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6_第1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6_第2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6_第3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6_第4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境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2.能正确计算混合运算题。3.引导学生探究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4.经历与别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5.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和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教材分析^p本课教材创设小熊购物这个问题情境,通过学生帮助小熊计算买食品花了多少钱,引出混合运算的教学,其中包括乘加与乘减的运算。教学时,老师应注意要让学生自己探究出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千万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在详细情境中探究出来。另外,在计算过程中要让学生之间进展不同算法的交流,以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p辽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学条件、师资条件比拟先进,学生的素质相对来说也比拟高。特别是,我们班的学生经历了近两年的课改实验,由于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今数学课上已形成了学生乐于学习、擅长提问、敢于创新的场面。但由于学生年龄偏小,缺少生活经历,所以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课堂实录为了吸引学生学习,我将教材中虚拟的小熊购物情境设计为真实的买水果情境,课前布置学生去水果超市调查各种水果的价格。结合学生的调查,我在课上出示有代表性的水果及其价格,然后,师生间进展真实的购置。通过买水果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而且还增长了理论经历。教学中,我设计了猜一猜活动。先出示购置水果所列的混合算式,让学生根据该算式猜出是怎么买的水果。让学生经历从抽象到详细再到抽象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知识的理解。最后,我还设计了一道让学生设计春游购物预算方案的综合理论的课外延伸题,以加强学生应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才能。总之,整节课,我都竭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可参与、可探究,贴近生活,富有童趣的数学活动空间。(一)为水果贴价格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带来了一些水果,大家看,都是什么?生:香蕉、苹果、金橘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到超市对各种水果的价格做了一次调查,如今我就要根据同学们的调查为水果贴价格。(师在一个货架上为水果贴价格,单位按每千克计算。)苹果2元香蕉3元金橘4元橙子5元香瓜7元草莓8元(二)买水果1.教学乘加混合题师:价格标好了,同学们,下面我们要玩一个买水果的游戏。(生很快乐。)师:如今你就是一名顾客,我就是水果店的老板。我的小顾客们,你们想买点什么?生:3千克苹果;4千克金橘师:假如你要买两种水果的话,你想怎么买?生:我想买3千克苹果,1千克香瓜。师:他应付给我多少钱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生动笔计算。)师:如今我们进展小组交流,说说你刚刚是怎么算出来的。(小组交流。)师:如今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全班同学进展汇报。生1:我是这么算的:23=6(元),6+7=13(元)。我先算出了3千克苹果的价钱是6元,再用6元加上7元,就是苹果和香瓜一共的价钱。生2:我列的算式是23+7。我把生1的两个算式合起来成为一个算式来计算,这样简单些,结果也是13元。师:大家观察23+7这个算式,这是把刚刚那个同学的两个算式合起来的,叫综合算式。这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应该先算谁呢?你是怎么想的?(生观察考虑。)生3:应该先算乘法,因为这样是先算出了3千克苹果的价钱,然后再加1千克香瓜的价钱,就是它们一共的价钱了。要先算加法就讲不出道理了。生4:老师,我知道没有括号的算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所以这道题应该先算乘法、后算加法。师:他们俩说得都对,这道题我们只有先算3千克苹果的价钱才能知道两种水果一共多少钱。所以像这样有乘又有加的题,我们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要求两种水果一共多少钱,还有别的方法吗?生5:我的计算方法是7+23,我把香瓜的价钱放前面,也可以算出两种水果一共多少钱。生6:老师,我是口算的,两种水果一共是13元。师:大家用的方法真多,都可以算出两种水果的价钱。2.教学乘减混合式题师:我们继续来玩买水果的游戏,假设你有20元钱,买了4千克香蕉,我应该找给你多少钱呢?这个问题请同桌合作解决,并把算式列在练习本上。(同桌间讨论并解决此问题。)师:哪一桌想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生1:我们先计算出4千克香蕉的价钱,列式是34=12元,然后用20减12等于8元,你应该找回8元钱。生2:我们列的是综合算式20-34,你要找给我们8元。师:我们在计算20-34这个算式时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你能说明原因吗?生3:我们应该先算乘法、后算减法,因为,先算出4千克香蕉要用多少钱,才能算出找回多少钱。生4:应该先算乘法、后算减法,算出香蕉的价钱,再用一共的20元钱减去香蕉的价钱,剩下的就是找回的价钱了。3.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混合运算。通过刚刚的学习,你们有没有发现混合运算时,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生:〔齐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4.提问题师:同学们,你们能提出混合运算的问题吗?生1:我买2千克草莓、1千克香瓜,需要多少钱?(生在练习本上做,并作答:28+7=23(元)。)生2:妈妈买了4千克橙子、1千克金橘,要花多少钱?生3:我是这样算的:45+4=24(元)。生4:老师有30元钱,买了3斤香瓜,还剩多少钱?生5:我列的算式是30-37还剩9元。(三)猜一猜师:如今我们换个玩法。我当顾客,我来买东西,但是我先不告诉大家我是怎么买的。我要请大家看我列的算式,猜猜我买了哪些水果。我列的算式是:23+8,25-27。师:下面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我是怎么买的水果。讨论的时候小组里的每个人都要积极地参与,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且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23+8这个算式。)生1:我们小组认为,老师买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生2:我们小组认为,老师买了3千克苹果和1千克草莓。生3:我们小组还有一个猜法,就是老师买了3千克苹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观察25-27。)生4:我们猜老师拿25元钱买了2千克香瓜,还剩11元钱或者用25元钱买了7千克苹果,我们猜的对吗?师:从算式上看同学们猜的答案都可以算对,如今我宣布我实际购置的答案。我买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我还用25元钱买了2千克香瓜,你们谁猜对了?(一局部学生因猜中而欢呼。)四)指导学生看书、质疑师:我们这节课学的买水果就是课本中小熊购物的内容,大家看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五)总结师: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生1:我学会了买水果。生2:我知道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六)布置作业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运用今天我们所学的混合运算,做一份你们小组春游时的购物预算,填好下表。预计花费剩余(或补上)元元元教学反思教学中,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买水果游戏。教学理论证明,由于我将教材提供的虚拟小熊购物转变为真实的买水果,学生更乐于投入到学习中来,而让学生在课前对各种水果的价格做市场调查,那么更有助于买水果的学习,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理论的时机。