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小学数学教案11.知识与技能目的: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学会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的简写和略写法。2.过程与方法目的:通过课堂探究与合作交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进步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开展数感、符号感,感受数学的简约美。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难点:正确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题单。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请学生猜想水里可能藏着多少只青蛙,如:“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吗?请学生考虑并答复。(二)新课教学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老师出例如1的3组题,并提问:屏幕上的几组数,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发现了吗?请同学们先独立考虑,然后在题单上完成。(1)学生理解题意,老师引导学生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尝试找出规律,写出未知数的值。并进展小组讨论与交流。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每个小题的规律或条件的含义。(3)请学生独立算一算图形或字母所表示的数,并进展全班交流。(4)老师提问:这三道题都是由图形或字母表示什么?你们还见过哪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5)老师提问:以下a表示几?1+a=301+a小学数学教案2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4、例5,“练一练”和练习二第1、2题。教学目的:1、经历初步认识“倍”的过程,联络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个几”和“倍”的联络。2、在认识“倍”的教学活动中开展数学考虑,进步解决问题的才能,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准备:圆片数个,例5花图、线段图等。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1、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1〕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4个,第二行摆几个圆片?〔2〕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要摆2个3,第二行摆几个圆片?〔3〕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圆片?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老师演示:第一行圆片摆了3个,第二行摆跟它同样多的3个,这时第二行的个数就是第一行圆片的1倍。请你也来摆一摆: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1倍。2、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边摆边想:1倍该怎么摆?3、题目要求我们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请你想一想接下去该怎么摆?〔学生动手操作后〕谁来说一说第二行圆片摆了〔〕个〔〕。4、完好地说一说: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了2个3。5、假如老师要求你们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又该怎样摆呢?假如是6倍呢?1倍呢?〔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并完好地复述: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摆了〔〕个〔〕。6、稳固练习:〔1〕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第二行摆〔〕个〔〕,第二行一共有〔〕个圆片。〔学生先独立摆一摆,再说一说。〕〔2〕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个〔〕,第二行一共有〔〕个圆片。〔学生独立操作,并能完好地说一说。〕〔3〕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摆了〔〕个〔〕。〔4〕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摆了〔〕个〔〕。三、教学例4、例51、教学例5〔1〕直接出例如5。〔2〕谁来说一说:菊花的朵数是月季花的〔〕倍。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完好地说一说:月季花有2朵,菊花有3个2朵,菊花的朵数是月季花的3倍,菊花一共有6朵。〔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2、3题。2、教学例4〔1〕出例如4。〔2〕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3〕谈话:假如我们把灰带子的长看作1份,花带子的长就是这样的4份,〔老师边讲边将花带子与灰带子进展比拟〕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4倍。〔4〕在花带子的后面再添上一段,如今花带子的长有这样的几份,那么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呢?再添上2段呢?〔5〕在灰带子的后面加上一段。我们把如今灰带子的'长看作1份,那么花带子的长就有这样的几份?如今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6〕我们把如今灰带子的长看作是1份,那么花带子的长就有这样的几份?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你又是怎样想的?四、应用拓展1、白皮球花皮球花皮球的个数是白皮球的〔〕倍。2、学生独立考虑说一说是怎样想的?3、谈话:老师要求花皮球的个数是白皮球的2倍,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拿去花皮球的2段,也可以给白皮球加上一段〕4、请你也来设计一道类似的题目,同桌一个人出题,另一人根据同桌的意思画一画,摆一摆,再说一说。五、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跟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小学数学教案3教学内容:青岛版68——70页。教学目的:a类:能正确认识11—20各数并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b类:1、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2、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c类: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络,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是本课教学重点,开展学生的数感是本课的难点。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每人20根游丝每人2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海边的孩子也喜欢小鸟。让我们一起到海边看一看,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给大家提个问题吗?二、操作探究,解决问题1、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几只海鸥?先猜一猜有几只?到底谁猜的对呢?怎样才能数出准确的数呢?〔学生说方法〕老师说明,用一根小棒代表一只海鸥。老师圈一只,学生摆一根。数一数,你一共摆了多少根?〔板书:11〕你猜对了吗?恭喜你。想一想:怎样才能很快地数出呢?〔学生汇报数的方法,并说明理由。〕学生的方法可能有: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3根3根地摆。5根5根地摆。10根10根地摆。〔评价学生摆的方法,根据学生摆的情况进展反应和引导。假如认为自己摆的方法是最好的,可以接着继续摆其他的20以内的两位数,在摆的过程中感受10根一捆最好数〕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是几个十?还有几根?大家看,这样一眼就能看出是11了。〔老师演示10根捆成一捆〕说明:1就是1一个一。11里面有一个十和1个一。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板书:一个十〔捆成一捆的小棒图〕1个一〔1根小棒图〕2、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老师圈一只,学生摆一根小棒。