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金山-湖州管线向苏州供应成品油管道工程苏州段管线及相关配套设施验收监测报告_第1页
利用金山-湖州管线向苏州供应成品油管道工程苏州段管线及相关配套设施验收监测报告_第2页
利用金山-湖州管线向苏州供应成品油管道工程苏州段管线及相关配套设施验收监测报告_第3页
利用金山-湖州管线向苏州供应成品油管道工程苏州段管线及相关配套设施验收监测报告_第4页
利用金山-湖州管线向苏州供应成品油管道工程苏州段管线及相关配套设施验收监测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UMI目录TOC\o"1-2"\h\z\u1.前言 32.综述 42.1调查目的及原则 42.2编制依据 42.3调查方法 62.4调查内容 62.5调查范围 62.6主要敏感点 73.项目建设情况调查 83.1基本情况 83.2主要建设内容 103.3管道敷设 133.4项目投资 143.5输送工艺 154.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154.1施工期环境影响调查 154.2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174.3生态影响环境调查 195.环评结论及环评批复意见 195.1环评主要结论 195.2环境影响报告批复意见 206.验收调查评价标准 206.1废水评价标准 206.2废气评价标准 206.3噪声评价标准 206.4总量控制指标 217.环境影响调查与评价 217.1调查监测工况监督 217.2监测分析方法与质量保证措施 217.3水环境质量影响调查 227.4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调查 237.5声环境质量影响调查 277.6污染物总量核算 277.7生态环境调查 278.环境管理检查与环评批复落实情况检查 309.风险事故防范及应急措施调查 3710.公众意见调查 4711.调查结论与建议 5011.1环境污染及环保措施效果调查 5011.2公众意见调查结果 5011.3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 5111.4环境管理与批复落实情况 5111.5调查建议 5111.6总结论 511.前言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南部,东邻上海,南接浙江,西傍无锡,北依长江。近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成品油需求量迅速增加。沪宁铁路是连接苏中、苏南地区的唯一铁路干线,也是连接我国东南、东北各省市地区的经济大动脉,运力一直较为紧张,没有能力完成苏中、苏南地区成品油资源的一次运输。由于苏州地区有着长江、运河等良好的水路运输条件,长期以来,苏州市地区的成品油资源主要从本省金陵石化、扬子石化、上海地区高桥石化和上海石化配置,通过长江和京杭运河、申嘉湖水道由油船输送到苏州杏秀桥油库。但水路运输存在诸多问题:受航道和码头限制,无法实现大船运输,运输中间环节多,运输成本高;小吨位油船运输发生的实际损耗量大;成品油运输的主要通道船运繁忙,再加上干旱和汛期的影响,经常发生堵航现象,难以保证成品油资源的及时供应;同时堵航期间密集的船只混杂在一起,生活等明火危及成品油运输船只的安全,对运河的水域环保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隐患。项目于2006年12月由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2007年1月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以苏环管〔2007〕12号文予以批复。由于在设计中增添储油罐区的防火堤和事故废水池,2013年1月由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完成环境影响修编报告,2013年1月由江苏省环保厅以苏环便管〔2013〕7号文予以批复。2013年4月27日经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同意投入试生产(No.53)。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原国家环保总局第13号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等文件的要求,受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江苏石油分公司委托,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于2013年7月对项目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踏勘、调查,编制了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方案。2013年11月根据调查方案进行了现场监测与调查,监测结果表明无组织排放超标,公司进行了整改2014年4月进行了补充监测,在对现状监测结果及该工程资料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本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2.综述2.1调查目的及原则2.1.1调查目的(1)调查工程在施工、运行和管理等方面落实环评、工程设计所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情况,以及对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要求的落实情况(2)调查工程是否贯彻了“三同时”制度,环评及其批复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试运行。(3)调查工程已采取的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及污染控制措施,并通过对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现状监测与调查结果的评价,分析各项措施的有效性,针对该工程已产生的实际环境问题及可能存在的潜在环境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和应急措施,对已实施的尚不完善的措施提出改进意见。(4)根据调查的结果,客观、公正地从技术上论证工程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的条件。2.1.2调查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及江苏省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2)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3)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实用的评价原则。(4)坚持充分利用已有资料与实地踏勘、现场调研、现状监测相结合的原则。(5)坚持对工程施工期、运营期环境影响进行全过程分析的原则。