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2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2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2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2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详细介绍:教材分析^p认识厘米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内容。要求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引起学生考虑,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按照课程要求,要让学生理解米尺,懂得比拟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教学思路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亲密的联络。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老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目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老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去调查厘米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2.合作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详细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画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3.加强估测,开展空间观念。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才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老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l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再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经历,形成初步的估测才能。教学目的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展测量,开展空间观念。4.培养初步的理论才能,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正厘米的表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假设干。教学过程一、联络生活,统一认识。1.找原因。小猪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它帮妈妈锄地。它干了一整天,饿极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饭。第二天,它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它吃了8碗饭。这可能吗?〔碗有大有小。〕2.量课桌。〔1〕让学生选择一个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文具盒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不一。〕3.师:大家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所说的数不同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们量的结果一样呢?〔大家都用同样的工具去量。〕4.导入揭题:你们的方法真妙!要想获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我们通常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尺子。〕今天,我们就要认识在量比拟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这一环节亲密联络生活导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找原因、量课桌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也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起重视。]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探究一:认识直尺1.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师发给的米尺,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2.指生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刻度数、刻度线、刻度0。探究二:认识厘米1.看一看: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来听一听电脑博士的介绍。〔多媒体动态显示尺上1厘米的线段,并说明:从刻度0到刻度l,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请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土厘米有多长?2.比一比:你能用两个手指比画出1厘米大约有多少长吗?〔师做拇指与食指比画状。〕3.记一记:请小朋友看看这一段间隔,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4.找一找:〔1〕你还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学生自由答复,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土厘米。〔2〕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同桌交流后汇报。〔手指的宽、牙齿的宽、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径等。〕探究三:认识几厘米1.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2.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互相比画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3.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数吗?4.考虑: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相机点明: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凡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这一环节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厘米,形成表象。他们在从尺子上、从周围物体中找1厘米的比照与估计中以及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体验了l厘米、几厘米的详细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才能。自始至终,他们都是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他们获得了知识,丰富了经历,培养了才能。]三、理论应用,练习稳固。〔一〕学惯用厘米量。1.量整厘米数。〔1〕尝试测量同一学具。出示书上量一量的主题图,要求学生按图上的方法量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师留意不同量法。〕〔2〕交流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么量的。〔3〕实物投影演示正确量法与错误量法,进展辨析比拟。〔4〕小结:量一个物体时,可以把尺子o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5〕口答想想做做第1题。〔媒体出示,关键处闪动识别。〕〔6〕学生填写书上量一量中的铅笔长、线段长。2.量非整厘米数。〔1〕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两条线段〔红线段与蓝线段〕,要求男生测量红色线段的长,女生测量蓝色线段的长。〔2〕交流:男生可能说红色线段长8厘米,女生可能也说蓝色线段长8厘米。〔3〕比拟:红色线段和蓝色线段一样长吗?〔电脑验证不一样长。〕〔4〕辨析:红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多一些,蓝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少一些。〔5〕指出:像这样的两条线段都可以说是大约长8厘米。以后我们遇到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看它最接近几厘米,就说它是大约几厘米长。〔6〕量一量,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7〕学生活动:先估计,再量一量。