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23年04月2023年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人才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高频考点题库(共1000题)1.17,29,43,61,87,(
)
A.167
B.115
C.259
D.129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原数列为三级等比数列。
后项减去前项得到新数列:12、14、18、26、(
);后项再次减去前项得到新数列:2、4、8、(16),构成等比数列;因此未知项为。
故正确答案为D。2.甲深夜潜入上夜班的张某家行窃,正要往外搬电脑,听到有开门的声音,以为是主人回来了,就悄悄地从窗户上逃离。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犯罪知识。第二步,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结合题干,甲入室盗窃,以为是张某回来了而悄悄逃离,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得逞,构成犯罪未遂。因此,选择B选项。《刑法》第二十二条,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既遂即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已经具备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3.海底∶隧道∶汽车A.深山∶洞穴∶大炮B.空中∶航线∶飞机C.地下∶管道∶电缆D.建筑∶管道∶雨水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汽车”沿着“海底”“隧道”行驶,且“汽车”是交通工具,三者属于对应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大炮”可以在“深山”“洞穴”里,但“大炮”不是交通工具,排除;B项:“飞机”沿着“空中”“航线”飞行,且“飞机”是交通工具,三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C项:“电缆”可以铺设在“地下”“管道”里,但“电缆”不是交通工具,排除;D项:“雨水”可以通过“建筑”“管道”排放,但“雨水”不是交通工具,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4.在编委们看来,虽然互联网上信息量很大,但________,《文化知识》杂志始终坚持“生动、准确、有用”的原则,所以即使在目前网络十分发达的状况下仍有其生命力,但也需努力“守正出新”。
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鱼目混珠
B.滥竽充数
C.良莠不齐
D.泥沙俱下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通过后文作者列举的反向例子可知,此空应为互联网上信息量大但是内容好坏不一。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鱼目混珠”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良莠不齐”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侧重品质,符合文意。D项“泥沙俱下”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搭配对象为“人”,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
因此,选择C选项。
5.“山城”是(
)的雅号。A.福州B.贵阳C.重庆D.昆明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A项错误,福州,简称“榕”,别称榕城,是福建省省会。因自宋代以来,人们在城内外广植榕树,绿荫满城。B项错误,贵阳,简称“筑”,别称林城、筑城,是贵州省省会。筑城,源自古代贵阳地区盛产竹子,而竹子被当时用作制作一种乐器“筑”,举世闻名,竹筑同音,后逐渐演变成了筑城。贵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森林之城,因此别称“林城”。C项正确,重庆,简称“渝”,别称山城。重庆的山地占全面积的,丘陵占近,平原仅占4%不到,依山而建,故称“山城”。D项错误,昆明,别称春城,是云南省省会。昆明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城区温度在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这样的气候特征在全球少有,鲜花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是著名的“春城”。故正确答案为C。6.守株待兔∶望梅止渴A.唇亡齿寒∶鸡鸣狗盗B.闻鸡起舞∶指鹿为马C.掩耳盗铃∶拔苗助长D.不寒而栗∶不学无术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望梅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二者均是贬义词。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唇亡齿寒”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为中性词,“鸡鸣狗盗”指偷偷摸摸的行为,为贬义词,排除;B项:“闻鸡起舞”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为褒义词,“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为贬义词,排除;C项:“掩耳盗铃”比喻自欺欺人,“拔苗助长”比喻为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二者均是贬义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D项:“不寒而栗”形容非常恐惧,为中性词,“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为贬义词,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7.酒驾∶拘留A.申诉∶受理B.失误∶辞职C.勤劳∶榜样D.救人∶表彰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酒驾可能会导致被拘留,二者为或然因果的对应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受理申诉,二者为动宾结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失误会导致被辞退,而不是辞职,辞职是主动的行为,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榜样可能是勤劳的,二者为属性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救人可能被表彰,二者为或然因果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买官”行为说成是“捐纳”,不过是在玩弄文字游戏,要小聪明而已B.利用语言搞腐败或者为腐败效劳的事并不少见,因此已经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C.不恰当地运用新闻语言将会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破坏社会的和谐D.腐败不只是权力腐败,也可以表现在语言上,有权有势人士想利用语言做些腐败的事情常常容易得手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章,将选项与文章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第二段“这些发明看起来似乎很有创造性,说穿了只不过是玩弄文字游戏,要小聪明而已”。由此可知,A项是对原文的合理理解,排除A项。C项对应第四段“新闻语言……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必然会造成社会语言的不和谐乃至产生社会噪音,给人民和国家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由此可知,C项是对原文的合理理解,排除C项。D项对应第一段“搞腐败的都是些有权有势人士……所以想利用语言做些腐败的事情常常容易得手”。由此可知,D项是对原文的合理理解,排除D项。B项对应第一段“利用语言搞腐败或者为腐败效劳的事还是屡见不鲜,因此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由此可知,B项“己经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曲解文意。因此,选择B选项。9.大米:大米粥A.蜘蛛:蜘蛛网B.玻璃:玻璃水C.马尾:马尾辫D.图书:图书馆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大米”是“大米粥”的组成部分,二者之间为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蜘蛛网”是“蜘蛛”吐丝所编成的网状物,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玻璃水”的作用是清洗“玻璃”,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马尾辫”因看起来像“马尾”而得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图书”是“图书馆”的组成部分,二者之间为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注:本题题干也可以看成“原材料与成品”的对应关系,但如果这么理解,是没有答案的,说明本题出题人没有细究对应关系与组成关系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择优选择组成关系。10.某班级有学生做好事不留名。甲、乙、丙、丁等4位老师对班上的4位学生表达了他们的看法。甲说:“这件事如果不是张三做的,肯定就是赵六做的。”乙说:“这件事如果是张三做的,那么李四或王五也会做。”丙说:“这件事如果李四不做,则王五也不做;赵六也不会是做这件事的人。”丁说:“这件事肯定是张三做的,而李四与王五都不会做。”事后得知,四位教师的看法中只有一种是对的。