2.2编制依据2.2.1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第13号令,2001年12月)(2)《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2000〕38号)(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国家环保总局)(4)《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江苏省环境保护局,苏环控〔97〕122号)(5)《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暂行规定》(江苏省政府〔1993〕第38号令)2.2.2工程资料及其批复(1)《利用金山-湖州管线向苏州供应成品油管道工程(苏州段管线及相关配套设施)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006年12月)(2)《关于对利用金山-湖州管线向苏州供应成品油管道工程(苏州段管线及相关配套设施)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苏环管〔2007〕12号,2007年1月18日)(3)《关于利用金山-湖州管线向苏州供应成品油管道工程(苏州段管线及相关配套设施)环境影响报告书预审批意见》(苏州市吴中区环境保护局,吴环综〔2006〕751号,2006年12月19日)(4)《关于对中国石化江苏苏州石油分公司成品油管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核意见》(吴江市环境保护局,吴环建〔2006〕2260号,2006年12月21日)(5)《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核准利用金山-湖州管线向苏州供应成品油管道及配套设施项目的批复》(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苏发改交能发〔2007〕248号,2007年2月7日)(6)《利用金山-湖州管线向苏州供应成品油管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修编报告》(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013年1月)(7)《关于对利用金山-湖州管线向苏州供应成品油管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修编报告的复函》(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苏环便管〔2013〕7号,2013年1月23日)(8)关于《关于利用金山-湖州管线向苏州供应成品油管道工程(苏州段管线及相关配套设施)环境影响报告书》水上卸油和加油码头的情况说明(中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江苏石油分公司,2007年11月)(9)《建设项目试生产(运行)环境保护核准通知》(江苏省环境保护厅,No.53,2013年)2.2.3其他委托方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2.3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资料调研、现场调查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2.4调查内容(1)建设项目立项情况、建设情况及其变更情况。(2)环评文件、环评批复文件的主要内容,及其在设计、施工、运营等阶段的落实情况调查。(3)生态影响调查,防护措施、恢复措施和效果调查。(4)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调查,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运行和效果调查;环境质量现状调查。(5)环境保护目标数量、类型、分布调查,影响调查和环保措施及其效果调查。(6)环境管理状况调查。(7)风险事故防范、应急措施及其有效性调查。2.5调查范围参照环评报告书的评价范围。(1)生态环境本工程呈线性工程特征,生态环境调查范围为管道中心线两侧各500m,长136km的带状区域。(2)水环境建设项目营运期管线不产生废水,本项目主要废水为油库生产和生活废水排放,废水经预处理后达到吴中经济开发区河东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排入河东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最终排入大运河。(3)大气环境主要是油库的无组织排放(4))声环境油库厂界噪声(5)事故风险本工程包括苏州油库、苏州末站、苏州段成品油管道线路及其附属工程。因此评价主要考虑苏州油库和长输管线的事故风险问题,其中主要涉及汽油、柴油等成品油的储存和长距离管线输送。苏州油库和长输管线为本评价的二大风险事故源,主要考虑苏州油库的火灾爆炸风险及贮罐泄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油码头以及长输管线的油品泄漏对环境的影响。2.6主要敏感点表2-1评价范围内保护目标环境保护对象方位离红线最近距离(m)规模油库北侧居民(倪家浜、太仓村,千金浜)N-NE1000约85户油库北侧居民(杜仓里、车河桥、郁巷里)N2000~5000约80户油库东侧居民(高垫、前浜、金元里、杨家浜)ENE~E400~2000约180户油库东侧居民(金园里、湖家荡)E2000~5000约30户油库南侧居民(田上、浮槽)SSE-SSW85~700约200户油库南侧居民(韩家浜)S4000约20户褚墩S900~2500约70户油库西侧居民(灯草、寺庄、黄源村)SW~WNW95~1000约220户油库西侧居民(潢潦泾)W2000约30户油库西侧居民(仁家浜、孙家浜)W4000约40户油库西侧居民(钱家桥、西泾湾)W~SW5000约20户

3.项目建设情况调查3.1基本情况本工程属于金山-湖州成品油管道的分支管线,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总长61km、管径规格为Φ323.9×6.4mm的嘉兴-苏州成品油管道1根(苏州段),一座总储量16.0×104m3的油库和一座500t级重式卸油码头和一座水上加油站。本工程管道采用埋地敷设的方式,大型河流以定向钻穿越方式为主,中、小型河流穿越方式有开挖、顶管和定向钻方式。对季节性河流以开挖方式为主,并适当增加埋深、配重等防护措施,对水量较大、不宜开挖的河流以定向钻方式为主。工程设计输量为250×104t/a,穿越了苏嘉杭高速公路、苏州绕城高速、318国道及部分省道和地方等级公路等道路和京杭古运河、太浦河、吴淞江支流等水系。本项目建设情况见表3-1,输油组成见表3-2和3-3表3-1项目建设情况表序号项目执行情况1环评2006年12月由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完成2环评批复2007年1月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以苏环管〔2007〕12号文予以批复3立项2007年2月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苏发改交能发〔2007〕248号文文核准4环评修编报告及批复(1)由于工程设计增添了防火堤,2013年1月由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修编报告,2013年1月获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复函苏环便管〔2013〕7号。5本项目破土动工及竣工时间2007年2月破土动工,2013年2月竣工6试生产2013年4月由江苏省环境保护厅核准(No.53)8本次验收项目建设规模环评设计:61km输油管道(苏州段),总储量16.0×104m3的油库和一座500t级重式卸油码头和一座水上加油站9工程实际建设情况主体工程及环保设施已建成并投入运行。

表3-2无铅汽油质量标准(SH0041-93)项目质量指标试验方法90号93号97号抗爆性:研究法辛烷值(RON)抗爆指数(RON+MON)/2不小于不小于908593889790GB/T5487GB/T503GB/T5487铅含量(g/l)不大于0.013GB/T8020馏程:10%蒸发温度,℃50%蒸发温度,℃90%蒸发温度,℃终馏点,℃残留量,%(V/V)不高于不高于不高于不高于不大于701201902052GB/T6535蒸气压,kpa:从9月1日至2月29日从8月1日至8月31日不大于不大于8874GB/T8017实际胶质,mg/100ml不大于5GB/T8019诱导期,min不小于480GB/T8018硫含量,%(m/m)不大于0.15GB/T380硫酸(需满足下列要求之一);博士试验硫醇硫含量,%(m/m)不大于通过0.0012SH/T0174GB/T1792铜片腐蚀(50℃不大于1GB/T5096水溶性酸或碱无GB/T259机械杂质及水分无表3-3轻柴油质量标准(GB252-2000)项目10号5号0号-10号-20号-35号-50号色度,号≤3.5氧化安定性,总不溶物mg/100mL≤2.5硫含量,%(m/m)≤0.2酸度,mgKOH/100mL≤710%蒸余物残炭,%(m/m)≤0.3灰分,%(m/m)≤0.01铜片腐蚀(50℃,3h),级≤1水分,%(v/v)≤痕迹机械杂质无运动粘度(20℃),mm2/s3.0~8.02.5~8.01.8~7.0凝点,℃≤1050-10-20-35-50冷凝点,℃≤1284-5-14-29-44闪点(闭口),℃≥5545十六烷值≥45馏程:50%回收温度,℃≤30090%回收温度,℃≤35595%回收温度,℃≤365密度(20℃),kg/m3实测3.2主要建设内容根据公司提供材料,本项目具体建设内容见表3-4和3-5表3-4工程组成工程类别工程名称环评设计实际建设情况主体工程嘉兴-苏州苏州段输油管线设计输量为250×104t/a,苏州境内管道总长61km与环评一致配套工程苏州油库总容量16.0×104m3,本次设计新建油罐容量为14.0×104m3,其中汽油为6.5×104m与环评一致卸油码头一座,水上加油站一座1座500t级重力式卸油码头,码头岸线270m,水上加油站柴油加油量5000t/a。