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考试填空题精编版_第1页
招教考试填空题精编版_第2页
招教考试填空题精编版_第3页
招教考试填空题精编版_第4页
招教考试填空题精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招教考试填空题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及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最早将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孟子·尽心上》。世界上第一部义务教育法规——德国《魏玛教育章程》最早将教和育分开进行解释说明的是许慎《说文解字》。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普通教育主要指小学初中教育。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永恒性②历史性③相对独立性④教育的继承性⑤教育的长期性学校教育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最古老朱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和沛西·能,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心理起源说:孟禄他认为教育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地模仿。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中介、教育影响)。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教育环境的作用:①激励性②导向性③组织性④陶冶性根据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19.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①教育具有自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 ②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③主要的授受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模仿学习。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学校的产生。人类最早的专门的教育形式学校出现在(奴隶社会初期)。我国学校教育形成于夏代。我国最早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期。1878年张焕伦,上海正蒙书院附属小学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1897年盛宣怀,南洋公学中的外院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师范院即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是1904年。23.西周有了“国学”和“乡学”西周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学在官府,以吏为师”奴隶社会主要教学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西汉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元124年,汉武帝设立太学,是当时最高的教育机构。27.隋唐实行科举制(607年开始,1905年废除)中央直设学校(六学,二馆)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弘文馆、崇文馆28.宋代产生程朱理学。封建社会的主要教学内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宋代书院发展到顶峰。在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类型:官学、私学、书院西方封建社会教育类型:教会教育、骑士教育古代埃及:古王国时有了宫廷学校.中王国以后开设了职官学校.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点:“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古代希腊和罗马希腊:雅典教育以培养政治家和商人为主,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希腊是以经济、经商为主的国家。罗马: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军人。罗马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中世纪的西欧(西方封建社会)教会教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骑士七艺(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初等义务教育最早在德国出现。义务教育的特征:强迫性、普及性、免费性(2007年中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强迫性、普通性、基础性课外、校外活动的特征: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教育现代化的终极目标是人的现代化。教育终身化标志:《财富蕴藏其中》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教育终身化,被联合国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萌芽状态的教育思想:中国: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老子《老子》庄子《庄子》无名氏《大学》朱熹《四书集注》王守仁《传习录》韩愈《师说》专著《学记》《大学》西方:毕达哥拉斯《金言》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尼格马可伦理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核心:仁、让教育方法:启发式因材施教强调:忠孝和仁爱;有教无类教学过程:“学、思、行”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孟子:“性善论”注意民本思想。荀子:“性恶论”墨家:“兼爱”“非攻”墨子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分为三方面即:亲知、闻知、说知。《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本教育文献,以教学原则最突出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②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③“君子之教,喻也”“道尔弗抑,开尔弗达”启发性教学原则④学不躐等循序渐进原则⑤教学相长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①雄辩,问答法②问答三步法:(一)讽刺(二)定义(三)助产术【(产婆术)晚于孔子使用启发式教学】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第一个提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的人。亚里士多德代表作《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昆体良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科的建立1)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2)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其教育观点“泛智教育”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其观点①适应自然②班级授课制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莫斯卢梭是坚定的“性善论”者。在《爱弥儿》中主张自然主义教育理想。康德:1766年在格尼斯堡大学开讲教育学是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在大学讲授的第一人裴斯泰洛齐他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白板说”“绅士教育论”在其著作《教育漫话》中讲述绅士教育内容(即体育、德育和智育)及方法。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赫尔巴特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第一人,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这本书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其观点包含四段教学法即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后发展为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旧三中心论: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他被看做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强调儿童中心论。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反映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其主要教育观点: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生活即教育——陶行之)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体验中心。他提出五步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多样化阶段(20世纪)①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是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是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②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③实用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设计教学法》。④制度教育学产生于法国代表人物是F·乌里A·瓦斯凯M·洛布罗⑤马克思主义教学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索教育问题的著作。凯洛夫:1939年主编的《教育学》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杨贤江:以李浩吾为化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⑥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形式教育论是以洛克为代表认为教育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能力,形式(古典)人文学科最有价值。实质教育论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认为教育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实科课程最有价值。自然主义教育以卢梭为代表国家主义教育以费希特为代表高等学校的双重任务:教学和科研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共十三大提出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结构主义和发现法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赞科夫布鲁纳瓦·根舍因被国际上誉为课程现代化的三大典型代表。