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1-2022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让广大青年走上了救亡图存的历史舞台,运动中热血青年抵制巴黎和会、捍卫国家主权,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兴亡紧密结合,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与党同行、与人民同行,推动当代中国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当前,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时代青年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价值追求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随着中国的繁荣发展和在国际上影响力的不断上升,一些国外敌对势力不断在我国周边挑起事端。新时代青年要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坚定爱国情怀,坚守人民立场,把爱国报国的热血斗志投入到祖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用实际行动推动国家和平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青年的人生黄金时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完全吻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新时代青年要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建功立业于新时代。(摘编自刘慧、魏华《爱国是青春的底色》,《光明日报》2019年5月4日)材料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把青年看作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青年工作视为极其重要的工作,以满腔热情关注青年、鼓舞青年,领导青年从胜利走向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寄语青年:“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立大志。“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立大志就是要有远大理想。志存高远才能激发奋发前进的潜力,催生无坚不摧的动力,把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大青年要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与人民共命运,把个人理想与人民利益紧密结合,在想人民所想、为人民造福中确立和升华理想;与时代同步伐,充分认识到当代青年具体使命任务的变化,把小我融入兴国、强国的大我之中,更好实现人生价值。明大德。“人而无德,行之不远。”德是为人之本,人无德不立,没有良好的品德修为,打不牢修身立德的根基,在人生道路上就无法走正、难以走远。青年要加强正确的道德认知,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认同上下功夫,增强道德思维和道德敬畏,明辨是非,不人云亦云;增强自觉的道德养成,在道德学习上下功夫,恪守正道,严守规矩,把提升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必修课,在日常生活中涵养良好道德操守,推动自身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强化积极的道德实践,在道德行动上下功夫,把道德的力量运用到创造美好生活上,弘扬道德新风尚,传递文明正能量,促使道德建设蔚然成风。成大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伟大事业必须要由人才来实现,因人才方能不断壮大。当今,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青年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努力掌握科学知识、锤炼过硬本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提升认识水平、拓宽认知视野,以准确的判断力把握时代脉搏,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走在时代前列;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善于把握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担大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广大青年决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场接力跑中跑出更好成绩,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就要勇立时代潮头,将奋斗作为基本的人生态度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在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每一件小事中展现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就要争做时代先锋,把不计个人得失作为价值追求,在持续、忘我的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每一次付出中焕发出青春最绚丽的光彩;就要开拓时代功业,把爱岗敬业作为基本的工作作风和职业操守,在守住工作底线、突破自我局限、追求事业极限的每一项任务中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节选自秦龙、吉瑞霞《百年大党与大国青年》,《光明日报》2021年5月4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100年前五四运动是救亡图存,今天的青年则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者表现不同,但本质上都是爱国报国行为。B.爱国是青春的底色,对于青年来说,如果不能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就不能很好地实现人生价值。C.广大青年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就必须努力发扬勇立潮头的奋斗精神、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和履职尽责的敬业精神。D.两则材料都为鼓舞广大青年而作,都明确提出青年要努力掌握科学知识,锤炼过硬本领,在人生黄金时期为民族复兴做贡献。(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激发新时代青年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坚定的爱国情怀,是避免国外敌对势力向我国挑起事端的有力举措。B.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因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工作。C.德是为人之本,只要青年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其自身道德素质就会不断提高,全社会道德建设便蔚然成风。D.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这四条要求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层层推进,相辅相成,不可偏废。(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C.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D.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4)两则材料论证的侧重点有何不同?(5)请结合材料,谈一谈当下青年应如何践行五四精神。