与环评一致公用工程生产生活辅助区主要的建筑物有综合楼、储油罐区、付油管理室、消防泵房、器材库、水运卸油泵房、变电所、润滑油仓库、污水处理站等。与环评一致供电苏州末站内新建一座10kV变电所。与环评一致供油新建油罐容量为14.0×104m3,其中汽油为6.5×10与环评一致自动控制新建苏州末站站控系统,采用PLC完成本站的监视和控制。与环评一致通信设公网SDH电路2条,公网终端设备2套,路由器2套,工业电视监控系统一套,GPRS移动无线数据电路2条,公网电话5部,巡线抢修无线电话2台及防爆无线对讲机6对。与环评一致给排水系统给水:市政自来水供给、设计能力50m3与环评一致供热主要是生活用热,采暖燃气和电能。与环评一致消防取水量为500L/s。一次性灭火水量6500m3与环评一致环保工程废水处理新建一套污水处理装置,主要处理油污水,设计处理能力50m3与环评一致噪声防治消声、减振措施与环评一致生态保护措施绿化、复垦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等。与环评一致绿化苏州末站(油库区)绿化面积15000m2与环评一致表3-5主要工程量表序号项目名称环评设计实际建设情况单位数量一、管线工程与环评一致1输油管道与环评一致φ323.9×6.4km61与环评一致2线路附属工程与环评一致线路截断阀室座2与环评一致线路标志桩个286其中里程桩85个警示牌个60与环评一致禁止抛锚牌个24与环评一致配重块块1760与环评一致砌石护坡m31950与环评一致砼盖板块1400与环评一致固定墩(30T)个17与环评一致3土石方工程与环评一致管沟土方1016.5与环评一致4征地与环评一致永久征地亩0.73与环评一致临时征地亩1491与环评一致5穿跨越工程与环评一致穿越高速公路m/处160/2与环评一致穿越国道m/处600/1与环评一致穿越省道m/处98/3与环评一致穿越县级及等外公路m/处414/21与环评一致定向钻穿越大中型河流、水域m/处10560/20与环评一致中、小河流穿越m/处1300/52与环评一致穿越鱼塘m2/处144000/60与环评一致临时施工道路km6与环评一致6拆迁与环评一致房屋拆迁m2/幢5500/22与环评一致7其他与环评一致大棚个20与环评一致绿化带km5与环评一致阴极保护站座1与环评一致二、工艺站场与环评一致末站(苏州油库)座1与环评一致1储油罐区与环评一致10000m3座41座储存柴油,3座储存汽油5000m3座41座储存柴油,3座储存汽油20000m3座3储存柴油20000m3内浮顶油罐座1储存汽油预留5000m座4与环评一致2水运卸油区与环评一致卸油码头m113与环评一致水上加油码头88与环评一致水运卸油泵房m2150与环评一致水上加油站管理室55与环评一致3公路发油区与环评一致通过式汽油付油亭车位14与环评一致发油管理室m2168与环评一致发油泵棚m2400与环评一致4辅助生产设施与环评一致消防泵房m2464与环评一致油污水处理设施套1与环评一致5行政管理区与环评一致综合楼m22000与环评一致变配电间250与环评一致3.3管道敷设(1)敷设方式本工程管线除定向钻穿越的河流外,其余全部采用开挖管沟直埋方式敷设。(2)线路转角处理本工程管道在水平和纵向的转角较小时应优先采用弹性敷设来实现管道方向改变,以减小局部摩阻损失和增强管道的整体柔韧性。(3)特殊地段处理本工程管道通过地段多数地势较平缓,无灾害地质现象,一般不需进行特殊处理。遇特殊情况时,根据穿越处实际地形地貌的具体情况和当地建筑材料,将管沟开挖处堤岸地貌、植被恢复及采用多种型式的挡土墙、护坡等工程措施防护。(4)管道焊接本工程环向焊缝焊接全部采用全位置下向焊工艺,以手工电弧焊方式进行。(5)管道防腐由于本输油管线沿线经过地区地势低洼、河流密布,土壤电阻率较高,埋地管线采用加强级熔结环氧粉末防腐,定向钻穿越大中型河流及石方段采用双层熔结环氧粉末防腐。(6)阴极保护系统全线共设阴极保护站1座,设于苏州末站。(7)线路截断阀室为减少管道发生事故时成品油的损失和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保证安全输油和保护环境,全线共设置2座手动截断阀室,分别位于盛泽镇和八坼镇。阀室全部为手动地下阀室。3.4项目投资本工程总投资30700万元,其中环境保护设施投资1032万元(含水土保持与绿化),占该工程总投资的3.36%。详情见表3-6。表3-6工程环保投资项目治理措施投资(万元)实际建设情况废水含油废水隔油池+油水分离器144与环评一致生活废水化粪池厂内管网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系统在线监测按照排放口标准化要求设置排污口,设置流量计和COD在线监测仪15废气内浮顶减少油品挥发纳入设备投资噪声设备噪声消音、减振4日常管理环保机构设置、环境检测仪器30厂区绿化选择合适灌木和草坪进行绿化19工程防腐防治管道腐蚀61.8恢复地貌、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施工期间及时恢复地貌、植被、防止水土流失302.7管线泄漏在线检测系统防治输油管线出现泄漏3截断阀室输油管线发生泄漏时及时截断12.3增加管道壁厚减少管道发生泄漏的概率52.2环境风险防溢油等安全防护设施,防爆、防泄漏报警系统,储罐区事故围堰,事故消防水池(按四个小时消防废水设计)、事故应急设施和物质等266消防工程0.9安全应急计划6通讯工程115.1合计10323.5输送工艺目前常采用的油品管道输送方式主要有两种:旁接油罐输油和密闭输油。本工程管线为金嘉湖成品油管道的一条支线,是利用陈山首站的输油泵将成品油顺序输送至苏州,本段管线长度为61km,采用密闭顺序输送方式输送成品油。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采用的是在小管径短距离成品油输送管道中常用的全管多品种密闭顺序输送工艺,实现汽油和柴油的多品种牌号顺序输送,输送的柴汽比根据市场需要大约为1.5:1。在顺序输送的输油管道中,为减少混油损失,根据所输油品的物性相接近的程度安排输送顺序。输油顺序为:柴油(0#柴油和-10#柴油根据季节调整,一般不同时输送)→90#汽油→93#汽油→97#汽油→柴油(0#柴油和-10#柴油根据季节调整,一般不同时输送)→90#汽油→93#汽油→97#汽油。4.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4.1施工期环境影响调查4.1.1水环境保护措施生活污水:施工作业期间,施工人员居住方式一般为借住当地民居或自备活动板房,在野外作业则自备旱厕。因此,本项目生活污水总量虽然较大,但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局部排放量小、持续时间短,一般无集中排放源和单一受纳水体,管线工程生活污水一般就近排放附近水体,油库区生活污水通过收集后送附近污水处理厂。清管和试压排放废水:该部分废水中除含少量铁锈、焊渣和泥砂外,基本不含其它污染物。这部分废水经沉降后,就可排入附近的沟渠、河流或排水系统。4.1.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间废气源主要来自机动车辆或施工机械燃油排放的燃油烟气和地面开挖和交通运输产生的粉尘。这其中的燃油烟气排放点一般位于野外或农村居住区附近,一般具有排放量小,间歇性,短期性和流动性,因此对局部地区的环境影响较轻,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对于地面开挖和交通运输产生的粉尘采取了清扫、洒水等措施,并对施工场地土方采取了覆盖措施。4.1.3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施工机械噪声和流动的交通噪声,公司采取的措施为:处于环境保护目标段距离小于200m的管槽开挖和站场施工均安排在昼间施工,避免在夜间22:00~6:00时间段施工噪声扰民。4.1.4固废处置措施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废弃泥浆、工程弃土、施工废料等。(1)生活垃圾施工人员由当地居民代供伙食或者外购,其产生的生活垃圾均依托当地的处理设施处理。(2)废弃泥浆定向钻产生的废弃泥浆主要成分是膨润土,非有毒有害物质,其土壤渗透性差,呈弱碱性,施工完成后为固体废弃物。施工现场设置了专门的配浆区,在专用的泥浆搅拌、备置槽内进行泥浆配制工作,未向环境中溢流。