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_第1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_第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_第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_第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基础课多年以来的考试方法都是以单一的闭卷考试为主,考试内容很大程度上是考核学生对该课程的知识点的记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日常表现考查得很少,导致学生对本门课程定位在记忆应付考试上,教学效果一般。本文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方法改革,力求在考核方法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改革;考试方法

17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到了十八大的报告,这一表述进一步修改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民族复兴、社会进步,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做为一项党性、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在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方面作用不可估量。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已经成为大学生公共必修课之一,这门课的主旨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由于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式和考试方式,让学生对该门课程很不重视,旷课严重,达不到课程的教学目的。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必修课之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全国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上课内容“大”、“空”、“泛”,照本宣科,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对课程内容的解析上,对社会的现实问题点到为止,没有用课本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解读,学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厌恶心理。

(二)教学规模庞大。在高校的公共课教学管理上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上课班级人数众多,往往达到100多人,班级人数过多,教师往往难以控制课堂,更别说是与学生互动。

(三)考核方式单一。目前大部分高校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采用的都是单纯的闭卷或开卷考试,非常注重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考核学生成绩是否合格,仅以单纯的分数为界线。这种考核方式忽视了教学目标,忽视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开设是为学生形成高尚情操的主旨,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只关注试卷的成绩,缺乏学习的自主性。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方式改革目标

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在进行考核方式改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首先确立重点考核目标

在进行考核方式改革时,首先考虑课程中的考核重点,本门课的考核重点应该是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考核的重点应该是既要考核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也要考核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行合一。

(二)建立一支高效专业的教师队伍,在教学队伍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辅导员进行授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核心在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在长期发展中,高校应该建立一支高效专业的教师队伍,并在教学队伍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辅导员进行授课。高校辅导员专门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及党员建设,这是一群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人并具备相关学科知识的人,他们长期工作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了解学生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辅导员加入思政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利于思政教师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辅导员的职业生涯成长。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加课堂互动性

传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教师往往是一个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传授者,学生则在下面默不出声,这种传统的讲授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最终学生只会在课堂上看报、玩游戏。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改变传统教学授课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增加课堂互动性是势在必行的。

1、第一节课内容形式创新,内容新颖

很多教师在上第一节课时,已经开始进行课堂内容的传授,过于急地开始给学生灌输知识,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也有部分老师会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相互了解。在几年的授课过程中,发现如果精心策划一个团体辅导活动通过各种一系列小活动,借助团体互动,协助学生重新评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策划自我意识辅导、人际关系辅导、青春期辅导及生命教育辅导。通过这种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人生。

2、增加“教师与学生身份互换”环节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在课堂上一站到底,学生在极少参与课堂教学。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如果课堂增加“教师与学生身份互换”环节,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教学课堂中,先把班级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针对某个知识点,以小级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的成果可以通过PPT演示,课堂发言展示,让学生做一回教师。通过这样的身份互换,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让学生主动收集资料,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剖析,表达不同意见,在不同观点中进行思想碰撞,产生共鸣。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方式改革方法

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应该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具体做法有:

(一)书面考核改革模块

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闭卷或开卷考试往往是书面成绩占总成绩的60%-70%,平时成绩占40%-30%,这种计算方式造成的后果是学生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课本知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首先要对书面考试所占总成绩的分值进行改革,降低书面考核的成绩比例,增加实践的分值。

(二)增加课堂实践分值

在课程中增加了“教师与学生身份互换”环节,各小组以组长为中心,完成各种实践课程,教师对每次小组成果展示进行打分,为激励各小组同学积极参与,对每个同学所扮演的身份进行一定的加分,比如小组长、讲解人员、创意人员、技术人员在课堂实践分值总数中增加5-10分。

(三)日常行为考核,辅导员(班主任)评分

辅导员(班主任)是在课堂之外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日常表现最了解的人,如果该生在校期间自强不息、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或打架、斗殴、闹事,会第一时间反馈到辅导员(班主任)处,辅导员(班主任)及时了解内情,在给学生打分时即可以进行适当的增减。

(四)课堂教师评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打分,比如出勤情况、学习主动性、完成作业情况进行打分。

最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生期末成绩汇总应如下表:

改革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的项目变得复杂了,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它改变了传统考核模式中以书面考核以主,学生以记忆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