数一数,你摆了几根?你摆的能让老师一眼就看出来吗?说说你的方法。〔10根捆成一捆,还剩3根〕老师边巡视边反应。问:1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我们就说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板书:131个十3个一〕3、解决:礁石上有几只海鸥?边数边摆。摆完后问:你发现了什么?〔20根能捆成2捆〕有没有剩下的?2捆是几个十?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板书:202个十〕4、小结:同学们,你们太棒了。没用老师教就知道了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两个十就是20。我们认识了11、13和20。想一想,20以内我们还有哪些数没有学?5、数数正数、倒数11——20。6、填数练习:有的数字喜欢捉迷藏,悄悄藏了起来,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7、学习数位同学们,这些数还可以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借助计数器介绍数位:右边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拨11。〔一个一个地拨,满10个后说明在计数器上10个可以进到十位上拨1,个位上是0,继续在个位上拨1〕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写的时候,十位上是1对着十位写1,个位上也是1,我们对着个位写1。拨13。拨20。说明:20的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写0。师生互动,拨数。小结:以前我们学习了0到10十一个数字,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0个新朋友。哪10个?〔学生齐数,老师板书课题〕你理解它们吗?三、稳固练习,加深印象1、圈“10”练习。2、写一写,画一画。3、填空。四、课堂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11——到20十个新朋友。以后我们经常和它们打交道,一定要好好和它们相处啊!板书设计:11——20各数的认识十位个位111捆1根202个十小学数学教案4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分类、测量、活动,经历认识各种三角形的过程。2、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3、在探究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开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会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教学过程:一、提醒目的、导入新课。1、猜谜语:在课前活动中和同学一同猜谜语,缓解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这也有一个谜语,你们想猜吗?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打一几何图形〕生:三角形2、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下面我们复习一下:课件出示复习题,生答。3、师:其实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三角形,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拼接出很多精巧的图形。〔多媒体出示帆船的图形〕师:想一想:这个图案像什么?都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生答:船,是由不同的三角形组成的。师:对,这艘船是由不同的三角形组成的,你发现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吗?生:形状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4、导入新课:所以不同的三角形有着不同的特点,并在生活中存在着不同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来给三角形进展分类,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分类二、问题引领:三角形终究怎样分类呢?按什么方式来分类?以及每类三角形的特点是什么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三、师生互动、交流汇报。1、检查预习,昨天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任务,拿出你们准备好的预习单以及三角形。下面小组合作探究。要求:〔1〕、根据三角形的特点进展分类。先说说自己的想法,讨论之后再动手操作。〔2〕、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3〕、将结果写在本上。2、小组汇报:请小组汇报,并说清:你是按照什么标准将这些三角形分类的?分成了哪几类?每一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归纳总结:同学们已经会分类了,如今哪位同学能帮老师把课件上三角形进展分类呢?〔多媒体出示课件〕然后共同总结:三角形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1〕认识锐角三角形师: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就是锐角三角形。师:锐角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生:三个角都是锐角。举例。〔2〕认识直角三角形师:有一个角直角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其余的两个角都是锐角。师:直角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生:有一个角是直角。师: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画直角的时候一定要画出直角符号。举例。〔3〕认识钝角三角形生: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其余的两个角都是锐角。特点:生:有一个角是钝角。举例。〔4〕比拟这三类三角形的异同。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者三类三角形,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几个锐角?生: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师:根据三角形角的大小我们可以将三角形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边说边指课件的分类〕。4、如今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谁能猜出木板的后面是什么角?学生们可以各执己见的进展讨论:图1,生: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肯定是钝角三角形。图2,生: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肯定是直角三角形。图3,生:我认为三种都有可能,因为只凭一个锐角,不能判断出它详细是什么三角形。师:说得好。看来同学们对这三种三角形掌握的非常好,你能判断这两句话对不对呢?5、判断:有两个直角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有两个钝角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6、按角分红领巾和小红旗分别是什么三角形?7、结合生活实际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并说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四、课堂作业:1、判断课本“找一找填一填”中的三角形分别是什么样的三角形?2、填一填:〔1〕三角形有三条〔〕和〔〕个角。〔2〕〔〕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4〕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3、判断:〔1〕一个三角形里有两个锐角,必定是锐角三角形。〔〕〔2〕一个三角形里至少有两个锐角。〔〕4、画一画在课本第26页的点子图中分别画出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用什么方法学会的?小学数学教案5l.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写出比例,判断几个数是不是成比例;会解比例。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认识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的联络和区别,可以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拟容易的应用题。3.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间隔或实际间隔。4.