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地测量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及卫星大地控制网问题1:请简明回答国家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勘选主要考虑事项和条件。答:⑴依靠条件。建设用地、交通及基础设施保障。⑵地质条件。基岩和站址地质结构稳定性。⑶环境条件。观察环视条件。⑷其余。考虑周围已经有大地控制点、水准点、重力点情况。问题2:试列出具备代表性不适合设置基准站地点。答:⑴断层破碎带内或地质结构不稳定地点。⑵易于发生滑坡、沉陷、隆起等地面局部变形地点。⑶易受水淹、潮湿或地下水位较高地点。⑷距铁路200m、公路50m以内或其余受激烈震动地点。⑸站址附近已经或即将规划为其余建设项目,因建设影响基准站正常观察地点。⑹无线电台、通信基站附近、雷击区及多路径效应严重地点,距高压线100m以内及其余强磁场影响地点,位于地面微波通信通道上地点。问题3:勘选完成后应提交哪些资料。答:⑴地质勘查证实;⑵点之记;⑶勘选站址照片;⑷土地使用相关文件;⑸站址实地测试结果;⑹勘选技术汇报;⑺勘选中搜集其余资料(地质、交通、水电、通信网络等)。问题4:简述三等大地控制网目标和主要精度要求。答:一等:由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组成,是国家大地基准骨干和主要支撑,实现和维持我国三维、动态地心坐标系统,确保大地控制网点位三维地心坐标精度和现势性。级别坐标年改变率中误差(mm/a)相对精度地心坐标各分量年平均中误差mm水平分量垂直分量A231×10-80.5二等:实现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大尺度稳定性监测;结合精密水准、重力测量技术,精华我国似大地水准面;为三四等大地控制网和地方大地控制网提供起始数据。复测周期为5年,每次复测执行时间不超出2年。三等:建立和维持省级(或区域)大地控制网,满足国家基本百分比尺测图基本需要;结合水准、重力测量技术,精华省级(区域)似大地水准面。尽可能布设在三四等水准路线上。应依照需要进行复测或更新。四等:是三等大地控制网加密。应依照需要进行复测或更新。级别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mm相对精度相邻点间平均距离km水平分量垂直分量B5101×10-750C10201×10-620D20401×10-55问题5:简述GPSC级网布设基本标准。答:⑴GPS点在测区内应均匀布设,相邻间距不超出20km;⑵应尽可能利用现有国家或地方满足要求各等级控制点;⑶网中最简异步观察环或附合路线边数小于6条;⑷应与测区及周围国家AB级GPS控制点、国家及省级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进行联测;⑸均匀选择测区及周围最少3个原坐标系高等级控制点进行联测,且不应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精度;⑹GPSC级网观察方法可采取基准站网观察模式、多个同时观察环为基本组成网观察模式。问题6:基准站建设完成之后应进行哪些测试。答:⑴测试基准站数据采集、数据完好性;⑵测试基准站与数据中心和数据中心到用户之间数据传输稳定性,提供网络通信链路通信速率、误码率、可用性及数据传输延迟大小;⑶测试数据中心对基准站监控能力,包含经过数据通信网络监视和控制基准站工作情况、参数配置、数据采集和传输等;⑷测试实时定位覆盖范围和有效作业时间;⑸测试站网数据产品服务内容和精度指标,包含坐标框架、实时定位、快速定位、事后定位、卫星轨道、源数据服务等内容以及对应精度测试;⑹测试其它内容。GNSS大地控制网问题1:简述BC级GPS网观察基本技术要求。答:GPS与大地控制网相对应: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E=图根等。等级卫星截止高度角≥同时观察有效卫星有效观察总卫星数观察时段时长采样间隔B≥10≥4≥20≥3≥23h30C≥15≥4≥6≥2≥4h10-30D≥15≥4≥4≥1.6≥1h5-15E≥15≥4≥4≥1.6≥40min5-151.3高程控制网问题1:影响水准测量结果原因有哪些误差。怎样减弱其影响。答:⑴仪器误差,如i角误差、水准标尺每米真长误差、一对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等;⑵外界原因引发误差,如温度改变对i角影响、大气垂直折光影响、仪器及尺承沉降影响引发误差;⑶观察误差,指人原因引发误差;⑷客观原因误差,如日月引力产生误差、重力等产生误差。减弱方法:⑴严格控制观察时间,作业前把仪器放在阴凉处半小时,设站时用测伞遮阳;⑵每测段设为偶数站,奇数站和偶数站采取相反观察程序;⑶每站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视线离开地面足够高度,坡度较大地段应适当缩短视线;⑷往返测应沿同一路线、并使用同一仪器和尺承;⑸对于客观原因产生误差只能经过改过数据方法给予减弱。问题2:大地高、正高、正常高定义。答:大地高:地面点沿经过该点椭球面法线椭球面距离。正高: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是地面点沿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距离。正常高:似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地面点沿正常重力线到似大地水准面距离。1.4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华问题1:简述高程异常控制点布设标准。答:⑴高程异常控制点应均匀分布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⑵高程异常控制点应具备代表性,点位分布应顾及平原、丘陵和山地等不一样地开类别区域,点位在不一样地型类别均应占有一定百分比。在可能情况下,对丘陵和山地等地形改变激烈地域应加大高程异常控制点分布密度。⑶各级似大地水准面高程异常控制点宜利用不低于GB/T23709-中4.5要求精度大地控制网点和水准网点。⑷相邻高程异常控制点最大间距符合相关要求。问题2:简述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答:⑴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GPS测量数据处理;⑵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水准测量数据处理;⑶计算高程异常控制点高程异常;⑷搜集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重力资料与DEM资料,并按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要求对数据进行整理;⑸完成重力点重力归算与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⑹依照不一样情况选择适当参考重力场模型,采取移去-恢复技术,完成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⑺采取融合技术消除或减小高程异常控制点与对应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不符值,完成与国家高程系统一致似大地水准面计算。问题3:简述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检验标准与精度评定方法。答:点位布设标准以下:⑴检验点点位应分布均匀,在平原、丘陵和山地等不一样地形类别以及有效区域边缘地域均应布设检验点,应采取未参加似大地水准面计算实测高程异常点作为检验点。⑵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相邻检验点间距及检验点数按下表。级别相邻检验点间距km检验点国家300200省级10050城市3020⑶检验点与用于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高程异常控制点间距应大于似大地水准面格网间距。