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前言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省委、省政府做出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战略部署,出台了指导意见,为我省顺应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积极抢占发展战略制高点,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威海既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七个重点城市之一,又是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四个重点城市之一,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一区三带”总体发展格局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为更好地落实国家和省的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威海由海洋经济大市转变为海洋经济强市,加快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依据《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打造威海蓝色经济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威海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实施意见》,吸收《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威海市海岸带分区管制规划》的相关成果,并与《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关于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指导意见》等相衔接,制定《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本规划是统筹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政策纲领,是区域内制定相关专项规划的基本依据。规划的目的是阐明政府打造威海蓝色经济区的战略意图,明确战略布局,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形成共识,凝聚力量,规范有序地开发建设。本规划所称的威海蓝色经济区为威海市的全部行政区域,包括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环翠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工业新区,涉及陆域面积569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本规划期限为至2020年,其中:第一阶段为到;第二阶段为到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一、基础条件与重要意义(一)基础条件威海作为海洋经济大市,打造蓝色经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区位优势独特。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一面接陆,与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恰在中国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区之间,并联接环渤海经济圈和泛黄海经济圈,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综合实力较强。建市21年来,威海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现居全省第九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全省第2位。,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威海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列在第31位。威海市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渔具、轮胎、医用高分子制品、木工机械、地毯等生产基地,重要的造船、汽车零部件、玻璃等生产基地。专栏1威海市综合经济指标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780.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63519
三次产业比重7.4:61.1:31.4财政总收入(亿元)180.6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93.7
工业企业(家)>160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2072——海洋资源丰富。全市海岸线长985.9公里,约占全省的1/3、全国的1/18,拥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面积。近海生物资源丰富,是中国最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之一;海岸带多为基岩海岸,具有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海岸带和近海海域蕴藏着大量矿产资源,已探明可供开采的有金、铁、铜、锌等30多种,其中黄金、磁铁、石英砂、花岗岩、锆英砂等在全国、全省占有重要位置;海岸带海洋能蕴藏量较大,主要包括风能、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和温差能,开发利用条件较好。专栏2威海市海岸带资源情况岬湾(处)>30礁石、岬角(处)37优质沙滩(处)>40海岛(个)114渔场(个)3海产品(种)>300——生态环境优良。威海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不干燥,不潮湿,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整个辖区依山傍海,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城、山、海、岛、滩、湾、林、温泉等独具特色。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城市饮用水源和海洋功能区水质全部达到和优于国家标准,是全国空气质量、海水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立足于优良的生态环境,着眼于打造世界精品城市,威海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理念,努力建设”小而特、小而精”的新型城市,在改进人居环境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专栏3威海市主要生态环境指标年平均气温(摄氏度)12年平均降水量(毫米)76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7.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1污水再生利用率(%)28.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7森林覆盖率(%)38市区绿化覆盖率(%)46专栏4威海——享誉中外的人居城市◆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首批”国家园林城市”◆两次被联合国评为”迪拜全球改进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城市”◆荣获了联合国”人居奖”◆被评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榜首◆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创办了全球第一个以人居为主题的节会—”中国威海国际人居节”,现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基础设施完善。按照”公路升级、铁路提速、港口扩建、机场开放”的思路,构建了立体化的区域交通网络: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621公里(含农村公路),其中干线公路1276公里,干线公路密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5倍;实现了与全国各地货物直达运输,开通了至济南、北京、武汉等地的客运列车;全市现有17个商用港口,拥有渔港码头133处;市区一小时车程内有两个国际机场,其中的威海机场于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对外开放,可通达全国各地及海外;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电讯网络建设处在全国前列,电力、水源供应充分。——开放优势明显。威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现有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具有较强的项目承接能力,已与英国彻特纳姆市、意大利比拉市、韩国丽水市、日本宇部市、美国圣塔·巴巴拉市、俄罗斯索契市、新西兰蒂玛鲁市、突尼斯苏斯市等8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与19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威海是距离韩国最近、最早与韩国通航的国内城市,与韩国的经贸合作关系非常密切,当前威海已成为韩国在中国投资、经商、居住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科技水平较高。