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50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直观教学的优势()A.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B.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C.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D.有助于学生形成抽象思维【答案】D2、教师在进行“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课的教学时,请家里做水果生意的学生给全班同学讲水果保鲜方法和经验。这利用的课程资源是()。A.教师资源B.学生资源C.教材资源D.网络资源【答案】B3、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答案】C4、影响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因素包括()。多选A.掌握知识的程度B.形式逻辑的发展水平C.社会性发展水平D.个体思维品质【答案】A5、教学语言的学科性要求教师要运用本学科的语言来教学,这种语言是()。A.日常术语B.专用语言C.教学术语D.教师术语【答案】C6、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A7、在精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不会变形、衰退和消失的是()。A.内质网B.线粒体C.中心体D.高尔基体【答案】B8、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几个()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C9、以下育种方法未使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A.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B.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C.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植株D.细胞工程培育番茄一马铃薯杂种植株【答案】B10、下列叙述中,除哪项外,都与植物体细胞杂交密切相关?()A.利用离心、振动、电刺激等诱导细胞融合B.微型繁殖与作物脱毒C.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D.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答案】B11、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K+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D.人的成熟红细胞主动吸收葡萄糖的过程需消耗能量【答案】D12、注射成熟个体的垂体提取液,可促进同种淡水鱼排卵。这主要是因为垂体含有()。A.甲状腺素B.雌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D.促性腺激素【答案】D13、教师在讲授“细胞的增殖”时,播放文昌鱼胚胎发育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引入正题,这种导人方式属于()。A.直观导入B.设疑导入C.经验导入D.事例导入【答案】A14、在目镜15×,物镜10×的显微镜下,视野中被相连的30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将目镜转换为5×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个。A.10B.90C.180D.270【答案】D15、教师以预先设定好的、期待的教学目标为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达到程度的评价称为()A.配置性评价B.效标参照评价C.常模参照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B16、在中学生物学课程中,科学研究活动的主要功能包含()。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答案】C17、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B.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D.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答案】C18、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是Nt=NoλtB.器械捕杀和药物捕杀是控制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根本措施C.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和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采用样方法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可改变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使种群密度下降【答案】B19、在生物教学中,只要实验室条件允许,教师总是会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体验实践带来的快乐。该教师的这一做法,遵守的教学原则是()。A.科学性原则B.实践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答案】B20、下面关于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来自ATPB.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绿色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是固定不变的D.光合作用受阻一定时期后,有机物缺乏,影响根吸收矿质元素【答案】D21、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体的过程中,从苏云金芽孢杆菌DNA上获取BT,需要用到()。A.限制酶B.连接酶C.聚合酶D.NTP【答案】A22、躯体神经支配的器官包括()。多选A.内脏器官B.腺体器官C.感觉器官D.运动器官【答案】C23、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免于恐惧的需要属于()A.生理需要B.生长性需要C.安全需要D.缺失性需要【答案】C24、在目镜15×,物镜10×的显微镜下,视野中被相连的30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将目镜转换为5×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个。A.10B.90C.180D.270【答案】D25、血浆、原尿、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答案】D26、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裂期的细胞不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B.免疫系统中的记忆细胞既有分化潜能又有自我更新能力C.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都下降,酶活性减弱D.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答案】B27、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酸、酶、脂肪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B.ATP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C.H、O、N四种元素B.ATP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C磷脂参与构成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等D.DNA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其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答案】D28、下面关于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来自ATPB.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绿色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是固定不变的D.光合作用受阻一定时期后,有机物缺乏,影响根吸收矿质元素【答案】D29、某双链DNA分子中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该DNA分子()。A.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种B.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C.