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课标精神守正创新促发展》 论文_第1页
《立足新课标精神守正创新促发展》 论文_第2页
《立足新课标精神守正创新促发展》 论文_第3页
《立足新课标精神守正创新促发展》 论文_第4页
《立足新课标精神守正创新促发展》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足新课标精神,守正创新促发展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了语文课程要围绕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将语文课程目标归纳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梳理课程目标的发展性变化,可为语文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2022版课表,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课程目标一、“2022版课标”的主要变化对比2011年和2022年两版课标,从目录可以清晰的看到2022版课标发生的重要变化,新增了“核心素养内涵、学业质量、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等板块,把“课程内容”独立出来。课标前言部分也明确地指出2022版课标的主要变化,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四是增强了指导性,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2022版和2011版课标在分学段阐述上也发生了变化,“识字与写字”没变,“阅读与鉴赏”——“阅读”,“表达与交流”——“写作、口语交际”,“梳理与探究”——“综合性学习”。同时,每个学段后都有一段文字,标识“育人导向”方面的具体要求。最近几年一直有一种声音“高考语文分数要变成180分”,“语文王者的地位要回归了”。这版课标指出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9522总课时数不变,但语文的比重增加了,占比20%--22%,接近数学的两倍,英语的三倍,无疑再次确定了语文无与伦比的地位。二、“2022版课标”的主要内容2022年版新课标的内容是我们最关注的。“一个核心”贯穿着课标的始终,连接了课标的四大版块:五大课程理念、三类课程主题、六个学习任务群、四条教学建议。1.一个核心

2022版课标最大的亮点就是把这个核心具体化了,课标中叫它“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它的演进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双基目标——三维目标——语文素养——核心素养。从“核心素养”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到核心素养涉及到三个维度,最重要的是正确价值观,其次是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表现。从这里可以看出它包括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其中后三个素养分别对应2011版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对比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从顺序看,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文化自信”放到了第一位,这就在暗示它的重要性。(1)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从这一表述可以看出“文化自信”的核心是认同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语文课程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那么语文课程怎样做到立德树人、怎样做到以文化人,就要通过文化自信来实现。我们正在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也明显加大了文化自信类篇目的比重,例如,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把《河中石兽》换成了《活板》,2022版新课标在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中,也把《河中石兽》删去了,有人可能会说是因为《河中石兽》里的物理学道理在科学上经不起推敲,这可能也是其中的原因。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不单单要通过语文教材的课文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平时推荐的阅读书目也要有所侧重,比如《鲁滨逊漂流记》,我们读了多少年,考了多少年,但这版新课标把它删除了,增加了《红星照耀中国》,这就是推崇和树立红色革命文化文化的体现,《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殖民时代扩张的一个写照,有一点侵略思想和种族主义思想,而《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是西方人,更可以看出我们的体制、我们的道路模式、我们的革命文化对全世界的影响。(2)语言运用

从语言运用的含义,我们要关注这样三组名词:第一组是语感和经验,学生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在语文学习当中培养自己的语感,在语感丰富,语感逐渐敏感的过程当中,让自己的语言经验变得丰富,进而提升自己的语言品质。良好的语感对于学生学习语文非常重要,小学连词成句、句子排序、初中选词填空,有的时候学生做对了,但说不出理由,这就是他的语感。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和“读”就是输入型语感,“说”和“写”就是输出型语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就是良好语感的体现。第二组名词是意识和能力,发展这样的一种语感,发展这样的一种经验,需要学生有自觉的意识,有自觉的能力。第三个方面是内涵和情感,要感受的是语言文字的内涵,培养的是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感,这三组词语就可以视为我们理解语言运用的三个重要的方面。(3)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主要包括5种思维类型,分别是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能力也一直是我们语文学科的弱项,但又及其重要,只有通过思,我们的“听”和“读”才能真正内化,“说”和“写”才能外化。(4)审美创造

我们需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审美经验,学生的审美经验是在不断的审美活动当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语言文字的美,语言文字所表现出来的生活的美、自然的美、思想的美,都是帮助学生积累审美经验的良好载体。第二个方面是审美能力,学生要能够感受美、发现美,还要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第三个方面是审美观念,学生的经验和能力都要在正确的审美观念的指导下去进行发展和提升。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也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这三者也是一个循环互动,互相促进的一个关系。语文核心素养强调立德树人,涉及三大文化,培养学生在正确的政治立场下成长,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培养孩子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的正确认知。这些在我们的考试中已有所体现,例如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就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高考作文题代表着语文改革和发展的风向标,接下来这方面在中小学语文语文试题中也会越来越明显。2.三类课程主题2022版新课标对课程内容的调整,集中体现在对课程主题的规定,从文化的角度明确提出了三类课程主题及其载体形式。包括三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个方面分别具体阐释了这些主题的内涵以及它们的载体形式。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这三类主题相关的学习内容将占60%—70%。最后又补充了两个方面的主题:外国优秀文化、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这两类主题相关的内容将占到30%—40%。这三大文化也在提示我们平时要多看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相关的古诗词、历史故事、古代文化常识等。这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我们学校一直重视弘扬传统文化,每学期开学初教研组就开始筹备“经典诵读”活动,语文老师按照教研组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学期末,教研组集中检查。同时教研组每年也会开展“语文学科素养大赛”活动。3.六个学习任务群

