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通用15篇_第1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通用15篇_第2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通用15篇_第3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通用15篇_第4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通用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通用15篇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1教学目的: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根本特征,能更正解地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2.使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复习搜集、分类整理、分析^p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分类统计的结果进展简单的分析^p、判断。3.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络,积累初步的搜集、整理数据的经历,开展初步的数学考虑和解决问题的才能,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教学重点: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平面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搜集、分类整理、分析^p数据的方法。教学难点:图形的拼组与对分类统计的数据进展简单的分析^p与判断。教学准备:课件、七巧板、学具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点明课题(一)情境创设:课件呈现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1.学生汇报交流;2.老师补充:除了这些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二)点明课题: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这学期已经学过的知识:平面图形和分类统计。【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二、师生合作,复习整理(一)平面图形1.平面图形的特征(1)课件呈现多个杂乱排列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根据认识,将这些图形分分类。(2)组内交流:你是怎么分辨长方形的?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再整理汇报。(3)指名答复:正方形有什么特征?(4)讨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5)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6)说一说:圆与以上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2.图形的拼组(1)拼一拼:①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拼成的?②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拼成的?(2)设计图案:①请用七巧板设计一幅的图案。②汇报展示:让学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3.分一分:课件呈现P94第3题的20个图形。(1)让学生分别答复是什么图形?(2)学生答复后,老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特别是在学生说出第11、15、17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后,老师要特别强调让学生说出:你是如何想的?(3)老师提问:刚刚我们都弄清了每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了,那每一类图形到底有多少个呢?我们下面就来统计一下,好吗?【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活动,稳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其互相间的关系,积累数学教学活动经历,增强学习的兴趣,开展学生的创造力,同时注意在互相研讨中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的才能。】(二)复习分类与整理1.按形状分一分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二个统计表:(1)提问:我们想把这些图形按照形状来分分类,你有什么好方法?可能有学生提出:①可以一类一类的找出来。②可以按1~20号的顺序将每个图形在类型分别确定下来,再在相应的形状下面画一个符号表示个数。(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统计表。(3)汇报展示,核对数据。(4)解决问题:哪种图形最多?哪种图形最少?一共有多少个图形?2.按颜色分一分(1)你认为:这些图形除了按形状分类,还可以按颜色来分类。谁来说一说:按颜色分,可以分成几类呢?(2)学生答复后,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一个统计表:你会统计吗?(3)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统计表;(4)汇报展示,集体评价。(5)解决问题:哪种颜色的图形最多?哪种颜色的图形最少?一共有多少个图形?3.自己定标准分一分(1)除了上面的两种分类标准,你能不能定一个标准,将这些图形卡片分成两类呢?(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标准:(3)每人按自己定的标准再来分一分。4.观察发现: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种与前面的两种统计表一起展示,让学生观察:(1)他们都是将这些图形分成几类?(2)这些分类的标准虽然不同,但每一种统计表中都有一个一样的地方?你知道是哪里吗?(3)引导学生发现:不管是什么分类标准,他们统计的内容都是一样的。【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复习活动,让学生对分类与整理进展系统的复习,让学生更加纯熟地运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进展分类,并能自行制定分类标准进展分类,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对待事情的意识。】三、应用所学,解决问题(一)解决练习二十一第14题1.情境创设:同学们看,这是隔壁班的小朋友拼出来的三幅图,漂亮吗?课件分别呈现第14题的三幅图。2.拼这些图案,都用到了哪些平面图形?学生答复时,老师利用课件呈现空白的统计表。3.你能独立完成这个统计表吗?让学生独立完成。4.解决问题:(1)哪种图形的数量最多?哪种最少?(2)一共有多少个图形?①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不同方法:一是数出题中所给图形的总数;二是直接把统计表中分类计数的结果加起来。②你又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分类统计时,统计结果的和与所给出的统计对象中总数是相等的。(3)小明摆了4个火车,一共用了多少个○?你是怎么想的?(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经历统计与制作统计表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感悟习题背后隐含的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才能。】(二)解决练习二十一第15题1.情境创设:课件呈现第15题的餐桌图,师:同学们看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摆放很杂乱,有必要将这些东西整理一下。2.独立完成象形统计图,完成后交流汇报,集体核对,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养成认真作图的习惯。3.独立完成统计表:完成后集体展示,师生共同评价。师:你是怎么得到每一项数据的?让学生明白:可以直接利用已经完成的统计图来完成统计表,不需要再逐项去计数。4.解决问题:(1)碗比盘多几个?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②还有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得到这个答案吗?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方便?(2)哪种餐具最多?哪种最少?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②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呢?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方便?(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三)查漏补缺:每班老师根据学生所学,进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与练习。【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经历整个统计过程,稳固学生对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理解,同时结合分析^p数据、答复以下问题的内容,使学生直观感受统计图、统计表在整理、分析^p数据方面各自的优势,感受统计图、统计表的价值,感受分类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四、全课总结,畅谈感受(一)全课总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二)畅谈感受:通过本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或者你还有什么疑问?