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届河北省衡水密卷新高考预测模拟考试(二十二)
生物试卷
★祝你考试顺利支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
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用0.5毫米黑色
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
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内的自由水和结合水都能参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
B.细胞中不存在无机自然界没有的特殊元素
C.脂肪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
D.氨基酸仅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就可以形成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自由水是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作用:细胞内良好溶剂;运输养料和废
物;许多生化反应有水的参与。
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
自由水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自由水含量低。
【详解】A、参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的水是自由水,A错误;
1
B、细胞中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B正确;
C、脂肪是细胞中主要的储能物质,C错误;
D、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方式形成的是肽链,肽链还需要经过加工才能成为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D
错误。
故选Bo
2.下列有关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以DNA作为主要的遗传物质B.均以有丝分裂作为主要的细胞分裂方式
C.蛋白质合成的机器均为核糖体D.蓝藻、黑藻为原核生物,而水绵为真核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大小较小较大
主要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区别胞核,有拟核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
细胞壁
和蛋白质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
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无生物膜系统有生物膜系统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
细胞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胞器
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
DNA存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
染色体
在形式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
2
绿体中裸露存在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
增殖方式二分裂
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异方式染色体变异
【详解】A、细胞生物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A错误;
B、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B错误;
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就是核糖体,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的机器均为核糖体,C
正确;
D、黑藻为真核生物,D错误。
故选C。
3.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膜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B.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渗透作用,即水分通过原生质层进出细胞
C.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与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性腺细胞中内质网发达
D.细胞分裂中,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染色体,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答案】B
【解析】
【分析】
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动物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详解】A、细胞膜在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能量转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
B、植物细胞具有原生质层,动物不具有原生质层,B错误;
C、内质网是一种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性腺细胞会合成大量
的性激素,故性腺细胞中内质网发达,C正确;
D、染色质在前期高度螺旋化形成杆状的染色体,遗传物质较为集中,有利于后期着丝点分裂彼此分离,而
染色体成细长的丝状,很难平均分配,D正确。
故选B。
3
4.下列过程不依赖膜蛋白的是
A.乙醇进入肝脏细胞中B.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
C.叶肉细胞中氧气与[H]结合生成H2OD.吞噬细胞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知识点是生物膜的膜蛋白的作用,先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干信息和选项进
行解答。
【详解】A.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A符合题意;
B、胰岛素需要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该受体是位于细胞膜上
的蛋白质,B不符合题意;
C.叶肉细胞中氧气与[H]结合生成H2O,此过程需要线粒体内膜上特定蛋白酶参与,C不符合题意;
D、吞噬细胞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需要T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进行识别,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下列与细胞代谢有关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最适温度下,酶促反应降低的活化能最高
B.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保证了细胞代谢的有序性
C.一分子ATP可水解成一个核甘酸和两个磷酸
D.葡萄糖中稳定的化学能可以被细胞直接利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般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包括:温度、PH等,在高温、过酸、过碱的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会改变,在低温
条件下酶的活性会降低。
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昔,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分子不稳定,
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容易断裂,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
【详解】A、在最适温度下,酶促反应降低的活化能不一定最高,因为酶的活性除了受温度的影响,还受
PH等的影响,A错误;
B、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或者一类化学反应,保证了细胞代谢的有序性,B错误;
4
C、一分子ATP可水解成一个腺喋吟核糖核昔酸和两个磷酸,C正确;
D、ATP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葡萄糖中的能量不能被生物体直接利用,只有转给ATP才能用于
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C。
6.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产实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板结的土壤松土,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
B.为了减少阴雨天大棚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应适当降温
C.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主要与CO2浓度和光合面积有关
D.植物的种子收获以后应储存在低温、密闭、低湿的环境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
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
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
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抱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