据此,可以推出做好事的学生是: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若干论断和真假限定,确定为真假推理。
第二步,找关系。
甲:¬张三→赵六
乙:张三→李四或王五
丙:¬李四→¬王五;¬赵六
丁:张三且¬李四且¬王五
乙和丁为矛盾关系。
第三步,看其余。
根据矛盾关系的特性“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及题干的真假限定,“四位教师的看法中只有一种是对的”,则甲和丙的话都为假;
甲:“¬张三→赵六”为假,则“¬张三且¬赵六”为真,即张三不做,赵六也不做,排除A、D;
丙:“¬李四→¬王五;¬赵六”为假,因赵六不做,即“¬李四→¬王五”为假,则“¬李四且王五”为真,即李四不做,王五做。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考查复言命题推理。观察题干可知,乙的话和丁的话是一对矛盾命题,两者必有一真一假,所以甲和丙的话均为假。甲的话为假,则可以推出这件事不是张三做的,也不是赵六做的,即丙的后半句为真;丙的话是一个联言命题,由丙的话为假可推出丙的前半句为假,进而可以推出这件事李四不做而王五做。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翻译题干。
甲:-张三⇒赵六;
乙:张三⇒李四∨王五,[矛盾命题为:张三∧-(李四∨王五),根据摩根规则,该推导关系等价于,张三∧(-李四∧-王五)];
丙:(-李四⇒-王五)∧-赵六;
丁:张三∧(-李四∧-王五)。
第二步:找突破口。
乙和丁构成矛盾关系。因此两人的话必有一真一假。
第三步:看其他的话。
由于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因此甲和丙的话都为假。甲的话“-张三⇒赵六”为假,说明其矛盾命题“-张三∧-赵六”为真,即张三不做,赵六也不做。已知赵六不做,而丙的话为假,说明丙说的“-李四⇒-王五”必须为假。由“-李四⇒-王五”为假,可知其矛盾命题“-李四∧王五”为真,即这事李四不做,王五做。
故正确答案为C。
11.22头牛吃33公亩牧场的草,54天可以吃尽,17头牛吃同样牧场28公亩的草,84天可以吃尽,请问几头牛吃同样牧场的40公亩的草,24天吃尽?A.50B.46C.38D.35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牛吃草问题。第二步,由题干可知,此题满足牛吃草题目特征,故可用牛吃草公式解题。设每公亩牧场原有草量为x,草每天的生长速度为y,代入公式可得:33x=(22-33y)×54①;28x=(17-28y)×84②,联立两式解得x=9,y=0.5。第三步,设n头牛吃同样牧场的40公亩的草,24天吃尽,则代入牛吃草公式有:40×9=(n-40×0.5)×24,解得n=35,即35个牛24天吃完牧场40公亩的草。因此,选择D选项。草地原有草量=(牛吃草量-每天长草量)×天数12.一个人
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奋斗,那么,
十分疲倦和劳苦,
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不管也B.既然虽然但C.虽然即使又D.如果即使也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可从第二、三空入手,“根据十分疲倦和痛苦”和“兴致勃勃、心情愉快”语义相反可知,横线处应填入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B项“虽然···但···”和D项“即使···也···”表转折,符合文意,保留;A项“不管···也···”和C项“即使···又···”均不能表示转折关系,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一空,B项“既然···那么···”为因果关系,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如果”为假设关系关联词,放入分句假设成立,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13.研究者受萤火虫的启发,用合成生物技术将荧光基因重组到一种农杆菌中,利用与其一种名为拟南芥的微小植物传递DNA,来培育发光的拟南芥。他们认为如果这项技术应用在树木上,将会使未来的树木发光,并作为路灯使用,这将极大地节约能源。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A.研究者将荧光基因重组到一种农杆菌中,利用其与树木传递DNA,但这种细菌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寿命B.拟南芥能够很好地与农杆菌中的荧光基因融合,但一般的树木难以与这种基因结合C.这种利用生物技术实现的廉价光源非常节能,据分析其产生的能量比电池更加密集D.繁华街道中由于车辆密集,这种发光植物很难显现出来,只有在林荫小道中才能发挥照明作用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论点:这项技术应用在树木上,将会使树木发光,并作为路灯使用,极大地节约能源。论据:将荧光基因重组到一种农杆菌中,利用拟南芥传递DNA,可以培养发光的拟南芥。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论点讨论的是发光树木,而论据的主体是发光拟南芥,二者不一致,优先考虑进行拆桥,削弱论证。第三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说明该技术影响了树木的寿命,与发光效果无关,属于无关选项;B项说明荧光基因可以与拟南芥融合,但无法与树木融合,在论点论据之间进行了拆桥,削弱了论证,为正确选项;C项描述了该技术节能和密集能量的优点,加强了论点;D项阐述发光树木只能在林荫小道中发挥作用,但又肯定了其照明作用的可实现,加强了论点。故正确答案为B。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削弱题干结论的选项,需明确题干的结论。题干的论据和论点都较为明显,抓住关键信息“荧光基因”和“使树木作为路灯使用”之间的关系,再结合选项即可解题。题干论点:这项技术应用在树木上,将会使未来的树木发光,并作为路灯使用,这将极大地节约能源。论据:研究者受萤火虫的启发,用合成生物技术将荧光基因重组到一种农杆菌中,利用与其一种名为拟南芥的微小植物传递DNA,来培育发光的拟南芥。A项,说明细菌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寿命,与题干结论无关,属于无关项。B项,一般的树木难以与这种基因结合,说明该项技术无法应用到树木上使树木发光,切断了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削弱了题干结论。C项,说明了此生物技术的优势,加强了题干结论。D项,发光植物只有在林荫小道中才能发挥作用,说明此技术能应用到树木上,使树木发光,加强了题干结论。故本题选B。14.归因,指人们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是人对影响或解释其行为的因素做出结论的一种认知过程。具体的说,就是观察者对他人的行为过程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符合归因的是(
)。A.柑橘长在淮河以南能长成甜甜的橘子,而生长在淮河以北则变成又酸又涩的枳,这是因为气温、降水、湿度等自然环境变了,果实的味道也就变了B.小王是个地道的南方人,性格内敛为求学来到了北方之后,小王的性格变得豪迈了起来C.小张看到同事小李下午三点了还没有开始工作,料想他的工作任务肯定不能在下班前完成D.一个人优秀品格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与家庭环境、生活经历以及受到的教育等有关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观察者对他人的行为过程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柑橘生长不是人的行为过程,不符合“观察者对他人的行为过程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小王到北方后性格变得豪迈,是自身性格变化,不是行为过程,同时也没有对这种变化进行因果解释或推论,不符合“观察者对他人的行为过程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小李下午三点还没开始工作,小张推测他下班前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是对小李行为的结果的推测,而不是推测原因,不符合“观察者对他人的行为过程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家庭环境、生活经历以及受到的教育会影响一个人优秀的品格养成,是在解释一个人养成优秀品格的原因,符合“观察者对他人的行为过程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符合定义,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15.所有事业单位与职工都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单位和个人的义务和权利。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知识。第二步,2002年7月发布的《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指出,事业单位与职工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本意见的要求,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与工作有关的权利和义务。因此,本题正确。16.与太阳系宜居带的其他行星相比,活跃的地球内部动力过程造就了地表观测到的板块俯冲作用、火山喷发以及频发的地震活动。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断?(