⑷检验点应满足GPS观察与水准联测条件。⑸利用旧点作为检验点时,应检验旧点稳定性、可靠性和完好性以及是否满足GPS观察与水准观察要求,符合要求方可利用。检验点数据处理以下:⑴GPS数据与水准数据处理按对应测量规范要求执行。⑵计算检验点实测高程异常。⑶利用检验点大地坐标和拟合后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计算各检验点高程异常。似大地水准面数度则由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计算各检验点高程异常与其实测高程异常不符值计算中误差评定,作为似大地水准面精度。1.5坐标转换问题1:简述不一样坐标系坐标转换流程。答:⑴、搜集整理坐标系坐标转换区域内重合点结果;⑵、分析、选取用于计算坐标转换参数重合点;⑶、确定坐标转换参数计算方法与坐标转换模型;⑷、依照确定转换方法与转换模型计算坐标转换参数;⑸、分析重合点坐标转换残差,依照转换残差剔除粗差点;⑹、坐标转换残差满足精度要求(合格)时,计算最终坐标转换参数并估量坐标转换参数精度;⑺、依照计算转换参数计算待转点目标坐标系坐标。问题2:三维七参数坐标换包含哪些参数,实现其转换最少需要几个重合点。答:三维七参数转换包含7个参数,其中3个平移参数,3个旋转参数和1个尺度参数。实现七参数坐标转换最少需要3个同名点,因为1个同名点可列3个方程,解7个参数最少需要7个方程,3个同名点可列9个方程,而2个同名点仅可列6个方程。1.6大地测量数据库问题1:简述大地测量数据内容。答:包含空间定位数据、高程测量数据、重力测量数据、深度基准数据及元数据。每类数据主要包含观察数据、结果数据及文档资料。⑴空间定位数据。观察数据:仪器检验资料、外业观察数据。结果数据:三维坐标结果、GPS点之记(属性)、GPS测量基线结果、天线高信息、参考框架转换参数、GPS网概要信息。文档资料:各阶段形成各种技术文档资料。⑵高程测量数据。观察数据:原始观察数据、观察手簿、外业计算资料、仪器检定资料。结果数据:水准点结果、水准点之记、水准路线信息和测段信息。⑶重力测量数据。观察数据:绝对重力测量观察数据、相对重力测量观察数据。结果数据:绝对重力结果、相对重力结果、重力点之记。⑷深度基准数据。观察数据:沿岸海域理论最低潮位数据、深度基准与高程基准之间经过验潮站水准联测数据。⑸元数据。是大地测量数据内容、质量、情况和其余特征描述性数据,包含识别信息、参考基准信息和质量信息。问题2:简述大地测量数据库数据组织。答:各类资料组织形式以下表。观察数据通常按控制网、数据内容进行分类组织,以数据文件为基本单元进行存放。结果资料按结果类型进行分类,按控制网进行组织,以点为基本单元存放。以点为基础,按照网、线建立控制点之间逻辑关系。同一类结果不一样内容之间应建立逻辑关系。如控制点结果与点之记间应经过点唯一标识建立逻辑关系。文档资料按控制网、文档技术类型进行分类组织,以文件为基本单元存放。应经过控制网、控制点等作为关键字建立观察数据、结果数据、文档之间逻辑关系。大地测量、高程控制网和重力控制网之间存在重合点时,应以控制点为关键字建立重合点之间逻辑关系。同一控制点具备多其结果时,应建立多期结果之间逻辑关系。问题3:试述大地测量数据建库技术路线、并绘制技术路线图。答:数据库建库技术路线包含:需求分析、数据分析与建模、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物理模型设计、安全设计等。海洋测绘2.1海洋测量问题1:潮位改过有哪些方法。答:⑴单站水位改过法、⑵线性内插法、⑶水位分带改过法(分带法)、⑷时差法、⑸最小二乘参数法。问题2:简述多波束测深系统安装校准方法。答:涌浪赔偿器、电罗经、测深换能器在安装与设计时存在误差。按照时延、横摇、纵摇、罗经(航向)顺次序进行安装校准,每一个安装校准项目必须有一个以上多出测量值。时延在一特征物上布一计划线,测量船同线同向不一样速度经过目标,利用中央波束计算时延值,并不停测量、调整,校准精度为±0.1S。横摇在平坦水域布设一计划线,测量船同线同速反向行驶,利用测线上横断面上水深计算横摇值,校准精度为±0.01°。纵摇在一特征物上布一计划线,测量船同线同速反向经过目标,利用中央波束计算纵摇值,并不停测量、调整,校准精度为±0.05°。航向在一目标物两边各布设一计划线,测量船异线反向同速经过目标,利用边缘重合波束计算航向偏差值,并不停测量、调整,精度为±0.05°。问题3:简述水下地形测量工程项目基本实施过程。答:按以下步骤。1准备工作资料搜集、设备监测和调试、测线设计、多波束校准、动吃水测定等。2测量过程水深测量、潮汐测量、声速测量等3数据处理多波束数据处理、水深改过、质量控制、归位计算等。4质量评定利用主检比对等方法对水下地形测量结果进行质量评定。5图形绘制对测点平面坐标、水深进行转换,取得图形绘制要求坐标系和垂直基准下结果,依照百分比尺设计图幅,进行水下地形图绘制。6结果提交、资料整理、汇编和提交。问题4:在海洋测深时,测量船定位方法有哪些。答:天文定位、光学定位、无线电定位、卫星定位、水声定位。问题5:单波束测深需要对测深仪测量水深值进行哪些改过。答:单波束测深需要对测深仪测量水深值进行吃水改过、换能器基线改过、转速改过及声速改过。问题6:在海洋测深工作中,定位中心与测深中心满足什么要求。答:定位中心应与测深中心保持一致,对大于1:1万百分比尺测图,二者水平距离小于2m,对于小于1:1万百分比尺测图,二者水平距离小于5m,不然应将定位中心归算到测深中心。定位时间与测深必须保持同时。2.2海图制图问题1:海图总体设计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总体设计是指确定海图基本规格、内容及表示方法过程,主要内容包含:⑴海图图幅设计。依照制图区域范围,确定海图图幅规格、图幅数量和对海图分幅及确定每一幅海图标题、图号及图面配置。海图通常采取自由分幅,陆地面积小于图幅总面积1/3。⑵确定海图数学基础。包含海图百分比尺、投影(墨卡托)、坐标系统()及深度(理论最低潮面)、高程基准(1985)。⑶构思海图内容及表示方法。包含海图内容选择,确定地理要素制图综合标准和指标、设计选择表示方法,确定地名采取标准。问题2:简述海图制作流程。答:现在海图通常采取计算机辅助制图。流程主要分为:⑴编辑准备阶段—海图总体设计,确定海图基本规格、内容及表示方法。⑵数据输入阶段—将编图所使用图形资料、数字资料、文字资料输入计算机过程。⑶数据处理阶段—经过对数据加工,取得新编海图过程。有两方面:①数据预处理,包含投影、制图坐标、百分比尺转换、高程基准面和深度基准面改算、不一样数据资料格式转换。②对新编海图数据处理,包含新图数学基础建立、制图综合、图形处理、符号化以及拓扑关系处理。⑷图形输出阶段—输出方式:直接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喷绘彩色海图;制板印刷等。问题3:制图区域为东经121°34′00″-122°09′00″,北纬40°04′45″-40°23′30″,计算海图基准纬度。答:取制图区域中纬度,并四舍五入至整分。(40°04′45″+40°23′30″)/2=40°14′问题4:在海岛验潮站附近选择GPS点点位应注意哪些事项。⑴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高度角小于15°。⑵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电视台、电台、微波站)且距离大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且距离大于50m。⑶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物体。⑷交通方便,有利于其余测量伎俩扩展和联测。⑸地面基础稳定,易于标石长久保留。⑹充分利用符合要求已经有控制点。⑺选站时应尽可能使测站附近局部环境与周围大环境保持一致,以降低气象元素代表性误差。工程测量3.1工程控制测量问题1:我国在中南与西南地域修一条东西走向铁路,在工程控制测量现场采集数据前,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备工作。答:⑴资料搜集。比如设计单位提供了线路首级控制网数据、测区周围国家高等级三角点和水准点资料。⑵现场踏勘。对测区人文风俗、自然地理条件、交通运输、气象情况等进行调查,同时现场查勘控制点完好性和可用性。⑶选点埋石。在进出口线路中张上布设进出口点,进出口再各布设3个定向点。进出口点与对应定向点之间要通视。因为通视要求,GPS基线不可太长,300-500m,设置强制对中装置等。⑷方案设计。