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学习心得_第1页
《孝经》学习心得_第2页
《孝经》学习心得_第3页
《孝经》学习心得_第4页
《孝经》学习心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孝经》学习心得孝经》出自孔子故居墙壁藏书中。据传孔壁藏书为孔子裔孙孔鲋于秦末时所藏,汉武帝时鲁恭王扩建宫舍,推倒孔子故居墙壁始被发觉。《孝经》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殊是西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它成为人们修养的必读书目之一。关于《孝经》的,说法不一,《汉书·艺文志》记载,“《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是说《孝经》为孔子所作。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却记载,曾子“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是说《孝经》为曾子所作。元朝人熊禾在为董鼎《孝经大义》一书作序时也说:“曾氏之书有二,曰《高校》,曰《孝经》。”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孝乃百德之先,只有孝顺的人才能“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

以前对于《论语》只是片面的点点滴滴的了解一些,人防办组织的“菜单式”读书活动使我在工作之余,忙里偷闲中粗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感悟》一书,对其中的道理虽然谈不上大彻大悟,但也收获良多。《〈论语〉感悟》是于丹教授继《〈论语〉心得》讲解并描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抱负之道和人生之道的基础上,讲解并描述了孝敬之道、才智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和仁爱之道。于丹教授仿佛是一位烹饪高手,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把一段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感悟的.方法来解读,把浅显的道理,讲得透彻而又入木三分,真正走到了我们心理。看过“孝敬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孝敬”仍旧现代社会道德素养的朴实的起点。在今日这样一种人人公平,法律公正的社会里,“孝”仍旧是做人的根本。看过“才智之道”,使我们懂得了“才智”是一种思维方式,拥有了学问并不代表拥有了才智。真正的才智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以学问作为积淀,以才智来努力提升我们的境界。看过“学习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在今日这个时代,信息纷纭冗杂,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那些东西真正有价值,才能把所学到的学问来建设祖国,回报社会。看过“诚信之道”,使我们懂得了“诚信”虽然中国儒家提出的道德理念,但是放到今日,它依旧是一个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基本的道德水准。假如我们每一个人从内心的真诚动身,建立和守住信誉,就肯定会建设起一个诚信的社会。看过“治世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德政”作为《论语》“治世之道”的核心,在整个文明走过两千多年的有了法治作为保障的社会中,可能道德的力气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能发挥它的功能。看过“忠恕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忠恕”就是忠诚于自己,善待他人。假如以这样的心态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不管这个世界如何纷乱,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生活得自由一些。看过“仁爱之道”,使我们懂得了“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里基石下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仁爱就是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就是用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假如我们生活一个布满仁爱的社会里,那么整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妙。确实,随着科技的进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是当我们把这些压力看作是一种学习,看作是一种动力的话,可能我们工作起来会轻松许多。这种轻松更多的表如今心情与心境上,家庭中多一份孝道,同事中多一份谅解,以诚待人,勤奋工作,那么我们收获的将是对整个社会的进展做出的奉献。

孔孟儒学认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的源泉。《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就载: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为德之本的思想在儒家其他著作里也有所反映。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5]〔P71〕认为孝是仁的基础。孟子则说:“亲亲,仁也。”[5]〔P430〕又说:“仁之实,事亲是也。”[5]〔P359〕将侍老奉亲之孝作为仁的实质。《大戴礼记·曾子大孝》载:“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指出“孝”是一切德行的起点,是一切德行的大经大本,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根本法则。[6]〔P475〕“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樊迟问仁,子曰:‘爱人’。”[5]〔P171〕“仁者爱人”是孔子对仁的简明概括。而他又认为“孝”是“仁”的基础,“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5]〔P71〕既然孝道观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最高道德准则,那么,为了这种理念价值的推行,就必定有一些最详细最直接的行为要求。儒学创始者特别重视父母子女间的感情沟通,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敬重、爱戴和赡养。[7]诚然,行孝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子女对父母的物质奉养,但是孔子并不停留在物质奉养上,他认为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是不够的,还得在感情上对父母表示真诚的敬重和爱戴。所以他又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5]〔P79〕假如对父母在感情上不敬重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又与犬马有什么区分呢?不过,孔子对“孝”的最高阐述是要求子女在父母生前根据父母的意愿行事,在父母死后继承他们的遗志立身。所以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5]〔P74〕周武王和周公旦继承文王的遗志讨灭了商纣王,故孔子赞扬他们说:“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5]〔P44〕司马迁著《史记》,班固著《汉书》都是立志完成其父遗留下来的未竟事业,是孔子孝道观最高要求的表达。孔子对于要求子女孝敬父母做的一些详细行为,典籍中还有如下一些记载: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5]〔P79〕父母在世时,要以礼侍奉;死了,要以礼安葬,并且按礼仪祭祀。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5]〔P79〕关怀父母的病痛是讲求孝道之关键。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5]〔P98〕就是要求子女常常在父母面前尽些孝心。孟子对孔子仁孝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他认为孝是仁的实质。因此,“事孰为大?事亲为大。”[5]〔P357〕又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5]〔P385〕。推已及人,把最初产生和存在于家庭中的孝悌观念推广到整个社会,是孟子孝道观的独到见解。故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P253〕孔孟以后,宣扬孝道观的大儒不乏其人。北宋中期,理学领袖关中张载、洛阳二程都大力阐发孔孟儒学孝道观,从而使孝悌观念在民众中得以快速传播,并打下深刻的烙印。张载则把孟子推已及人的孝悌观念作了更深层次的引申。他提出了“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8]〔P180〕二程对“仁”与“孝”的关系有了新的熟悉。他们指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言为仁之本,非仁之本。”[9]〔卷十一〕“为仁之本”与“仁之本”是有区分,仁是本,孝是用,不能混为一谈。又说:“人无孝悌不行,而不全力以赴尽孝尽悌也不行。”[9]〔卷二十三〕不仅要有孝悌观念,而且要有孝的行动。清朝名儒魏源也对孝道有所阐发,他说:“君子之言孝也,敬而已矣;君子之言敬也,孝而已矣。一举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10]〔P14〕把侍奉双亲的“孝”和“敬”紧密结合起来。这是魏源的新见解。四孝为政之本,统治者对孝道大力提倡孝悌观念也是统治者为政的根本。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