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德育实践心得体会5篇_第1页
校园德育实践心得体会5篇_第2页
校园德育实践心得体会5篇_第3页
校园德育实践心得体会5篇_第4页
校园德育实践心得体会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第第页校园德育实践心得体会5篇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校内德育实践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校内德育实践心得体会1

于我而言,“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仿佛永久都只是书面用语,永久只在我的作文中消失。一边写着“学会向父母感恩”之类的话题作文,一边对父母颐指气使、大声叫卖     。若不是这次的“五个一”德育实践活动,或许我仍旧这般任性。

“五个一”中有一点是为父母做一顿饭。当然,它的含义不仅仅只有这一顿饭。应付任务的做法自是只做这一顿饭或者不做。然而,我想学校的专心是在于让我们从这一顿饭中体会到父母每天为我们作出可口饭菜的辛苦。像我,第一次是不情不愿,其次次觉得麻烦,第三次更是觉得厌烦透顶。而父母,却每天,从我们诞生到如今的十六个年头里,不停地做着这一件事。诚然,他们自己也要吃饭,可是,当你有目的地为了另一个而去做时,会非常的专心。即使饭菜不比餐馆、饭店的可口,可这些家常菜中包含的爱意是独一无二的,每家人家都有其独特的味道。比方说,我永久吃不惯我表姐家的饭菜,太过清淡,只由于我表姐不爱吃重口味的。

在这次实践活动的这一项目中,我所做的,仅是暑假六十天中的几顿饭而已。这一点点的小事,却仍不让父母省心。第一次做饭,无从下手,除了炒蛋什么都不会。父母不旦要教我如何去做,还要时刻担忧我是否又被滚烫的油滴溅到、在我操作失误时来挽救整锅菜。第一次做饭的结果并不乐观,但是看着略焦的、油亮亮的小菜,还是很有满意感的。我的父母并不会像很多中学校生作文中消失的老套情节“父母一个劲夸做得好吃而事实上却难吃的紧”这样夸我,而是很不给面子的指出“难吃”,并叮嘱我改天再做。然后,饭后大大小小的碗也扔给我洗。第一次当然委屈,可有一次深夜看到归来的父亲在水池边洗着我和母亲都不愿去洗的碗的背影时,心里有点刺痛。他胖了,也老了,这些家务不久将不再适合他这样的年纪去做了。我不能总以学习为借口来躲避家务,这是家庭成员的一种责任。

向父母感恩,这是很久以前就有的一项德育功课,明显当时我搪塞过去了。如今才开头深思父母的辛苦和我应当如何去报答。当我作业做完不去复习功课而是打开电脑嬉戏时的负罪感,正是我开头懂事的标识吧。高二了,假如不再好好学习便是对父母多年为我付出的爱的亵渎。

或许这些话在有些人眼里很假,但我认为,只有有着这样感受的人才能体会到里面的真诚。

校内德育实践心得体会2

在欧美的领先国家,社会实践是一门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很多的聘请单位,跟是把其看作是其次张文凭,通过得以实践,可以很好的把握课堂上学到的平面性,概念性很强的学问,转入社会,从而把它变得更有意义,更多维化。

课本上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助人为欢乐之本。”通过这次的活动,让我深刻,真实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你对别人的一点点关心,对别人来说,或许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还是未成年人的我们,无需像当年的雷锋那样对国家作奉献。我们只需怀着一颗热忱,和善,真诚的人,去关心自己身边的人,为周遭的人出一份面绵薄之力。不过,我信任,通过这次暑假的“德育实践”,对我们的将来是非常有关心的。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是每个川中学子应有的道德风气,而出自《礼记》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基本处事原则。而这“德育实践”正是很好的关心我们从小树立一种良好的心态去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小康之家的我们,并不能为国家出谋划策,但却可以伸出双手,去拉起每一个受困的人。美国的比尔盖茨也每年捐出微软公司的部分资金去关心非洲的儿童,参与世界各地的各类慈善机构。这种主动,达观的看法应当千年不变的保存在我们每代人的心中!

