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什么是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互相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支配,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安排,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精选41篇〕
光阴快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学习新的学问,有新的感受,马上行动起来写一份教学计划吧。那么如何输出一份打动人心的教学计划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精选41篇〕,欢迎大家共享。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外表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改变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看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把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把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把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推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肯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学问、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索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学问和技能解决问题,进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看法,进一步进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添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坚固地把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学问;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敏捷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稳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坚固地把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娴熟地进行名数的简洁换算。
7、使学生坚固地把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把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互相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娴熟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稳固所学的简洁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使学生把握所学的统计初步学问,能够看懂和绘制简洁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洁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9、使学生坚固地把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敏捷地运用所学学问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育合理、敏捷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育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推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育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敏性。
5、培育综合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洁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把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容许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把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经受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究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把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觉并初步理解一些简洁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经受探究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特征以及简洁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洁变换;了解容量的意义及其常用计量单位。
(3)联系具体问题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把握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里的数据改变特点进行简洁的分析、沟通;初步学会依据数据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2、数学思索方面
在探究计算方法、发觉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测、归纳、验证等活动,进展合情推理能力;在探究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看、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进展抽象思维,增添符号感;在探究平面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洁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进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在收集和整理数据、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添统计观念。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觉并提出一些简洁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测量、估计、作图、计算、统计等数学学问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进展应用意识。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初步学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和表达信息,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在测量液体多少、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在方格纸上设计简洁图案和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添合作意识,并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解释与说明。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增添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意识。
4、情感看法方面
在探究和发觉数学学问、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胜利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念;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二、补差措施:
1、培育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3、仔细做好补差工作。加强学生的数感、提高算法多样化。
4、尽力创设深厚的、鲜亮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数学学问。
5、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关怀与支持。
三、讨论专题及实施步骤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进行学校专题课题讨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刻苦钻研教材,仔细备课,改良教学方法,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
2、注重学生学问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阅历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纳手、动脑、动口相结合,商量、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育学生从四周情境中发觉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能力。
3、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育。重视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仔细负责的学习看法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3
一、班级学生状况分析
六年级1班现有学生66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可从一年级始终到六年级,都是自己带过来的,所以对学生的状况了解比较充分,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学问和阅历出发获取学问,抽象思维水平有了肯定的进展。基础学问把握比较坚固,有肯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主动主动地参加学习过程,具有肯定的观看、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沟通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学问差,上课不仔细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催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仔细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把握一些基础学问,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开心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正确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支配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育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洁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支配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受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讨论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进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支配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进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进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支配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究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育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学问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把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娴熟地计算简洁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洁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把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洁实际问题
4、把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究并把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洁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娴熟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洁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依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看法价值观方面:
9、经受从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觉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看、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12、养成仔细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中需要预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很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计算器等。结合本册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具,以供参考。
1、圆形纸板作为演示分数计算以及认识圆的教具。可以用硬纸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圆若干个。拿其中的两个圆形纸板做成如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4页介绍的教具,用来演示不同的分数。作为教师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为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小一些。
2、圆规教学圆的认识时用。教师要预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也要预备一套自己用的圆规。
3、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页的图用纸板制作,供教师演示用。另外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同样的图,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4、方格作图纸学习位置时用。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几幅10×10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剪下来用。
5、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依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预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位置时在本地区的简易路线图上画上方格子作为教具;教学百分数时,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数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标签作为教具或学具等。教师还可以依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学问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把握好这些基础学问。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学问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见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商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商量中人人参加,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欢乐。
8、培育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念,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表达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把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4
一、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洁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学问,是小学生需要把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需到达计算正确、快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晰,把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学问。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育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沟通,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学问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初步培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育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育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支配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洁的图形平移,会分辨直角、锐角、钝角。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学问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洁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洁的复式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洁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洁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四周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育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支配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猜想、试验、推理等活动探究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学问,同时培育学生观看、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觉和观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依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学问和生活阅历,支配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体会探究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育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总体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把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娴熟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受从生活中发觉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分辨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洁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洁的复式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洁的问题,并能进行简洁的分析。
8.会探究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洁规律;有发觉和观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看、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10.养成仔细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三、基本教学措施
1.科学支配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首先,在“解决问题〞单元,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在把握了一些数与计算学问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初步培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结合各部分学问的教学,支配应用所学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逐步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进展学生的数感。
首先,通过可容纳一万人的体育馆的主题图,让学生对10000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其次,提供一些有关三位数、四位数有多大的具体而生动的实际例子。第三,支配了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几个三、四位数的相对大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第四,支配了结合实际认识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教学,以及让学生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展示用数来表达、沟通的有关内容等。第五,结合实际支配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例题,使学生对万以内数以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丰富的体验和阅历。第六,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中出示多种算法和估算等。这样,在上述丰富具体的素材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万以内数的概念,进展数感。
3.表达学问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究性。
〔1〕在学生已经比较娴熟地把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本册试验教材集中支配表内除法的教学。“表内除法〔一〕〞教学除法的意义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表内乘法〔二〕〞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除法计算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在关注学生生活阅历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究性,表达了学问形成的过程。首先,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与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样,先给学生提供一个熟识的具体情境──春游前的预备活动。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平均分〞以及计算平均分的结果的问题,为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做了预备。第二,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段进行。“平均分〞通过组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除法〞则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同时了解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这样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关于除法意义的认识逐步形成起来。第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一方面加强探究性,展示了不同的求商的方法;另一方面加强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除法计算的同时就体会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学习除法的含义和把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学习除法计算的目的是用它解决问题。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展。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实行这样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生活中有关图形和图形变换应用的素材。其次,教材为每一部分的教学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另外,教材还设计了一些既具探究性且生动好玩的操作活动。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进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1〕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留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比较抽象的数学学问具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
〔2〕很多内容的教学都留意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表达学问的形成过程。
另外,教材继续留意提供既丰富好玩又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培育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觉、观赏数学美的意识。
四、教学进度