)A.由于地球内部活跃的动力过程,为地表生命提供了生存所需的资源能源,通过地球内部动力过程,深部碳-氢-氧-硫元素与表层及空间的物质循环对地球宜居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B.地球内部、表层与相关的空间环境是相互关联的整体,比如超大陆聚合与雪球地球事件、超级地幔柱与生物灭绝等事件高度相关C.地球之所以演化成今天的生命宜居状态,与地球深部动力过程对碳-氢-氧-硫循环的驱动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地球内部是一个巨大的碳库和水库D.从地球生命的多样性,我们可以推测宇宙生命的复杂性,比如地球陆地上的生命绝大多数需要空气、阳光和淡水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与太阳系宜居带的其他行星相比,活跃的地球内部动力过程造就了地表观测到的板块俯冲作用、火山喷发以及频发的地震活动。论据:无。题干只有论点没有论据,考虑补充论据,即解释原因或者举例支持。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该项说的是地球内部活跃的动力过程对地球宜居性的影响,与论点无关,为无关项,排除;B项:该项通过举例,肯定了地球内部动力与地表活动的关系,支持了论点,为加强项,当选;C项:该项说的是地球深部动力过程对碳-氢-氧-硫循环的驱动影响到地球的宜居状态,与论点无关,为无关项,排除;D项:该项说的是地球陆地上的生命绝大多数需要空气、阳光和淡水,与论点无关,为无关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17.每道题的图形均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每幅图都存在元素之间的连接,考虑静态位置中图形的连接性。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第一段,元素间的连接方式为白与白连,黑与黑连,且连线的方向或位置均不相同;第二段,前两个图形符合第一段规律,要使第三个图形符合只能选择D选项。(A项连线方向与图2同向,排除;B项出现黑与白连,排除;C项没出现黑色,且连线与图2存在同位置,排除。)因此,选择D选项。18.为响应“绿色”消费的号召,某省许多酒店纷纷取消一次性洗漱用品的免费供应。对此,有专家认为,这会对洗漱用品生产行业产生很大冲击。以下最能反驳该专家观点的一项是:A.一次性洗漱用品占洗漱用品总产量的比例很小B.人们对洗漱用品的需求量没有变化C.一些宾客为方便,宁愿花钱购买一次性洗漱用品D.仍有不少酒店免费供应一次性洗漱用品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找到论点和论据。论点:许多酒店取消一次性洗漱用品的免费供应会对洗漱用品生产行业产生很大冲击。论据:“某省许多酒店纷纷取消一次性洗漱用品的免费供应”。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一次性洗漱用品占洗漱用品总产量的比例很小”说明一次性洗漱用品对于洗漱用品生产行业的影响就很小,因此,即使“取消一次性洗漱用品免费供应”也不会“对洗漱用品生产行业产生很大冲击”,直接削弱论点,说明论据和论点间无关,所以A项直接削弱了论证。B项:“人们对洗漱用品的需求量没有变化”与取消一次性用品是否对洗漱用品行业产生冲击没有关系,属无关项,排除。C项:“一些”宾客愿意花钱购买一次性洗漱用品,无法确定究竟有多少宾客会购买,为不确定选项,排除。D项:不少酒店会继续免费供应一次性洗漱用品,与其他那些酒店取消一次性洗漱用品的免费供应是否会对洗漱用品生产行业产生很大冲击之间没有关系,为无关选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反驳专家观点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论据为“许多酒店纷纷取消一次性洗漱用品的免费供应”,题干论点为“这会对洗漱用品生产行业产生很大冲击”。要反驳该观点,可以说明酒店的做法不足以对洗漱用品生产行业产生冲击。题干专家的观点是取消一次性洗漱用品的免费供应会对洗漱用品生产行业产生很大冲击。A项,指出一次性洗漱用品占洗漱用品总产量的比例很小,说明即使取消它的免费供应也不会对洗漱用品生产行业造成太大影响,直接反驳了专家观点。B项,指出人们对洗漱用品的需求量没有变化,无法说明酒店取消一次性洗漱用品的免费供应是否会对洗漱用品生产行业产生冲击,不能反驳专家观点。C项,指出一些宾客宁愿花钱购买一次性洗漱用品,但这只是一些人的情况,未必具有代表性,对专家观点的削弱力度不强。D项,指出仍有不少酒店免费供应一次性洗漱用品,但不知道这些酒店所占的具体比例,未必具有代表性,对专家观点的削弱力度不强。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反驳”,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取消一次性洗漱用品免费提供会对洗漱用品生产行业产生很大冲击。论据:某省许多酒店纷纷取消一次性洗漱用品的免费供应。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切断联系。该项说明一次性洗漱用品在该行业所占比例很小,所以即使取消也不会带来巨大冲击,具有削弱作用。B项:无关选项。人们对洗漱用品的“需求”与“取消一次性洗漱用品免费提供的影响”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不明确项。该项中的“一些宾客购买”太过笼统,是否会对该行业产生影响不确定,不具有削弱作用。D项:无关选项。“仍有酒店提供”与题干要论证的“许多酒店取消后带来的影响”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19.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A.雾是悬浮于空气中的水滴小颗粒,而霾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B.雾是污染,而霾未必是污染C.雾的持续时间长,而霾的持续时间短D.雾是乳白色或青白色,而霾呈黄色或橙灰色参考答案:A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A项正确,雾是由大量的细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气层中,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变坏的水汽凝结现象。而霾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由灰尘、硫酸、硝酸等各种化合物组成,表现出来就是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B项错误,雾是一种天气现象,不是污染。而霾的形成和人类活动有关,是一种污染现象。C项错误,雾是小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沉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也会使水滴蒸发,雾气只会越来越少,持续时间短。而霾是固体小颗粒,一般不分解,不沉降,消解速度慢,持续时间长。D项正确,雾是由小水滴构成,由于其物理特性,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所以雾呈乳白色,青白色或纯白色。霾是由各种化合物构成,由于其物理特性,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所以霾呈黄色或橙灰色。故正确答案为AD。20.根据我国《民法通则》中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应由下列何人对损害结果承担民事责任:A.受害者B.第三人C.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D.受害者和第三人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民法通则》第106条第3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依据上述规定以及《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相关条款之规定,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损害的发生既不是加害人的故意也不是受害人的故意和第三人的故意造成的,但法律规定由加害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特殊归责原则。它是一种基于法定特殊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其目的在于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有效弥补受害人因特殊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第二步,《民法通则》第106条第3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侵权责任法》第7条规定,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根据上述规定,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侵权责任规则原则的一种,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过错为构成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而依法律规定应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因此,选择C选项。注:根据《民法典》第1165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上述规定,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侵权责任规则原则的一种,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过错为构成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而依法律规定应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所以答案不变。21.《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7月开始施行,外地游客、外籍游客进入上海不需遵守规定。(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时事热点知识。第二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19年7月开始施行。任何人只要进入上海的行政区域,都要遵守《条例》规定,包括外地游客、外籍游客。拒不改正的,同样要被处罚。因此,本题错误。22.经济学上,狭义的货币(M1)是指:A.现金B.现金和存款C.现金和活期存款D.现金、存款和债券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狭义货币是宏观经济学的概念,与广义货币相对应。狭义货币又称为交易货币,包括现金和所有活期存款;广义货币包括狭义货币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故正确答案为C。23.填入问号处最恰当的是(