近年来,经过加强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产学研结合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建设,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全市现有2所本科高校,3所高等职业学院,36所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每10万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4645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的比例达到42.9%;与1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8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联盟关系;建立了5个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建成了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办了8家企业孵化机构,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7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4家。,荣膺”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和”中国最具创新动力城市30强”称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产业基础良好。,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51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9%,初步形成了产业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的海洋产业体系。现代渔业产能大幅提高,全市海产品产量达到202.5万吨,实现产值200亿元,连续多年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海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07亿元,形成了以海洋食品、海洋药品和海洋保健品等海洋”三品”为主的海产品加工体系。船舶修造业发展势头迅猛,规模以上船舶修造及配套企业发展到90家,实现造船完工量52万载重吨,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3.3万千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以上。滨海旅游休闲产业发展迅速,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16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8.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8.9%。港口吞吐和海上运输能力明显增强,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3个,一类开放作业区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19个,先后开通了到韩国、日本及青岛、大连等国内外客货航线和集装箱航线21条,全市港口吞吐量达到37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60万标箱,客运量126万多人次。(二)机遇和挑战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解决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三大世界难题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转向海洋,对海洋发展战略给予了空前重视,各沿海大国纷纷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作为本国的重大发展战略,促进新兴海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相当一部分国家的海洋产业已成为国家支柱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口、产业快速向沿海集聚,海洋在生产力布局中的战略空间地位正日益突出。国务院印发了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海洋经济首次以一个整体新领域进入了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要求,党的十七大则进一步做出了”发展海洋产业”的重要部署。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提出,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是增强山东省在全局发展中地位作用的重大战略机遇,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是挖掘潜力、增创发展新优势的重大任务。对于威海而言,更是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发展先机、谋求新飞跃的一次重大机遇,是谋求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更加有利地位的重要战略平台。面向海洋、开发海洋,是威海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也是机遇所在。同时,随着WTO产业保护期结束、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区域经济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中国面临着更苛刻的规则约束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将对我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冲击。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加速崛起,东北振兴步伐加快,东部沿海区域发展势头强劲。当前,中国沿海初步形成了”三大五小”的经济区整体布局,”三大”即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五小”指辽宁沿海、山东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广西北海经济区,这些区域的发展都已经进入国家战略,区域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威海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当前,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尽管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区位优势和优良的产业基础条件,但也面临一些制约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海洋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层次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整体竞争力不强;海洋资源开发不尽科学,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较弱,资源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另外,土地、原材料等资源矛盾较为突出,人才资源依然存在总量和结构性短缺,资本市场发育迟缓,企业融资渠道不够顺畅,这都将成为制约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突出因素。(三)重要意义打造威海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我市进一步提升海洋优势产业,促进海陆统筹、协调发展,推动海洋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海洋经济优势;有利于集约利用海陆资源,保护滨海生态环境,提升”人居”品牌含量;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与东北亚地区特别是日韩的产业分工协作,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有利于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加速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培育提升,促进产业结构和产业层次加速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蓝色经济区建设,能够促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更加积极主动地转变发展方式,更加自觉地从战略的高度谋划威海的发展,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确保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优势地位。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总书记”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指示精神为指导,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统筹、海洋资源与陆地资源统筹、海洋产业与关联产业统筹、市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实行全域生态保护,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努力构筑海洋特色鲜明、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良、生态环境良好、带动能力较强的蓝色经济体系,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做出积极贡献。(二)指导原则1.