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支配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支配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依据本班具体状况适当敏捷把握。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5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觉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从学生熟识的游乐园场景入手,让学生通过观看发觉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受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学问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看、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仔细观看、主动探究的精神,获得胜利的学习体验。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首先,主题图以学生熟识的“游乐园〞为背景,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同时,从图中还可以得到其他信息,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每个例题的情境或是主题图的一个局部,或是主题图中某一情节的进展,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好的情境中学习不同的内容,感受学问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对于每一例题中的问题,教材采纳了多种方法进行解决。使学生感受到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自己简单理解或比较喜爱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育学生仔细观看、独立思索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
1.培育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与生活亲密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师生共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索,让学生参加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有效地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亲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中设计的场景均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亲密的,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学学问的有用价值。教师既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也可以依据本地实际状况,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述中去采集数学信息,查找数学问题,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培育学生多角度观看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查找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查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主动鼓舞,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添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四、教时安排
本单元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6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1.“除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第二,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教材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编排,按被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分成两段。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第二段,被除数不超过36。
3.本单元的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娴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依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惜大自然的教育。培育学生仔细观看、独立思索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建议
1.让学生充分参加“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理解。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
2.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时,要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3.合理组织练习,使学生到达“比较娴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这里的合理组织练习,强调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为学生提供必需的练习内容。
〔2〕适当加大课堂练习密度。
〔3〕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4.重视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
本单元教学,应让学生初步学会依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觉数学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学问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方法。
四、教时安排
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7
一、教材分析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分辨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推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推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表达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简单把握。
通过这部分学问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精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沟通。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把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转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留意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把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分辨直角、锐角、钝角。
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洁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建议
1.留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几何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要留意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为学生预备其他的实物,帮助学生认识锐角、钝角以及平移、旋转现象。
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稳固学问。
教学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拉一拉、转一转,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的学问。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一步、两步……再如,让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精确把握教学要求。
教学时,要精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大小,知道它是锐角〔或钝角〕就可以了。再如,本单元对平移、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区分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洁的平移〔或旋转〕。
四、教时安排
本单元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8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洁的实际问题,综合应用乘、除法计算的稍冗杂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有二:一是使学生娴熟应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是使学生经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由具体情境引出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课题。教材通过一幅学生熟识的“快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2.向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
3.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4.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的解决一般要经受一个比较冗杂的过程,只需一次努力就能胜利的概率是很少的。同样的道理,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只需通过一次计算就能得到结果的概率也是很少的。因此,引导学生依据相关信息解决需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成了本单元解决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受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把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洁的或稍冗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学问阅历自主探究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并在合作沟通的基础上形成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时培育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2.引导学生应用已把握的“倍〞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从前阅历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时,应采纳有效方式唤醒学生对以上学问的回忆。
3.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培育学生的数感。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有意识地让他们经受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经受运用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使他们初步懂得应如何数学地思索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计算出结果。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数感。
4.细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活动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操作活动可分两段进行:
〔1〕由具体到抽象的操作活动。
〔2〕由抽象回到具体的操作活动。
四、教时安排
本单元可用9课时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9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学问,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留意以学生已有阅历为基础,提供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问。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编写应力求从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看,必需要用秤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假如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亮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简单把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稳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洁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教学建议
1.克和千克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留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解决问题。
