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音乐概论》第二章 民间歌曲_第1页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第二章 民间歌曲_第2页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第二章 民间歌曲_第3页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第二章 民间歌曲_第4页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第二章 民间歌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民间歌曲概述一、民间歌曲的含义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为表现自己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而集体创造的一种口耳相传的歌曲形式。另外,一些由专业音乐工作者根据民间曲调加工而成的作品,仍然被看作民歌。第二章民间歌曲二、民歌的基本特征(一)民歌与人民具有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民歌是由普通民众自己创作的且自演自唱,直接而真实地反映了其社会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因此,民歌获得了“人民的心声”、“时代的镜子”之美誉。第二章民间歌曲(二)民歌在创作上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和流传变异性在过去,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大多是不识字、不识谱的,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感情和意愿,往往口头编创,集体加工。在流传过程中,因演唱者的素养、方言及阅历等因素的不同,在曲调、速度、力度、繁简等方面会产生一些变化,形成同一首民歌的不同变体,即变异性。第二章民间歌曲(三)音乐形象准确生动、结构短小、手法简练我国民歌绝大多数结构短小,“呼应”式的两句体和“起承转合”式的四句体是民歌典型的发展手法和曲式结构。我国劳动人民擅于用经济的音乐材料,刻画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表达深刻真挚的感情。第二章民间歌曲(四)鲜明的风格色彩民歌是伴随着人民的生产、生活口头创作的,所以,民歌同创作群体的民族、方言、性格、环境、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因此,各地的民歌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第二章民间歌曲三、民间歌曲的发展脉络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人类文明,人类的一切财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无一不是通过劳动所创造的。民歌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也不例外,它是在历代劳动人民的劳动生产和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第二章民间歌曲我国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它们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思想感情,例如表达对统治阶级的讽刺嘲笑,对宗法礼教、婚姻制度的挑战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等。当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民歌在发展过程中,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对民歌采取了扼杀、篡改和利用的手段,一些不健康的、腐朽的东西也渗透到民歌中,因此,我们在学习民歌时,必须进行剔除糟粕的筛选。第二章民间歌曲学唱一定数量的优秀民歌是当代大学生学习民间音乐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不但要学,而且必须要多学、学好,唱得有滋有味、有模有样。四、民歌与其他民间音乐的关系民歌是其他民间音乐形式的基础,为其他四类民间音乐体裁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素材。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民间器乐和戏曲音乐所使用的音乐大多来自民歌,是民歌曲调在其他音乐体裁中的发展运用。第二章民间歌曲另一方面,任何艺术形式之间,都是在相互影响、彼此吸收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所以,当其他四类民间音乐体裁成熟之后,又反过来对民歌产生影响,促使了民歌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一)民歌与民间歌舞的关系大量的艺术实践说明,民间歌舞的歌唱部分大多数是民歌。这些民歌节奏明快、动力性强,适合边歌边舞,与舞蹈结合就成了歌舞。当歌舞形成之后,它又反过来影响民歌。第二章民间歌曲(二)民歌与说唱、戏曲的关系民歌是说唱、戏曲的基础,可从内容和音乐结构两个方面说明。说唱和戏曲音乐有板腔体和曲牌联缀体两种典型的结构。另外,民歌在表演、演唱技巧等方面也为说唱和戏曲提供某些借鉴。说唱、戏曲形成后,一方面继续从民歌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另一方面,又反过来影响民歌,使一些民歌明显带有戏曲音调的因素。《绣荷包》(见例2-1)、(见例2-2)。第二章民间歌曲第二章民间歌曲五、民歌与专业创作的关系音乐文化的和谐发展需要不断地创新。发展的动力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继承。无论是基于传统民歌的创新,还是源于对不同个性的借鉴,同则不继,异则相生,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和历史的冲刷,民歌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它将继续不断地为音乐的发展提供技术、经验和创作素材。第二章民间歌曲专业创作可以从民歌中吸取音乐素材,从而在音乐创作中准确把握作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爱好。民歌是专业创作的源泉,学唱大量的民歌,既是青年学子继承传统文化的历史任务,又是创作具有浓郁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第二章民间歌曲第二节汉族民歌的分类汉族民歌分布地域辽阔,风格多姿多彩,分类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按地域(行政区域)划分一般分为三级行政区划。按省级区划,如山东、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地民歌。