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生志愿填报的影响因素调查及其心理分析_第1页
高考考生志愿填报的影响因素调查及其心理分析_第2页
高考考生志愿填报的影响因素调查及其心理分析_第3页
高考考生志愿填报的影响因素调查及其心理分析_第4页
高考考生志愿填报的影响因素调查及其心理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考生志愿填报的影响因素调查及其心理分析(2010-09-2921:38:12)标签:教化填报志愿高考生高校生活杂谈摘要:填报志愿对于高考考生来说是人生的一大重要选择,干脆关系到考生能否进入志向的高校学习志向的专业,以及今后的发展和就业。影响高考考生志愿填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次调查从志愿填报的看法来源,志愿填报的资料来源,高校和专业的权衡取舍这几大方面来探讨影响高考考生志愿填报的因素及其心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考生具有较大的自信念,对高校生活充溢憧憬和自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填报志愿

看法来源资料来源

高校专业

考生心态

1引言所谓高考志愿,是指高考考生为接着求学深造而作出的志向和意愿。选择和填报高考志愿是每一个高考考生都必需面临的重要课题。有人说;“能否上一所志向的高校,七分靠实力,三分靠志愿填报。”由此可见,志愿填报对于高考考生能否进入一所志向的高校是很重要的。高考志愿填报涉及到高校的选择和专业的选择,影响到今后职业的选择,这种选择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制约。填报高考志愿本身具有反映考生特性差异,也包含社会状况困难成份的特点。由此可见,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心理是错综困难的,恰当地选报高考志愿也决非易事,须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由于高考志愿的填报对考生今后发展的影响特别大,因此,受到了家长、学校、考生和老师的高度重视。以往有关影响高考考生志愿填报方面的探讨显示,高考生填报志愿时主要考虑六大因素:高考成果

,近几年高校在我省招生的有关资料,考生的爱好倾向和实力倾向

,家庭经济条件,考生身体条件和高校招生要求

。这六大因素综合作用影响考生填报志愿的决策。本次探讨从志愿填报的看法来源,志愿填报的资料来源,高校和专业的权衡取舍这几大方面来探讨影响高考考生志愿填报的因素及其心理,以期对高考考生以后填报志愿有确定的指导。

2探讨方法2.1探讨被试此次调查对象为2010年的高考考生,实行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常州、无锡、镇江和连云港的考生。问卷发放时间为2010年8月1日—2010年8月20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5份,收回有效问卷115份,有效回收率为92﹪,填写问卷的常州考生41,占总人数的35.6﹪,无锡考生30人,占总人数的26.1﹪,镇江考生30人,占总人数的26.1﹪,连云港考生14人,占总人数的12.2﹪。性别分布为:男性47人,占总数的40.9﹪,女性68人,占总数的59.1﹪。年龄范围:17~23岁。2.2探讨工具本次调查采纳问卷调查和简洁访谈询问的方式进行。调查运用自编的调查问卷,由5部分组成:个人资料信息填写,3大题主观题和开放作答题组成。2.3数据统计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采纳excel进行数据统计。

3探讨结果3.1志愿填报的看法来源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6.5﹪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觉得迷茫,51.3﹪的考生对填报志愿心中没有数,81.7﹪的考生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考生最希望从而得到帮助,以及对考生填报志愿所给帮助最大最有用的人依据所占比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老师,亲人,挚友(同学),专业人士,自己。对于填报志愿主要听谁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

表1高考考生填报志愿时听谁的看法调查结果填报志愿主要听谁的看法人数

百分数自己确定48

41.8﹪父母32

27.8﹪亲戚挚友或长辈6

5.2﹪老师23

20.0﹪同学3

2.6﹪其他3

2.6﹪

另外,本次调查中有57.4﹪的考生填报志愿时会以爱好为前提,有44.3﹪的考生填报志愿时会依据别人的评价而变更。3.2

志愿填报的资料来源考生填报志愿时须要获得相关牢靠的信息资料,以便于合理有效地填报志愿,不同考生获得高校的信息资料的主要渠道有所不同,详细结果见表2:

表2高考考生获得高校资料渠道信息资料获得的主要渠道人数

百分数学校发的高校资料55

47.8﹪网络43

37.4﹪身边的人介绍14

12.2﹪其他3

2.6﹪

3.3

高校和专业的权衡取舍填报志愿时还有一个问题比较突出,那就是专业和学校哪个更重要?在本次调查中,对于“假如在志向的高校和志向的专业之间只能选择一个,你会选何者?”这一问题,56.5﹪的考生选择志向的高校,43.5﹪的考生则选志向的专业。在“一流高校的二流专业”和“二流高校的一流专业”之间二选一,55.7﹪的考生选择前者,44.3﹪的考生选择后者。填报志愿就是填报高校和专业,考生在选择高校和专业时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高考考生选择高校考虑因素的调查结果见表3:

表3高考考生选择高校时考虑因素选择一所高校的考虑因素

百分数录用分数以及被该校录用的机会21.2﹪学校知名度19.1﹪学校的专业前景17.1﹪该校的就业状况14.5﹪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条件设备11.9﹪有挚友,同学或熟人举荐该校10.7﹪学校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5.2﹪其他0.3﹪

另外,本次调查中,60.9﹪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属于保底型,43.5﹪的考生认为所选学校要位于省内,45.2﹪的考生认为所选学校要交通便利。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也有很多考虑因素,统计结果显示(见表4),33.9﹪的考生选择一个专业是因为该专业就业状况好,29.6﹪的考生是因为爱好,纯粹喜爱该专业,18.3﹪的考生是听从家长或亲戚挚友的建议,9.6﹪的考生是因为该专业是冷门专业,6.9﹪的考生是因为该专业是热门专业。

表4高考考生选择专业时考虑因素调查选择一个专业的考虑因素人数

百分数该专业就业状况好39

33.9﹪爱好,纯粹喜爱该专业34

29.6﹪听从家长或亲戚挚友的建议21

18.3﹪冷门专业11

9.6﹪热门专业

8

6.9﹪其他

2

1.7﹪3.4

高考考生的心态

飞飞。度考生认为所选学校要交通便利,

本次调查发觉,总体来说大多数高考考生有较大的自信念,在反映自信念大的题目上所占人数比重较大,在反映缺乏自信念的题目上所占人数比重相对较小。结果显示,93.1﹪的考生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基本上是与别人相等的;69.6﹪的考生认为自己有很多优点;79.1﹪的考生认为自己做事的实力和大部分人一样好;85.2﹪的考生对自己抱着确定的看法;81.7﹪的考生总括而言对自己感到满足;只有18.3﹪的考生认为总括来说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47.8﹪的考生有时候认为自己是一无所取,这些反映了考生有较大的自信念。同时结果也显示,58.3﹪的考生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傲慢;78.3﹪的考生希望能够更多的敬重自己;60﹪的考生有时候的确觉得自己很无用,这些是缺乏自信念的表现,可见考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他们有时候难免会觉得受挫,懊丧,缺乏自信。但是,总体来说大多数考生具有较大的自信念。对于生疏的高校生活,不同考生会有不同的看法。统计结果显示(见表5),42.6﹪的考生对高校生活憧憬,充溢信念;25.2﹪的考生无所谓,无多大心情波动;22.6﹪的考生迷茫,不知所措;9.6﹪的考生恐惊担忧。

表5对高校生活看法的调查结果对高校生活的看法人数

百分数憧憬,充溢信念49

42.6﹪无所谓,无多大心情波动29

25.2﹪迷茫,不知所措26

22.6﹪恐惊担忧11

9.6﹪

4.结果探讨4.1填报志情愿见来源志愿填报作为人生的一个重要选择,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会深思熟虑,听取多方面的看法,以保证填报的志愿能使自己进入志向的高校学习满足的专业。调查中发觉大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都会觉得迷茫,这说明填报志愿是一大难题,须要他人的帮助。老师是他们接触最多也是最信任的人,因此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及最终学生填报志愿时应赐予学生确定的指导。值得兴奋的是学生虽然希望得到各方面的帮助,但最终他们还是会依据自己的确定去做出选择,说明中学生已经有确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另外,本次调查中有57.4﹪的考生填报志愿时会以爱好为前提。俗话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假如考生对自己所选的高校满足,对专业感爱好,那么就会有不竭的动力来驱使更主动主动地投入学习,从而获得较大的成果。44.3﹪的考生填报志愿时会依据别人的评价而变更,这说明大多数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奉行“以我为主,兼听则明”的原则,能够进行独立思索,以自己的爱好或爱好为前提,同时也会听取他人的看法,最终做出较为理性的选择。

4.2填报志愿资料来源依据统计结果分析,考生主要是通过学校发的高校资料,这类资料是由各省级教化考试院(招办)等招生工作主管部门编写的《一般高校招生》等刊物,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是各高校招生安排的汇合和填报标准,各中学毕业班都会帮学生统一订购以便参考,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会通过该种方式获得高校资料。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获得想要的信息,网络以其便利、快捷、全面、的特点成为考生获得高校资料的又一大重要渠道,其所占比重仅次于学校发的高校资料。另外,有一部分考生是通过身边的人介绍,包括亲朋好友,老师同学等人所介绍举荐的刊物或志愿填报询问方式,还有一小部分考生是通过其他方式,如询问会,电视报纸等。不同的获得高校资料的渠道,给考生供应不同的多方面的信息,从而影响考生的选择。

4.3填报志愿高校与专业的权衡对于“高校和专业那个更重要?”这一问题,依据调查结果得出,大部分考生在高校和专业之间会选择高校,认为高校比专业更重要。选择高校的考生认为“高校比专业更重要”,理由有以下几点:①