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把生态优先、保护优先贯穿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始终,做到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和保护中提升生态文明、环境友好水平;坚持集中集约用海用地,构建优势产业基地或园区,促进产业项目向园区、基地聚集,推动蓝色经济向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科学规划、严格控制、有序开发沿海岸线,严格保护沿海防护林,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健全海洋水质保护体系,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2.坚持海陆统筹发展。把海域陆域作为一个整体,统筹海域、海岸带和腹地开发建设,整合人才、技术、资本、土地、海域等要素资源,对海陆产业统一规划、资源统一配置、基础设施统一构建、生态环境统一治理。以海洋开发带动陆地开发,以扩大开放激活海陆资源,实现海陆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优化,形成开发海洋、提升沿海、带动全市的发展新格局。3.坚持推进产业高端化。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把蓝色资源作为最稀有、最珍贵的资源加以充分利用、深度开发,把蓝色经济区建设作为提升区域发展质量的战略举措。以自主创新为第一动力,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着力突破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努力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4.坚持突出威海特色。立足我市的比较优势,在产业发展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实行重点突破、特色发展,避免产业同构、低效竞争。把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放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统筹考虑,主动与周边城市搞好对接,实现资源共享、设施共用、产业衔接,努力形成差别竞争、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局面。(三)战略定位以我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技力量为立足点,以山东半岛周边沿海城市为参照系,按照城市地缘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确定威海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的定位是: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的重点城市。2.海产品生产加工、船舶修造、新能源和滨海旅游休闲度假等产业的领军城市。3.与韩国经贸合作的前沿城市和东北亚海上客运中心。4.滨海生态人居示范城市。(四)总体布局依据威海的地域特色及产业分布,坚持统筹兼顾与合理安排的原则,确定威海蓝色经济区的总体布局为”一线、两区、四带”:一线:千公里海岸线。发挥威海海岸线长、港湾众多、地质稳定、沿海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千公里海岸线为依托,以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为支撑,向海域陆域辐射延伸产业空间,科学规划发展海洋产业、临海产业、涉海产业,将千公里海岸线建设成为生态线、旅游线、经济线,形成海外、远洋、近海、临海、内陆产业统筹、特色突出、层次分明的蓝色经济区发展新格局。两区:高端产业聚集区。以促进产业高端化、高端产业聚集化为目标,以”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产学研结合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为依托,以调整优化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根本途径,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四大高端产业领域,建设十大高端产业聚集园区,着力推动一二三次产业向更高层次攀升,努力打造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金融密集、服务密集的高端产业聚集区。滨海生态人居示范区。加强全域性生态环境保护,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海岸线等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严禁从事不符合生态保护区功能区划的开发建设活动,坚决杜绝各类违法建设;以建设生态威海、精品威海、人居威海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突出以威海中心城区为主体,以荣成、文登、乳山市区及石岛城区为次中心,建制镇为补充的城市发展格局,加快城市化进程,努力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化、和谐化的世界人居精品海湾城市。四带:滨海旅游文化产业带。以威海市区为中心,向刘公岛旅游区、成山头旅游区、石岛旅游区、昆嵛山旅游区、银滩旅游区辐射,形成”四区”(环翠区、乳山银滩、荣成石岛湾、荣成天鹅湖4处旅游度假区),”三山”(槎山、昆嵛山、大乳山),”二岛”(刘公岛、石岛),”一线”(海滨风景线)为格局的特色旅游休闲度假区。临港物流产业带。根据港口的归属及服务功能,对全市港口岸线资源统一管理。以港口体系为核心,以疏港路连接立体交通网络,延伸物流产业发展空间,形成连通开放型经济与陆域产业发展的临港物流产业聚集带。临海现代制造业带。依据《威海市海岸带分区管制规划》,充分发挥岸线资源优势,在俚岛湾、皂埠湾和石岛湾建设三大船舶工业聚集区,构筑沿皂埠湾、龙眼湾、俚岛湾、石岛湾、靖海湾、埠口湾、前岛湾、乳山口湾的沿海造船工业带;在荣成镆铘岛建设石油化工基地;在沿海区域科学布局核电、风电等新能源产业;依托港口规划建设适宜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临港工业园区。海洋渔业产业带。根据全市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条件及渔业资源修复基础,在沿海构筑乳山湾、五垒岛湾、靖海湾贝类和甲壳类,荣成东部沿海、经区沿海海珍品和鱼类,环翠区(和)高区北部沿海海珍品、鱼类和藻类三大渔业资源修复链,规划建设乳山湾、五垒岛湾、靖海湾、荣成东部沿海、经区沿海、环翠区高区北部沿海六大养殖区域;依托丰富的海产品资源,在荣成、文登、乳山三市建设以海洋”三品”为重点的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五)发展目标1.近期目标(1)蓝色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海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到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以海洋产业为重点的蓝色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2)区域经济质量进一步提升。到,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有较大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4:59:37;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两税收入占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3)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到,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到0.6吨标准煤、取水量降低到13立方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8%和4%;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海洋物种资源、环境资源、岸线资源等得到有效保护,对蓝色经济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2.远期目标到2020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以海洋产业为重点的蓝色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生态环境进一步改进,各项指标超过国家生态市标准;陆海统筹发展的优势更加凸显,具有威海特色的蓝色经济体系基本建立,重点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国内或世界先进水平,实现由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转变,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成为最具活力、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之一。三、产业发展重点及方向立足我市地域特色和产业基础,积极实施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大力发展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和新能源产业,重点打造海洋、临海、涉海和战略性四大领域的高端产业,努力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成长性高、富有活力的高端产业体系。(一)现代海洋渔业充分发挥我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发展海洋优质高产高效渔业为目标,加快海洋农牧化步伐,大幅度提高海洋渔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1.海水增养殖业优化养殖区域布局,从浅海滩涂养殖向深海和岸基养殖两翼拓展,加快推进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集约高效的标准化健康养殖园区建设,重点抓好海参、海带、对虾、鲍鱼、大宗双壳贝类、名贵鱼类等主导品种和特色品种,力争打造一批产值过10亿元、20亿元、30亿元的品种。一是推进健康养殖。完善水生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重点搞好病害防治的先期研究和预报工作。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养殖。二是推进生态养殖。