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北京八十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2020-2021学年北京八十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2020-2021学年北京八十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2020-2021学年北京八十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2020-2021学年北京八十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0-2021学年北京八十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一、课内知识题(共15分)1.(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B.怀王卒行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C.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欲因此时降武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意气之盛2.(3分)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三者,吾遗恨也恨:遗憾 B.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整个 C.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揭露短处 D.自分已死久矣自分:自己料想3.(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A.罹难(lí)怆然(chuàng)黍离(shǔ)度长絜大(xié) B.咂摸(zā)造孽(niè)踯躅(zhízhú)巉岩(chán) C.庇护(bì)小觑(qù)揣摩斑斓 D.锋镝(dí)煴火(yùn)藉贯诚惶诚恐4.(3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汉乐府民歌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传统,形成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本质和残暴罪行。 B.《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游人入蜀而作。诗中以雄健的笔调,着力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的奇险,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C.既然鲁迅要借用一个人物来表现许许多多中国人的普遍精神病态,就势必要运用夸张的手法,不但在阿Q身上植入许多远非他个性所能包容的精神重负,更要最大限度地凸显他身上的那种具有极大概括性的心理特点,如精神胜利法。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西望长安》。他的作品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活泼的北京口语的运用,通俗而不乏幽默。5.(3分)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B.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上. D.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6.(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展转隔碍,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能如心之所存乎?故孔子论文曰:“辞达而已。”达不达,文不文之辨也。唐、虞、三代之文,无不达者。今人读古书,不即通晓,辄谓古文奇奥,今人下笔不宜平易。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左氏去古不远,然《传》中字句,未尝肖《书》也。司马去左亦不远,然《史记》句字,亦未尝肖左也。至于今日,逆数前汉,不知几千年远矣。自司马不能同于左氏,而今日乃欲兼同左、马,不亦谬乎?中间历晋、唐,经宋、元,文士非乏,未有公然挦扯古文,奄为己有者。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空同①不知,篇篇模拟,亦谓“反正②”。后之文人,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③.凡有一语不肖古者,即大怒,骂为“野路恶道”。不知空同模拟,自一人创之,犹不甚可厌。迨其后一传百,以讹益讹,愈趋愈下,不足观矣。且空同诸文,尚多己意,纪事述情,往往逼真,其尤可取者,地名官衔,俱用时制。今却嫌时制不文,取秦汉名衔以文之,观者若不检《一统志》④,几不识为何乡贯矣。且文之佳恶,不在地名官衔也,史迁之文,其佳处在叙事如画,议论超越;而近说乃云,西京⑤以还,封建宫殿,官师郡邑,其名不雅驯,虽史迁复出,不能成史。则史迁佳处,彼尚未梦见也,而况能肖史迁也乎?或曰:信如子言,古不必学耶?余曰:古文贵达,学达即所谓学古也。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今之圆领方袍,所以学古人之缀叶蔽皮也;今之五味煎熬,所以学古人之茹毛饮血也。何也?古人之意,期于饱口腹,蔽形体;今人之意,亦期于饱口腹,蔽形体,未尝异也。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者,是无异缀皮叶于衣袂之中,投毛血于肴核之内也。