)。A.AB.BC.CD.D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元素组成相同,优先考虑位置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小元素依次向右平移一步,到达最右侧时再从最左侧开始平移,做循环运动,因此问号处图形最左侧应为圆形,排除C、D项。再次观察图形颜色变化,当每个小元素到最左侧时,进行黑白互换,则问号处最左侧圆形应为黑色,只有A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A。24.填入问号处最恰当的是:()A.AB.BC.CD.D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图形每个图形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考虑数元素的个数,分别是9、3、3、1、?。简单计算发现,9÷3=3,3÷3=1,则问号处应该是3÷1=3。第二步:分析选项A项,2个,不符合题意。B项,3个,符合题意。C项,4个,不符合题意。D项,4个,不符合题意。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故正确答案为B。25.电脑开机自检程序保存在ROM中。(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计算机网络知识。第二步,接通电源,计算机首先自动运行主板BIOS芯片固化的程序,通常称为POST——上电自检。BIOS程序存放在主板的一个只读存储器(ROM)中。因此,本题正确。ROM是只读存储器的简称,是一种只能读出事先所存数据的固态半导体存储器。其特性是一旦储存资料就无法再将之改变或删除。通常用在不需经常变更资料的电子或电脑系统中,并且资料不会因为电源关闭而消失。RAM是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简称,也叫主存,是与CPU直接交换数据的内部存储器。它可以随时读写(刷新时除外),而且速度很快,通常作为操作系统或其他正在运行中的程序的临时数据存储介质。RAM工作时可以随时从任何一个指定的地址写入(存入)或读出(取出)信息。它与ROM的最大区别是数据的易失性,即一旦断电所存储的数据将随之丢失。RAM在计算机和数字系统中用来暂时存储程序、数据和中间结果。26.62位工程师要对5个大型重要零部件检查,已知每个零部件的检验人数均不同且每位工程师只参与对其中一个零部件的检查,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知参与检查人数第三多的零部件最多有(
)人参与。A.17B.18C.19D.20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最值问题,属于数列构造。第二步,设检查人数第三多的零部件最多有x人参与,总人数固定,若要x最多,则其他零部件参与检查的人数要尽量少,需构造数列,具体如下表:第三步,将构造人数加和求解,即x+2+x+1+x+2+1=62,解得x≈18.7(人),最多为18.7,18.7为上限,结果不能比18.7大,故取整为18人。因此,选择B选项。数列构造类问题,问“最多”时,计算结果为小数时,直接取整数部分即可;问“最少”时,取整数部分+127.KSMEEMSKA.AQQDDPQAB.WSDAAGSVC.SWAOOAWSD.IPDAIPAD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题干给出一串字母,可以寻找相同字母的位置关系,明确其排列规律,再和选项对比得出答案。根据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母相同,可排除B、D;根据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母不同,可排除A。故本题选C。28.小李每6天去菜市场采购一次,小丁每隔4天去统一市场采购一次,小周每7天去同一市场采购一次,3人于2016年8月7日在该商场相遇。已知2016年元旦是星期五,则三人上次相遇是:A.星期四B.星期五C.星期六D.星期天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循环周期问题。第二步,小李、小丁、小周采购的周期分别是每6天、每5天、每7天,6、5、7的最小公倍数是210,故三个人每210天会有一次相遇,为7的倍数,因此每次相遇的日期情况相同。第三步,2016年元旦至2016年8月7日共219天,又219÷7=31…2天,根据“2016年元旦是星期五”,因此2016年8月7日为星期天,上一次相遇也是星期天。因此,选择D选项。循环周期问题中,每隔N天=每(N+1)天。29.王涛的好朋友都喜欢歌手周某的歌,王涛在某咨询公司工作的同学都不喜欢歌手周某的歌。丽莎既是王涛的同学,也是他的好朋友,米蓝是王涛的同学但不在该咨询公司工作,贺宇是王涛的同学但不喜欢歌手周某的歌。根据以上陈述,一定可以得出以下哪项?A.米蓝喜欢歌手周某的歌B.王涛不在该咨询公司工作C.贺宇在该咨询公司工作D.丽莎不在该咨询公司工作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出现的“都”“都不”等关键词,可判定本题考查直言命题的推理,依照其推理规则再结合文氏图进行分析即可解题。根据题干可画图如下:由图可知,显然丽莎不是王涛在某咨询公司工作的同学,又丽莎是王涛的同学,可推出丽莎不在某咨询公司工作,D项正确。由题干信息不足以确定A、B、C三项的真假。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中的“……都……”,确定为翻译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①王涛的好友→喜欢周某的歌②王涛的同学且咨询公司→¬喜欢周某的歌第三步,进行推理。将②逆否后与①递推可得:③王涛的好朋友→喜欢周某的歌→¬王涛的同学或¬咨询公司A项:根据“或关系”的特性“一真则真”可知,米蓝“不在该咨询公司工作”是对③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可知米蓝的情况并不确定,排除;B项:题干并未提到王涛的工作情况,排除;C项:题干中贺宇“不喜欢歌手周某的歌”是对②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可知贺宇的工作情况并不确定,排除;D项:题干中丽莎是王涛的好友是对③的“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可得到“¬王涛的同学或¬咨询公司”,由题干可知丽莎是王涛的同学,根据“或关系”的否定肯定式,可得到“丽莎不在该咨询公司工作”。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首先翻译题干。(1)王涛的好朋友=>喜欢周某的歌;(2)王涛在咨询公司工作的同学=>不喜欢周某的歌;(3)丽莎:王涛的同学且王涛的朋友;(4)米蓝:王涛的同学且否定在咨询公司工作;(5)贺宇:王涛的同学且否定喜欢周某的歌。第二步:根据结论进行推导,分析选项。根据(1)、(3)得出丽莎喜欢歌手周某的歌,再加上(2)可以得出丽莎不在该咨询公司工作,D项正确。其他三项都不能确定真假。故正确答案为D。30.嬴政:吕不韦A.刘邦:张良B.赵匡胤:赵普C.朱翊钧:张居正D.刘禅:诸葛亮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分析题干词项间关系,嬴政创建秦朝,吕不韦是辅佐嬴政的丞相。嬴政是秦朝开国皇帝,吕不韦是辅佐嬴政的丞相。A项,刘邦是汉朝开国皇帝,张良不是刘邦的丞相,与题干关系不一致。B项,赵匡胤是宋朝开国皇帝,赵普是辅佐赵匡胤的丞相,与题干关系一致。C项,朱翊钧不是明朝开国皇帝,与题干关系不一致。D项,刘禅不是蜀汉开国皇帝,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故本题选B。31.快乐是非常个人的,也是非常主观的,它与物质、环境相关,但是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他人的快乐,未必是自己的快乐;自己的快乐,也未必是他人的快乐;将自己的快乐告诉别人,未必能给他人带来快乐;别人将快乐告诉自己,也未必会给自己带来快乐。根据以上陈述,能够得出以下哪项?A.他人的快乐可能给自己带来快乐B.自己的快乐可能是他人的快乐C.他人的快乐可能不是自己的快乐D.自己的快乐可能给他人带来快乐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未必”,确定为模态推理。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根据“别人将快乐告诉自己,也未必给自己带来快乐”,其中,“未必”等价于“可能不”,推不出“可能”,排除;B项:根据“自己的快乐,也未必是他人的快乐”,其中,“未必”等价于“可能不”,推不出“可能”,排除;C项:根据“他人的快乐,未必是自己的快乐”,其中,“未必”等价于“可能不”,可以推出;D项:根据“将自己的快乐告诉别人,未必能给他人带来快乐”,其中,“未必”等价于“可能不”,推不出“可能”,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要求根据题干论述,选择能够推理得出的一项,依次分析各选项并与题干内容比较,从而确定正确答案。