荀子曰:“积德成德,而神明得意,圣心备焉。”这正是这本“德育实践”的初衷,宗旨。人的一生,为他人付出的越多,他的心就越富足,越过的心胸坦荡,泰然自若。一个人赐予得越少,他的心灵就相对的就越干枯。每一个受到别人关心的人是幸运儿,而每个关心被人的人则是上帝的宠儿。由于他体会到了那份真诚的欢乐。

美好不肯定是舒适,也不肯定是享受。舒适与享受可以带来一时的满意,美好。而持续长期的美好,唯有奉献,唯有付出唯有关心。

校内德育实践心得体会3

作为高中部一名一般的班主任老师,担当班主任职务已经有几个春秋了,始终以来在董事长高瞻远瞩的“名贵人才”大局观念以及运筹帷幄的“高山景行”决策风范的陶冶下,鉴于自己驽钝,这期间虽说没能领悟到多少高深的理论学问,但多多少少积累了些许阅历,以及自己的感悟。千丝万缕,不一而足。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汇报、与同仁们沟通,难免有缺乏疏漏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同仁批判指教。

谈班主任工作,主要的就是德育工作。德育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工作的首要工作,同时也是班主任的重要任务。由于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前线指挥,好像火线上的连长,不仅是学校上层决策的传递者,更是同学德育工作的直接教育者。所以重视和做好德育工作,班主任责无旁贷。

既然德育工作如此重要,那么,作为高中生的班主任我们应当如何重视?以及如何做好呢?

在我看来,德者,智、信、仁也!

做好同学的德育工作,当好一个班主任,肯定要做到“智、信、仁”三字。

一、智,就是才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作为一个高中班级的班主任,带着管理全班60多名同学,就好比北极星,同学全都围围着你,以你为核心。班主任假如没有才智谋划,仅凭一双手一张嘴随便指挥任性而为,必将寸步难行,迟早会使自己焦头烂额,而且班级也会一盘散沙、分崩离析。到最终不得不请辞换人。凡是走到了这个境地的班主任,都是由于没有运用才智去管理的结果。道理说得这么高深,似乎只有圣人才有这般力量了。不然,做一个才智的班主任其实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管理阅历或者法宝秘籍。在一个正规高效的管理严密的学校,上层领导早已宏观掌控、运筹帷幄,将学校的大事小事考虑周详,支配周密,到班主任这个层面只是要懂得如何奇妙地有效执行,让政策的效力到达最大化,这就是才智。

举个特别简洁的案例来分析,我们锦弘中学早已为同学量身制定了夏秋两季校服,校服是学校的形象代表,是同学对自己学校的文化认同,情感皈依。可是在校内里,我们总会发觉有些特殊张扬独特的同学总是找一些各式各样的理由隔三差五的穿自己的独特衣服,这个现象或许许多班主任都遇到过。那么如何让这些同学认同学校的文化,自觉着校服在身呢?这里就是表达德育才智的地方了。在学校制度的要求规范层面下,面对执拗的特别同学,则必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班主任需要进行耐烦的道德教育。之所以学校要让每个人穿校服,其实是对同学人文关心的表达,由于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层次和现实境况的家庭,这里面必定有富贵贫寒的悬殊,着装的不同,时尚元素的加入,衣服价格差异、华丽与朴实的截然对比,以及流行的渲染,必定会形成同学的攀比之风,甚至会导致部分同学对自己诞生的不满以及自尊的挫败感,进而影响学习甚至心理的健康进展。而同样校服下的同学就不会有差异有攀比甚至卑视,在一个公正的公平的环境下成长,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利的。把穿校服、对学校的文化认同上升到这个层面,自然会让同学心悦诚服,打心里面接受,这就是有才智的德育教育。

进入高三以来,高中部在校长室的领导指挥下,德育工作方面做了许多的创新改革。比方,一天三遍高喊励志口号、贴励志标语、激情跑操等。刚开头,这种方式或许在部分老师的心里激起了波澜,部分人甚至认为这是搞形象工程。没错,外表上看,这确是形象工程,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带来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的、实实在在的。由于我理解为,这是对班级分散力的培育,对同学竞争力的培育、对同学集体意识和荣誉感的培育。这种激情文化的指导正是对董事长提出高中部“塑造一种模式”的激情学习理念的深刻解读与有力贯彻。这就是注入“精、气、神”。一个学校假如没有分散力必定没有进展的动力,没有有效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一个班级,无论是哪个类别,创新班也好、一般班也罢,假如也没有分散力,没有贯彻好这种激情文化,那么其结果必定是松散的、涣散的,成果也是很糟糕的。

