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四讲 区域差异创新学案 3_第1页
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四讲 区域差异创新学案 3_第2页
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四讲 区域差异创新学案 3_第3页
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四讲 区域差异创新学案 3_第4页
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四讲 区域差异创新学案 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PAGE1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PAGE第四讲区域差异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考核要求必考加试知识体系预览区域差异①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②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③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④秦岭—淮河的重要意义⑤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bbbbc阐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考点一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必考+加试)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b+加试)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范围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广大地区大兴安岭、贺兰山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北的非季风区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地区地形海拔较低,包括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海拔较高,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主要包括第二级阶梯的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以高原地形为主,地势高气候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均大于400毫米。气温因纬度变化而变化,由北向南,气候逐渐变暖干旱少雨的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独特的高原气候,气温低、日较差大,降水少,太阳辐射强水文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外流区,且河湖众多,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自西向东注入海洋大部分地区属内流区,多咸水湖泊冰川广布,大江大河之源,湖泊众多植被、土壤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土壤比较肥沃自然植被东西分异明显,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过渡草甸植被为主,土壤贫瘠,高原边缘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布明显[考点突破]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东部季风区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3.青藏高寒区例1(2016·浙江省新高考调研)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回答(1)~(2)题。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原区地形平原丘陵/海拔较低高原盆地高原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水文特征外流河为主内流河为主多冰川植被和土壤温带森林/黑土、褐土、红壤草原发育下的土壤冻土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①②海拔(1)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A.地形、热量 B。热量、水分C.水分、热量 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2)我国东部季风区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C。热带气旋的形成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解析第(1)题,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主要是南北分异,受热量条件的影响,形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不同的自然景观;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主要是受水分条件的影响,东部是半干旱区,西部是干旱区,因此选择B项.第(2)题,我国东部季风区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D正确。答案(1)B(2)D例2(加试题)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①________以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②________河流河流少,水量小③________矿产资源丰富,以④________为主较少(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解析第(1)题,新疆位于我国非季风区,地形特征为“三山夹两盆",以盆地和山地为主,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从图中可以看出,煤炭、石油、天然气丰富;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第三级阶梯,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集、水量大.第(2)题,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从分层设色图中来判断说明即可。答案(1)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①以盆地、山地为主气候类型②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③河网密集,水量大矿产资源④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考点专练](2016·浙江省丽水市模拟)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年降水量大于400mm为森林景观,200~400mm为草原,小于200mm为荒漠.读图完成1~2题.1.森林景观出现在()A。甲 B.乙C.丙 D。丁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大量掘井,可增加牧场扩大耕地B。冬季在乙地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C。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D。丁地夏季草场生长好,宜扩大畜群数解析第1题,结合上图和题目信息可知,乙地降水量大于400mm,为森林景观,B正确。第2题,甲地年降水量在200~400mm,为半干旱区,应退耕还牧、还草,不可大量掘井、开垦耕地,以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A错误;冬季气温低,转场放牧应在气温较高的山脚甲地,B错误;夏季气温较高,到地势较高的丙地草场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C正确;丁地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为干旱区,以荒漠景观为主,D错误。答案1.B2。C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下图是“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据此回答3~4题.3.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A.大西洋 B。北冰洋C.太平洋 D。印度洋4。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A。Ⅰ>Ⅱ>Ⅲ B.Ⅰ〈Ⅱ〈ⅢC.Ⅰ<Ⅱ,Ⅱ〉Ⅲ D。Ⅰ〉Ⅱ,Ⅱ<Ⅲ解析第3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提示“青海省东南边缘”,青海省东南部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较多。第4题,明确柴达木盆地的分布位置是答好本题的关键.此题注意审题“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由图可知柴达木盆地位于Ⅱ,而柴达木盆地海拔较低,降水量少,太阳辐射强,年均温较高。故选C。答案3。D4。C5.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B.东部季风区-—冰川纵横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旱D.