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_第1页
四川省德阳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_第2页
四川省德阳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_第3页
四川省德阳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_第4页
四川省德阳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德阳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下列属于原地实验的是()。A.实验室中通过罩笼,研究棉铃虫的发育和死亡

B.在田间通过罩笼,研究棉铃虫的发育和死亡

C.应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不同温度对昆虫发育和死亡的影响

D.用线粒体和细胞核DNA标记序列,分析证实欧洲大陆的沙漠飞蝗来自两个起源地

2.同种植物的不同种群长期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将发生()。A.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态型B.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活型C.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态型D.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活型

3.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A.老虎B.蝗虫C.真菌D.水稻

4.下列哪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关系()。A.鸟与树的关系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C.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D.青蛙与水稻的关系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6.热带雨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

A.雨量充沛B.温度适宜C.阳光充足D.食物丰富

7.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A.过多的氮B.过多的磷C.过多的碳D.过多的氮和磷等

8.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块状结构B.片状结构C.团粒结构D.柱状结构

9.我国解放后新增的荒漠面积中,有95%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其中“贡献”最大的是()

A.过度放牧B.破坏森林C.过度农垦D.工矿开发

10.生物进化的两种动力是()

A.突变和自然选择B.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C.遗传变异与人工选择D.特变与遗传漂变

11.自然选择,按其选择的结果分成()。A.稳定选择B.定向选择C.分裂选择D.以上三类

12.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13.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在食物链传递时损失最小,人类应该采取的食物结构是()

A.牛奶、牛肉B.禽蛋C.水产D.谷物

14.下列关于能量和物质循环正确的说法是()。

A.能量不断地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环境方向逐级流动

B.生态系统的能量在各营养级间往返流动

C.物质循环是指各种化学物质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循环运转

D.循环”一词意味着这些化学物质可以被永远重复利用

15.生态学的发展概括起来,分为()

A.三个时期B.四个时期C.五个时期D.六个时期

16.下列生物类群属于r对策者的是()。

A.种子植物B.哺乳动物C.细菌D.鸟类

17.在森林生态系统中______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

18.下列哪项不是引起生态失调的原因?()A.A.生物群落的不断演替B.火山爆发、台风C.人的行为D.雨、雪

19.红花三叶草依赖土蜂为其传粉,田鼠常捣毁土蜂窝,而猫又捕食田鼠,因而猫的数量影响田鼠的数量,继而影响土蜂的数量,最终影响三叶草的数量,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A.通过食物链联系起来的各种生物,相互之间都存在竞争关系

B.通过食物链联系起来的各种生物,相互之间都存在互助关系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D.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20.因橡树的花朵被冻死,使橡实的产量大大下降,这使冬季松鼠的数量也下降,这是()的结果。

A.气候因素调节B.生物因素调节C.食物因素调节D.自动调节

21.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

A.大豆→菟丝子B.草→兔子→鹰C.牛粪→蚯蚓→鸡D.秸秆→蘑菇→人

22.种群的生境比较稳定,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锥体呈()。A.金字塔形B.钟形C.壶形D.以上三者都不是

2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

A.地质大循环B.生物小循环C.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D.物质与能量的流动和循环

24.雄性动物总是奋力攻击和赶走同类雄性进入其所在的动物群,这是()

A.竞争B.种内斗争C.捕食D.他感作用

25.“-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A.密度效应B.产量效应C.温度效应D.边缘效应

26.对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环境形成起主导作用的物种是()

A.稀有种B.伴生种C.优势种D.亚优势种

27.由染色体的变化引起生物特征改变的变化是()。

A.DNA突变B.RNA突变C.染色体变异D.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8.近年来,我国太湖大面积出现蓝藻,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这一现象属于()。A.种群平衡B.种群暴发C.生态入侵D.季节消长

29.下列属于人工驯化生态系统是

A.农业生态系统B.宇宙飞船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30.在环境条件相同时,落叶松幼龄林的净生产力比成熟林()

A.高B.低C.相等D.不确定

二、填空题(20题)31.热带雨林分布区的土壤是______。

32.种群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而上下摆动的情况称为__________。

33.在生态交错区中的生物种类、群落密度和结构功能发生变化的现象叫______。

34.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主要是由______引起的。

35.大气中CO2的浓度上升的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即______。

36.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结构单元,它本身除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外,还具有一系列结构特点,包括形态结构、生态结构与______。

37.具有不规则或周期性波动的生物都可能出现种群的______。

38.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发展的多种因子,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______法则。

39.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的主体是______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