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文本一:老来割麦蒲楠栀子花的香在村子里荡来荡去,猛烈得很,哦,是割麦时间了。确实是这样,麦子黄了,麦子熟了,一棵棵沉醉的麦穗,饱饱地低着头。麦粒的香味,也从穗的缝隙里渗出,悄悄地香。这香和栀子的香不同,婉约而不张狂,提示着人们该磨镰了,该下地了。顺爷起得很早,他要乘着星露割麦。麦在一夜的露水里柔和,麦秸柔和,穗也柔和,不会碰一下就爆裂了。顺爷磨了一夜镰,实际上是用锉刀锉的,弯月样的锯镰刀,长了碎碎的牙齿,要一个个锉,否则镰刀锋利不起来,割起麦子费力不说,还拖泥带水。顺爷边磨镰边听收音机,习惯了,收音机播天气预报,明天天气晴好,适合开镰。一夜的星露果然是好,麦子们都还在露水里睡觉呢。顺爷自小就听老人说,露水是星星上落下的,所以就叫星露。星露好,新鲜,庄稼们爱这口。今年的麦长得好,风调雨顺,长得厚实。顺爷找了个田嘴下地,顺手挽了把麦子,刚要发力,却听到相邻的麦地有“唰唰”的镰刀摩擦麦秸的声音。还有比顺爷更早的人呢。顺爷知道是谁,他喊了声:六哥,割麦呀,还活着!六哥从麦地里抬起头,不阴不阳地回了句:承情,还活着,睡地上垫席子哦。顺爷七十二岁了,六哥比顺爷大上两岁,都是村中老人了。干巴巴的对话结束了,顺爷和六哥都一心向麦,使着劲割起麦子来,一地的麦,要割上大半天时间的。顺爷和六哥的麦地都不大,亩把田的样子,要是田地多了,还真种不动。人不服老不行。年轻时顺爷种地可是一把好手,三五亩一天就能割个干净,镰刀挥起,一道优美的弧线划去,麦就倒了一片。现在差多了,几行麦子割下来,腰像要断了样,弯不下直不起。顺爷割了一气,汗流进眼里、嘴里,嗓子直冒烟。他缓缓地挺起腰,对着邻地说:六哥歇会儿吧,也没多少活儿。六哥回应:歇啥,不怕慢,就怕站,慢慢干。六哥不抬头,但“唰唰”的声音明显慢了下来。顺爷还听到六哥在嘟囔:不知明天的太阳可照我。不多的对话在麦穗间传来传去,幽幽的,似乎是这块地上唯一的声音。麦实在是长得好,可割麦的人呢?只管种不管收,可不是庄稼人的作派。还真是的,村里青壮年都跑城里去了,田又怕空着,疏疏地撒上种子,一副靠天收的模样,天和地都发了力,收获就在眼前,可怎么就忘了收割呢?顺爷想不明白,电话没少打,通知城里的人回来割麦。城里的人感谢归感谢,可就是人不回来。去年的麦,就有不少烂在田里,好了麻雀和喜鹊们。六哥自言自语说话:小东西们都不回,还说,一亩田的收成,不如城里干两天的。小东西们,田不收,吃啥呀。顺爷明白,六哥也一定打了无数电话,捂着嘴没笑出声来。顺爷问六哥:怎么不进城去?在家当孤鬼。六哥反问:你呢,家的灯盏亮些?这话是不用回答的,舍不得离开家,舍不得脚下的地,种了一辈子的地,地熟了,离不开人呢。顺爷和六哥都有不少承包地,儿孙们作主,大多数地流转给别人种,留下的地,是顺爷和六哥硬坚持的,这地是他们立根的地方。顺爷对流转出的地是有看法的,那些种地的人不下功夫,花拳绣腿,怎能和自己种、自己出力比。留下的地,顺爷不让别人插手,六哥也是,当孩子服侍,麦自然长得好,长得厚。小两岁还是不一样,顺爷超前割完了,六哥的地还剩下一垄。顺爷从麦棵间插了过去,对头地割将起来。六哥没说什么,乡里乡亲相互帮衬,再正常不过了。六哥突然笑出了声:顺子还记得不,过去为一拃宽的地,还打过架呢!顺爷答腔:记得,现在我把这地都给你,你可种得动?又是无话,只听到“唰唰”的声音紧一下慢一下。两块地割完了。割完的两块地陷在大片的麦地中央,像是两只眼睛,沉浸地看着天空。六哥和顺爷坐在田埂上,各自想着心思。想什么呢?俩人对望了一眼,同时冒出了一句:该回了。气歇顺了,顺爷问六哥:明年还种吗?六哥斩钉截铁:种,没种够!你呢?顺爷也毫不含糊:种,走不动,爬也爬来。顺爷叹了口气:舍不得呀!六哥叹口气:舍不得哦!六哥突然很神秘地对顺爷说:告诉你,我大孙子要回村子了,说是再创业,种田呢!顺爷说:真的呀!真好。六哥说:真的,儿子敢不同意,打断他的狗腿。嗯,真好!割完的麦地,麦茬留得整齐,小风吹过,一浪浪地腾着涟漪,而留在麦茬间的花生,正嫩嫩吐绿,这是顺爷和六哥套种的。(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08下)文本二:土地是乡土小说中最重要的意象,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同样离不开对土地的描述,“乡下人离不开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方法”,直接陈述了乡下人为什么离不开土地,乡土社会的地缘与血缘关系,使定居成为常态,迁移成为变态。土地之所以能够成为农民谋生的手段,是因为土地上可以种植庄稼,生产粮食,而粮食才是养育人类的根本。《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之根本,伟大的农民多是善于耕种的形象,守护土地与庄稼成为他们引以为傲的职责。(选自李如彬《新世纪乡土小说中的“庄稼”书写》)(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人们通常认为“星露”是从星星上落下的露水,小说将其作为汗水的象征,寄寓了对农民勤劳质朴等优秀品质的赞美。B.顺爷和六哥“还活着”的调侃,看似极不礼貌,实则充分凸显了乡土社会中相知相熟的老哥俩关系的亲密和感情的融洽。C.顺爷和六哥曾经为了一拃宽的土地打架,一方面表现了他们视土如命,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生活的窘迫。D.顺爷、六哥对望时不约而同冒出一句“该回了”,一语双关,既表达出割完麦回家之意,又暗含对在外儿孙返乡的期盼。(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以栀子花香引出麦香并将二者进行对比,深入传达出农人丰收在望的喜悦和对庄稼的深厚感情。B.小说通过对入城青壮年疏于耕作、淡于收获的侧面叙写,表达了对迷恋城市、好逸恶劳行为的委婉批判。C.小说以小见大,通过顺爷和六哥之间一次平常的农事闲话,反映出作者对新时期农业改革的关注和思考。D.小说用富有乡土气息的质朴语言描绘了生动真实的劳动场景,自然和谐充满意趣,又隐约闪现伤逝之情。(3)小说最后一段颇具意味,作者以此结尾有何用意?(4)请结合文本相关信息,对小说中塑造的顺爷和六哥这类形象的现实意义进行评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中使迎佛骨至京师,上留禁中三日,乃历送诸寺。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韩愈上表切谏:“自黄帝以至禹、汤、文、武,皆享寿考,百姓安乐,当是时,未有佛也。汉明帝时,始有佛法。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舍身为寺家奴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上大怒,遂贬愈为潮州刺史。河北都知兵马使王庭凑,性果悍阴狡,潜谋作乱。庭凑围深州,朝廷不能讨。丙午,加王庭凑检校工部尚书。上闻其解深州之围,故褒之,然庭凑之兵实犹在深州城下。诏愈至境,更观事势;韩愈既行,众皆危之。至镇,庭凑拔刃弦弓以逆之,及馆,甲士罗于庭。愈厉声曰:“天子以尚书有将帅材,故赐之节钺,不知尚书乃不能与健儿语邪!夫逆顺之为祸福岂远邪!自禄山、思明以来,其子孙有今尚存仕宦者乎!如牛元翼者,朝廷不欲弃之,尚书何为围之不置?”庭凑曰:“即当出之。”未几,牛元翼将十骑自深州突围出。户部侍郎、判度支张平叔上言:“官自粜盐,可以获利一倍。”又请“以粜盐多少为刺史、县令殿最”,诏百官议其可否。韩愈上言,以为:“城郭之外,少有见钱籴盐,多用杂物贸易。盐商则无物不取,两得利便。今令人吏坐铺自粜,非得见钱,必不敢受。如此,贫者无从得盐,自然坐失常课,如何更有倍利!又,刺史、县令职在分忧,岂可惟以盐利多少为之升黜,不复考其理行!”事遂寝。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舍身为寺/家奴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B.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舍身为寺家奴/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C.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舍身为寺家奴/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D.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舍身为寺/家奴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共同祖先,号轩辕氏;今国人所谓的“炎黄”,即指他与炎帝。B.工部,隋唐六部之一,掌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长官为工部尚书。C.度支,官署名;唐制,户部的度支司掌国家财政收支,有自行调整财税措施的专权。D.殿最,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上等称“最”,下等称“殿”;亦泛指等级的高低上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忠诚耿直,直谏排佛。