青藏高寒区——“高”和“寒”解析东部季风区是夏季高温多雨,地形平坦,基本上没有冰川分布,伏旱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故排除A、B、C。答案D“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6~7题。6。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7.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解析第6题,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差异明显,南方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北方以旱地为主。第7题,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差异.答案6.B7。C8.(加试题)(2016·高考浙江文综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材料二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材料三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的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1)图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2)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5250米)和丙地(海拔2000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解析第(1)题,从图中经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状况,以及雅鲁藏布江和喜马拉雅山的分布看,甲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青稞;丁地位于印度的恒河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两地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的异同点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角度来分析.青藏高原的粮食生产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为河谷农业,丁地为恒河平原,两地地形均较为平坦、土壤较为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甲地和丁地的光照都较为充足.而从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看,甲地热量不足,丁地热量丰富;甲地降水量少,丁地降水量多。同时,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从地理位置、海拔状况和大气环流角度分析两地异同点的原因。第(2)题,仔细读图,乙地位于青藏高原上,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北坡基带,为高山草甸带;丙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基带处,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该道路沿线的自然带主要呈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由于海拔高度和坡向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而导致自然景观的差异。第(3)题,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流域面积、流域植被状况、地势起伏状况和降水状况等角度分析。从图中泥沙的信息看,河流流域面积大;河流流域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从源头的高山到河口三角洲,地形坡度大;由于人口分布较为密集,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状态明显。答案(1)青稞(小麦)水稻相同点: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甲地降水少,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不同点: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2)高山草甸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3)流域面积大,泥沙来源广(泥沙来自两条河流);流域降水量大(两河支流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地形坡度大;坡地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考点二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必考+加试)[考点梳理]一、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b+加试)1。四大地区的划分(1)划分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2)范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省市简称京、津、冀、鲁、苏、沪、浙、闽、粤、琼、港、澳、台晋、豫、鄂、皖、湘、赣云、贵、川、桂、渝、青、藏、新、陕、甘、宁、内蒙古黑、吉、辽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b+加试)(1)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但在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2)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在东部地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从城市化水平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3)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经贸合作。二、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b)1。目的: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2.范围:西部地区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优势与劣势自然资源丰富,矿产、油气、水能、土地等资源优势突出,但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4.重要意义(1)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2)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3)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考点突破]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1。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以重化工业为主我国工业结构大致具有“南轻北重,东轻西重”的特征。东部以轻型或综合型产业为主,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工业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地区则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工业化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较高。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工业化相对滞后(东北地区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较低,仍以传统型工业为主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强,城市分布密度大城市化水平较低(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远低于东部地带,城市分布密度小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正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主要原因是:开放程度高,不仅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2。