选择一流高校即名牌高校,口碑好,名气大,有面子;②

学校学习氛围,条件设备,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好;③

在接着求学深造,考研考博方面有优势;④

认为现在社会对学校比专业更重视,名牌高校毕业易于就业,而所学专业与以后的工作未必对口;⑤

先进入满足的高校再转满足的专业,皆大高兴。选择专业的考生认为“专业比高校更重要”,理由有以下几点:①

好专业的就业前景好,知名度高,符合社会需求,简洁找到工作,专业确定了一个人的毕业去向,就业靠专业;②

实力比学历更站得住脚;③

选择感爱好的专业就有动力去学习发展,获得较大的成果;④

选择好的专业仔细学习也可以考名牌高校的探讨生,从而进入名牌高校。考生选择高校有众多的考虑因素,依据统计结果分析,明显,录用分数以及被该校录用的机会是考生选择高校的首要考虑因素。本次调查中,60.9﹪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属于保底型,考生一般把保证被录用作为首要目标,所以他们主要考虑高校录用分数以及被该校录用的机会。其次是学校的知名度,也就是选择名牌高校,再次是学校的专业前景,可见,考生把高校的选择摆在专业选择的优先地位。现在很多考生认为“上高校就是为了今后的就业”,所以学校的就业状况成为考生选择高校的考虑因素。一部分考生选报高校是通过他人的举荐,可见熟人渠道也是影响考生选择高校的因素。本次调查中,43.5﹪的考生认为所选学校要位于省内,45.2﹪的考生认为所选学校要交通便利,明显,学校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也是考生选择高校的重要考虑因素。另外,有一小部分考生会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如学校的奖学金制度,考研制度等。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也有很多考虑因素,依据统计结果分析,考生把专业的就业状况放在首要考虑因素,可见当代高考生学习专业的目的越来越现实,更多的考虑将来怎样立足社会,谋求发展,这是自我责任感成熟的体现,也是价值观现实的表现,同时也说明白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问题成为当代高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考虑因素。爱好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为了更好的激发和维持学习的热忱,很大一部分考生选专业重在考虑爱好爱好。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对专业的相识了解,他们会选择听从家长或亲朋好友的建议以利于志愿填报。另外,关于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的取舍是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又一大重要争议。选择热门专业的考生认为,热门专业毕业后可以高薪就业,很多成果优秀的考生会选报热门专业。选择冷门专业的考生认为,冷门专业报的人相对较少,录用机会较大,热门专业竞争太激烈录用机会较小,很多优秀的人都挤到一块儿,自己很难出头,而且简洁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有时热门专业的就业反而不如冷门专业的就业好。其实,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日,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是相对的和不断变更的,人的实力是相对的,竞争也是相对的。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有哥哥或姐姐曾选报学习该专业并有所成,也有人是因为该专业毕业后就业有门路,从而影响自己的专业选择。

4.4填报志愿心态高考生从中学毕业,即将升入高校,从中学生活过渡到高校生活,不禁会想象高校生活的样子。对他们来说高校生活是生疏的,对于这种生疏的高校生活,不同考生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依据统计结果分析,明显,大部分考生对高校生活是憧憬,充溢自信的。他们有人为能够进入高校而欢乐,希望进入高校好好学习,能够学有所成;有人认为高校生活比中学生活自由,可以有大量自主时间可以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有人认为自己多才多艺,希望早点进入高校展示自己;还有人对于高校生活很新奇,希望早点可以体验。有很大一部分考生对于高校生活抱着淡定的看法,觉得无所谓,无多大心情波动,他们认为考试结束了,一切已尘埃落定,对于结果不情愿想太多,只想彻彻底底地放松一下,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对高校生活抱着迷茫,不知所措的看法的考生认为,高校生活是生疏的,不知道该怎样对待,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适应。一小部分考生对高校生活感到恐惊担忧,这类考生由于高考成果不志向,志愿填报存在很大困难,自信念受挫,对将来的高校生活和今后的前途感到恐惊和担忧。总体来说,大部分高考生对于高校生活主要持憧憬的主动看法,对高校生活充溢期盼,充溢自信。

5结论本次调查结果:第一,大部分考生(81.7﹪)在填报志愿时须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尤其是老师和亲人的帮助(其中56.5﹪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觉得迷茫)。而最终填报志愿主要41.8%的考生选择自己确定,还有27.8%的考生选择听从父母的看法。其次,对于高校信息的获得,47.8%考生通过学校发的高校信息,另外37.4%的考生是通过网上了解高校信息。第三,在高校与专业的权衡中,56.5﹪的考生选择志向的高校,43.5﹪的考生则选志向的专业。第四,调查显示,大部分高考考生自信念较强。

6建议依据本次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赐予高考考生填报志愿方面的指导与帮助。作为老师,考生填报志愿最希望得到帮助的人,要尽最大努力来帮助各个考生填报志向的志愿,老师应结合前几年志愿填报的形式,结合考生的分数及个人状况,例如性格,家庭条件等,给考生供应最适合的建议,老师千万不能因为怕帮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