【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梳理,概括、归纳所学知识,学会总结学习感受与体会,并将这些与同学交流。】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2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结合本班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进展统计,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搜集、整理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分析^p数据,答复一些简单的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统计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学重点:对数据的调查、搜集、整理和分析^p有所体验。教学难点: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答复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格子纸片。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引入新课师:大家看,小男孩在做什么?(过生日)1、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学生答复,老师板书3,4,5,6,7,8,9,10,11,12,1,2,2、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呢?(生猜想)老师贴春,夏,秋,冬3、学生欣赏四季景-片。老师准备了绿,红,黄,白四种颜色的纸卡来分别代表这四个季节。绿色代表什么?红色呢?-?白色?同桌记一记四季是如何划分的?4、每位同学选代表自己生日的纸卡。小组内互相检查每人是否拿对了。5、老师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二、亲自调查,搜集数据1、调查准备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调查呢?(生汇报)师:接下来我们就用站排的方法来统计。调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生答)2、合作调查。3、汇报交流三、分析^p统计结果,解决问题翻开书90页。涂一涂。注意每个小格代表一人。师:仔细观察图,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自由说四、可能性教学浸透师:老师听说我们班要转来一名新同学,你们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呢?说出自己的理由。五、拓展应用小明看到同学们都表现这么棒,想邀请大家一起参加今天晚上的生日聚会,可不知该买什么口味的蛋糕。各组用喜欢的方法调查,分组统计,完成统计图。六、游戏同学们经常玩剪刀石头布,今天我们每人玩10次,看自己赢了几次,输了几次,平局几次,用自己的方法来统计。(学生每人1张白纸,用来记录)七、拓展延伸,全课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说)师: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统计呢?(自由说)板书设计:生日3,4,5,春6,7,8,夏9,10,11,秋12,1,2,冬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3教学目的1.通过“过河”情境,开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教学准备挂图,课件。切入举偶出示挂图,谈话引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看看图,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对话平台1.说一说。通过看图,理解题意。(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指名汇报。(2)试着做一做。2.想一想。由情境入手,领会理解运算顺序。(1)议一议。29+25÷9这样列式对吗?(2)老师小结。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假如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3.试一试。试着做一做(29+25)÷9。学中做1.做一做。完成做一做的习题。(1)先说一说计算顺序。(2)再独力计算。2.比一比,算一算。16+24÷818-9×230-6÷3(16+24)÷8(18-9)×2(30-6)÷3做中得1.综合练习。(1)在〇里填“”或“=”。7+7+7+8〇7×4+17×9-〇7×7+730÷5+1〇30÷(5+1)9-2×4〇(9-2)×48+32÷8〇(8+32)÷818+36÷9〇(18+36)÷9(2)判断。①(8+6)×7与8+6×7都要先算乘法。②81减去6乘以6的积,列式为:(81-6)×6。③在一个算式里,假如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2.理论应用。完成练习三的第2题。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4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P19-P21页。教学目的: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展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教学难点:探究“小括号”的应用过程。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师: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课件出示复习题:1.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说出运算顺序)30+8×45×2+380-64÷829+24÷42.把二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5×3=1581÷9=916+12=2825+15=409-9=028÷7=4(课前复习,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二、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谈话:小淘气是个擅长观察,擅长发现问题的孩子,在生活中他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他很想和同学们挑战,你们愿意和他比一比吗?(用谈话法为学生引出一个虚拟的竞争对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竞争意识)2.课件出示“过河”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学生观察后老师提问:图中告诉我们哪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学生答复)师:刚刚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如今我们一起来看图。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如今每只船限乘9人,需要几只船?(通过创设男、女生过河的情境,使学生将计算生活化,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问题师: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师:我们先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几条船?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生1:我估计大概需要7条船。我把男生看成30人,女生看成30人,这样用总人数60人除以9,大约需要7条船。生2:我估计大概需要6条船。方法和前面的同学差不多,只是人数多算了,所以我从7条里减掉1条船,大约需要6条船。师:那么到底需要几条船?谁会列式解答?生:29+25=54(人)54÷9=6(只)师:第一步先算什么?生:先算全班总人数,再除以每条限乘9人。师:说得好!师:谁能用我们前面学的知识把分步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生:29+25÷9师:小组讨论:这样列式行不行?生1:不行,因为这样就不是先算加法了生2:不行,因为这样就先算女生要几条船,男生没算……(评析问题的出现为后面小括号的出现做好铺垫。)师:好,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那我们该怎么办?要先算29+25,就必须给它加上一个符号表示出来。如今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试写并展示:29+25÷9(29+25)÷9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一样的地方?生:数据和运算符号一样。师:观察的非常认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后一道算式加了小括号。师:那咱们计算一下,结果怎么样?学生计算展示得数后讨论:为什么两道题的得数不同?多让学生说。师:大家说的都很好,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得数不同。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一种新符号——“()”小括号(板书)。每个数学符号都有它所表示的意义。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以后,大家看到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今再来看这道题,应该怎样做才能符合题意呢?(评析结合详细情境,老师将小括号介绍给学生。)师:同桌之间讨论并汇报结果。(引导学生感知小括号在计算中的作用。)生:(29+25)÷9=54÷9=6(只)答:需要租6只船。师:通过对“过河”问题的解决,我们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的作用?生1: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生2: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生3:小括号里的要先算,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师:老师把大家说的编成了一首儿歌,你们想听吗?