在探究运算顺序的过程中,我先是让学生独立考虑,再梳理自己的思路,然后进展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在不同算法的汇报中,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说明先算乘、后算加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而不是直接告诉给学生先算乘、后算加。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得了知识,对此印象会更为深化。爱迪生说过: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学中,我转变以往老师提问、学生答复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互相解答。只要学生可以答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课堂中,学生积极性很高,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的场面令我欣慰。因为,他们活泼的思维及表现于我平时课上的训练。我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使学生展开自由的羽翼,在猜一猜和多种算法解决问题的环节中,学活力敏的反响、多种算法和出人意料的猜法(即23+8的猜法:老师买了3千克苹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都令我感到吃惊,也令我感到了教学的成功之处。课后的延伸作业是为学生设计一个综合理论活动,这要发挥小组的团队作用。学生既可运用所学的混合运算知识帮助解决问题,又增加了社会理论经历。因为,这其中包括购置哪些食品、轻重如何、携带是否方便、价钱是否合理等问题。案例点评本节课的设计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编原教材的情境,使学生从生活经历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变以往让学生死记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律为促使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出混合运算的规律,特别是课前让学生亲自去市场调查各种水果的价格,更为课上的计算买水果的价钱做了铺垫。这是这篇教学设计的特色之处,因为它更亲密了数学与生活间的联络。老师所设计的猜一猜活动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一个算式,学生可以猜出买的不同数量的水果。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方式上得到培养,并且开展了创新意识。同时,这一活动也有利于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最后,老师还在课外延伸教学方面下了功夫,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综合性的理论活动,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目的:1、能读懂统计图表,并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并让学生不断地收获成功的喜悦。2、让学生体会统计来于生活,效劳于生活,同时浸透安康教育,让孩子从小养成合理睡眠的好习惯。3、通过小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搜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读懂统计图教学难点:在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教具准备:电脑课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奥运会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少儿频道要举行一次儿童体育比赛,可是应该赛什么呢?这可把董浩叔叔难住了!我们一起帮帮他好吗?〔2〕出示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工程统计图、学生观察。二、探究新知1、导入:出示统计图,你们认识它吗?这个统计图会说话,它能告诉我们许多数学信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统计图表。〔板书课题〕2、读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工程统计图。①请看大屏幕,从图上你能知道或调查的是什么内容吗?你从哪知道的?②最喜欢是什么意思?调查工程每人只能选一个最喜欢的③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还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学生独立观察、考虑〕同桌说一说。④学生汇报。⑴踢毽子、踢球、游泳、跳绳,这些词表示体育工程的名称。⑵0、1、216,这些数表示详细“人数”,人是单位名称。⑶每行都有16个格子,1格代表1个人,1格代表一个单位。⑷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最喜欢某种体育工程的人数是多少?〔汇报〕⑤老师小结。3、预测董浩叔叔看到这个统计图,你猜他会决定举行什么比赛?为什么?4、体会统计图的优点。5、读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①比拟两幅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并小结。②读统计图并体会统计图的好处。③小结④预测。到了2023年8月份时,猜一猜喜欢哪一项电视节目的人会更多?老师提问:到时候我们再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会发生什么变化?三、读奥运获金牌情况统计表〔1〕导入〔2〕出示统计表,说说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小组交流〕〔3〕汇报a、你知道了什么?b、你觉得中国的运动健儿怎么样?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四、小调查1、师:同学们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要想身体好,必须有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还要有充足的睡眠。不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有多长呢?是不是有充足的睡眠呢?谁来说说看,你每天大约睡几个小时呢?〔指名汇报〕2、大家想不想理解全班同学的睡眠情况,并亲手制作统计图呢?请看书本第88页的“小调查”:课前,我们已经调查、统计了全班同学的睡眠时间情况,并完成了统计表。3、如今请每个同学拿出水彩笔,独立完成书本上的统计图。比一比,哪些同学完成得最快!〔老师巡视指导〕4、展示并进展汇报、交流。5、你们知道吗?一般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应保证10个小时的睡眠。你觉得咱们班的同学是不是都有着充足的睡眠,假如没有,你想说些什么?〔合理化建议〕五、延伸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统计图表,你们见到过哪些统计图表呢?师:同学们见识可真广,老师也从网上找到了一些统计图表。来看看,看我们还能读到些什么?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表:有折线形的、条形的、圆形的、地图形的。统计图的把戏可多了,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统计知识,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搜集一些统计图表自己研究研究看能发现些什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3详细介绍:教学建议教材分析^p这局部内容主要教学口算加减法,包括两位数加减法,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几百几十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几百几十加减法〔进位、退位〕等,是继第二册“100以内口算加减法”之后的又一阶段性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笔算要理解算理,需要有一定的口算根底,特别需要有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作根底.因此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非常重要,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在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口算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但是教材并不限于教给学生一般的口算方法.教材在每道例题下面都安排了“你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这样的考虑问题,提示学生灵敏地考虑其他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类推才能.教法建议教学时以旧引新,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数的组成.教学口算方法时,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介绍的口算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去考虑其他方法.