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比例知识在工农业消费和日常生活里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观点的启蒙教育。单元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单元教学难点:认识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的联络和区别。〔一〕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练习六第1~5题。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能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才能。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教学难点: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l.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请你说出两个比。(老师板书)2.什么是比的比值?上面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比,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就根据比和比值来学习比例,并且认识比例的根本性质。(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比例的意义。让学生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拟每组里两个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指名板演)(1)3:524:40(2):7.5:3追问:比值相等,说明每组里两个比怎样?说明3:5的比值和24:40的比值都是,比值相等,也就是两个比相等,可以写成:3:5=24:40(板书)这个式子表示两个比怎样?:和7.5:3也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板书::=7.5:3这个式子也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上面两个等式表示的是怎样的式子?指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下面两个比之间的哪些○里能填=,为什么?1:2○3:60.5:0.2○5:21.5:3○15:3:2○:1提问:填了等号后的式子是什么?1.5:3和15:3为什么不能组成比例?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可以看它们的什么?指出: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看比值是不是相等;也可以把两个比化简后看是不是一样的两个比。3.教学例1。出例如1,让学生先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提问:怎样判断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让学生判断并写出比例。提问:能不能组成比例?(板书比例式)为什么?强调:只有两个比值相等的比才能组成比例。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6=5:()0.8:()=1:假如学生有困难,启发用比值相等的方法推算。填写以后,提问学生:为什么填这个数?4.教学比例的根本性质。向学生说明比例各局部的名称。让学生看开场组成的两个比例,说一说其中的内项和外项。让学生计算上面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并要求观察,从中发现什么。让学生口答结果。提问:从上面的计算里,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比例的根本性质,并让学生说一说。假如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请你说一说外项和内项。提问:在这个比例里穿插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追问:为什么穿插相乘的积相等?5.判断能否组成比例。出示3.6:1.8和0.5:0.25。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根本性质判断,假如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提问:2.6:1.8和0.5:0.25能组成比例吗?指出:根据比例的根本性质,也可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判断时可以先把两个比看成是比例。假如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假如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三、稳固练习1.提问: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2.完成练一练。指名4人板演.其余在下面练习。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并说明可以用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判断,也可以用比例的根本性质判断。3.做练习六第1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假如能组成比例就再写出比例。提问练习情况并板书,让学生说明为什么。4.做练习六第2题。让学生判断,在练习本上写出来。提问:哪一个比和:4组成比例?为什么,(比值相等,或化简后两个比一样)5.完成练习六第3题。学生先观察、计算,然后口答,说明理由。四、全课小结这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根本性质是什么?可以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小学数学教案6教材分析^p: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1—10,学习了1—5的写法之后的一节有关“0”的教学。“0”的教学较其他数字教学难度稍大,因此教材中单独提出一节结合情境,联络生活实际来认识“0”,重点理解“0”所表示的不同含义。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广泛的搜集资料以及整个教学必须严密结合生活实际,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还可以为课堂上学生理解“0”的意义作好铺垫,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进展理解而不觉的枯燥。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和理论活动,使学生明确“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的温度、起点、占位等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运用。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0的含义和正确书写0。教学准备:1、把学生每6人一组,分成8个小组,每组有6根鱼竿、5条鱼。2、电脑课件、实物投影、温度计、直尺、小猫头饰、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猜谜激趣。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2、猜一猜:胡子不多两边翘,开口总说妙妙妙。黑夜巡逻眼似灯,日里白天睡大觉。〔打一动物〕谜底:猫3、下面我们一起戴小猫头饰扮演玩小猫钓鱼的游戏。〔出示课题:小猫钓鱼〕二、自主探究体验,初步感知“0”的含义。1、在动中学,理解“0”。〔1〕、以小组为单位进展钓鱼比赛。〔2〕、小组汇报,交流,并说说你钓了几条鱼,可以用几来表示?〔3〕、学生讨论:一条鱼也没钓着,终究用几来表示?〔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当一条鱼也没钓着时,可以用“0”表示。〕2、在乐中说和做,加深对“0”的理解。〔1〕、老师做,学生说。师〔手里拿3支铅笔〕问: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生:3支。师〔把手里的铅笔放进文具盒〕问:我如今手里还有铅笔吗?用几表示?生:没有,用“0”表示。〔2〕、学生之间互相做,互相说。〔3〕、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三、发散思维,丰富“0”的含义。1、想一想:你们还在哪里见过“0”?〔1〕、小组内讨论,交流。〔2〕、全班汇报。〔温度计上有“0”,直尺上有“0”……〕2、认一认。〔1〕、出示温度计,讨论:“0”在温度计上表示什么?〔表示气温是0度〕〔2〕、指导观察直尺。①、找出数字“0”的位置,知道“0”在“1”的前面,并按数学顺序开小火车读一读。②、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0”也表示开场,是起点。“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四、“0”的书写。1、师:“0”有这么多用途,我们应该学好“0”,写好“0”。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这个“0”的形状像什么?