出示:小括号,本领大,算式有你就变化。改变顺序少不了,先算括号要记牢。学生齐读。(儿歌的编制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加深印象。)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比一比,谁的眼睛亮。(说说不同之处及运算顺序)18-9×2(18-9)×22.比一比,看谁算得对又快。(学生说说算法)5×(36-29)(83-35)÷894-(25+19)3.我帮妈妈算一算每桶方便面4元,每袋大米64元,妈妈带了100元钱买了一袋大米,剩下的钱可以买几桶方便面?学生独立做题,老师巡视指导。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5一、教材分析^p:《识别方向》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方向与道路”第一节的内容,识别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识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根本上进展教学的。能正确识别现实生活中的方向,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时,老师一定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和生活经历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参与、体验的时机,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培养和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理论才能。基于以上认识,按照新课标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程度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上这一理念,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2、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理论才能。3、借助识别方向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和生活经历,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给定一个方向,能识别其余七个方向。2、会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难点:正确识别现实生活中的方向。三、说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导取向的“活动建构式”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一系列既联络生活实际又具有理论性的活动建构新知,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一个过程展示。在教学中,我采用动态的、多元的评价方式。如:鼓励性的语言,奖小星星等。四、教学准备:挂图方向板五、教学流程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游戏导入引发兴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学生做和老师相反的动作,比方老师说,我说东向东转,学生就说,我说西向西转。这样的设计,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使学生进入最正确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聚集动力。第二环节:理论探究激趣解疑1、老师用微机出示教材主题图,先请学生说一说:看平面图的方法,然后同桌交流:以学校为中心,邮局、商店、医院、体育馆分别在学校的哪个方向?2、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观察图书馆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学生的说法可能不一,有的可能说,图书馆在学校的北面。有的可能说,图书馆在学校的西面。老师可以借机提出疑虑:“图书馆又不会走,怎么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在那儿呢?图书馆到底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你们好好想一想,想好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发现:图书馆在学校的西面和北面之间的位置,并鼓励学生自己给西、北之间的方向起名字,从而理解到生活中的西北方向。3、接着,老师请学生交流动物园、少年宫、电影院的所在方向,引导学生发现:东南、东北、西南等方向。以上教学活动中“看平面图识别方向”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找学校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场所,既复习了已有的方向知识,又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根底。老师让学生观察图书馆、动物园、少年宫、电影院的方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给新认识的方向起名字,让学生亲身经历了认识生活中客观事物的过程,使学生在理论中体验知识,注重了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第三环节:联络生活玩中强化1、在这一环节中,老师组织学生制作方向板,并利用方向板找教室的方向,然后把找到的方向和同桌说一说,指一指,再交流一下教室的各个方向有什么。最后,让学生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跟全班交流。2、在学生根本理解教室的方向后,老师组织学生玩《反响快》的游戏,如:向东南点点头,向西北招招手,引导学生发现:东南和西北相对,东北和西南相对等。3、教材P21有一幅《中国地图》,在观看中国地图时让学生理解家乡安徽省在祖国的方向并完成这一页的练习。4、在练习之后,再组织同桌玩《小交警》的游戏,并让学生说说鹤岗的各个方向有哪些熟悉的景物和建筑。以上教学从静态的大环境中分成相对集中的同桌之间互相学习,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时机。学生彼此合作、交流,形成“动态的集体力量”培养学生的合作才能。由学生爱玩、爱动、喜欢游戏的特点,设计了《小交警》的活动是实际方向的练习,集兴趣、才能于一体,到达玩中学,玩中练的目的。借助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教室的空间方位,体验数学与现实的亲密联络,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第四环节:动手操作促进内化在这一环节中,请学生当小设计师帮小区搞设计。老师让学生把课前发的场馆图片拿出来,自己摆一摆,说一说每个场馆分别在小区的哪个方向。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方向知识来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上的学习很不够,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多理论,多应用,才能掌握。第五环节:师生整理体验收获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让学生谈两点:1、谈收获,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2、让学生自我评价,比方,问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这样,既注重了学生整理知识的才能,又关注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六、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教学,让我进一步理解了“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这一课改理念,数学知识一旦让学生体会到它在生活中是有用的,便会产生浓重的学习兴趣。课上在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的交往中参与教学全过程,最终到达了预设的教学目的,有效地实现了本节课所要追求的教育价值。2、经历学习过程比只要结果要精彩的多上课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过程。在活动中我开掘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开展,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学习新知的成功与快乐。另外,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方向板识别教室里的方向时,有的学生手里的方向板随着身体的转动而转动,假如在教学时我给学生做一做示范或让学生先交流一下使用方向板的方法,就不会出现学生身体动,手中方向板也在动,不能找准方向的问题。看来老师导的作用也不能无视,而且要引导的恰到好处。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真切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实际意义,也更深切的领悟到了新课程“师生共同开展”的内涵。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6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理论活动中,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能根据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展一些直观的判断与考虑。2.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3.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别人合作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教学准备老师准备:米尺、卷尺、剪刀、绸带、胶带、标签纸等。