国成人教育家朗格朗出版的《终身教育引论》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教育的基本规律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者权和教育目的。教育最基本的职能是培养人才。49.生产力水平是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力资本论:美国舒尔茨总结与60年代初期,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文化功能是教育的首要功能。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①传递和深化文化②构成文化本体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组织和制度文化(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精神或观念文化(核心)学校文化特征:①过渡性②非正式性③多样性④互补性⑤生成性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①社会实践性②主观能动性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代表人物:孟子、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基因复制)、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成熟机制双子爬楼梯实验)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代表人物: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给我一打子婴儿)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物质基础)代表人物:高尔顿《天才的遗传》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环境(外在条件)代表人物:洛克“白板说”和华生“给我一打婴儿”教育(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基础是课程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有三个层次构成①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②个体的心理活动③社会实践互动(最高层次)教育目的与制度教育目的包括身心素质(核心)和社会角色(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本问题: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的组成:①教育的性质和方向→“为谁培养”②教育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核心和基本内容)③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与方法→怎样培养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教育的性质。教育目的的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荀子、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巴格莱等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斯宾塞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杜威69.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教育目的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新中国发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四有,两热爱,两精神”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1999年六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德育(灵魂)智育(核心)体育(基础)美育(①感受美②鉴赏美③创造美【美育的最高层次】)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强制性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开始的①1902年“壬寅学制”首次颁布并未实行②1903年“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规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许男女同校,体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③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资产阶级)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将学堂改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④1922年,“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一直延用到我国解放初期。74.1951年10月1日,《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1958年9月《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具体办学原则“三个结合,两个并举”办学方针《两条腿走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学制改革的核心是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的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内容:确定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简称“两基”“两全”“两重”。《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施行于2006年。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2012年6月21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中长期纲要》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到2020年,战略目标“两个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中长期规划》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新中国成立后,普及义务教育制,我国实行多种形式形式有哪几种学制?有“六三制”“五四制”“五三制”“九年一贯制”“幼儿园,小学,初中一贯制“十二年”等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类型:1)双轨制(西欧英国)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2)单轨制(美国)横向划分的学校占绝对优势3)分支型学制(苏联)介于两者之间的学制结构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古代学制)→制度化教育(近代学制)→非制度化教育(现代学制)我国近代制度化的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教师与学生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作为一门职业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教师法》是1993年颁布《教育法》颁布于1995年→教育方面的根本法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是出自《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从公民地位,思想品德教师职业素养四个方面规定了教师的资格,这是国家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1994年实施《教师法》确定了教师的专业地位。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特点“学在官府,以吏为师”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普拉萨儿在兰斯创立了世界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1879年,盛宣怀开办“南洋公学”中国最早师范院的开端“师范院”85.1966年《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1985年1月21号确立教师节,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教师节。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形象的核心是文化形象,基本是道德形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宁(教师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关键作用)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耀的事业——夸美纽斯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995年《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只有持有国家颁布的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才能聘任。87.教师劳动的特点: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创造性表现:a因材施教b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c教师需要“教育机智”(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②连续性和广延性③长期性和间接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④主体性和示范性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模仿性”决定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从教学的角度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①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所以要因材施教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③教学原则,因材施教④德育因材施教⑤新课改教师人格特征主要表现在:①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②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教师艺术可以概括为有效性和创造性教师威信包括权利威信和信服威信,教师应该树立信服威信,而不应该追求权利威信。教师威信的结构主要主要分为人格威信、学识威信、情感威信。教师的知识素养分为(一)本体性知识①政治理论修养②精深的专业知识③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学科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二)条件性知识⑤丰富的实践知识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①学科专业素养②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a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b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富有感情和感染力富有个性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①专业理想的建立②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教师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一般文化知识)③专业能力的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④专业自我的形成赏识教育代表人物:周宏赏识教育的原则: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激励学生,宽容学生,提醒学生。