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南的土著黎族文化的调查研究报告_第1页
对海南的土著黎族文化的调查研究报告_第2页
对海南的土著黎族文化的调查研究报告_第3页
对海南的土著黎族文化的调查研究报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海南的土著黎族文化的调查研究报告一、课题背景

黎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千百年来生息繁衍于海南岛上,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中部和西南部,现有人口一百三十余万。黎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黎语支,文化特征与中国南方的壮、布依等民族有着亲密的渊源。黎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上,制造了绚烂而独特的文明。因此,讨论黎族的文化,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有意义!

二、讨论目的

1.深化了解海南的土著黎族文化,关注家乡;

2.扩大我们的阅读面;

3.提高社会实践力量。

三、讨论方法

1.网络搜寻;2.实地调查。

四、讨论过程

第一阶段: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黎族文化和黎族人民的曰常生活等;其次阶段:进行实地调查,向黎族人民了解他们的一些风俗习惯;

第三阶段:撰写结题报告。

五、采访记录

7月29日那天早上,我们坐着王洁萍爸爸的车,经过四个半小时的奔波,最终来到了南开乡乡政府所在地黎族人民聚居地。在那里,我们见到了身着各式各样服装、热忱好客的黎族人民,看到了黎族人民自己动手制作的装饰物,吃到了黎族一种颇具特色的竹筒香饭。另外,我们还采访了一位黎族阿姨,并于7月29日傍晚启程返回。以下是我们的采访记录:

同学:阿姨,你好。我们是海口一中的同学,始终以来都对黎族文化很感爱好,想要了解一些黎族文化特色和黎族居民的风俗和传统,你能和我们说一下吗?

黎族阿姨(以下简称"阿姨'):哦,好啊,没问题!

同学:那我们就先从黎族特色讲起吧!哎,您脖子上的是什么,文身吧?

阿姨:对啊,它是我们黎族人特有的文身呢!我记得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母亲就找了村里最好的文身师为我文的。

同学:那您还记得当时是怎么文的吗?

阿姨:由于现在很少有人这样文身了,所以我也马马虎虎记得一些。

同学:那太惋惜了,您能回忆一下么?

阿姨:恩我记得那位文身师先用一种白藤刺在身上画出图形,然后再用当地的一种果树,恩烧成炭撒在伤口上,伤口愈合后文身就好了。

同学:我们换一个话题吧。黎家山栏米酒特别出名,它的制作方法您了解吗?

阿姨:当然,我们酿酒一般都是用纯正的山栏糯米。先将山栏穗放在山栏架上,让风吹上几天,等它们干后再将上等的山栏稻脱壳,蒸熟,揉散成粒,把"酒曲'粉末和熟了的山栏米混在一起,放在缸里,一天后加点水,然后封口埋在地下。

同学:酿成的酒是什么颜色的呢?

阿姨:一般都是淡黄色的。

同学:好简单,看来酿酒的每一步都会影响到酒的好坏,是吗?阿姨:对啊。

同学:今日时间不早了,感谢您能回答我的问题。

阿姨:不客气。

六、黎族的特色文化和风俗

黎族有着悠久、绚烂的文化。其中,黎族的服饰文化和绣面文身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黎族传统文化核心的是图案、颜色、造型均精彩纷呈的服饰文化,如今这一文化传承被最好地保存和连续下来。

1.黎族服饰风格独特

男子缠红色或黑色头巾

,上衣开襟,用布巾缚腰。黎族妇女的

服饰各支系不同,润黎妇女穿贯头服和超短筒裙;杞黎妇女穿开襟无领上衣,花筒裙长及膝盖;孝黎妇女穿中筒裙;美孚黎妇女穿方领上衣,花筒裙长及小腿;赛黎妇女穿圆领包胸右侧开襟上衣,筒裙宽大。黎族的服饰文化可以分为织锦和服装服饰两大部分。黎锦,早在唐宋时代就非常出名,是当时海南岛与中原经济贸易沟通的主要产品,也是贡品之一。织锦图案体现了黎族古老文化的审美意识、生活风貌、宗教信仰及艺术积累,其内容主要反映黎族社会生产、家庭生活、爱情婚姻、宗教活动以及传奇中吉利或美妙事物等。人、动物、自然景观和人们心目中较定型化的物象始终是黎族妇女织锦图案的主题,由此形成黎锦图案的艺术特点。织锦分两大类,一类是妇女服饰上的各种图案,以人纹和物纹为主体、花草树木纹样和其他几何纹为辅;另一类是大型的龙被、壁挂、被单、挂包等,其花纹图案以人形纹、青蛙纹、龙纹和凤凰纹为主,以花卉纹为辅。

黎族服装服饰,同样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历史上曾成为区分不同血缘集团和部落群体的重要标志。讲不同方言的黎族往往有着不同的服饰,它们各呈特色,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也成为中国服饰文化中堪称一绝的民族品种。

如今,这一民族精华在进展中连续,我省三亚多家五星级大酒店的大堂中,黎家的织锦长凳被放置在一角,黎妹穿着长裙坐在上面,一行行织出多彩的黎锦,这独特的景观经常招来国内外游客长期驻足观看。每逢传统节日,黎族人也总是穿上他们的服装,戴上饰物,当铜锣皮鼓响起的时候,也是他们载歌载舞最欢快的时刻。