学生按小组准备:米尺、卷尺、剪刀、绸带、标签纸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用了同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拟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二、初步认识1米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谈话:老师的身高是1米72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经历进展估计〕谈话: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渐渐地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假如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启发:〔指拉开的绸带〕这段绸带的长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可以用尺量一量〕[说明:对于“米”,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身高谈起,再让学生大胆地进展估计,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2.认识1米。出示米尺。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提问:看一看、数一数米尺上的刻度,你能发现什么?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1米=100厘米。3.用米尺量。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刚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一根1米的绸带,再让每个小组照样子量出1米长的绸带。提问:张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谈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呢?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讨论:标签离地面都是1米,为什么贴的位置各不一样呢?[说明:学生的年龄小,合作学习的经历缺乏,适时进展合作的指导和示范,可以使合作更有秩序,更富实效。同时,又兼顾并重视了合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个体体验与考虑。]谈话:如今同学们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大家张开双臂,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一些,还是短一些?小组活动后,组织交流。提问:你能用两手比画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学生用手比画1米的实际长度。谈话:请每个小组在教室里任意选一样东西,量一量,看从哪儿到哪儿的长正好是1米。小组活动后,交流汇报。[说明:让学生先用自己的一庹和1米比一比,再伸出两手比画1米有多长,学生的比画有了参照,就会比画得更准确。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感悟了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了1米的长度表象。]三、深化对1米的认识〔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排,大约有3人〕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2〕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间隔,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小组活动后,组织交流。〔3〕谈话: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长。睁开眼睛,伸出双手,比画一下1米的长度。〔4〕提问:知道1米有多长了吧?假如不用米尺量,你能剪出一根1米长的绸带吗?学生活动后,用尺量一量量剪出的绸带是不是1米长。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7教学内容:教材87页例3、4和课堂活动教学内容:1、知道1小时有多长2、知道1秒有多长3、简单的换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分针走小格呢2、1小时是多少分?3、1分你能做些什么?二、新课1、教学例31小时是60分,那有多长?我门一节课有多少分钟》课间休息多久?有多少分钟了?那在休息10分钟就是60分,也就是1时1小时能做些什么你知道吗?学生举例学生看书2、教学例4你的脉搏1分钟跳多少次?那条一次是多少时间?有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吗?那1秒有多长?学生答复观察钟面,认识秒针,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那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观察秒针走一圈后分针走了多少得出1分=60秒三、课堂活动1、10秒你能派多少个球?学生活动2、完成4题课后记: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8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局部,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才能。教学重点:整时的认读方法。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会看钟表上的时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钟面、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一猜。课件出示:先发出钟表走的声音,然后出现分针、时针,接着依次出现1~12的数字,最后形成钟面。师:这是什么声音?板书:钟表。2、说一说。(1)钟表有什么作用?(2)你理解钟表的哪些知识?设计目的:利用课件初步熟知钟面的组成局部,为后面制作钟面做好铺垫,通过学生自由发言,加强钟面与生活的联络,同时方便老师理解学生掌握钟表知识的程度,并以此作为调整课堂教学思路的主要根据。二、自主探究1、制作钟面。师:想认识钟表得先理解钟面,你们想做一个吗?(1)(指着大屏幕)请同学们先观察钟面上有什么,再在小组中讨论做钟面需要哪些材料。(2)各小组同学翻开时钟爷爷的礼物(一个画有格子,但没有写数字的钟面,一枝彩笔,一个按钮,没有给学生时针和分针。)(3)小组合作制作钟面。学消费生质疑:时钟爷爷给的材料不能制作钟面。师:还差什么呢?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到老师这里来取时针、分针。(学生活动)2、介绍钟面。师:谁愿意把你们组做的钟面介绍给大家。(学生自由发言)小结;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格组成一个漂亮的钟面。(课件中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格分别闪烁)设计目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动手、观察、合作的才能,我把观察已有的钟面模型改为小组合作制作钟面。在制作时我又有意不给学生时针、分针,设置障碍,让学生体会时针、分针在钟面中的重要性,也埋伏这节课的重难点,认识整点时刻和时针、分针有亲密关系。3、认识整点时刻。(1)学生尝试拨钟。师:如今请你们在小钟面上拨出自己最喜欢的时刻。选3个拨整点时刻的学生上讲台。a、请他们把拨好的钟面放在实物投影上。b、再请这些学生分别给同学们说一说拨的是几时,是怎样拨的。师:刚刚这些同学说得真好,他们说×点、×点、×点是生活用语,在数学中我们说×时、×时、×时。板书:×时、×时、×时。师:这些时刻都属于整点时刻。(2)观察比拟。讨论:小组同学一起观察、讨论这三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指着什么数。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根底上得出认识整点时刻的方法。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老师把3个钟面上的分针添上红色,再次提醒学生注意整点时刻的分针指着12。)(3)练习。a、老师拨时刻,学生指认(4时、9时)。师:9时,你一般在干什么?b、学生拨时刻。请学生拨出上午上课的时刻和下午上学的时刻。师:你们迟到了吗?师:看来大家都很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c、同桌同学互拨互说。设计目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出发,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在钟面上拨出喜欢的时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认识整点时刻的方法,来表达教学方法的开放性。4、认识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1)出示:7:00。师:你见过这种时间吗?认识吗?你在哪里见过?师:这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种电子表示法是怎样表示7时的。小结:在两点右边写两个0,左边写几就是几时。(2)练习。你能把黑板上的×时、×时、×时用电子表示法表示吗?(集体订正,做对的同学请画面小红旗表扬自己)三、综合运用1、找朋友。课件出示:游乐场的草坪上许多得意的小动物在玩找朋友的游戏(配上找朋友的儿歌)。动物们分别戴上上面的钟表头饰。师:请同学们帮小动物找找好吗?头饰上时间一样的才是好朋友。2、看表演。课件出示:小猴去看海狮顶球节目,来到表演馆门口被大象伯伯挡住,大象伯伯说:“小猴,要过1个小时才开场。”小猴看看手表。师:你会认小猴的手表吗?这时的时刻是多少?你知道海狮顶球节目开场的时间吗?师:小猴和你们一样聪明,10时他准时来到表演馆。那我们就和小猴一起观看海狮顶球吧。(课件展示海狮顶球)3、出示“小明一天的生活情景图”。a、小组合作。每组发一张小明一天的生活情景图(教科书第92页)。要求:小组合作分别给每幅图配上相适宜的时间,为小明合理地设计一天。b、集体评价。哪个组安排得最合理。师:希望大家能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设计目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这一环节后,已有了一定的知识根底。