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由来及民间风俗_第1页
惊蛰由来及民间风俗_第2页
惊蛰由来及民间风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版本,下载可自由编辑惊蛰由来及民间风俗惊蛰节气由来及民间风俗

惊蛰季节,春雷动,万物苏,气温回暖,春天的氛围也慢慢来到,那么你们知道惊蛰节气由来及民间风俗吗?下面是给大家收拾的惊蛰节气由来及民间风俗,欢迎大家来阅读。

惊蛰由来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浮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升高、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头的节令。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一岁十二个月建,每个月建对应一卦,卯月(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头打雷了,雷在天上响,十分形象。“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二月)也是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开头了。

惊蛰季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季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惊蛰民间风俗

1、吃梨

民间有农夫流传俗语“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梨与离谐音,民间相传,惊蛰吃梨可以和庄稼虫害远离,寓意祈愿风调雨顺丰收有余、

2、炒豆

在一些地方,有惊蛰日农夫吃炒豆的习俗,人们将黄豆浸泡在盐水里一段时光,然后在锅里炒出啡啪之声,意思是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所发蹦跳声音。

3、蒙鼓皮

在一些农村惊蛰这天要蒙鼓皮。相传惊蛰季节雷神敲响鼓,唤醒万物,春神到人间,民间也要顺应天时蒙鼓皮,以助神威。

4、祭白虎

农村老人讲,惊蛰这天祭白虎能够祛百邪,除百害。假如觉得年头不顺犯小人,要在惊蛰之日祭白虎,祈求一年安全顺当,驱除小人和病害。

5、吃龙须面

在部分农村,惊蛰日吃龙须面,烙的饼子上要有龙鳞的图案,包的饺子上要有龙牙,用龙在人间的寓意期待吉利安全。

惊蛰注重事项

1、早睡早起

春天万物复苏,惊蛰过后的春天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清晨醒来也较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不过,我们应当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逻辑,使自己的精神愉悦,增加体质,早睡早起。

2、防寒保暖

惊蛰季节天气转暖,但是惊蛰季节的昼夜温差很大,而且惊蛰前后,多发“倒春寒”的现象,特殊在阴雨绵绵的日子,裸露在外的肢体很简单启发局部麻木、酸痛等症,久之会启发关节炎。所以一定要注重防寒保暖,以“捂”为主。

3、保肝防病

中医认为春季属肝,肝脏与草木相像,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胆经脉也在春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