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弯曲半径测量 液氮温区Bi-2223超导带材的临界弯曲半径测量 编制说明_第1页
临界弯曲半径测量 液氮温区Bi-2223超导带材的临界弯曲半径测量 编制说明_第2页
临界弯曲半径测量 液氮温区Bi-2223超导带材的临界弯曲半径测量 编制说明_第3页
临界弯曲半径测量 液氮温区Bi-2223超导带材的临界弯曲半径测量 编制说明_第4页
临界弯曲半径测量 液氮温区Bi-2223超导带材的临界弯曲半径测量 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界弯曲直径测量液氮温区Bi-2223超导带材的临界弯曲直径测量》编制说明1.1任务来源国际上对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广泛的应用开发。应用研究在不断进行中,涉及高场磁体、低损耗电能传输、电子学和其他技术等方面。高温氧化物超导体的制备技术对于应用及其重要。就目前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发展而言,Bi-2223超导体在制备成一定实用长度且具有良好超导特性的带材方面都较为成功。高温超导带材在高场磁体、低损耗电能传输等应用中,一般均需要绕制成线圈或者螺旋通电导体形式加以使用。高温氧化物超导体为陶瓷材料,机械性能较差,制备成超导带材或线材时候加入了其他的金属材料进行加强,但是仍然不能和常规的铜或铝相比,超导线材或带材本身存在机械使用限制。超导材料存在临界弯曲直径,一旦弯曲直径小于该值,其临界电流大幅下降。对于高温氧化物超导体,国内外很多从事超导方面研究的技术人员发表了很多关于Bi-2223超导材料的基础特性如弯曲特性、拉伸特性等研究工作的论文,但尚无关于Bi-2223超导带材临界弯曲直径的标准。因此,建立标准的测量方法十分必要且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更好的规范Bi-2223超导带材临界弯曲直径的测量方法,全国超导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5)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自主制定我国《临界弯曲直径测量液氮温区Bi-2223超导带材的临界弯曲直径测量》国家标准。2022年6月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委托全国超导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临界弯曲半径测量液氮温区Bi-2223超导带材的临界弯曲直径测量”国家标准制定项目,合同编号T-XXJS-2022-227-001,进入标准起草阶段,截止日期为2023年10月15日。1.2项目主要内容弯曲对超导带材临界电流的影响特性对超导装置的设计至关重要,超导带材的临界弯曲直径是超导带材的重要指标。在超导带材生产及使用过程,需要液氮温区下Bi-2223超导带材的临界弯曲直径。本标准将建立液氮温区下Bi-2223超导带材的临界弯曲直径测量方法标准,建立临界电流测试系统及同心弯曲装置,实现对超导线带材弯曲后的临界电流测量。标准将介绍适用范围、专用名词定义与测试原理等,描述测试装置及样品的处理规范,陈述测量步骤进行规范,给出测试报告。1.3协作单位及主要起草人2021年10月正式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起草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参与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上海电缆研究所、华北电力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苏州新材料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张国民任组长,主要起草人包括:张国民、张东、杜晓纪、靖立伟、史越、杨立红、郑金星、韩云武、皮伟、石晶、顾晨、宋萌、王玉山、吴奕龙、贾士奇。1.4主要工作过程前期工作阶段:2022年6月,成立工作组,完成工装制作和样品寄送,开始循环比对测试;测试结果稳定可靠,测试报告见附件。2023年2月17日,向工作组全体成员发出工作组内部讨论稿。2023年2月24日,收到工作组成员的修改意见。2023年3月7日,召开工作组内部讨论会,对标准文稿的内容修改、项目进度进行讨论。2023年4月7日,形成第二版工作组讨论稿,并完成了相关附件(编制说明和测试报告)的起草工作。将标准文稿及相关附件提交TC265秘书处进行审2023年4月14日,收到秘书处对标准文稿及其相关附件的修改意见。2023年4月24日,项目负责人将标准文稿及其相关附件进一步修改后,形成第一版征求意见稿,提交秘书处进行审核。征求意见阶段:2023年5月12日,向本领域内9个单位的9位专家正式发出征求意见稿。2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确定依据2.1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的编制原则是:GBT1.1-2020规则起草;2)标准中的名词和定义遵循以下标准:GB/T2900.100-2017电工术语超导电性;GB/T18502-2018临界电流测量银和/或银合金包套Bi-2212和Bi-2223氧化物超导体的直流临界电流。3)结合实践过程开展标准的起草,与现有超导类标准保持一致性,编写测试报告,优化和完善测试报告和标准。2.2标准主要内容确定依据2.2.1测量原理Bi-2223超导带材的临界弯曲直径是通过测量带材的临界电流(Ic)随弯曲直径(D)的变化曲线来确定的。即根据测量得到的超导带材弯曲状态下的Ic和弯曲直径的关系曲线,确定Ic为95%Ic0时所对应的弯曲直径为超导带材的临界弯曲直径Dc。按照GB/T18502–2018的规定测量Bi-2223超导带材短直样品液氮下的初始临界电流值Ic0。在室温中将带材样品安装于弯曲骨架上,在自场、液氮浸泡下测量其临界电流值,测量过程中避免样品受弯曲应力之外的其他应力的作用。改变弯曲直径时需将样品回温。按弯曲直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测量超导带材的临界电流值Ic,直至Ic衰减到80%Ic0以下。2.2.2临界弯曲直径的测量装置1)工装材料的选定:弯曲骨架应不引起样品局部过量应变。从室温冷却到液氮温度,样品和弯曲骨架之间的热收缩差引起的样品热应变应控制在±0.1%以内。这种热应变可依据组成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进行评估。为了使热应变最小化,弯曲骨架应由具有类似样品热收缩特性的材料制成。如果样品弯曲骨架和样品热收缩特性不同而在降温后产生过大的应变,应注明该Ic值是在何种骨架材料引起的过度应变状态下测定的。GB/T18502–2018中表A.1推荐了适合于制作样品弯曲骨架的材料,制作骨架时可以选用其中任何一种。2)弯曲骨架结构如图1所示,典型的弯曲骨架结构由一组不同弯曲直径的同心柱体组成。根据现有商用带材的规格,推荐弯曲直径的范围在100mm~10mm之间,变化间距不大于10mm。图1弯曲骨架结构示意图同心柱体台阶的宽度应大于商业带材的宽度,推荐不小于5mm。柱体直径加工精度优于±0.02mm。超导带材电压引线接点宜靠近样品弯曲部位。3主要验证实验及分析本标准的实验测试工作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等离子研究所和清华大学进行,测试样品为日本住友电工生产的typeHT-CA,typeHT-SS和typeH三种带材。通过实验对该标准文稿规范的测试过程进行了验证。具体验证实验过程及测试结果详见附件-《临界弯曲直径测量液氮温区Bi-2223超导带材的临界弯曲直径测量》循环比对试验报告。4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技术内容的对比情况目前国际上尚无同类检测标准。5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标准的关系经查,本标准与现有标准及制定中的标准无交叉重复,不涉及国内外专利,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无冲突。6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本标准的制定过程不存在重大意见分歧。7涉及专利的有关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