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授课内容详解_第1页
实习生授课内容详解_第2页
实习生授课内容详解_第3页
实习生授课内容详解_第4页
实习生授课内容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习生授课内容详解演示文稿目前一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优选实习生授课内容目前二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PICC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

经外周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目前三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PICC导管特点弹性、柔软性对血管内皮损伤小,生物相容性好,防水表层防止细菌的粘附、抗血栓形成医用硅胶放射显影可裁剪有刻度标志目前四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PICC的历史1929年WernerForssmann,一位德国医生1956年Forssmann和另外2人以静脉技术的领先工作获得了医学诺贝尔奖。目前五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PICC的历史

年代姓名导管静脉炎第一例PICC:1929Forssmann4F导管很快第一根PICC:1941Cournand丝绸导管

1945Meyers塑料导管70%1949Duffy聚亚胺酯第一根硅胶1962Steward硅胶导管20%1980Sanislo小口径硅胶导管5%目前六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PICC的历史导管材料的研究集中于不易引起血栓和感染并具备良好生物相容性目前,导管材质有硅胶和聚脲胺酯硅胶:PICC聚脲胺酯:较硬,用于短期的静脉通道目前七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PICC的历史70年代以前,因导管的材质硬,容易损伤血管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发生,阻碍了PICC的发展80年代,德国和美国开发出小口径硅胶导管,使该项技术广泛应用,临床应用20余年目前八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PICC在中国的应用90年代后期(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最早北京、西安2000年以后使用比较普遍血液病、肿瘤病人化疗、普外科肠外营养、新生儿重症监护等目前九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第二代PICC:三向瓣膜式PICC目前十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目前十一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目前十二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PICC的优点对病人:减轻痛苦、保证治疗、保护外周血管、不限制臂部活动、总费用降低、感染的发生率较低、带管时间长对护士:插管并发症少、安全、简单方便、易掌握、维护简单、减少工作量、可由护士操作目前十三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PICC的局限性价格高依赖病人的自护能力过敏现象不能高压注射可穿刺的静脉(B超下)目前十四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PICC适应症长期静脉输液输入刺激性或毒性药物,如化疗输入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如TPN反复采血有缺乏外周血管通道的倾向家庭静脉治疗锁骨下或颈静脉插管禁忌目前十五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PICC禁忌症严重出血性疾病穿刺点皮肤有感染、损伤穿刺侧有放疗、外伤或手术史,如: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病人顺应性差—相对禁忌症(精神症状、过敏体质)目前十六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操作流程

操作前评估、医嘱、知情同意、物品准备

操作中

操作后测量、消毒、穿刺、送管、固定定位、指导、记录、观察目前十七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

操作前目前十八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评估评估治疗需要评估自护能力评估血管目前十九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

与置入PICC有关的重要血管目前二十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PICC静脉选择主要的肘部静脉贵要静脉----首选肘正中----次选头静脉----第三选择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目前二十一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为什么首选贵要静脉?解剖:沿肱二头肌和旋前肌之间的沟斜向上升,直、粗,静脉瓣较少管径:8mm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和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目前二十二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第二选择-----肘正中静脉解剖:粗直,但个体差异较大,静脉瓣较多。理想情况下,肘正中静脉加入贵要静脉,形成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目前二十三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为什么头静脉是第三选择?解剖:前粗后细,臂部上升时会有窄段,头静脉进入腋静脉处成较大角度,管径细(6mm)分支、静脉瓣多,有分支与颈、锁骨下静脉相连。引起送管困难,易进入腋、颈静脉,增加机械性静脉炎。目前二十四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医嘱与医生沟通开医嘱、摄片申请单目前二十五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知情同意PICC的优点、缺点导管的费用、简单的操作过程、维护要求置管可能的并发症病人本人签字医保签字单目前二十六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物品准备消毒用品隔离衣、无菌巾、手套生理盐水、稀释肝素、空针、皮尺PICC包、PICC穿刺包、贴膜、正压接头(血管鞘、导针器套件、B超机)目前二十七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

操作中目前二十八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测量方法:上臂外展90度自穿刺点测量至右胸锁关节向下到第三肋间尺要拉直左右上肢区别中国人一般42~50cm

左41.26±3.84cm

右37.78±3.84cm

目前二十九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测量注意:体外静脉长度测量永远不可能与体内的静脉解剖完全一致左右上肢,应从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头臂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处位于此(考虑病人衣物、关节、肥胖等因素,测量时应减去2-3cm)测量上臂周径(肘关节上10cm处)目前三十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消毒最大的无菌屏障穿刺点上下直径20cm,两侧到臂缘待干过程目前三十一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穿刺穿刺部位准备:铺巾、冲洗手套导管准备:生理盐水预冲(前修的导管修剪长度)放置好准备可来福或肝素帽扎止血带、穿刺、送鞘退针、送管置入20cm时请助手协助病人摆好体位(病人头转向置管一侧并低头,下颌尽力靠向肩部)抽回血、退鞘、抽导丝、修剪长度、连接接头、封管、固定

目前三十二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送管手法轻柔尽量不接触导管导管外的血迹冲干净遇阻力不可强行送管关心病人的紧张情况病人的体位目前三十三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固定无菌透明贴膜术后24小时可加压固定24小时后需换药固定成C型或U性目前三十四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

操作后目前三十五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定位PICC头端位置临床共识上腔静脉和右心房汇合处2cm/上腔静脉中下1/3处PICC头端定位技术X片、B超、DSA、导管感应、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目前三十六页\总数四十一页\编于二点指导术后2~3小时肘部制动、术后24小时换药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敷料出血、潮湿、松动、出汗及时更换可以常规加压输液或输液泵给药,但避免使用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淋浴时可用保鲜膜包裹2~3圈,上下胶布粘贴术侧肢体适当活动,但勿提重物、过分上举,如:举重物;不能游泳输液时不要输空,如有不适及时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