四种含氮碱基A:T:G:C=3:3:7:7D.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答案】C30、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答案】A31、在进行“细胞膜的结构”教学时,下列哪种教学方式更合适()A.讲授B.谈话C.直观教学D.演绎【答案】C32、下列各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乳酸B.H2O、Na+C.C6H12O6D.血红蛋白、胃蛋白酶【答案】D33、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RNA病毒B.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减退C.艾滋病毒主要通过唾液、食物传播D.“鸡尾酒疗法”是目前治疗艾滋病有效方法之一【答案】C34、下列可以看做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答案】D35、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体内具有遗传功能的大分子化合物B.细胞内构成生命物质的主要成分之一C.由含氮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的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D.核酸主要有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两种【答案】C36、下列生理过程与细胞器膜的流动性无直接关系的是()。A.噬菌体侵染细菌B.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D.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答案】A37、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其中Z条是环状多肽。这个蛋白质至少含有多少个氧原子?()A.M—N+ZB.M—N—ZC.M+N—ZD.M+N+Z【答案】C38、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答案】A39、关于生物大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大分子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核酸的特异性取决于特定的空间结构C.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取决于碳链的多样性D.构成DNA的单体在不同物种中通用【答案】D40、患者,女性,26岁。面部红斑,光过敏,关节肿痛,多种抗生素治疗不见好转,尿蛋白检查阳性,激素治疗有效。A.过度劳累B.感冒C.近期怀孕D.吃含磷脂高的食物E.情绪激动【答案】C41、将正常成年猫放在-8℃环境中40min,可能出现()。A.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明显升高,耗氧量升高B.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明显下降,耗氧量下降C.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相对稳定,耗氧量升高D.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相对稳定,耗氧量不变【答案】C42、对森林中植物垂直分层、水中植物垂直分层、高山上植物垂直分层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生态因素分别是()。A.光、光、温度B.光、光、光C.温度、水、温度D.温度、温度、水【答案】A43、C4途径中,CO2的受体是()。A.草酰乙酸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天冬氨酸D.二磷酸核酮糖【答案】B44、小学阶段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包括()。多选A.学习是主导活动B.学习是师生互动的过程C.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D.学习促进儿童心理积极发展【答案】A45、在进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的实验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了下面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主要体现了课程理念中的()。A.提高生物科学素养B.面向全体学生C.倡导探究性学习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答案】C46、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答案】C47、对森林中植物垂直分层、水中植物垂直分层、高山上植物垂直分层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生态因素分别是()。A.光、光、温度B.光、光、光C.温度、水、温度D.温度、温度、水【答案】A48、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特性【答案】D49、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只可通过以上一种方法补充的激素是()。A.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②④【答案】C50、某人手指受伤,一段时间后自动愈合,这一过程中伤口的细胞不会发生()。A.有丝分裂和分化B.同源染色体分离C.DNA复制D.纺锤体的出现和消失【答案】B大题(共10题)一、“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的课程标准要求为:“概述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主要内容包括:①氨基酸结构和种类;②氨基酸的脱水缩合:③蛋白质分子多样性;④蛋白质功能。(1)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设计一个合作学习的学习活动。【答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的种类;②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过程与方法:①尝试建立氨基酸结构通式的球棍模型(模仿水平);②使用球棍模型演示脱水缩合、肽链形成具有空问结构的蛋白质的过程(独立操作水平);③能够利用多媒体搜集相关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②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③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初步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2)活动目标: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氨基酸的结构,故设计球棍模型模拟氨基酸结构的合作探究活动。特别是要形成对氨基酸空间结构的认识,为下一步理解肽链的空间结构做铺垫。活动用具:桔红色球——氢原子,黑色球——碳原子,绿色球——氧原子,蓝色球——氮原子,小铁棍——化学键.弹簧棍——碳氧双键。二、材料:在“种子萌发环境条件”探究活动中,某教师拟参照下列各项给予学生评价:(1)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2)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包括设计对照实验(3)能否按照试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的进行实验(4)能否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完成实验(5)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6)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7)能否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8)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交流问题:(1)结合材料,从评价内容的角度,分析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10分)(2)在实际教学中,评价应注意些什么(10分)【答案】(1)该探究活动中,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教师应结合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2)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应注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具体操作时,除了采用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性方式进行评价。