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
乏力。
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详解】A、对板结的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A正确;
B、阴雨天光照弱,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减少,所以适当降温能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B正确;
C、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主要与C02浓度和光合面积有关,C正确;
D、植物的种子收获以后应储存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D错误。
故选D。
7.下列与细胞生命历程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5
A.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减少,粘着性降低
B.白细胞凋亡速率比红细胞快,因为白细胞不能分裂
C.“老年斑”的出现表明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受到影响
D.浆细胞和胰岛B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有:1、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细胞表面糖
蛋白等物质减少,粘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转移。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
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
体有害。
【详解】A、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增多,A错误;
B、白细胞凋亡的速率比红细胞快,是由于细胞凋亡的速度与其自身功能密切相关,B错误;
C、老细胞的代谢速度慢,色素运输出去的慢,所以“老年斑”的出现表明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受到影
响,C正确。
D、浆细胞和胰岛B细胞是由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分化的实质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D错误。
故选Co
8.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红色花瓣的细胞与叶肉细胞做质壁分离的实验,均可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B.观察花生子叶组织细胞中的脂肪颗粒需借助显微镜
C.观察紫色洋葱内表皮细胞的染色体时,可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色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中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
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2、脂肪的鉴定需要用苏丹HI或苏丹IV染液,用花生子叶进行观察时需要用显微镜。
6
【详解】A、红花细胞的细胞液为红色,细胞质为无色,而叶肉细胞中液泡为无色,细胞质中含有叶绿体,
因此二者观察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现象明显,A正确;
B、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需借助显微镜,B正确;
C、紫色洋葱内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无法观察染色体,C错误;
D、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探究农田中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D正确。
故选C。
9.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与四分体的形成无关
B.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有利于生物进化
C.四分体中配对的染色体随机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导致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人初级精母细胞细胞中可观察到23个四分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
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详解】A、四分体形成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正因为前期四分体形成,才有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
色体分离的发生,A错误;
B.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即基因重组,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有利于生物进化,
B正确;
C.四分体中配对的染色体随机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导致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正确;
D、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46条染色体,所以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可形观察到23个四分体,D正
确。
故选A。
10.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果蝇象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去除父本的雌蕊
B.两者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均属于假说一演绎法
C.后者F2白眼性状只出现在雄果蝇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D.两者均能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7
【答案】B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说一演绎推理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
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I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
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B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
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前者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去除母本的雄蕊,不需要去除父本的雌蕊,A错误;
B、两者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均属于假说一演绎法,B正确;
C、后者F2白眼性状只出现在雄果蝇中,同样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C错误;
D、孟德尔时期,未提出基因一词的概念,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不能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B。
11.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RNA聚合前移动到终止密码子时,转录终止
B.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DNA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D.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如下:
复制转录翻译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和减数
8
第一次分裂)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DNA的两条链DNA的一条链mRNA
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甘酸4种游离的核糖核甘酸20种游离的氨基酸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酶(RNA聚合酶等)、
条件酶、ATP、tRNA
ATPATP
产物2个双链DNA一个单链RNA多肽链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
特点半保留,边解旋边复制边解旋边转录
次合成多条肽链
碱基
A-TT-AC-GG-CA-UU-AC-GG-CA-UU-AC-GG-C
配对
遗传信
DNA一DNADNA一mRNAmRNA—蛋白质
息传递
意义
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详解】A、当RNA聚合酶到达终止子时,RNA合成结束,而终止密码子位于mRNA上,A错误;
B、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C正确;
D、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IRNA结合位点,D正确。
故选Ao
12.在确定DNA是遗传物质的研究过程中,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以及赫尔希和蔡斯T,噬菌体的侵染实验