对于学生说出的其他口算方法,只要正确、合理,老师都应给予鼓励,不要强求一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习惯的方法来算,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教学时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自己的口算思路,说明口算步骤,计算后引导学生说出每组题的一样地方和不同地方.这局部内容比拟容易掌握,但由于数目大了,算得又对又快不是很容易.因此设计练习时首先要求口算正确,以后逐步要求.教学设计例如课题: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展口算.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类推才能.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考虑的.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教具、学具口算卡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26+3048+20xx-20xx+328-92.连加、连减.52+30+757-30-555+30+675-40-872+10+786-20-7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二、学习新知.〔一〕老师谈话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习题,我们已经学过笔算的方法,今天,们要学习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二〕学习例1.1.出例如164+25老师提问:不用竖式计算谁能很快算出结果?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2.演示课件“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下载方法一.把64分成6和4,把35分成30和5,然后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得数是89.方法二.把25分成20和5,64加0等于84,再加上5,等于89.方法三.把64分成60和4,60加上25等于85,再加上4等于89.方法四.把25分成20和5,64先加上5等于69,69加上20等于89.3.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几种算法都是正确的.哪种算法最合适自己就可以用哪种方法,自己最理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记住先进展计算的结果,再进展第二步计算.4.练一练先独立写出结果,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28+3734+3236+4237+2532+4654+3845+1915+65完成上面练习后重点交流28+37的算法.28+37=65把28假设成30加上37〔30+37-2=65〕后再把多加的2减去.〔三〕学习例21.出例如258-26=72-49=第一题分小组后交流算的方法,重点研究第二题72-49的计算方法.〔1〕学生尝试做.〔2〕学生汇报解题的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下载A.72-49=23B.72-49=23想:72-40=32想:72-50=2232-9=2322+1=23C.72-49=23D.72-49=23想:72-9=63想:12-9=363-40=2320+3=232.观察比照58-26和72-49两题有什么不同?〔订正:58-26是不退位减法,72-49是退位减法.〕3.练一练.36-20=52-10=34-23=98-76=36-24=52-18=90-25=42-39=三、稳固练习.1.根本练习.〔1〕口算.〔全班学生动笔做,订正后,说一说每组两题有什么关系?〕15+30+425+40+839-20-615+3425+4839-26〔2〕卡片练习24+1537+2683+1724+4244+3972+3624-1247-2950-3786-4485-37100-3354+2831-1856-3774-1676+2335+24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4.计算下面各题.〔1〕一个加数是36,另一个加数是24,和是多少?〔2〕被减数是57,减数是38,差是多少?5.下面各题要在两分钟内完成.35+2462+1872-2575-2835+4028+5464+3072+1581-3772-1872-1527+15四、全课.在进展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自己认为好的就是最正确的计算方法.计算时要细心认真.五、布置课外作业.1.口算下面各题.34+1527-20xx-4564-1526+1781-6083-1975-2538-1939-20xx-1731-152.上面或下的纸条每挪动一格,口算出上下两个数的和、差各是多少.3.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扩展题〕〔〕+34=70400-〔〕=320〔〕+53=8687-〔〕=50〔〕+72=9063-〔〕=17板书设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例164+25=89例272-49=23A想:60+20=80A想:72-40=324+5=932-9=2380+9=89B想:64+20=84B想:72-9=6384+5=8963-40=2328+37=6558-26=32想:28+7=35想:58-20=3835+30=6538-6=32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4教学内容:教材第84-85页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并借助乘法口诀求商。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可以结合情景,发现数学信息,提出解决数学问题,深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开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直观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课前准备: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信息,提问选择信息,考虑解决问题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2、小兔安家的课件、挂图教学过程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白兔吗?好,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到小白兔的家里去看看〔电脑出示小兔安家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中有什么?生1:图中有大树、房子、许多小兔。生2:图中有12只小兔,他们正在快乐地做游戏。生3:一共有四间房子。通过创设小白兔安家的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地在情景中获取数学信息。问题探究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小白兔如今累了,要到后面的房子里去休息,你们能根据刚刚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根底上,帮助学生进展整理〔重点解决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小结:同学们可以提出这么多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下面请同学们接着想方法,你喜欢解决哪些问题就解决哪些问题,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解决的问题最多?老师深化到各个小组进展个别指导。生1:有4间房子,每间住几中小兔子?生2:假如12只小兔要住3间房子,每间住几只小兔?生3:假如12只小兔要住2间房子,每间住几只小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并把算式写下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验感悟好,下面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列式的?隨着各组学生的答复,老师整理板书如下:12÷2=6〔只〕12÷6=2〔间〕12÷3=4〔只〕12÷4=3〔间〕12÷4=3〔只〕12÷3=4〔间〕12÷6=2〔只〕12÷2=6〔间〕下面我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争着进展答复。各小组讨论汇报:每间房子住的小兔少,用的房子多;每间房子住的兔子少多,用的房子少。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一是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二是让学生从中体会在小白兔只数不变的前提下,每间房子住兔子只数与房子的间数中相对的。理论应用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如今请同学们翻开书84页,我们看“填一填”请根据我们刚刚说把这们表填完好。