采用“档案夹”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采用“档案夹”的目的是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三、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的内容如下: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19世纪末,欧文顿(E.Overton)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为红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思考与讨论:1.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3.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都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都是疏水的。请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为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而科学家如何从这一现象推导出“脂质在细胞膜中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要求:(1)确定该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2)设计上述内容的教学过程(20分)。【答案】(1)教学重点: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教学难点:通过对细胞膜化学组成和结构的探索历程,理解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以及体验科学探索的严谨性。(2)教学过程:复习导人.引入兴趣:师:大家上节课做实验都非常认真,实验结果也很不错。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做的质壁分离实验现象。想一下,为什么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生:因为生物膜具有半透性、弹性……师: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生物膜为什么具有以上的特性,细胞膜对物质的选择性吸收是否与其特定的结构相关细胞膜结构是怎样的呢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生物膜中有一些分子物质能控制物质进出。(进入探索生物膜结构历史博物馆,讲授新课)师:大家讨论非常热烈,那么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参观生物膜的结构历史博物馆来验证刚刚所回答的问题结果是否符合现实。(随着历史的步伐走,教师带学生走进了博物馆1号。)【博物馆展区1号欧文顿实验】展板1内容:1895年,欧文顿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可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穿过细胞膜。问题1:根据欧文顿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四、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的内容如下: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19世纪末,欧文顿(E.Overton)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为红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思考与讨论:1.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3.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都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都是疏水的。请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为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而科学家如何从这一现象推导出“脂质在细胞膜中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要求:(1)确定该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2)设计上述内容的教学过程(20分)。【答案】(1)教学重点: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教学难点:通过对细胞膜化学组成和结构的探索历程,理解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以及体验科学探索的严谨性。(2)教学过程:复习导人.引入兴趣:师:大家上节课做实验都非常认真,实验结果也很不错。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做的质壁分离实验现象。想一下,为什么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生:因为生物膜具有半透性、弹性……师: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生物膜为什么具有以上的特性,细胞膜对物质的选择性吸收是否与其特定的结构相关细胞膜结构是怎样的呢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生物膜中有一些分子物质能控制物质进出。(进入探索生物膜结构历史博物馆,讲授新课)师:大家讨论非常热烈,那么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参观生物膜的结构历史博物馆来验证刚刚所回答的问题结果是否符合现实。(随着历史的步伐走,教师带学生走进了博物馆1号。)【博物馆展区1号欧文顿实验】展板1内容:1895年,欧文顿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可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穿过细胞膜。问题1:根据欧文顿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五、材料:某教师设计的“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为的是我们下节课带着问题来更好地学习“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这节内容。课前我已经布置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来研究,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并讨论一下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师生共同交流,复习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教师捎带将原生质的概念和质壁分离所发生的现象进行描述。)(一)分析学生的实验方案师:现在让我们将各小组针对不同问题的实验设计进行交流。生(小组1):我们的问题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什么,是水分子从细胞内排出到细胞外还是溶液从细胞内排出细胞外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生(小组2):我们想知道不同浓度的溶液对质壁分离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生(小组3):我们研究的问题也是不同物质溶液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产生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8分钟)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说明大家在课前的预习是有效的,但有些小组的实验设计还是有点小问题,刚才别的小组都帮你们纠正了,一会儿做实验时还要注意。师:(简要说明实验关键步骤)好!现在开始按各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2分钟)(二)学生独立实验【答案】(1)属于探究性实验。(2)准备阶段:①准备好实验材料。尽可能选择与教材要求一致的材料,并确保新鲜。②准备好实验设备、用具和药剂。实验前教师要仔细检查一遍实验设备、用具,试剂配制要严格掌握一定的浓度、纯度和数量,并注意保存;每种配好的试剂都要贴好标签,标明试剂名称、浓度和配制日期。③准备好实验教学辅助教具。使用辅助教具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操作技能和实验步骤的要点,辅助教具或电化教具,如PPT、录像等。④进行预试。⑤培养小助手。在实验前培养实验小助手,上课时注意发挥小助手的积极性。⑥教师要对本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难点认真考虑,做到心中有数,并制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实施阶段:①精心布置实验室环境,创设实验研究的良好氛围。