〔像一个鸡蛋、像拼音里的“0”字……〕2、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0”?要注意什么?3、听《写“0”儿歌》〔电脑显示〕:数学“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先听儿歌,并伴随音乐有节奏朗读一遍。〕4、老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书空。5、写一写。〔1〕、学生尝试写。〔2〕、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优缺点。〕〔3〕、再次写“0”。〔学生在课本第8页上写“0”〕五、理论应用,深化新知。1、填一填。出示课本“小猫钓鱼”主题图,依次填写每只猫钓了几条鱼?用数字几来表示?〔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第四个空里为什么写0?〕2、一笔画〔从“0”出发〕。3、游戏:排一排。〔1〕生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2〕小组汇报排的结果。〔上台展示〕多数组按0,1,2,3,4,5排,少数组按5,4,3,2,1,0排。〔3〕说一说。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什么数?4、开放题。听老师讲故事:大树上有5只小鸟,一个猎人“砰”地放了一枪,鸟儿怎样了?猜一猜如今树上还有几只鸟呢?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六、课堂总结,课外延伸。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2、你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汇报给家长听吗?小学数学教案7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32页。教学目的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2.理解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联络。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教学过程一、展示生活中的小数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小数的存在,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答复)我们一起来看,教室里有几个同学在进展测量。但是,他们测量的一边长1米,但是另一边不够1米,用米做单位,不够1米那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就可以用小数来表示了。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些数都是什么数?生:小数。师:小数是怎么产生的呢?在进展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提醒课题:小数的意义。关于小数你想知道些什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本中的新知识:“小数的意义”。三、探究新知:1.提出探究问题,引出小数的性质。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每份用分数表示是米?1-1.反应交流。请学生结合图说明自己的想法。师:米还可以写成0.1米。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小数0.1米。师:0.1米是怎样得到的?谁来说一说。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1米。箭头指向30的地方怎么表示?0.3米是怎样得到的?我们可以看出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0.1,3份是0.3,用分数表:。0.3的计数单位是0.1,的计数单位是。所以0.3表示3个0.1同理得出:指向7的箭头,用分数和小数分别怎么表示?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0.1,7份是0.7,用分数表:。0.7表示7个0.11-2.抽象概括: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非常之一,也写作0.1。2-1.同学们,学习了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你能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也用小数来表示吗?师: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01米。师:刚刚0.01米是怎样得到的?谁来说一说。生: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01米。箭头指向4的地方怎么表示?0.04米是怎样得到的?我们可以看出把整数1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是0.01,4份是0.04,用分数表:。0.04的计数单位是0.01,的计数单位是。所以0.04表示4个0.01同理得出:指向8箭头,用分数和小数分别怎么表示?把整数1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是0.01,8份是0.08,用分数表:。0.08表示8个0.012-2.抽象概括::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也写作0.01。3-1.同学们,学习了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你能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也用小数来表示吗?师: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001米。师:刚刚0.001米是怎样得到的?谁来说一说。生: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001米。箭头指向6的地方怎么表示?0.006米是怎样得到的?我们可以看出把整数1平均分成1000份,每一份是0.001,6份是0.006,用分数表:。0.006的计数单位是0.001,的计数单位是。所以0.006表示6个0.0013-2.抽象概括: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也写作0.001。刚刚我们分的是一米,用整数“1”来表示,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非常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实际应用中,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像0.1、0.2、0.01、0.52、0.625等都是小数。5、各局部名称:(以0.625为例来说明)小数中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非常位,非常位上2表示2个0.1,3表示3个0.1,因此非常位上的计数单位是0.1,也可以说成是非常之一;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归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1.小数的计数单位是非常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2.小数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3.非常之几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千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小学数学教案8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插入表格》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p我所教学生为五年级学生,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学生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理论的过程中已经逐步掌握了在word中输入文字及修改、修饰段落、插入图片和艺术字等根本的知识,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探究的兴趣愈来愈浓重,课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很多,这位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打下了很好的思想根底。但仍然是个别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希望通过师生的交流,能帮这些同学找到失误的原因。三、教学内容分析^p在本节课中,学生将会学到:1.自动绘制表格;2.编辑表格;3.修饰表格。四、教学目的1.学会在Word中制作简单的表格,并输入文字。2.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才能和合作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五、教学难点分析^p制作简单的表格,学生对表格的修饰有点难度,可以联络生活实际,进展讲解。