皇帝信奉佛法,留佛骨于宫,导致臣民狂热跟风;韩愈直言进谏,强烈反对,因触怒皇帝而被贬潮州。B.韩愈忠勇果敢,不辱使命。韩愈到达镇州之后,置身于兵革,临危不惧,厉声呵斥,义正辞严,最终说服王庭凑解除了深州之围。C.韩愈心怀百姓,理性论政。张平叔提议通过官府卖盐以获取更多利益,韩愈有理有据地对这一举措的利与弊进行分析,成功劝止。D.韩愈宽宏通达,倾心交友。朋友寂寂无名之时,他尽心举荐;朋友居官食禄、自己通达显贵之后,仍然一如平昔,相聚赋诗论文。(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②诏愈至境,更观事势;韩愈既行,众皆危之。(5)韩愈是如何说服王庭凑解除深州之围的?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九日登梓州城①杜甫伊②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追欢筋力异,望远岁时同。弟妹悲歌里,乾坤③醉眼中。兵戈与关塞,此日意无穷。【注】①宝应元年(公元762年),诗人送好友严武到绵州,未几,徐知道作乱,因入梓州。②伊,发语词。③乾坤,诗中指朝廷。(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中的“黄花酒”与题目中的“九日”相契合,点明了时令为重阳节。B.“昔”与“今”、“异”与“同”等在对比之中彰显沧桑感,突显沉郁诗风。C.颈联将家之命与国之运紧密联系,以“悲歌”“醉眼”传达出一种无奈之感。D.本诗时间与空间相贯通,景物与情感相融合,与作者的《登高》诗异曲同工。(2)诗论家方回评价本诗“悲不可言”,请结合全诗概括作者所写之“悲”的内涵。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里的“,”两句,将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化成自己对贤才的无比渴望。(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梦游天姥而非瀛洲,是因为瀛洲“”,而天姥山与之相比,却“”。(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两句,用比喻手法描绘出江水腾涌的雄奇壮观景象,呈现给读者一幅有声有色且极富动感的画面。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在白天里,我曾在这一座山城里蜂房般的的房屋的迷宫中漫游。我曾进进出出于大小商店之中,看点什么,买点什么。我也曾在大街上滚滚的人流中漫步,没有什么固定的目的,只是作为一个外地人、一个旁观者看看而已。我看玻璃窗里陈列的五颜六色的商品;我看街旁菜摊上摆的有一些我叫不出名的菜蔬;我间或也能看到一些少数民族的妇女穿着极具特色的服装,头上和手上戴着的首饰闪闪发出银白色的光芒。我顾而乐之,忘记了时间的。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瞻仰的一些革命,比如红岩、曾家岩、周公馆、桂园等等。特别是红岩,更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我怀着十分虔敬的心情在那里走上走下,在那些大大小小的房间里瞻望。我的步履很轻很轻,我几乎屏止住了呼吸。我一向景仰的那一些革命前辈仿佛还住在这里。我不敢放肆,我怕打扰了他们的清神。在院子里,现在时令虽然已是冬天,但那些五颜六色的菊花却傲然怒放,表示出与众不同的骨气。最引起我注意的是一丛我不知道名字的蔓藤,开着红色的花朵,红得像火焰,像朝霞,耀眼惊心。(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鳞次栉比流失胜地B.星罗棋布流逝胜地C.星罗棋布流失圣地D.鳞次栉比流逝圣地(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虽然现在时令已是冬天,但那些五颜六色的菊花却傲然怒放,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骨气。B.现在时令虽然已是冬天,但五颜六色的那些菊花却傲然怒放,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骨气。C.虽然现在时令已是冬天,但那些五颜六色的菊花却傲然怒放,表示出与众不同的骨气。D.现在时令虽然已是冬天,但五颜六色的那些菊花却傲然怒放,表示出与众不同的骨气。(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不知道名字的一丛开着红得像火焰、像朝霞一样耀眼惊心的花朵的蔓藤最引起我的注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除了太空的边界之外,公众关注的焦点是(),也就是乘客可以漂浮在座舱里的时间。应该说,获得微重力体验并不是太空旅游的目的,因为①。比如在游泳池里进行弱重力漂浮,背着橡皮筋吊带行走,都可以获得真实的微重力体验。唯一的区别就在于,②,而在地球椭圆轨道上获得微重力体验的环境是常态的、持续的。但是,持续的、长时间的微重力环境③,比如会出现眩晕、呕吐、头部充血和骨质疏松等症状。航天员之所以要经过非常严格的训练,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微重力环境。(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通过太空旅游如何获得微重力时间B.太空旅游是否可以获得微重力体验C.太空旅游会获得多少分钟的微重力时间D.多少微重力时间是通过太空旅游获得的(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请以“青春不需要伪装”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2021-2022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让广大青年走上了救亡图存的历史舞台,运动中热血青年抵制巴黎和会、捍卫国家主权,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兴亡紧密结合,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与党同行、与人民同行,推动当代中国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当前,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时代青年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价值追求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随着中国的繁荣发展和在国际上影响力的不断上升,一些国外敌对势力不断在我国周边挑起事端。新时代青年要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坚定爱国情怀,坚守人民立场,把爱国报国的热血斗志投入到祖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用实际行动推动国家和平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青年的人生黄金时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完全吻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新时代青年要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建功立业于新时代。(摘编自刘慧、魏华《爱国是青春的底色》,《光明日报》2019年5月4日)材料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把青年看作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青年工作视为极其重要的工作,以满腔热情关注青年、鼓舞青年,领导青年从胜利走向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寄语青年:“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立大志。“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立大志就是要有远大理想。志存高远才能激发奋发前进的潜力,催生无坚不摧的动力,把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大青年要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与人民共命运,把个人理想与人民利益紧密结合,在想人民所想、为人民造福中确立和升华理想;与时代同步伐,充分认识到当代青年具体使命任务的变化,把小我融入兴国、强国的大我之中,更好实现人生价值。