确立增、养并举的方针,积极推广陆地工厂化高效循环水养殖、滩涂耕作式养殖、标准化生态池塘养殖和抗风浪网箱养殖、筏式养殖外移等深水大流养殖新型养殖技术和模式,立体利用水域。充分利用海底,积极实施人工造礁工程,营造海底森林、海底草原,大力发展海珍品增殖,将海底增殖发展成为与海面、滩涂、陆基并举的第四大增养殖门类。三是推进名优养殖。进一步提高名优新特稀品种比重,推动传统养殖向精品养殖转变,提高单位养殖产品价值。2.水产良种推广业加强名优新品种的培育和繁殖,搞好主要养殖品种的提纯复壮、更新换代,争取建立大菱鲆、牙鲆等原良种基地,不断健全良种推广服务体系,提高优质良种覆盖率。抓好水产良种场和示范基地建设,,主要增养殖品种全部建立良种场,国家级、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分别达到6家和15家,种质换代周期缩短到5年以内。3.远洋捕捞业针对我市近海捕捞强度过大、资源日益衰退的实际情况,以保护为主,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实行捕捞许可证和禁渔区、禁渔期制度,搞好资源增殖与保护。在积极稳妥做好近海捕捞渔船报废和渔民转产转业工作的同时,加快近海捕捞装备的调整,发展大马力渔船,逐步使捕捞能力与资源再生能力相适应。要采取扶持政策,大力发展远洋捕捞业。重点是开发北太平洋和西南大西洋渔场,开辟印度洋和拉丁美洲海域。加强远洋渔业队伍和生产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大马力渔船和电子信息、遥感探鱼等现代化装备。争取到,全市远洋渔船发展到280艘。4.海产品精深加工业重点研究海洋生物制品开发和产业化关键技术,发展以海参、海带、低值鱼贝类为主要原料的海带生物产品、浓缩汁系列产品、食品补充剂或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等海洋”三品”加工业,不断提高水产品加工的精深化程度,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加工企业超过30家,其中过10亿元企业超过10家。专栏5:现代海洋渔业主要发展指标指标2020年渔业经济总产值(亿元)5619601280海洋水产品产量(万吨)206210215海洋渔业科技贡献率(%)606575水产良种覆盖率(%)306080海洋增殖放流规模(亿单位)41015远洋捕捞产量(万吨)91520远洋捕捞产值(亿元)91623水产品进出口总额(亿美元)7.51522一级以上渔港(处)4711沿海渔区城镇化水平(%)506070渔民人均纯收入(元)130001950025000(二)临海先进制造业我市临海先进制造业主要指依托港口体系,大进大出型、外向型、赖海型的现代制造业。主要涵盖船舶、渔业设备、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装备、新材料等研发生产行业。1.船舶修造业以山东省船舶行业技术中心为依托,以”造船总装化、配套本地化、服务社会化”为方向,加快推进骨干造船企业从单一造船为主向造船和自主研发设计并举转变,中型造船企业从造修中小型船舶向制造大中型船舶转变,小型造修船企业从以渔船为主向商用船或配套生产为主转变,形成造修船、船舶配套、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船舶工业体系。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船型。重点研发超大型油轮、5000TEU以上集装箱船、冷藏集装箱船、豪华客滚船、海峡型客滚船、内河客滚船、大型汽车运输船、游艇运输船、大型不锈钢化学品船等高附加值船型;加快推进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浮式生产储卸装置、多功能供应船、大型起重铺管船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力发展船用板材、风机、管舾装件等配套设备,加快生产研制大功率船用中速柴油机、甲板机械、舱室设备、通讯导航及自动控制系统、压载水处理系统、海洋工程装备特殊钢材,形成船舶产业链条和配套产业集群。重视船舶设计研发中心等科研机构在船舶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提高技术含量,形成核心竞争力。争取到,全市形成整船制造500万载重吨、船段生产70万载重吨、船舶修理800艘次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2.渔业设备制造业积极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和”品牌经营”战略,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相结合,加快渔业设备制造技术进步。以各大造船厂为龙头,开发大洋型鱿鱼钓、大洋型金枪鱼钓、玻璃钢冷海水金枪鱼钓和超低温冷藏、海上加工等远洋渔业辅助船舶,巩固和加强渔船制造基地的优势地位。以光威集团、环球渔具为龙头,大力发展渔用网具、养殖设备、碳素鱼竿、碳素管材等拥有自主品牌的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产品,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渔具生产和集散基地。争取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15%、12%和10%。3.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把握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技术密集化和节能环保化的发展趋势,集中突破关键技术,加快推进技术改造,不断提高我市汽车工业的规模化、特色化、国际化水平,打造汽车工业新的竞争优势。争取到,整车产能达到50万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汽车和专用车,重点支持荣成华泰、东安黑豹、怡和专用设备、广泰空港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小排量轿车、轻型卡车、高附加值特种专用车,积极开拓航天、铁路、油田等新的市场,实现在特种民用车辆领域新的突破。汽车零部件,重点支持三角集团、固铂成山、天润曲轴、贝卡尔特、万丰奥威等骨干企业,以”专、精、特、新”为方向,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的开发和应用;以品种、规模和效率为重点,大力提高产品集成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产品的系列化、规模化经营,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新的竞争优势。4.机械装备制造业以重大成套机械设备为主攻方向,集中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提高装备自主化水平。重点支持华东数控、华夏集团、万丰集团、华力电机、广泰空港、三润重工、天鹏矿山设备、工友集团、威海印刷机械、双轮集团、平高电器等骨干企业,研发生产大型数控机床、重型装备、工程机械、专用设备、电工电器、机电工具、通用机械等产品。到,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骨干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新材料产业以国家”863”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为依托,加快推进医用高分子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铝镁合金材料、钛合金材料、功能玻璃、化工新材料、子午线轮胎等特色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推动我市新材料产业持续快速发展。重点支持光威集团、威高集团、三角集团、固铂成山、蓝星玻璃、中玻光电、万丰镁业等企业,研发生产复合材料、结构材料、功能材料、金属材料,并加快相关产品的产业化进程。6.新信息产业重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引导产业由简单加工向高端制造和高端创造转变,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向新信息产业发展。以北洋电气、三星电子、日月光集团、卡尔电气、双丰电子等企业为骨干,进一步优化提升计算机外部设备、集成电路设计及封装、通信设备、传感器类、显示器(屏)、电池及应用等六大类优势产品。以中玻光电、璨圆光电、星佳电子、泓林电子等企业为基础,积极培育太阳能应用系列、LED高效节能照明、新型元器件、汽车电子、智能电子等五大类新产品。7.新医药产业加快推进迪沙工业园、华夏药业生态园、威高心内耗材工业区、达因工业区、南海医药生产园区等项目,重点推进海洋新药和低应力防钙化人工生物心脏瓣膜、可降解心血管支架、国家一类新药布洛芬维生素片、促肝细胞生长素、乙肝疫苗、HPV基因工程疫苗、人造血浆、蛋白芯片等生物工程药物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进程。凭借我市中药行业已有的基础和优势,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力度,整合资源,集成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中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文登省级中药现代化示范基地、申威药业和威海东宝药业省级中药现代化示范企业等项目建设,抓好天参通脉颗粒(胶囊)、正糖胶囊二次开发、百紫麻利肺止咳颗粒、银杏叶有效成份提取、西洋参深加工等技术项目开发,增强中医药原始创新能力。按照高效配置产业资源、促进产业聚集发展的原则,更好地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的产业承载和聚集功能,重点规划布局十个高端产业聚集园区,争取到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专栏6十大高端产业园区(1)威高集团以高端医用植入器械为重点的医疗器械园区,总投资130亿元。充分发挥医用植入器械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作用,重点发展心内耗材、血液净化器、药物涂层以及支架、可降解改性聚乳酸、可降解骨科材料、医用非PVC材料等医用材料。(2)拓展公司万吨碳纤维产业化园区,总投资36亿元。充分发挥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作用,加快建设拓展公司1000吨级碳纤维生产线,推进T300纤维项目的产业化步伐,开发更高档次的T700级碳纤维。同时,加快碳纤维下游制品产业化步伐,重点开发风电叶片、石油开采与输出管道、运动器械、骨科材料、纺织机械配件等下游制品。争取五年左右,拓展公司碳纤维生产能力达到1万吨。