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一些具有坡度的题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才能。并配上有趣的动感画面,增强学生的解题兴趣。特别是为小明设计一天的时间安排,让学生感受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帮助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四、全课总结师: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设计目的: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这是学生安康情感开展的根底,师生在交流中共同享受学习的乐趣。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9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中秋节快到了,三江的月饼师傅正在忙着做月饼,瞧!新颖的月饼出炉了1、〔出示9个月饼〕请大家一起来数一数,这堆月饼有几个〔9个〕那么9个月饼最接近几十呢?〔10〕我们也可以说9个月饼大约是10个。〔学生跟读〕2〔出示43个月饼〕这堆月饼有几个呢?你能一下子数出来吗?请大家估计一下,这堆月饼大概是几十个?老师宣布正确答案43个月饼,43最接近几十?我们也可以说43个月饼大约是40个3、那么64个月饼我们也可以说大约是多少个月饼呢?86个月饼呢?提醒课题:象刚刚这样把一个准确数看成大约是几十,这就是估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这个知识来学习加减法的估算。二、探究加减法的估算1、这几天到三江买月饼的人可多了,你瞧!这3种月饼是最受大家欢送的,〔出示豆沙月饼28元,蛋黄月饼43元,水果月饼24元〕2、你能向小朋友介绍一下这些月饼大约是几元吗?〔根据学生答复,老师板书:大约是30元,大约是40元,大约是20元〕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你能根据刚刚估计的数据,帮老师算算买豆沙月饼和水果月饼大约是多少元吗?你能用算式表示吗?你还能象老师一样来提问吗?3、四人小组讨论:如今方老师带了100元钱去买这3盒月饼,你帮老师想想,我带的钱够吗?为什么够呢?把你的想法在组内交流一下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方法一:豆沙月饼大约是30元,蛋黄月饼大约是40元,再加上水果月饼大约是20元,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所以100元够了。〔板书:30+40+20=90〕方法二:3盒加起来是95元,所以100元够了。方法三:100元钱,买豆沙月饼后,大约还剩下70元,买水果月饼后大约还剩50元,最后买蛋黄月饼,大约还剩10元〔板书:100302040=10〕方法四:100元钱,买水果月饼后,大约剩80元,买豆沙月饼后,大约剩50元,所以买蛋黄月饼够了。刚刚小朋友想出了很多方法,如今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方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小结:刚刚我们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大家都是先把准确数估计成几十然后再进展估算,这样计算起来比拟方便,象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三、练习应用1、四一班和四2班同学准备在中秋节晚上举办一个中秋晚会,要同学们报名参加,四1班有39人报名,四2班有42人报名,请问〔1〕大约有多少人参加这个中秋晚会?你会估算吗?〔2〕四〔1〕班比四〔2〕班大约少几人?2、四一班和四2班同学为了布置晚会场地可忙坏了,晚会方案要做70朵纸花,如今四〔1〕班已经做好了27朵纸花,四〔2〕班已经做了44朵纸花,请问大约还要做几朵纸花呢?3、刚刚我们用估算的知识解决了中秋晚会的问题,在数字王国里也要用到估算,请你估算一下,以下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31+52901138+39请小朋友拿出课桌里的红卡片和黄卡片,假如是大于80就举红卡片,小于80就举黄卡片5、国庆节也快到了,小朋友打算怎样安排国庆节呢?是啊,青年旅行社决定在国庆期间组织50人去杭州西湖旅游,为了让游客玩得快乐,旅行社还特别设计了划船活动,这里有3种船:大船:限乘42人中船:限乘23人小船:限乘9人如今有50人,旅行社打算租两条船,可以怎样去租呢?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小组讨论与交流,设计多种乘船方案1、大+中2、大+小3、大+大为什么可以租一条大船和一条中船呢?50人够坐吗?为什么可以租一条大船和一条小船呢?小朋友想出了3种方法,租一条大船需要租金43元,租一条中船需要租金28元,租一条小船需要租金19元,这3种方法哪一种最省钱呢?〔同桌交流〕请学生用手势表示,说说为什么,大约要花多少钱?四、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今天这节课我们用估算的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要用到估算,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课后反思:《加减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场。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这一生活情境,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基于以上分析^p,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结合详细情境进展估算,表达估算方法多样化,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因为估算是非常贴近实际生活的,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应用,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将本课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到估月饼,买月饼,中秋晚会等生活情境中。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1、让学生学会估数。在估算中,估数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在新课引入环节,我先让学生数数数量比拟少的月饼,然后出示一堆数量比拟大的月饼,让学生意识到当数量很大,很难准确数出来的时候就可以估计一下,从而引出大约,学会将准确数估计成大约是几十。2、讨论交流,探究加减法的估算。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估算。以往的准确计算已经在学生脑海里深深扎了根,因此不免给本课教学带来一定的负迁移,所以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买蛋黄月饼和豆沙月饼大约需要多少元,然后让学生提一提类似的问题,通过这些简单的估算使学生先对估算有一定的认识和体验,然后再让学生考虑老师带100元去买这3盒月饼,带的钱够不够这一问题。在讨论交流中激发求易思维,表达估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样由浅入深的设计,使学生易于承受,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进展准确计算,有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只要估算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估算能使计算比拟方便。3、联络实际,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用估算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进步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才能。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本课的教学表达了以下几个特点:1、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本节课我始终围绕中秋节这一主线展开,由估月饼,到买月饼,再到中秋晚会,这些情景都是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富于浓重的生活气息,能使学生轻松自然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争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来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进步学习兴趣。2、表达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在探究100元钱买三盒月饼够不够这一环节,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法,有的.是用连加的方法估算的,也有的是用连减的方法,也有的用加减混合的方法进展估算,我都一一加以肯定和鼓励。当出现了5种方法后,再让选择自己比拟喜欢的一种方法,同桌交流一下,充分表达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来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本课还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比方:在练习环节,让学生估算一下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请学生通过举牌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有个别小朋友举错了牌,还有包括后来的租船问题,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最省钱的时候,有3个小朋友举了红牌,我想这时我应该及时问问他们为什么要举红牌,使他们自己发现错误,找到解题的正确方法。如今我这样一带而过,明白的小朋友是明白了,可不明白的还是不明白,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开展。