依照现场勘察情况和工程要求,编制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确定所用人员、设备、观察方案、所需时间等。问题2:为满足工程需要,应选取哪些设备测量,并写出观察方案。答:以利用测区国家高等级三角点2个,线路首级控制网点2个,国家一等水准点1个,在进洞口与出洞口各布设4个施工控制网点为例。⑴选GPS6台用于GPSC级网测量。(平面)观察方案采取同时静态观察模式,边连式构网,4个高等级控制点与8个新布设C级GPS点组成大地四边形组成带状网。观察要求C级要求,同时观察时段2,时间4,卫星4,总卫星6,卫星截止高度角15,采样间隔10-30。每时段观察前后各量天线高,≤3mm,取两次平均值,并填写好统计。⑵选数字水准仪2台套用于二等水准测量。(高程)观察方案:采取单一路线往返观察。观察要求:同一区段往返测,用同一仪器和尺承沿同一道路进行。每一区段内,先连续完成往测再返测。并分别在上下午进行。往(返)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测站观察限差:视线长度3-50m,前后视距差小于1.5m,前后视距累计差小于6m,视线高度为0.55-2.80m,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大于2次,两次读数所测高差之差小于0.6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小于1.0mm,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小于4√Rmm(R测段或区段长度)。问题3:最终提交结果有哪些。答:技术设计书;仪器检定资料;控制网网图;控制测量外业资料;控制测量计算及结果资料;所以测量结果及图件电子文件。问题4:测区平均海拔500m,抵偿坐标系投影面怎样选取。答:选择测区平均高程面500m作为抵偿坐标系投影面。3.2工程地形图测绘问题1:地形图地形要素指什么,等高线有什么特征。答:地形图地形要素分为: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地貌、土质与植被、境界、注记等九类。地形要素主要有地物要素和地貌要素。地物符号按点线面表示,也可分百分比、非百分比,半百分比符号。地貌用等高线表示。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各相邻点相连接团合曲线。特征以下:⑴同一条等高线上点,高程相等;⑵等高线均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⑶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⑷等高线和山脊线、山谷线正交;⑸等高线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则坡度缓;⑹等高线不能在图内中止,但遇道路、房屋、河流等地物符号和注记处可局部中止。问题2:图根点测量惯用哪些方法完成,简述图根测量作业流程。答:图根控制测量通常采取导线或GPS-RTK方法。导线:搜集测区控制点资料;野外踏勘布点;导线测量,包含水平角测量、距离测量、导线定向;平差计算。GPS-RTK:搜集测区控制点资料;求定测区转换参数;野外踏勘布点;架设基准站;流动站测量图根点坐标。问题3:解释两级检验一级验收含义。答:测绘单位作业部门过程检验,测绘单位质量管理部门最终检验和项目管理单位组织验收或委托具备资质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验收。问题4:简述GPS接收机、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设备作用。答:GPS接收机:静态GPS定位方法进行首级平面控制测量;用GPS-RTK定位方法进行加密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用GPS-RTK定位方法在空阔测区进行碎部上数据采集。全站仪:用于村庄图根控制测量;村庄碎部点数据采集。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布设测区首级高程控制网。问题5:简述该测图工程碎部点数据采集方法。答:⑴全站仪数据采集法。以控制点为测站用全站仪采集单个测站周围碎部点三维坐标。该方法适适用于本测区村庄、山谷等卫星信号遮挡严重地方。⑵GPS-RTK数据采集法。依据控制点坐标架设基准站和流动站初始化,并检测两个以上不低于图根精度已知点。利用流动站采集碎部点三维坐标。该方法适适用于本测区村庄外耕地、山地、山丘等卫星信号好区域。问题6:简述该测区碎部点选择方法。答:数字测图碎部点就是地物地貌特征点,比如:⑴地物特征点:建筑物、围墙、栅栏转折点;道路、渠道、陡坎和斜坡拐角点;旱地、果园等地类界转折点;高低压线杆、通信线杆。⑵地貌特征点:山脚、山顶、鞍部及山坡上改变点;山脊线、山谷线;陡坎和斜坡上、下高程点;除以上特征点外,还要按规范要求测一定密度高程点。3.3施工测量资料:一建筑楼高88层,建造高度超450m,该工程进行第三方监测,工作内容包含首级GPS平面控制网复测、施工控制网复测、电梯井与关键筒垂直度测量、外筒钢结构测量、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监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问题1:作为第三方监测单位,应投入哪些设备用于完成哪些工作。答:⑴双频GPS接收机:首级GPS平面控制网复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施工控制网复测等工作。⑵测量机器人:施工控制网复测;电梯井与关键筒垂直度测量;外筒钢结构测量;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⑶数字水准仪: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监测。⑷激光投点仪用于控制点作竖向传递,将控制点随施工进度传递到对应楼层。问题2:建筑施工放样主要内容有哪些,指出本工程施工测量中最主要内容。答:建筑施工放样主要内容有建筑物位置放样、基础放样、轴线投测和高程传递。本项目是超高层建筑,故施工测量中最得要内容是高程传递。问题3:怎样利用激光投点仪进行竖向传递。答:①在±0.00层(或对应转层)控制点上安置激光投点仪;②接收靶通常采取透明刻有十字线有机玻璃,将有机玻璃安放在待投点层对应传递孔上,将投点做上标识;③为消除仪器轴系误差,可在0、90、180、270四个方位投点中取其中点作为最终止果;④当全部投测完成后,再用钢尺或全站仪测量投点间水平距离作检核,如不超限,完成投点,不然重投。问题4:使用全站仪放样与GPS-RTK放样有何异同,各自优势和使用场所有哪些。答:全站仪放样要求测站与放样点间通视,放样精度不均匀,随视距长度增加精度降低;GPS-RTS放样时不需要彼此通视,能远距离传递三维坐标,不会产生误差累积。在高精度放样时(mm级)、室内等GPS信号弱或无时,只能采取全站仪放样。在具备良好GPS信号且精度要求不高(5cm)场所,利用GPS-RTK放样具备很好优势。问题5:简述线路工程测量工作内容。答:主要包含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纵横断面测量、中线测量、施工放样、完工测量。问题6:简述线路定测内容和方法。答:线路定测主要任务是将初步设计所定线路测设到实地,并结合现场情况改进线路位置,工作内容包含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绘。①线路中线测量是依据初步设计定出纸上线路,沿线路测设中桩,包含放线和中桩测设两部分。放线惯用穿线放线法、拨角放线法、GPS-RTK法、全站仪极坐标法等。交点确定后进行中线丈量,设置里程桩和加桩,并进行曲线测设。②线路纵断面测绘是利用初测水准点以中平测量要求测出各里程桩、加桩处地面高程,绘制反应沿线地面起伏情况纵断面图。纵断面图是设计线路纵向坡度、桥面位置、隧道洞口位置依据。可采取全站仪或GPS-RKT测绘。线路纵断面图采取直角坐标法绘制,以里程为横坐标、高程为纵坐标,里程百分比尺常采取1:和1:1000,高程百分比尺通常为里程百分比尺10-20倍。③线路横断面测绘是在各中桩处测定垂直于道路中线方向地面起伏,绘制横断面图。横断面图是设计路基横断面、计算土石方量和施工时确定路基填挖边界依据。