按地市级区划,如山东的济南、青岛、烟台、菏泽、聊城等地民歌。按县市级区划,如山东聊城的临清、东阿、高唐、莘县、阳谷等地民歌。第二章民间歌曲二、按民族划分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可分汉族、壮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等民族民歌。三、按历史时期划分鸦片战争以前为传统民歌,又可分为唐代民歌、宋代民歌、明代民歌等。鸦片战争以后为新民歌,又可分为五四时期的民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民歌、抗战民歌等。第二章民间歌曲四、按内容划分(1)反映社会斗争的,如《洪秀全起义》《工农齐武装》等。(2)反映生产生活的,如劳动号子。(3)反映爱情生活的,如《小河淌水》《蓝花花》等。(4)反映一般日常生活的,如《放风筝》等。(5)逗趣、启智的,如《对花》《数蛤蟆》等。(6)歌颂人物、介绍景观的,如《绣金匾》(曲谱见212页)、《刘志丹》等。第二章民间歌曲五、按色彩区划分根据音乐风格、旋律旋法、调式调性、音乐语汇、语言因素等,分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8个色彩区(也有9个、10个色彩区的分法)。六、按体裁划分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按体裁的分类法,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三类。第二章民间歌曲(一)劳动号子1.劳动号子的含义2.劳动号子的功能3.劳动号子的种类劳动号子一般按工种分为五类。(1)搬运号子。(2)工程号子。(3)农事号子。(4)作坊号子。(5)渔船号子。第二章民间歌曲4.劳动号子的艺术特点(1)演唱形式。(2)歌词。(3)节奏。(4)曲调。(5)结构。(二)山歌1.山歌的含义2.山歌的功能3.山歌的类别山歌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曲调和演唱特点分为高腔山歌、平腔山歌和矮腔山歌。现在普遍采用的分法是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和放牧山歌三类。第二章民间歌曲4.山歌的艺术特点(1)演唱形式,以独唱、对唱为多。(2)歌词即兴编创,并惯用比兴手法。(3)歌唱者在山野环境中演唱山歌,只是为了使用最自然的语言(即方言)表达内心真实的所思所想,不受节奏节拍的限制,自由而舒展。(4)山歌的曲调具有辽阔奔放的特点,乐句结束处多出现上扬的自由延长音。(5)山歌的曲式结构多为两句体和四句体。第二章民间歌曲(三)小调1.小调的含义2.小调的功能3.小调的类别小调分为吟唱调、谣曲、时调三类。第二章民间歌曲4.小调的艺术特点(1)演唱形式以独唱、齐唱为主,多有乐器伴奏。(2)唱词比较固定,大量运用衬词。(3)一般节奏匀称并富于变化,节拍规整,不像山歌那样自由悠长,也不像号子那样有比较明显的律动性。(4)曲调委婉流畅,装饰性强。(5)结构形式多样,最常见的结构是两句体和“起承转合”式四句体以及这两种类型的变化发展结构,乐段的独立性、完整性强。第二章民间歌曲第三节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歌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其他55个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民族歌种繁多,数量浩如烟海。下面仅介绍几种少数民族歌种。一、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蒙古族主要聚居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周边的各个省份,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经济形式。第二章民间歌曲蒙古族民歌有两种传统的分类方法:一是按题材分类,分为牧歌、赞歌、思乡曲、宴歌、谚歌、叙事歌、儿歌等;二是按体裁分类,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1.长调2.短调3.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第二章民间歌曲二、维吾尔族的情歌我国的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维吾尔族民歌蕴藏极为丰富,从内容上可分为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两大部分。传统民歌包括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等类别。1.情歌2.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第二章民间歌曲三、哈萨克族的弹唱中国境内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塔城地区以及木垒、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及乌鲁木齐等地。哈萨克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素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之说。民歌在哈萨克族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哪里有哈萨克族的毡房,哪里就有歌声。1.冬不拉弹唱2.哈萨克民歌的特点第二章民间歌曲四、朝鲜族的抒情谣朝鲜族是定居东北地区而逐渐形成的我国跨境民族之一。1.抒情谣2.朝鲜族民歌的音乐特点第二章民间歌曲五、藏族的山歌和酒歌藏族主要居住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的部分地区。藏族自称“博巴”,意为农业人群,是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一个农业部落。酒歌藏语称为“昌鲁”,是饮酒敬酒时唱的歌曲。饮酒人必须按照敬酒者的歌声和词意在一定的时候依次完成接酒杯、用无名指向天上弹酒三下、喝三口酒、干杯等程序。第二章民间歌曲六、云南彝族的“四大腔”彝族是聚居于云南省人口最多且分布较广的少数民族。“彝”是彝族自称的音译,有庄重古老、丰衣足食之美意。彝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字,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四大腔”是云南红河彝族(尼苏人)的山歌,据传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与青年男女传统风俗性的社交和爱情活动紧密联系。第二章民间歌曲“四大腔”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跳荡,属四种结构严谨且长大的套曲式山歌。“四大腔”音调一般起得很高,特别是“海菜腔”,一般嗓音难以高攀,甚至是未接触过彝族民歌的专业音乐工作者都难以掌握。近年来,“四大腔”影响日益扩大,不单彝族人传唱,汉族人也在学唱。第二章民间歌曲七、少数民族的多声部民歌多声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