施工期间从钻孔返回的泥浆过滤出钻屑和杂质后,尽可能重复利用,减少废弃泥浆的产生量。公司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固废处理工作,建筑垃圾、工程土渣联系当地土建单位处理;施工中产生的泥浆运至当地政府指定地点处理,没有倾倒入河;生活垃圾清运至当地指定垃圾收集地。(3)工程弃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主要为管道在陆地开挖敷设或穿越公路、铁路敷设时多余的泥土和碎石,在不同地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填入低洼处或运走。(4)施工废料施工废料主要包括焊接作业中产生的废焊条、防腐作业中产生的废防腐材料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混凝土等。施工废料部分可回收利用,剩余废料依托当地职能部门清运。(5)生态环境保护本工程在线路选择上合理规划,尽量避开环境敏感点。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合理开挖管道,堆放挖方土,并及时填埋,尽量恢复沿线地表原貌,减少对沿线环境的影响。对于所经河流,严格控制对鱼类产卵有害的河道淤塞,减少对水资源的破坏。本期施工过程中污染源状况汇总于表4-1表4-1施工期污染源状况汇总序号污染源名称污染物及排放量排放去向或处置方式1废水生活污水水量:1920t,COD:0.8t无集中排放源和单一受纳水体,一般排入城镇污水管网或野外清管和试压废水水量:3020t(含微量的铁锈、焊渣和泥砂等)分段经沉降后,排入附近的水体或排水系统2废气车辆行驶和地面开挖扬尘扬尘:少量空气环境柴油机燃料燃烧烟气SO2、烟尘:少量空气环境3固废生活垃圾24.0t经收集后送当地环卫部门指定的垃圾堆放场施工垃圾弃土石:471m送当地环卫部门指定的垃圾堆放场废泥浆固废量:2500t送当地环保主管部门指定的地点填埋4噪声施工机械噪声声强:85~105dB(A)环境4.2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4.2.1水环境保护措施营运期的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和初期雨水。油库内含有油污水(包括油罐清洗水、油罐底切水、泵台清洗水)经专用管道排入油污水处理系统,利用站库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处理后再由槽车拖到河东污水处理厂处理;库区内场地未被油污染的雨水经管网收集,排放至斜港河。污水排放情况见表4-2。

表4-2环评营运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产污环节环评废水量m3/a污染物名称环评要求实际建设初期雨污水4618石油类油污水处理装置所有废水排入公司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再由槽车拖到河东污水处理厂处理油罐脱水2500石油类油罐清洗水550石油类地面冲洗水3850SS石油类船舶舱底油污水16.8石油类生活污水(含船舶)2550COD化粪池SS氨氮总磷合计14084.8--4.2.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废气来源于油品在油罐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油气挥发,主要污染物为碳氢化合物。由于该工程采用密闭输油工艺,并采取优化运行方式,在自动化系统中采用管道泄漏检测技术,来防止油气泄露。阀门及机泵,在运行中加强设备及管线的维护和管理,保持阀门、法兰片的连接密封,降低管线、机泵、阀门的跑、冒、滴、漏现象,以减少挥发气体的无组织排放。本工程油库的烃类废气排放情况见表4-3、表4-4.表4-3油库的烃类废气排放量(t/a)油库名称油品储存损失装车损失装船损失小计苏州油库汽油38.21300.009.00347.21柴油62.7975.001.50139.29合计101.00375.0010.50486.50表4-4本工程烃类废气排放参数排放源面源源强(t/a)面源面积(m2)面源高度(m)储罐区101.002580015码头区10.5090005公路发油区375.00200054.2.3声环境保护措施本工程营运期间的噪声源主要为输油泵机组运行的噪声。泵类噪声在83~85dB(A)范围,泵的本体包括机壳和管道,大多数由铸铁或铸钢等材料制成,本身不易被激振发生,同时,它们的隔声能力又较强,所以泵类机器的噪声主要源于驱动电机。因此,本工程中尽量选择低噪声的电机。4.2.4固废处置措施本项目营运期间固体废物污染源主要有成品油油罐罐底废渣、废水处理设施的池底污泥及油库职工产生的生活垃圾等。本项目固体废弃物产生及其处置情况见表4-5。表4-5固体废弃物产生及其处置情况类别类别环评预测量(t/a)实际产生量(t/a)环评要求实际处置油罐废渣危险废物1.40t/a目前未清罐尚无危废产生苏州市吴中区固体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苏州市和源环保有限公司污水池底泥115.2t/a废活性碳//卡尔炭素(苏州)有限公司生活垃圾一般固废21t/a/当地环卫部门收集处置与环评一致4.3生态影响环境调查本项目施工区已恢复地貌,当地农民在恢复后均重新种植了各种农作物和树苗,目前长势良好,其他生态环境正在逐渐恢复。5.环评结论及环评批复意见5.1环评主要结论该输气管道工程的建设符合沿线区域环境功能区划,项目建设能促进管道沿线能源结构的优化,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可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环境,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该管道工程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在于运行期间潜在的环境风险,因此,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事故风险防范措施,杜绝危害事故的发生。在此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认为该项目的实施具有可行性。5.2环境影响报告批复意见江苏省环保厅对本项目环评及修编环评的批复意见见附件。6.验收调查评价标准6.1废水评价标准库区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集中运至苏州吴中河东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处理。污水排放执行苏州吴中河东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接管标准,详见表6-1。表6-1废水排放标准单位:mg/L,pH无量纲序号污染物标准限值标准来源污水处理设施排口pH6~9苏州吴中河东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接管标准SS400CODCr500氨氮25总磷1BOD5/石油类/6.2废气评价标准表6-2废气排放标准类别项目标准限值标准类别无组织排放非甲烷总烃4.0(mg/m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6.3噪声评价标准管线运营过程中无重大噪声污染源。本工程油库噪声污染源主要为各类输油泵、消防泵产生的机械噪声。噪声监测在苏州油库厂界外布设8个监测点,点位图见图6-1。评价标准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4类标准。▲Z8▲Z7▲Z6▲Z5▲Z▲Z8▲Z7▲Z6▲Z5▲Z4▲Z3▲Z2▲Z1图6-1噪声监测点位图6.4总量控制指标表6-3总量控制指标种类项目总量控制指标(吨/年)废水接管量废水量14085COD0.51SS1.06NH3-N0.064TP0.008石油类0.237.环境影响调查与评价7.1调查监测工况监督表7-1南京分输站工况统计表单位:吨/天当天陆路发货量当天(水路)发货量当天发货量合计当天总发货量时间汽油柴油汽油柴油汽油柴油2013年11月21日3445.9063879.20801199.0123445.9065077.228523.1262013年11月22日3543.7773731.55101029.5123543.7774761.0638304.842014年3月27日3635.8113433.5570550.0083635.8113983.5657619.3762014年3月28日3684.7033090.99401879.5393684.7034970.5338655.2367.2监测分析方法与质量保证措施本次监测的质量保证严格按照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编制的《质量手册》的要求,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按质控要求水和废水样品增加平行样、加标回收样或带标样。