明大德。“人而无德,行之不远。”德是为人之本,人无德不立,没有良好的品德修为,打不牢修身立德的根基,在人生道路上就无法走正、难以走远。青年要加强正确的道德认知,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认同上下功夫,增强道德思维和道德敬畏,明辨是非,不人云亦云;增强自觉的道德养成,在道德学习上下功夫,恪守正道,严守规矩,把提升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必修课,在日常生活中涵养良好道德操守,推动自身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强化积极的道德实践,在道德行动上下功夫,把道德的力量运用到创造美好生活上,弘扬道德新风尚,传递文明正能量,促使道德建设蔚然成风。成大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伟大事业必须要由人才来实现,因人才方能不断壮大。当今,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青年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努力掌握科学知识、锤炼过硬本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提升认识水平、拓宽认知视野,以准确的判断力把握时代脉搏,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走在时代前列;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善于把握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担大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广大青年决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场接力跑中跑出更好成绩,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就要勇立时代潮头,将奋斗作为基本的人生态度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在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每一件小事中展现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就要争做时代先锋,把不计个人得失作为价值追求,在持续、忘我的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每一次付出中焕发出青春最绚丽的光彩;就要开拓时代功业,把爱岗敬业作为基本的工作作风和职业操守,在守住工作底线、突破自我局限、追求事业极限的每一项任务中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节选自秦龙、吉瑞霞《百年大党与大国青年》,《光明日报》2021年5月4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100年前五四运动是救亡图存,今天的青年则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者表现不同,但本质上都是爱国报国行为。B.爱国是青春的底色,对于青年来说,如果不能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就不能很好地实现人生价值。C.广大青年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就必须努力发扬勇立潮头的奋斗精神、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和履职尽责的敬业精神。D.两则材料都为鼓舞广大青年而作,都明确提出青年要努力掌握科学知识,锤炼过硬本领,在人生黄金时期为民族复兴做贡献。(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A.激发新时代青年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坚定的爱国情怀,是避免国外敌对势力向我国挑起事端的有力举措。B.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因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工作。C.德是为人之本,只要青年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其自身道德素质就会不断提高,全社会道德建设便蔚然成风。D.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这四条要求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层层推进,相辅相成,不可偏废。(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BA.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C.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D.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4)两则材料论证的侧重点有何不同?(5)请结合材料,谈一谈当下青年应如何践行五四精神。【分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信息与相应原文进行逐一辨析。(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辨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选项提及信息,联系原文内容进行比较、判断。(3)本题考查对论点、论据的理解与辨析。解答本题,首先需要理解材料一的观点,再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判断。(4)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对比阅读。解答本题,需要理解两则材料的论述观点,再进行比较分析。(5)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本题,需要抓住“践行五四精神”的关键信息,从两则材料中筛选、概括。【解答】(1)D.“都明确提出青年要努力掌握科学知识,锤炼过硬本领”错误。“努力掌握科学知识,锤炼过硬本领”只在材料二中明确提出。故选:D。(2)A.“是避免国外敌对势力向我国挑起事端的有力举措”错误。从材料一“随着中国的繁荣发展和在国际上影响力的不断上升,一些国外敌对势力不断在我国周边挑起事端。新时代青年要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坚定爱国情怀,坚守人民立场,把爱国报国的热血斗志投入到祖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用实际行动推动国家和平发展”来看,应对国外敌对势力挑起的事端,需要青年人“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坚定爱国情怀,坚守人民立场,把爱国报国的热血斗志投入到祖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但并不意味着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国外敌对势力向我国挑起事端。B.材料二的表述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把青年看作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青年工作视为极其重要的工作,以满腔热情关注青年、鼓舞青年,领导青年从胜利走向胜利”,“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不存在因果关系。C.