〔想想做做第4题。〕先完成的小组还可组织估计、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交流反响,追问:你是怎样进展估计的?相机表扬用身上的厘米尺去解决问题的学生。〔二〕画整厘米的线段。1.学生尝试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有困难可以看书自学。2.指生上台示范画,要求边画边说画的过程。〔注意肯定其他画法。〕3.检验:用尺量一量所画线段是不是4厘米。4.练习:〔1〕想想做做第5题。〔指生板演,同桌互相检验。〕〔2〕想想做做第6题。〔鼓励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这一环节可谓学以致用。学生通过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等活动对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化了,对厘米的用处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其估测才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更可贵的是,他们尝试着独立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小伙伴合作解决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经历。]四、总结延伸。1.师: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2.布置延伸作业。〔1〕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终究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作单位的。[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场互相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严密联络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附:教学小资料人们在文化开展的最初阶段,是从他们的生活环境中选取计量单位的。例如,以成年人足的长作为英尺,以手指关节的长作为英寸,以千步作为里等等,这样确定计量单位,显然缺乏合理性。1790年,法国的一位科学家他雷兰提出了制定一个世界各国通用单位的建议。1795年,法国的学者获得世界各国的同意,把地球子午线上从北极到赤道的长度的一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的单位,叫做l米。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兴旺,测量了整整七年,实际还只是仅仅测量了西班牙的巴赛罗纳和法国的敦刻尔克之间的间隔。通过计算得到了最初的1米。后来____的国际会议规定:一米为氪〔K8〕原子在真空中发射的橙色光波波长的1650763.73倍。1米的百分之一就是l厘米。小学数学教案篇2【学习目的】1、让学生在理论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理解比例尺的含义。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4、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培养学生用数学目光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画图产生疑问、引入新知1、画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上新课前先来画一画图,请同学们翻开课堂练习本,拿出尺子。请在本子上画出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请在本子上画出一条长12厘米的线段。请大家在本纸上画一条长1米的线段。〔生面有难色〕师:怎么不画了?有什么疑问吗?〔本子没有1米长〕那该怎么办呢?〔把1米长的线段缩短后,画在本子上〕〔生画〕2、引入新知师: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生:10厘米、5厘米、或1厘米长的表示〔板书〕师:看来同学们的表示方法各不一样,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间隔”,而这1米就叫“实际间隔”。师:但是假如把黑板上的数据1米擦去,只把本子上的2厘米、5厘米线段图给别人看,别人能知道你表示的实际间隔是1米吗??那么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就是《比例尺》!〔板书〕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1、理解比例尺意义师:大家请看笑笑同学就根据比例尺的知识画出了他家的平面图,你看他图中的比例尺是?你知道1:100是什么意思吗?同学们考虑一下,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生考虑交流〕生汇报:1表示图上间隔、100表示实际间隔图上的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的100厘米,实际间隔是图上间隔的100倍。师:对,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100厘米,因此比例尺实际上就等于图上间隔与实际间隔的比〔板书:比例尺=图上间隔/实际间隔〕生读一读2、生活中的比例尺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有见过比例尺?〕黄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请同学们看一看〔出示各图,分别让学生读出图中的比例尺并说出它们表示的意义〕3、自己写一个比例尺师:如今你们自己在本子上写一个比例尺,并向同桌说一说它表示的意思生汇报4、总结比例尺的特点师:我们如今初步的认识了比例尺,你有没有发现比例尺有什么样的特点?〔生说〕总结:是一个比;图上间隔和实际间隔的单位是统一的;比例尺的前项一般为1三、运用知识,尝试解决问题。1、解决第2小题师:同学们,笑笑按比例尺1:100画出了她家的平面图,他想带我们看看他的卧室,请大家把书翻到30页,先请大家量出他卧室长宽的图上间隔是多少吧?〔课件〕〔1〕量出笑笑卧室的长和宽师:你们量出了笑笑卧室长是?宽是?那你们算出笑笑卧室实际的长和宽吗和面积吗?〔课件出示〕试一试,并把你的解题思路写在练习本上。〔2〕算出笑笑算一算笑笑卧室实际的长是〔〕米,宽是〔〕米,面积是〔〕平方米。a: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b: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展示仪展示〕小结回忆想一想,我们刚刚在求笑笑卧室面积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程序?〔先量出图上间隔,在求出实际间隔,然后才能算出面积〕2、解决笑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先让学生讨论一下,再汇报方法,然后再计算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展示仪展示〕3、解决第4题师:笑笑在设计图时还遇到了难题,我们一起来帮帮她吧!〔课件出示在父母卧室的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上标出来。〕〔1〕分析^p题意,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1〕学生交流想法。〔2〕学生独立完成。生1:2米=200厘米200/100=2厘米生2:200÷100=0。02米0。02米=2厘米师: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的出色,笑笑还为我们出了道难题,大家敢于应战吗?4、解决第5题〔课件出示:笑笑的卧室长4米,画在图纸上,她用8厘米表示自己卧室的长。〕1、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际间隔是多少厘米?2、她画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反响汇报。四:全课总结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谈谈自己的收获小学数学教案篇3新课程强调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经历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再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因此,不少老师都借助多媒体将教材中静态的内容动态呈现。然而农村大局部学校教学条件还比拟落后,许多学校连幻灯都没有,更别说多媒体了。可以说,多媒体教学尚属贵族消费,许多农村小学老师只能是望洋兴叹。为此,在这偏僻、落后的农村小学,要用好新教材,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立足实际,根据详细的学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笔者最近参加了一些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听了不少老师的讨论课,给我留下深化的印象是:没有多媒体的课也同样精彩。现将长方体的认识一例整理描绘如下,与大家一同分享。一、生活入手引出课题师:(手中拿着纸牌)这张纸牌是什么形状?这一副纸牌呢?(生:一张是长方形、一副是长方体)。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生:牙膏盒、化装品盒、粉笔盒、冰箱师:你们觉得长方体有什么特点?