今年的高三,我接手了一个一般理科班,据了解,这个班自从高二分班以后,每次考试都是同类班级中最差的。果真,高三摸底考试应验了这个传奇,平均分与同类优秀班级相比差了25分。这个结果如同五雷轰顶啊!接手以后,我就开头观看这个差的缘由在什么地方?一段时间后,我得出结论:这个班没有分散力。班集体特别涣散,同学都很懒散,行为习惯特别不好。怎么办呢?我想起李校长的一句话叫:“以形定性”。先规定行为习惯、然后详细布置要求,在班级和寝室绽开“标语上墙”的励志活动,不但让班级贴上横幅标语、宿舍也要贴上励志语录。每天三次大喊口号时,让班长领喊,每个人都要发出歇斯底里的声音。然后就是跑操、喊口号、整队形、选领跑。其中,跑操活动是班级分散力培育最好的措施,要想让一个班级的成果好起来就先要让这个班级的同学跑起来。为什么这么说?记得一次例会听校长说起跑操时讲了这么一句话,叫“脚步齐人心就齐,脚步不齐人心就不齐”,凡是口号喊得最响、脚步最齐的班级同学的荣誉感就最强,班主任的德育做的就最好;反之,亦然。除此之外,做好德育工作,在班级仔细开好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课,找典型、抓典范,哪怕一点优秀的地方就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树立典范,实行董事长所说的“找优点、只赞扬”的教育方式,俗话说“典范的力气是无穷的”。这一系列动作以后,班级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很大改变,同学的懒散习惯一扫而空。所以说,要“以形定性”、激情带动、表扬鼓劲。让前进的帆船始终鼓满风。首先我们要的就是搞好外在的形象,让外在的形象去感染那些行为习惯不好的同学,以此来促进内在的转变。高中部如今全部执行这个理念,尤其高三的晨读晚读书声琅琅、贯彻楼宇,可谓响遏行云,这莫非不是才智的结晶吗?

这样的德育工作,就是在有形之处下功夫,在无形之中收获成果。

二、信,就是信义。

子曰:“言必行,行必果”。“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老师,是一件特别荣耀的事。用董事长的话说:“我们都是在做善事。”既然是做善事,那就好好做,切不能做成了坏事,不能误人子弟。说这话或许听者不悦,会站出来反对,大家每天辛苦备课上课,我怎么可能“误人子弟”呢?这不是笑话吗?其实未必。我们的老师大部分多是从师范高校毕业的,那么,何谓“师范”呢?语曰“身正为师,德高为范”。说白了,就是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高尚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而班主任是老师中的老师,更要以身作则,言出必行。一个同学跟着你三年,这三年是他最美妙的年龄,也是他行为规范、道德理智渐渐确立奠定的三年,所以,遇到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对每个同学来说无比重要,由于这个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风向标。一个班级同学与班主任相处三年,三个春秋的耳濡目染,他的行为习惯三年以后和他的班主任会非常相像,这个班主任的脾气秉性甚至都会传染给这个班的同学。我们回想一下自己都会发觉,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行为习惯是曾经的某个班主任老师感染的,或者有他的影子在身上。这或许不是什么坏事,比方哪个班主任特殊爱看书他影响了当年的你,而今你也酷爱读书;但或许又不是什么好事,比方曾经的班主任特殊爱抽烟,不管课堂教室还是办公室亦或是走廊,他烟瘾犯了就拔,结果很多年后你也成了他。

所以,班主任对一个班级的德育教育是从他自身开头的,这就是“师范”意义。详细到我们每天陪伴的同学,我们平常的言行许多时候正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他们,我们的一抬手一投足无不映射在同学的眼中,成为他们争相商量仿照的热点焦点。那么,如何给他们树立正面的主动的形象正是我们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微小之处了。所谓,事无巨细,细大不捐,小事重视了就不是小事了,小事忽视了大事可能就办不成。