“别人将快乐告诉自己,也未必会给自己带来快乐”,“未必会”等价于“可能不会”,因此A项不正确。同理,由“自己的快乐,也未必是他人的快乐”可知B项不正确。根据“未必=可能不”,结合题干“他人的快乐未必是自己的快乐”,可推出他人的快乐可能不是自己的快乐,C项正确。“将自己的快乐告诉别人,未必能给他人带来快乐”可知D项也不正确。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已知信息逐一分析选项。A项:题干他人的快乐未必给自己带来快乐,未必等价于可能不,推不出可能,选项内容正确性无法得知,排除;B项:题干自己的快乐未必是他人的快乐,未必等价于可能不,推不出可能,选项内容正确性无法得知,排除;C项:题干他人的快乐未必是自己的快乐,未必等价于可能不,正确,当选;D项:题干自己的快乐未必给别人带来快乐,未必等价于可能不,推不出可能,选项内容正确性无法得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3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它与心境、应激构成情绪的三种状态。下列属于激情状态的是:A.惊慌失措,目瞪口呆B.手忙脚乱,陷入困境C.血压升高,怒发冲冠D.摆脱困境,化险为夷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惊慌失措的意思是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都符合“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符合定义;B项: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符合“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但陷入困境指陷入困难,并不是一种短暂的爆发式的状态,不符合定义;C项:血压升高不是一种情绪状态,而是一种机体反应,不属于“激情”;怒发冲冠是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比喻极度愤怒,符合“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属于“激情”,不完全符合定义;D项:摆脱困境,化险为夷,不是“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A选项。33.冬虫夏草是我国一味名贵中药,它实际上是一种:A.草本植物留在地下的貌似昆虫幼虫的根茎B.被某种真菌感染死亡后的昆虫幼虫C.侵入昆虫幼虫致其死亡后的真菌D.侵入昆虫幼虫的某种真菌菌丝体及宿主的混合体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冬虫夏草,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冬虫夏草。第二步,冬虫夏草,别称冬虫草,是冬虫夏草菌和蝙蝠蛾科幼虫的复合体。冬虫夏草功效众多,它是由肉座菌目、蛇形虫草科、蛇形虫草属的冬虫夏草菌寄生于高山草甸土中的蝠蛾幼虫,使幼虫身躯僵化,并在适宜条件下,夏季由僵虫头端抽生出长棒状的子座而形成的,即冬虫夏草菌的子实体与僵虫菌核(幼虫尸体)构成的复合体。所以D项说法正确。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要了解冬虫夏草的相关知识,详见解析的内容。冬虫夏草是麦角菌科真菌中的冬虫夏草菌,寄生在高山草甸土中的蝙蝠蛾幼虫体内,使幼虫僵化,在适宜条件下,夏季由僵虫头端抽生出长棒状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故本题选D。34.权力制约的基本要求有(
)。A.权力由法定B.有权必有责C.用权受监督D.违法受追究参考答案:ABC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宪法。权力制约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从而保障公民权利。它既包括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也包括国家权力相互之间的制约。权力制约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基本要求: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故正确答案为ABCD。35.右边四个图形中,只有一个是由左边的四个图形拼合(只能通过上、下、左、右平移)而成的,请把它找出来。A.AB.BC.CD.D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平面图形的拼合,寻找方向相同且长度相等的两边进行拼接。注意,拼接时图形只能通过上、下、左、右平移,而不能旋转或翻转。题干左边的四个图形可以拼合成C,如图所示。故本题选C。36.行政管理既管理社会的公共事务,又执行阶级统治的政治职能。(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管理知识。第二步,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以及自身内部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行政管理既管理社会的公共事务,又执行阶级统治的政治职能。因此,本题正确。行政管理的特点有:①一切行政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与国家权力相联系,以国家权力为基础的。②行政管理是根据国家法律实行政务的组织活动。在执行中又能动地参与和影响国家立法和政治决策,制定政策是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③行政管理既管理社会的公共事务,又执行阶级统治的政治职能。④行政管理要讲究管理的效能和效率。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监督和改革等方式,最优地实现预定的国家任务,并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⑤行政管理是人类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一个特定领域,有它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性。⑥行政管理是一种工作上必要的一种工作能力,也是工商管理里的必要的一门课程。37.公文只能由国家机关行使。(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公文是指国家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作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文件。故表述错误。38.2,1,9,100,(
)A.144B.1191C.6560D.11881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数列起伏明显,考虑递推数列。观察发现:;。所得规律为,故所求项。故正确答案为D。39.下列各项行为中,不属于民事代理行为的是(
)。
A.甲委托乙代理房产登记
B.丙受甲之委托出席合同签约仪式
C.丁受甲之委托接受赠与
D.甲委托戊办理纳税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典。
A、C、D三项正确,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
B项错误,丙受委托出席合同签字仪式,是无须受委托人做出意思表示的法律行为,因而不属于民事代理行为。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40.电脑∶看电影A.水性笔∶写字B.电热毯∶取暖C.食盐∶调味D.白醋∶除垢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电脑”可以“看电影”,二者属于功能对应关系,且“看电影”是“电脑”的辅助功能。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水性笔”可以“写字”,二者属于功能对应关系,但“写字”是“水性笔”的主要功能,排除;B项:“电热毯”可以“取暖”,二者属于功能对应关系,但“取暖”是“电热毯”的主要功能,排除;C项:“食盐”可以“调味”,二者属于功能对应关系,但“调味”是“食盐”的主要功能,排除;D项:“白醋”可以“除垢”,二者属于功能对应关系,且“除垢”是“白醋”的辅助功能,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因此,选择D选项。41.12,36,80,150,(
