为是一种自发的表情,因此可以作为辨识谎言的依据。也正因为这一特点,微表情在国外引起了影视界、新闻界和科学界等各方的关注,国内目前此领域涉猎不多。一、文献综述传播学中,一般将人类使用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非语言符号:是指语言符号以外的在信息交流活动中能够发表情、腔调及身体接触等。①“微表情”是个心理学名词,应到传播学中,不难看出非语言符号的研究中更侧重于对微表情的关注。目前国内已经有多篇文献提到了运用非语言符号对于新闻采访的意义,但将微表情与新闻采访联系在一起的'很少,能查到的相关的文献如《隐藏的传者——人际传播中的微表情符号分析》、《从“微表情”看访谈节目中的人际传播》等文的重点也不是论述微表情在新闻采访中是如何运用的。新闻采访是以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形式进行的一种传播活动,采访者和被采访者总是要自觉或不自觉地借助微表情这种无声语言来传达信息。在这个传播过程中,微表情最主要的两个作用就是强化语言符号携带的信息和否定语言符号传播的信息。事实上,微表情研究能为传播领域,尤其是人际传播研究提供了更多翔实的案例和新的角度,笔者认为相比之下,微表情对于情绪的解读更加地仔细、准确、专业,对身体语言的研究也更加全面、深入。在传播学中,其实是旧概念新叫法,推进两个学科的融合发展。本文中所讨论的“微表情”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微表情,指在脸部持续时间极短而很难被人察觉的细微表情,属于“面孔微反应”;二是除表情以外,其他能够映射心理状态的身体动作,也就是常说的“小动作”,它是人在受到有效刺激的一刹那,不由自主三是语言信息本身,包括使用的词汇、语法以及声音高低、大小等特征,属于“语言微反应”。②二、微表情在新闻采访中的作用1.不同人的“相同”之处美国微表情专家PaulEkman博士深入新几内亚原始部落中,在达尔文的研究基础上,验证了惊、厌、怒、恐、悲、喜六种基础情绪的表达具备跨人种、跨社会的共通性,尤其是面孔微反应具有普适性,几乎可以称之为“世界语”。在采访中,来自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被采访者在语言上首先与这时,微表情的共通作用就体现出来,它可以加快双方认识了解、放下戒备的过程,减少双方的不解和误会。对于面部表情和一些身令采访过程更流畅。比“嘴”更可信语言符号一般是信息发送者有意识发出的,往往带有掩饰和“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可能。微表情是人类作为一种生物,经过长期进例如心跳加快、瞳孔缩放等,这些反应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多是半无意识甚至是完全无意识状态下显示的,是难以控制的下意识行为。正是微表情这种无意识的特性,让其很容易暴露被采访者真正的情绪。当语言符号与微表情相矛盾时,人们往往会更相信微表情的表达。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增加新闻含量是观众对新闻媒体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之一,微表情在揭露新闻真实性上能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它既能真实反映当事人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又能核实语言信息的真伪。连贯、即时地信息“表达”采访时,双方不可能一直不间断地进行有声交流,中间有思考和换气的停顿。这个过程中语言停下了,但微表情却没有中止信息的传播,它具有持续沟通的功能。即时性体现在微表情上,即对于外在变化的事物,也就是有效的刺激源,人体会立即作出反应,输出微表情,这是正常的标志;而延时反应,输出修正过表情,则可能是不正常的,代表被采访者在掩饰着什么。微表情的连贯性、即时性也许不能直接判断出事件的最终结论,但是及时捕捉细微的变化,发现破绽,可以有利于在采访中抓住有用的线索,牵出事件的隐情或真相。4.“表达”渠道多种多样语言一般只能通过声音和文字传播,它运用的是听觉、视觉这两种感觉器官来交流信息,渠道趋于平面化,方式也比较单一;相比之下微表情的传播则具有多样性的表现,如表情、动作、环境等。这一系列元素产生的微表情传播都能辅助有声语言传播新闻信息,使得新闻以更大的容量和力度传播出去,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更加立体生动,强化了传播效果。比如对某事产生疑问时,记者可以通过语言表述,也可以通过上扬的语调、疑惑的眼神,拉大与对方身体距离等表示出“疑惑”的意味,①较之单一地用语言符号作用于对方的听觉系统效果要好得多,不仅扩大了对信息接受者感官的刺激面,还能引起和保持对方大脑皮层的兴奋。三、新闻采访中运用微表情存在的问题1.对微表情的识别上存在误差据已有资料显示,即便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对微表情的识别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就从两方面构成了新闻采访中应用微表情存在的实际问题。首先,微表情辨识存在的误差无法与严格的新闻真实性相对应,这就导致记者在把握应用微表情的时机和程度上的难度在加深。其次,面对面的采访中,记者在运用微表情时如果出现错误,不仅会致使其问不出关键性的问题,问出的问题还可能会激起被采访者的负面情绪,影响整个采访的质量。