根据材料二“青年要加强正确的道德认知,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认同上下功夫,增强道德思维和道德敬畏,明辨是非,不人云亦云;增强自觉的道德养成,在道德学习上下功夫,恪守正道,严守规矩,把提升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必修课,在日常生活中涵养良好道德操守,推动自身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强化积极的道德实践,在道德行动上下功夫,把道德的力量运用到创造美好生活上,弘扬道德新风尚,传递文明正能量,促使道德建设蔚然成风”可知,青年人有了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身道德素质就会不断提高,对全社会道德建设有着促使作用,选项“只要……就……”的表述绝对化。故选:D。(3)材料一的观点是:广大青年要立足于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时间维度,自觉践行爱国主义。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是“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强调的是志气的重要,不是爱国主义的情怀,不能证明材料一的观点。故选:B。(4)材料一共有两段。第一段,由“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让广大青年走上了救亡图存的历史舞台,运动中热血青年抵制巴黎和会、捍卫国家主权”可知,回顾了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广大青年人努力践行爱国主义。由“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时代青年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价值追求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新时代青年要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坚定爱国情怀,坚守人民立场,把爱国报国的热血斗志投入到祖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用实际行动推动国家和平发展”,强调现在的青年人应用实际行动推动国家和平发展。第二段,由“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新时代青年要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建功立业于新时代”可知,号召广大青年人在新时代践行爱国主义。综上,材料一立足于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时间维度,号召广大青年自觉践行爱国主义。材料二共有五段。第一段强调青年人在祖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明确提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第二至五段,从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四个方面对广大青年提出具体要求。(5)根据“五四运动让广大青年走上了救亡图存的历史舞台,运动中热血青年抵制巴黎和会、捍卫国家主权,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兴亡紧密结合,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与党同行、与人民同行,推动当代中国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新时代青年要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坚定爱国情怀,坚守人民立场,把爱国报国的热血斗志投入到祖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用实际行动推动国家和平发展”可以概括为:学习历史,不忘历史,做五四精神的自觉传承者。根据“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新时代青年要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建功立业于新时代”可以概括为:将五四精神内化于心,塑造自身,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根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广大青年决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场接力跑中跑出更好成绩,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就要勇立时代潮头,将奋斗作为基本的人生态度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在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每一件小事中展现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就要争做时代先锋,把不计个人得失作为价值追求,在持续、忘我的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每一次付出中焕发出青春最绚丽的光彩;就要开拓时代功业,把爱岗敬业作为基本的工作作风和职业操守,在守住工作底线、突破自我局限、追求事业极限的每一项任务中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可以概括为:将五四精神外化于行,付诸行动,在祖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答案:(1)D(2)D(3)B(4)①材料一立足于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时间维度,号召广大青年自觉践行爱国主义;②材料二立足于百年大党与国家前途的高度,从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四个方面对广大青年提出具体要求。(5)①学习历史,不忘历史,做五四精神的自觉传承者;②将五四精神内化于心,塑造自身,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③将五四精神外化于行,付诸行动,在祖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文本一:老来割麦蒲楠栀子花的香在村子里荡来荡去,猛烈得很,哦,是割麦时间了。确实是这样,麦子黄了,麦子熟了,一棵棵沉醉的麦穗,饱饱地低着头。麦粒的香味,也从穗的缝隙里渗出,悄悄地香。这香和栀子的香不同,婉约而不张狂,提示着人们该磨镰了,该下地了。顺爷起得很早,他要乘着星露割麦。麦在一夜的露水里柔和,麦秸柔和,穗也柔和,不会碰一下就爆裂了。顺爷磨了一夜镰,实际上是用锉刀锉的,弯月样的锯镰刀,长了碎碎的牙齿,要一个个锉,否则镰刀锋利不起来,割起麦子费力不说,还拖泥带水。顺爷边磨镰边听收音机,习惯了,收音机播天气预报,明天天气晴好,适合开镰。一夜的星露果然是好,麦子们都还在露水里睡觉呢。顺爷自小就听老人说,露水是星星上落下的,所以就叫星露。星露好,新鲜,庄稼们爱这口。今年的麦长得好,风调雨顺,长得厚实。顺爷找了个田嘴下地,顺手挽了把麦子,刚要发力,却听到相邻的麦地有“唰唰”的镰刀摩擦麦秸的声音。还有比顺爷更早的人呢。顺爷知道是谁,他喊了声:六哥,割麦呀,还活着!六哥从麦地里抬起头,不阴不阳地回了句:承情,还活着,睡地上垫席子哦。顺爷七十二岁了,六哥比顺爷大上两岁,都是村中老人了。干巴巴的对话结束了,顺爷和六哥都一心向麦,使着劲割起麦子来,一地的麦,要割上大半天时间的。顺爷和六哥的麦地都不大,亩把田的样子,要是田地多了,还真种不动。人不服老不行。年轻时顺爷种地可是一把好手,三五亩一天就能割个干净,镰刀挥起,一道优美的弧线划去,麦就倒了一片。现在差多了,几行麦子割下来,腰像要断了样,弯不下直不起。顺爷割了一气,汗流进眼里、嘴里,嗓子直冒烟。他缓缓地挺起腰,对着邻地说:六哥歇会儿吧,也没多少活儿。六哥回应:歇啥,不怕慢,就怕站,慢慢干。六哥不抬头,但“唰唰”的声音明显慢了下来。顺爷还听到六哥在嘟囔:不知明天的太阳可照我。不多的对话在麦穗间传来传去,幽幽的,似乎是这块地上唯一的声音。麦实在是长得好,可割麦的人呢?只管种不管收,可不是庄稼人的作派。还真是的,村里青壮年都跑城里去了,田又怕空着,疏疏地撒上种子,一副靠天收的模样,天和地都发了力,收获就在眼前,可怎么就忘了收割呢?顺爷想不明白,电话没少打,通知城里的人回来割麦。城里的人感谢归感谢,可就是人不回来。去年的麦,就有不少烂在田里,好了麻雀和喜鹊们。六哥自言自语说话:小东西们都不回,还说,一亩田的收成,不如城里干两天的。小东西们,田不收,吃啥呀。顺爷明白,六哥也一定打了无数电话,捂着嘴没笑出声来。