六、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课前搜集生活中的表格。如,缴费单、超市的电脑小票、课程表、送货单等等〔让学生对表格有初步感知〕七、教学课时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醒课题师:同学们好!大家还记得在第一课中,老师给你们展示的漂亮的板报样板吗?其中的图片、文字等我们已经会做了,但是,样表中还有一张“学生信息表”,假如我们能把自己的信息表输入到电脑,美化并打印出来,那就太令人兴奋了!同学们愿不愿意把我们的信息表制作得漂亮美观呢?生:愿意。学生异口同声地答复。〔以“板报样表”来引出制作表格,自然而又简明,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二)、认识表格师:拿出自己搜集的表格,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生:有横线、竖线、文字。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多媒体课件演示〕横线我们叫行线、竖线叫列线,它们组成的小方格叫单元格。横向的单元格叫行,竖向的单元格叫列。〔通过学生观察以及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认识行、列、单元格,为下面制作出正确的表格打下扎实根底〕(三)、制作表格师:在Word中,专门给制作表格功能分了一个菜单,这个“表格”菜单中包含各种关于表格操作的命令,我们可以集中在这个菜单中去完成表格的制作,大家可以翻开Word,进入表格菜单中阅读一下,理解关于制表的一些命令。〔学生翻开Word,进入表格菜单阅读。〕师:我们先插入空白表格,步骤如下:〔课件出示步骤〕1.单击要创立表格的位置。2.单击工具栏中的“插入表格”按钮,弹出表格创立模板。3.在方格中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选择4行4列的方格,被选中区域那么变成蓝色。4.松开鼠标左键,就绘制出一个4行4列的表格。5.假如要改变表格的宽度和高度,那么把鼠标移到表格的竖线和横线上,当鼠标变成“‖”和“=”时,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鼠标,即可拖动宽度和高度。6.在表格中输入学生信息。师:下面我们在表格中输入文字,提示输入方法:〔课件出示〕〔1〕在要输入文字的单元格中单击,然后输入文字。九、课堂练习学生按步骤操作。老师巡视指导。随机选取代表性错误作讲解。〔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学会遇到问题采用不同的途径来解决〕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作简单的演示操作。〔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来制作表格,通过演示,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表达,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开展〕(四)、编辑表格1.选择表格2.增加删除行3.删除一行表格。老师课件出示,让学生仔细观察,随后让学生自己操作,老师进展辅导。(五)、修饰表格师:我们制作了一张最普通的表格,我们要把它变成一张漂亮、有个性的表格,你们想吗?生:想!师:我们先来修饰文字。选择要修饰的文字,给它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和对齐方式等。学生操作,老师巡视指导。遇到问题随机讲解。师:我们还可以来设置表格的边框和底纹。课件出示步骤:1.选择整个表格。2.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单元格对齐方式”,并在其中选择一种。3.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4.在边框选项卡上的“设置”中选择一种表格线和边框的款式。5.选择线型。6.____“颜色”的下拉按钮,在颜色列表中选择表格线颜色。做完上述步骤,一个令人满意的表格就出如今“板报”文档中了。学生按步骤进展操作。师:我们来展示一下我们的作品,好吗?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让他们有了一个自我展示的空间。(六〕、保存文件师:我们把制作好的表格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面。学生保存。(七〕、设计活动,深化学习师:我们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表格,你能仿照自己搜集的某张表格用电脑制作出来吗?生:〔充满信心〕能!〔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纳入课堂,让理论与理论相结合,锻炼学生的理论才能和操作才能。及时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师:保存自己的作品,下课!十、作业安排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你能见到的所有表格,并挑选出你认为最复杂的一个,把它在word20xx中做出来,并在班级内进展评比。评比的标准可考虑表格的复杂程度与原表格的相似程度。十一、教学资料及资教学资料: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资:多媒体课件,word20xx,各种电脑小票,缴费单、课程表、送货单等等十二、教学反思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以信息社会的不断改革创新为根底,通过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立创新意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必须在充分理解学生现有认知程度、认知才能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理论作用,那么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插入表格》就是在上述思想指导下设计教学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往往坐不住,而对于单调的练习感到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分析^p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与单调的练习完全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教材内容,我制作了精巧的课件,来激发学生制作表格的兴趣,引起他们修饰表格、美化表格的欲望。同学们在一步步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不会因为太多的困难而中途放弃。步步引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忘我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制作表格。在整节课教学中,我采用自学式、探究式、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实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探究才能和合作才能,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通过评价反应,开展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整节课在一种轻松、和谐、民主的气氛中进展,突出了重点,打破了难点,学生的掌握情况良好,到达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案9教学内容:书第54——55页,有趣的测量及试一试第1、2题。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结合详细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头的试验过程,探究不规那么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2.过程与方法:在理论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操作中,开展学生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探究不规那么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教学准备:不规那么石头、长方体或正方体透明容器、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如今老师这里也有一个东西,你能帮我测量出它的体积吗?老师出示准备好的不规那么石快。师:这个石块是什么形状的?(不规那么)什么是石块的体积?你有什么困难?二、教学新知1.测量石块的体积(1)小组讨论方案师:我们不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出石块的体积,可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2)小组制定方案(3)实际测量方案一:找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头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这时计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几厘米,用“底面积×高”计算出升高的体积。