40.______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和途径。

41.某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即为该环境对该种群的______。

42.光能超过光合系统所能利用的数量时,光合功能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光合作用的________。

43.竞争可以分为资源利用型竞争和______两类。

44.天然水的自净能力不断下降,可利用______资源日益短缺,从而加重了水资源的危机。

45.土壤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具有______。

46.生态系统的三个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_____。

47.世界上生产力最低的地区在______。

48.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面形成降水,而在背风面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4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包括______、______和生理生化适应。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有多种方式协同作用,这一特性称为______。

50.个体生态学的基本内容与__________相当。

三、判断题(10题)51.表示某物种在一个群落内的丰富程度,常用多度。()

A.正确B.错误

52.他感作用可影响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演替。()

53.次生演替的结果是群落复生。()

54.杨树→蝉→螳螂→黄雀→蛇→鹰是一条混合食物链。()

A.正确B.错误

55.生活型相同的植物对环境有相似的适应特征。[]

A.正确B.错误

56.根据与环境中水的关系,可以把植物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三大生态类型,()

A.正确B.错误

57.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均匀分布。()

A.正确B.错误

58.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59.

第49题原生演替的顶级是森林。()

A.否B.是

60.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内最大种群数量。[]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61.有关群落演替顶极学说中,单元顶极论和多元顶极论有何异同点?

62.什么是种群的内分布型?种群的内分布型有哪几种?

63.主要种群空间格局有哪几种类型?

64.简述能源利用的发展趋势。

65.简述有关群落演替顶极学说中,单元顶极论和多元顶极论有何异同点。

五、论述题(5题)66.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67.论述与传统农业比较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哪些。

68.试论述生态系统与一般系统的区别。

69.叙述水生群落演替的过程。

70.论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与转化的规律。

六、单选题(0题)71.各种生物源所拥有的基因、各种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它们形成的生态过程,这就是生物的()。

A.适应性B.多样性C.调节性D.连续性

参考答案

1.B

2.A

3.C

4.B

5.D

6.A

7.D赤潮产生的原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有大量磷,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8.C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与矿质土粒相互黏成的小团块,它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9.A

10.B

11.D

12.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13.D

14.C

15.B

16.C解析:r对策者的特点是个体小,数量多,繁殖率高,四项中只有C项符合。

17.D

18.D

19.D

20.B

21.B

22.A增长型种群:锥体成典型的金字塔,基部宽,顶部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23.C

24.B

25.A“一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密度效应。

26.C

27.D

28.B

29.A

30.A

31.群丛群丛

32.种群波动

33.边际效应

34.太阳的辐射

35.温室效应温室效应

36.单建种群落单建种群落

37.爆发(大发生)

38.李比希最低率

39.地理学

40.生物地化循环

41.环境容量

42.光抑制

43.相互干涉型竞争相互干涉型竞争

44.淡水淡水

45.土壤肥力土壤肥力

46.信息传递信息传递

47.沙漠和深海洋沙漠和深海洋

48.焚风效应

49.形态适应、行为适应、适应组合

50.生理生态学

51.A

52.Y

53.N

54.B

55.A

56.B

57.B

58.Y

59.N

60.B

61.共同点:

(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

(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

(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

(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

62.(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或空间格局)。(2)种群的内分布型主要有三种: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成群分布(或集群分布、聚集分布)。(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或空间格局)。(2)种群的内分布型主要有三种: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成群分布(或集群分布、聚集分布)。

63.主要种群空间格局有:(1)均匀分布。(2)随机分布。(3)成群分布。主要种群空间格局有:(1)均匀分布。(2)随机分布。(3)成群分布。

64.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发展的总趋势是能源消耗越来越大,能源危机越来越明显,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1)煤、石油、天然气、铀等石化能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2)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3)生物能源的多层次、多级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65.相同点:(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

6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第二条路径:在各个营养级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以及排泄物或残留体进入到腐食食物链在分解者(微生物)的作用下这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还原为简单的CO2、H2O和其他无机物质。有机物质中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发于非生物环境。第三条路径:无论哪一级生物有机体在其生命代谢过程都要呼吸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有机体中存储的化学潜能做功维持了生命的代谢并驱动了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和信息传递生物化学潜能也转化为热能散发于非生物环境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第二条路径:在各个营养级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以及排泄物或残留体进入到腐食食物链,在分解者(微生物)的作用下,这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还原为简单的CO2、H2O和其他无机物质。有机物质中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发于非生物环境。第三条路径:无论哪一级生物有机体在其生命代谢过程都要呼吸,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有机体中存储的化学潜能做功,维持了生命的代谢,并驱动了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和信息传递,生物化学潜能也转化为热能,散发于非生物环境中。