大抵古人之文,专期于达,而今人之文,专期于不达。以不达学达,是可谓学古者乎?(取材于袁宗道《论文》)【注】①空同:李梦阳,号空同子,明代文学家。②反正:回到正确轨道上。③令甲:第一条法令。汉代皇帝颁布法令,按先后分为令甲、令乙、令丙。④《一统志》:记载全国地理的书。明代所修的称《大明一统志》。⑤西京:西汉的代称。(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辄谓古文奇奥辄:就B.未尝肖《书》也肖:相似C.迨其后一传百迨:等到D.不必泥其字句也泥:沉溺(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取秦汉名衔以文之其翼若垂天之云B.而近说乃云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C.虽史迁复出,不能成史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以不达学达皆以美于徐公(3)下列各项表述,与本文作者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A.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答刘正夫书》)B.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答谢民师书》C.文必曰先秦两汉,诗必曰汉魏盛唐,斯固然矣。(王九思《刻太微后集序》)D.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李贽《童心说》)(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②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③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5)本文作者在第三段中批判了当时文坛哪些现象?请用现代汉语加以概括。7.(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夜泊水村①陆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②。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注]①这首诗作于溥照九年(1182)秋。作者时年五十八步岁。②新亭:又名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东晋时中原沦陷,王室南渡,有一些过江的士大夫在新亭宴饮,席间有人慨叹江河沦丧,于是众人相对涕泣。独有王导不以为然,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晋书•王导传》)(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写诗人久离疆场、功业未成的落寞怅惘,奠定了一种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调。B.颔联末句用典,表达了对达官贵人在国家山政山河破碎之际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不满。C.尾联诗人以新雁自比,借荒寒汀州上新雁找不到安栖居所抒发自己无法报国的苦痛。D.本诗用典贴切,出语自然,感情充沛,虽有失意悲愁之情却又不失沉雄浑厚的气象。(2)这首诗的颈联和《书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8.(6分)《红楼梦》的人物取名是门艺术,曾有“省力之甚,醒目之甚,却是俗中不俗”的评价,例如迎春的丫鬟取名“司棋”,用字平常,但大有深意。请从《红楼梦》中另举一例,谈谈你对取名“俗中不俗”的理解。9.(6分)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综合以上材料,简述选文中提到的“为政”理念包括几方面内容,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10.(8分)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4)忧劳可以兴国,,自然之理也。(5)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有朝矣。(6)固时俗之工巧兮,。(7)飞湍瀑流争喧豗,,两朝开济老臣心。11.(2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穷人树一密林深处,阳光从树梢上筛落下来,投下一地斑驳。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已经脱离了同伴,进入一个无人之境。我希望在这与世隔绝的瞬间,听到他的声音,我甚至希望看到他穿着白色长衫的身影、飘着白色胡须的脸庞。这是什么?土路一侧,杂乱无章的林间空地里出现了一排整齐的青草,大约有三四米长吧,高不过30公分。难道,他就在这里?我停住脚步,四下打量,没有墓碑,没有墓室,只有几束野花,那是刚刚和我擦肩而过的外国人从附近采来的。我只能相信,就是这里了。我走近那一排像哨兵一样列队的青草,弯下腰,我把我的手掌按在青草附近的泥土里。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许想感受一下历史中某个时刻的温度?应该是。同行们陆续赶到。大家按照中国民间的习俗,鞠躬。青草下面,是19世纪俄罗斯最杰出的作家、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二东翼楼是托尔斯泰最后的住所。我们看到了追求“平民化”的托尔斯泰当年种地的农具、做鞋的工具,还有一些简朴的生活用品。东翼楼的门前,有一棵小树,单薄瘦弱。据说,当年来寻求托尔斯泰帮助的穷人常常在这棵树下聚集,托尔斯泰写作之暇便在树下的长椅上同农奴们交谈,帮助他们寻求自由之路。所以,这棵树被人命名为“穷人树”﹣﹣当然,此树已非彼树,这棵树是那棵树的后代,不变的只是位置,它的名字仍然是“穷人树”。