(3)三角集团低碳、绿色、环保、高效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园区,总投资84亿元。依托”巨型工程子午胎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开发”自主研发技术,主要生产高性能、绿色环保型高档子午胎、巨型工程子午胎等高端产品,积极研发雪地胎、沙漠胎、军用胎等特种轮胎。(4)华东数控集团重型数控机床工业园区,总投资28亿元。华东数控集团与德国西斯庄明公司合资成立华东重工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大型数控龙门车铣镗复合机床以及用于风电、核电、火电设备加工的重型数控机床。(5)以新北洋特种打印机研发制造基地为主体的IT产业园区,总投资70亿元,其中新北洋特种打印机生产基地,投资8.09亿元。依托新北洋、双丰电子、卡尔电子、东方光大等高成长性IT企业,重点发展小型热转印打印机设备、收据/日志打印机、条码/标签打印机、嵌入式打印机、售票检票系统设备、各种传感器、光电子元器件、RFID(无线射频)应用产品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6)新船重工整船研发及零部件配套生产园区,总投资18亿元。依托山东德她马林海事工程有限公司,重点研发设计生产大型客滚船、成品油轮、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船舶,带动启跃船材等三个配套园区发展。(7)黄海造船整船研发及零部件配套生产园区,总投资20亿元。依托黄海造船有限公司省级技术开发中心,重点研制生产大型客滚船、远洋渔船、豪华游艇、海洋工程船等高附加值船舶,带动发展一批配套企业。(8)东安黑豹、天润曲轴汽车及零部件配套生产园区,总投资30亿元。依托东安黑豹股份有限公司省级电动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曲轴工程技术中心,重点研制生产乘用车、商用车、发动机及车辆曲轴、胀断连杆,建设综合性的汽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9)文登南海医药生产园区,总投资38亿元。依托深圳京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重点研发生产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量大的生物保健品、抗癌药品,进行医药人员的培训,建设交易展示和人员居住的综合配套区,打造一处高科技、多门类的现代化医药园。(10)以中玻光电、璨圆光电为主体的光电产业园区。近期投资4亿美元,依托在建的中玻光电、璨圆光电、蓝红光电、威刚科技等项目,吸引关联项目进驻发展,研发生产LED、太阳能光伏发电、内存模块与快闪记忆体、非晶硅薄膜电池模块、BIPV光伏组件等高技术产品。(三)涉海服务业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进一步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幅高于生产总值增幅,到,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以上。1.滨海旅游业滨海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坚持”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把滨海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和挖掘,依托海、山、岛、泉、城等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进行大规模、立体化开发。围绕建设”旅游度假基地”、打造”幸福海岸”的目标,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国际吸引力和开放兼容力。到,全市旅游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成为半岛滨海高端旅游示范区和国内知名滨海旅游目的地。挖掘海洋、温泉、民俗、影视等旅游文化潜力,突出海洋风情、渔家风情、韩国风情,不断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打造富有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1)海上运动休闲品牌。加快海水浴场、海上游艇、休闲广场、海鲜餐饮广场等建设;以举办帆船世界锦标赛为契机,积极推进威海国际休闲帆船基地建设;引进承接海上竞技运动项目与赛事,积极引进承接高尔夫、沙滩排球、摩托艇、帆船、帆板、动力牵引划水及冲浪、动力伞、热气球、潜水、环海自行车等运动项目及赛事,以拉动体育休闲娱乐产业的兴起;建设几处能够承办大型赛事国际游艇俱乐部;建设国际邮轮泊位,开展国际邮轮业务,开辟小石岛至海驴岛海上观光旅游线;扩大顺航游轮影响,策划”夜游威海湾”海上娱乐项目,使威海湾成为欢乐之湾和水上不夜城。充分利用双岛湾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时尚休闲、精英度假、科教研发三位一体的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亚细亚文化交流中心、金海国际游艇俱乐部、文登南海旅游度假区、乳山潮汐湖旅游综合开发等5个大项目。整合我市近海岛屿资源,开发打造休闲岛钓基地,对现有岛屿环礁进行科学有序开发,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打造一批岛钓基地。积极联络吸引国内外协会、团体来我市举行海钓赛事或活动。(2)温泉休闲疗养品牌。围绕不同文化主题推动天沐、呼雷汤、汤泊等8处温泉开发,建设各具样式、各有特色的温泉度假村,打造沿海温泉和海水热疗走廊,建成名副其实的”中国温泉之乡”。(3)文化节庆旅游品牌。开展旅游动漫创意创作,打造具有浓郁韩国风情的”高丽小镇”、威海影视创意基地,大力发展英租历史文化旅游,整合策划开发英租历史遗址线路;打造《梦海》、《梦乐园》、日韩风情演绎剧等文化演艺节目,办好荣成国际滨海度假周、文登国际温泉节、昆嵛山樱桃节、乳山母爱文化节、无花果文化旅游节(月)和中俄(威海)海滨度假论坛等活动,形成新的旅游品牌产品。(4)民俗旅游品牌。对港西巍巍村、俚岛烟墩角村、石岛楮岛村、宁津林家流村等具有胶东民俗风情的海草房进行整体包装,加快文登南海东里岛、西里岛、万家寨等村的改造,打造民俗文化旅游观光带;围绕里口山、孙家疃、正棋山、朝阳港,建设城市旅游休憩带;将农(渔)业功能从传统的供应保障向现代的生态、休闲、度假等拓展延伸,积极发展垂钓、采摘等乡(渔)村生态休闲旅游。2.临港物流业依托港口基础,充分发挥毗邻韩日、已开辟21条国际国内航线的优势,坚持客货运并举、近海与远洋并举、综合运输与专业运输并举,大力发展海上运输业;特别要巩固并拓展面向东北亚地区的海上客运市场,打造东北亚海上客运中心。按照”优化结构、鼓励更新、有序发展”的原则,促进海洋运输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积极开拓海洋运输市场,巩固日韩传统海运市场,开拓东南亚、欧美等新兴市场。进一步发挥港口的对外开放功能,积极发展港区联动的保税物流业务。争取到,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0亿元,新增泊位40个;建立一支以远洋大型船舶为主,近远洋结合、大中小配套、船舶类型齐全、具有竞争能力的现代海运船队,各类运输船舶达到120艘,船舶运力45万载重吨、9000客位;全市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达到7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20万标箱,旅客吞吐量达到160万人次;水运生产方面,水路货运量达到1300万吨,货运周转量130亿吨公里,客运量36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600万人公里。3.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海洋金融投资、担保、保险、外汇等业务,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信贷支持。主要从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和投资银行等方面构建海洋金融服务体系。加大银行业招商力度,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在我市设立区域管辖机构和分支机构,因地制宜发展地方性商业银行。积极拓展保险市场,建立覆盖寿险、财险、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多领域的保险体系,支持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保险公估等专业中介机构和再保险机构的发展。加大证券营业机构引进力度,统筹证券营业网点布局,建立区域分布合理、功能相对完善的证券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法律、会计、审计、评估、评级、担保等各类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加快培育金融中介市场。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建立覆盖各市(区)的小额贷款公司网络。积极引进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信托投资,规范和引导典当行、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发展。力争到,新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4—6家,证券营业部达到10家。4.会展服务业以威海国际人居节为龙头,积极打造会议城市品牌,以会带展,着力培育中小型专业展览,引进单项或区域性文化和体育赛事,重点办好”威海国际人居节”、”海洋产业文化周”、”国际钓鱼暨户外用品展览会”、”文登国际家纺产业博览会”、”建筑设计大奖赛暨作品展”等自主会展品牌。到年,培育出3-5个与威海产业结构关联度高、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品牌会展项目。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扶持组建一定数量的专业或兼营会展业务的公司。积极争取外商投资会展业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逐步形成以直属会展企业为龙头,以社会会展企业为主体,服务企业相配套的会展市场主体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会展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海洋战略性产业立足威海区域特色,把握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战略影响的产业。