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10【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材分析^p】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根底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并关注了对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学习。【教学目的】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展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历,初步开展空间观念。2、能根据详细情境恰中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开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际测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长,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才能。难点:通过实际测量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开展学生的估测才能。【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学具:米尺,卡片,吸管,铅笔,剪刀,测量单【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温故引新。1、观看数学故事《偷吃红土的小象》。师:请看数学故事《偷吃红土的小象》,看看在这个数学故事中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数学考虑?你有什么好方法?2、回忆在测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师:你觉得在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周老师带来了现场留下的脚印,谁来测量?生:测量并汇报,这个脚印的长度是10厘米。3、提醒“分米”。师:10厘米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来表示,它就是——1分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米的认识。师:你知道分米用字母怎么表示吗?二、认识分米。〔11:00之前必须完毕〕1、在直尺上找出“分米”,提醒分米和厘米的关系。师:如今请你拿出直尺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PPT活动一: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生汇报师小结:借助直尺,同学们充分的感受了1分米的长度,假如要把1分米和10厘米用一个符号来连接,你会选择哪个符号呢?师:很好!1分米=10厘米。2、自主学习,进一步认识分米。师:如今,我们对1分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请你拿出桌上的吸管,估一估这根吸管的长度比1分米长,还是短?师:如今我们就利用这根吸管来继续研究1分米。请看活动要求!PPT活动二:估估一估1分米的长度。量用直尺量一量,进展调整后剪下1分米长的吸管。找用1分米长的吸管比一比,量一量长约1分米或几分米的物品。生汇报师小结:在今后的估计中,这些1分米、2分米、7分米〔分别拿出吸管、文具袋,指出课桌的高〕的长度都可以作为我们估计的标准和根据。3、发现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上学期我们还认识了米,那米和分米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试着在米尺上找一找,也可以借助吸管来研究。PPT活动三:小探究1米?分米生汇报师小结:真棒!我们通过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用手指来比划1分米,还找到了生活中的1分米,相信同学们对分米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感受!三、认识毫米。1、通过“量一量”,提醒毫米。师:请用直尺在测量单上“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生汇报师:不是6厘米吗?铅笔的长度比6厘米长,但是又不到7厘米,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它就是刚刚——毫米,用字母来表示。2、通过自学,发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师:刚刚我们一起对分米进展了研究,接下来请同桌之间用研究分米的方法,展开对毫米的独立学习吧!PPT活动四:找一找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比一比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看一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或几毫米。想一想1厘米=?毫米。生汇报。师小结:看来同学的收获可真多,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1厘米=10毫米。3、通过摞卡片,感受毫米、厘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师:刚刚我们说一张卡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如今请你将3张卡片放在一起,这时的厚度大约是——3毫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3毫米,如今把5张卡片放在一起,这时的厚度大约是——5毫米,再用手摸一摸!假如同桌两个人把所有的卡片合在一起,这时候大约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用手指感受一下10毫米的长度吧。师:如今请看,周老师吧20张卡片摞在一起,这就是?30张卡片呢?90张卡片呢?再添10张卡片就是?师:10厘米也就是——1分米!那看来1分米就是10厘米,也是100毫米!看来1毫米实在是太短了!不细心都注意不到,所以,在测量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并且在老朋友米和厘米的帮助下,发现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接下来就请你带着这些满满的收获,赶快帮黑猫警长找到偷吃红土的小象吧!四、实际应用,解决问题1、测量脚印师:你觉得案发现场的这个脚印是哪只小象留下的?生单独测量师:看来确实是小象嘟嘟偷吃了红土,可是,你知道小象为什么要偷吃红土吗?师:红土中有小象所需要补充的矿物质铜和盐,但是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东西,不劳而获是不对的。2、修改日记。师:小马虎最近也学习了长度单位,他已经迫不及待的写了一篇数学日记,一起读一读吧!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脸,用70米长的毛巾把脸擦干,吃过早饭去上学。来到学校,我坐在5分米高的凳子上,拿出7厘米厚的语文书准备开场语文课。3、选择适宜的单位填空。师:这两个算式请同学们今天回家后想一想,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爸爸妈妈听!1〔〕-9〔〕=1〔〕1〔〕-99〔〕=1〔〕4、全课小结。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小结:看来同学们收获了很多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其实长度单位不只是我们如今认识的这四个,还有比米更长的单位,也有比毫米更短的单位,这些长度单位都等着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去探究、去发现!五、板书。分米、毫米的认识米1米=10分米分米d1分米=10厘米厘米cm1厘米=10毫米毫米mm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11教学目的:1、在抛硬币、摸球等游戏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进一步体会有些事情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不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一定发生的。2、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等探究活动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初步形成统计意识。3、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件确定性的描绘,进步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分析^p和判断力,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学难点: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元硬币、白、黄球假设干等。学具准备:一元硬币、摸球游戏工具教法学法:1、联络生活,解决问题。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创设抛硬币这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从而形象地提醒数学于生活,并与生活严密联络的道理。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经历,以分组教学、合作交流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拥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自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解决问题的才能和创新意识。3、尊重学生,和谐开展。今天的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因此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以上新课程理念的基点便是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营造一种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教法:创境设疑——组织探究——启发稳固教学学法:动手理论——自主探究——玩中学、学中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做好多好多的游戏,老师要求大家要会听、会想、会玩,还要学会合作,做得到吗?