教师的自我教育是指专业理想确立、专业情感积淀、专业技能提高、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学生权利包括人身权(公民权利中最基本)、身心健康权(最基本人身权)和受教育权(最主要的权利){①受宪法规定教育年限权②学习权③公正评价权}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为了保护这些权利,又提出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念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凯洛夫,杜威是“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代表人卢梭,杜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1.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①自觉性也成主动性,②独立性也成自主性,③创造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2.学生具有的特点:向师性、主动性、独立性、模仿性3.把学生作为责权主体来对待,是现代教育区别于古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教育民主的重要标志。4.师生关系类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5.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关键在教师6.师生关系中最基本重要的是教学关系课程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时期的孔颖达的《诗经·小雅》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学校教育的基础是课程,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改革。1918年,美国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1949年,泰勒“现代课程理论之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从教育阶段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活动课程代表人物:杜威我国三级课程开发主体:国家、地方、学校(第八次新课改)2001年新课改后我国新增加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显性课程的主要特征是计划性,这是区分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的主要标志。“六艺”“七艺”属于学科课程国家课程的管理权在中央教育机关学生中心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结构主义课程代表人物是该课程理论的创始人布鲁纳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①学习者的需要②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③学科体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类型:(一)行为取向的课程目标(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二)生成性课程目标(三)表现性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基本性质是知识性,它具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状态。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也称为课程结构,早在20世纪40年代,泰勒提出课程内容编排和组织的三条逻辑规则即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安排课程表遵循的原则:整体性、迁移性、生理适宜原则。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地方课程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名族等发展的需要而开发设计的课程。“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思想与灵魂。课程评价的功能:促进发展功能(基础)、鉴定功能、选拔淘汰功能根据评价的功能来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按照评价方法分类:①相对评价(常模参照评价)选拔人才公务员考试②绝对评价(标准参照评价)过关考试③个体内差异评价教学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教育”中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育具有教育性的是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特点:①反映一定的教育思想②是联结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③可操作性④完整性⑤条件性程序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斯金纳发现教学模式代表人物:布鲁纳掌握学习教学模式代表人物:布卢姆暗示教学模式代表人物:洛扎诺夫范例教学模式代表人物:海姆佩尔、瓦·根舍因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代表人物:罗杰斯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直观性原则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教学组织形式分为①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②辅助组织形式个别教学(产生于古代,最大优点是因材施教,缺点是所教学生数量少)和现场教学③特殊组织形式分组教学和复式教学1862年,京师同文馆采用班级授课制,是中国之始。夸美纽斯第一个论证班级授课制第一个使用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莫斯43.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或掌握知识与能力发展的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班级授课制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44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45.道尔顿制帕克赫斯特创立贝尔制即贝尔—兰卡斯特制,也叫导生制特朗普制劳伊德·特朗普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大班上课占40%,小组研究占20%,个人自学占40%)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于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率先采用班级授课制。有助于因材施教的教学措施:①分组教学②个别辅导③组织讨论在我国农村,特别是人口稀少的偏僻地区,复式教学运用较多。教学方法具有实践性、双边性和继承性的特点。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综合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根据教学任务可划分为:①传授新知课(新授课)②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③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④检查知识课(检查课)课外辅导一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二是做好对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工作。考试有口试、笔试(闭卷和开卷)和实践操作考试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有百分制、等级制和评语制德育德育的基础内容是教会学生做人。广义的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社区德育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总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好公民爱国主义是永恒主题集体主义教育是基本原则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德育本质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导向、动力作用。德育个体功能的最高境界是(享用功能)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时事政策学习是国情教育的重要途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由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根据其道德心理发展理论提出并建立的。认识和发展史这一理论的精髓。科尔伯格被誉为学校德育的“开山之父”体谅模式也称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麦克菲尔和他同事创立价值澄清模式路易斯·拉斯社会学习模式阿伯特·班杜拉(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集体教育模式马卡连柯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63.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对班级进行论证,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比较多:教学中心(多)和集体中心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班级规章制度由三方面制度组成①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②学校制定③班集体制定。目标管理德鲁克其理论核心是将传统的他空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另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明确的共同目标。班集体是班级组织发展的高级状态,是班级组织建设的高级阶段。班主任是一个班负责全部学生工作的老师。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班会特点:集体性、自主性、针对性班会类型:常规班会、生活会、主题班会课外、校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处于启发指导地位。课外、校外教育特点: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群总性活动、小组活动(主要形式)、个人活动。家庭教育特点: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情感化、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在家庭教育中经常采用一些方法:①解答疑难②知道读书③树立榜样④游戏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包括义务、良心、公正和荣誉感等。