顺爷问六哥:怎么不进城去?在家当孤鬼。六哥反问:你呢,家的灯盏亮些?这话是不用回答的,舍不得离开家,舍不得脚下的地,种了一辈子的地,地熟了,离不开人呢。顺爷和六哥都有不少承包地,儿孙们作主,大多数地流转给别人种,留下的地,是顺爷和六哥硬坚持的,这地是他们立根的地方。顺爷对流转出的地是有看法的,那些种地的人不下功夫,花拳绣腿,怎能和自己种、自己出力比。留下的地,顺爷不让别人插手,六哥也是,当孩子服侍,麦自然长得好,长得厚。小两岁还是不一样,顺爷超前割完了,六哥的地还剩下一垄。顺爷从麦棵间插了过去,对头地割将起来。六哥没说什么,乡里乡亲相互帮衬,再正常不过了。六哥突然笑出了声:顺子还记得不,过去为一拃宽的地,还打过架呢!顺爷答腔:记得,现在我把这地都给你,你可种得动?又是无话,只听到“唰唰”的声音紧一下慢一下。两块地割完了。割完的两块地陷在大片的麦地中央,像是两只眼睛,沉浸地看着天空。六哥和顺爷坐在田埂上,各自想着心思。想什么呢?俩人对望了一眼,同时冒出了一句:该回了。气歇顺了,顺爷问六哥:明年还种吗?六哥斩钉截铁:种,没种够!你呢?顺爷也毫不含糊:种,走不动,爬也爬来。顺爷叹了口气:舍不得呀!六哥叹口气:舍不得哦!六哥突然很神秘地对顺爷说:告诉你,我大孙子要回村子了,说是再创业,种田呢!顺爷说:真的呀!真好。六哥说:真的,儿子敢不同意,打断他的狗腿。嗯,真好!割完的麦地,麦茬留得整齐,小风吹过,一浪浪地腾着涟漪,而留在麦茬间的花生,正嫩嫩吐绿,这是顺爷和六哥套种的。(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08下)文本二:土地是乡土小说中最重要的意象,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同样离不开对土地的描述,“乡下人离不开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方法”,直接陈述了乡下人为什么离不开土地,乡土社会的地缘与血缘关系,使定居成为常态,迁移成为变态。土地之所以能够成为农民谋生的手段,是因为土地上可以种植庄稼,生产粮食,而粮食才是养育人类的根本。《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之根本,伟大的农民多是善于耕种的形象,守护土地与庄稼成为他们引以为傲的职责。(选自李如彬《新世纪乡土小说中的“庄稼”书写》)(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老人们通常认为“星露”是从星星上落下的露水,小说将其作为汗水的象征,寄寓了对农民勤劳质朴等优秀品质的赞美。B.顺爷和六哥“还活着”的调侃,看似极不礼貌,实则充分凸显了乡土社会中相知相熟的老哥俩关系的亲密和感情的融洽。C.顺爷和六哥曾经为了一拃宽的土地打架,一方面表现了他们视土如命,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生活的窘迫。D.顺爷、六哥对望时不约而同冒出一句“该回了”,一语双关,既表达出割完麦回家之意,又暗含对在外儿孙返乡的期盼。(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小说开篇以栀子花香引出麦香并将二者进行对比,深入传达出农人丰收在望的喜悦和对庄稼的深厚感情。B.小说通过对入城青壮年疏于耕作、淡于收获的侧面叙写,表达了对迷恋城市、好逸恶劳行为的委婉批判。C.小说以小见大,通过顺爷和六哥之间一次平常的农事闲话,反映出作者对新时期农业改革的关注和思考。D.小说用富有乡土气息的质朴语言描绘了生动真实的劳动场景,自然和谐充满意趣,又隐约闪现伤逝之情。(3)小说最后一段颇具意味,作者以此结尾有何用意?(4)请结合文本相关信息,对小说中塑造的顺爷和六哥这类形象的现实意义进行评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小说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做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结尾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现实意义的评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分析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并结合文本分析其现实意义。【解答】(1)A.“小说将其作为汗水的象征,寄寓了对农民勤劳质朴等优秀品质的赞美”错误。属于过度解读,文中说“麦在一夜的露水里柔和,麦秸柔和,穗也柔和,不会碰一下就爆裂了”有星露的日子适合割麦。故选:A。(2)B.“表达了对迷恋城市、好逸恶劳行为的委婉批判”错误。原文是说“村里青壮年都跑城里去了”“小东西们都不回,还说,一亩田的收成,不如城里干两天的”,可见村里青壮年不是迷恋城市,而是想在城市多挣点钱;也不是好逸恶劳,而是觉得种田的收成没有在城里挣的钱多。故选:B。(3)小说最后一段是景物描写,描写了割完的麦地的优美景象,借劳动后的景象美歌颂了劳动的美。同时作者也借景物的描写突出了主题,赋予“留在麦茬间的花生,正嫩嫩吐绿”象征意义,预示着农业发展的美好的前景。(4)小说中塑造的顺爷和六哥热爱土地,热爱田间劳作,留恋土地,珍视土地,勤劳淳朴,乐于助人,具备传统农民的优良品质。他们对土地的热爱是自发的,与生俱来的,他们的思想相对保守,对新型的农民的生活方式有点看不惯,他们的形象具有老一代农民的普遍特点,表现出社会转型期必然会出现的社会矛盾,如果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引导,他们应该能接受时代的新变化。他们的存在引发人们对农村生活方式的改革的思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答案:(1)A(2)B(3)①增强审美意蕴。作者以麦茬地的优美景象来揭示劳动创造了美、劳动者赋予了大自然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②深化小说主题。作者寄寓景物以象征意义,预示着农业发展必将如嫩芽吐绿,充满勃勃生机。(4)①顺爷和六哥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代表,他们热爱家乡、珍视土地、勤于劳作、乐于助人,具有值得传承发扬的可贵品质。②他们的思想相对保守、安于现状,对进城务工、土地流转等存有偏见,可以理解,也需要科学引领和合理指导;顺爷和六哥的形象极具真实性和典型性,折射出社会转型时期必然产生的矛盾冲突,能够引发人们对农村改革的思考。【点评】小说结尾的作用:一、出人意料的结尾。①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二、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三、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尾。①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反映出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四、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中使迎佛骨至京师,上留禁中三日,乃历送诸寺。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韩愈上表切谏:“自黄帝以至禹、汤、文、武,皆享寿考,百姓安乐,当是时,未有佛也。汉明帝时,始有佛法。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舍身为寺家奴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上大怒,遂贬愈为潮州刺史。河北都知兵马使王庭凑,性果悍阴狡,潜谋作乱。庭凑围深州,朝廷不能讨。丙午,加王庭凑检校工部尚书。上闻其解深州之围,故褒之,然庭凑之兵实犹在深州城下。诏愈至境,更观事势;韩愈既行,众皆危之。至镇,庭凑拔刃弦弓以逆之,及馆,甲士罗于庭。愈厉声曰:“天子以尚书有将帅材,故赐之节钺,不知尚书乃不能与健儿语邪!夫逆顺之为祸福岂远邪!自禄山、思明以来,其子孙有今尚存仕宦者乎!如牛元翼者,朝廷不欲弃之,尚书何为围之不置?”庭凑曰:“即当出之。”未几,牛元翼将十骑自深州突围出。户部侍郎、判度支张平叔上言:“官自粜盐,可以获利一倍。”又请“以粜盐多少为刺史、县令殿最”,诏百官议其可否。韩愈上言,以为:“城郭之外,少有见钱籴盐,多用杂物贸易。盐商则无物不取,两得利便。今令人吏坐铺自粜,非得见钱,必不敢受。如此,贫者无从得盐,自然坐失常课,如何更有倍利!又,刺史、县令职在分忧,岂可惟以盐利多少为之升黜,不复考其理行!”事遂寝。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舍身为寺/家奴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B.