横断面上中桩地面高程已在纵断面测量时测出,两侧地形特征点相对于中桩平距和高差可用水准仪皮尺法测定,也可与纵断面一起采取全站仪或RTK。线路横断面图纵横百分比尺相同,采取1:100-1:200。在横断面图上应标定中桩位置和里程,将地面特征点逐一展在图上并连线,即绘出横断面图。问题7:简述线路平曲线及其测设方法。答:线路曲线分为平曲线和竖曲线。平曲线是在平面上连接不一样方向线路曲线。分为圆曲线和缓解曲线。平曲线测设过程以下:①曲线要素及主关键点里程计算。②主点测设。③曲线详细测设。平曲线测设主要方法为全站仪或GPS-RKT直接坐标法。该法需先计算曲线主点和细部点在测量坐标系中坐标,然后将主点和细部点一并测设。3.4工程完工测量资料:某城市广场位于城市西北角,总建筑面积100635.79m2,建成3层商业裙楼1栋,17层公寓式办公塔楼2栋。该市已建好CORS系统,现要对此广场进行1:500规划验收完工测量。问题1:测量人员进行完工测量时,应准备哪些主要仪器和资料。答:主要仪器包含GPS、全站仪、水准仪、手测等。主要资料包含测区及周围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结果资料、测区已经有1:500地形图、建筑红线定位图等。问题2:规划验收完工测量工作内容有哪些。答:建构筑物高度测量、工程完工地形图测绘、地下管线探测和建筑面积测量。问题3:完工地形图与通常地形图所表示内容有什么不一样。答:完工地形图除了地理要素外,还要标注建筑物各边尺寸,建筑外围与邻近建筑物平面位置关系,完工建筑物与用地红线、道路规划红线、电力规划线等规划控制线尺寸,小区内部主要道路及车库入口宽度尺寸,完工建筑楼号,建筑物一层地坪高程,车库地坪高程、地面高程(位置、数量等信息应与建筑总平面图一致)等;应标明全部地物性质、用途,如小区道路、小区绿化、配电房等,当不一样层有不一样用途时,应加注记说明;同时,将规划路、界址点(线)展绘于图上,并标注建筑物与其相距尺寸,标注位置应与总平面图一致,并进行起源说明,名称也应与总平面图上注记一致。3.5变形监测问题1:变形监测中,除布设变形监测点外,还布设了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布设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目标分别是什么。答:布设测量基准点,是为了确保测量基准统一,布置工作基点是为了便于测量工作,并减小测量误差。必须确保基准点稳定性,定时进行测量、分析,工作基点与测量基准点间也必须进行测量,以得到工作基点坐标值,同时可依照坐标值差异,判断工作基点稳定性。问题2:对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是变形监测工作之下,惯用方法有哪些。答:①作图分析。将观察资料绘制成各种曲线,惯用是将观察资料按时间次序绘制成过程线。②统计分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计算各种观察物理量改变规律,分析观察物理量周期性、相关性和发展趋势。③对比分析。④建模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用以分离影响原因,研究观察物理量改变规律,进行预报和实现安全控制,惯用有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问题3:监测完成后,应提供给甲方结果应包含哪些内容。答:项目完成后,应提交结果以下,⑴技术设计书和测量方案;⑵监测网和监测点布置图;⑶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⑷仪器检定和检校资料;⑸原始观察统计;⑹平差计算、结果质量评定资料;⑺变形观察数据处理分析和预报结果资料;⑻变形过程和变形分布图表;⑼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技术汇报。问题4: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变形监测项目有哪些。答:⑴建筑基坑监测项目:①基坑外围护墙(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与沉降监测;②基坑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监测;③基坑内地下水位监测;④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和裂缝监测。⑵建筑主体检测项目:①建筑主体沉降监测;②建筑主体水平位移监测。问题5:简述建筑变形监测精度要求。等级垂直位移水平位移适用范围变形观察点高程中误差相邻变形观察点高差中误差变形观察点点位中误差一等0.30.11.5变形尤其敏感高层建构筑物、工业建筑、主要古建筑、精密工程设施、特大型桥梁、大形直立岩体、大型坝区地壳变形监测二等0.50.33.0变形尤其敏感高层建构筑物、工业建筑、主要古建筑、特大型、大型桥梁、大中坝体、直立岩体、高边坡、主要工程设施、重大地下工程、危害性较大滑坡监测三等1.00.56.0通常性高层建筑、多层建筑、工业建筑、高耸构筑物、直立岩体、高边坡、深基坑、通常地下工程、危害性通常滑坡监测、大型桥梁四等2.01.012.0观察精度要求较低建构筑物、变通滑坡监测、中小型桥梁变形观察点高程中误差和点位中误差是相对于邻近基准点中误差。特定方向位移中误差,取表中对应等级点位中误差1/2作为限值。问题6:简述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答: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包含基坑外围护墙(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与基坑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监测。⑴基坑外围护墙(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方法:①精密全站仪配合棱镜采取极坐标法测量监测点坐标,测点采取强制对中,以减小对中误差;②视准线法观察。⑵基坑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可经过测斜装置观察,在围护结构或基坑附近土体中预埋测斜管,用测斜仪观察各深度处侧向位移。若以测斜管下部管端为基准点时,应确保管端嵌入稳定土体中;若以测斜管上部管口为基准点时,每次观察均应测定管顶水平位移,观察点精度大于1mm。3.6地下管线探测资料:15km2地下综合管线探测测量项目,要求查明全部管线权属单位,并建立综合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有档案资料记载,该市排水管道为水泥管或方沟,给水、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管线为导磁金属管线。问题1:本项目地下管线探测实施过程有哪些内容。答:资料搜集与踏勘、仪器检验与方法试验、技术设计、实地调查和仪器探查、控制测量、管线点测量、地下管线图编绘、地下管线数据库与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问题2:对给排水管拟采取探测方法和使用仪器怎样。答:探测方法,在显著管线点上直接对地下管线进行实地调查和测量;在掩蔽管线点上应用仪器探查地下管线地面投影位置及埋深,对仪器不能探测复杂地段,应进行适当开挖检验。因该城市给水管为导磁金属管线,可采取地下管线仪进行探测;因该城市排水管道为水泥管,必须采取地质雷达探测。问题3:怎样对管线探测质量进行检验。每个工区必须在隐蔽管线点和显著管线点中分别按不少于总数据5%百分比,随机抽取管线点进行重复探测,检验管线探查数学精度和属性调查质量。每个工区应在隐蔽管线点中按不少于总数1%百分比,随机抽取管线点进行开挖验证,检验管线点数学精度。问题4:本项目应提交结果资料有哪些。答: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管线调查、探查资料;管线测量观察、计算资料;地下管线图、结果表;地下管线数据库与综合管线管理信息系统;仪器检定和检验资料;检验汇报、验收汇报。3.7精密工程测量CP0框架控制网,CPⅠ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Ⅱ线路控制网,CPⅢ基桩控制网。