教育研究及其方法教育研究最基本、最原始的意义在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③创新性原则④伦理原则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①历史研究法②个案研究法③行动研究法④观察法⑤调查法⑥实验法⑦叙事研究第二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或称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界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想象、记忆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等)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①观察法(最基本、最常用)②实验法③测验法④调查法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受哲学和实验生理学的影响,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中心理现象的著作。1879年,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心理学之父冯特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奠基人冯特,著名代表人物铁钦纳,构造主义强调内省方法(二)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詹姆士,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和安吉尔,他们把意识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三)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发表《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主张用实验方法。(四)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创立(六)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奈赛尔《认知心理学》标志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七)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小脑的作用主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协调动作。周围神经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神经活动主要是指大脑皮层活动,它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巴甫洛夫基本规律:①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②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专心致志的学习→同时性的负诱导睡眠→醒来→相继正诱导晚上“开夜车”——第二天的无精打采→负诱导小孩闹觉→正诱导大脑两半球是全部系统活动的最高部位。功能分区:【额叶(发育最晚,机能水平最高)、顶叶(躯体感觉)、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意识和注意催眠是一种意识状态,在催眠状态下脑电记录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是一样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集中性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外部表现:①产生适应性的运动②无关动作被抑制③呼吸及运动产生相应的变化有意后注意(熟练的骑车、打毛衣)低年级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到了中高年级,他们的有意注意迅速发展,有意注意逐渐超过无意注意,占据主导地位。心理过程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感受性的发展依赖于两个条件①生活条件与实践活动的影响②有计划的训练可以提高感受性。根据刺激的来源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又称动觉、平衡觉又叫静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饿、饱、渴、痛、恶心、便意感觉等】暗适应:亮处→暗处感觉性↑感觉阈限↓缓慢暗处→亮处感受性↓感觉阈限↑迅速黑人牙白(同时对比)吃了糖时候再吃橘子就会觉得特别酸(继时对比)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①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望梅止渴)②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盲人的听觉发达)③联觉(红色给人以热烈、紫色给人以高贵)知觉的基本特征:(一)知觉的选择性(二)知觉的整体性(接近原则、相似原则、连续原则)(三)知觉的理解性(一个人换了衣服、发型,别人还能认识他,“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四)知觉的恒常性(形状、大小、明度、颜色恒常性)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二)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即事物运动的速度、延续和顺序性)的反映。(三)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①动景运动如广告、霓虹灯、动画②诱发运动如云和月③自主运动④运动后效)(四)错觉观察的品质:观察的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①实物直观②模象直观③言语直观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分为形象记忆(如游览过万里长城后,再提起时,能够再现或回忆起来)、运动记忆(对游泳的一个接一个动作的记忆)、情绪记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逻辑记忆。根据记忆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分为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分为外显记忆、内隐记忆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系统(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保持时间极短、记忆容量大、记忆痕迹易衰退)、短时记忆系统(信息保持的时间短,容量有限,一般为5—9个组块,分为听觉编码与视觉编码)和长时记忆系统(以意义编码为主,意义编码有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环节。记忆过程开始于识记,识记是保持回忆和再认的前提。艾宾浩斯遗忘的曲线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了一定程度不再遗忘。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遗忘的原因:①消退说②干扰说(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晚上学习效果好”,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成为倒摄抑制“早上学习效果最好”③压抑说④提取失败说“舌尖效应”记忆的品质: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从内容是否新颖的角度,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想象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想象的功能:预见功能、补充功能、代替功能想象的形式:①粘合如神话中的孙悟空、美人鱼、变形金刚等、②夸张如运用夸张方式创造出小人国、巨人国的形象③拟人化例如“雷公、电母”④典型化言语的功能:交流功能、符号功能、概括功能言语的种类:外部言语(口头言语【对话及独白言语两种】和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对话言语特点:合作性、情境性、简略性、反应性言语理解可分为三级水平:①词汇理解②句子的理解③课文的理解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物的不同,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可分为局和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的结果是否经过明确的思考步骤和对过程有无清晰的意识,可分为知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可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思维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①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②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③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④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⑤思维的创造性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相伴而生,情绪受情感支配。情绪是生理需要,特点是情境性、短暂性,外部的表现,情感是社会需要,特点是稳定性、深刻性,内隐深沉,情绪与情感的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基本情绪的分类:快乐、悲哀、愤怒、恐惧情绪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应激(出乎意料做出反应)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理智感和美感认识是意志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意志对认识过程具有反作用。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意志可以调节、控制人的情感。动机斗争: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双避冲突(前怕狼后怕虎)、趋避冲突(有些班干部想当班干,又怕影响学习)、多重趋避冲突(大学生择业)意志品质的特征: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压力状态下身体反应的三个阶段为:①警觉反应阶段②搏斗阶段③衰竭阶段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置换、文饰(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投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代偿、升华等。第四章个性心理需要的特征: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独特性动机作用: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人格的特点: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综合性、功能性、社会性67.现代的气质学说将气质分为四种类型:①胆汁质代表人物孙悟空、张飞以精力旺盛、粗枝大叶、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②多血质代表人物猪八戒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为特征。③黏液质代表人物沙和尚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④抑郁质代表人物唐曾、林黛玉这种人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对于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这些学生不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和豪放、勇于进取的个性品质。