2.文身

是黎族女性美的表现,也是这个民族写在身上的历史和族裔分散力、号召力、生命力的标志,是黎族历史上最壮丽的文化现象。

依据传统,黎族姑娘必需是在18岁以后,选择一个好日子让族里的文身师为自己文身。黎族的文身和刺青差不多,先用白藤刺在姑娘的身上扎好图案,然后用一种果树烧成炭灰撒在伤口上,就形成了现在黎族妇女的文身。解放后黎族姑娘不再文身,文化大革命时又没收了文身工具,所以现在黎族的文身基本上已经失传。由于不同的黎族村寨有不同的图腾信仰,所以不同村落也就拥有不同的文身花纹和部位,现在记录在案的文身花纹就有10多种。文身主要是在脸、脖子、胸前和露在衣服外面的四肢上,纹路是以直线和弧形为主,而且各个部位的图案都有所不同。:

随着时代的进展和进步,这种以血肉刺绣的美渐渐离我们远去,如今只能在一些黎族妇女身上脸上依稀见到,年轻女性则是再难看到了。

3.神话

由于黎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因此流传下来的主要是口头文学,它包括了古代神话、故事传奇、歌谣、谚语和谜语等各种体裁。

神话内容多是有关民族来源、对自然现象的种种解释和恋爱婚姻方面。《洪水的故事》和《葫芦瓜》是流传最广的神话传奇,它反映了古代黎族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情景。《大力神》则是描述人与自然界的艰苦斗争。

故事传奇:有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有反映人们爱与憎等伦理道德的故事,还有就是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英勇、才智。

由于黎、汉两族有着长期友好交往的历史,因此黎族的民间文学也深受汉族文学的影响。

4.绚烂独特的文明

黎族村落多在山谷缓冲的坡地或山间盆地之中,村子四周保留着茂密的树木。平原村落的四周种植着刺竹,形成营寨,故称"黎寨'。黎族传统住宅以茅舍为屋,称为"船形茅草房屋',传奇这种住宅的造型,象征着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迁居而来的。

(1)进食习惯。黎族人民主食主要是大米,其次是玉米、番薯和木薯等杂粮。解放前除地主、富农外,一般很少食肉。合亩制地区的黎族每天舂米一次,只够当天吃用,每每天一亮,就煮好一天三餐的饭,饭煮熟后用冷水泡吃。而在外围地区的黎族,多数则是早、中、晚餐的饭分别煮,也有些地区一次煮完早、中饭,到下午再煮晚餐。

(2)竹筒香饭,是黎族一种颇具特色的野炊。竹筒香饭是用粉竹或山竹的一节,装进适量的米和水(大约一份米二份水),放在火堆里烧熟,用餐时破开竹筒取出干饭,便是出名的竹筒香饭。假如把猎物野味和以香糯米及少量的盐巴放进竹筒内烤熟,则味道特殊鲜美,是款待客人的珍美食品。上山狩猎和"砍山栏'等,都可以烤"竹筒香饭'来吃。

(3)"山栏香糯'。黎族人民喜爱吃糯米饭,特殊宠爱吃"山栏香糯'。吃法,有的是用锅煮熟,有的是用陶甑煮熟,还有包粽子吃的。粽子种类许多,有长、圆、三角形等,主要用猪肉和糯米包成,还有用蛋类加糯米包的。过"三月三'是包粽子的最好季节。

(4)肉食。黎族的肉食主要有猪、牛、羊、狗、鸡、鸭、鹅等肉类。肉类喜爱用火烤熟吃,也习惯腌生肉来吃。黎语叫做"喃杀',味道很香,一家煮"喃杀',全峒都知味,这是黎族人民食品中的独特风味。吃"喃杀'是由于天气酷热出汗多,又很累,吃了"喃杀'加上酿饭就会很快恢复体力。

(5)鱼、虾、螃蟹、青蛙、蛇类等也都是黎族人民常吃的美味佳肴。吃螃蟹的方法很特殊,把螃蟹放到木舂里舂成烂浆,然后加入葱、酸梅浆、生姜汁等调料,味道香甜鲜美,很好下饭。另外,黎族人民一般还爱吃竹笋和蘑菇以及养分丰富的蜂仔、蜜汁、木蛆、红蚂蚁卵等。

(6)嚼槟榔。中年以上的族民,常把烟丝、石灰、蒌叶和槟榔掺和一起咀嚼。嚼槟榔,据说可以健胃爱护牙齿,上山砍山栏时简单被山蚂蟥咬,嚼槟榔时分泌的紫红色唾液有驱除山蚂蟥的作用。妇女们外出劳动或访亲探友都习惯在腰间带着槟榔。

(7)山栏米酒。用黎族传统技术酿制而成的黄酒,其发酵用的"酒饼'是用扁刺叶、山桔叶、南椰树心等捣烂与米粉混水黏合制成,这种经过用植物干、叶来发酵糯米所酿制出来的山栏糯米酒,汇合了黎山大自然之精华。

(8)炉灶。黎族人家家户户都用三块石头摆成"品'字形的炉灶,煮饭烧菜用陶锅或铁锅,蒸酒用陶甑,切菜用菜刀,挑水用竹筒或陶罐,盛水用陶缸或竹筒,水用葫芦瓜壳或椰子壳制成的瓢,主要使用陶碗吃饭,有的用椰子壳做碗。

5.标识

黎族村寨中多有各种标识,这些只有他们可以看得懂的标识,刻在村头路旁、房前屋后、牛栏猪舍及树木和茅草的山坡地头,讲究诚信的黎族人几乎人人都遵守着这些标识所商定的俗规,他们不欺人也不受人欺,假如有不守信者,必将受到村内人的蔑视和唾骂。

七、体会

黎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