譬如,同学晨读。当大家都在班级读书的时候而你却始终站在门口刷手机,气定神闲、悠闲得意,投入得忘乎所以,完全没有公共场合的顾忌。那么其影响定然是负面的,你们班的同学带手机问题肯定将会是你始终不断的头疼问题,由于你每天都在熏染他们,让他们对手机布满欲望。当你为处理带手机问题苦思冥想招式的时候,却不曾想到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你自己这里。所以,与其在班里苦口婆心地开班会不断重复玩手机的危害性,倒不如自己放下手机,与同学们一起畅快地晨读。这样,你给同学带来的就是正面的典范,在你的熏陶下,同学自然爱读书爱学习。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自古以来都是中国式德育教育的典范。“己欲立而立人”正是这个道理了。

这种以身为范的典范式的德育工作,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的。

三、仁,就是慈爱。

孔子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做一个师者,应当温柔而不严峻,威武而不刚猛,尊敬安详。我把这十个字理解为做一个温柔慈爱没有暴戾之气的教育工。

前不久,同事们的微信伴侣圈都被一则合肥市北城世纪中学老师打同学的视频刷爆了,想必老师们都看到了。一个八班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在开学头一天就用扇同学耳光的方式让自己一夜成名,惋惜是臭名昭著。由于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一节课扇了43位同学,我真心佩服这位老师的体力。视频传到网上以后,满城风雨、口诛笔伐、千夫所指,言论一边倒地指责老师,更是甚嚣尘上。再一次把体罚同学的敏感话题推到了新闻言论的顶峰,也把学校德育工作的话题推向了风口浪尖。而今,此事已经风平浪静、偃旗息鼓了,至于它的起因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可是,重要的是这个大事给我们同样作为一线德育工的班主任们带来怎样的警醒和启发。从学校德育的角度动身,我个人认为这个案例无疑是德育教育失败的典型。

体罚,是传统教育的陋俗;打孩子,也是现代公民法制教育首先应当摈弃的。

义正言辞地说,教育的方式中最低劣的就是暴力手段,即动手打骂,心里学概括为肢体暴力和语言暴力。语言有时也会成为暴力,其厉害程度甚至强于动手,比方,有些老师常常在无意间讲口头禅:你看看,猪都被你笨死了。这就是一种语言暴力。

体罚和辱骂同学,别的且不说,首先是对孩子自尊心的损害、心灵的荼毒。作为一个班主任老师,德育教育的践行者。面对不同类型的同学:舒适好学者有之、淘气捣蛋者有之、顽皮惫懒者亦有之。那些听话的同学当然惹人宠爱,那些顽皮的同学莫非就放任不管、任其自生自灭吗?正好相反,一个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胜利之处恰恰是对那些不听话同学的教育与感化。中国式传统教育,往往认为打骂是最直接有效的,甚至有家长在和班主任沟通时说“老师,我家的孩子你只管打,没事,我支持。”其实,这是一句大大的谎话,你千万别上当。中国人常说:“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骂就是害。”我认为这句话是个假命题,以讹传讹罢了。

是不是运用暴力是直接有效的治愈差同学的手段?我的回答是:肯定不是!

举个案例,如今中学校生沉迷于手机moba——“王者荣耀”的现象非常普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注册“王者荣耀”的未成年人超过200万。而我们身边沉溺“王者”的同学也是比比皆是。在座的班主任从班级里想必也会偶有斩获。

遇到这样的同学特别令人头疼。嬉戏对孩子的吸引力很大,他们沉溺其中,难以自拔。高三学期刚开头,我在班级里就发觉了一例。接连三天,只要我去班级观看,这个同学总是趴着睡觉,经常面容憔悴、两眼通红。我断定他晚上玩手机。于是我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始终跟他谈心:谈他的家庭,他的成长经受,他的学习成果以及现状,他的人生抱负和将来准备,等等,总之,就是不谈手机问题。后来,这个同学下午竟然自觉地把手机拿给了我,并且立誓要折节读书。他讲“玩嬉戏‘王者’,是成就别人为王者;放下嬉戏‘王者’,是成就自己为王者”。当时,我特别感动并且兴奋,我觉得这个事处理的太胜利了太艺术了。我既没有动手打他,也没有威逼叫家长,而是用慈爱感化了他。从那以后,每天早上喊口号、晨读,总有一个响亮亢奋的声音特殊突出,那就是来自这个“回头浪子”。所以,我坚信:慈爱强过任何的肢体暴力和语言暴力。