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舍身为寺家奴/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C.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舍身为寺家奴/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D.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舍身为寺/家奴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共同祖先,号轩辕氏;今国人所谓的“炎黄”,即指他与炎帝。B.工部,隋唐六部之一,掌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长官为工部尚书。C.度支,官署名;唐制,户部的度支司掌国家财政收支,有自行调整财税措施的专权。D.殿最,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上等称“最”,下等称“殿”;亦泛指等级的高低上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韩愈忠诚耿直,直谏排佛。皇帝信奉佛法,留佛骨于宫,导致臣民狂热跟风;韩愈直言进谏,强烈反对,因触怒皇帝而被贬潮州。B.韩愈忠勇果敢,不辱使命。韩愈到达镇州之后,置身于兵革,临危不惧,厉声呵斥,义正辞严,最终说服王庭凑解除了深州之围。C.韩愈心怀百姓,理性论政。张平叔提议通过官府卖盐以获取更多利益,韩愈有理有据地对这一举措的利与弊进行分析,成功劝止。D.韩愈宽宏通达,倾心交友。朋友寂寂无名之时,他尽心举荐;朋友居官食禄、自己通达显贵之后,仍然一如平昔,相聚赋诗论文。(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②诏愈至境,更观事势;韩愈既行,众皆危之。(5)韩愈是如何说服王庭凑解除深州之围的?【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前后三”指前后三次,作“舍身”的状语,不能断开,排除AC。“为寺家奴”中“家奴”作“为”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B。译文:只有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他曾前后三次舍身去当寺院的家奴,最终却遭受侯景的逼迫,在台城饿死,不久以后国家也灭亡了。(2)C.“有自行调整财税措施的专权”错。唐朝改民部为户部,下有度支郎中,掌管全国的财政预算和会计核算,是唐代最高的会计主管部门,总管全国会计事务。没有自行调整财税措施的专权。(3)C.“对这一举措的利与弊进行分析”错。由原文“如何更有倍利”“不复考其理行”可知是对这一举措的弊端进行分析。(4)①“瞻奉”,恭敬供奉;“惟恐”,只怕;“弗及”,赶不上;“竭”,尽,这里是全部的意思。译文:达官贵人士人百姓恭敬供奉施舍钱财,只怕赶不上,有的人拿出全部家产充当布施。②“诏”,皇帝诏令;“事势”,事态的发展;“既行”,出发之后;“危之”,为动用法,为他(韩愈)的安全担忧。译文:皇帝诏令韩愈前往事发地,再观察一下事态的发展;韩愈出发之后,众人都为他的安全担忧。(5)由“天子以尚书有将帅材,故赐之节钺,不知尚书乃不能与健儿语邪”可知韩愈转述皇帝的高度评价,认为他有将帅的才能,所以任命他为节度使,以天子的高度评价和委以重任来感化王庭凑,劝导他知恩图报。由“夫逆顺之为祸福岂远邪!自禄山、思明以来,其子孙有今尚存仕宦者乎”可知韩愈用安禄山、史思明至今已无子孙存活做官的人的前车之鉴来威慑王庭凑,告诫其一意孤行必将招致祸患。由“如牛元翼者,朝廷不欲弃之,尚书何为围之不置”可知韩愈借围困牛元翼一事来质问王庭凑,并标明像牛元翼这样的人朝廷顾全大局,不能把他丢弃不管,警示其所作所为与朝廷旨意背道而驰。答案:(1)B(2)C(3)C(4)①达官贵人士人百姓恭敬供奉施舍钱财,只怕赶不上,有的人拿出全部家产充当布施。②皇帝诏令韩愈前往事发地,再观察一下事态的发展;韩愈出发之后,众人都为他的安全担忧。(5)①以天子的高度评价和委以重任来感化王庭凑,劝导其知恩图报;②以安禄山、史思明的前车之鉴来威慑王庭凑,告诫其一意孤行必将招致祸患;③以围困牛元翼一事来质问王庭凑,警示其所作所为与朝廷旨意背道而驰。参考译文:中使将佛骨迎接到京城,宪宗让佛骨在宫禁中停留了三天,于是遍送各寺。上自王公,下至士子与庶民,人人瞻仰供奉,施舍钱财,惟恐不能赶上,有人将全部家产充当布施。刑部侍郎韩愈上表直言极谏,他认为:“由黄帝以至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都年高寿长,百姓安宁快活,那个时候,是没有佛的。东汉明帝时期,开始有了佛法。此后,中国变乱危亡接连不断,朝廷的命运与福气都不甚久长。只有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他曾前后三次舍身去当寺院的家奴,最终却遭受侯景的逼迫,在台城饿死,不久以后国家也灭亡了。侍奉佛是为了祈求福缘,但梁武帝却反而招致了祸殃。由此看来,佛不值得使人相信,也是清楚可见的了!”宪宗非常恼怒,于是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河北都知兵马使王庭凑,性情果敢狡诈,阴谋作乱。王庭凑攻打深州,朝廷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丙午(十五日),唐穆宗任命王庭凑为检校工部尚书。穆宗听说王庭凑已经撤除了包围深州的军队,所以,加官予以褒奖。其实,王庭凑的军队仍然在深州城下未撤。皇帝诏令韩愈前往事发地,再观察一下事态的发展;韩愈出发之后,众人都为他的安全担忧。到镇州后,王庭凑将士拔刀开弓迎接韩愈。韩愈到客房后,将士仍手执兵器围在院中。韩愈严厉地说:“皇上认为你有将帅的才能,所以任命你为节度使,却想不到你竟指挥不动这些士卒!由叛逆转变而为福贵难道还远吗?从安禄山、史思明到吴无济、李师道,割据叛乱,他们的子孙至今还有存活做官的人没有?像牛元翼这样的人朝廷顾全大局,不能把他丢弃不管。为什么你到现在仍包围深州,不放他出城?”王庭凑说:“我马上就放他出城。”不久,牛元翼带领骑兵从深州突围出城。户部侍郎、判度支张平叔上奏,建议:“由官府自己粜盐,朝廷每年获利可增加一部”;又建议“各道以粜盐多少作为考察刺史、县令政绩优劣的依据”。穆宗下诏,命百官讨论他的建议是否可行。韩愈上奏,认为:“在城市以外的地方,很少有人用钱买盐,而大多用各种杂物交换。盐商,则什么东西都可用来交换,买卖双方都很方便。现在,如果朝廷下令让官吏自设摊铺卖盐,那么,官吏必定只要现钱,其他杂物,肯定不敢收。这样的话,手头没钱的贫苦百姓就无从买盐,国家自然减少盐业专卖的税收,怎么能说反而增加一倍的收益呢?其次,刺史和县令的职能是为皇上分担责任,治理百姓,岂可仅仅以获取食盐专卖的收入多少作为迁升和降职的依据,而不再考虑他们的政绩!”于是,张平叔的建议被搁置而未能实行。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关系友好,孟郊、张籍名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结果张籍终于考中进士科,仕宦之途顺利。后来韩愈虽然显贵,但每遇公事之暇,就和他们交谈会餐,论文赋诗,和昔日一样。【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九日登梓州城①杜甫伊②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追欢筋力异,望远岁时同。弟妹悲歌里,乾坤③醉眼中。兵戈与关塞,此日意无穷。【注】①宝应元年(公元762年),诗人送好友严武到绵州,未几,徐知道作乱,因入梓州。②伊,发语词。③乾坤,诗中指朝廷。(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诗歌首联中的“黄花酒”与题目中的“九日”相契合,点明了时令为重阳节。B.“昔”与“今”、“异”与“同”等在对比之中彰显沧桑感,突显沉郁诗风。C.颈联将家之命与国之运紧密联系,以“悲歌”“醉眼”传达出一种无奈之感。D.本诗时间与空间相贯通,景物与情感相融合,与作者的《登高》诗异曲同工。(2)诗论家方回评价本诗“悲不可言”,请结合全诗概括作者所写之“悲”的内涵。【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解答本题,需要认真研读诗歌的内容,然后将内容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分析词人的情感首先要知人论世,其次要抓住词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解答】(1)D.“景物与情感相融合”错。本诗并没有景物描写。故选:D。(2)首联的意思是从前喝黄花酒,现在已经是白发的老头。颔联“追欢筋力异”意思是想狂欢体力已经不允许了,表达了时光流逝,年老体衰之悲。“望远岁时同”中“望远”点明自己漂泊流离;“弟妹悲歌里”,弟弟妹妹已经不在了,表达了漂泊异乡,亲人离散之悲。