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方案_第1页
柳州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方案_第2页
柳州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方案_第3页
柳州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方案_第4页
柳州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word整理文档,仅参考,转Word此处可删除页眉页脚。本资料属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柳州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方案(初稿修订)柳州高中语文组韩建平曾晶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二、课程理念高中语文课程三项理念: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⑵.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⑶.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相比,这三项理念在强调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的同时,更强调语文学习中的应用能力、审美与探究能力的提升,更强调语文课程结构设置与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发展的关系。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实践,使语文素养的各方面要素融汇整合。对高中学生而言,不但要有随机的积累,更要注意有目标的积累,并在积累中注意梳理;要通过梳理,在学语文、用语文的实践中使语文素养的各方面要素整合起来。在学习方法上,一要了解多样的学习方法,二要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三要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从而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语文学习方式。这一目标重点阐述语文感性层面的学习要求、培养审美能力的要求。通过高中语文学习,学生要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的语感;具有对书面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要能深化热爱祖国语言和中华文化的感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鉴赏修养。这一目标侧重于体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理性学习、探究学习的要求。学习目标学会选择,既要注重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又要注重领悟、理解能力的生成。这一目标侧重于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要求学生通过高中语文学习,获得良好的语文应用能力。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文,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要重视对文化现象的认识、思考、传承、交流。这一目标侧重于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不但要乐于接受现成的知识,乐于和他人持相同的态度和见解,而且还要敢于探索与他人不同的方法和结论。既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要尊重他人的意见或成果,不轻率地否定他人;既要乐于探索新事物、新问题,又要努力养成踏实、严谨的作风。二、必修课程目标(一)阅读与鉴赏。1的要求。阅读不是一个简单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教育是一种文化实践,教育绝对不仅仅只是教给学生从事某种职业的技能,而是关注学生的文化生存环境,关注教与学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生真正的发展。而阅读与鉴赏正是通过语言文字,使学生与他人、与社会、与人类、与自然建立起一种情感的联系。这种联系常常是从直观、感性、情感的展现进入到理性的和审美的境界,学生在情感丰富性和思想深刻性方面的素养便在阅读鉴赏活动中得到了发展和提升。结合我校语文教师人文素质较高,学生基础较、好学习品格较高的实际情况,我校将阅读鉴赏的“立人”目标具体化为:阅读教学中落实人文教育,培养学生阅读的人本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以天道、人伦为尺度去评判作品中的人和事;引领学生关注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关注人格的建构;引领学生把作品中体现的崇高品格、美好情操、深远思想作为最重要的审美对象——总之,是要让学生受到美好人性光辉的照耀。2.我们必须利用必修课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认为,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全身心投入文本,调动感知、联想、想象,调动生活体验;品味推敲语言,揣摩分析形象;勤思考,敢质疑;重朗读、背诵,重积累;勤写随感,勤作眉批,勤读书笔记;伴名家,读经典。3.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独立阅读体现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性阅读,即学生能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读懂文本;第二层次是个性化阅读,即学生能依托作家创作的书面语言,根据自己的经验及其相关知识的运用,完成学生自己对文本的亲近感、认同感的建构。第三层次是评价性阅读,即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4.要求学生能阅读多种类型的文本。高中学生要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5.要求学生能在鉴赏的层面阅读文学作品。文学教育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文学审美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学教育应该有其独立的目标、内容,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方法、过程,其核心是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审美体验、理解与交流、批判性思考是文学鉴赏活动的重要策略。6.要求学生能利用必修课本中的古诗文来实现一定的古诗文阅读积累,历练古诗阅读文基本能力。对每一篇古诗文都要求熟读成诵。要能在疏通词句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某一古诗文全文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反过来,要利用古诗文的文本整体语境来帮助理解文言词句。要能结合具体内容鉴赏我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要能在熟读成诵的前提下,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要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名段。7.要求并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使之广泛且具文化品位。要求学生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8.要求并指导学生有效使用阅读媒介。