继高中18个学习任务群提出之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了6个学习任务群,这六个学习任务群分三个层次设置。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如果我们把任务群比作一棵树,那么“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就好比是树的主干,要不断地吸收营养,才能枝繁叶茂,由此也可以把它叫做输入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这就好比是大树的一级分支,是输出型任务群。这里实用性阅读文本主要指记叙文、说明文;文学性阅读文本主要包括散文、小说、文言文、诗词等。思辨性阅读文本主要指议论性质的文章。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这就好比树的枝叶,有了前面的基础,才能往更深的层次发展,是综合运用型任务群。在我们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相应的拓展其他的学习任务群。这6个学习任务群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多重对应关系,不是说某个学习任务群对着某个核心素养,而是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整体对应核心素养的发展,它是一个整体对应关系,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有侧重,应该说都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6个学习任务群并不是平列的,也不是说他们要在分类上把课程内容严格的切分为若干个板块,他们之间是交叉渗透的,体现出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的特点。这6个学习任务群在课标中分学段按照内涵、学习内容、教学提示做了具体的阐释。同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按图索骥学语文的方法,掌握这6大学习任务群就可以把所有的课文分门别类寄托其中,真正落实核心素养。那么有了任务群,我们以后是不是向高中一样要走大单元教学的模式?开展教学时是不是就要以组织活动为中心?部编版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也给了提示:群文教学不能取缔单篇教学。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更有条例,也更注重学习的自主性。语文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由以往的单篇阅读到阅读单元,又到现在的学习单元,由以选文为中心到以活动为中心。但不能理解为就是组织活动,有些课还需要老师精讲多讲,先让学生读懂,才能开展活动。老师的讲解要努力指向单元目标,要有针对性,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就可以把课标精神、教学实际、利用好统编教材结合起来了。古人读书是一本本地读,但现代语文教学课堂有限我们大部分时间是教一篇篇的短文章,为了克服单篇教学零碎、散漫的缺陷,提倡整本书阅读,首先想让学生接触下整本书。现在是网络时代,媒体多,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读完一本书。那么通过整本书阅读,磨磨性子,读书养性,让学生静下心来把一本书读完。中学时期读一些基本的书,打打底子,也许工作后,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读了。 那么整本书阅读具体怎么做呢?并不是把整本书看一遍,而是要求读者对整本书的故事结构、内容、人物形象、和中心主旨有一定的把握。同样部编版教材主编温儒敏也给出了建议:

(1)课内时间有限,要以课外阅读为主。 (2)教师不要干预太多,开展阅读前,可以用一节课的时间,围绕一个点讲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克服学生阅读的心理障碍。整本书阅读没法考试,但一定会考!怎么考呢?例如《水浒传》,以往这样考:请概括林冲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并说说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以后可能会这样考:结合《水浒传》的故事情节,说说林冲前后的性格变化并谈谈变化原因。跨学科学习,语文学科不仅仅是服务于自己的语言学和文学,也要为其他学科做一个工具性的铺垫。要了语文后,需要跨学科运用。这就要求提升学生跨学科阅读能力,鼓励孩子读书多样性。历史类、科学类、哲学类、经济学类书籍都可以涉及,活学了语文才能用于各个学科。今年4月份安徽省教师都经历了信息技术2.0,其中C1就是围绕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就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2022版新课标在课内外推荐读物里新增了《十万个为什么》,这也是跨学科学习的体现,《十万个为什么》覆盖了很多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理工科,能够提升语文对其他学科的辐射。4.四条教学建议

一是在目标确定方面提出要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写文章的目的是要阐明道理,读文章的目的是要理解这个道理,我们在语文学习当中写和读,包括在这个过程当中的梳理和探究,都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借助这个道理促进自己的发展,这是我们讨论以文化人这样的一个育人导向在目标定位上的重要作用。二是从内容选择的角度提出的,要求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我想整体规划是针对碎片化、零散化线性推进来说的,我们的整主要指的是学习过程的整,学习内容的整,在学习上体现出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而且这个整是在情境中的这样的一种整,所以整体规划是我们落实课程理念的重要的一环。三是从活动设计的角度去说的,要求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刚才在解释学习任务群的时候,已经讨论了学习情境的重要作用,也讨论了学习情境的类型,学习情境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