监测人员经过考核并持有合格证书;所有监测仪器经过计量部门检定(或自校合格)并在有效期内;现场监测仪器使用前经过校准,监测数据实行三级审核。监测分析方法见表7-2,质量控制情况见表7-3。表7-2监测方法分类监测项目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号废水pH值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6920-1986氨氮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2009石油类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7-2012化学需氧量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T11914-1989总磷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11893-1989悬浮物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1901-1989废气非甲烷总烃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38-1999噪声厂界环境噪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7-3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情况表污染物样品数平行样加标回收样标样个数检查率%合格率%个数检查率%合格率%个数合格率%CODcr16531100/////氨氮16531100212.5100//TP16531100212.5100//石油类16//////11007.3水环境质量影响调查7.3.1监测布点项目营运期管线不产生废水,建设项生产废水主要为洗罐废水目前尚未产生,只有生活废水排放量为40.19t/d,废水主要污染因子为COD、SS、氨氮、总磷、石油类等,废水经预处理后用槽罐车运入河东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最终排入大运河。废水监测点位、项目及频次见表7-4。表7-4废水监测点位、项目和频次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次预处理设施进口(S1)pH、化学需氧量、悬浮物、石油类、总磷、氨氮监测2天每天4次预处理设施出口(S2)7.3.2表7-5废水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mg/L、pH无量纲采样点采样频次11月pHCODCrSS氨氮总磷石油类预处理设施进口(★S1)第一次7.3352.8181.920.123.03第二次7.2546.0202.000.132.25第三次7.3156.0181.600.102.25第四次7.2953.0131.520.104.00日均值7.25~7.3352.0171.760.112.88预处理设施出口(★S2)第一次7.2533.5140.740.086.43第二次7.1434.190.730.076.13第三次7.1934.5100.760.084.92第四次7.2935.1140.740.085.21日均值7.14~7.2934.3120.740.085.67接管要求6~9500400251-是否达到接管要求达到达到达到达到达到达到采样点采样频次11月pHCODCrSS氨氮总磷石油类预处理设施进口(★S1)第一次7.2476.071.680.093.37第二次7.3166.061.860.083.67第三次7.2976.081.860.092.74第四次7.3472.851.800.082.22日均值7.24~7.3472.771.800.093.00预处理设施出口(★S2)第一次7.1322.8ND0.460.045.54第二次7.1523.7ND0.460.055.51第三次7.2224.7ND0.460.065.61第四次7.1926.540.550.054.85日均值7.13~7.2224.4ND0.480.055.38接管要求6~9500400251-是否达到接管要求达到达到达到达到达到达到注:浓度低于检出限用“ND”表示,SS检出限为4mg/L。7.4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调查对苏州油库及码头无组织排放进行监测,检测项目和频次见表7-6。表7-6监测点位、项目和频次运行期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次备注无组织排放苏州油库厂界(Q1~Q4)气象参数,非甲烷总烃监测2天,每天3次场界外上风向设一对照点,下风向设三个监控点码头周界(Q5~Q8)表7-7油库无组织排放监测结果与评价单位:mg/m3监测点位监测日期监测频次非甲烷总烃上风向Q111第一次0.58第二次0.47第三次0.4911第一次0.98第二次0.95第三次1.10下风向Q211第一次0.61第二次0.62第三次0.6211第一次2.66第二次2.06第三次1.82下风向Q311第一次0.35第二次0.70第三次0.6311第一次2.12第二次1.94第三次1.55下风向Q411第一次0.54第二次0.54第三次0.6011第一次1.74第二次0.94第三次1.78监控点浓度最大值2.66评价标准4.0评价结果达标11气象参数气象条件多云气温289.9K相对湿度42%风向西南11气象参数气象条件多云气温286.3K相对湿度61%风向东北○Q1○Q3○○Q1○Q3○Q2○Q3○Q4○Q2○Q3○Q4○Q2○Q4○Q1N11月21日11月22日

表7-8码头无组织排放监测结果与评价单位:mg/m监测点位监测日期监测频次非甲烷总烃上风向Q511第一次1.00第二次0.90第三次0.9911第一次5.98第二次8.60第三次9.86下风向Q611第一次1.10第二次1.14第三次1.0411第一次4.68第二次4.84第三次2.22下风向Q711第一次0.84第二次0.90第三次1.1311第一次2.46第二次1.65第三次2.34下风向Q811第一次1.00第二次1.21第三次1.0711第一次2.50第二次3.00第三次2.64监控点浓度最大值4.84评价标准4.0评价结果超标11月21日气象参数气象条件多云气温289.9K相对湿度42%风向西南11月22日气象参数气象条件多云气温286.3K相对湿度61%风向东北11月22日N○Q5○Q6○Q7○Q11月22日N○Q5○Q6○Q7○Q811月21日○Q8○Q5○○Q6○○Q7

表7-9码头无组织排放补充监测结果与评价单位:mg/m监测点位监测日期监测频次非甲烷总烃上风向Q53第一次1.12第二次1.14第三次1.043第一次0.96第二次0.90第三次1.02下风向Q63第一次1.33第二次1.49第三次1.103第一次0.98第二次0.96第三次0.93下风向Q73第一次1.39第二次1.22第三次1.523第一次0.90第二次0.96第三次0.96下风向Q83第一次1.18第二次1.24第三次1.283第一次0.84第二次1.07第三次1.10监控点浓度最大值1.52评价标准4.0评价结果达标3气象参数气象条件多云气温292.2K相对湿度67%风向东南3气象参数气象条件多云气温290.5K相对湿度65%风向东南○Q7○Q6○Q7○Q○Q7○Q6○Q7○Q63N3月27日○○Q8○○Q8○Q○Q5○Q5