⑴每个CPⅢ控制网测量分段长度为4-8km,测量分段长度大于2km,每一分段中最少需联测3个以上高级控制点。为使相邻测段连接处利用CPⅢ控制点进行铺轨测量,确保轨道平顺连接,在连接处有4-6对CPⅢ控制点作为公共点进行观察。⑵CPⅢ测量标志应采取强制对中标志,标志中心偏差或一组标志中心一致性小于0.3mm。⑶CPⅢ控制点布设在轨道两侧(CPⅢ测点墩、接触网杆、防撞墙、隧道壁上),每隔50-60m布设一对CPⅢ控制点,每隔2对CPⅢ控制点,中间布置自由测站点,相邻自由测站点相隔100-120m。⑷在测站点上对前后各3对CPⅢ点(共12个)进行边角观察,这么每个CPⅢ控制点都有3个测站对其进行方向和边长观察。⑸每600-1000m在相邻2-3个测站上对1个高级控制点(CPⅠ、CPⅡ)进行边角观察。⑹CPⅢ高程控制网点位和CPⅢ平面控制网点位相同,采取同一埋设标志件。相邻两对CPⅢ控制点组成闭合环,每隔2-3km附合到二等水准点上。⑺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设备应使用具备自动目标搜索、自动照准、自动统计工能全站仪。水平方向采取全圆方向法观察,通常观察2-4测回。观察限差应符合要求。⑻CPⅢ高程控制网观察采取高精度数字水准仪,按精密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观察。观察路线可按往返观察或逐一闭合环观察。房产测绘问题1:简述房产测绘工程详细工作内容。答: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产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产图绘制、房产面积测量、变更测量、结果资料检验与验收等。问题2:房产调查包含内容有哪些。答:⑴房屋调查内容。房屋坐落、产权人、产别、层数、所在层次、建筑结构、建成年份、用途、墙体归属、权源、产权纠纷和其余项权利情况以及绘制房屋权界限示意图等。⑵房屋用地调查内容。用地坐落、产权性质、等级、税费、用地人、用地单位全部制性质、使用权起源、四至、界标、用地用途分类、用地面积和用地纠纷等基本情况及以绘制用地范围略图。问题3:调查时,房屋测量草图内容有哪些。答:房屋外墙及分隔墙;房产区号、分区号、丘地号、幢号、层次及房屋坐落、加绘指北针方向线;住宅楼单元号、室号;室内净空边长、墙体厚度;室内墙体凸凹部位在0.1m以上,如柱垛、烟道、通风道等均应表示;有固定设备隶属用户如电梯间等边长及注记。问题4:房产要素测量检验内容有哪些。答:测量要素是否齐全、准确,对关于地物取舍是否合理;是否逐幢测绘,不一样产别、不一样建筑结构、不一样层数房屋是否分别测量;独立成幢房屋是否以房屋四面墙体外侧为界测量;毗邻房屋墙体,是否在房屋全部些人指界下,区分自有、共有或借墙,以墙体全部权范围为界测量;房屋边长丈量部位是否准确,分户房屋权界限划分是否正确;房屋隶属设施测量中,各房屋特征部位、隶属设施是否按标准要求实施。地籍测绘5.1地籍测绘问题1:日常地籍测绘工作中,界址改变宗地怎样进行界址测量。答:日常地籍测绘通常采取解析法,测量人员应首先检测原控制点及界址点精度,确认无误后再进行界址点测量。⑴界址点检验。对界址发生改变宗地进行日常地籍测绘,在增设新界址点前,应利用原有宗地草图测绘数据及界址点坐标,检验原界标是否移动或丢失。如移动、丢失,需要恢复界标,然后取得关于指界人同意后埋设新界标。对废弃界址点不需恢复。界址点检验方法通常有检验界址点与邻近界址点或邻近地物点距离、解析法检验界址点坐标两种。检验结果满足精度要求,保留原测量数据。不满足,假如对原测量数据有把握必定是错误,或经分析这是因为原测量精度低造成,则以新测量数据为准。⑵界址点编号。日常地籍调查时,未废弃界址点使用原编号,废弃界址点编号不应重复使用,新增界址点点号,在地籍子区内量大界址点号后续编。⑶界址点恢复。已损坏界标,可依照已经有界址点坐标结果,现场采取放榜方法恢复界址点,界址点放样精度应符合界址点测量精度要求。⑷宗地分割或边界调整界址测量。宗地分割或边界调整时,可预先准备好放样数据,测设新界址点位置,设置界标;在分割双方及关于方面同意情况下,可现场先设置界标,后解析测量界标坐标。问题2:日常地籍测绘中,地籍测绘结果资料变更包含哪些内容。答:界址点坐标册变更、地籍图及宗地图变更、宗地面积变更、面积汇总及统计表变更等。问题3:日常地籍测绘技术方法与初始地籍测绘有何区分,试用文字简述地籍调查工作中地籍测绘工作流程,并简明说明每个步骤主要工作。答:日常地籍测绘技术、方法与初始地籍测绘相同。地籍测绘主要包含: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基当地籍图测绘、宗地图编制、宗地面积量算与汇总、结果质量检验和结果整理与提交七项工作。⑴地籍控制测量,包含地籍首级控制测量及其加密、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两项工作。⑵界址点测量,包含界址点位置确实认和野外界址点量测两项主要工作。⑶基当地籍图测绘,包含基当地籍图测绘和基当地籍图编制两项主要工作。⑷宗地图编制,宗地图通惯用32-8开纸,从基当地籍图上裁切获取,宗地过大或过小时可调整百分比尺,通常采取1:200-1:百分比尺等。⑸宗地面积量算与汇总,依照外业实地测量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线边长,采取坐标解析法和几何图形法计算法计算宗地面积。宗地面积计算出来后按规程要求进行面积汇总和统计。⑹结果质量检验,主要包含地籍平面控制检验、基当地籍图检验、界址点检验、宗地图检验及面积计算检验。⑺结果整理与提交。结果:①技术设计书;②地籍平面控制结果(包含原始手簿、平差计算结果、各级控制点结果表等);③基当地籍图;④宗地图;⑤界址点结果表;⑥宗地面积计算结果和面积汇总表;⑦质量检验汇报、技术总结汇报。5.2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分类调查问题1:制订土地利用现实状况调查工作流程。答:资料准备-DOM数据制作-内业解译判读-外业实地核实测量-内业编辑-面积计算-数据结果检验-结果整理与提交。行政区域界限测绘问题1:简述界桩点位置选定标准。答:界限走向显著转折处;地形复杂、界限不易识别界限转折处;铁路、主要公路、主要河流与界限交接处、边界经过主要居民点地域;内河与界河或界江汇合处;界河与界江易改道处;水陆界转换处;必要高程点及地形特征点处;以线状地物为界边界限起止处。测绘航空摄影问题1:航摄仪在哪些情况下必须进行检定,检定项目有哪些。答:航摄仪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必须进行检定:⑴距前次检测时间超出2年;⑵快门曝光资料超出0次;⑶经过大修或主要部件更换后;⑷在使用运输过程中产生激烈震动以后。航摄仪检定项目:⑴检定主距;⑵径向畸变差;⑶最好对称主点坐标;⑷自准直主点坐标;⑸CCD面阵坏点。问题2:航摄项目结果检验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答:像片重合度、像片倾斜角、像片旋偏角、航线弯曲度、航高保持、航摄范围覆盖、航线偏差、航摄漏洞、影像质量。问题3:航空摄影项目包含哪些内容。答:主要包含航摄空域申请、编写航空摄影技术设计书、航摄百分比尺选择、航摄分区划分、航空摄影、影像处理、结果质量检验和结果整理与验收等。问题4:航空摄影技术设计书内容。答:包含任务起源、摄区概况、主要技术依据、技术设计、实施方案、质量控制与保障、结果整理与包装、提交结果资料等内容。问题5:航摄飞行质量检验主要有哪几方面。答:像片重合度、像片倾斜角、像片旋偏角、航线弯曲度、航高保持、航摄范围覆盖、航线偏差、图幅中心线和旁向两相邻图幅公共图廓线敷设航线飞行质量、控制(构架)航线、漏洞补摄和飞行统计填写等。计算题:计划对某市区进行1:3000数字航空摄影。摄区东西向长约30km,南北长约15km。测区西部为丘陵地域,最高点90m,最低点30m,东部为平地,最高点50m,最低点10m。选取航摄仪DMC,焦距为120mm,相幅为92mm×166mm。航向重合度为60%,旁向30%。问题1:依照资料计算:摄影基准面、相对航高、绝对航高、航摄分区数、摄区最高点和最低点重合度、摄区估算航片数及模型数。答:摄影基准面h基1=(平均高海拔-平均低海拔)/2=(90-30)/2=30m;摄影基准面h基2=(平均高海拔-平均低海拔)/2=(50-10)/2=20m;相对航高H相=航摄仪焦距×摄影百分比尺分母=0.120×3000=360m;绝对航高H绝1=H相+h基1=360+30=390m;H绝1=H相+h基2=360+20=380m;航摄分区数:当百分比尺大于1:7000时,分区内地形高差不得大于相对航高1/6,小于1:7000时为1/4。