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其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优点。对于黏液质的学生,教师要耐心教育,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对于抑郁质的学生,应委婉暗示,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的批评,教师应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点。67.性格的特征: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感知觉、思维、记忆、想象)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艾森克强调人格的结构包括三个基本维度:外向性、神经质、精神质,可用字母E、N、P代表。人格的类型理论:霍兰德的人格理论、斯普兰格的人格理论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本我(最底层)、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和超我(最高层,遵循道德原则)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智力以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为基础,思维能力为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以生理为基础)和晶体智力(以习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和智力情景亚理论)智力多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语言能力、逻辑数学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运动能力、社交能力、自知能力)智力测验的标准:信度、效度、标准化常用的智力测验:比纳—西蒙智力量变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多元智力理论为新课改提供了新支点、新依据、新视角。1)学生观:多元智能倡导的是一种积极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的方向的可造人才。2)教学观: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因材施教观,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3)评价观:多元智力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应该是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前景下举行的,确实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智力超过130的为智力超常,超过140的称为天才,低于70的为智力落后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①遗传与营养②早期经验③教育与教学④社会实践⑤主观能动性第五章群体心理及行为利他行为的特征:自愿性、利他性、无偿性、损失性侵犯行为的特征:外显性、伤害性、有意性发生去个性化的可能原因包括:匿名性、丧失了责任感和群体淹没性。印象形成的效应:(一)社会刻板印象(二)晕轮效应(三)首因效应(四)近因效应(五)投射效应美国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关系三种需要:包容需要、控制需要、感情需要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①相似性(近水楼台先得月)与互补性(异性相吸等)②个人品质(外表、能力、个性等)③接近性与熟悉性中小学主要人际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从众的原因:行为参照、偏离恐惧、群体凝聚力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①性别差异②群体的规模与特点③社会支持④对任务的熟悉程度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者学的规律、教育者教的规律、师生互动规律研究内容: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核心)、教师心理、教学心理裴斯泰洛齐最先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变化”的思想,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基础并付诸实施的教育家。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1877年,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卡普杰列夫出版了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①观察法(最基本、最常用)②调查法③个案研究法④实验法⑤作品分析法⑥教育经验总结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个体差异性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少年期个体的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②前运算阶段(2~7岁)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④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第一阶段:信任对怀疑。从出生到1岁半,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第二阶段:自主对羞怯。从1岁半到3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第三阶段:主动感对内疚感。从3岁到7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第四阶段:勤奋感对自卑感。从7岁到12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第五阶段: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从12到18岁,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第六阶段:友爱亲密对孤独,从18岁到30岁。第七阶段:繁殖对停滞。从30岁到60岁。第八阶段: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在少年期基本成熟)、再到心理自我(是在青春初期开始形成和发展的)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方式主要分为:(一)场独立与场依存(二)沉思型与冲动型(三)整体型与序列型(四)辐合型与发散型(五)具体型与抽象型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第三章学习理论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①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经验为主②在教师的主导下,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④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性、以语言为中介、积极的主动性学生的学士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①智慧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后又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我国心理学家将学习分为三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或行为规范的学习。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研究者。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桑代克的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动机四个过程,提出三种强化方式:直接强化,代替强化和自我强化。期望是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奥苏贝尔认为,学校应主要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一)知识观(二)学习观(三)学生观(四)教学观第四章学习心理学习动机的类型: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与低级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正向一致),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则学习效果差(负向一致)。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不好,学习效果差(负向不一致);相反,学习动机不强,但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正向不一致)。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①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③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迁移的分类:(一)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阻碍作用。(二)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和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三)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四)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五)根据迁移程度,迁移分为近迁移(学英语→学法语)和远迁移(学英语→学化学)(六)根据迁移路径,迁移分为低路迁移(自家车→别人家车)和高路迁移(学习教育心理学→运用到实践中去)(六)根据迁移过程的内在心理机制不同分为同化性迁移(举一反三、闻一知十)、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早期的迁移理论:①形式训练说(不科学)②共同要素说(桑代克发现,后又被伍德沃斯改为共同要素)③经验类化理论(贾德提出)④关系转换理论知识学习的类型:(一)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事实性知识的学习)、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和命题学习(指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由高到低)、上位学习(由低到高)和并列结合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直观方式。操作技能的特点: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心智技能的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果具有简缩性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①操作的定向②操作的模仿③操作的整合④操作的熟练(操作的熟练是操作技能转化为能力的关键环节)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他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原型定向(加里培林1)、原型操作(加里培林2)、原型内化(加里培林3、4、5)学习策略的特征: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程序性,一般认为,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典型的学习策略:(一)认知策略1.