在此根底上老师引导学生考虑:假如每间房子住5只小兔,3间能住下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引导学生明确,假如每间房子住5只兔子,3间可以住15只小兔,而如今只有12只小兔,所以可以住下。1、请同学们翻开书84页,我们看练一练第1题,同学们独立做在书上,做完后组长负责检查下,全部做对的由小组长奖励一朵小红花。老师巡回指导。2、我们看第2题,请同学们把第2题做在书上,我们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好,下面谁愿意把你填的结果读给大家听?3、电脑出示第85页第3题:二〔1〕班有36人参加体操比赛,请你们帮他们设计一下,怎样排队,请画出相应的图,并列出算式,看哪组想出的方法最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一组一问一答。学生集体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展讨论研究,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完成在书上。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方案,并把图画下来,列出算式。一题多变拓展思维,有利于学生对除法意义的体验和感悟。学生通过说一说,算一算,画一画,让学生亲自感悟数学与现实的亲密联络,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反思老师引导学生反响,及时对讨论好的小组发放小红旗,并对学生的汇报进展补充小结。4、请同学们翻开书上85页,看第四题,谁得第一。小组之间展开比赛。5、电脑出示第85页的第5题,谁来说说图的意思。请同学们完成在书上,然后老师订正。老师小结。学生说图意板书设计:小兔安家12÷2=6〔只〕12÷6=2〔间〕12÷3=4〔只〕12÷4=3〔间〕12÷4=3〔只〕12÷3=4〔间〕12÷6=2〔只〕12÷2=6〔间〕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5〔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构造,正确、纯熟地分析^p、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练习课。2.进步学生的理解才能、分析^p才能。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教学过程〕1.复习。〔1〕补充问题训练:①三〔1〕班有男生20人,女生22人,______?②花瓶里要插10朵花,已经插了4朵,________?〔答案如下:①全班共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②还有几朵花要插?〕〔2〕补充条件训练:①__________,大米比面粉多5袋,面粉有多少袋?②小红家养了4只白兔,_________,黑兔比白兔多多少只?〔答案如下:①食堂运来25袋大米。②5只黑兔。〕〔3〕解题训练:①班里买来30张彩纸,比白纸少12张,白纸买了多少张?②商店有红气球18个,黄气球比红气球多5个,黄气球有多少个?〔答案如下:①30+12=42张口答:白纸买42张。②18+5=23〔个〕口答:黄气球23个。〕教学意图:通过三个层次的复习,为下一步练习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做好知识上与心理上的准备。2.练习。〔1〕解题训练:①商店里运来45筐芹菜,运来的菠菜比芹菜多30筐。运来多少筐菠菜?卖出50筐菠菜,还剩多少筐菠菜?让学生读题,试分析^p数量关系。学生可做如下分析^p:菠菜比芹菜多30筐,就是比45筐多30筐,菠菜的数量是较大数,芹菜是较小数,求菠菜多少筐就是求较大数,用较小数加上差,即用45+30=75〔筐〕。又知道卖出50筐,求还剩多少筐就是求从整体中减去一局部,求另一局部,应该用减法:75-50=25〔筐〕。老师可以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p答案:45+30=75〔筐〕75-50=25〔筐〕口答:运来75筐菠菜。口答:还剩25筐菠菜。②操场上跑步的比打球的多6人,打球的有28人,跑步的有多少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14人,跳远的有多少人?学生分析^p解答,老师订正:28+6=34〔人〕34-14=20〔人〕口答:跑步的有34人,小学数学教案《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练习课》。口答:跳远的有20人。③幼儿园买了64件玩具,分给小班35件,剩下多少件?又分给大班18件,如今还剩多少件?学生分析^p数量关系,并解答:64件玩具是整体,分给小班35件是一局部,求剩下多少是求另一局部;然后把剩下的局部再当做整体,又分给大班一局部,求剩下的局部。列式是:64-35=29〔件〕29-18=11〔件〕口答:剩下29件。口答:如今还剩11件。④妈妈昨天上午织袜子47双,下午织袜子46双。昨天一共织了多少双?今天织了98双,比昨天多织多少双?学生独立分析^p解答,老师订正如下:47+46=93〔双〕98-93=5〔双〕口答:昨天一共织了93双。口答:比昨天多织5双。〔2〕补充中间问题训练:①商店有毛巾25包,又运进20包,_____?卖出45包,还剩多少包?②小明做了15道练习题,比小丽多做2道,_______?小丽比小华少做7道,小华做了几道?③停车场上有大汽车40辆,比小汽车多12辆,_______?又开来小汽车18辆,如今停车场上有小汽车多少辆?答案:①商店如今有毛巾多少包?②小丽做了多少道练习题?③小汽车有多少辆?教学意图:通过两组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构造,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分析^p,培养学生的审题与分析^p才能。3.进步练习。〔1〕儿童商店有红气球30个,黄气球25个,花气球的个数与黄气球同样多。三种颜色的气球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可做如下分析^p:花气球的个数与黄气球同样多,就是也有25个,求三种颜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就是把红气球、黄气球和花气球这三局部数量相加。答案是:30+25+25=80〔个〕口答:三种颜色的气球一共有80个。〔2〕商店上午售出洗衣机12台,比下午少售出3台,全天共售出洗衣机多少台?此题可以做为考虑题,让学生在课下进展讨论和考虑。老师可做如下提示:求全天共售出洗衣机多少台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分别到哪里去找?教学意图:通过这两道进步练习,开阔学生的思路,为学习两步应用题进展浸透,同时也可加深学生对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理解。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6教学目的:1、会进展简单的换算2、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3、会比拟大小教学过程:一、复习1、一千米有多长?生活中有那些间隔是千米?2、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时间?跑了?3、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二、新课1、教学例3问:大家知道三峡吗?我们的三峡大坝呀,全长2300米,他长吗?我们北碚有一条高速公路叫什么?谁知道?其中有一条隧道,长6公里你门说,大坝和隧道谁长?学生考虑,答复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一可以把千米换成米,还可以把米换成千米2、练习〔1〕对口令,选择适宜的单位教室长8〔〕公路长800〔〕飞机飞行高度8000〔〕火车每小时开60〔〕〔2〕说说大约几千米引导学估计1675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3〕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三、作业练习十二1-42题,学生看题目要求和图,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在做学生独立作业四、课后记第3课时教学内容:教材79页例4,80页课堂活动,81-82页练习十二5-9教学目的:1、让学生体会毫米的实际长度2、会简单的单位换算3、会选择正确的单位教学过程:一、复习1、1千米有多长,生活中的1千米呢?2、千米和米有什么关系?3、3657米大约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二、新课1、教学例4学生拿出直尺,请观察,直尺上长度单位都有哪些?学生逐渐观察得出许多小格,这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说是1mm,学生读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几份?学生观察数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1厘米=10毫米,学生读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2、感知1毫米请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学生自己比划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体吗?拿出2分硬币,量一量有多厚,大约是毫米还有吗?学生在量3、整理长度单位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学生答复你可以把他们从大到小排一排吗?老师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是多少?