晚年的托尔斯泰为了摆脱荣誉和财富,曾经称自己为T•尼古拉耶夫──我不知道这个名字的含意,而此时,我突发奇想,也许,这个名字的含意就是“穷人树”。在东翼楼里,我们幸运地听到了托尔斯泰讲课。那是从一个半世纪以前留下的一台留声机里复制下来的。翻译告诉我们,内容都是托尔斯泰晚年勉励孩子的话:快乐生活,学习知识,做有用的人。三1910年10月28日清晨,托尔斯泰庄园仍然沉浸在睡梦之中。托尔斯泰蹑手蹑脚下楼,拎上简单的行装,和他的私人医生一起,消失在夜空之中。在火车站,他潦草地给妻子写了一封信:“我做了我这个年龄的老人通常做的,我离开了这种世俗的生活,为了在孤独和平静中度过我的有生之日。”但世界不允许“它的”托尔斯泰属于自己,属于他本身的、省察的意志。普通百姓也不能容忍托尔斯泰离开他们,抛弃他们。对于托尔斯泰行为的阻止,可以说是全民皆兵,声势浩大。茨威格说,是上帝及时地派来了增援部队﹣﹣死神将托尔斯泰从人间的包围中解脱出来,让他回到他想达到的理想境地﹣﹣在逃亡途中他罹患感冒,在11月4日夜里,这棵苍老的“穷人树”又一次振作起来并呻吟道:“农民,农民究竟怎样生活?”11月7日,比所有人都更明白地看过这个世界的眼睛熄灭了。托尔斯泰最后说的话是,人类所有的哲学只有一句话──爱与和平。从东翼楼到墓地,直线距离应该有一公里以上。托尔斯泰下葬那天,他生前的同盟者、受惠者、崇拜者、反对者、政府的工作者……从四面八方赶来。以东翼楼门口的“穷人树”为起点,托尔斯泰的遗体由几千人用双手托着,接力传递,送到了墓地。今天我们已无从看到那种朝圣般的场景,但我们的内心依然能够感受到在那一段时空里凝聚的情感。四一张似乎是托尔斯泰留在人间最完整形象的画像:白须如瀑、身着白色长衫的矮个子老人,赤裸双脚,立在土地上,他的双手插在腹前的腰带里,长衫的口袋里沉甸甸地装着一本红色封面的书本,露出一角﹣﹣应该是《圣经》,晚年的托尔斯泰主张让灵魂主宰肉体,使自己走向道德完善。茨威格在描绘托尔斯泰外貌时说:“从这个人身上看不出有任何精神的东西……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因为脸的平庸,就突显出眼睛,高尔基的描写最为经典:“托尔斯泰这双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凡是从这双眼睛面前经过的一切、哪怕极其微小的事物,还有假象,无不为其洞悉。它们像X光一样透视着社会和人间的奥秘,就是这双眼睛日积月累的观察,建筑了《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正因为拥有这双眼睛,所以托尔斯泰能够拥有常人不能拥有的东西,那就是对于人的意义、人的生活、人的尊严的理解,还有社会的诸多问题,关于等级的形成,亲情、爱情、伦理道德等等﹣﹣正是因为他拥有深邃的思想,所以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他自己的那一份幸福。五站在托尔斯泰庄园门口不足百米的“小街”上,打量庄园内外,我突然想,俄罗斯人真是太缺乏商业头脑了,像托尔斯泰这样重量级大作家的故居,是几近天赐的旅游资源。如果﹣﹣我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思维推论﹣﹣可以把这里打造成为一个旅游重镇,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他们居然就让它荒废着,依然只是一个古老破旧的村庄。听了我的想法,翻译沉思了一会儿对我们说,俄罗斯人的理念是尽可能地保持名胜古迹的生态。如果不是政府严格控制,各国人,尤其是中国人,早就在这里投资了。哦,我说。我只说了一个字,就不再说话了。因为,我所想到的,正是托尔斯泰当年极力逃离的。我为我一刹那的念头感到惭愧。傍晚,我们离开了托尔斯泰庄园。夕阳西下,冈峦起伏,奥卡河碧波荡漾,在我们的视野里蜿蜒延伸,直到汇入落日余晖,水天一色。我的心中涌动着那首淳朴的歌谣,那杂树丛生的墓地和那像哨兵一样列队的青草,在眼前挥之不去。(取材于徐贵祥《穷人树》,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部分中先后用“难道,他就在这里”和“我只能相信,就是这里了”,表明自己由惊疑到不得不相信的心理过程。B.第三部分中写人们对托尔斯泰出走的阻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不应该属于自己,不应该为自己的平静而抛弃他的人民。C.第四部分中引用茨威格和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的描述,从不同侧面突显出托尔斯泰善于观察并能够看透事物本质的特点。D.全文通过对作者在托尔斯泰庄园所见、所思、所感的叙写,表达了对托尔斯泰的敬慕,其中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思考。(2)文章第五部分中说:“我为我一刹那的念头感到惭愧。”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3)文中两次提到“像哨兵一样列队的青草”,这有什么作用?(4)对托尔斯泰来说,“穷人树”具有特殊意义。作者认为“T•尼古拉耶夫”的含意也许就是“穷人树”。根据文意分条概括作者如此猜想的原因。12.(5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前人有诗: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①,才能写出血泪交进、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②,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令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他却是可以高视阔步的王者,特别是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否可改成:“在精神领域,他却是可以高视阔步的王者,特别是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柳宗元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在‘永贞革新’中,他是败军之将”,并请说明理由。