教材第87页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生动好玩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让学生调查家里买的苹果和鸡蛋的质量和数量,并推算一下大约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大约多少个鸡蛋重1千克。还可以让学生依据教材中所给的素材提出一些计算的问题。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3.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
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教师应给学生们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如在教学教材第87页“做一做〞中第2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活动时,依次出示大家带来的物品,让每个学生都先估一估,记录下来,再选择合适的秤称一称,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异,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四、教时安排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共支配了5个例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学问,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与计算起了铺垫作用。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是新增加的内容。是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编排的。学习这些内容不仅可以进一步稳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而且还为后面学习多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做预备。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下面一些特点。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学问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数学与生活有亲密的联系,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当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是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2.重视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留意表达算法多样化。
《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独特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
3.重视估算意识的培育。
重视估算,培育估算意识,是《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随着计算内容的进行适时支配一些估算,逐步培育估算意识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特点,前面在二年级上册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正式出现过估算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进一步学习依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育估算意识。
3.培育学生依据具体状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学习新学问。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教学的,如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质上都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状况的组合。因此教学时,应留意相关内容的复习。
2.留意把握好计算教学的要求。
本单元计算教学的内容呈现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在教学时,一方面应敬重学生的独特差异,允许他们采纳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同时也应留意把握好教学要求,如教学几百几十的加、减法时,主要以教学笔算为主,口算是作为另一种算法出现,因此对于这类计算,只要求学生把握笔算,对于口算不作共同要求。
四、教时安排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6课时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本学期所学的“找规律〞内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没有单独支配复习,只是在练习中带着练习。
1.“表内除法〞的复习。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识了。教材中支配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清晰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娴熟地进行除法计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材分别支配题目进行复习。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精确数与近似数不同,知道近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许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育学生综合运用学问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依据已学学问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殊留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育。
4.“克和千克〞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依据实际状况选择正确的单位。
5.“图形与变换〞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锐角和钝角〕与变换〔平移和旋转〕都是实际情境中学习的。因此,复习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学问的认识。从而培育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
6.“解决问题〞的复习。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依据情境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重点是使学生能够依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把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爱的方法正确解答即可。
7.“统计〞的复习。
统计学问复习的重点是培育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学问更加稳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全面到达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建议
1.复习“统计〞时,要留意让学生经受统计的过程。可先让学生商量收集数据的方法,然后依据商量的结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完成统计表。对于统计表的分析,可以采纳小组合作商量的方式,在小组中得出一个结论,再在全班进行沟通。
2.开始复习表内除法时,可以通过第119页第1题所提供的情境复习除法的含义。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形式留意多样化,除教材中的练习形式,教师还可以补充其他的学生比较有兴趣的练习方式。对于计算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学生能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3.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万以内数的有关学问,然后再分别复习。读、写数可以像教材中的看计数器,也可以实行其他形式,留意学生间的活动,既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要留意练习的效率。近似数的复习,要让学生仔细看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认真区分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4.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时,结合第120页的第6、7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应留意的问题。第121页的第8题,是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不同,只要能作出正确的推断,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确定。
5.复习“克和千克〞时,要留意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除了让学生依据数据进行推断外,还可以让学生预备一些实物,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再用秤称一称,看自己估得是否正确,以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6.复习“图形与变换〞时,可以实行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锐角和钝角、平移和旋转。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推断的。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必要求过高,只要意思正确就可以了。
7.复习“解决问题〞〔第122页的第13、14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看题,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可以依据本班的实际状况,采纳不同的方法。
四、教时安排
这部分内容可用4课时进行复习。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2
年度目标:
1、坚持教育理论学习和数学专业学问学习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师专业素养。
2、主动地整合课程资源,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有很好的把握。
3、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学习讨论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并形成自己的独特化教学。如低年级复习课教学方法、低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讨论等。
4、课堂实践与教学反思相结合,主动撰写教学案例或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力争在各类评比中获奖。
成果形式:
1、每天至少支配1个小时阅读优秀教学书刊;一年中至少读2本优秀的教育类书籍,并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写好博客
2、数学论文争取在校、区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3、能够给其他年级组老师一些教材把握上的建议。如何与高一级做好连接等。
第三年度目标:
1、坚持理论学习和专业学问学习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在学校搭建的各种平台上不断地磨练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日趋成熟,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向讨论型教师靠拢。
3、依据形势需要结合自身进展的需求能进行学问培训,能与同伴共享。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成果形式:
1、每天至少支配1小时阅读优秀教学书刊;一年中至少读2本优秀的教育类书籍,并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2、依据形势需要结合自身进展的需求能进行本体学问培训,能与同伴共享。
3、对三年的随笔、总结和论文进行整理,撰写跟踪性论文。(争取获区级以上奖)
通过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讨论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向讨论型教师靠拢。
五、达成目标的保障措施及自我检测措施:
困难预报:(1)由于工作的繁忙,时间上难以保证。
(2)自己的惰性也可能影响到目标的完成。
(3)有的目标的完成还需依靠外界的力量来完成。
应对措施:
(1)合理支配学习时间,指定短期和长远计划表。
(2)改良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苦学〞为“乐学〞。
(3)仔细总结课堂教学的科研成果。仔细作案例分析。
(4)通过学生评价和考试成果检验课堂教学能力,使所教的学生有较大提高。
(5)每学期力争写出一篇有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6)通过班级后进生的转化及小组合作建设,提升学生自学的能力。
自我检测:
时刻对比计划表,来检查自己每个时间点是否完成任务。在操作过程中有
新的想法可对计划作修改,使自己能更好的完成目标。
总之通过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详情,尽我最大的努力,想出各种有效的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个人能力,以上是我的个人进展新三年规划,以鞭策自己伴随着学校的进展与学生一同成长。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蓝图,又是一个令人期盼的理想,期望自己插上理想之翼,翱翔在教育事业的蓝天下,构建属于自己的摩天大厦!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3