7.5声环境质量影响调查厂界噪声监测点位、项目和频次见表7-10和图6-1,监测结果见表7-11。表7-10噪声监测点位、项目和频次监测位置测点编号监测内容监测频次厂界环境噪声苏州油库厂界Z1-Z8等效(A)声级监测2天每天昼、夜各1次表7-11噪声监测结果单位:dB(A)类别监测点位11月20日11昼间夜间昼间夜间厂界噪声Z148.246.347.346.9Z249.745.849.547.4Z354.148.353.349.2Z747.447.048.147.2Z848.946.848.447.1评价标准60506050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Z453.448.753.048.8Z551.848.551.548.3Z650.347.450.748.0评价标准70557055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7.6污染物总量核算表7-12水污染物接管总量核算排放口污染物排放浓度(mg/L)废水排放量(吨/天)年运行时间年排放总量接管考核量(吨/年)是否达到要求(天)(吨/年)接管口废水量-383651387014085是COD29.4383650.410.51是SS7383650.101.06是氨氮0.61383650.0080.064是总磷0.07383650.0010.008是石油类5.53383650.080.23是7.7生态环境调查7.7.1陆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评价建设项目管线长61km,管线经过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农田为主,在评价范围内,农田面积为2.13k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34.95%;其次是林地,面积为1.34km2,所占比例为21.75%;道路用地面积1.15km2,占18.9%;水域所占比例为14.8%,其中水塘面积为0.83km2,占13.6%,河流面积0.07km2,占1.2%;居民用地和工矿用地面积为0.59km2,占评价区的9.6⑵土壤环境现状及侵蚀现状调查与评价建工程所经地区土壤以壤土质的黄泥土和粘土质的青紫泥为主,其次为小粉土,还有少量的灰土和堆叠土地。除表层经人类活动堆积外,其余均为第四季沉积区,坡度平缓,一般呈水平成层,交互层或夹层,较有规律;土质以粘土为主。根据水利部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划定的42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包括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本管线工程所经区域属平原地貌,地势平坦开阔。拟建管道沿线水土流失的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⑶农业生态管道沿线地区农业以种植业占绝对优势,种植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麦子、玉米、蚕豆、薯类等在各地有不同分布。经济作物有花生、油菜、棉花、大豆、芝麻、茶叶、桑叶和甘蔗等;蔬菜有青菜、黄瓜、韭菜、茄子、蕃茄、花菜等蔬菜及西瓜、柑橘等瓜果类。⑷植被及林业生态本地区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在群种上常绿树种常占主导地位。由于人口集中,长期经济活动的结果,原始植被和珍稀植物已不复存在,原始植被已被次生群落或人工植被所取代。工程沿线的主要植被以人工绿化带、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道路绿化带主要有马尾松、柳树、杨树、柏树等。⑸陆生动物工程沿线野生动物有鼠、蛇、蛙、刺猬、黄鼬、蝙蝠、鸟、兔等小型物种,人工养殖的主要家畜有猪、牛、羊、兔、鸡、鸭、鹅、鹌鹑等。总体而言,管线穿越的地区,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四季分明。地形地貌以平原为主,河塘密布、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区内土地垦植率极高,植被覆盖率高,人工植被为主。线路两侧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沿线野生植物分布于河塘或道路两侧,大多为广布种,未见有国家或省级保护物种。7.7.2水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⑴水生植物本地区水生植被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沿线河道、荡漾、沟渠、洼地及河滩内。水生植物主要有金鱼藻、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和绿萍、芦苇、青蒲和莲菜等挺水植物,莲藕等浮叶型植物。⑵水生动物本地区为水网地区,水资源丰富,水产养殖业较为发达,盛产各种鱼类等。管线途经水域中有草鱼、鲫鱼、鲢鱼、青鱼、银鱼、鲤鱼、虾、蟹、螺、蚌、甲鱼等。工程延线内河无珍稀水生动物存在。过河牌过河牌过路牌过路牌1过路牌过路牌2加密桩加密桩金嘉湖支线标志桩金嘉湖支线标志桩苏州支线北阀室苏州支线北阀室苏州支线南阀室苏州支线南阀室苏州支线标志桩苏州支线标志桩苏州支线王江泾阀室苏州支线王江泾阀室阴保桩(黄色为测试桩)阴保桩(黄色为测试桩)8.环境管理检查与环评批复落实情况检查8.1环境管理检查表8-1环境管理检查序号检查内容执行情况1“三同时”执行情况该项目已按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法规要求,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相应的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是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2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制度、机构建设情况该厂重视环保工作,已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环保工作管理制度,环保台帐齐全。3污染处理设施建设管理及运行情况污染处理设施已建成并能正常投入使用,明确了岗位责任制及处理操作规程。4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情况已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要求设置排污口,废水排口安装流量计,及标志牌。8.2环评批复落实情况表8-2环评批复落实情况序号环评批复要求落实情况1全过程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和清洁生产原则,加强生产管理和环境管理,选用技术先进、控制水平高、性能稳定的控制设备和先进可靠的调度管理系统、检漏系统,保证油库和管道安全运行。严格控制油品的无组织排放,油库区汽油储罐必须采用内浮顶罐、柴油储罐须尽可能采用内浮顶油罐,油品装车采用浸没式装车方式。加强营运期清洗水的综合利用,降低新鲜水消耗。清洁生产尚未申报,油库区汽油储罐必采用内浮顶罐、柴油储罐采用内浮顶油罐,油品装车采用浸没式装车方式。2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一水多用”的原则规划建设油库区给排水管网,做好各类废水的收集、预处理系统设计建设,油罐清洗水必须循环使用,不得排放;其余各类废水经厂内预处理达河东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纳入其处理,污水管网未铺设到位前,废水经厂内预处理达河东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通过槽车运送至河东污水处理厂处理。已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一水多用”的原则规划建设油库区给排水管网,做好各类废水的收集、预处理系统设计建设,油罐清洗水循环使用,不排放;其余各类废水经厂内预处理达河东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纳入其处理,污水管网尚未铺设到位,废水经厂内预处理达河东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通过槽车运送至河东污水处理厂处理。3存应采取有效密封措施,减轻废气无组织排放。废气排放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二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无组织排放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二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4油库区边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Ⅱ类区标准;沿交通干线边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Ⅳ类区标准。