该测区高差为90-10=80m,大于3601/6,故需二个摄区。基线长度B=影像宽度×(1-航向重合度)×摄影百分比尺分母=0.092×(1-0.60)×3000=110.4m;航线间隔D=影像高度×(1-旁向重合度)×摄影百分比尺分母=0.166×(1-0.3)×3000=348.6m;航向条数:分区宽度÷航线间隔=15000/348.6=44条每航线影像数=每航向长度÷基线长度=30000/110.4=272张分区总像片数=每航线影像数之和=272×44=11968张总模型数=总航片数-航线数=11968-44=11924个最高点航向重合度1=航向重合度+(1-航向重合度)×(基准面-最高点)÷相对航高=0.6+(1-0.6)×(30-90)/3000=0.59最高点旁向重合度1=旁向重合度+(1-旁向重合度)×(基准面-最高点)÷相对航高=0.30+(1-0.30)×(30-90)/3000=0.29最低点航向重合度1=航向重合度+(1-航向重合度)×(基准面-最低点)÷相对航高=0.60+(1-0.65)×(30-30)/3000=0.60最低点旁向重合度1=旁向重合度+(1-旁向重合度)×(基准面-最低点)÷相对航高=0.30+(1-0.30)×(30-30)/3000=0.30摄影测量与遥感8.1数字空中三角测量问题1:数字空三测量主要工作流程怎样制订。答:资料准备-匹配加密点-交互量测控制点、检验点坐标-平差计算-区域网接边-质量检验-结果整理与提交(准备工作-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区域网平差-区域网接边-质量检验-结果整理与提交)。问题2:简明说明内业加密点选点观察主要工作内容。答:⑴野外控制点转刺;⑵内业加密点选点;⑶像点坐标量测。问题3:数字空中三角测量提交结果主要有哪些。答:⑴观察与平差计算结果数据文件,主要包含起算数据文件、像点观察坐标文件、整体平差后像点大地坐标文件、区域内影像外方位元素文件。⑵精度评定文件,即整体平差汇报文件。⑶辅助结果,通常包含测区区域网分区图、区域网略图、结果检验汇报和技术总结果汇报等。问题4:简述空中三角测量质量检验主要内容。答:⑴外业控制点和检验点结果使用正确性检验;⑵航摄仪检定参数与航摄参数检验;⑶各项平差计算精度检验;⑷提交结果完整性检验。问题5:说明光束法空中三角测量基本思想和主要特点。答:以一幅影像所组成一束光线作为平差基本单元,以中心投影共线方程作为平差基础方程。经过各个光线束在空间旋转和平移,使模型之间公共点光线实现最好地交会,并使整个区域最好地纳入已知控制点坐标系统中。主要特点:⑴光束法解析空三测量是最严密一个解法;⑵误差方程式直接对原始观察值列出,能最方便顾及影像系统误差影响;⑶最便于引入非摄影测量附加观察值;⑷能够严密地处理非常规摄影及非量测相机影像数据。问题6: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有何优点。答:极大降低甚至完全免去常规空三测量所需地面控制点,从而大量节约像片野外测量工作量、缩短航测成图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问题7:简述GPS辅助空三测量作业过程。答:⑴现行航空摄影系统改造及偏心测定;⑵带GPS信号接收机航空摄影;⑶解求GPS摄站坐标;⑷GPS摄站坐标与摄影测量数据联合平差。问题8:简明说明内业加密点选点基本要求。答:⑴每个像对不于少6个内业加密点;⑵在像片允许情况下,确保标准点位123456都要有加密点;⑶加密点距像片边缘大于1.5cm;⑷相邻像对、相邻航带和相邻区域网同名公共点均要转刺;当航向和旁向重合过大时,隔像对、隔航带同名公共点也要转刺。8.2立体测图(DLG)立体测图生产流程:资料准备、技术设计-外业像片控制测量-空中三角测量-创建立体模型-立体测量地形要素-外业调绘与补测-矢量数据编辑-结果检验及提交。问题1:立体测图中像对定向主要包含哪几个步骤。答: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问题2:分析立体测图精度影响原因。答:⑴空三测量加密精度影响,空三测量结果算出外方位元素直接作为立体测图定向基准,其精度直接影响前方交会精度。⑵同名像点切准精度,即用测标切准所测地形、地物时,左右视差误差会影响最终成图精度。问题3:简述先内后外成图方法生产流程。答:利用航片和基础控制结果,进行野外相片控制测量;依照外业像控结果进行空中三角测量加密,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恢复立体模型;采集居民地、道路、水系、地貌等地形要素;以图幅为单位回放纸图,进行野外调绘与补测;内业依照外业调绘结果和立体测图数据,对矢量数据进行编辑,保留分层建库数据,再进行数字地形图编辑,提交结果。问题4:简述先内后外成图方法中野外补测内容和要求。答:⑴当立体测图无法达成高程注记点高程精度要求时,应野外实测足够高程注记点,等高线由立体测图采集。⑵当因为云影、阴影等影响无法进行立体测图或处理,航空摄影出现绝对漏洞且不补摄,新增大型工程设施、大面积开发区或居民地改变较大情况时,应进行野外补测。⑶立体测图无法准确采集城市建筑物密集区,也可进行野外补测,可将阴影、漏洞等向外扩大图上4mm,确定补测范围。补测地物、地貌要素,精度要附合要求。问题5:采取GPS-RTK进行像控点测量,对野外像控点有什么要求。答:⑴刺点位置应防止在高层建筑楼角,因为高层建筑与地面高差较大,影响GPS高程精度。平高点应尽可能刺在矮墙、低房和平地上。高程点应刺在空阔平地上,方便于观察和提升点位高程精度。⑵刺点点位应避开高大楼群、高压线、高频发射塔和高大树木和对GPS信号接收有影响障碍物。⑶点位置应有利于交通,便于人和仪器行走与接送。问题6:简述先内后外方法中内业数据采集基本要求。答:三维立体采集影像上全部可见地物要素,标准上由内业定位、外业定性。内业对有把握并能判准地物、地貌要素,用测标中心切准定位点或地物外轮廓线准确绘出,不得遗漏、变形和移位,按要求图层赋要素代码。对把握不准要素(包含隐蔽地域、阴影部分)只采集可见部分,地物未采集或不完整处用红线圈出范围,由外业实地进行定位补调。每个像正确测绘面积标准上不超出基本控制点连线外1.5cm。地物平面位置和等高线接边时,应符合精度要求。问题7:外业调绘、内业立体测图数据编辑均包括要素综合取舍,请说明要素综合取舍标准。答:⑴依照用途进行综合取舍。突出表示或保留用图意义大地物地貌,舍去或移位经济意义及用图意义相对不大或易于改变地物地貌。⑵依照成图百分比尺进行综合取舍。对于图上不能按真实位置表示地物地貌,主要应准确表示,次要可移位或舍去。综合取舍后应保持其总貌特征及地物之间相互位置关系;不能改变地物地貌性质。⑶依据地物地貌所处地理位置和分布疏密程度进行综合取舍。问题8:简述内业数据编辑基本要求。答:⑴数据编辑主要依据立体测图结果,调绘结果进行要素数据图形编辑、属性录入,图幅接连形成非符号化数据,非符号化数据经过检验后配置符号、注记进行符号化处理及图廓整饰形成符号化数据。⑵先内后外作业模式时应依据调绘结果、野外补测结果,对立体测图漏测地物在立体模型下进行补测,对新增地物进行采集,对被遮挡地物进行编辑。⑶按照综合取舍标准进行数据编辑,做到不失真、主次有别、层次分明。⑷全方面检验和修改各类定位错误、遗漏、拓扑、图层、属性、要素关系、几何图形等错误。问题9:怎样了解季节性改变和非季节性改变,外业怎样处理。答:季节性改变是指随温湿度条件改变而发生周期性改变,其状态具备暂时性和重复性特点。耕(林、园、草)地、水域等地表覆盖类型都有随季节周期性改变情况。对于季节性改变,通常以影像为准进行地表覆盖分类,并在相关元数据项中准确统计影像摄影时间。对于季节性改变,外业调查时不做修改。统一时点时,依照需要依据区域地理特点对特定类型统一处理,详细要求应在时点统一相关方案中明确。非季节性改变,由自然为主类型变为人工为主类型,或者相反,或者人工为主类型之间相互改变。非季节性改变包含林地、草地、荒漠、裸露地表、水域等变更为耕(园)地、房屋建筑、道路、构筑物以及人工堆掘地等,或都相反方向改变,或耕(园)地、房屋建筑、道路、构筑物以及人工堆掘地等类型之间相互改变。对于非季节性根本改变,通常以外业调查状态为准。统一时点时,依照需要对特定类型做重点核查,详细要求应在时点统一相关方案中明确。问题10:简述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查与核查工作主要内容。