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二)表达与交流。1.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同时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我们认为,良好的写作习惯是:以读促写,从阅读实践中积累感悟和体验,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不断历练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体悟,写真情实感;不断追求思想感情表达的高水平,高境界。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我们认为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是: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能自由地表达,有50分钟能写800字左右的文章,文面规范,书写工整,美观大方。4.引导学生重视写作中的修改。能够比较理性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文章,运用相关知识修改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5.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对多种表达方式、对常用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熟练掌握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的写作方法。6.利用口语训练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能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7.训练学生较自如地使用朗诵、演讲、讨论、辩论等口头表达、交流方式。训练学生在训练学生在演讲中能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力求突显个性和风度;训练学生在讨论或辩论中,能积极能主动发言,恰当应对,合理辩驳。三、选修课程目标(一)人教版五个系列选修课程目标要点。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选修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其中“诗歌与散文”和“小说与戏剧”系列侧重于培养和诗歌与散文: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丰富情感世界和文化积累;掌握诗歌、散文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小说与戏剧: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包括影视剧本)的兴趣;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通过阅读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作品,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理解、尊重多元文化,理解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恰当的评价;尝试创作小说、剧本,尝试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新闻与传记: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社会生活及国内外大事;阅读中能迅速、准确捕捉基本信息,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把握新闻类作品的语言特色,尝试写作新闻、通讯;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性,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语言文字应用:能综合运用在生活和跨学科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读懂与自己学识相当的著作,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范意识;能写作规范的应用文,力求准确、简明、得体;能根据交际的需要,灵活运用口头表达技巧,恰当地与他人交流;拓展语言文字交流的途径,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努力在语言文字应用过程中有所创新;在语言文字运用中培养对事负责、与人合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文化论著研读: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能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学习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关注当代社会生活和中外文化现象,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二)我校语文校本选修课程目标我校语文学科教师学养深厚,雅趣广泛,思想活跃,潜心教育教学工作,潜心教研,所以我校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将可以丰富多彩。仅高一下学期,我语文组老师就将可以向学生们奉朱惠宁老师的“从新词汇的出现看社会生活的变迁莫瑕老师的“幽默之处是风景——幽默艺术在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中的审美意趣”,张国其老师我校语文校本选修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能拓展人文视野,增加阅读积累,使学生的个体精神需要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使教师的学养、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现。第三部分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一、课程结构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组成。必修课程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旨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协调的发展;选修课程在体现基础性的同时,突出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旨在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无论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进一步提高。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必修课程由“语文1”至“语文5”共5个模块组成。每一个必修模块都综合体现了“阅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每个系列下设若干模块。我校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多彩丰富,小而精,未完全成型,故先不表。二、课程设置普通高中每个学期分为两个学段,一般情况下每10周为一个学段。一个学段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一个模块教学时间通常为36学时,每周5学时(通常每节课按40必修课程5个模块的学习分别安排在高一至高二上学期第1习安排在高二上学期第2学段至高三学年完成。我校语文校本选修课程从高一学年下学期起开设,小而精,一般每个课程为8课时,选在学校专门为校本课程开设的时间、节次进行。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如下表所示。