我国四大地区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自然因素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以平原、山地为主,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寒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自然资源水热资源、生物资源、石油资源丰富各类矿产资源丰富,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丰富矿产资源丰富,煤、石油、铁等矿产资源丰富社会因素城市化水平较高较低较高科教水平发达欠发达较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低低经济因素发展基础发展早,基础好发展晚,基础差发展早,工业基础好产业结构较合理不合理不合理,以重工业为主交通运输状况交通便捷、海陆联运方便交通通达度差、交通不便交通较便捷,与东北亚联系方便西部大开发的条件和重点措施有利条件①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能力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②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③东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有条件支持和帮助西部地区;④西部地区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积累了一些加快发展的经验;⑤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低,资源利用和市场开发潜力大;⑥西部地区的人民有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不利条件①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②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③科技教育发展滞后,劳动者素质不高,生产力水平低重点措施①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基础;②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作为依据;③把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开发的关键;④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开发的动力(2016·浙江文综)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1~2题。1.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2.从万元产值能耗看()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B.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解析第1题,从题干信息看,人均GDP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GDP增长率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图中从Y轴信息看,山西低于湖北,说明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A错;从X轴信息看,上海低于江苏,说明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B对;从Y轴信息看,湖北低于江苏,说明湖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C错;从X轴信息看广西高于全国,D错。答案选B。第2题,图中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A对;广西最低,但能否承接高耗能产业取决于广西的经济发展基础与方向,B错;上海和江苏较低,适于发展技术型产业,而不是发展重型工业,C错;湖北较高,应提高技术水平来降低能耗,D错。答案选A。答案1。B2.A[考点专练](2016·浙江省学考模拟)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之间自然特征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了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回答1~3题。1。新疆瓜果特别甜,原因是()A。云量多,光照弱,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2.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3。我国北方农业以旱作为主,是由于()A.热量不足 B。水分不足C。地势较高 D。土壤肥沃解析新疆瓜果甜是因为当地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青藏高寒区因为海拔高,热量不足,故农业生产特色是河谷农业,因为河谷热量条件较好;我国北方因水分不足,故以旱作农业为主。答案1。C2.B3。B(2016·浙江省绍兴市模拟)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区域城市化速度的阶段差异。读图,回答4~5题.4.甲、乙、丙、丁依次表示()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B。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C.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D.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5.1990~2000年丁地区的城市化速度与其他地区存在明显反差,与此直接的相关事件是()A.人口的大量外迁 B.矿产资源的枯竭C.环境质量的恶化 D.老工业基地衰落解析第4题,城市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一致,东部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最快,城市化速度也最快,而近些年有所减缓,因此丙为东部地区;因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近些年,中西部城市化速度快,中部快于西部,所以甲为中部,乙为西部;东北地区属老工业区,改革开放后,城市化速度较慢,丁为东北地区,因此选择C项.第5题,丁地区是东北地区,属于我国老工业区,由于受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衰退,城市化速度较慢;人口大量外迁与东北实际不符,矿产资源的枯竭和环境质量的恶化是老工业基地衰退的原因,因此选择D项。答案4.C5.D6。(加试题)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中国广播网2011年3月4日讯全国两会期间,中部六省电台联合推出大型直播崛起中部--跨越发展十二五。六省电台在北京腾讯新闻中心设立“中部六省2011全国两会联合直播间”,邀请参加全国两会的各省代表委员,参与联合直播,共商国是,共议热点,共话未来。材料二我国中部地区位置图。(1)在中部地区六省中,A是________省,该省由于资源丰富而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内容。A省B省所在的主要地形区名称农业发展中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3)安徽省以长江、淮河为界可划分①、②、③三个区域,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填数码)区域。(4)近年来,安徽省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请分析说明产业转移对该省的区域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回答)。答案(1)山西(2)黄土高原江南丘陵水土流失(3)①(4)对经济: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对社会:增加就业机会(或调整人口分布)。对环境:加大环境压力(或改变自然景观,造成环境污染及扩散)。7。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带空间分布图。材料二下图中圆内部分为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提出的西三角经济圈,包括成渝城市群、西兰银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1)西三角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在地理位置上最大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2)图示重点产业带空间分布特点是什么?(3)西三角经济圈是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带中产业最发达、最集中地区,简述“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4)我国打造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意义在于(多选)()A.为西部大开发打造出引擎和龙头B.有利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C.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D.有利于资源、资金、人才和市场的集聚并形成产业集聚带E.有利于本地区农业基地的开发和建设,使本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农产品供应基地解析第(1)题,西三角经济圈位于我国的内陆地区。第(2)题,图示北部重点产业带主要以城市为中心,沿交通线、河流分布.第(3)题,从地形、气候、水源、资源、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第(4)题,西部大部分地区水热组合状况不佳,故不会成为我国最大的农产品供应基地。答案(1)西三角经济圈位于内陆地区(2)①以城市为中心;②沿交通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3)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等比较丰富,以及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自然条件比较好(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较充足),农业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以重庆、成都、西安等大城市为依托;交通比较便利。(4)ABCD考点三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必考+加试)[考点梳理]1.