一、班级状况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27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0人,外地学生2人。从三年级的期末考试成果看,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比较差,仔细程度不够,学习习惯还是比较差,全班成果处于全镇中游。
针对以上的班级实际状况,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
〔1〕培育学生上课专业听讲的能力,主动思索发言的能力。
〔2〕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看法和学习习惯,主要表达在作业书写端正,正确率高。
〔3〕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主动参加课堂学问的学习。
〔4〕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学生的自信念,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把握十进制计数法,会依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依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进展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分;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把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究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学问,进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洁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受从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看、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养成仔细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自身素养提高措施:
1、仔细学习文化学问及专业学问,不断提高、丰富自己;
2、仔细参与各种教研活动,虚心向优秀教师请教,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3、仔细阅读各类教学杂志,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二〕、改良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精确把握教学目标,亲密联系学生实际细心设计教学方案,支配教学环节;
2、努力培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学问。
3、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到达“教是为不教〞的目的。
〔三〕、转变差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判,准时发觉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念;
2、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看法,逐步培育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烦辅导,并进行“一帮一〞结队的活动,师生共同帮助他们提高。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育好学生。
五、教学进度表:
课时支配教学内容
一、大数的认识〔15课时〕
1、亿以内数的认识
2、数的产生
3、十进制计数法
4、亿以上数的认识
5、计算工具的认识
6、用计算器计算
7、整理与复习
二、角的度量〔4课时〕角的度量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
3、整理与复习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
1、垂直与平行
2、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7课时〕
1、口算除法
2、笔算除法
3、整理与复习
六、统计〔7课时〕
1、统计
2、你寄过贺卡吗
七、数学广角〔4课时〕数学广角
八、总复习〔6课时〕总复习
期末复习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历来特别重视计算教学。无论从长远来看,还是从整体来考虑,计算能力应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需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需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说明,口算速度快的,笔算速度也快,正确率高,反之,口算速度慢的,笔算速度也慢,正确率低。“计算要过关,必需抓口算〞,这是科学结论,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条规律。学生在进行口算时,需要集中留意力,记数目,选算法,在头脑中紧急的思维运算,因此口算能促进学生留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进展。由此可见,培育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
一、学情分析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太重视口算。部分学生口算速度、正确率均不能到达规定的的要求。通过调查发觉:孩子普遍认为这种题目太简洁,做对了,傲慢心情明显,做错了也不当回事;有的同学口算一两道题速度很快,当口算题目较多时,却磨磨蹭蹭,很长时间做不完,表现出厌倦疲乏的样子;有的同学口算时马马虎虎,不是看错运算符号就是写错数,甚至会出现毫无道理的错误,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出现以上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缘由:
1.教师在指导口算方法上过死,缺乏敏捷性,或者盲目地追求口算方法的多样化而忽视了最优化,从而导致学生机械记忆、思维僵化或者思维零乱、盲目。
2.教师未能结合儿童年龄特点,从小培育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使得练习形式单一化,不能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
3.学生心理方面的缘由,即俗话说的“马虎大意〞,这其中包括感知粗略,甚至感知错误,表象模糊,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留意力安排能力差,有意记忆力差,心情脆弱等。
二、训练目标
要使学生对口算产生深厚的兴趣并保持下去。通过口算能力的培育,使学生经过一个懂理、会算、娴熟、敏捷的过程。懂理,就是使学生懂得口算的算理;会算就是通过肯定的训练,使学生把握口算的方法;娴熟就是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基本口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敏捷就是使学生能依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敏捷地解决问题。
三、措施
〔一〕、让学生明白算理。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结果的方法。口算要娴熟,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表内乘、除法必需到达“脱口而出〞的程度。在学生说出算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优化算法。让学生对比一下哪些同学的算法既快又对,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方式或几种方法来计算。在让学生说出算理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二〕、口算与学生的游戏活动轻松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公倍的作用。在小学低、中年级阶段,游戏占据了孩子们的许多时间,孩子们常常在一起玩石子、跳绳竞赛、拍皮球竞赛等游戏。我认为要教好学生,教师得有一颗童心,要能和孩子们一同欢乐 ,一同游戏。在课余时间里,我经常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在跟他们玩拍皮球竞赛时,我会让他们数出自己拍了几下,然后把本组成员拍得的成果累记起来,再跟另一组的比,看哪一组的多,多多少,这样学生会很主动的参加计算。在这样开心的游戏中,口算能力得到了提高,到达了“熟能生巧〞的程度。
〔三〕、口算要常常训练,口算的训练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小学生具有剧烈的竞争意识,对于他们来说,有竞争就有兴趣。因此,口算训练需要老师创造竞争气氛,要常常使用能诱发竞争意识的语言。例如:“看哪个小朋友算得又对又快〞。“看哪位同学口算能力最强〞……学生听了这些煽动性的语言,一下子便活跃了起来。口算要围绕数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进行。新课前练习口算,起到促进学问迁移的作用。新课中练习口算,有利于新学问的稳固。口算训练时,教师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式来练习,而是要留意用直观、多变、新颖的方法来加强训练,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等形式轮番使用口算卡、口算表等。答题时可让学生指名答、抢答、齐答不断改变,连续性地进行一些好玩而奇妙的口算。当然,在设计时,教师还要依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题。这样,学生的思维也就越来越灵敏了。
〔四〕、重视直观演示,强化算理教学。在教学中,可采纳多媒体演示,小棒操作,图片拼贴等各种直观演示手段,让学生通过观看直观演示,强化理解口算方法的算理,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口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5
《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经受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把握数与代数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洁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教好这部分学问,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培育学生的审题习惯。
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精确解容许用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依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索,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
为了培育儿童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简单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学生分析计算。例如:①图书室的科技书与故事书共3000册,科技书的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
②图书室有故事书3000册,科技书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
题①中3000册为共有数,题②中3000册是一种的,因此计算方法不相同。常常进行此类练习,就简单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
二、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仿照教师和例题的解答方法,机械地去完成。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
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用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条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5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
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依据题意必需知道哪两个条件〔甲车运的和乙车运的〕?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甲车运的〕,哪个是未知的〔乙车运的〕,应先求什么〔乙车运的300+50=350〕?然后再求什么〔两车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知道甲车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车运煤重量〔300+50=35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车一共运煤多少千克?〔300+350=650〕。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管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索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根据。
三、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对一些有联系而又简单混淆的应用题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学生往往简单混淆。一是他们分不清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二是分不清计算时需不需要加括号。因此,可支配以下一组题进行对比教学。
①果园里有梨树120棵,苹果树占梨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②果园里有梨树120棵,占苹果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③果园里有梨树120棵,苹果树比梨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④果园里有梨树120棵,比苹果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⑤果园里有梨树120棵,苹果树比梨树多1/3,有苹果棵多少棵?
