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高质作品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高质作品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高质作品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高质作品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高质作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专注、投入,静心听,用心想。二、手脑并用,做好笔记。三、及时释疑,巩固落实。

无论是网课还是现实课堂,最佳的课堂效应就是我们在一起,主动倾听并投入思考,让思想火苗跳动,彼此碰撞形成火花,最后知识内化,形成情感的共鸣。听课要求教学目标1.通读全词,读准字音、停顿。2.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3.通过内容分析理解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4.赏析并学习本词典型艺术表现手法“情景——移情”“用典”。5.结合本词情感联系作者生平更为立体的了解作者形象。教学流程一、作者介绍二、背景介绍三、初读课文四、细读课文五、主旨探究六、拓展积累七、作业布置

生平: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于绍兴10年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败亡已13年。他的祖父辛赞曾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常带着辛弃疾“指画山河”“谛观形势”,要待时机成熟,起兵抗金复国。21岁的辛弃疾率众

2000多人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抗金义军。辛弃疾曾亲率

50

骑,直入驻有

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义军的叛徒张安国,渡过淮水,南归建康(南京)。作者介绍

南归的辛弃疾一再奏表,主张北伐。朝廷只派他地方官职,不给他带兵的机会。他历任湖北、湖南、江西安抚使等,多有利国便民举措。从

43

岁起,他闲居江西信州达20余年。到了晚年,朝廷又起用他,任浙东安抚使和镇江知府。朝廷对他总是起而又黜,罢而又用。他不论出仕或归隐,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主张。但由于政敌的排挤,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67岁志未遂而死。辛弃疾(1140—1207),字

,号

,济南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风格以

为主,与苏轼并称为“”,传世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抒发

,倾诉

的悲愤,乃“”。幼安稼轩强烈的爱国热情壮志难酬豪放苏辛人中之杰,词中之龙文常积累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诗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玉堂”是宋代翰林院别称;“柳郎中”即当时词人柳永;“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教材35页课后补充方框内)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人物对联

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列子•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成语:美芹之献:用以自谦所献菲薄,不足当意。黍离之悲: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积累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秋。这一年,辛弃疾应叶衡之聘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辛弃疾有“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之英雄本领。平生以英雄自称、以功业自负、以气节自许。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背景介绍吟咏正读音感声律之美初读课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1.听音频,正读音,划停顿。

遥岑(

玉簪(

螺髻(

鲈鱼(

堪脍(

)揾英雄泪()

2.初识文意,提出疑问

cénzān

lúkuài

wèn

听的过程中大家还要提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疑问。角度可从局部(词、句)到整体(上下阕或篇)。

?疑如:1.“玉簪螺髻”指什么?2.“断鸿”指什么?3.下阕用典的作用?4.画面的特点?上阕写景的特点?5.全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

以疑细读披文入情细读课文题目释疑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

(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登临之作,往往写所见、所感。如《登楼》《登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1.意象、意境意象:楚天(千里长天:辽阔的天空)、秋水无际

意境:雄浑壮阔

浩渺寥廓苍茫悲凉

2.楚天:《雨霖铃》“暮霭沉沉楚天阔”课下注释7,战国时期楚国据有南方大片土地,所以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为楚天。紧扣登临地点。清秋:点出登临时间。

3.拓展: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上片梳理(登临俯瞰江天借景抒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1.

玉簪(zān)螺髻(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课下注释5)

2.拓展(语典: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山:“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皮日休《缥缈峰》

3.探究

江山如此多娇,

词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

(赏心亭的特殊位置)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块垒。

上片梳理(移情——融情于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1.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日薄西山,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2.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作者飘零的身世。(课下注释6)

3.江南游子:词人原籍山东历城,而仕宦江南,故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内心酸楚可想而知.

上片梳理(由景即人)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1.赏析:上片梳理动作: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课下注释七)栏杆拍遍--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没有知音。“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2.拓展(语典)吴钩:“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拍栏干:“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干拍。”

——北宋刘概“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直抒胸臆)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登临意”(情感)?断鸿水天相接,无边无际,壮阔雄浑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江天山景小结落日比喻南宋国势的衰颓。心情:愁苦悲凉。意境:浩渺壮阔气势雄浑苍茫悲凉自喻,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游子哀景衬哀情乐景衬哀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以动作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的味美的鲈鱼,于是弃官回乡。

——《晋书·张翰传》

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

一石三鸟。“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下片梳理用典——反用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后来许汜把这事告诉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

——

《三国志·陈登传》

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下片梳理(用典——反+正)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

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下片梳理(用典——正用)“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知音难求,词人的痛苦无人来安慰,因此只好红巾翠袖的歌女来揾泪了,但“倩何人”又表明无人可代为唤取红巾翠袖,因而只好独自哀伤,表现了词人的极度孤独与痛苦。(照应“无人会,登临意”)

下片梳理(直抒胸臆)

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登临意”(感情)

?张翰—念鱼归隐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桓温—时光流逝—乡思、激愤—为国为民、不谋私利—追慕英雄、雄心壮志小结—年华消逝,壮志未酬下片:

用典

借古抒怀

作者借古抒怀,表达了自己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和年华虚度而功业未成的愁苦郁闷。“登临意”有哪些?江山沦陷愁恨故乡的思念壮志难酬悲愤缺少知音感慨对归隐的不屑谋取私利的羞耻时光流逝的可惜国家前途的忧愁主旨探究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的特色。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再读悟情28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①。沙场秋点兵。马作②的卢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①此句意为:大战之前,所有的官兵都分到了火烧牛肉的犒赏。“八百里”即“八百里驳(bó)”,牛名;“麾下”,即部下。②作:根据对文见义的原则,应释为“如”。③的卢:马名。传说中的千里马。

拓展阅读29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0

阮郎归

辛弃疾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注解】招魂:《楚辞》名篇,屈原为楚怀王招魂。儒冠多误身: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诗句“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赏析】淳熙六年,作者任湖南转运副使时写此词。巧妙用典,表现了词人屡遭贬斥,无法施展抱负的愁闷。31

鹧鸪天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①渡江初。燕兵②夜娖③银胡轤④,汉箭朝飞金仆姑⑤。追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