以诚待人,人必以诚待己;以心待人,人必以心待己。德育,就是育人育心。既然如此,班主任做德育工作则应以温柔的容颜、平和的心态以理服人、以德化人。这也是有名教育学家上海市特级语文老师于漪女士的情感教育的德育核心原则。

子曰:“有才无德,小人也;有德无才,君子也。”俗话说:一等人德才兼备;二等人有德无才;三等人无德无才;四等人无德有才。可见,德育教育是何等重要,理应把它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来抓。

高中部德育工作一贯的优良作风是班主任的谈话制度,无论是考试前的答题指导还是考试后的心理辅导,办公室、楼道走廊,常常能观察班主任老师和同学在一起语重心长地促膝长谈。这是高中部德育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以及自二零一六届以来高中部校长室推出的临界生领养制度,更是表达了学校德育教育落到实处的详细有效的人文关心举措,这些无不是董事长长期以来夙夜辛苦、对高中部德育教育工作大力鼓舞支持的结晶。每一点都是良苦专心;每一滴都是苦心经营。尤其是董事长提出的“拼了”精神:拼了,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拼了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士气,拼了是决战究竟、永不舍弃的豪气,拼了是非我莫属、舍我其谁的霸气,拼了是我要上高校、我必上高校的锐气。作为一线的德育工作践行者——班主任们,我们需要的是细心倾听、专心揣摩、用心致用。定然受益匪浅、受用终生。

校内德育实践心得体会4

自古以来,中国就以文明有礼著称于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代代相传,即使经过千年的洗礼,它的生命照旧绚烂光鲜,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已焕然一新。

进入高校,转瞬已过了一个学期,还没来得及感叹时间飞逝,它早已静静溜走。在高校里的这些很多个新奇的日子里,让我印象最深、感受最多的活动,便是德育实践。我以前从来都不知道,道德教育也需要做的一项活动,后来我我明白,这不仅仅是学校对同学的要求,更是培育同学道德观念的重要环节。以前的我们在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上来回奔波。那些所谓的德育不过书本上古人写的几句话,书本一合上,便立马被抛到九霄云外,进入高校后,我最终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德育。

随着参与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我在关心人的同时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欢乐。敬老院的老人本该也不应如此低迷,他们应宜享天年,欢乐的像个孩子。高校生的到来给孤寂的敬老院增加了些许活力,看着老人们欣喜的脸庞,我明白了,欢乐,原来如此简洁。

公园里的小路上,有我们同学清扫的身影,那些过往的行人,也投去赞许的目光,同学们心里泛起了一阵涟漪,原来奉献社会,只是如此单纯欢乐。

德育实践活动虽告一段落,但它给我的影响却是深远长久的。它使我们走出校内,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上的大课堂上去增长学问,施展才华,更加磨练我们的意志。在道德实践中,我们一方面熬炼了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社会做了一些奉献,虽然这奉献很微小,但这是我们迈向社会、奉献社会的第一步,只要我们迈出了这一步,步伐多少,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真正向社会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虽然我们已经是高校生,但在德育实践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比方阅历缺乏,处理问题不够成熟,学问与实践不能够很好地结合,也就是说,我们虽然学了一些学问,但在现实中却不能很好地运用,为此,我们更要熬炼自己的实践力量。

故人夸奖人时总是喜爱说“德才兼备”,魏晋南北朝时,官员的选拔也提倡“举孝廉”,我国自古以来就很崇尚“德”,“百行孝为先”也是一种道德。孔子在春秋时期就提出“以德治国”,至今仍旧受用、可用,德是一个永久不会过时的话题。

亘古千年,不过弹指之间,然而,历史留下来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不应随着时间的消逝而被人遗忘,那是让我们牢记于心的祖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