高三年级上学期下学期第第第2学学学段段段设置校本选修课程12种(下学期)校本选修课程若校本选修课程若干种说明限定选修的3个模块从诗歌与散文、语言文字应用2个系列中选定。第四部分教学实施一、必修课程的教学实施。(一)阅读与鉴赏(1)要践行阅读与鉴赏教学中的多重对话。基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力图践行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其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核心。阅读文本的过程,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发现和建构文本意义的过程。文本的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在多重对话中,师生与文本对话是基础,师生对话与生生对话是延伸。离开了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就毫无意义和价值。教师要先于学生进入文本,考虑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符合课程目标的“问题”为纽带创设对话氛围。学生必须参与同文本的对话,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应进行平等的交流,真正赋予学生以主体地位,将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阅读的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作精当的讲述、巧妙的引导,启发学生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在多重对话中,教师应保证“生本对话”有充足的时间,既要从语言层面,又要从内容和精神层面对文本进行全面的解读,防止出现偏离课程目标的对话以及脱离文本的架空分析。(2)要在阅读与鉴赏教学中确立多层次目标。这些目标大体可以分为知识积累目标、能力训练目标和人文涵养目标。知识积累目标指关于语言文字知识、历史文化知识等的积累目标。能力训练目标指的是在以下各层次能力要求中须达成的具体目标:词句理解,信息筛选整合,文章结构思路分析,内容要点及中心内容把握,观点及情感把握,艺术形象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思想内容及观点、情感评价等。人文涵养目标指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的人本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以天道、人伦为尺度去评判作品中的人和事,引领学生关注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关注人格的建构,引领学生把作品中体现的崇高品格、美好情操、深远思想作为最重要的审美对象。(3)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我们要有所侧重。应注意以下几点:a.高度重视整体感知训练:除了常规的知人论世、生字词疏通外,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即把握文本的作品描述对象、思路、作品主线及内容层次,并感知作品主旨。只有完成了整体感知,学生才会具有对作品的整体感、大局观。整体感知的训练,应常态化。应从训练学生瞻前顾后、前后勾连的习惯入手,应从强化学生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从训练学生习惯地、敏锐地捕捉并划出鲜明的关键句、中心句,观点句、抒情句等语句信息入手。b.高度重视阅读训练的多层次性:在“理解”层面上,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语境义的能力;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蓄句子的含意。在“分析综合”层面,我们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的能力。在“鉴赏评价”评价层面,我们要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在“人文熏陶”层面,要引领学生把作品中体现的崇高品格、美好情操、深远思想作为最重要的审美对象,让学生受到美好崇高的人性光辉的照耀。c.高度重视阅读能力的综合性:文学作品阅读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能力。解释文中一词一句,不仅要明白词句本身的字面意思,明白其间修辞,还必须把该词句与其所在语境中的其它词句联系起来,必须把握语境的整体意思。准确全面地整合筛选文中主要信息,清楚明晰地梳理文章思路,是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前提;而阅读时的整体感、大局观,又是在整合信息时能准确全面、在梳理思路时能清楚明晰的保障。把握了观点态度的展开逻辑,就是弄清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就可见出观点态度的展开过程,提炼其要点,就得到的观点态度。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对文章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的评价,是以理解、认知为前提的——只有理解了形象、语言的具体内涵,认清了表达技巧的属性,才能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具体、深入的鉴赏;只有在理清文章思路、归纳文章中心内容、概括主要观点态度之后,才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作出具体、恰当的评价。当然,鉴赏、评价实现了读者对作品的主动参预,是对作品理解、认知活动的升华。息的筛选处理能力。阅读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应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事实、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常用应用文教学,应主要借助文本示例来了解其功用和规范格式。③古诗文阅读指导,要注意引导学生知人论世。要引导学生疏通词句意思。要引导学生能在疏通词句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内容层次及主体内容,把握和思想感情;反过来,也能利用古文本整体语境来帮助理解具体的文言词句。要引导学生在多朗读、多背诵前提下,培养文言语感,把握文言规律。要引导学生在较为丰厚的古诗文阅读积累基础上,感知并赏析我国传统文学的常见表达技巧。要引导学生通过较为广泛古诗文阅读,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接受中华传统优秀文明的熏陶,接受中国历代杰出人物的伟大思想及及崇高人格的感召。(4)要在阅读教学中合理、精当地设计问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设问能力。我们的问题设计应注意:要依据语文学科规律和具体文本的特点,设计出一两个统领性问题,利用它来引领出其它问题;要尽可能地紧扣文本语句设计问题,以便让学生沉潜于文本,让学生的着眼于作品语境进行思考,而不作游离于文本的泛泛之思;要注重问题的启发、引导功能,使问题变成有效理解文章的角度或途径;要注重问题间的逻辑联系,使之环环相扣,形成对文章整体解读的效果,切忌用零碎杂乱、重复啰嗦的问题将整体性很强的一篇作品拆解得鸡零狗碎。另外,鉴于我校优秀学生多,我们也要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设问能力。我们必须意识到,主动的阅读赏析,自主的设问思考,要比被动的思考更重要。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投入文本,主动地从“理解”“人文熏陶”等各个层面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正是最本色、最根本的阅读训练。(积极开展研究性阅读。