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①利用无意识和有意识②排除相互干扰③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④多种感官参与⑤复习形式多样化⑥注意复习时间的合理安排⑦试图回忆⑧画线2.精细加工策略①记忆术②做笔记③提问策略④生成性学习⑤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3.组织策略①列提纲②利用图形③利用表格(二)元认知策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1.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设置思考题,分析学习方法2.监控策略包括监控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和对注意的监控3.调节策略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检查,及时修正、调整元认知策略。(三)资管管理策略1.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管理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其他人的支持)问题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景,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为:给定的条件、要达到的目标、存在的限制或障碍。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问题解决的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首要环节)、理解问题、提出假设(算法式和启发式)、体验假设(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基本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第五章教学心理布卢姆等人在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两个方面。选择教学策略:(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①发现教学②情景教学③合作学习(三)个别化教学①程序教学(斯金纳)②计算机辅助教学③掌握学习(布卢姆)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信度、效度、区分度课堂管理的功能: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维持功能影响课堂的因素:①教师的领导方式②班集体的特点③学生的责任感④对教师的定型期望正式群体的产生于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即松散群体阶段、联合群体阶段和集体阶段。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非正式群体。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勒温。群体凝聚力是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三种类型。教师的领导方式为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课堂里最主要的人际关系表现为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课堂纪律分为四种类型: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课堂结构包括课堂情景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应该关心的是人际关系。第六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态度的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①直觉的道德情感②想象的道德情感③伦理的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皮亚杰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换的分水岭。皮亚杰采用的是对偶故事法,柯尔伯格采用的是两难故事法。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一)前习俗水平阶段一: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二:朴素的利己主义取向(二)习俗水平阶段三:“好孩子”取向阶段四: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三)后习俗水平阶段五: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六:良心活原则取向社会学习理论由班杜拉提出,又称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初中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和不稳定性。第七章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①儿童多动综合症特征: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②学习困难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进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辅以特殊辅导。③儿童厌学症必须采用教育治疗、家庭治疗和社会治疗的方法矫正。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①焦虑症(最常见考试焦虑)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②抑郁症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严重者可辅以抗抑郁药物。③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④恐怖症包括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采用系统脱敏法⑤人格障碍⑥性偏差⑦进食障碍⑧睡眠障碍⑨网络成瘾心理辅导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心理辅导的目标:①学会调适②寻求发展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①强化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②代币奖励法③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④示范法示范法最关键的环节是选好最典型的榜样⑤惩罚法⑥自我控制法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①全身松弛训练法雅各布松首创要点是做“紧张—坚持—放松”的练习。②系统脱敏法沃尔朴首创③肯定性训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请求、拒绝、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艾里斯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ABC理论。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特征对教育的影响效果最显著,即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学能力的核心。教学效能感包括一般教育效能感与个人教学效能感。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罗森塔效应、马利翁效应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比较:(一)课时计划的差异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二)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①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而新教师的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下去。②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新教师则相对缺乏这些方法。③教材的呈现。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新教师不能。④课堂练习。专家教师将练习看做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教师仅仅把它当做是必经的步骤。⑤家庭作业的检查。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化的常规程序,新教师则不缺乏。⑥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应用,新教师或者缺乏或者不会运用教学策略。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水平。具体方法有: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②开展微格教学③教学决策训练④校本培训⑤反思教学经验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布鲁巴奇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⑥教师参与研究第四部分新课程改革56.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总体框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指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我国教育改的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①主动性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两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②独立性(核心特征)③独特性④体验性⑤问题性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①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②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③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④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第五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包括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等。教师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教师公正的主要内容有坚持真理、秉公办事、奖惩分明。教师荣誉即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价值所作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自己行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第六部分教育法律法规我国教育的基本法律《教育法》国务院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叫《教育行政法规》在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