秦岭——淮河的重要意义(b)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除了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外,其地理意义还表现为:(1)我国1月0℃等温线。(2)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4)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5)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6)水稻、小麦种植区的分界线。(7)河流有结冰期与无结冰期的分界线2。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c+加试)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环境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面积广、森林、煤炭、石油、铁矿丰富跨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丰富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面临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紧迫任务积极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人地关系日趋紧张限制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考点突破]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位置范围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以山地、丘陵、高原为主,平原狭小。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河流水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短,含沙量大,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水能丰富,航运价值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铁矿、森林有色金属、水能、森林农业东北平原一年一熟,盛产春小麦、玉米、甜菜,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盛产冬小麦、棉花、花生;黄土高原以出产谷子为主水田农业,一年两熟到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水稻,油菜、冬小麦;四川盆地盛产水稻、小麦和油菜籽;淡水渔业发达工业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形成了环渤海工业带长江中下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基地人民生活以面食为主,房屋防寒保暖;铁路、公路为主;冬季溜冰以大米为主;房顶坡度大;游泳,龙舟竞赛生态问题华北平原旱涝、风沙和盐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东北平原的黑土流失和湿地破坏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红壤土质差比较不同区域的差异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1)位置差异:经纬度、海陆位置的差异是区域差异形成的基础。(2)气候差异的形成(3)地貌差异的形成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4)水文差异的形成(5)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人类活动差异成因具体表现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机械化水平、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例1(2016·浙江选考模拟卷)根据图文材料(图甲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乙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回答问题.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析黄河三角洲地处华北地区,有大量待垦地,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热量不占优势,但光照充足。华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障碍是旱涝、盐碱、风沙等,这些都是开发过程中应考虑的.答案有利条件: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例2(加试题)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完成了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材料二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地点海拔(m)1月均温(℃)7月均温(℃)1月降水量(mm)7月降水量(mm)年降水量(mm)年日照时数(小时)R2012.620。754。160.6824。51975.3Q1111-8。423.31。242.2193.72975.7(1)法国R地1月份均温比宁夏Q地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法国葡萄园相比,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条件?(3)如果大量引用黄河水发展葡萄生产,可能对本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产生哪些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从地形、冬季风及洋流等角度去考虑。第(2)题,从气候、病虫害、劳动力三方面思考。第(3)题,不合理灌溉易导致土地次生盐碱化,灌溉用水过多会使下游水量减少。答案(1)高R地海拔较低;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而Q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R地处沿海,Q地处内陆。(2)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劳动力丰富廉价.(3)对本地区的影响: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本地区灌溉用水过多,可能造成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考点专练](2017·浙名校协作体高三下考试)下表示意黑龙江与内蒙古两省(区)2012年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化水平的对比。完成1~2题。省区①(%)②(%)③(%)④(%)GDP(亿元)黑龙江40.556。915。444。113691。58内蒙古35.557.89。155。415880.581。①、②、③、④四指标分别是()A.第三产业比重、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B.第一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城市化水平C.第一产业比重、城市化水平、第三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D。第三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一产业比重、城市化水平2。导致黑龙江与内蒙古两省(区)2012年③、④两指标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A。重工业发展、草场面积 B。农牧业发展、水热条件C。矿物能开发、耕地面积 D。旅游业发展、河流数量解析第1题,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化水平的对比,可以得出①、②、③、④四指标分别是第三产业比重、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所以A正确。第2题,导致黑龙江与内蒙古两省(区)2012年③、④两指标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矿物能开发、耕地面积,所以C正确。答案1。A2.C读我国两省区图,回答3~5题。3.①②两省共同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臭氧空洞C。沙漠化 D.酸雨4.影响①②两省河流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质 B。降水C。地形 D。气候5.②省中的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关于该山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该山以南属于长江流域、以北属于黄河流域B。该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C。该山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D。该山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解析本题组是对我国省级轮廓图的考查。根据轮廓图,①省为江西省,为江南丘陵区,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②省为陕西省,属黄土高原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的流向主要受地形地势的影响。②省中的山脉为秦岭。答案3.A4。C5.B6.(加试题)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甲地可能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业是()A.温带水果加工 B.热带水果加工C。海产品加工 D。