1.新能源产业充分利用我市海岸线长、地质构造稳定、站址良好的优势,合理布局、有序开发核电、风电、潮汐发电、水电等项目,稳步发展海洋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和温差能。同时,加快推进超高压、特高压电网建设,不断提高电网输送能力,为核电、风电等项目的电网接入提供支撑。2.临海石化产业围绕荣成镆铘岛石化基地项目,建成包括原油加工、天然气加工、储备、周转及配套设施和运输码头的大型石化基地,大力引进发展高端石化产品,重点发展新型合成材料、有机原料、精细化学品等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强、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的石油深加工产品。3.海洋矿业积极发展海滨砂矿采选、海底地热开采等海洋矿产资源开采业,以黄金开采和海沙综合利用为重点,合理开发黄金、石英砂、锆英石、地热等矿产资源,建成全国重要的黄金、地热开发基地。努力提高海洋矿业整体素质。4.节能环保产业跟踪国内外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重点开发节能、节水、海水淡化、污水净化等关键技术,发展节能环保设备和节能环保产品,形成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尽快将节能环保产业做大做强。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等科研院校为依托,重点开发高效产油海藻及利用海藻生产燃料乙醇技术。四、区域规划与产业布局(一)区域规划中心城市本着”内涵提升与外延控制”的思路,围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带动城区有序拓展,加快实施”两城两区”工程。”两城”:一是威海双岛湾休闲旅游度假城。实施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的双岛湾—小石岛区域整体开发建设工程,形成”以水为心、双岛为核、组团分布”的空间布局结构,打造”以旅游休闲为主体、生态宜居为特色”的城市新区。二是威海工业新城。以辖区总面积292平方公里的威海工业新区为依托,按照城市新区的标准,组织实施工业新区核心区建设和迁村并点等工程,增强区域配套服务功能,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工业新城区与中心城区、文登市区的有机对接,使之成为全市承接产业转移、拓展城市框架的经济增长极和新兴城市板块。”两区”:一是威海临港产业服务区。以经区泊于镇逍遥港区域为依托,围绕打造蓝色经济、高端产业区,突出科研、旅游、服务外包、临港产业服务、办公等功能,论证开发建设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的东部城市新区。二是威海五渚河流域温泉生态休闲度假区。以五渚河流域为依托,实施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冶口水库—崮山水库下游区域整体开发建设工程,打造集温泉旅游、休闲度假、商业居住、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城市南部温泉生态休闲度假区。中心城市的各个区,结合城市布局,产业和城市发展重点各有特色:1.环翠区重点发展具有滨海城市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临海先进制造业、海洋渔业、生态休闲度假游等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三星”式组团发展格局。主城区以市区为中心,包括中心城区功能延伸的孙家疃、温泉2镇,以城市人居、商贸旅游、科研教育为主导产业。”西部发展片”以双岛湾为中心,包括张村、羊亭2镇,重点打造高端产业基地、生态人居商住区、特色休闲娱乐旅游产业。”东部发展片”主要是桥头镇,以建设威海临港科技产业园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船舶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为重点,打造市民休闲体验生态基地。2.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机电一体化、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涉海产业为主导的六大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建设计算机外围设备、医疗器械、复合材料、IT、软件创意及服务外包五大高新技术产业园,培育以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度假、现代物流五大行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打造临海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区。3.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农产品种植、海产品养殖精深加工业,推进发展港口物流、保税物流、服务外包、文化体育休闲旅游、现代商贸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船舶游艇制造、新能源、高端设备制造、新型材料、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着力打造威海市现代服务业新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客运物流中心。4.工业新区重点发展碳纤维、橡胶化工等新材料产业,机电工具、数控机械等机械设备产业,电脑零配件、手机零配件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保健品等生物工程产业,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化工业新城,成为全市承接产业转移、拓展城市框架的经济增长极和新兴城市板块。各个市(县)与中心城市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衔接,形成全面推进、互补共赢的蓝色经济发展格局。5.荣成市重点发展现代渔业及食品和生物技术、修造船及零部件、汽车及机械、滨海旅游、港口物流、能源石化六大产业。充分发挥荣成市”中国海洋食品名城”、”中国绿色食品城”的产业优势和品牌知名度,打造具备高端产业聚集、科技创新示范、资源利用样板、对外开放窗口、生态环保典范五个内涵特征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先行区。重点打造三个发展片区:中部以市区为中心,辐射荣成经济开发区及俚岛、滕家、大疃、夏庄、荫子、崖西等镇,重点发展汽车、造船、食品、机电制造等工业,商贸、居住、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南部以石岛管理区为主体,在石岛湾和靖海湾区域整合海域和腹地50平方公里,辐射人和、虎山、上庄等镇,开发建设石岛-靖海湾海洋特色经济园,努力打造成为石油战略储备、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船舶修造产业、港口物流业、现代海洋渔业和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北部以成山镇为龙头,辐射港西、埠柳等镇,重点发展修造船、食品加工、光电子、休闲旅游及特色种养业。6.文登市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机电工具、电子信息、船舶零部件、海洋精密仪器等先进制造业,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海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制药等海洋产业,港口物流、滨海旅游度假、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城区和南海两大经济板块建设,全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先行区、深化对韩开放引领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示范区。城区板块,规划建设经济开发区和城市新区两大功能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商贸物流、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南海板块,规划建设临港产业区和旅游度假区两大功能区,其中,临港产业区主要发展以港口运输为依托的现代物流业,以机械化工、船舶、汽车及零部件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以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前岛高端制造业聚集区;旅游度假区主要发展休闲度假、健身康疗、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打造一流的休闲度假基地、健身养生福地、服务外包高地。7.乳山市重点规划建设海产品养殖加工区、临港产业区、休闲旅游度假区、绿色能源产业聚集区和海湾科技开发新区五大产业功能区。其中,海产品养殖加工区要发展特色养殖、海产品精深加工、海洋保健品研发等产业;临港产业区要以乳山口港扩建为契机,发展特色船舶修造、机械配件、现代物流等产业;滨海旅游度假区要依托山、海、滩等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形成特色明显、内涵丰富的旅游景观群,打造面向国内和东北亚的滨海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绿色能源产业聚集区要推进风电、光电、核电、潮汐发电等项目,加快建设山东光电产业基地和绿色能源产业基地;海湾科技开发新区以台湾城和海湾新区为依托,建设高档商务区、高科技人才居住区和科技成果转化区。(二)产业布局在遵循功能区区划的基础上,按照高端、高质、高效的要求,规划建设六大海洋优势产业基地,着力扶持先进技术、高端产品、优势产业,加快推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变,逐步形成大而强的蓝色经济体系。1.以海洋”三品”为重点的海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依托丰富的渔业资源,以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为抓手,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大力发展品牌渔业、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实现海产品产量适度增长;加快推进以海洋食品、海洋药品、海洋保健品为重点的精深加工,提高海产品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水平。