学生答复,老师板书三、练习1、80页1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2、80页2、3学生测量3、完成81页5-9四、课后记五、时分秒1、能认识,写钟表的详细时刻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时间的长短3、能进展时分面的简单换算4、能计算经过时间,知道珍惜时间,会合理安排时间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7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结合详细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2.才能目的:借助识别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教学难点:借助识别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解决策略:合作探究前置作业根据主题图说出体育馆、商场、医院和邮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学内容: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老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老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口头答复后,老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二、总结老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老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绘方向真是太费事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老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老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学生制作,老师巡视指导。老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1.试一试(小组活动)(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老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使用方向板时,老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8课题:混合运算教学目的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展脱式计算.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标准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正确进展计算.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24+832-63618947-1037+52874647-25492.计算.24+8-636947-21+52876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展计算的.老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二、探究新知。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1.教学例1.〔1〕板书:47-12+5老师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什么?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老师讲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设计算的局部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边说边板演〕老师板书:47-12+5=35+5=40〔2〕学生试算:48+16-375497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再强调书写格式.2.教学例2.〔1〕板书:63+5050-63老师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老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观察左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先进展什么运算,老师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然后明确再算什么.观察右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哪一步,老师也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局部要照抄下来.让学生试着计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2〕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9页下面的法那么.勾画出法那么并齐读,然后指名复述.〔3〕反响练习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19+5378-29提问: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学生计算,指定两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要注意书写格式.3.教学例3.〔1〕板书546-77+546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老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除法.引导学生明确:左边的算式,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减法运算.右边的算式,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法运算.启发学生试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2〕指导学生看课本例3上面的法那么.〔3〕反响练习:455-836+497先让学生说一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计算.4.师生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除法.三、全课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随堂练习1.根据算式,在〔〕里填上适当的数.25-9+366395=〔〕+〔〕=〔〕〔〕=〔〕=〔〕46-74426+39=〔〕-〔〕=〔〕+〔〕=〔〕=〔〕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49+624-168=366=88=6=115-62153+2=92=5+2=18=73.计算.72+1630+56850-4640-248布置作业52-36+1953-3968+434976637-581-455板书设计探究活动智填运算符号游戏目的引导学生巧选运算符号,加强四那么混合运算顺序的训练,培养计算技能和合作精神.游戏材料1.4开白纸8张,老师出比赛题用.2.学生每人准备1支水彩笔.游戏程序1.老师启发谈话:同学们都知道+、-、、〔〕等都是运算符号,使用不同的运算符号可以获得不同的运算结果.巧妙使用运算符号,还可得到一些有趣的发现.比方在4个3中加上不同的运算符号,我们可分别得出0、1、2、3、4、5、6、7、8、9、10十一个结果.如今老师这里有两组题目,请同学们分组按要求添上运算符号,看哪个组填得又对又快.2.分发第一组题目〔老师自已出题〕例:4444=03.讲评第一组题目,分发第二组题目〔老师自己出题〕例:5555=2考前须知1.出题后,可给几分钟让小组长进展分工,然后各组统一开场填.2.只记小组成绩,鼓励同组内的同学互相启发、帮助.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9【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材分析^p】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根底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并关注了对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学习。【教学目的】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展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历,初步开展空间观念。2、能根据详细情境恰中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开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际测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长,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才能。难点:通过实际测量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开展学生的估测才能。【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学具:米尺,卡片,吸管,铅笔,剪刀,测量单【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温故引新。