②若是第一次学生实验,则要特别认真对待第一次实验课的教育准备工作。③精心编排实验小组,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与管理。④教师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在实验时,教师要不断巡视每组的实验情况,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的姿态给学生以指导,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要及时予以适当的点拨和帮助,使每个小组的实验都能顺利进行下去。⑤教师和学生要认真做好实验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到忙而不乱。六、春季浮游藻类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以硅藻为主的群落,而后转为以绿藻为主的群落,继而转为以蓝藻为优势种的群落。问:①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角度分析,.上述藻类属于_____它们的种间关系主要表现为______。(6分)②进入春季后,湖泊中各种藻类种群环境容纳量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理由是___(6分)③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春季升温过程提前,而光照尚未增强,研究表明,蓝藻更适应这种高温低光照的新环境,由此推测,气候变暖对湖泊中蓝藻成为优势种的时间将___(填*提前"或“推迟”或“不变"。(3分)【答案】七、(材料)材料:某教师关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一课的教学思路片段如下:①为了解决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植皮问题,需从烧伤病人的皮肤上取下细胞置于培养液中培养,推测培养瓶中应该加入哪些培养物质才能让细胞活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身体里的活细胞要存活是否也需要这些物质引出课题: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②教师弓导学生查阅食物营养成分表,对比分析不同食物中共有的营养物质,据此推测细胞生活需要的营养物质。③教师提供皮肤细胞培养液的配方表,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实际培养细胞时,添加的物质和前面推测的物质的异同点。④引导学生回顾摄入的食物归根结底来自组成这些生物体的细胞,使其体会细胞从外界吸收的物质具有构建细胞和生物体的作用。教师提供细胞各种结构成分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应注意的事项。(10分)(2)结合材料:举例分析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计划培养学生的哪些思维能力。(10分)【答案】八、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中存在着某种只允许水分子出入的通道,人们称之为水通道,但水通道到底是什么却一直是个谜。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研究了不同的细胞膜蛋白,经过实验,他证明了一种被称为“水通道蛋白”的细胞膜蛋白就是人们寻找已久的“水通道”。如何验证彼得·阿格雷发现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探究:①观察:发现水分子能通过细胞膜。②问题:水究竟怎样通过细胞膜③假设:__________。(3分)④实验:把含“水通道蛋白”的正常细胞和经过处理后的__________细胞放在__________中。(4分)⑤结果:前者能吸水,后者__________。(3分)⑥结论:__________。(3分)(2)为了进一步验证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彼得.阿格雷又制出两种人造细胞膜,分别做成泡状物,然后放在水中,结果第一种泡状物吸收了很多水而膨胀,第二种则没有变化。请指出这两种人造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的异同点:相同点:__________;不同点:__________。(2分)【答案】(1)③“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④不含该蛋白质;蒸馏水⑤不能吸水⑥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2)相同点:都含有磷脂双分子层。不同点:一种含有水通道蛋白,一种不含水通道蛋白。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本题是验证彼得·阿格雷发现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从而探究水究竟是怎样通过细胞膜的。因此,假设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在实验时,把含“水通道蛋白”的正常细胞和经过处理后不含该蛋白质的细胞分别放在蒸馏水中。结果发现含“水通道蛋白”的正常细胞能吸水;经过处理后不含该蛋白质的细胞则不能吸水。因此,可以说明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2)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有磷脂、蛋白质和糖类,其中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或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或嵌插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彼得·阿格雷制成的两种人造细胞膜,其中吸收了很多水而膨胀的含有水通道蛋白.而没有变化的则不含水通道蛋白。但它们的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九、家蚕细胞具有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将人干扰素基因导入家蚕细胞并大规模培养,可以提取干扰素用于制药。(1)进行转基因操作前,需用__________酶处理幼蚕组织,以便获得单个细胞。(2分)(2)为使干扰素基因在家蚕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来自eDNA文库的干扰素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表达载体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若要检测干扰素基因在家蚕中是否表达,可分别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逐步鉴定。(6分)(3)通过PCR技术可大量获取目的基因,该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包含:扩增缓冲液(含Mg2+)、水、4种脱氧核糖苷酸、模板DNA、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脚手架搭设合同范本
- 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学设计-5.2.1 视频信息的采集1-教科版
- 通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
- 砼冬季施工合同管理措施
-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选修课程教学设计:第八课几种常见字体效果的制作
- 第15课 自由舞蹈啦啦操学练与创编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Unit 6 How do you feel Part B Read and writ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第六单元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第1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 加工订货合同范文汇编(18篇)
- 岗位绩效奖励制度
- JGT161-2016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
- Visual Studio 2019(C#)Windows数据库项目开发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深圳中考自主招生简历
- 寿光金远东变性淀粉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乳酸、丙交酯、聚乳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美术社团活动记录
- 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畜牧养殖设备(共73张PPT)
- 消防安全每月防火检查记录
-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课程教学大纲
- DB32/T 4443-2023 罐区内在役危险化学品(常低压)储罐管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