“兵戈”“关塞”,点明国家正处风雨飘摇的战乱中,表达了国家动荡,干戈不断之悲。“此日意无穷”“悲歌”“醉眼”传达出一种无奈之感,表达了忧虑国事,无能为力之悲。答案:(1)D(2)①时光流逝,年老体衰之悲;②漂泊异乡,亲人离散之悲;③国家动荡,干戈不断之悲;④忧虑国事,无能为力之悲。译文:从前喝黄花酒,现在已经是白发的老头。想狂欢体力已经不允许了,望向远处的东西还是一样。弟弟妹妹已经不在了,醉了感觉看东西已经不清楚了。打仗时候的关塞,让人感到回味无穷。赏析:《九日登梓州城》描写重阳节与家人登高望远,表达了诗人游子思乡之情及忧国忧民的情感。第一联客心宾雁言游子远行,第二联共赏重阳节则写与家人(朋友)登高望远之情,表达诗人游子思乡之情。第四联则直抒胸臆、借典表达诗人聊祛南国忧的忧国忧民的情感。【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看类型。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二、定感情。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定主旨。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四、找意象(典故)。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里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两句,将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化成自己对贤才的无比渴望。(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梦游天姥而非瀛洲,是因为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而天姥山与之相比,却“云霞明灭或可睹”。(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两句,用比喻手法描绘出江水腾涌的雄奇壮观景象,呈现给读者一幅有声有色且极富动感的画面。【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重点字:衿)(2)烟涛微茫信难求云霞明灭或可睹(重点字:睹)(3)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重点字:涛)【点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在白天里,我曾在这一座山城里蜂房般的的房屋的迷宫中漫游。我曾进进出出于大小商店之中,看点什么,买点什么。我也曾在大街上滚滚的人流中漫步,没有什么固定的目的,只是作为一个外地人、一个旁观者看看而已。我看玻璃窗里陈列的五颜六色的商品;我看街旁菜摊上摆的有一些我叫不出名的菜蔬;我间或也能看到一些少数民族的妇女穿着极具特色的服装,头上和手上戴着的首饰闪闪发出银白色的光芒。我顾而乐之,忘记了时间的。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瞻仰的一些革命,比如红岩、曾家岩、周公馆、桂园等等。特别是红岩,更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我怀着十分虔敬的心情在那里走上走下,在那些大大小小的房间里瞻望。我的步履很轻很轻,我几乎屏止住了呼吸。我一向景仰的那一些革命前辈仿佛还住在这里。我不敢放肆,我怕打扰了他们的清神。在院子里,现在时令虽然已是冬天,但那些五颜六色的菊花却傲然怒放,表示出与众不同的骨气。最引起我注意的是一丛我不知道名字的蔓藤,开着红色的花朵,红得像火焰,像朝霞,耀眼惊心。(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DA.鳞次栉比流失胜地B.星罗棋布流逝胜地C.星罗棋布流失圣地D.鳞次栉比流逝圣地(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A.虽然现在时令已是冬天,但那些五颜六色的菊花却傲然怒放,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骨气。B.现在时令虽然已是冬天,但五颜六色的那些菊花却傲然怒放,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骨气。C.虽然现在时令已是冬天,但那些五颜六色的菊花却傲然怒放,表示出与众不同的骨气。D.现在时令虽然已是冬天,但五颜六色的那些菊花却傲然怒放,表示出与众不同的骨气。(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不知道名字的一丛开着红得像火焰、像朝霞一样耀眼惊心的花朵的蔓藤最引起我的注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成语(词语)的能力。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3)本题考查比较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以从句子的语言、句式特点、修辞、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等方面答题,要结合原文句子赏析,注意语言表达。【解答】(1)第一空,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形容的是房屋,所以应选用“鳞次栉比”。第二空,流失:①指自然界的矿石、土壤自己散失或被风、水力带走,也指河水等白白地流掉;②泛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③比喻人员离开本地或本单位。流逝:像流水一样消逝。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形容的是时间,所以应选用“流逝”。第三空,胜地: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圣地:①宗教徒称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②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形容的是革命遗址,所以应选用“圣地”。故选D。(2)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关联词使用语序不当,由句意可知,前后分句的主语并不相同,所以应把“虽然”放在句首;二是搭配不当,“表示”与“骨气”搭配不当,应将“表示”改为“显示”。修改全部正确的只有A项。故选A。(3)①原句把“开着红色的花朵,红得像火焰,像朝霞,耀眼惊心”单独提出,形成了三个简短的分句,使蔓藤的红显得更加耀眼,不只给人以视觉冲击,更给人心灵震撼。②原句断句合理,采用短句,表意比长句更加清晰,使整句话层次更分明,节奏感更强,增强了句子的可读性,且原句与文段整体的语言风格更和谐。答案:(1)D(2)A(3)①原句在突出花的红颜色的同时,更能强调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②原句采用短句,表意更清晰,层次更分明,节奏感更强,与文段整体的语言风格更和谐。【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6.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培训试卷及答案
- 《种鸡营养研究进展》课件
- 2024年监控系统工程合同书模板
- 2024【合同范本】简单的借款合同范本
- 红河学院《游泳》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测2021级语文真题解析: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一)
- 开颅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 妇科术后肠梗阻病人护理查房
- 建筑行业安全员工作总结
- 学前健康教育说课
- 2024年医师定期考核《人文医学》试题及答案
- 《气凝胶的应用》课件
- 炼铁厂维修作业标准
-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共六套)
- 大数据建模与应用课程设计
- 腔隙性脑梗个案查房课件
- 联系一具体方案谈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 《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挖掘》试题和答案与解析
- 制度与流程管理制度
- 教育系统校园风险告知卡
- 大学物理实验电子书(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