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4类标准。5按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废物和危险废物环保管理要求做好固体废物的暂存、处理处置工作,暂存场地采取防雨、防渗措施,防止二次污染。各类危险废物应委托具备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确实做到固体废物零排放。已按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废物和危险废物环保管理要求做好固体废物的暂存、处理处置工作,暂存场地已采取防雨、防渗措施,防止二次污染。各类危险废物已委托具备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目前危废尚未产生。6落实报告书提出的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管道穿越太浦河两岸均应设置截断阀,并配备相应数量的溢油应急处理设备及人员,进一步加强输油管线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油库区建设合理容量的事故废水池和消防水收集系统,事故废水池平时应空置,各废水排放口(包括清水排口和雨水口)与外部水体间安装切断装置,油品储存区应设置围堰。已制定应急预案并在当地环保主管部门备案,管道穿越太浦河两岸均设置截断阀,并配备相应数量的溢油应急处理设备及人员,进一步加强输油管线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油库区已建设合理容量的事故废水池和消防水收集系统,事故废水池平时空置,各废水排放口(包括清水排口和雨水口)与外部水体间安装切断装置,油品储存区已设置围堰。7落实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防止、减缓施工作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期废水应采取临时处理措施,经处理后达标排放;施工过程产生的泥浆、废水均不得向太浦河排放。施工结束后,临时占用地应及时清障清淤,平整土地,进行绿化,稳定边坡,防止水土流失,尽快恢复原有生态环境。已落实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防止、减缓施工作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期废水已采取临时处理措施;施工过程产生的泥浆、废水均未向太浦河排放。施工结束后,临时占用地已及时清障清淤,平整土地,进行绿化,稳定边坡,防止水土流失,恢复原有生态环境。8项目施工期或营运期若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应另行向环保部门办理申报、审批手续。本项目未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9报告书设置的100米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得新建居民点及其他环境敏感目标,该范围内已有的环境敏感目标须于本项目试生产前搬迁完毕。管道沿线必须按照《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03)的要求,对距管线垂直距离8米范围内的居民进行搬迁。验收调查期间,报告书设置的100米卫生防护距离内未新建居民点及其他环境敏感目标,该范围内已有的环境敏感目标已于本项目试生产前搬迁完毕。苏州段管道沿线,对距管线垂直距离8米范围内无居民。9.风险事故防范及应急措施调查9.1风险防范措施本工程包括苏州油库、苏州末站、苏州段成品油管道线路及其附属工程。因此主要考虑苏州油库和长输管线的事故风险问题,其中主要涉及汽油、柴油等成品油的储存和长距离管线输送。苏州油库和长输管线为本评价的二大风险事故源,主要考虑苏州油库的火灾爆炸风险及贮罐泄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油码头以及长输管线的油品泄漏对环境的影响。1、精心设计选线,消除事故隐患⑴油品管道的选线设计应严格遵循国务院1989年第三十三号令《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要求,保证管线离开居民点、工厂、各类工程设施足够的安全距离。⑵管道应尽量避免与铁路、公路交叉,不可避免时交叉角度不应小于60°,并应尽量缩短交叉长度;本工程管道穿越现有沪杭铁路时,应禁止在距火车站100m范围内交叉,并采用横孔钻机穿越施工、加套管保护;⑶管道穿越苏嘉杭高速公路、苏州绕城高速、318国道等重要交通干线时,应采用定向钻机穿越施工,并仔细核定具体穿越相交位置,穿越段管线应加保护套管作特殊处理,套管顶部距路面埋深应保证在1m以上,并应遵循相关设计规范要求。在交通干线施工时应做好安全监护工作。⑷针对各处阀室配备相应数量的溢油应急处理设备及人员,以备在溢油事故发生后能在最短时间内控制油膜扩散,减缓事故环境影响。⑸管道在设计过程中,在穿越太浦河处两岸均应设置截断阀,并针对各处阀室配备相应数量的溢油应急处理设备及人员,以备在溢油事故发生后能在最短时间内控制油膜扩散,减缓事故发生对太浦河(清水通道)的环境影响。⑹选线应符合苏州市城市规划的要求。2、油库泄漏、冒顶溢油安全防范措施调查表明,设备失灵和人为的操作失误是引发油库油罐泄漏、溢顶甚至火灾的主要原因,结合同类事故案例的分析,提出如下主要风险安全防范和应急对策措施:⑴油库泄漏安全防范措施油库的日常管理与检查防范,对于泄漏的防止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措施如下:=1\*GB3①每月盘查油罐,如有异常亏油时,立即作追踪检查,必要时作油罐和管线测压,如发现油罐或管线有异常则立即更换;=2\*GB3②每月定期检测油罐的油气浓度并作记录,如果发现油气浓度异常,立即进行追踪检查处理;=3\*GB3③在油罐区内外按地下水的流向设置地下水监测井(测漏管),每月监测地下水含油浓度变化;=4\*GB3④制订“漏油记事表”,以掌握罐区发生漏油事故事件的原因以及频率,作为罐区防漏管理及污染整治的参考;=5\*GB3⑤油罐的地基和支撑结构应定期检查,检查的结果应存档以备将来参考。除采取上述管理措施外,在工艺设计和日常操作中还应注意:=1\*GB3①油品中含水会加速腐蚀,要及时从罐底排出积水。尽可能安装按密度或导电度测定油水界面的探头;=2\*GB3②油罐脱水应采用密闭二次脱水装置,并排至油水分离器或含油废水系统;=3\*GB3③油罐脱水应有自动安全措施;=4\*GB3④在清洗油罐前,应尽量退尽罐底油。⑵油罐冒顶溢油安全防范措施为防范油罐冒顶溢油事故的发生,对油罐应进行适当的整体试验。其步骤包括:水静力试验、外观检查或用非破坏性的测厚计检查;检查的记录应存档备查。此外,每个油罐外部应该经常检查,及时发现破损或漏处。应根据声音或视觉信号设置油罐高液位报警器、高液位停泵设施、罐间油量调节管线或其它自动安全措施。应及时对油罐焊缝、垫片、铆钉或螺栓的泄漏采取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GB3①油罐在装油前必须标定和检尺,装油后必须定期巡检和严格交接班检查。=2\*GB3②油罐应安装高液位报警和泵或进口阀之间的联锁系统。=3\*GB3③自动检尺系统应定期进行检查。=4\*GB3④泵操作和检尺之间应有通讯系统联系手段。=5\*GB3⑤超压和真空液压阀应该就位,最普通的是在罐顶上设置泄压人孔。=6\*GB3⑥油库防火堤的设置,应符合《石油库设计规范》(GBJ74-84)的要求,其中:a)防火堤应有足够的容量(应考虑到最大降雨量);b)防火堤应使用不透水材料加固(如混凝土等);c)防火堤应该进行检查和维修;d)应控制防火堤上的植被;e)通过防火堤的不用管道,应该用肩板堵列;f)尽量避免因维修而对防火堤造成缺口;g)防火堤内雨水排放管道上要应用闸阀;h)闸阀的全关全开操作范围应给予保证;i)污染的雨水及含油污水应直接排入废水系统。⑶油罐腐蚀的防范措施考虑到储存油品的腐蚀性和建罐当地的自然环境,为确保油罐长期安全运行,油罐的内外表面均应做防腐工程。防腐的部位主要包括:罐底板下表面,罐内壁,罐外壁及金属结构外表面,浮舱内表面,罐底边缘板和罐基础连接处等。防腐结构应采用涂料防腐与电化学防护相结合的方案。⑷完善的消防系统=1\*GB3①各油库应采用完善的消防系统,油库罐区消防均采用固定式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及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油罐上沿罐壁均匀设置泡沫产生器,并在环绕罐区的消防冷却水环管及泡沫混合液管道上设地上式消火栓及泡沫栓,用以辅助灭火。