1、观看数学故事《偷吃红土的小象》。师:请看数学故事《偷吃红土的小象》,看看在这个数学故事中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数学考虑?你有什么好方法?2、回忆在测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师:你觉得在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周老师带来了现场留下的脚印,谁来测量?生:测量并汇报,这个脚印的长度是10厘米。3、提醒“分米”。师:10厘米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来表示,它就是——1分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米的认识。师:你知道分米用字母怎么表示吗?二、认识分米。〔11:00之前必须完毕〕1、在直尺上找出“分米”,提醒分米和厘米的关系。师:如今请你拿出直尺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PPT活动一: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生汇报师小结:借助直尺,同学们充分的感受了1分米的长度,假如要把1分米和10厘米用一个符号来连接,你会选择哪个符号呢?师:很好!1分米=10厘米。2、自主学习,进一步认识分米。师:如今,我们对1分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请你拿出桌上的吸管,估一估这根吸管的长度比1分米长,还是短?师:如今我们就利用这根吸管来继续研究1分米。请看活动要求!PPT活动二:估估一估1分米的长度。量用直尺量一量,进展调整后剪下1分米长的吸管。找用1分米长的吸管比一比,量一量长约1分米或几分米的物品。生汇报师小结:在今后的估计中,这些1分米、2分米、7分米〔分别拿出吸管、文具袋,指出课桌的高〕的长度都可以作为我们估计的标准和根据。3、发现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上学期我们还认识了米,那米和分米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试着在米尺上找一找,也可以借助吸管来研究。PPT活动三:小探究1米?分米生汇报师小结:真棒!我们通过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用手指来比划1分米,还找到了生活中的1分米,相信同学们对分米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感受!三、认识毫米。1、通过“量一量”,提醒毫米。师:请用直尺在测量单上“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生汇报师:不是6厘米吗?铅笔的长度比6厘米长,但是又不到7厘米,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它就是刚刚——毫米,用字母来表示。2、通过自学,发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师:刚刚我们一起对分米进展了研究,接下来请同桌之间用研究分米的方法,展开对毫米的独立学习吧!PPT活动四:找一找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比一比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看一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或几毫米。想一想1厘米=?毫米。生汇报。师小结:看来同学的收获可真多,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1厘米=10毫米。3、通过摞卡片,感受毫米、厘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师:刚刚我们说一张卡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如今请你将3张卡片放在一起,这时的厚度大约是——3毫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3毫米,如今把5张卡片放在一起,这时的厚度大约是——5毫米,再用手摸一摸!假如同桌两个人把所有的卡片合在一起,这时候大约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用手指感受一下10毫米的长度吧。师:如今请看,周老师吧20张卡片摞在一起,这就是?30张卡片呢?90张卡片呢?再添10张卡片就是?师:10厘米也就是——1分米!那看来1分米就是10厘米,也是100毫米!看来1毫米实在是太短了!不细心都注意不到,所以,在测量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并且在老朋友米和厘米的帮助下,发现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接下来就请你带着这些满满的收获,赶快帮黑猫警长找到偷吃红土的小象吧!四、实际应用,解决问题1、测量脚印师:你觉得案发现场的这个脚印是哪只小象留下的?生单独测量师:看来确实是小象嘟嘟偷吃了红土,可是,你知道小象为什么要偷吃红土吗?师:红土中有小象所需要补充的矿物质铜和盐,但是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东西,不劳而获是不对的。2、修改日记。师:小马虎最近也学习了长度单位,他已经迫不及待的写了一篇数学日记,一起读一读吧!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脸,用70米长的毛巾把脸擦干,吃过早饭去上学。来到学校,我坐在5分米高的凳子上,拿出7厘米厚的语文书准备开场语文课。3、选择适宜的单位填空。师:这两个算式请同学们今天回家后想一想,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爸爸妈妈听!1〔〕-9〔〕=1〔〕1〔〕-99〔〕=1〔〕4、全课小结。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小结:看来同学们收获了很多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其实长度单位不只是我们如今认识的这四个,还有比米更长的单位,也有比毫米更短的单位,这些长度单位都等着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去探究、去发现!五、板书。分米、毫米的认识米1米=10分米分米d1分米=10厘米厘米cm1厘米=10毫米毫米mm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0一、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二、教学目的:(一)认知目的: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秒的认识教学设计。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二)才能目的: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考虑与语言表达才能。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p才能和动手操作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展。(三)情感目的:1.在观察比拟、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究、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2.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三、教学重点:1.使学生知道1分=60秒。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四、教具学具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具钟表、家用小闹表。五、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看--放映课件(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新年的钟声敲响)师: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那么,谁能说说,10、9、8、7、6、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生:秒。师:(用疑惑的语气重复)秒?板书:秒(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新年、鞭炮、倒计时…又是小孩子最喜欢、向往的情境,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场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兴奋起来,也让他们在不经意中调集自己平时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二)自主探究,合作求知。1.认识秒针和1秒。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生:时、分。师:我们没有学过"秒"啊,你是怎么知道"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生:钟面上有秒针。生:…师:(放映课件,展示钟面模型)哪一个针是秒针?生:最细最长的那一个。