答:地表覆盖分类调查与核查、地理国情要素调查与核查、新增或改变图斑和要素补测补调、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采集。问题11:新增或改变图斑和要素补测补调可采取方式。答:⑴新增或改变图斑和要素,在底图影像上能够直接定位,采取图上标绘和图外注记形式进行调查。⑵当底图上无法对新增或改变图斑和要素进行准确定位时,采取满足精度要求测量伎俩和测量设备进行实地定位,采集改变范围。⑶对于新增无影像支持大面积复杂区域无法实地补测时,可依照实际情况在底图上示意性标绘出新增或改变图斑和要素属性、范围,或用文字及特殊标识标注,以利于后期深入搜集其它资料补充采集,或依照统一安排,开展外业补充调查。问题12:外业调查进行线路规则应考虑原因有哪些。答:⑴针对内业采集中碰到问题图斑和问题要素进行线路规划。⑵调查路线规划应全方面反应工作区内各类地表覆盖特征和地理要素分布特征,在分布上应贴近覆盖类型分布趋势。⑶野外工作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以及人力等很多原因限制,调查路线应依照工作区域交通情况进行设计,在确保安全前提下,规划合理、可行调查路线。⑷利用现有基础数据资料和搜集权威专题资料。对资料丰富区域,应该充分利用已经有资料进行查对和验证。8.3数字地面高程模型(DEM)问题1:试述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制作DEM流程。答:资料准备-定向建模-采集特征点-构建TIN-生成DEM-DEM编辑-接边-镶嵌、裁切-结果输出。问题2: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制作DEM要注意哪些步骤。答:资料准备、技术路线设定、定向建模、采集特征点、构建TIN、内插DEM、DEM编辑、接边、镶嵌、裁切、质量检验与结果提交。问题3:DEM制作要提交哪些结果。答:DEM数据文件、原始采集特征点与特征线、元数据文件、DEM数据文件接合表、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检验(验收)汇报和技术总结。问题4:简述DEM生产时定向建模技术和精度要求。答:⑴内定向:框标坐标量测误差≤0.01mm。⑵相对定向:标准点位残余上下视差≤0.005mm,个别≤0.008mm。⑶绝对定向:平面坐标误差,平地≤0.2mm,个别≤0.3mm,山地≤0.3mm,个别≤0.4mm。高程定向误差,平地≤0.3m,其余≤加密点高程中误差0.75倍。问题5:绘制利用航空摄影像片生产DEM生产流程图。答:资料准备、技术设计-外业像片控制测量-空中三角测量-创建立体模型-影像匹配、DEM立体编辑-生成DEM数据-DEM分幅裁切-结果检验-结果提交。问题6:简述DEM质量检验主要内容。答:⑴空间参考系:大地基准、高程基准、地图投影三个方面。⑵高程精度:格网点高程中误差和相邻DEM数据文件同名格网高程值接边检验。⑶逻辑一致性:数据组织存放、数据格式、数据文件完整、数据文件命名。⑷附件质量:元数据、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检验汇报、技术总结。问题7:DEM制作中前期资料准备包含哪些。答:技术设计书、测区航空摄影、区域网外业控制点测设、解析空三、解析空三结果、其余外业控制测量结果。8.4数字正射影像图(DOM)问题1:正摄纠正常采取何种方法。答:有正解法(直接法)和反解法(间接法),通惯用反解法进行纠正。问题2:利用航空影像制作DOM要注意哪些步骤。答:资料准备、技术路线设定、定向建模、DEM获取、影像纠正、色彩调整、影像镶嵌、裁切、质量检验及结果提交等技术步骤。问题3:DOM制作要提交哪些结果。答:DOM数据文件、DOM定位文件、DOM数据文件结合表、元数据文件、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检验(验收)汇报和技术总结汇报。问题4:在不采取野外像控点联测情况下,怎样取得像控点坐标。答:可在不一样百分比尺地形图上解像控点坐标。例1:DOM,可地1:500或1:地形图上解。问题5:对于1:DOM制作,拟采取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在立体环境下制作,简述其工艺流程。答:准备控制点信息文件和参数文件;进行数据摄影测量定向;核线影像生成;影像匹配、编辑、检验;生成DEM;数字微分纠正;影像镶嵌;图幅裁切;DOM输出。问题6:对1:5000DOM制作,拟采取单片微分纠正方法制作,简述工艺流程。答:准备控制点信息文件和参数文件;空间后方交会定向;数字微分纠正(基于DEM);色调调整;数字镶嵌、接边检验;图廓整饰;DOM输出。问题7:简述质量检验内容。答:⑴全部数据文件检验;⑵定向(内、相对、绝对)精度检验;⑶整幅图应影像清楚、色调均匀;⑷模型接边处满足限差;⑸图面整饰完整、正确;⑹局部抽查与数字线画图DLG套合精度。8.5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数字正射影像图问题1:卫星遥感影像与常规航空影像有哪些不一样。答:⑴卫星影像通常是基于推扫成像,垂直轨道方向是中心投影,沿轨道方向不满足中心投影成像原理,航片则满足中心投影原理。⑵卫星影像外方位元素能够提供严格成像模型或RPC参数,航空影像通常提供满足共线条件方程严格成像模型。⑶卫星影像信息通常经过多光谱和全色分离获取,全色影像分辨率高,多光谱影像分辨率相对较低,需要经过融合处理获取彩色高分辨率影像。问题2: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制作DOM要注意哪些步骤。答:资料准备、技术路线设定、定向建模、影像纠正、色彩调整、影像融合、影像镶嵌、裁切、质量检验及结果提交等步骤。问题3:基本卫星遥感影像DOM生产要提交哪些结果。答:DOM数据文件、DOM定位文件、DOM数据文件接合表、元数据文件、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检验(验收)汇报、技术总结汇报。问题4:简述卫星影像在色彩调整步骤主要内容。答:影像色彩调整主要包含影像匀光处理和影像匀色处理。⑴受光学航空遥感影像获取时间、外部光照条件及其余内外部原因影响,造成获取影像在色彩上存在不一样程度差异,为了消除影像色彩上差异,需要对影像进行色彩平衡处理,即匀光处理。⑵影像色彩不平衡为分单幅影像内部不平衡和区域范围内多幅影像之间色彩不平衡。对这两种情况分别进行处理,即匀色处理。问题5:卫星遥感影像预处理包含哪些内容。答:影像格式转换;轨道参数提取;影像增强;去除噪声、滤波;去薄云处理;降位处理;多光谱波段选取;匀色处理。问题6:简述卫星遥感影像正射纠正作业方法。答:⑴如采取全色与多光谱影像纠正,应依照地域光谱特征,经过试验选择适宜光谱波段组合,分别对全色与多光谱影像进行正射纠正。⑵对于丘陵可依照情况利用低一等级DEM进行正射纠正,对于平地可不利用DEM直接采取多项式拟合进行纠正。⑶对于(高)山地,依照影像控制点,应和严密物理模型或有理函数模型经过DEM数据进行几何纠正,对影像重采样,获取正射影像。地图制图9.1普通地图编制资料:现需编制中国全图挂图。规格为:百分比尺:1:250万,成图尺寸为2950mm×2140mm,成品为9全张拼幅形式超大图幅挂图。问题1:编制普通地图每平方分米426元,假设一幅全张地图需要30个工作日,检验需要5个工作日,修改需要10个工作日,全部编图工期2个月,请计算:⑴所需要编图总经费。⑵所需要投入人员并按作业、检验分类。答⑴:29.5×21.4×426=268933.8元答⑵:一幅图制作时间为30+5+10=45天,需要9名制图人员。检验时间为:5×9=45天,设每个月工天为22天,则:45÷21=2.14人,故需要3名检验人员。问题2:简述制图工艺流程。答:资料搜集;技术路线设定;对各类数据扫描、格式转换、图形编辑后导入到CorelDraw下、进行分层屏幕数字化、图形编辑;组版、分幅、图面整饰;格式转换;成品图。问题3:简述数据处理技术流程。答:⑴数据源内容选取。⑵投影变换,将地理坐标转换成挂图所需要平面坐标。经过相关软件及需要参数进行变换。⑶数据格式转换。将格式统一到CorelDraw软件能接收格式进行编辑。问题4:简述地图数据制作过程。⑴数据处理与编辑。因为各种地图编辑软件所匹配文件格式大都不一样,所以造成数据输入、输出、表示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进行处理与编辑进行统一。⑵地图符号化。地图符号化是数字制图一个主要步骤,需要事先设计出一套地图符号库,以满足编辑需要。