棉纺织加工(2)B海域近年来在夏季经常出现一种海洋污染现象,这种污染现象是________,试分析其出现的原因。(3)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这一地区工业的区位因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工业的分布及特征等相关知识,解答时应首先依据图中经纬度确定该区域为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第(1)题,图中降水量显示了此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区。甲地区不靠海,不宜发展海产品加工.辽中南也不是棉花主产区,而是温带水果产区.第(2)题,B海域为渤海,排入污水多,易出现赤潮现象。第(3)题,从资源、交通、水源、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答案(1)A(2)赤潮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海水养殖业的扩大等。(3)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丰富的铁、煤等矿产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辽河水源,劳动力资源和辽河平原的农业资源。7。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问题.(1)图中甲位于________平原,乙位于________平原。(2)图中甲、乙两地气候均为________气候。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甲地为________,乙地为________,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4)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相比,占优势的资源有________。答案(1)华北长江中下游(2)季风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3)两年三熟一年两熟热量(4)水资源、有色金属[课时训练]1。(2017·浙江选考模拟)关于南方与北方特征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矿产资源:北方煤炭、石油、铁矿丰富,南方有色金属矿产丰富B。限制因素:北方水源不足,南方热量不足C。工业结构:北方以能源工业为主,南方以重工业为主D。农业生产:北方自然条件差,无商品粮基地,南方水热条件好,水稻种植广泛解析南方热量丰富,在工业结构上“北重南轻”,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属于北方商品粮基地。答案A(2016·浙江省金华十校联考)地坑院也叫地窖,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结合下图回答2~4题。2.地坑院反映的当地环境是()A.土层深厚 B.冬暖夏凉C.降水稀少 D。木材短缺3。右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A。挡风 B。防水C。阻沙 D.遮阳4。该地可能位于()A.河南 B.黑龙江C.新疆 D.福建解析第2题,“地下四合院”是当地人民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发明的传统民居,首要条件是土层深厚,这种建筑冬暖夏凉。虽然当地降水稀少,但这不是“地下四合院”修建的基本条件,这种建筑并不能体现当地木材的丰缺程度。第3题,虽然当地降水稀少,但由于降水强度大,多暴雨,为了阻挡雨水通过门洞流进家里,人们在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修建了砖墙。第4题,根据前面两题的结论,不难推知该地位于黄土高原上。答案2。A3。B4。A读“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回答5~6题。5.下列说法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B。耕地面积南方大于北方C。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D.北方水土资源搭配更佳6.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两地()A。河流湖泊数量差异大 B.年降水总量差异大C。植被覆盖率差异大 D.年蒸发总量差异大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我国南方地区的人口比重较大,即人口重心在南方地区;南方的耕地只占35.9%,说明北方的耕地比重远大于南方;北方的水资源所占比例极小,说明北方土地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不足;用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耕地比重除以人口比重,得到两个比值,再将这两个比值进行比较,可知南方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第6题,由于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的,南方地区距东南季风的源地近,受其影响较大,降水量大,而北方地区受东南季风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降水量较少;即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差异是由年降水总量差异导致的.答案5。C6。B下图表示某年我国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读图,回答7~8题。7。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比较一致的地区是()A.① B。②C。③ D.④8。与①②③④情况相符的地区排列依次是()A.北京、黑龙江、海南、西藏B.北京、西藏、黑龙江、海南C.黑龙江、海南、北京、西藏D。海南、西藏、黑龙江、北京解析第7题,通过两幅图的比较就可直接得出答案。第8题,首先将C、D两个选项排除,黑龙江和海南省都属于农业省份,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不可能高达60%;西藏的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不可能比第一产业大,它的第一产业比重应该较大,但由于西藏的第一产业大多是自给的,农业产值并不高,故B选项是错误的,只有A项符合实际情况。答案7。A8.A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9~10题.9。下列关于图中M河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田农业和旱地农业的分界线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D.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10。图中省区南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A.在丘陵地区开辟梯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B.利用平原地形与肥沃土壤,建商品粮生产基地C.加强水土保持,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的立体农业D.重点发展薪炭林,以保证农村生活能源的供应解析第9题,M河为淮河,淮河是水田农业和旱地农业的分界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和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第10题,图中省区的南部地区主要为低山丘陵区,农业生产应因地制宜,加强水土保持,充分利用其自然条件,发展立体的、多种经营的农业.答案9。B10。C(2017·温州中学3月选考模拟)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行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与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的比值。下列所示我国S省区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及其2009年三大产业产值结构图.回答11~12题。11.下列四幅图中,最有可能表示S省区2009年人口就业结构的是()12.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对劳动力的转移影响较大。如果仅考虑比较劳动生产率,则劳动力转移规模最大的方向可能是()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B。第一产业→第三产业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解析第11题,本题需根据题干的信息进行简单计算.读2009年产业产值结构图,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约为1/6,第二产业约为1/2,第三产业约为1/3.读比较劳动生产率图中2009年的数据,图中第三产业的数值约为1,按照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可知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约为1/3。第二产业的数值约为3,即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约为1/6。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所占的比重自然约为1/2。与此结论接近的为B图。第12题,比较劳动生产率数值越高,说明该产业人均产值越高,生产效率越高。反之,则说明该产业人均产值低,生产效率低,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可以向其他产业转移。图中S省比较劳动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