生:(略)看来同学们对长方体的特征还是有所理解的。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研究长方体。[评析:老师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即纸牌入手,从平面到立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从直观上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建立了长方体的表象,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二、实物感知形成表象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师:请同学们拿出长方体模型(事先准备好),先摸一摸,再想一想你们摸的平平的局部叫什么?生:面。师:再用手摸摸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相交的这一条共有的边,它叫什么呢?生:有的说叫边;有的说叫线段)。师: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做棱。同学们用手再摸一摸自己带来的长方体的棱。再用手摸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生:有一个点。师: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评析:借助教具、学具,通过老师的引领,让学生触摸长方体实物,从整体上观察长方体,直接感知长方体有面、棱和顶点等三个要素,为进一步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做准备。]三、动手理论加深理解1.探究长方体面的特征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各局部名称,接下来我们来研究长方体的面有哪些特点。先请每组同学选择1~2个想研究的长方体物体,采用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当然也可以用信封里的长方形纸片做一个长方体,看同学们能否发现长方体的面有哪些特征?待会儿每组派代表汇报你们的探究成果。师:哪组愿意先派代表来说说?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了这么多的方法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2个面是相等的。师:如今,你们拿起自己的长方体进一步观察,看一看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通过学生观察得出两种情况: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情况是有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板书: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2.探究长方体棱、顶点等特点师:请同学们数一数长方体共有多少条棱?你是怎样数的?(引导学生数时,要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学生讨论后,分组汇报。师:怎么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学生分组汇报证明方法。师: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再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长方体数一数,一个长方体共有多少个顶点?3.抽象概括总结特征师:刚刚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理论,探究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特征,谁能较完好地说一下长方体有什么特征?[评析:改变以往老师包办的做法,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使其在看、数、量、剪、拼、比、想等理论活动中,有充分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时机。并凸显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进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及探究才能。]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小组合作,做长方体的框架。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塑料拐角,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并讨论汇报答复以下2个问题:(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老师再将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同时老师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变,相交于每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评析:通过让学生用小棒和塑料拐角,自己做一个长方体框架这一理论活动,是让学生再现了长方体的表象,有效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和动手操作的才能,进一步开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时,注重在变式中理解,通过把长方体的横放、竖放、侧放,使学生真正理解了长、宽、高的含义。]四、稳固应用深化认知1.根本练习:P23第1、2题。2.综合练习:P23第3题。3.拓展练习:〔填一填)〔1〕把一块长、宽、高分别是16厘米、11厘米;7厘米的长方体,平均锯成两块小长方体。其中每块小长方体都有()个面、()条棱、()个顶点。(2)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评析: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既深化了知识,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才能和空间观念又得到了培养。尤其是第3题的变式拓展练习,让学生在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又培养了灵敏应变才能。]五、全课小结总结升华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略)[总评:本节课求新存异,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老师仅利用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几件必须的教具、学具,没有多媒体的辅助,同样为大家呈现了一节较为精彩的课。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干。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如能创造时机让学生动手操作,集体讨论,学习效果会更好。本节课在新知探究中,老师能立足实际、因陋就简,利用好现有的教具、学具,引领学生在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三个要素中,理解了长方体三要素的根本概念。再通过让学生看、摸、数、量、剪、比,甚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长方体等丰富的理论活动,促使学生亲历、感悟长方体的特征,使其在真正的意义上理解了长方体的含义。]小学数学教案篇4设计说明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严密联络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一新课标理念,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1.在详细情境中观察、发现。教学伊始,创设情境,让学生“触景生思”,迅速感受到情境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再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用课件生动再现几个蕴涵数学知识的生活现象,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快速得到激活,在考虑、讨论中较快地发现“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2.在动手操作中考虑、质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机,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去考虑、去质疑,促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数学活动,使学生在积累对圆柱、圆锥特征认识的同时,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才能也得到培养。3.