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生:(到前面)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师:哦,原来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就是这样?(放映课件:钟面上秒针一动,同时滴答一响。)生:(笑)是!("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早有认知,几乎所有的大挂钟都有秒针,只是从前让学生有意去忽略它,但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可能不注意到那个形状特殊的"高个子"。所以由学生自己引出课题,由自己传授知识。老师在这里扮演疑惑、验证的角色,吸引学生"帮助"老师解惑。)2.体验1秒的长短。师: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你能做些什么呢?生:拍一下手。(做动作)师:(跟着做)对,很好!生:我眨一下眼就是一秒。师:(跟着做动作)你没错,真棒!生:我写一个1字就是一秒。生:我跺下脚就是一秒。生:…(在这堂课中,把学生对秒的体验预设为重点,新课程着力强调"经历",对于抽象的、非物化的"时间",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配音、配动作,使学生有了详细的、物化的感受。三年级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生活经历已经足够丰富,学生自由发挥,增加感性认识。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时机与才能,能在实际动作中体验"1秒"的长短。)3.1秒的价值。师:短短的1秒钟,滴答一下就过去了,我们实在做不了什么事情。但是如今科技兴旺,很多现代化的工具1秒能做很多事情,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能在1秒的时间里走很多路程,谁知道一些这样的知识?生:(没有人说话,面面相觑)师:(出示课件)飞机每秒约行250米火车每秒约行55米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有的电脑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生:(惊叹)(增加知识积累。这些孩子年龄较小,家庭状况也并不太好,课外书很少,我意料到不太可能有学生可以答复这个问题,所以事先准备了大量资料,让学生通过课件自由选择获得和关注的内容,开阔他们的眼界,教案《秒的认识教学设计》。)师:怎么样?时间很珍贵,连1秒钟都不能小看,对吗?谁记得2023年8月27日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获得男子110米栏世界冠军的成绩是多少?生:12秒91。师:在微缺乏道的还缺乏13秒钟时间里,刘翔成了出名世界的飞人,为我们祖国争了光,假如他慢上1秒,站在领奖台上获得金牌的就不是他了。假如你去问他,他一定会告诉你:1秒,对他来说无比重要。同学们,还有什么事情也让你觉得连1秒钟的时间都非常重要呢?生:发射火箭的时候也要倒数10、9、8…生:我们开运动会的时候也是1秒1秒地算。生:…(通过介绍,学生明确1秒虽然短暂但是用途也非常大,正是由那么多的"秒"才构成时间长河,使学生自己意识到要珍惜时间,并借机浸透做比拟短的事情就可以用"秒"来记时。老师饱含激情的语气和刘翔闯过终点的精彩瞬间让学生也激情澎湃,为他获得的成绩而骄傲,也为祖国而骄傲。)4.认识几秒。师:还有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都在期待新的一年的到来,所以一起兴奋的数着新年钟声敲响前的最后几秒。刚刚新年钟声敲响前的倒计时是几秒完成的呢?(重复播放刚刚倒计时的情景图,学生又不自主地跟着数数)(再一次观看动画,让学生刚刚散乱的思绪收回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直观演示"10秒"是怎样数出来的,而且是由学生自觉自愿地数,让学生经历10秒是由10个"1秒"组成的过程,学习计算几秒的方法。)生:(抢答)10秒。师:你____出是10秒的?生:秒针从10走到了12,经过10个小格就是10秒。师:同学们真聪明!那老师再考考你们,我写一个"秒"字的时候,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几个小格,就是几秒?生: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5个小格,就是5秒。师:谁能象老师一样出题考考同学们?你做了一件什么事,秒针从钟面上的几走到了几?生:我写一个"针"字,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几秒?生: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5秒。生:我系红领巾的时候,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几秒?生: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15秒。(在给同学出题的过程中,学生同时也在考虑几秒钟终究能做什么事情,锻炼对较短时间的估计才能,以便可以把课堂学习的知识应用的生活中去。对学生提出的明显不能完成的事情老师及时指导,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亲自体会一下,改善学生的错误印象。比方说脉搏的跳动,我就是让学生真的按照中医诊脉的方法找到寸关尺的部位,体验一下脉搏跳动的速度,并且为他们看时间,让他们理解10秒钟自己的脉搏大概跳动了多少下。)师:同学们反响真快,拿出你的钟表来考考你的同桌好不好?(学生活动)(让所有的同学都有参与的时机,会拨、会认、会出题,充分认识几秒。学生在这时候争先恐后,非常快乐。手中的学具钟表可以拨时间,闹表可以计算时间,学生玩得不亦乐乎。)5.教学1分=60秒。师:有没有被同桌考倒了的同学?生:没有。师:同学们真棒!这样的题目太简单了是吧?生:是。师:又轮到老师出题了,老师出道难些的题,同学们怕不怕?生:不怕!师:我们知道1时=60分,因为分针主转动一圈的同时时针转动一个小格,所以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是60,秒是一个比分小的单位,它和分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用你手中的学具钟表转一转,或者观察一下你手中的小闹表,然后把结果跟小组成员汇报讨论一下,看看是不是一致的。(学生活动)(老师板书1分=秒)师:谁把你们的观察结果向大家报告一下?生: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个小格。生:它们之间的进率是60。生:秒针走一圈是60个小格,是60秒,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所以分等于60秒。生:…师:大家观察到的都是这样吗?生:是。师:老师也观察一下。同学们跟我一起看好不好?(放映:课件,钟表的秒针转动一周,分针挪动一个小格)师:真的是这样啊,秒针转动一圈经过60个小格,也就是60秒,分针经过一个小格,也就是1分,那么…(板书:60)生:(齐读)1分=60秒师:同学们真是擅长观察,连这么难的问题也能研究出来,真棒!既然1分等于60秒,那平常我们说的半分钟就是多少秒?生:30秒。(1分=60秒是本课的难点。但由于有1时=60分的知识根底,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感到非常困难。在教学设计中考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交流而得出结论,老师给予适当指导。要让学生先自己独立考虑,然后小组交流,看看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是不是正确的结论,这样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小组汇报时候注意培养学生活动意识和交流才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和习惯,老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应当把学习方法的指导放在重要位置上。)6.体验1分的长短。师:刚刚我们同学说拍一下手就是1秒,半分钟需要拍多少下手?生:30下。师:1分钟呢?生:60下。师:好,咱们来做个拍手游戏。男同学拿笔,在练习本上写数字,从1开场写起,看女同学拍完1分钟后,你们写到了数字几。(学生活动:男生写数字,女生拍手。老师带着拍手,掌握好节奏。然后交换。)师:(统计结果:最快的可以写到72,最慢的写到31。)一分钟的时间,我们写字的话可以写这么多,那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想一想,然后,看看谁一分钟时间做的事情最多、最好、最别出心裁。(放映课件,钟面滴答滴答的行进一分钟)(再次放映课件,学生自由活动)师:谁来说说,你们做了些什么事?生:我写了35个字。生:我把上衣脱下来再穿两回。生:我系了三次红领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1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2,第50页练习十一第4、5题。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2、过程与方法: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展脱式计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标准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正确进展计算。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口算。24+832-63×618÷947-1037+528÷74×647-254÷92、计算。