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实验选用的实验材料细菌或病毒,均具有结构简单、繁殖快的优点
B.两个实验都应用了细菌培养技术和同位素标记技术为实验成功提供了保障
C.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共同点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两个实验都可以说明DNA可以从一个生物体内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内
9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
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
传物质。
2、Tz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一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噬菌体侵染
未被标记的细菌一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
遗传物质。
【详解】A、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以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的材料,选用这类生物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有:个体很小,结构简单,繁殖快,A正确;
B、赫尔希的实验应用了细菌培养技术和同位素标记技术为实验成功提供了保障,艾弗里的实验没有用到同
位素标记技术,B错误;
C、艾弗里和赫尔希、蔡斯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C正确;
D、两个实验都可以说明DNA可以从一个生物体内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内,D正确。
故选Bo
【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
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3.下列关于作物育种及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紫外线、X射线等会损伤细胞内的DNA,对生物都是有害的
B.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常采用单倍体育种
C.袁隆平培育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培育无子西瓜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二倍体未受粉的雌蕊
【答案】D
【解析】
【分析】
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
在一起)。
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y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
10
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
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
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与优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因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
制有丝分裂时纺缰丝的形成,能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如八倍体小黑麦的获得和无籽西瓜的培育成
功都是多倍体育种取得的成就。
【详解】A、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对生物大多是有害的,少数有利,A错误;
B、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常采用诱变育种或者基因工程育种,单倍体育种不能产生原来没有的基
因,B错误;
C、袁隆平培育的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错误;
D、生长素促进子房壁的发育,培育无子西瓜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二倍体未受粉的雌蕊柱头,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将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基因工
程育种等方式的原理识记并理解,属于中档题。
1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研究生物进化必须研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D.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
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正确;
B、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突变和基因重组,B错误;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所以研究生物进化必须要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变化,C正确;
11
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
正确。
故选B。
15.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是血浆经过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静脉端生成的
B.运动损伤导致的水肿,是由于组织液中的浓度增加所致
C.红细胞生存的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生存环境有血浆和淋巴
D.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不会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
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组织液不一定是血浆经过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静脉端生成的,如血浆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
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成为组织液的成分,A错误;
B、运动损伤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而水肿,B错误;
C、红细胞生存的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生存环境有血浆和淋巴,C正确;
D、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在一定范围内随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D错误。
故选Co
16.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间隙中的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穿过突触后膜发挥作用
B.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
C.相对于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准确,但比较局限
D.寒冷刺激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
12
【答案】A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传递方式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
调节方式反射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
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
作用对象效应器靶细胞膜上的受体
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
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
作用时间短笆比较长
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
联系
调节的
【详解】A、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通过扩散作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神经递质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
的电位变化而传递兴奋,不会穿过突触后膜,A错误:
B、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两者表现为拮抗作用,B正确;
C、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而体液调节作用范围广泛,C正确;
D、寒冷刺激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
故选A。
17.研究表明,B细胞对多数抗原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有赖T细胞辅助,其前提是:T细胞需识别被B
细胞加工过的抗原,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13
A.B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有赖于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B.体液免疫中,T细胞还能识别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