=2\*GB3②油库内应设消防值班室,消防值班室内应设专用受警录音电话。消防值班室应与消防泵房控制室合并设置。消防值班室与油库值班调度室、城镇消防站之间应设直通电话。3、管道泄漏的防范措施本工程采用密闭输油工艺,除阀门采用法兰连接外,其余管道均采用焊接和自动化管道泄漏检测技术,防止油气泄漏。调查表明,长输管道的腐蚀和在长输管道上方设置建、构筑物和施工作业,则是导致长输管道突发性溢油的最重要隐患。大部分输油管线的泄漏是由于腐蚀而引发,埋地或浸没于水中的腐蚀几乎均为电化学腐蚀,当发生化学反应,电流从金属进入环境的同时,管壁被腐蚀。因此,防范管道泄漏的主要措施为做好管道的防腐处理和日常的管理。A、管道的防腐处理措施如下:⑴采用防腐蚀管道;⑵管线采取环氧粉末外防腐并施加强制电流阴极保护;⑶阴极保护应投入使用;⑷管道内部应采取适用于输送油品的腐蚀抑制剂;⑸在适当位置应设置管道截止阀,并定期检查其性能。B、长输管道日常管理要求:埋地长输管道的管理和维护,要依据国务院《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要求,会同沿线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做好周边群众的有关管道安全保护的宣传教育,切实做好管道的巡检、维修和事故抢修工作。⑴严格遵守1989年⑵对线路及站场,均按抗洪、抗震要求设计;保证管道施工满足规范规定;⑶管道投产前按要求试压、检查焊缝质量,以保证施工质量;⑷要经常巡线检查,发现漏油及时报告;汛期要加强检查;⑸沿管道中心线两侧各5m为安全防护带。在防护带内严禁取土、挖塘、采石、盖房、建温室、垒家畜棚圈和修筑其它建筑物,禁止种植深根作物。在管道中心线两侧及附属设施场区外各50米范围内禁止开山、爆破、燃放爆竹和修筑大型工程;水下穿越管道安全防护带加宽至两侧各100m(共200m),在安全防护带内严禁设码头、抛锚、炸鱼、挖泥、掏沙及疏窄加深等工作。在管道中心线两面侧各200m范围内严禁爆破作业;⑹做好突发性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密切与地震、水文、气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制定与采取完善的对策;⑺长输管道的流程操作应遵守“先开后关”的原则,确认新流程已导通后,再切断原流程。具有高低压部位的流程,操作开通时,应先导通低压部位,后导通高压部位。关闭时,应先切断高压,后切断低压;⑻对岗位职工加强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长输管道工艺流程操作规程与切换,由调度统一指挥,非紧急情况(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未经调度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操作流程;⑼埋地管道与公路、铁路、河流和地下构筑物的交叉处两侧应设置标志桩(牌)。对于一些人口密度大,管线周围其他设施多的特殊地段,应适当增加管线标志桩或警示牌的设置密度,且标志应醒目、永久。以免第三方施工开挖时破坏管道;⑽对易于遭到车辆碰撞和人畜破坏的管段,应设置警示牌和固定墩加以保护。管道与固定墩之间要有良好的电绝缘,以保证达到有效的阴极保护,防止腐蚀的发生。⑾管沟中的管道应定期用视力检查;⑿管道应定期进行水静压试验;⒀准备好管道紧急维修的设备和配件;⒁所有不用的管道应该用盲板封死;⒂流量表应投入使用;⒃应用超声及磁力检漏设备定期检漏;⒄设置压力事故自动关闭系统。如果管道压力变化,报警会启动,并可进入自动或遥挖阀门关闭步骤;⒅采用人工定期巡检和在危险地段设置油探头等措施及时发现泄油事故;⒆建立周密的泄漏事故应急处理系统;⒇制定完善的管道风险事故应急计划,一旦事故发生,能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制止事故蔓延扩大,并对事故可能的后果尽早采取有效措施,使之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降到最小。4、建立环境风险事故监测系统建立环境风险事故监测系统,在发生轻微事故(即污染事故发生在某一部分,通过控制,不会影响到设施以外)和一般事故(污染事故持续发展影响到整个设施,但通过控制,不会影响到厂区以外)时,及时启动厂内应急监测预案,建立应急监测小组,负责对事故现场及周围区域实施应急监测;当发生严重事故(重大的爆炸和泄漏,使周围居民受到明显影响,并直接导致外环境排放浓度超标)时,本工程风险事故监测系统要依赖于当地环境监测站,厂内应急监测小组要配合当地环境监测站实施应急环境监测,及时出具应急监测报告,为应急救援指挥部门判断事态发展和指挥救援提供依据。监测内容包括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常规监测包括大气监测和水质监测,在事故发生后,要对全厂的事故污染物进行监测。当地环境监测站作为重大事故监测的实施部门,接受应急指挥部门的领导和安排,监测站做好应急监测的队伍建设、监测方法筛选、人员培训、设备和仪器设备的配备。厂内应为应急监测准备相应的采样器具、分析试剂、仪器设备、防护器具,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本项目油库区内设置油气浓度监测报警仪,当有成品油泄漏时能及时报警,以便在第一时间及时处理。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发生,当地监测站将启动环境污染应急预案,成立环境保护组,在厂内应急监测小组的配合下,负责对事故现场污染区进行应急监测,包括事故规模、事态发展的去向、事故影响边界、气象条件,污染物浓度、流量等,事故处置过程中要及时提供上述监测数据。5、防止油库区内事故引起环境风险的防范措施⑴按相关标准在油罐区设置围堰和收集池。油罐的建设首先要严格按照防火规范,确保防火间距、消防通道、消防设施等满足规定要求;储罐一旦发生火灾,其火焰热辐射对临近罐的影响要有足够的防火距离,消防设备(水喷雾消防冷却等)要达到规定配备。储罐四周应设防火堤,按规定满足防火堤内有效容积、高度等要求。建议本项目从风险的角度考虑,制定完善的堵漏防范措施。⑵对油罐除按规范设计围堰或防火堤外,还应考虑围堰内设置泄漏成品油收集池,以及考虑接收整个厂区火灾事故消防液的应急池,应急池的容积可按消防水量的4小时考虑。⑶当成品油泄漏事故发生时,首先切断罐区雨水阀,防止泄漏物料进入雨水系统;尽可能切断泄漏源。⑷当发生火灾或爆炸时,首先关闭雨水排放阀,封堵可能被污染的雨水收集口;消防废水全部进入消防水收集池;另外,对因火灾而产生的一氧化碳和烟尘等污染物,主要采取消防水喷淋洗涤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消防水全部进入应急池。(5)罐区雷击风险事故防范应急措施根据《石油库设计规范》14.2.3条,油罐的顶板厚度均≥4毫米,且拱顶罐均装有阻火器,故不应装设避雷针。罐体均做防雷接地,罐区设联合接地网。罐上仪表线路为屏蔽电缆,其保护钢管在2处与罐体做电气连接。罐区内所有工艺管道及金属构架均按规范与接地体相连。9.2事故应急对策⑴组建应急工作班子=1\*GB3①项目部组建溢油应急决策指挥组,负责应急溢油事件的组织、指挥、抢修、控制、协调应急响应行动。溢油灾情严重,可能危及水系大面积污染或潜在重大火灾事故时,及时报告当地政府部门,请求政府支援。=2\*GB3②建立各油库及长输管线溢油应急队伍,由油库及管线主管安全环保的领导负责,检(抢)修人员和消防及义务消防队员组成。负责所管地段的溢油应急响应行动和邻近油库地段溢油应急待命。项目部组建溢油应急预备队伍,由溢油应急决策指挥组领导指挥,由检(抢)修单位、消防队和环境监测站组成。⑵信息传递和反馈系统=1\*GB3①设调度和库区专用用电话=2\*GB3②突发性溢油报告分为速报、确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速报由当事人或发现者从发现溢油事件起立即报告;确报由油库负责人在弄清有关基本情况后48小时以内上报项目总调度室;处理结果报告由油库在溢油事故处理完后立即上报安全环保处。=3\*GB3③报告内容速报:发生(或发现)的时间、地点、油种、面积与程度、离河流公路或居民点距离,报告人姓名或单位。确报和处理结果报告:除上述内容外,还应包括采取的应急措施、受损情况、经济损失和处理结果。⑶应急器材和资料配备1)工具车;2)堵漏器材(管箍、管卡等);3)根据码头能力配备突发性溢油事故应急器材,如机动性强的充气式围油栏;4)防爆抽油泵和贮油容器;5)挖沟用阻隔工具;6)应急修补管线的专用工具和器材等;7)溢油检漏专用仪器和设备等;8)消防设施和器材;9)移动通讯器材;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