二、玩一玩游戏1:抛硬币师:(出示一枚1元硬币)大家看,这是一枚1元的硬币,(将其放在投影上)这一面写着1元,我们叫它正面,(翻面)这一面我们叫它反面,咱们做的第一个游戏就是抛硬币。(板书:抛硬币)师:猜猜看,我们要怎么玩?生:把硬币在桌上一转,再用手一按,看是哪面朝上。师:说得差不多,咱们的玩法就是把硬币往上一抛,猜它落地后哪面朝上。(二位学生上台)师:你们的任务就是观察硬币落地后哪面朝上,并大声给班上同学汇报,明白吗?(生点头)师:好了,老师要抛了,猜猜硬币落地后哪面朝上?生:正面朝上。生:反面朝上。(师抛硬币,台上二学生观察后给其他同学汇报)师:老师又要抛了,再猜猜哪面朝上,跟小组同学说说看。(生在小组内热烈地猜。师抛硬币,二生再次观察汇报)师:谁愿意也来玩一玩?(一位学生抛硬币,同桌猜,共进展3次)师:好了,我们不玩了,静下来回忆一下,刚刚抛了这么屡次,你们看到的是什么情况呢?生:一会儿是正面,一会儿是反面。生:第一次是反面,后来又是正面、正面、反面、正面。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样的情况在数学上可以说硬币落地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板书:可能也可能)师:谁能也像这样说一说?生:硬币落地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游戏2:摸球。师:(出示盒子)如今咱们来玩一个摸球的游戏。看,这是什么?生:正方体纸盒。师:(摇一摇盒子)知道里面有些什么吗?生:球。师:(指盒上标签)对,里面有三个白球和三个黄球,谁愿意上台和老师一起玩?(生踊跃举手,一位学生上台)师:咱们两人这样分工:我摸,你猜我摸出来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台下同学聚精会神,饶有兴趣地看。师动作夸大地做出不看盒子的样子,摸出一个球捏在手上)生:-。(师展开手掌正好是-。台下同学鼓起掌来,猜中了!第二次、第三次过程同上,猜中的学生鼓掌,没猜中的有点绝望)师:你们也想这样摸一摸、猜一猜吗?(出示布袋)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布袋,每个布袋里装的都是3个白球和3个黄球。摸之前,我们首先得交代几条游戏规那么:第一,摸的时候眼睛——生:不能看。师:第二,每人连续摸4次,摸出来之前其他小组成员先猜摸出来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在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摸出来以后放进去搅一搅,再摸第二次。(生积极地投入到摸球猜球的游戏中,师巡视并参与到各组的游戏中,直到各组游戏完毕)师:同学们摸了这么屡次,也猜了这么屡次,我想问问大家,1、你们每次都猜对了吗?生:没有。生:有时猜对,有是没猜对。师:2、怎么这么多同学都没有全猜对呢?是什么原因呀?小组内讨论一下,想想是什么原因。(师巡视并参与讨论。)生:球装在袋子里,看不见。生:里面有白球和黄球,有时摸到的是白球却猜成黄球,有时摸到黄球却猜成白球。生:里面有黄球和白球,我们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师:可能从这个袋中摸到黑球吗?生:不可能。师:可能从这个袋中摸到红球吗?生:不可能。师:可能从这个袋中摸到除白球和黄球以外其他颜色的球吗?生:(频频摇头)不可能,因为里面只有白球和黄球。师:同学们真聪明,因为袋中只有黄球和白球,所以呀,我们不可能从中摸到除黄球和白球以外其他颜色的球。(板书:不可能。)师:(出示另一个袋子)这里还有一个袋子,里面装的也是6个球,谁愿意和老师再玩一个摸球游戏?(一位学生上台)师:不过这次是你摸,老师猜,好吗?(生摸出一个球,学刚刚老师的样子捏在手上。)师:白球。(生再摸,师再猜:白球。生又摸,师想都不想地猜:白球。)……(生纷纷举起手来。)师:怎么了,你们想说什么?生:老师知道里面有什么球。生:里面都是白球。生:可能是一种巧合。师:很多同学都说对了,老师确实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师翻开袋子,拿出里面的6个白球,展示给学生。)生:(小声嘀咕)里面装的是6个白球,当然每次摸出来的都是白球了。师:里面装的是6个白球,我摸出一个——生:肯定是白球。生:一定是白球。师:假如袋里装的是6个黄球呢?生:摸出一个,一定是黄球。(师板书:一定。)三、摆一摆师:老师带了一些很多乒乓球,大家看,这是白球,这是红球,这里还有一个透明空袋子,如今我们玩的游戏就叫听要求放球,愿意吗?生:愿意。师:第一个要求就是在袋子里放8个球,摸一个,一定是黄球。(一位学生上台数出8个黄球放进袋里,台下学生给予了掌声,表示认同。)师:第二个要求还是在袋里放8个球,摸一个,不可能是黄球。(一位学生上台从拿了8个白球放进袋里,台下学生有给予了掌声表示认同。)师:第三个袋里仍然放8个球,摸一个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一位学生上台从两种球中里各拿出4个放入袋里,台下学生再次给予掌声。)师:还有别的方法吗?生:可以放5个白球,3个黄球。生:可以放6个白球,2个黄球。生:可以放1个白球,7个。黄球……四、说一说师: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什么事情可能发生?生:可能发生地震。生:可能发生洪水灾害。生:明天天气可能更热。师:那什么事情一定发生?生:人一定会老,头发会白。生:地球一定在转。师: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生:公鸡不可能下蛋。生: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师:好了,同学们,咱们今天就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小调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查查资料,看看生活中哪些事情可能发生,哪些事情一定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12教学目的:1、在游戏中体会事件的可能性,并进一步体会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那么是不确定的。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绘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表达才能和逻辑推理才能。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与求知欲,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体验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合作交流的才能,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发生不确定的。教学难点:理解“可能”“不可能”“一定”,并会用这些词语表达生活的事件。活动准备:课件、球、盒子、硬币、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想听吗?〔____课件〕请看屏幕:迪尼斯乐园举行比赛,米奇和唐老鸭都决定回去看看,可是只有一张门票,让谁去呢?最后它们决定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做决定。〔板书:抛硬币〕师:你们认为谁会去呢?生1:米奇。生2:唐老鸭。师:到底是谁去呀,意见不统一,正好老师这里有一个1元硬币,我们先来认一认硬币的正反面。谁能识别硬币的正面和反面?师:印有1元字样的这一面是正面,有花的这一面是反面。如今老师想来抛下这枚硬币,正面就由米奇去,反面就由唐老鸭去。怎么样?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帮助,谁来?师:你的任务是老师抛完后要大声告诉同学们你看到的是哪一面,好吗?准备好了吗?〔师抛硬币遮住,问学生〕师:同学们猜猜是哪一面朝上?师:大声告诉大家,哪面朝上?生:正面。师:正面朝上,这下米奇可快乐了,因为它可以去观看比赛。〔猜对的学生很快乐〕师:假如再抛一次,一定是米奇去吗?生1:是,一定是米奇去。生2:不是,也有可能是唐老鸭去。师:你确定吗?你也上来抛一抛。〔再指名生抛硬币〕生:反面朝上。〔猜对的学生欢呼〕师:反面朝上,唐老鸭快乐得又蹦又跳。〔生回座位〕师:同学们,在刚刚的抛硬币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小机密?生1: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生2:米奇和唐老鸭都有可能去观看比赛。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呀!你们想来试试抛硬币吗?〔想〕师:请听游戏规那么:〔略〕师:〔拍手示意学生坐好〕同学们刚刚通过玩抛硬币的游戏,你们看到硬币落下后是什么情况?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通过游戏我们发现硬币落下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也就是说正面或反面,这两种可能都有。〔板书:可能也可能〕。组织课堂:请组长收好硬币,放回抽屉。〔设计意图:由抛硬币游戏开场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察、抛掷、猜想等活动中,初次体会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尝试用“可能”、“也可能”等词汇进展数学表达,在知识、情感上为后面学习打下了很好的根底。〕二、展开活动、自主探究。1、师:同学们,刚刚大家都玩得很开心,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个摸球游戏,好吗?师生摸球。师:〔出示盒子〕看,这是什么?师:〔指盒上标签〕对,里面有三个白球和三个黄球,谁愿意上台和老师一起玩?〔生踊跃举手,一位学生上台〕师:咱们两人这样分工:我摸,你猜我摸出来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台下同学聚精会神,饶有兴趣地看。师动作夸大地做出不看盒子的样子,摸出一个球捏在手上〕生:。〔白色〕〔师展开手掌正好是。台下同学鼓起掌来,猜中了!第二次、第三次过程同上,猜中的学生鼓掌,没猜中的有点绝望〕师:你们也想这样摸一摸、猜一猜吗?〔想〕2、学生小组合作摸球。〔体验不可能〕师: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小袋子,每个袋子里装的都是3个白球和3个黄球。摸球之前,请听好游戏规那么:1、小组其他成员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2、每人每次只摸一个球,摸球时眼睛不能看,也别让猜的同学看见,每人连续摸两次。3、把摸到的球给大家看,不能争不能抢,更不能让球掉地上,要有团结协作、互相谦让的精神。