七、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13.(10分)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有人说: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谈谈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14.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提到吃,每一个人可能都会有深刻的记忆。请描写一个“吃”的画面,要求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15.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在你读过的作家中,总有一个作家是自己心仪的,请以“致××”为题(如“致鲁迅”),给他(她)写一首小诗,或给他(她)写一段抒情文字。八.作文(50分)16.(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2020-2021学年北京八十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课内知识题(共15分)1.(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B.怀王卒行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C.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欲因此时降武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意气之盛【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任何一个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虚词的具体义项。【解答】A.动词,到,往/助词,补足音节。B.都是副词,最终。C.介词,通过/介词,趁着。D.语气词,表祈使语气/代词,他。故选:B。【点评】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2.(3分)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三者,吾遗恨也恨:遗憾 B.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整个 C.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揭露短处 D.自分已死久矣自分:自己料想【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解答】A.正确。B.正确。C.短:形容词活用做动词,讲坏话、诋毁。句意为: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D.正确。故选:C。【点评】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3.(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A.罹难(lí)怆然(chuàng)黍离(shǔ)度长絜大(xié) B.咂摸(zā)造孽(niè)踯躅(zhízhú)巉岩(chán) C.庇护(bì)小觑(qù)揣摩斑斓 D.锋镝(dí)煴火(yùn)藉贯诚惶诚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解答】A.“度长絜大”中的“絜”应读作“xié”。B.正确。C.正确。D.正确。故选:A。【点评】字音易读错的情况:(1)形声字的误读,如“酵母”的“酵”读“jiào”不读“xiào”,“恪守”的“恪”读“kè”不读“gè”,“缕”读“lǚ”不读“lǒu”,“咯血”的“咯”读“kǎ”不读“kè”等。(2)形近字的误读,如“饮鸩止渴”的“鸩”与“鸠占鹊巢”的“鸠”,前者读“zhèn”,后者读“jiū”,两者容易混淆。4.(3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汉乐府民歌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传统,形成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本质和残暴罪行。 B.《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游人入蜀而作。诗中以雄健的笔调,着力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的奇险,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C.既然鲁迅要借用一个人物来表现许许多多中国人的普遍精神病态,就势必要运用夸张的手法,不但在阿Q身上植入许多远非他个性所能包容的精神重负,更要最大限度地凸显他身上的那种具有极大概括性的心理特点,如精神胜利法。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西望长安》。他的作品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活泼的北京口语的运用,通俗而不乏幽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要广泛阅读积累,加强记忆。【解答】A.“汉乐府民歌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传统”错误。