(1)海水健康生态增养殖业。根据海域特点,在全市海岸带因地制宜发展名贵鱼类和海珍品养殖。在荣成的荣成湾、桑沟湾、爱莲湾、靖海湾和环翠区的远遥嘴至双岛湾浅海海域,推行名特优品种筏式养殖、名贵鱼类网箱养殖、鱼贝藻混养、间养与轮养;在文登、乳山和荣成西南部利用沿海丰富的滩涂资源,侧重发展池塘健康养殖和滩涂贝类精养;在环翠区和荣成北部近海基岩底质区,推行鲍鱼、海参、海胆等海珍品增养殖。(2)海产品精深加工业。在全市构建环翠区沿海、荣成桑沟湾以北沿海、石岛湾和靖海湾沿海、文登五垒岛湾沿海、乳山沿海五大加工产业带,以海参、海带、低值鱼贝类为主要原料,重点发展海洋”三品”加工业。(3)渔港服务业。以渔港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渔港服务业,不但形成为渔船提供靠泊、维修、卸载、补给、休整服务的港口基地,还应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形成包含水产品初加工、水产品批发贸易、渔需物资供应、餐饮游钓休闲渔业等产业的产业集群。并以此带动周边渔村的城镇化建设。可考虑建设与渔区布局相对应的四处中心渔港,即远遥渔港、石岛湾渔港、乳山口渔港、张家埠渔港,并可选择性的在沿岸线自北向南建设一级渔港:北海渔港、马栏湾渔港、马山渔港、俚岛湾渔港、荣喜渔港、朱口渔港、沙窝渔港、沙咀渔港、前岛渔港、庆顺渔港、南泓渔港、和尚洞渔港。2.以船舶修造业为重点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强化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在对岸线进行科学规划、严格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船舶修造业布局,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船舶配套业,推进造修船业聚集发展,最大限度地节约岸线资源;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单纯追求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向注重科技创新转变,由单纯造船为主向造修船、海洋工程装备及配套业协调发展转变。重点加快建设皂埠湾、俚岛湾和石岛湾三大造修船业聚集区:(1)皂埠湾造修船业聚集区,重点发展新船重工、三进船业、新泰源船业、东海船舶等企业,主要以10万吨级以下的汽车运输船、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轮、游艇、化学品船的造修和板材加工配送为主。(2)俚岛湾造修船业聚集区,重点发展三星重工、伽耶船业、百步亭船业、西霞口船业等企业,主要制造各种运输船、海洋工程船、船用配套设备、船段加工和钢结构等。(3)石岛湾造修船业聚集区,重点发展黄海造船、神飞船舶、扬帆船舶、荣成造船工业公司、荣成大荣船业等企业,主要建造20万吨级以下的运输船、大型客滚船、远洋捕捞船、石油工程辅助船和钢结构与舾装件加工。同时,配套发展船舶零部件产业,大力发展船用板材、风机、管舾装件等配套设备,加快船用主机电站、机舱辅机、船用电器、甲板机械、通信导航等高科技产品研发,引导市场竞争力较弱的船舶修造企业向船舶配套转型,形成船舶产业链条和配套产业集群。依托现代化的港口体系,在充分发挥现有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引领作用的同时,积极推进文登南海新区、威海科技新城(初村)、威海临港工业园(崮山)、石岛工业园、俚岛工业园、乳山经济开发区(乳山口)、威海临港科技产业园为重点的临港临海工业园区,大力发展运量大、外向型和港口依赖度高的现代制造业。文登南海新区,重点发展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船舶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海洋医药、海洋生物、海洋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威海科技新城(初村),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威海临港工业园(崮山),重点发展造船及零部件、重型数控机床、电力能源、机械制造等产业。石岛工业园,重点发展船舶零部件、海洋生物食品、玻璃器皿、电力设备等产业。俚岛工业园,重点发展以轮机设备、电器设备、机械设备、舾装件为主的船舶配套和水产食品加工等产业。乳山经济开发区(乳山口),重点发展船舶制造配件、机械加工、绿色能源、食品加工等产业。威海临港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船舶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3.以东北亚地区为主要目的地的港口物流基地以沿海港口为核心,着力构建海陆相连、港城联动、空地一体的临港物流体系。加快港口体系建设。依据《威海港总体规划》,对全市港口岸线资源统一管理,形成以威海湾港区为中心,石岛港区为辅助,龙眼湾港区、蜊江港区、靖海湾港区、乳山口港区为补充的港口格局。其中,威海湾港区是威海港的主体港区,以集装箱、能源物资运输为主,同时发展城市旅游、客运、物流、临港工业等;石岛港区主要承担集装箱、客货滚装和水产品出口运输任务,并结合镆铘岛石油化工基地的建设,考虑油品中转运输,逐步发展成为大型综合性港区;龙眼湾港区以石油及制品、集装箱、客运滚装运输为主;蜊江港区以煤炭进口、水产品出口为主,兼顾当地的件杂货运输;靖海湾港区由张家埠老港作业区、张家埠新港作业区和凤凰尾作业区组成,是威海港远景发展港区,近期主要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乳山口港区主要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远遥中心渔港、石岛中心渔港重点建设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充分利用与台湾海上直航的便利条件和石岛国际渔货贸易区的集散功能,加强与台湾的海上运输和渔货贸易,加大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合作力度,形成联接两岸三地、辐射东北亚的海产品贸易的重要基地。加快物流载体建设。重点推进威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和航运服务中心、威港国际物流中心、石岛新港港口物流集配中心、西霞口港口物流中心、山东(乳山)台湾商贸物流中心、中外运物流中心等物流载体建设,积极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规划建设港口中转型国际临港物流园区,形成服务制造业基地和进出口贸易的外向型物流聚集区。积极推进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运输项目,尽早打通中韩经济发展的运输大通道。4.以千公里幸福海岸为载体的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以千公里海岸线为载体,以海文化为灵魂,着力推进旅游业由传统低端向现代高端转变,由观光型向度假型转变,由单纯重景观建设向重旅游文化精品建设转变,由点式开发向串珠成链、资源整合转变,由重资源开发向重市场营销和资源开发并重转变,加快打造东方幸福海岸,建设旅游度假基地。依据旅游资源区域分布、开发条件和发展潜力等因素,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依法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重点实施”一线六板块”的旅游产业空间发展战略。”一线”,即千公里海岸旅游线。范围为威海一千公里海岸线及近海海岛。主要突出休闲度假的旅游功能,重点开展高尔夫旅游、温泉旅游、渔家民俗风情旅游和海上休闲旅游。建设好两条旅游交通线,一是环海旅游公路,将沿线旅游景区、高尔夫球场、温泉和渔村,连接成一条线,吸引游客沿线旅游观光、打高尔夫球、洗温泉、住渔村、体民俗,放松身心,享受休闲;二是开辟海上旅游航线,使海岛、陆地、海岸、海湾相互沟通,发展海岛游、海上游船游、海上垂钓、海上自助野炊等项目,吸引游客乘船看海景、进海岛、吃海鲜。依托海、陆两条交通线和沿线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把千公里海岸线真正打造成威海休闲度假旅游的龙头。”六板块”,即中心城市旅游板块、成山头极地海滨生态旅游板块、石岛渔家民俗风情旅游板块、昆嵛山文化旅游板块、文登温泉休闲旅游板块、大乳山福地养生旅游板块。(1)中心城市旅游板块。范围包括环翠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新区。突出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城市风光、温泉高尔夫休闲度假、韩国商品购物基地四大旅游主题,在完善刘公岛、环翠楼、中央电视台影视城、定远舰等传统主要景区点的同时,加快打造双岛湾、金线顶、九龙湾、小石岛四大休闲旅游度假区,将威海湾海上游轮、里口山风景区、亚细亚文化交流中心等休闲体验式项目在短期内推向市场,保护好英租时期遗留文物,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加快建设宝泉广场工程、国际邮轮码头、华夏主题公园、海上音乐舞台等精品旅游大项目,打造大型文化演出节目,丰富夜生活,延长游客在威停留时间。构建集城市人文、林海度假、海滨观光、海权文化、郊野休闲、古迹游览于一体的龙头旅游区域。(2)成山头极地海滨生态旅游板块。主要以现有的成山头景区、天鹅湖度假区、西霞口野生动物园为依托,突出海滨极地、始皇东巡、观赏天鹅等旅游资源特色,打造西霞口国际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区。区内规划建设海水浴场、五星级酒店、滑雪场、温泉度假村、海水理疗中心、旅游房地产等休闲康体项目。同时,搞好圣水观国家森林公园、天鹅湖生态乐园、烟墩角中国海草房生态博物馆、花斑彩石奇石馆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形成以成山半岛滨海度假、天鹅湖湿地风貌、朝阳港海岸地质景观和圣水观世外桃源四大旅游主题区域为中心的旅游板块。(3)石岛渔家民俗风情旅游板块。范围为荣成南部沿海一带。以赤山法华院、画村、花村、九顶铁槎山等景点为中心,突出海滨渔家民俗特色,发展度假、民俗、海岛旅游,加快赤山景区海上乐园、苏山岛生态旅游、好当家闻涛度假村等项目建设,形成以赤山法华院传统文化旅游、石岛湾渔家民俗、铁槎山山海风光、好当家生态农业为主题的海滨民俗风情游览区。(4)昆嵛山文化旅游板块。范围包括文登中西部一带,境内拥有海上仙山之祖昆嵛山、道教名山圣经山、李龙故里回龙山、红色之旅天福山。主要依托上述”四山”,充分挖掘其诗学文化、道教文化、李龙文化、红色文化、和谐文化等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源远流长的神话传说。