67.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结合起来而建立的具有高功能、高效益的农业系统。生态农业的优点如下:①生态农业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②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生态农业通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农业生物,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又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物排放,使自然资源得到永续利用。③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生态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既为社会生产了数量多、质量好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又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发展农村经济。④有利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和提高农民素质。生态农业是技术密集型农业,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多种经营,不仅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能够促进他们学习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68.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系统的基本性质是:结构的层次(有序)性;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表现出单个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整体性;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脆弱性。生态系统除了具备一般系统的共性之外还有不同于一般系统的个性;(1)从组成部分看不仅包括各种无生命的物理、化学成分还包括生物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区别于其他系统的根本标志;(2)生态系统通常与特定的空间联系;(3)生态系统的生物随时间的推移而生长、发育、繁殖和死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系统的基本性质是:结构的层次(有序)性;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表现出单个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整体性;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脆弱性。生态系统除了具备一般系统的共性之外,还有不同于一般系统的个性;(1)从组成部分看,不仅包括各种无生命的物理、化学成分,还包括生物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区别于其他系统的根本标志;(2)生态系统通常与特定的空间联系;(3)生态系统的生物随时间的推移而生长、发育、繁殖和死

69.演替包括下列阶段:①沉水植物期。起初池水较深湖底没有有根植物水层中只生长着浮游生物和鱼类水底有螺蚌等底栖生物。水深约3~5m可长沉水植物首先是先锋植物构成湖底裸地。随着湖底有机物质的积累加快湖底抬高水域进一步变浅继而高等水生植物出现。其生长和繁殖能力强垫高湖底的作用更强。②浮水植物期。水深2~3m时开始出现睡莲等浮叶根生植物。因其叶漂浮于水面水下光照条件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原有的沉水植物被推向水较深处。③挺水植物期。水体继续变浅水深1~2m挺水生植物出现其中以芦苇最常见。芦苇的根发达可以使水底迅速增高形成浮岛。水下土地间或露出开始具有陆生环境的特点。从沉水到挺水植物阶段鱼类等典型的水生动物减少而两栖类、水蛭和蜗牛等动物增多。④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水底露出水面之后成为暂时性水池。干燥季节时可能全部裸露。原来的挺水植物被湿生草本植物所取代。动物中蚯蚓、蝗虫和一些鸟类成为群落的成员。而后湿生草本群落又逐渐被中生草本群落所取代在适宜条件下还能发育到木本群落的顶级期。演替包括下列阶段:①沉水植物期。起初池水较深,湖底没有有根植物,水层中只生长着浮游生物和鱼类,水底有螺蚌等底栖生物。水深约3~5m,可长沉水植物,首先是先锋植物构成湖底裸地。随着湖底有机物质的积累加快,湖底抬高,水域进一步变浅,继而高等水生植物出现。其生长和繁殖能力强,垫高湖底的作用更强。②浮水植物期。水深2~3m时开始出现睡莲等浮叶根生植物。因其叶漂浮于水面,水下光照条件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原有的沉水植物被推向水较深处。③挺水植物期。水体继续变浅,水深1~2m,挺水生植物出现,其中以芦苇最常见。芦苇的根发达,可以使水底迅速增高,形成浮岛。水下土地间或露出,开始具有陆生环境的特点。从沉水到挺水植物阶段,鱼类等典型的水生动物减少,而两栖类、水蛭和蜗牛等动物增多。④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水底露出水面之后,成为暂时性水池。干燥季节时,可能全部裸露。原来的挺水植物被湿生草本植物所取代。动物中蚯蚓、蝗虫和一些鸟类成为群落的成员。而后,湿生草本群落又逐渐被中生草本群落所取代,在适宜条件下还能发育到木本群落的顶级期。

70.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严格服从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体内可以用简单的形式表示如下: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组织的化学能+植物呼吸消耗的能动物摄取的食物能=动物组织的化学能+动物呼吸消耗能+排泄物能(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能量衰变定律或熵定律。作为衰变定律可描述为:“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衰变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从浓缩的较有序的形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经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时其利用转化效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如植物的太阳能利用率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动物同化植物能的效率也只有10%~20%其余未被利用的能则散逸到环境中不能再被生物所利用也就是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也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作为熵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可描述为:“世界及其任一部分总是趋向于最大限度的无序状态或最大的熵。”对一个封闭系统来讲总是趋向于使有效能即自由能减少而使熵增加最后导致一切过程的终止。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低温物体扩散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