汉乐府民歌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是《诗经》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B.正确。C.正确。D.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文学常识题的技巧:积累法。所谓积累法就是要平时积累大量的文化常识,这需要学生平时学习时多用心,也需要老师老师多提醒多总结,更主要的需要学生平时读书时要多留心。平时学习时多刷题,形成大量知识积累。到考试时,调动平时积累的大量文化常识,对试题中涉及的文化常识初步做出正误判断。联想法。当试题中的文化常识自己平时没有见过时,可以采用联想法。回忆课本中学过的相关内容,回忆自己读多的相关书中是怎样说的。回忆看过的电影,旅游参观时导游的相关讲解,以及古代的风俗习惯等进行联想从而做出相应的辅助的正误判断。语境法。有些文化常识生疏,但既然出自这篇文章中,与文章的语境应该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把所给文化重新放到语境中,根据文章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所给的所发是否符合语境即是否前后文意思贯通,与全文所讲的意思有无互相矛盾的地方。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5.(3分)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B.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上. D.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解答】A.“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B.“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相遇。语境为“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可视为“已约”,因此春雨如约而至,不是“不期而遇”,故此句成语使用错误。C.“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贬义词。语境中用来形容美景,属于贬词褒用;D.“兵不血刃”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与语境“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不合。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6.(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展转隔碍,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能如心之所存乎?故孔子论文曰:“辞达而已。”达不达,文不文之辨也。唐、虞、三代之文,无不达者。今人读古书,不即通晓,辄谓古文奇奥,今人下笔不宜平易。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左氏去古不远,然《传》中字句,未尝肖《书》也。司马去左亦不远,然《史记》句字,亦未尝肖左也。至于今日,逆数前汉,不知几千年远矣。自司马不能同于左氏,而今日乃欲兼同左、马,不亦谬乎?中间历晋、唐,经宋、元,文士非乏,未有公然挦扯古文,奄为己有者。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空同①不知,篇篇模拟,亦谓“反正②”。后之文人,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③.凡有一语不肖古者,即大怒,骂为“野路恶道”。不知空同模拟,自一人创之,犹不甚可厌。迨其后一传百,以讹益讹,愈趋愈下,不足观矣。且空同诸文,尚多己意,纪事述情,往往逼真,其尤可取者,地名官衔,俱用时制。今却嫌时制不文,取秦汉名衔以文之,观者若不检《一统志》④,几不识为何乡贯矣。且文之佳恶,不在地名官衔也,史迁之文,其佳处在叙事如画,议论超越;而近说乃云,西京⑤以还,封建宫殿,官师郡邑,其名不雅驯,虽史迁复出,不能成史。则史迁佳处,彼尚未梦见也,而况能肖史迁也乎?或曰:信如子言,古不必学耶?余曰:古文贵达,学达即所谓学古也。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今之圆领方袍,所以学古人之缀叶蔽皮也;今之五味煎熬,所以学古人之茹毛饮血也。何也?古人之意,期于饱口腹,蔽形体;今人之意,亦期于饱口腹,蔽形体,未尝异也。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者,是无异缀皮叶于衣袂之中,投毛血于肴核之内也。大抵古人之文,专期于达,而今人之文,专期于不达。以不达学达,是可谓学古者乎?(取材于袁宗道《论文》)【注】①空同:李梦阳,号空同子,明代文学家。②反正:回到正确轨道上。③令甲:第一条法令。汉代皇帝颁布法令,按先后分为令甲、令乙、令丙。④《一统志》:记载全国地理的书。明代所修的称《大明一统志》。⑤西京:西汉的代称。(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辄谓古文奇奥辄:就B.未尝肖《书》也肖:相似C.迨其后一传百迨:等到D.不必泥其字句也泥:沉溺(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A.取秦汉名衔以文之其翼若垂天之云B.而近说乃云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C.虽史迁复出,不能成史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以不达学达皆以美于徐公(3)下列各项表述,与本文作者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CA.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答刘正夫书》)B.