常读常新,从中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要学会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在阅读与鉴赏中,学生自己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领会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6)重视阅读课堂合作探究的组织和管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内的阅读探究变成学生们的阅读感受和观点碰撞、交流、融合的契机,要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教师不仅要发出明晰的指令,还要注意观察各组情况,尽可能地深入到各组中去聆听和做些精要的指导。(7)重视倾听和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发言时,老师尊重学生,要专注倾听,要以亲和的表情和鼓励的眼神对着发言的学生,要能够听清学生发言要点及逻辑层次;要给予发言学生恰切具体的鼓励,切忌只以简单的“好”、“很不错”、“真聪明”来敷衍。必要、更重要的道理。(8)要引领学生们高度重视阅读实践的过程。在阅读实践中,投入、感受、思考、探究的过程,远远比在此过程中获得的一些见解或结论重要,这是师生都必须明了的常理。老师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将结论一摆了事。对于部分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不积极参与投入、感受、思考、探究的过程,只等着抄写老师的板书的情形,老师应耐心引导,使他们逐渐理解阅读实践的过程比结论更有价值,更为重要。(9)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达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艺术价值。要保持并发扬我校学生写课外阅读读书笔记的传统。读书笔记一般要求有“作品出处,作社团,常规性、专题性地组织并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使我校的课外阅读活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二)表达与交流。(1)要深刻理解写作能力的本质,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从本质上说,写作活动,实际上是对自己感受、情感、思想、见解的有序表达;写作能力,实际上体现的是对自我、对人生、对他人、对社会、对历史、对自然等的感受、认知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有思考、会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在主动的探求生活、自我成长过程中发现生命历程中的一些哲理,会辩证的、对比的、发展性的、矛盾性的分析探究问题,能有自己较为成熟的思想,不为人所左右,让学生的作文风格各放异彩,让学生的语言更耐人寻味。作,在写作中获得的创作快乐,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师生共同探究写作的规律和美文的创造思维。所以,最根本的写作指导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捕捉具体细致的情感体验,捕捉生活随感随想;还要引导学生敞开心扉,从书本阅读、艺术鉴赏等学习行为中去接受感染和启迪,去感知、吸纳、内化来自他人的感受、情感、思想。一旦学生具有了丰富细致情感体验和深刻独特的思想,也(2)要引导学生以读促写。学生作文,经常出现语言干涩,构思生硬,材料单薄,立意低稚,激情匮乏等问题。我们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好办法之一是引导学生潜心读书,边读边思,写读书笔记。用好文章作参照,学生才会明白怎样的语言叫精当生动,怎样的结构叫自然浑成;好文章中往往有具体、典型的材料,或人或事,学生通过阅读提炼,可以在自己的作文中使用这些材料;好文章往往能使学生的心灵获得一次净化,能把学生的思想带到一个新高度,受此洗礼,获此高度,进而观察社会,反思生活,自然会获得新认识,新感悟,此时,就会有写作的激情和冲动,有属于自己的立意。(3)鼓励学生有感而发,倡导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要鼓励学生有感而发,表达真情实感。要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写作,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随笔写作,鼓励学生尝试不同形式的文学创作,鼓励学生在某一文学样式方面进行尝试性写作。(4)要注意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别,不要让作文指导浮在写作技巧的层面。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是千差万别的;同一个学生的不同作文,存在的问题也会不同。学生的一篇作文,针对的是某种具体的事物,表达的是属于他的一种思想认识或情感体验,他没有写好,实质上是因为他对这种事物的认识、体验还不够深,不够清晰,或者是因为那份认识或体验根本就不是他的。理清体验。作文讲评就不只局限于讲写作技巧,还应跟学生讨论对社会、人生的理解。这对我们语文老师的学养要求颇高,但同时,也为我们找回当语文老师的乐趣和价值。(5)把作文内涵作为首要的作文评价指标。我们要始终把作文中体现的思想感情是否为的真情实感、是否健康向上、是否具有思想或人格价值、是否深刻独到等内涵性指标,作为首要的作文评价指标。不主张空洞的形式,不鼓励脱离思想感情表达需要的结构形式和语言形式。(6)在作文评改方式,提倡多样化和有效性,特别注重作文面批。作文的评改,除了教师的评改外,可以让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可以采用网上作文批改与交流等形式。应当鼓励学生将自己和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反思修改过程,从中学习写作的方法。我们认为,面批是讲评学生作文的最佳方式。作文面批首先应注意鼓励,鼓励学生保持写作热情,鼓励学生发展自己作文的个性优势;作文面批还应注意交流,老师不要作生硬武断的评价,要与学生一起探讨,帮助学生加深认识,理清体验,帮助学生找到作文能力的增长点。(7)要制订好我校学生写作能力的三年发展规划。在高一阶段,主要训练记叙文和散文写作。写人,要求将人物放在具体情境中去刻画,描写生动传神,人物思想性格突出;记事,要求剪裁得当,因事见理。散文写作,要求有主线一以贯之,要求有生动细腻的情境描写,要求情景交融,要求以小见大。在高二阶段,主要训练议论文写作。议论文写作,要求观点鲜明,独特,深刻;思路明晰且富思辨性;论述材料典型,丰富,叙议结合得当;语言流畅生动,富哲理性和抒情性。在高三阶段,主要是训练如何提升作文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式。(8)积极利用学生社团和写作活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积极参与写作实践;要定期举行年级级别和学校级别的作文竞赛,要选送优秀作品参加各级大赛,给学生们的创作提供更好的展示平台。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杯”等国家级的大型作文竞赛。(9)注重培养学生口语交际中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注重培育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要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和善于倾听的习惯,从容自信和有理有节地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应鼓励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我们要有计划地开展学生专题性演讲活动,并使之常态化,使之成为学生思想品格和语言能力成长的新平台。二.选修课程的实施(一)诗歌与散文。①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②有较大的阅读量,在此基础上精选重点篇目。③教学中注重对作品的多元解读,加强诗文的朗读、诵读。④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⑤举办诗歌朗诵会。