4、组长负责把每个同学摸球的情况打钩记录下来。5、把球放回袋子里,等组长记录好,换个同学再摸。最后想一想,每次你都猜对了吗?为什么?〔1〕请组长拿出袋子和表格〔2〕师指导摸球填表格3、全班交流。师:同学们摸了这么屡次球,也猜了这么屡次,我请小组长来告诉老师,你们小组摸球的情况如何?〔1〕各小组汇报情况〔2〕老师幻灯出示汇总表,根据组长汇报情况填表师:同学们你们每次都猜对了吗?〔生:没有〕师:怎么这么多同学没有全猜对呢?从这张表格中可以看出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袋子里有白球和黄球,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师:淘气和笑笑也做了摸球游戏请看〔____课件〕笑笑可能从盒子里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齐读一遍〔设计意图:小组内摸球猜球活动,意在使学生体验从袋中摸一个球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再次感受这种不确定性现象。学生摸得积极,猜得快乐,较好地体会到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4、体验不可能智慧老人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小问题可能从这个袋子中摸到黑球吗?〔不可能〕齐读可能从这个袋子中摸到红球吗?〔不可能〕可能从这个袋子中摸到除白球和黄球以外其它颜色的球吗?〔不可能〕为什么?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因为袋子里只有黄球和白球,所以,我们不可能从中摸到除黄球和白球以外其它颜色的球。〔板书:不可能〕小结5、再次摸球。〔袋子里都是黄球〕〔体验一定〕师:老师最近学了一样新本领,无论谁从这个盒子里摸球,我都可能猜到是什么颜色。大家信吗?不信,我们试试。这个盒子里面装的也是6个球。这回我们换一个玩法,我请每个大组里最乖的小朋友来摸球,老师来猜。谁愿意和老师玩?〔屡次猜黄球〕〔老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是不是有不满。〕师:怎么了,你们想说什么?〔里面都是黄球〕师:很多同学都说对了,老师确实知道里面装的都是黄球。所以,摸出一个一定是黄球。假如盒子里装的是6个白球呢?〔摸出一个,一定是白球〕假如盒子里装的是6个红球呢?〔一定是红球〕〔板书:一定〕师小结:刚刚通过抛硬币和摸球的游戏,我们知道了有的事件可能发生,有的事件不可能发生,有的事件一定发生。〔设计意图:本小节让学生在动脑考虑中体验到事件确实定性,在师生的兴趣互动中既学新知又交流感情,调节课堂气氛〕三、促成体悟,拓展延伸。1、数学书第93页:连一连。小朋友们喜欢这样的摸球游戏吗?我们的好朋友淘气、机灵狗和笑笑也来参加了。你们看!数学书第93页的连一连。读题,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本93页〔1〕先读题目要求和内容,独立完成。〔2〕汇报交流师:如今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不通过实验也能判断正确吗?淘气的盒子中摸出的是什么呢?生:10个黄球,摸出来的一定是黄球。师:那会摸到黑球吗?生:不可能摸到黑球。师:机灵狗的盒子呢?生:10个白球,摸到的不可能是黄球。师:那会是什么球?生:一定是白球。师:那么笑笑的盒子摸出来的球会是什么?生:5个黄球,5个白球,摸出来的可能是黄球。师:也可能是什么球?生:也可能是白球。师:能完好的说一说吗?生:5个黄球,5个白球,摸出来的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2.听要求起立。看看谁最机灵。师:接下来,我们来课间休息,再玩个游戏,全体同学请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好吗?我们玩的游戏是听要求起立,看看谁最机灵。准备好了没?有没有信心?〔有〕〔1〕站起来的同学中老师任意摸到一个同学一定是女同学。〔2〕站起来的同学中老师任意摸到一个同学不可能是男同学。〔3〕站起来的同学中老师任意摸到一个同学可能是女同学,也可能是男同学。师:同学们可真厉害,请给自己一些掌声鼓励吧!〔设计意图:本环节及时对新课知识进展补充和稳固,使学生形成表象。并设计活动应用反响,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知识理解,形成一种教学互动〕四、联络生活,内化进步聪明屋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会有很多事情在发生。如今,老师又要考考聪明的小朋友,你觉得什么事情一定会发生,什么事情可能发生,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呢?请看屏幕,这里的题目你会吗?谁来告诉老师。学生说,老师注意评价。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有关可能性的问题,大家开心吗?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学习生活数学,要求数学与生活严密相联,通过练习对事情发生的情况进展结实地加深,学生对生活中确实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描绘,能进一步掌握用数学语言进展准确的描绘事件的可能性,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13教学目的: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数据,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搜集和整理的过程。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1格代表2个单位〕,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答复简单的问题。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兴趣的事例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理论才能。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分析^p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答复以下问题。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教学准备:统计表,方格纸,教学过程:一、复习统计图.同学们,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一些知识,今天农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谁记得最好?二、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2.农老师也喜欢看动画片,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位你们喜欢的朋友,都有谁?〔出示〕你们喜欢它们吗?如今农老师非常想理解,在这四个动画人物里面,咱们班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少?你们想不想知道?师: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咱们班喜欢这几个动画人物的情况。〔板书课题〕三、自主探究,体验统计。1.引导学生搜集。整理数据。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一些知识,知道了搜集、记录数据的一些方法。谁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方法呢?〔可以用画圆形、正方形、打勾,或是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如今我们要统计全班同学喜欢动画人物的情况,选用哪种方法最快,哪种方法最好?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种方法,统计到哪个动画人物,你喜欢你就站起来,坐着的同学数数一共有多少?一定要细心,不要多数、漏数。〔全班讨论〕师:刚刚记录喜欢动画人物情况的过程就叫“统计”〔板书课题〕我们把统计的数据填到表格中,这张表格就叫统计表,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知道喜欢各种动画人物的人数,假如想一眼看出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少,还可以整理成什么?生:……统计图2.引导学生通过生成的数据,让学生动手画统计图。①请同学们先观察手上的表格,想一想,每格代表几?先标上数据。②学生动手制作统计图。3.小结:当统计的数据较大时,我们可以用1格表示2个单位。4.根据画好的统计图答复以下问题。①从这个统计图,我们知道了什么?②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③假设下次我们班要放动画片,我们应该选择放什么动画片?四、应用理论,稳固新知。①从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②假设你是超市的经理,你打算怎样进货?五、畅谈收获、自我总结。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14课题:混合运算教学目的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展脱式计算.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标准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正确进展计算.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24+832-63618947-1037+52874647-25492.计算.24+8-636947-21+52876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展计算的.老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二、探究新知。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1.教学例1.〔1〕板书:47-12+5老师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什么?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老师讲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设计算的局部要照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