在合作学习中内化、建构知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去学习新知,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丰富自己对新知的认识,完成对圆柱、圆锥知识的建构,进而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课前准备老师准备圆柱和圆锥模型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圆柱、圆锥形实物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及半圆形纸片胶水小棒直尺平板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观察、发现。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轮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考虑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结合“面的旋转”的知识来认识圆柱、圆锥。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自行车后轮车条上系上的彩带,并想象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让学生初步体验“点动成线”这一现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起到新旧知识衔接的作用。⊙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2页上面的3幅情境图。师:仔细观察风筝的运动、雨刷扫过车窗、旋转门转动的现象,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并汇报发现。发现一蜈蚣形的风筝在天空运动的过程中,很多小节在天空中连成了一条线。发现二雨刷扫过车窗,雨刷在左右摆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扇形。发现三长方形旋转门在转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圆柱。老师小结:通过这三幅图可以知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设计意图: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激活学生的生活经历,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络。2.做游戏。(1)以小组为单位,把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及半圆形纸片用胶水粘在小棒上,做成一面面小旗。(2)用做好的小旗做“旋转游戏”,认真观察小旗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可以动手画一画。(3)学生汇报,明确小旗旋转后所形成的图形。3.认识圆柱与圆锥。师:以前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有曲面。拿出我们的学具一起探究吧!(1)看: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圆柱与圆锥。(圆柱由两个圆面和一个曲面组成;圆锥由一个圆面和一个曲面组成)(2)滚:学生拿出圆柱和圆锥形学具在桌面上滚一滚,说说自己的发现。(3)剪:试着将圆柱和圆锥剪开,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动手操作发现:圆柱剪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圆锥剪开后得到一个扇形和一个圆。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快速旋转小旗的活动,结合想象空间,体会圆柱和圆锥的形成过程,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幼儿园已经接触过1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会指物数数,结合他们已有的数学经历和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1.激趣导入,逐层深化,理解新知。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观察才能有限。在观察教材主题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因此,老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结合这一特点,我用“校园图”(课件)导入,让他们先看看图上都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人和物,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一一说出校园图里的人和物后,再给出数数的任务。数一数图中有几座房子,有几面红旗,有几个看球的小朋友,有几个单杠……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给学生创设了充分的观察探究空间。在和谐愉悦的探究气氛中,通过集体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2.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课后我布置了口头作业,回家数数家里的东西,哪些可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1~10数字卡片一套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备教学目的”“备重点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从今天开场,你们已经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老师会带着你们一起探究数学王国里的奥秘,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一数。(板书课题)出示教材2~3页的主题图(课件出示)。提出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这幅图画是什么地方?图里都有什么?(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2)指名说一说。小结:从今天开场,我们要在这座美丽的校园里学习和生活,学校就是我们的家,同学们要保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设计意图:从主题图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从上课伊始便能全身心投入,进入一个最正确的学习状态。⊙自主探究数数的方法1.数图中各种事物的数量。(1)同学们认真地数一数,图中有几座房子?有几面红旗?(生观察后汇报)老师说明:一座房子,一面红旗都可以用数“1”表示。(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2)同学们再仔细地找一找,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是1?(一位老师、一个足球……师板书“1”,全班齐读)老师说明:我们在数不同事物的个数时,同一种数量就可以用同一个数表示。(3)图中有几个看球的小朋友?有几个单杠?图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是2?(生观察后汇报,师板书“2”,全班齐读)(4)谁能说一说有几个小朋友在踢足球?图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是3?(生观察后汇报,师板书“3”,全班齐读)(5)谁能说一说用哪个数来表示垃圾桶有几个?向日葵有几棵?(生观察后汇报,师板书“4”,全班齐读)(6)谁知道4数完以后该数几?请同学们用上面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堂活动卡的内容。(出示课堂活动卡)集体交流,汇报结果。(学生汇报时,老师要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小结:我们要想准确地数出事物的个数,就要一个一个有序地数。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模拟才能强,有序意识弱。学生在观察主题图的时候,一般都是盲目地去观察,在这里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观察,而是引导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即按从小到大表示一样数量的事物去观察。在自主数数的活动过程中,放手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有顺序地数数。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按一定的顺序数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2.做游戏:我来说,你来做。(1)老师先和一名学生做示范,例如:老师说1,学生就伸出与之相对应的1根手指。(2)同桌之间互相游戏,看谁的反响最快。(3)选一个小组到前面做游戏。设计意图:通过简单有趣的游戏,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到达了在全班范围内对新知识进展稳固的目的。⊙课堂练习,提升反响1.认读1~10各数。(1)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1~10各数。(2)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2.数一数、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事物的个数可以用我们所学的1~10各数来表示。