鼓励学生创办文学社团、文学刊物,积极向刊物投稿。(二)小说与戏剧。①结合有关音像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作品。②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③组织小说、剧本阅读欣赏的报告会、讨论会。鼓励学生尝试戏剧表演。④鼓励学生创办文学社团、文学刊物,积极向刊物投稿。(三)新闻与传记。①指导学生阅读典范性新闻作品。②新闻阅读与新闻写作相结合,让学生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和具体要求。③鼓励学生成立校园记者团,在实践中锻炼新闻写作能力。④新闻与传记的写作应该从浅易入手。⑤在新闻与传记的习作过程中,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四)语言文字应用。①注重在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学习语文。用规律。③学习应用文,并掌握应用文规范的写作格式。④重视调查、分析、探究的过程。⑤指导学生学习合适的语言文字方面的读物。⑥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五)文化论著研读。①指导学生阅读文化论著,交流阅读体会,对其中的主要内容或观点进行讨论。②积极开发和利用本地文化资源,结合地域特点,引导学生开展社区文化、民俗文化等专题研究。③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与能力。④增强学生文化意识,吸收文化营养,传播先进文化。(六)校本课程选修课①目的是使学生能拓展人文视野,增加阅读积累,使学生的个体精神需要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使教师的学养、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现。②开设校本课程选修课的老师,应认真搜集准备相关资料,编写讲义,使本课程具有鲜明的体系性。③要以“学生能获得什么”为课程的出发点,要认真设计学生作业,认真准备学生的研讨探究活动,认真准备考查评价的具体方式和要求。不可办成纯老师宣讲式的课程。④要以更活泼的方式组织校本课程选修课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在校本课程选修课教学中体现得更充分,使校本课程选修课变成师生共同研讨的平台。第四部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一.对必修教材的开发与利用(一)充分利用必修教材的阅读训练功能,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锻炼学生各个层面的阅读能力。(二)充分利用必修教材的积累功能,使学生积累阅读经验,积累语言常识,积累语言运用经验,积累对各种写作技巧的认知和赏析能力,积累对自我、对人生、对他人、对社会、对历史、对自然等的感受、认知能力,积累写作素材。二.对选修教材的开发利用(一)我们对选修课的开发利用,既着眼于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学生个体的未来发展需要,也着眼于学生共同的需求。在人教版提供的诸多选修课程中,我们将主要选择《中外(二)根据我校的实际,将选修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剪裁,整合。三.对我校语文组教师学养才华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我校语文组教师的学养才华,使他们深厚的知识学养和人格魅力在必修、选修课堂上均得到充分的展示,使之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我校学生永久的美好记忆。四.对我校图书馆、网络、电视系统等资源的开发利用五.对我校学生文学文化社团的开发利用与阅读和写作实践。六.对各种阅读写作活动的开发利用定期举行年级级别和学校级别的主题读书活动及作文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级、市级乃至全国级的各种征文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杯”等国家级的大型作文竞赛。七.对我校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优美环境的开发利用。八.对老师教研活动的开发利用。课程改革必定会出现诸多问题,要解决好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就要从问题切入。以问题作为思考和探究的新起点,不断探寻解决问题的新路径。教师们要自觉自主地投入到教学研究活动中,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研究。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教师对教学理念的认识;要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要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等,增强教学研究的实效性。第六部分教学评价一、评价原则(一)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1.评价主体多元化。要使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设法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评价过程中应以尊重评价对象为前提,加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协作,给予被评价者更多的关注和关怀,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和积极评价,以帮助每个个体挖掘潜能,发展特长,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的价值。2.评价方式多样化。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和家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等评价方式。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使评价更全面、真实、科学,更好地发挥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功能。(二)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的评价。1.评价功能的转化。评价功能要与课程目标一致,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也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只是鉴别、筛选学生和教师的手段,而更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业务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手段。2.评价指标多元化。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要求学生在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的同时,要顾及学生的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发掘学生的个性特长,并且想法设法促进学生及其个性特长的发展。充分考虑综合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评价指标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三)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1学评价应贯穿于课程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要切实改变过去评价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现象。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