)A.201B.216C.248D.252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特殊数列。第二步,数字变化无明显规律,考虑因式分解。原数列可分别分解为:3×2²、4×3²、5×4²、6×5²,“×”前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6+1=7;“×”后为2²、3²、4²、5²,下一项为6²。所求项为7×6²=252。因此,选择D选项。42.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指的是: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B.石灰窖的白色粉尘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D.白色建筑废料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化学知识。第二步,白色污染是对废塑料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包装袋、农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给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的污染。因塑料用做包装材料多为白色,所以叫“白色污染”。C项与题意相符,当选。因此,选择C选项。A项:冶炼厂的白色烟尘是由于氧化、升华、蒸发的冷凝的热过程中形成的悬浮于气体中的固体微粒,不是塑料制品,不属于“白色污染”。A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B项:石灰窖的白色粉尘主要是氧化钙粉末,不是塑料制品,不属于“白色污染”。B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D项: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淤泥及其他废弃物。白色建筑废料属于建筑垃圾,不属于“白色污染”。D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43.左边给定的是纸盒外表面的展开图,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请把它找出来。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为四面体折纸盒题型。第二步,分析选项。观察选项,A、B、C项均存在面2,在面2上画箭头如下图所示,定义箭头所指方向为正方向。A项:与题干相对位置关系一致,正确;B项:B项箭头左侧为面1,题干箭头左侧为面3,排除;C项:C项箭头右侧为面3,题干箭头右侧为面1,排除;D项:在面3上画箭头如下图所示,D项箭头下方为面4,题干图形箭头下方为面2,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44.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拉尼娜现象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向,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对于拉尼娜现象可能带来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
B.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洪涝灾害更易发生
C.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地区降雨偏多
D.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将有更充沛的降水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D项错误:拉尼娜现象会加强太平洋上空的热力环流,导致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异常干旱。
A项正确:拉尼娜现象中太平洋西部在强劲的信风作用下海平面海水异常偏高,而海水温度的偏高会阻碍副热带高压的南移,从而导致副热带高压在冬季长期盘踞在我国陆地上空,形成冷高压,导致冬季气温偏低。而海水温度偏高,会导致副热带高压较往年更加强势,而夏季正是副高控制我国陆地的时期,在副高的控制下多晴朗天气,温度偏高。
B项正确:海水温度偏高,导致海洋上大气运动更为剧烈,所以极易产生热带气旋,也更容易带来洪涝灾害。
C项正确:拉尼娜现象会导致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使得西太平洋热带地区降水增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受影响较大,甚至可能引发洪涝灾害。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太平洋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位于太平洋东部的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将持续被高压区控制,会变得异常干旱。
因此,选择D选项。45.借喻对于(
)相当于(
)对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A.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对比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借代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移情D.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对偶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逐一代入选项。A项正确,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的修辞手法,“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出自南宋诗人朱熹《观书有感》,这首诗托物喻理,以“方塘”喻“书本”,说明要不断学习才能具有较高的学养,但并未出现“书本”一词,运用了借喻的手法,二者为对应关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唐代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利用“酒肉臭”和“冻死骨”进行对比,表现出贫富的巨大悬殊,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的修辞手法,二者为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B项错误,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的修辞手法,“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唐代诗人李白《赠汪伦》,将友情比喻为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其中“情”为本体,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唐代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用“朱门”代指王公贵族等富豪,借代是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的修辞手法,二者为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错误,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的修辞手法,“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出自唐代贺知章《咏柳》,将春风比喻成剪刀,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其中“春风”为本体,“似”为喻词,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唐代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利用对比、借代、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现贫富差距,移情是指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的修辞手法,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错误,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的修辞手法,“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望洞庭》,将洞庭湖水比喻为白银盘,山比喻为青螺,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其中“水”和“山”为本体,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唐代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前后句法不相似,对偶是指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对称字句加强语言效果的修辞手法,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46.国画:油画A.香蕉:苹果B.生物:生态C.青山:森林D.青年:年轻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题干只涉及两个词项间的关系,分析发现两者为并列关系。结合选项选出与题干关系一致的一项。国画和油画是并列关系。A项,香蕉和苹果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B项,生物是生态的一部分,与题干关系不一致。C项,青山上有森林,与题干关系不一致。D项,青年可以是年轻的,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故本题选A。47.群体规范包括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前者是指由组织明文规定的员工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后者是指人们在工作与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该规范的形成受到历史的、习惯的、群体目的性的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模仿、暗示、顺从等心理因素的制约,在群体成员彼此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内化的过程。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非正式群体规范的是:A.公司要求每位员工在刚入职时签署保密责任书B.由于受到描写黑帮的电影影响,一些青少年往往容易进行简单的模仿,形成各种“帮”“会”等组织C.