也可以分别计算放入石头前的体积与放入石头之后的总体积之差。师:为什么升高的那局部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方案二:将石头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读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师:为什么会有水溢出来?这两种方案实际上都是把不规那么的石头的体积转化成了可测量计算的水的体积。让学生说出“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石块的体积”。1.实际应用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上升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1)读题,理解题意。(2)分析^p:你是怎么想的?(3)学生尝试独立解答。(4)集体反应,订正。让学生运用在探究活动中得到测量的方法,即“升高的水的体积等于土豆的体积”,然后用“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2×1.5×0.2=0.6(立方分米)三、课堂小结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什么进步?作业设计:1.书第55页第2题。此题引导学生开展测量不规那么物体体积的活动。一粒黄豆比拟,先测量100粒黄豆的体积,再计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2.学生再找一些实物,测量出体积。板书设计:有趣的测量方案一:方案二:“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2×1.5×0.2=0.6(立方分米)小学数学教案10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教材第47~51页〔例1、例2和练习八〕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和用计算器计算:教材第52~55页〔例3、例4和练习九〕整理和复习与探究理论:教材第56~58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展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展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学会用计算器进展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历,培养问题意识,开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考虑、主动与别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络难点:自主地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课时安排:7课时〔1〕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p.47、48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教学目的:1、经历探究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络,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历探究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一样数位对齐”的道理。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络。教学准备:在黑板上的板书。教学过程:一、学习新知:1、课前在黑板上板书:钢笔8元笔记本3元4角讲义夹4元7角5分水笔2元6角5分问:我们平时说价钱习惯说成几元几角几分。如今请你把它们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指名说一说:8.00元,3.40元,4.75元,2.65元这些小数哪些能化简?把它化简成最简小数。〔8元,3.4元〕2、看黑板上的四样商品的价钱,请你选择两件商品并算出总价。交流:〔可能有的几种情况〕〔1〕钢笔和笔记本一共多少钱?口答算式和结果,板书:8+3.4=11.4〔元〕问:这个“11”哪里来?为什么8加的是3而不是4?补充竖式说算理〔略〕强调:8是整数,3是整数局部的,要和它对齐。补充一个整数加法的竖式,说说整数加法在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一样数位对齐〕特点:右边对齐。仔细观察小数加法:右边不对齐。追问:那该对齐什么?〔小数点〕补充:把8改写成8.0,体会小数点对齐。那你做这样的题时,会不会把小数点和小数局部的0补出来?指出:没必要补,但要注意整数局部和整数局部对齐,小数局部和小数局部对齐。继续算一算:钢笔和讲义夹的总价,钢笔和水笔的总价。〔2〕讲义夹和水笔的总价:指名列式,板书竖式。观察竖式,体会“小数点对齐,就等于一样数位对齐”。算出结果:7.40指出:竖式上算出的结果是两位小数,写在横式上的时候要化简成7.4〔3〕笔记本和讲义夹的总价:列竖式计算,再次体会小数点对齐。小结:今天我们学的小数加法和以前学的整数加法有什么一样?〔都要一样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10进1。〕要注意那些地方?〔小数点对齐就是一样数位对齐;竖式上正常计算,横式上要化简。〕3、看黑板上的信息,问:笔记本比讲义夹廉价多少钱?指名列式,板书竖式〔略〕说说要注意的地方。二、稳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完成后交流得数。注意最后题,竖式上的计算结果是3.00,假如有横式,只要写成32、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再订正。第1题,小数点没对齐。第2题,得数的小数点没点上。第3题,只写了小数局部,整数局部要写0。3、口算第50页的第1题。指名读得数,注意能化简的要化简。4、完成第50页的第3题。看线段图,说说图意。看线段图分别提出加法、减法算的问题。再算一算。三、检查预习作业。四、学生作业:第2题〔2〕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小数减法教学内容:p.48、49的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4~6题。教学目的:1、经历探究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小数减法。2、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考虑、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探究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当被减数小数局部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处理方法。教学准备:板书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8+1.4,读,说说正确的计算方法。补充竖式,指出:小数点对齐后相加。二、学习新知:1、提早板书书上的4件商品的单价。问:昨天我们利用这些信息,学会了小数的加法和简单的小数减法。说说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后加减,化简〕举例较简单的减法:〔1〕4.75-2.65;〔2〕4.75-3.4分别用竖式算出上面的减法,并比拟不同:第2小题小数局部缺一个数位,可以补0,算5-0=5,也可以想5不用减,直接移下来。2、继续看4件商品的单价,提出较难计算的小数减法问题。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列式并板书:8-4.75竖式〔略〕。指竖式问:这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困难?怎么解决?〔引导:被减数小数局部没有,要补0,变成8.00后算。8.00-4.75时,可以先不考虑小数点,当成是整数减法来算……〕3、验算:这题比拟难,我们还可以用小数加法来验算。补充加法验算的竖式。标准其书写格式。4、与“4.75-3.4”的竖式比拟:为什么两题都出现了小数局部有缺位情况,一题可以直接算,另一题却要补0后再算?〔指出:被减数有空位要补0,减数有空位可以不补0。〕5、学生练习另几题较难的减法计算〔做在书上〕指名板书。讲评。3.4-2.658-2.65三、稳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1〕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2〕第3题,读出上的新,并依次答复两个问题。交流解法。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吗?2、完成练习八的局部题目:〔1〕第4题,强调做这类题的要求:对的要打“√”,不能空着;错的打“×”,然后在旁边空的地方订正。再分别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2〕第6题。读题后,学生把算式写在书上,再交流。四、检查预习作业。