⑥果园里有梨树120棵,比苹果树多1/3,有苹果树多少棵?
两数相比较,以后面的数为标准数,前面的数为比较数,即与谁相比谁为标准数〔通常设标准数为1〕。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几之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类应用题的相同点是:都知道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不同点是:前者是已知标准数求比较数,后者是已知比较数求标准数。题①、③、⑤都是苹果树与梨树相比较,梨树的棵数为标准数,苹果树的棵数为比较数,梨树的棵数已经知道,因此,它们属于前类用乘法。题②、④、⑥都是梨树与苹果树相比较,苹果树的棵数为标准数,梨树的棵树为比较数,苹果树的棵数为标准数,梨树的棵数为比较数,苹果树的棵数题目中都不知道,因此,它属于后类用除法。题①、②中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已经知道,计算时不用“括号〞,题③、④、⑤、⑥中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不知道,需由1加几分之几和1减几分之几求得,因此计算时需加“括号〞。
四、让学生理解典型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还应将重点放在数量关系的理解之上:
1、要求学生把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等,这些数量之间的各种关系,并要求能娴熟地加以运用,让学生依据这样数量关系对应用题加以归类,导出行程、工程等应用题。
2、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在解题中,抓住题中的关键点〔俗称中间问题〕。例如:某人驾车5小时行300千米,照这样计算,从甲地到乙地有240千米,此人驾车几小时可以到达?此题在教学中就要留意让学生抓住不变量〔速度〕,要抓住不变量就必需充分理解,照这样计算的含义就是速度不变,从而找到解题的关键。这样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在解题中要用到两个数量关系式,并将之正确运用,就需要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五、要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
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重视自编应用题的教学,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低年级进行简洁应用题教学时,就让学生了解一道应用题总题由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两部分组成,因此,可进行填空练习。
如:〔1〕学校举行运动会有女运动员153人,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多37人,________?〔补问题〕
〔2〕学校举行运动会,有女运动员153人,________,一共有多少人?〔补合适条件〕
在高年级要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通过自编,使学生认识和把握各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如:
1、按指定算式编题:如按算式240×1/3=?编一道应用题。
2、把一种应用题改编成另一种形式的应用题:如我班有45名学生,女生占2/5,女生有多少人?把它改编成一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3、指定题目类型编题,如编道反比例应用题。
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应让学生结合实际,编写他们自己所熟识的事物。
以上是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一些浅显认识,在实际教学中,不管何种类型的应用题要留意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进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以让学生在今后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能自觉地去把握更多、更广的数学学问,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较为坚实的学习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6
第一部分:学情推断〔个体分析、整体推断、家庭背景、可用资源等〕
本学期二年级三班、四班、国际班三个班共有学生79人,三个班从整体上上看,数学的平均成果相当。新生当中,从入学测试来看,大部分学生成果尚可,小部分学生成果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准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从家庭背景和可用资源看,学生家庭环境和家庭条件较好,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高,有肯定的社会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告位置的租赁合同范本
- 连轴套模具课程设计
- 2025届湖南省怀化市会同第一中学十校联考最后生物试题含解析
- 二零二五版私募股权投资100%股权转让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上市公司常年财务顾问聘请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培训项目投标担保委托保证合同3篇
- 2025年度葡萄园病虫害防治与养护承包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力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应用细则合同3篇
- 2025年度煤炭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4篇
- 二零二五年绿色宜居之城生态补偿机制咨询合同4篇
-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3)》解读课件
- 小学六年级数学100道题解分数方程
- 金属探测器检查记录表
- 2022年五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 Q∕GDW 12127-2021 低压开关柜技术规范
- YY 0838-2021 微波热凝设备
- 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表
- 版式设计发展历程-ppt课件
- 通信机房蓄电池放电试验报告
- 病原细菌的分离培养
- EDA课程设计报告书--八音电子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