C.上述过程中,T细胞将加工的抗原呈递给B细胞
D.T细胞还能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吞啕瞋->隹能-►血胞即"'"化》《八泌
(处理)(呈递)(识别)I浆细胞抗体f发挥免政应
'*-----7----------Y----------bv'
感应阶段反硼段顺阶段
【详解】A、B细胞细胞膜上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受体,故B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有赖于其细胞膜上的特
异性受体,A正确;
B、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的作用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并释放淋巴因子,B正确;
C、题干信息指出,T细胞需识别被B细胞加工过的抗原,C错误;
D、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D正确。
故选Co
1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所需生长素主要来自于幼嫩的芽、叶
B.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都是通过激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C.生长素浓度高到一定程度可以促进乙烯的合成,说明二者存在协同关系
D.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的作用:
激素名合成部位生理作用应用
14
称
主要是未成熟的种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促进矮生性植物茎秆伸长;解
赤霉素
子、幼根和幼芽子萌发和果实发育除种子休眠,提早用来播种
细胞分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
主要是根尖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裂素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
广泛存在于多种植
物的
乙烯组织中,成促进果实成熟促进香蕉、凤梨等果实成熟
熟的果实中
更多
根冠、萎篇的叶片
等,
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落叶或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
脱落酸将要脱落的
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脱落
器官和组织
中含量多
【详解】A、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其子房生长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于发育着的种子,A错误;
B、植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分布、光合作用等,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B错
误;
C、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的伸长,当生长素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
量增高,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C错误;
D、脱落酸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
等作用,D正确。
故选D。
19.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蕴含着生物学知识的语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莹”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了黄雀属于第三营养级
15
D.“螟蛉有子,螺赢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现象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
(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如噬菌体侵染细菌。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
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
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
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
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是物理信息,B正确:
C、根据该谚语可以写出如下食物链:绿色植物一蝉一螳螂一黄雀,因此螳螂处在第三营养级,C错误;
D、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蝶嬴是一种寄生蜂。蝶嬴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
就拿螟蛉作食物,应主要为捕食关系,D错误。
故选Bo
2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且不会随时间发生改变
B.能量金字塔是将单位时间内各个种群内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的
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往往比北方森林中的强
D.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答案】C
【解析】
【分析】
16
1、生态系统结构包括营养结构和成分,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成分有非生物和能量、生产者、消费
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则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人们研究生态
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
分。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
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2)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3)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
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
(4)能量传递效率:10%-20%。
【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会随时间发生改变,A错误;
B.能量金字塔是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可能包含多个种群)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可绘制成图
即为能量金字塔,B错误;
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气候条件适宜,因此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强,C正确;
D、同等强度的干扰,那就是没有破坏生态系统,只起干扰作用,草原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相对沙漠生态
系统复杂,无机环境较沙漠生态系统优越,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快,D错误。
故选Co
21.某研究小组将产纤维素酶的株,通过诱变和高温筛选获得新菌株。为探究新菌株所产纤维素酶能否耐受
80℃高温,进行了以下实验,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1试管2
第一步加入适量缓冲液加入等量纤维素酶溶液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60℃水浴保温lOmin
第五步加入斐林试剂
17
第六步水浴加热2min,观察实验对象
A.试管2中加入的纤维素酶溶液用缓冲液配制
B.应在第二步中加入适量的纤维素溶液,第三步进行80℃水浴保温
C.第五步中应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甲液和斐林试剂乙液
D.若纤维素酶能耐受80℃高温,则预期实验结果是试管1内呈蓝色,试管2内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为探究新菌株所产纤维素酶能否耐受8(rc高温”,因此需对纤维素酶进行高温处理,然后
观察是否能将纤维素水解产生还原糖,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鉴定观察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
【详解】A、试管2中加入的纤维素酶溶液用缓冲液配制,保证醐的活性,A正确;
B、应在第二步中加入适量的纤维素溶液,第三步进行80℃水浴保温,B正确;
C、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先等量混匀,再加入,C错误;
D、若纤维素酶能耐受80℃高温,则预期实验结果是试管1内呈蓝色,试管2内有砖红色沉淀产生,D正确。
故选C。
22.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e
T
S
•l
日
u
学
制y
中H
M
S1勤
知lo-10
10-1(,1(^1(^1(^10-21102
人工膜的通透性/(cm,s_,)
A.H2O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B.离子不能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C.生物膜上存在能选择性运输K*、Na\C「的物质