五、布置作业:p.49第2题,p.50第5题〔3〕小数加、减法的练习教学内容:p.51练习八第7~10题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进一步稳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开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2.6+8=0.86-0.4=指名说说口算方法。提醒:竖式时可以把小数点对齐后加减,口算时更侧重整数局部和整数相加,一位小数和一位小数相加。要看清楚数位。2、笔算:3.6-1.28=7.18-3.6=学生列竖式计算,比拟两个计算。发现前面一题要补0后再减,后面一题可不用补0。3、小马虎在计算3.56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了4.23。正确的结果应当是多少?学生用复原思想解决这类问题:4.23-3.56=0.67,3.56+6.7=10.26二、完成书上的练习:1、直接写出得数0.83-0.5=9.2-6=2+2.8=3.4-3.1=0.73-0.23=3.6+2.4=学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数。2、第9题。观察折线统计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人的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左右,这是位体温偏高的病人。……〕分别计算:这一天,病人的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相差多少摄氏度?从中午12时到下午4时,病人的体温升高了多少摄氏度?这一天开场时与完毕时,病人的体温相差多少摄氏度?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要引导学生会看折线统计图:折线越陡说明变化越快;折线平说明变化慢。可按段数相差的格数,找到变化情况。相差不多的再通过算的方法来进一步确认。3、第10题。独立解答书上的问题,再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注意提问的范围:提一些需要计算的问题,不要问如“哪个最贵?”之类的问题。4、考虑题:小力用竖式计算5.1加上一个两位小数时,把加号看成了减号,得2.76。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的结果吗?要求学生用刚刚教的复原方法来解答。交流讲评。三、检查预习作业:比照练习:0.17+0.06=0.79-0.04=1.3+0.03=0.17+0.6=0.79-0.4=0.56+0.4=要求学生看清楚位数再加减。四、布置作业:〔略〕〔4〕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内容:p.52的例3,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1~4题教学目的: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展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2、在探究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展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准备:例题的板书教学过程:一、复习:题组练习:4.3+74.3+0.74.3+0.07观察后说说:〔1〕这组题有什么联络?〔2〕通过这组题,你觉得做小数加法要注意什么?二、学习新知:1、课前板书:水彩笔8.9元,笔记本3.6元,钢笔6.4元,三角尺1.1元问:如今我要每件商品买一份,需要准备多少钱?指名列式:8.9+3.6+6.4+1.1〔可能会有学生列式的时候就考虑了简便的问题,指出:列式的时候,我们一般要按照题中的顺序,这样可以不遗漏不重复。〕观察这些加数有什么特点?你准备怎样算?〔由于有预习,所以不少学生都会考虑简便的问题。〕板书简便的过程:=〔8.9+1.1〕+〔3.6+6.4〕=10+10=20〔元〕问:为什么这里要用“〔〕”?说说这样算的根据是什么?复习加法运算律:a+b=b+a,〔a+b〕+c=a+〔b+c〕找找例题中哪里运用了加法交换律?那里运用了加法结合律?指出:运用加法运算律,也可以使我们的小数加法变得更简便。整数简便计算一般是要把加数凑成整百整千数,而小数加法一般只要凑成整数就可以了。2、凑整练习:板书3.3,问:你能说一个小数和它凑成整数吗?〔2.7,0.7,8.7……〕问: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说得完么?指出:我们只要看小数局部,和0.3凑成整数的是0.7。为了统一,我们就用整数局部是0的小数来继续凑整。7.2,1.76,2.37,3.34,0.237,2.178〔老师依次板书上面的数,学生依次说出另一个小数,老师继续板书〕观察完好的板书问:要凑整,你发现了什么?〔看位数,位数一样多的才能凑整;看末尾,末尾加起来是10,假如小数局部有多位的,最后一位加起来是10,前几位加起来是9。……〕问:1.76和3.34,7.2和2.178能不能凑成整数?为什么?三、稳固练习:1、用简便方法计算:2.78+0.8+0.20.37+1.79+0.63指名口答简便过程,并说说要注意的问题。2、五年级一班女子4×100米接力赛跑4位同学的成绩如下表。你能很快算出她们完成接力赛的.总成绩是多少吗?问:你知道接力赛的总成绩是怎么算的?算一算,交流怎样算更简便?〔一般学生都会用凑整的方法来计算,但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估算的角度来观察,发现通过移多补少,每一个成绩都正好可以看成18秒,也就是18×4=72秒〕3、口算下面各题:〔p.54第1题〕学生完成后,校对得数。4、算一算,比一比。〔p.54第2题〕观察题组,说说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络?选你认为计算简便的那题算出结果。一起按顺序口算出另一题,比拟两题结果是否一样,感受“简便”。补充板书:a-b-c=?〔1〕=a-〔b+c〕=a-c-b举例说说上面等式之间的联络。记住连减可以改写的形式。5、在一次跳远比赛中,小强跳了3.06米,小星比小强少跳0.18米,小宇比小星多跳0.32米。小宇跳了多少米?读题后,要求学生列出算式:3.06-0.18+0.32指名说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师板书计算过程:=3.06-〔0.18+0.32〕=3.06-0.5说说这样算行不行?为什么?四、检查预习作业:4.52-〔3.52+0.72〕4.9+0.1-4.9+0.1五、布置作业:第3题〔5〕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内容:p.53的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5~9题教学目的: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体会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3、在经历用计算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解决问题:1、〔第5题〕四五年级同学采集树种,四年级采集了13.5千克,五年级比四年级少采集2.8千克。四五年级同学一共采集多少千克?读题后让学生列式,交流各种解答方法的不同思路:〔1〕13.5+〔13.5-2.8〕四年级是的,五年级的未知,先求出五年级再算出两个年级〔2〕13.5+1.35-2.8先假设五年级和四年级一样多,再把五年级少采集的减去。观察两个算式,哪个更简便?算出结果。2、〔第6题〕分别计算书上的4个问题。交流各个问题,注意有的学生会出现选错商品价格的现象。二、学习例4,用计算器计算并探究:1、课前板书:商品名称数量单价/元金额/元铅笔1支0.80电池4节24.00铅笔盒15.4015.40书包1个44.70面包3.006.00问:这是一张不完好的发票,说说“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算出空的格子。填写完好后,算出总金额。〔可以用计算器算,也可以利用数据特点口算或笔算。〕2、假如老师付出100元买这些商品,应找出多少元?学生列式计算。3、〔第8题〕小明家九月上旬的收支情况如下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并算出合计数。指导学生看懂该份表格,区分“收入”和“支出”,依次算出每一个空格。讨论:上月结余、合计收入、合计支出以及表中最后余额的关系。4、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1〕找到不变的数:小数局部前面都是8,最后一位是9〔2〕找到变的数字及变的规律:整数局部是变的,它比最后一个小数的位数少1;它同时还是后面小数局部的8的个数。〔3〕按照发现的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5、两个小数的和是8,相差0.4,这两个小数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考虑并交流:〔1〕画线段图〔图略〕,发现假如把8减0.4,得到的是两个较小的数;或者把8加上0.4,得到的是两个较大的数。再除以2就可以了。〔2〕从平均数的角度考虑:平均数是4,要符合“相差0.4”,一个数要大0.2,另一个数小0.2〔3〕检验:两个条件都要符合“和是8”、“差是0.4”6、考虑题:小华在计算一道小数减数时,把被减数非常位上的8看成了3,把减数百分位上的1看成了7。你能算出错误的答案与正确的答案相差多少吗?指名说说考虑方法。明确:被减数少算了,结果也少算了;减数多减了,结果也偏小。三、布置作业〔略〕(6)整理与练习〔一〕教学内容:p.56、57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络,进步计算才能,开展数学考虑,激发学习的兴趣。