春节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北方人常常要在除夕夜包饺子,而南方人则是煮汤圆D.在举手表决时,尽管有些人不赞成提案,但碍于情面,也会举手赞成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涉及正式群体规范和非正式群体规范两个定义,但只考查非正式群体规范一个,可以重点关注这个定义。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非正式群体规范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在工作与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非正式群体规范定义的关键信息:在工作与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受到模仿、暗示、顺从等心理因素的制约。A项,公司要求每位员工入职时签署保密责任书,这是公司的规定,而非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不属于非正式群体规范。实际上该项属于正式群体规范,符合“由组织明文规定的员工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这一关键点。B项,一些青少年对黑帮电影进行简单的模仿,体现了受到模仿等心理因素的制约,属于非正式群体规范。C项,春节时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煮汤圆,这是在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属于非正式群体规范。D项,举手表决时,有些人碍于情面也会举手赞成,体现了受到顺从等心理因素的制约,属于非正式群体规范。故本题选A。48.“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出自以下哪部国学经典?(
)A.《道德经》B.《论语》C.《孟子》D.《韩非子》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常识。“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语出《道德经》第四十三章。意思是: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腾跃穿行于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中。空虚无形之物,能自由进入任何没有间隙的地方。我因此认识到“无为”的益处。故正确答案为A。49.瓦盆,是旧时常见的日用品,因为烧制时要将大小瓦盆一套一套摞起来,运输和店家卖时也是一套一套摞着,故而有句歇后语,说某人讲起话来滔滔不绝,是“卖瓦盆的出身——一套一套的”。“卖瓦盆”式的干部并不少见,这些人说起话来________,讲起道理________。表面看很热闹,但仔细想想都是一些喊口号、使虚劲的嘴上功夫,根本就是“假大空”。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舌灿莲花
闻一知十B.旁征博引
举一反三C.妙语连珠
声情并茂D.口若悬河
引经据典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卖瓦盆’式的干部”呼应前文,空格应与“滔滔不绝”含义相近,且根据后文“喊口号、使虚劲的嘴上功夫,根本就是‘假大空’”可知,空格应表达消极色彩。A项“舌灿莲花”形容人口才好,口齿伶俐,能言善道,有如莲花般地美妙。D项“口若悬河”形容口才好,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两词侧重“口才好”,均为中性色彩,符合语境。B项“旁征博引”指(写文章、说话)为了证明论点正确可靠而大量地引用材料。侧重能引用材料,与“滔滔不绝”语义不符,排除B项。C项“妙语连珠”指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为积极色彩,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第二步,分析第二空。空格修饰“讲起道理”,且呼应“使虚劲”“假大空”。A项“闻一知十”指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与“讲起道理”搭配不当,排除A项。D项“引经据典”指引用经典中的话作为立论的根据,搭配恰当,且符合“假大空”特点,符合语境。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含义。第二步,分析选项。第一空备选词语辨析难度大,可以选择从第二空入手,排除与干部讲道理热衷于喊口号语境不符的A、B、C。第三步,验证第一空。从第二空入手,所填词语用来形容有些干部讲道理一套一套的,却都是在喊口号。“闻一知十”指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两者填入均与语境不符,排除A、B。“声情并茂”指(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与“喊口号”不能构成呼应,排除C。验证第一空,“口若悬河”指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辩,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对应前文“滔滔不绝”和关于瓦盆的歇后语可知,“口若悬河”恰当。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本题从第二空入手,搭配讲道理。“引经据典”指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用经典书籍作为自己道理的依据,搭配讲道理恰当,锁定D项。A项“闻一知十”指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强调是听,而文段强调讲道理,也就是说,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强调做事,与讲道理无关,排除;C项“声情并茂”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可搭配讲故事,朗读,但与道理对应,D项更好,锁定D项。第一空代入验证,“口若悬河”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辩,说起来没个完。搭配说话恰当。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让满口大话空话的"卖瓦盆"式干部没市场》50.1,1,3,15,105,(
)。A.800B.945C.1035D.1125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观察数列增幅较大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考虑作商。后项除以前项得到新数列:1,3,5,7,为奇数数列,则下一项为9,所求项。故正确答案为B。51.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①⑤⑥,②③④B.①②⑤,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⑤,②④⑥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每幅图中都有功能箭头,优先考虑功能元素。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从左到右观察图形,箭头指向特征非常明显,①⑤⑥箭头方向指向相反,从线条端点处往箭头方向画时针,均为一个顺时针方向,一个逆时针方向,②③④箭头方向指向相同,从线条端点处往箭头方向画时针,均为逆时针方向,分为两组。因此,选择A选项。52.工厂的一个车间就是一个法人。(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典。根据《民法典》第五十七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根据《民法典》第五十八条规定:“法人应当依法成立。法人应当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住所、财产或者经费。法人成立的具体条件和程序,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设立法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有关机关批准的,依照其规定。”因此,工厂的一个车间并不具有法人资格,不属于法人。故表述错误。53.低碳经济本质上是可持续发展经济。()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知识。第二步,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因此,低碳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经济。因此,本题正确。54.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对称特征明显,考虑属性类对称性。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图形分别为:中心对称且轴对称、仅中心对称、中心对称且轴对称、仅中心对称、中心对称且轴对称,问号处图形应为仅中心对称的图形,只有B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B选项。