采访者带入个人情绪的可能性增加公正、客观是新闻的基本条件和价值要素,而中立则是公正客观的表现。记者在采访中,还原新闻事实,不将个人情感投射其中是哪怕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客观上可以保证识别准确的人,实际上也还是一个具有主观意识的个体。这个人不仅可能会在采访中带进个人情感、甚至是偏见,还可能受到疾病、知识面、性别等多方面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样的微表情识别主体,确实不符合“科学”的要求,其识别的准确率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讲,采访中微表情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实际实施中存在的硬件上的问题美剧中男主角需要借助现代科技的帮助来识别微表情,当然这些仪器不是编剧想象出来的,而是来源于现实世界。在心理学、侦查学中运用微表情识别时,只有这些仪器的介入,才能确保实验研究的资料积累、观察分析,保证研究的准确度。比如重读音分析器,它是用来测量被测人讲话时的音高,计算焦虑值的。它关注的是被测人如何表达,而不是说的具体内容。被测人在回答典型问题时,有典型的重读音。这些被记录下来成为被测人的重读音基线,也是最高耐受基线。当被测人非常焦虑时,他的音调就会刺穿最高基线。②除此以外,微表情训练机、密室、摄像机等也是常用设备。这些呈现在美剧中很容易,但出现在采访现场很难。四、如何更好地在采访中应用微表情1.加强微表情相关知识的学习在新闻采访中,虽然还没有人明确表明自己运用了微表情,但其一名好的采访者可以通过被采访者的一个表情或动作敏锐地判断出情绪,继而循序渐进地围绕主题提出问题。但这一般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经验的积累,而微表情识别训练,可以帮助采访者更快、更准地识别微表情,有效地缩短采访者获得相关积累所需的时间、减少实践可能会面临的潜在危险。所以,加强微表情识别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得采访者对被采访者情绪的认知更科学,采访更有效率。在实践中准确把握运用微表情识别首先,不妨尝试用微表情自然地开始采访,如友好的微笑、目光神情喜忧悲欢与被采访者高度一致,都足以传递采访者的亲和力,尽快缩小彼此的距离,达到心理上的接近。接下来,采访者应该利用姿态、声调、面部表情、手势,甚至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等微表情,填补、充实自己语言符号在传播信息时引起和保持对方大脑皮层的兴奋,而且提高了新闻传播的质量。最后,采访者要利用微表情沟通双方情感,调节和谐的采访气氛。被采访者不是绝缘体,也不是单向接受器,而是一个不断反馈着交流信号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件-第1章
- 2025-2030全球定制基因合成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理财预算记账服务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智能家用洗衣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鼓式限位开关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伪造 GPS 定位 App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冷冻毛发研磨仪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电动汽车绿地制造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速冻青豆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必杀04 第七单元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综合题20题)(解析版)
- 2025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年中国硫酸钾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课题申报参考:社会网络视角下村改居社区公共空间优化与“土客关系”重构研究
- 乡镇卫生院2025年工作计划
- 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初中学业水平生物试题含答案
- 机械工程类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冠心病课件完整版本
- 2024年卫生资格(中初级)-中医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全32册)08
- 四川省宜宾市中学2025届九上数学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微生物组与胆汁性肝硬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