(生先观察,再自由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读,最后打乱顺序让学生读,要求一步步进步,目的是让学生不要受数字顺序的影响,而是真正地去认识数字。通过数、找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总结提升数学与我们的生活严密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从如今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布置作业,稳固新知找一找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可以用1~10各数来表示。小学数学教案篇6设计说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根底。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1.回忆整理,构建知识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复习包括: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估算方法、笔算方法,以及除法的验算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展归纳和整理,形成全面的、有逻辑性的构造图,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的才能,又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好的、系统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明晰的脉络。2.重视对算法的复习。在教学中,选择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逐个击破,通过解决这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回忆口算、笔算和估算的方法,使复习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进步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复习师: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就要经常地复习,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其实复习不仅是快乐的,它还能让我们的知识得以稳固提升,进而让知识更好地为我们效劳,这不就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吗?同学们,从如今开场,我们要对本学期的知识进展总复习。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要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回忆整理,建构知识网师:我们先回忆一下学过的知识,翻开教材看第二单元的内容。想一想,第二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以小组形式交流、讨论〕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师指导并归纳,将总结的内容写在黑板上〕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知识,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构建知识构造,掌握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络,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既梳理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内容,又为下面的练习做好了准备。⊙重点复习,强化进步1.引导学生复习口算方法。〔1〕想一想,240÷3怎样口算呢?〔学生考虑后小组内交流〕〔2〕汇报口算方法。方法一方法二想:240是24个十,想:3×80=24024个十除以3等于8个十。240÷3=80240÷3=802.复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估算方法。估一估,123÷3的商是多少?估算方法:除数不变,先把被除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数,再用口算除法的方法计算。123÷3≈40120÷3=403.回忆交流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及验算方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1〕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假如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2〕验算方法。①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4.完成教材111页2题中关于笔算除法的习题并验算。注意:对于商中间有0与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学生容易出错,教学中老师可结合估算,要求学生在计算前,判断出商是几位数,或在计算后,通过验算来进展检验。设计意图:小学生喜欢争先,在学习活动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引入竞争机制,犹如给学习活动参加了催化剂,既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合作,勇于探究,又能防止常规复习课的枯燥乏味。小学数学教案篇7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2~3位置教学要求:1、能用数对表示详细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详细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及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理解数对确定位置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复习铺垫我们在前几年的课程中屡次学习了位置与方向,说一说我们以前是怎样确定位置的。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提醒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位置,看一看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确定位置。2、教学例1。〔1〕出示P2例1,观察主题图。〔2〕问:老师是怎么知道确定张亮的位置的?〔3〕介绍操作台的情况。竖排叫列,横排叫行,第几列是从左往右数,第几行是从前往后数。这是一种约定。〔4〕你能指出哪个是张亮同学吗?〔5〕说一说其他同学的位置。〔6〕张亮的位置可以用〔2,3〕表示出来。张亮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3〕中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含义?〔7〕小结:可以用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数对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8〕试一试:用数对表示出其他同学的位置。〔9〕张亮的位置用〔3,2〕表示可以吗?注意: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3、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4、教学P3例2〔1〕观察动物园示意图,这幅图和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①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馆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②表示各场馆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③方格纸的竖线〔横线〕从左到右〔右到左〕依次标注了0,1,2。〔2〕找一找动物园大门的位置,可以用数对怎样表示出大门的位置?〔3〕说出熊猫馆、大象馆、海洋馆、猴山的位置。〔4〕比拟大象馆和海洋馆的数对,第2个数都是4,说明什么?假如两个数对中的第1个数一样,说明这两个场馆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假如用〔X,4〕表示某场馆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吗?〔5〕在图中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三、稳固深化,拓展思维P4练习一第2题。四、分课小结,进步认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应该注意些什么?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P4练习一第1题。小学数学教案篇8一、从生活中感知1、欣赏建筑中的对称美同学们,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