2、综合运用有关负数、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进一步体会小数加减法的广泛应用价值,拓展知识面,进步正确选择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过程:一、计算练习:1、口算:2.5+3.20.83-0.50.25+0.759.8-4.81.7+0.41-0.61.2-0.80.92-0.20.52+0.4要求学生注意小数局部的不同位数,选择这样的既题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2、用竖式计算:〔第2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做在本子上。做完后,可请平时多订正的学生说说得数,有问题的再讲详细的计算过程。3、简便计算:4.3+0.98+0.73.6+1.98+6.027.5+4.9-6.55.27-3.9-0.18.44-〔5.44+2.8〕1.29+3.7+2.71+6.3学生独立做在本子上,后交流:〔1〕只有加法的,改变加数的位置凑整数加比拟简便。〔如第1、2、6题〕〔2〕连减题,可以减去两个减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后面的数再减前面的数,要根据详细的数来定。说说第4、5题的简便计算方法。〔3〕有加有减题。在改变运算顺序的时候要带符号“搬家”,举例:第3题。指出:简便计算的目的是要“简便”,但假如不按规定随意改变会出现错误的结果,假如时间允许的话,可以用不简便算一算的方法检查结果是否一样。二、解决问题练习:1、第4题,要求学生看懂图的意思,明白竹竿分成了几局部,然后再列式解答。2、第5题,读读表格中的数据,说说其含义。依次答复书上的问题。3、第6题,简单介绍“戒备水位”及相关概念。说说表格中的各数据分别表示什么?指出:+和-假如用在某个数前,表示的是增加或减少的意思。假如用在算式里,是表示加或减的意思。依次加或减,算出结果,并对照戒备水位,说说哪几天的水位超过了。4、考虑题:指导学生读懂题目的意思。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1〕分段算出每一秒的落地间隔,再加起来。〔2〕简单介绍等差数列求和方法,并用该方法算出和比拟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是否一致。三、布置作业:〔略〕⑺整理与练习〔二〕教学内容:P587教学目的: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工程的调查和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络;2、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工程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3.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节俭节约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教学准备:让学生提早搜集:上月的缴费单,水电燃气三个月的缴费数据教学过程:1、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费包含哪几个局部。小组交流,分组汇报;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费最多,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2、把你搜集到的你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①家庭支出较低者:②家庭支出中等者:③家庭支出较高者: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通过这次的记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3、统计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你的收入是从哪儿来?你的支出合理吗?必要吗?你结余多少?你准备怎样处置你结余的钱?4、我们应当如何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5、围绕书上的三个方面的指标回忆相关的学习过程,举例说说自己在学习本单元中学得好的地方和学得不理想的地方,然后在小组内向组长汇报,自己给自己评几颗星。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连自己小家都管理不好的人,更谈不上管理好国家这个“大家”。具备了治理小家庭的才能,才能管理好国家这个“大家”,小家治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整理家庭收入与支出情况,已具备了初步料理家务的才能,掌握了一定的理财技巧,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我们也一定能治理好国家,为国家作出更大的奉献。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回去搜集你家一周内生活费用的支出情况,并用计算器算出合计数。并对家庭支出的各种数据作出相应的判断,给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初步学会理财。小学数学教案11教学目的:通过混合练习,加深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进步判断才能。教学过程:一、引入老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上节课我们又把它们进展了比拟,你们会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拟纯熟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吗?二、课堂练习1.分析^p、研究第3题。让学生先说出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三个量中.其中一个量与另外两个量的关系,老师板书出来:长宽=面积=长=宽提问:当面积一定时,长和宽成什么比例关系?当长一定时,面积和宽成什么比例关系?当宽一定时,面积和长成什么比例关系?老师:通过上面的分析^p,我们知道:要判断三种相关联的量在什么条件下组成哪种比例关系,我们可以先写出它们中的一种量与另外两种量的关系,再进展分析^p。2.第4题,让学生仿照第3题的方法做。订正后,老师板书如下:每次运货吨数运货次数=运货的总吨数(一定)每次运货吨数与运货次数=运货次数〔一定〕成反比例关系。运货的总吨=每次运货吨数〔一定〕数与运货次数成正比例关系3.第5题,让学生独立做,老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4.第6题,先让学生自己判断,然后指名答复,第(1)小题成反比例,第(2)、(4)、(6)小题成正比例,第(3)、(5)小题不成比例。5.第7题,学生独立解答后,选一题说说是怎样解的。6.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第8题。小学数学教案12教学目的1.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可以比拟纯熟地运用公式计算有关平面图形的面积。2.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和进步学生的推理才能,灵敏运用公式的才能及计算才能。3.进展辩证唯物教育。教学重点面积公式及各种图形的内在联络。教学过程设计(一)根本概念1.我们都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2.用字母公式表示出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3.填空。(复习平面图形公式推导过程)因为S长=___________,而正方形是和相等的长方形,所以S正=________;平行四边形可以割补成长方形,它的底相当于,高相当于,所以S平=___________;两个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所以S三=___________;两个形状、大小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所以S梯=____________;圆可以割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所以S圆=___________,最后推出S圆=___________。4.填表。(二)动手操作请在下面的方格图中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三)综合练习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把一个长方形的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比长方形小。(2)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底边也相等。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高的2倍。(3)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它们的形状不一定一样,但面积一定相等。(5)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大于长方形的面积。2.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1)一个长方形的长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