24+8-63×6÷947-21+528÷7×6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展计算的。老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二、探究新知。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1、教学例2。〔1〕观察例2图,说说图意〔2〕列式4×3=1212+7=194×3+7=197+〔4×3〕=197+4×3=19引导学生明白:第一行是分步算式,第二行是综合算式。〔3〕脱式计算4×3+77+4×3〔4〕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因此算式7+〔4×3〕和算式7+4×3是一样的。〔5〕脱式计算54÷6-77+54÷6〔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除法。2、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三、稳固练习1、教材第48页做一做强调:计算两步式题时,必须首先观察,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第50页练习十一第5题。先计算算出结果,再进展比拟。四、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五、布置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2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学会读简单的统计图表,学会从统计图表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2、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表示1个单位〕及统计表。3、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搜集、整理和描绘数据的方法。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预测。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数据的描绘和分析^p过程有所体验。教学过程:一、开课。二、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那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呢?那老师调查一下都谁喜欢看卡通片呢?还有别的节目吗?呀!老师忘了刚刚调查的情况了?怎么办哪?好!我们就来看看这张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怎样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获取信息,也就是怎样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板书:读统计图表三、探究新知1、读统计图〔1〕读纵向统计图。课件显示“二〔1〕班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小组内交流这幅统计图告诉你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a、“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是这幅统计图的名称。b、横着看:新闻、卡通片、体育、电视剧、歌舞等词表示节目名称。c、竖着看:左边从下往上依次有0、1、2、3、、、13,这些数代表详细的人数。〔或每行都有13个格子,1个代表1个单位〕左上角“人数”一词还告诉我们这里使用“人”做单位名称。d、用直条的高矮表示最喜欢某种电视节目人数的多少。它的特点是能直观的看出数量的多少。e、直条用不同颜色表示,相邻节目之间的空格是为了更直观、更鲜明地表示各个数量,同时也起了美观作用。举例说明怎样根据直条的高矮读各个节目的最喜欢的人数。〔配合课件演示〕〔同学们,请大家考虑一下,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卡通片的同学们还会这么多吗?你是怎么想的?〔2〕读横向统计图。〔介绍横向统计图。〔获取信息。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再与同伴交流,看谁从图中理解的信息最多。〔全班交流。〔讨论。假如班上要组织单项体育赛,你认为组织哪项比赛会最受欢送?为什么?2、读统计表课件显示课本第88页“某地1995~20xx年安装情况统计表”〔1〕指导观察,获取信息。让学生认真观察,再在小组内讨论: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又想到什么?〔2〕全班集体交流。〔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a、“某地1985~20xx年安装情况统计表”是这张统计表的名称,它告诉我们本表的统计内容。b、统计表的第一行是年份,从1985年开场,每隔5年统计一次。c、统计表的第二行是这个地区安装的部数。d、从表中看1985年安装很少,只有18部,以后每5年统计一次,数量逐年增加。〔分别解释其数量〕〔提出问题如今这个地区可能有多少部?小组交流,指名答复。3、认识统计图、统计表的作用。四、小调查刚刚我们已经认识到了统计图表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帮助。下面,我们就来实际地体会一下。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要进展调查的一些简单要求。〔大屏幕显示〕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你们小组同学的睡眠时间。2、用你喜欢的方法作记录。3、根据你的记录制作统计表、统计图。4、组内交流你的统计图表。并选出代表汇报。全班汇报、交流。五、全课总结你今天有哪些收获?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3教学内容:课本第73-74页,做一做1、2。教学目的:1、通过详细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开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大数的价值。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教学重、难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计数器,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1、观察以下两组数,先答复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27、37、47、57、〔〕〔〕〔〕〔〕〔〕110、210、310、410、〔〕〔〕〔〕〔〕〔〕2、读出下面的数。375309420200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设计意图]通过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习新知做好准备。二、讲授新课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老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老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3、教学例4。〔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3〕小结并板书。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②老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4、教学列5。〔1〕老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2〕师:这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5、课堂练习。〔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6、数位顺序表。〔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3〕老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老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习,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p才能和知识的迁移的才能。三、稳固练习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学会归纳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4教学目的:1、明白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2、可以正确区分物体的方向。3、可以利用东南西北来描绘物体的方位。4、通过学习东南西北的知识来感受我们祖国的地大物博,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的道理。教学重点:1、正确区分物体的方向。2、利用东南西北来描绘物体的方位。教学难点:1、建立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2、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东南西北的知识来为生活效劳,特别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