对昆嵛山进行综合开发,打造成休闲养生、亲近自然的旅游度假胜地。按照”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整体思路,将道教全真派发源地-圣经山打造成集观光、度假、文化传播于一体的旅游胜地。(5)文登温泉休闲旅游板块。范围包括文登中部和南部沿海一带,主要是依托”五泉(天沐、呼雷汤、汤泊、七里汤、大英汤)一线(南海黄金海岸线)”资源进行开发,突出文登温泉众多和南海休闲度假两大特色,加快”温泉走廊”疗养区项目的规划建设,建成集温泉洗浴、休闲度假、水上康疗、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性温泉度假基地,将文登市打造成”温泉之都”。(6)大乳山福地养生旅游板块。范围为乳山南部沿海一带。按照”一轴(乳山市区和银滩旅游度假区为两极的旅游发展轴)、两带(滨海休闲旅游带、田园生态旅游带)、五区(银滩旅游度假区、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岠嵎山风景区、小汤温泉度假区、黄金文化主题公园)”的规划布局,突出银滩”天下第一滩”和大乳山自然原始风貌的旅游特色,加快建设大乳山福地养生园、福如东海文化园、黄金文化主题公园等旅游大项目,形成以银滩休闲度假、大乳山福地养生、岠嵎山天然石雕为主题区域的旅游板块,全力打造”母爱圣地、幸福乳山”。5.以核能、风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核电,在荣成宁津建设石岛湾核电站项目,规划建设1台20万千瓦和1台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机组,1台100万千瓦超临界高温气冷堆机组,4台125万千瓦AP-1000压水堆机组,1台140万千瓦和1台170万千瓦CAP-1400大型先进压水堆机组,规划容量约1000万千瓦,总投资1500亿元。其中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一期工程,争取建成投产。争取乳山红石顶核电项目尽早开展前期工作。风电,加快实施总投资36亿元、总装机容量34万千瓦的国华瑞丰二、三期,歌美飒文登,大唐文登,鼎能文登,华能乳山等风电项目,积极推进总投资约300亿元、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中海油海上风电项目,总投资75亿元、装机容量30万千瓦的华能海上风电项目。力争到,全市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80万千瓦。水电,全力推进总投资61亿元、总装机180万千瓦的文登抽水蓄能电站项当前期工作,争取-获得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年可发电26亿度,为全市乃至全省电网稳定运行提供高效能的”调节器”。其它可再生能源,在有条件的区域适时推进太阳能发电和余热、余压、余气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加快开发地热能、潮汐能、农村沼气等新型能源,申请建设国家海洋能产业示范基地。大力推广蓝星泰瑞光电公司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以联电乳山1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项目为引领,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制定节能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大力发展节能产业。6.以镆铘岛石化项目为主体的现代石化基地实施好总投资715亿元的镆铘岛石化基地项目。在配套码头项目已列入山东及威海港口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积极争取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工建设万吨/年炼油、1000万吨/年天然气、100万立方米原油储备库、100万立方米成品油储备库、5万吨/年固体及5万立方米/年液体化工周转库及配套码头的综合性大型石化基地。项目实施分期建设,一期规划新建1000万吨/年炼油、350万吨/年天然气、100万立方米原油储备库、100万立方米成品油储备库、原油码头、成品油码头及配套码头工程。近期争取尽快启动成品油储存设施及输运管线建设,建设一处5万吨级成品油码头和50-100万吨成品油储备库。五、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一)综合运输体系1.公路建设进一步配套完善国省道主干线及”三纵、三横、一环”公路主框架和与其相连的支线公路建设。在基本实现我市公路现代化的前提下,提高公路等级,增加公路密度,建设适应我市经济发展需要,布局合理、纵贯南北、横贯东西、密布市区、辐射全省的现代化的公路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县乡公路网络,实现各镇驻地到各县(市)区驻地全部由二级以上公路连接。对外交通,构筑以高速公路、高等级省道为主骨架的威海市对外交通公路网络:向西通往烟台为烟威高速公路和国道309线、省道S301线、S302线;向东通往成山头方向为环海路、成大线(省道S302线);向南形成以青威高速为主线的三条快速路,分别引自城市环山快速路、青岛路、威海新港,并向南延伸与市域快速路网相连;建设青威线和荣乌线威海连接线工程,作为省网高速公路环线的一部分,发挥高速公路网络的综合效益。组合城市交通,加强组合城市交通网路建设,在已有威乳高速公路及疏港路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总投资20.9亿元、全长39.7公里的荣乌高速荣成至文登段及连接线项目,推进文登至莱阳段前期工作进度,尽快建设横贯我市中部腹地的第一条高速通道,结束荣成不通高速的历史。交通枢纽,完善威海公路主枢纽站场布局和站场设施,加快枢纽客运站建设,近期重点建设威海汽车西站、威海汽车站二期工程。2.铁路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356亿元的青烟威荣城际铁路项目,在我市境内投资100亿元,是我市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建成后将使威海与青岛、烟台成为1小时经济圈,并经过与全国快速铁路干线联网,可使威海与全国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更为便捷,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平台。在草庙子镇西侧规划大型客货运站,将市区货运站搬迁至此,并在新站周边布置威海大型批发商贸市场。延长现有疏港铁路,沿海岸线向东走线,穿过华能电厂灰坝、油码头,并采用局部地段填海造地的方式最终进入三期威海港,规划增设疏港铁路货运站点。规划荣成疏港铁路,东起荣成,向西与现有303省道平行走线,并穿过规划威海南部新区草庙子站,出威海市域最终与烟台铁路衔接。规划充分考虑铁路发展需求,其线路用地以绿化形式预留控制,并协调草庙子客货运站统一布置。3.港口发展突出港口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引擎地位,充分发挥港口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港口对外合作、资产重组,加大全市港口内部整合力度,以组建大型港口集团和增强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加快区域中心港口建设,适度发展起辅助作用的中小港口。加强中心港口的大型化、专业化深水码头建设,完善港口配套设施,更新和改进装卸装备,实现港口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和专业化,使全市港口向着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管理先进、服务优良的港口体系方向发展。重点建设威海港南区,逐步改造老港区,适当扩建石岛港、张家埠港、龙眼港、乳山口港,新建大型专业港口,抓好清理航道、锚地养殖物和疏浚航道、港池工作。近期,加快实施威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搬迁及港区扩建项目,争取7-10万吨级泊位尽快投入运营,结束威海港不能停靠大型船舶的历史;加快推进文登张家埠新港项目,为文登南海新区的临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4.机场建设抓住民航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完善机场相关配套设施,加强机场管理水平,重点推进总投资3.56亿元的威海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国际航站楼和综合服务区项目),机场扩建后将使现有规模扩大一倍,年旅客接纳能力达到280万人次,一步跨入国际中型机场行列。进一步加密现有航线、拓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沈阳理工大学《车辆人机工程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国家著作权软件著作权转让合同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课时素养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第19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史料解读素材北师大版必修2
- 大班音乐《粗心的小画家》课件
- 2024房屋维修工程施工合同
- 2024装修合同签署小常识分享
- 2024办公设备采购合同范本
- 2024【服务协议模板】代驾服务协议合同范本
- 2024装修合同制定的注意事项
- 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 《船舶电气设备》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 中职职教高考《电工基础》历年考试真题题库汇总含答案
- 202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
- 从科学探究到跨学科实践:初中物理教学的新变革基于新旧课标的比较分析
- 2024年安徽兴泰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测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班前晨会内容及安全注意事项
- T-NAHIEM 101-2023 急诊科建设与设备配置标准
-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工作指南
- 建筑保温材料生产加工项目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