55.①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什么岗位②思维能力在人的成功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③著名科学家霍金说过: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你会比别人更接近成功④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人类的任何发明创造都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⑤都是快速走向成功的有利资本⑥拥有较高的智商、活跃的思维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②①⑥⑤④③B.②⑥①⑤③④C.③②④①⑥⑤D.③④⑥①⑤②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语句连贯。解答这类题目需要我们首先熟悉各句内容。然后结合选项,进行排除。常见的解题突破点有首尾句、关联词、指代词、逻辑顺序等。本题从首句突破较难,可考虑从其他方面入手突破,如逻辑关系和关联词。①中的“无论”与⑤中的“都是”构成一对关联词,且根据句意可知,⑤中的“有利资本”指的是⑥的“拥有较高的智商、活跃的思维”,由此可推出这三者的正确顺序为①⑥⑤,排除B、D。②提出思维能力的重要性,④说明没有思维活动参与的后果,对②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因此,④应紧跟在②之后,排除A。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②句阐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③句是援引观点提出“大脑”这一话题,根据逻辑关系,应先引出“大脑”这一话题,然后介绍大脑的思维能力,所以③句在②句前,由此排除A项和B项。第二步,观察C项和D项。②句阐述“思维能力”,④句说“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是从反面论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②句和④句话题一致,且分别为正反论证的两个方面,因此②④两句捆绑,且②句在④句之前,排除D项。锁定答案为C项。第三步,验证C项。语意连贯,逻辑通顺。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首先观察首句,可知②③为首句,两句中③是引用,②为观点,一般情况下引用放在句首,排除A、B两项;再看②与④,很明显这两句都是在说“思维”的问题,构成相同信息捆绑,对应C项。故正确答案为C。56.沟通∶手机∶金属A.招聘∶面试∶简介B.卫星∶科技∶科学家C.物流∶运输∶公路D.露营∶帐篷∶帆布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手机”可以用于“沟通”,二者属于功能对应关系,“金属”是制作“手机”的原材料,二者属于原材料对应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面试”可以用于“招聘”,二者属于功能对应关系,但“简介”不是“面试”的原材料,排除;B项:“卫星”是“科技”的产物,二者属于对应关系,“科学家”研究“科技”,二者属于主宾关系,排除;C项:“运输”是“物流”的必要环节,二者属于必要条件关系,“公路”可以用于“运输”,
二者属于功能对应关系,排除;D项:“帐篷”可以用于“露营”,二者属于功能对应关系,“帆布”是制作“帐篷”的原材料,二者属于原材料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因此,选择D选项。57.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
)相协调。A.人口B.资源C.环境D.文化参考答案:ABC解题思路: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故正确答案为ABC。58.对某服装厂要制作一批衣物服,原本计划180人用一年做完,但4个月后由于客户催单,要求提前2个月制作出所有衣服,假设该服装厂每人每天的工作效率相同,为完成这批衣服,服装厂需要增加(
)人。A.40B.60C.80D.100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效率类,用赋值法解题。第二步,赋值每人每天的工作效率为1,这批衣服总量为180×12。设服装厂还需要增加x人,可得180×12=180×4+(180+x)×(12-2-4),解得x=60,即还需增加60人。因此,选择B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效率类,用赋值法解题。第二步,赋值每人每天工作的效率为1,这批衣服总量为180×12。提前2个月完工,实际工作时间为12-2=10个月。按照原有人数工作剩余工作量为180×12-180×10=360,增加的人工作12-4-2=6个月,则增加人数为360÷6=60人。因此,选择B选项。59.定稿是指经审阅修改,由机关单位负责人签发或经一定会议讨论通过正式生效的文稿。(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知识。第二步,定稿是指经审阅修改,由机关单位负责人签发或经一定会议讨论通过正式生效的文稿,具备正式公文的效用。定稿内容已确定,是已履行法定生效程序的最后完成稿,是制作公文正本的标准依据。定稿不可随意修改,否则无效,修改应经法定责任者的认可。因此,本题正确。60.组织学习,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提高核心竞争力而围绕信息或知识技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是组织不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的过程。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组织学习的是:A.我国某大型国企派人学习科技课程B.李明为了晋升去参加周末管理课程C.某外企工作团队节假日去三亚度假D.某集团组织新进员工开展户外拓展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涉及定义的主体、目的、采取的方式等要点,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要点分析选项。组织学习的定义要点:①由组织发起的;②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提高核心竞争力;③围绕信息或知识技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A项,国企属于“组织”,派人学习科技课程属于“围绕信息或知识技能所采取的行动”,符合定义。B项,李明是自己参加的课程,而非组织发起的,不符合要点①。C项,企业组织团队度假,不符合要点②③。D项,集团组织新员工开展户外拓展,不符合要点②③。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主体为组织;②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提高核心竞争力;③围绕信息或知识技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某大型国企属于“组织”,派人学习科技课程属于“围绕信息或知识技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符合定义;B项:李明参加管理课程,李明不属于“组织”,不符合定义;C项:节假日去三亚度假,不属于“围绕信息或知识技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不符合定义;D项:开展户外拓展,不属于“围绕信息或知识技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组织”、“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提高核心竞争力”、“围绕信息或知识技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某大型国企符合“组织”,派人学习科技课程符合“围绕信息或知识技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符合定义,当选;B项:李明是个人,不符合“组织”,主体不符合,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工作团队,不符合“组织”,同时,度假不符合学习,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某集团,符合“组织”,但是开展户外拓展,不符合“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围绕信息或知识技能所采取的各种行为”,不符合定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61.办理公文一般要经过拟办、批办、(
)等工作环节。A.请办B.传阅C.承办D.创造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签订空白试用期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
- 2025企业采购合同审查核心要素
- 2025年二手奢品项目建议书
- 2025智能合约自动交易买卖期货合同
- 2025临时保安用工合同
- 《2025建材供货合同》
- 2025年畜禽规模化养殖设备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厢式货车项目建议书
- 2025年高级秘书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碳硫分析仪项目合作计划书
- 学校岗位安全手册指南
- 2025-2030体外诊断仪器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五方股权投资合作协议书合同协议范本模板8篇
- 幼儿园大班建构游戏中幼儿自主学习行为的研究
- 慢性病护理的毕业论文范文
- 《特斯拉汽车供应链管理》课件
- 内河船舶船员基本安全知识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无人机操控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例分析》8400字(论文)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初级)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一
- (试卷)2024贵州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