因为导入到CorelDraw软件中数据源只有图形,没有符号属性配置,所以需要进行符号化处理。⑶生僻汉字处理与处理。①使用与要求字体相近字体。②采取拆字、拼字方法进行匹配。⑷数字环境下地图综合。通常采取选取和概括两种方法。⑸彩色地貌晕渲制作。以DEM数据为基础,进行对应格式和投影转换后使用专业软件进行。问题5:简述中国全图分图幅拼接形式。答:中国全图考虑图幅百分比尺、中国大陆版图形状及南海诸岛作为插图排版形式,分幅拼接采取全开横放拼接形式,即左右为长边,上下为宽边。各分幅图拼接要求为下幅压下幅,左幅压右幅,受压幅绘出10mm重合要素。问题6:中国全图为超大幅面地图(2950mm×2140mm),该图采取159g铜版纸(787mm×1092mm)四色印刷方式,请分析怎样分幅。答:中国全图考虑图幅百分比尺、中国大陆版图形状及南海诸岛作为插图排版形式,分幅拼接采取全开横放拼接形式,即左右为长边,上下为宽边。各分幅图拼接要求为下幅压下幅,左幅压右幅,受压幅绘出10mm重合要素。按设计方案,对图幅有效内容面积进行矩形设计,即对矩形每边长进行3等分,再在等分图幅之间保留10mm重合区域,同时留出地图印刷时纸张长边处咬口量(全开机15mm),即可将全图分成9个分幅图。等分后各幅图尺寸必须小于印刷纸张有效设计尺寸。计算以下:长边:1092-6(光边)=1086mm;宽边:787-6(光边)-15(咬口)=766mm等分后9幅图每幅内容最大设计尺寸:长边:2950/3+10=993<1086mm;宽边:2140/3+10=723<766mm。资料:按要求编绘G市一套两幅挂图(G市行政区划图、G市数字影像地图)。成图尺寸:1950mm×1400mm,百分比尺1:8.5万。采取157g铜版纸(787×1092),拼幅方式印刷。问题7:试举出三种表现手法表示行政区划中北部多出地貌特征。答:分层设色法、晕渲法、等高线法、晕滃法、写景法。问题8:怎样在行政区划图中表示该市区位及与周围城市联络。答:首先,确保该市市域范围位置图幅中央,且周围留有一定范围表示周围城市,周围城市地图内容可概略表示,经过连续主要交通路网来表示该市与周围城市联络。其次,也能够采取开窗图形式制作该市所在省份位置图。问题9:简述该市行政区划图和数字影像图中各应重点表示哪些内容,并分析行政区划图和图字影像图在表示内容方面有何差异。答:行政区划图应表示水系、地貌、植被、独立地物、居民地、交通网、行政境界、单位注记等内容;数字影像图应表示独立地物、交通网、单位注记、行政区划等内容。影像负载量较大,所承受地图内容负载量要小于行政区划图,易受影像本身干扰,所以影像图不能加载过多符号、注记。行政区划图各要素能够经过线划粗细和颜色来区分,而影像图更多使用注记区分,只有影像不能区分地物才配以符号或注记表示。因为影像图背景颜色丰富,其标注线划和注记不宜过细,注记字体应用较粗等线体并用加白边或反白方式标绘。问题10:该挂图为超大幅面地图,依照印刷要求,应怎样分幅,拼接时有何要求。答:应进行矩形分幅。每边2等分。同时留出地图印刷时纸张咬口量15mm,光边6mm。把全图设计成4个分幅图。拼接要求为上幅压下幅,左幅压右幅。受压图幅保留10mm重合区域。尺寸计算以下:长边:1092-6(光边)=1086mm;宽边:787-6(光边)-15(咬口)=766mm等分后4幅图每幅内容最大设计尺寸:长边:1950/2+10=985<1086mm;宽边:1400/2+10=723<766mm。问题11:简述全数字制图工艺流程方案。答:该项地图编制采取全数字地图制图技术方法,以数字原图为主要信息源,以WIN系统为平台,将地图设计、数据处理、地图编辑、印前准备融为一体。9.2专题地图编制资料:编制湖北省产量图。制图区域东西长725km,南北宽462km。该图采取4开(510mm×360mm)幅面进行设计。问题1:编制小百分比尺地图每平方分米426元,计算产量图所需要工程总经费。答:5.1×3.6×426=7821.36元。问题2:简述产量图编图工艺流程。答:首先,以湖北省1:100万数据库资料为编制该图地理底图数据资料。对该数据资料进行地图投影变换、格式转换、百分比尺变换、地图综合制图、地图符号化和地图注记配置等过程后,成为产量图基础地理底图。其次,对专题统计数据按要求进行处理,设计编制专题地图表示方法、表示效果、各类统计图表、文字说明、图片、图例等,并进行专题图面整饰。最终,将专题图层和地理底图图层数据整合和匹配。得到产量图。经数据整理、打印、覆膜、装帧等,得到最终产量图。问题3:产量图地图制作过程。答:⑴水系编制;⑵居民地编制;⑶道路编制;⑷境界编制;⑸专题内容绘制。问题4:请分析产量图应采取百分比尺大小。答:长方向百分比尺:÷510=1421568;宽方向百分比尺:46000÷360=1283333;长方向百分比尺小于宽方向,且取整为15000000,所认为1:150万。9.3电子地图设计与制作资料:编制出版武汉市交通旅游电子地图。问题1:电子地图有哪些数据,怎样搜集、分析制作这些数据。答:⑴地图数据。包含地形图、专题图等。⑵文字数据。包含需要在系统中显示文字材料,各类图幅等需要显示文字资料,以及热点、热线、热面目标对应文字介绍等。⑶图片数据。包含系统开始和结束视频,用于封面、图幅插图设计制作图片以及热点、热线、热面目标对应视频和图片等。⑷视频数据。包含景点视频图像等。⑸音频数据。包含背景音乐、讲解等。问题2:简述电子地图数据组织结构。答:系统采取图组来组织数据,每个图组对应着一个专题内容,图组分别又是由许多不一样专题图幅组成,本题电子地图数据组织结构以下列图:问题3:简述电子地图制作流程。答:以下列图:9.4地图集编制问题1:简述图集制印主要过程。答:包含印前数据处理、地图印刷、地图印后加工。问题2:简述图集质量控制。答:⑴地图编绘质量要求。数学精度、地理精度及主题要素、地图数据结构和整饰要求。⑵印刷成图质量要求。印刷品外观、印刷品墨色网点及各色套印误差要求。⑶装帧成品质量要求。页码次序、封面与书芯粘贴及成品图集裁切符合要求。问题3:简述图集结果整理与汇交。答:⑴填写图集归档申请表。⑵提交图集项目技术设计书、项目工作总结电子版文档和正本原件纸质文档。⑶提交结果归档目录及正本原件(8开本印刷形式图集、图集印前处理地图数据和项目检验汇报)。地理信息工程10.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问题1:简述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现实状况。答:伴随数据库技术发展,空间数据库技术逐步代替了传统文件数据管理模式,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较为流行处理方法,它是将复杂数据类型作为对象放入关系数据库中,并提供索引机制和简单操作,即在空间数据源之上增加一层软件(空间数据引擎)-空间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对空间数据和属性一体化管理。问题2:简述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功效需求与设计。答:管理系统功效设计,通常应包含数据入库检验、视图管理、查询检索、输入输出、数据分析、制图、分发服务、数据库维护、安全管理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防骗防拐演练
- 知荣辱课件教学课件
- 食品安全与健康相关
- 退行性脊椎病X线
- 酶促反应原理临床治疗
- DB1304T 488-2024大丽花露地栽培技术规程
- 聪聪课件 教学课件
- 高温烫伤应急预案演练
- 肺全切术后护理查房
- 运动治疗仪器及使用方法
- 城市道路毕业设计计算书
- 汽车租赁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6-7高原弥散式氧气机说明书
- 重金属废水采用反渗透技术工艺处理的原理
- 研究生课程《广义函数与Sobolev空间》教学大纲
- 妇幼保健院重点学科带头人选拔与考核激励机制
- 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上)全册教案
- 农业部-世界银行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
-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共六套
- 大班科学《我们身体的洞》22张幻灯片
- 武汉理工网络《证券法》试题及其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