18
D.人工膜对物质的通透性,与其脂溶性有关,与分子大小无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对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进行比较,人工膜
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相同,而生物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且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对K\Na卡、
C「的通透具有选择性,且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
【详解】A、生物膜对H2。的通透性要远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比0可
以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通过生物膜,A正确;
B、人工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相同,说明离子通过人工膜时不需要载体协助,不属于协助扩散,故离子不
能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B正确;
C、生物膜对K+、Na+、C「的通透性不同,说明生物膜对K+、Na\C「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正确;
D、图中人工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不同,可见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
式及其特点,能列表进行比较,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3.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的细胞在有氧的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细胞外
液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如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细胞膜
五碳糖一……
一----►丙酮酸"C0+HO
葡萄糖葡萄糖22
③I
乳酸
A.A代表能特异性识别葡萄糖的受体蛋白
B.④过程的反应场所是线粒体
C.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①②③明显增强
D.通过②过程形成的五碳糖可作为DNA复制的原料
【答案】A
19
【解析】
【分析】
由于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因此细胞周期短,代谢速度快,因此从外界吸收的葡萄糖多。图中①过
程表示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②过程表示葡萄糖转化成脱氧核糖参与合成DNA,③表示无
氧呼吸产生乳酸,④表示有氧呼吸过程。
【详解】A、A代表能特异性识别葡萄糖的载体蛋白,A错误;
B、④过程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场所是线粒体,B正确:
C、由题图可知,在有氧的条件下,癌细胞即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正常细胞在有氧的条件下,
几乎不进行无氧呼吸,所以与正常细胞相比,①〜④过程在癌细胞中明显增强的是无氧呼吸,即图中的
①②③,C正确;
D、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后,可通②过形成五碳糖进而合成脱氧核甘酸作为DNA复制的原料,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代谢和细胞的增值分化,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
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4.图1为某动物细胞分裂某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该动物不同分裂时
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1细胞中能观察到4个染色体组,它属于图2中类型a的细胞
B.类型c的细胞只能出现在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
C.类型e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若取自精巢,那么该细胞是精细胞
D.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存在染色单体的细胞有b、d
【答案】B
【解析】
【分析】
20
分析图1: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图2:a是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
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或前
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
【详解】A、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到4个染色体组,它属于图2中类型a有丝分裂后期,A
正确;
B、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B错误;
C、类型e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故e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若取自精巢,那么该细胞是精细
胞,C正确;
D、通过分析可知,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存在染色单体的细胞有b、d,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
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5.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现有甲、乙、丙三只果绳,且已知丙果蝇的表现型为灰体短刚毛,
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i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实验一实验二
P甲x乙P乙X丙
灰体灰体黑板体翻体灰体灰体釉体釉体
F,F.
长刚毛短用毛长刚毛短刚毛长酬毛短刚毛长刚毛短脏
比例1:!:1:1比例1:3:1:3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两个实验的Fi灰体长刚毛的基因型是相同的
C.实验二的Fi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
D.实验二的Fi果蝇随机交配,F2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1:1
【答案】B
【解析】
【分
21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蝇的灰体与黑檀体、短刚毛与长刚毛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验一的后代比例为1:1:1: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EeBb和eebb或Eebb和
eeBb;又实验二后代比例为3:1:3:1,说明亲本乙不可能是eebb,同时丙表现灰体短刚毛,则甲基因型
为:eeBb,乙基因型为:Eebb,丙基因型为;EeBb,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
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A、实验一符合两对等位基因的测交实验结果,同时题干表示E、e和B、b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上且独立遗传,故实验一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实验一中Fi灰体长刚毛的基因型Eebb,实验二中臼灰体长刚毛的基因型Eebb或者EEbb,故两个实验
的日灰体长刚毛的基因型是不相同的,B错误;
C、实验二亲本乙X丙即EebbXEeBb,Fi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协议工合同工
- 2025年四川绵阳中化集团中化商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青岛国信海天中心建设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宜昌美光硅谷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汇丰中学面试题及答案
- 强化母猪护理职业技能的试题及答案
- 如何提升育婴师考试的学习资源整合能力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知识掌握试题及答案
- 促进学习效果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多种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初级药师考试知识评测试题及答案
-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标准
- 电气设备与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 酒店前厅部沟通技巧
- 达利《记忆的永恒》课件
- 牛顿教学课件
- 车队事故分析报告总结
- 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报告
- 工业园区的消防安全管理课件
- 2024信息安全意识培训ppt课件完整版含内容
-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业务介绍
- 数学模型姜启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