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答谢民师书》C.文必曰先秦两汉,诗必曰汉魏盛唐,斯固然矣。(王九思《刻太微后集序》)D.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李贽《童心说》)(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②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③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5)本文作者在第三段中批判了当时文坛哪些现象?请用现代汉语加以概括。【分析】略【解答】(1)D(2)C(3)C(4)①时代有古今(的分别),语言也有古今(的不同),今天的人们惊讶地认为是奇特奥妙文字的语句,怎么知道不是古代人的街谈巷语呢?②韩愈喜好奇特的风格,偶尔写作这样的文章,如《毛颖》等传记,只是一时的游戏之作,其他文章都不是这样的。③走投无路,饥寒交迫,没有任何依靠,元军悬赏捉拿又急切,天高地远,我喊天不应,叫地不灵。(5)①当代文人把李梦阳那种纯粹模仿古代文章的写法当成标准,只要有一句话不像古人文章,就立刻横加指责。②有些文人嫌当下的制度名称不够文雅,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秦汉时候的称谓,让读者不明所以。③人们并不理解司马迁在写作上的真正妙处,甚至认为西汉以后的官制名称都不好听,即使司马迁在世也写不出好史书来。【点评】略7.(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夜泊水村①陆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②。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注]①这首诗作于溥照九年(1182)秋。作者时年五十八步岁。②新亭:又名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东晋时中原沦陷,王室南渡,有一些过江的士大夫在新亭宴饮,席间有人慨叹江河沦丧,于是众人相对涕泣。独有王导不以为然,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晋书•王导传》)(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诗的首联写诗人久离疆场、功业未成的落寞怅惘,奠定了一种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调。B.颔联末句用典,表达了对达官贵人在国家山政山河破碎之际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不满。C.尾联诗人以新雁自比,借荒寒汀州上新雁找不到安栖居所抒发自己无法报国的苦痛。D.本诗用典贴切,出语自然,感情充沛,虽有失意悲愁之情却又不失沉雄浑厚的气象。(2)这首诗的颈联和《书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B.“表达了对达官贵人在国家山政山河破碎之际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不满”说法错误,颔联末句典出《晋书•王导传》,作者借此表达了他对那些高居庙堂的衮衮诸公在国家山河破碎之际要么醉生梦死,要么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精神面貌的不满。故选B。(2)相同:《夜泊水村》颈联中“双鬓向人无再青”,意思是岁月不饶人,满鬓飞霜,无法重获青黑之色,抒发了诗人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书愤》颈联中“镜中衰鬓已先斑”承接上句壮志落空,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所以两联都抒发了诗人希望报效国家但年华已逝、壮志难酬愤懑。不同:《夜泊水村》颈联中“一身报国有万死”指为了拯救国难,“我”却甘愿死一万次。“双鬓向人无再青”指岁月逝去,年华不再。所以此联抒发了作者以身许国而时不我待的矛盾。《书愤》“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诗人借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万里长城”的典故自许,以“空”字表达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综合以上分析作答即可。答案:(1)B(2)相同:《夜泊水村》中“一身报国”“双鬓向人无再青”和《书愤》中“自许”“塞上长城”“衰鬓先斑”,都抒发了诗人希望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表达了陆游功业未成、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叹息和愤懑。不同:《夜泊水村》颈联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以身许国而时不我待的矛盾。《书愤》中的颈联借用典故抒发了作者志向落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译文:腰上佩带的羽箭已长期凋零,只叹未到燕然山刻石记功名。想我老夫尚能横越那大沙漠,诸位何至于新亭落泪空悲鸣。我虽有万死不辞的报国之志,却无奈双鬓巴自不能再转青。应牢牢记住常年江湖泊船处,卧闻寒州上新雁到来的叫声。赏析:这首诗写了诗人陆游山村闲居时的见闻感受,慷慨苍凉、饱含爱国热忱。首联写退居乡野、久离疆场、无缘抗敌的落寞怅惘。“羽箭久凋零”,足见其闲居、被弃置已久的郁闷。“燕然未勒名”用层递手法说壮志难酬,愤懑不平。奠定了一种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调。颔联抒发了雄飞奋发的壮怀,表达了对那些面临外侮却不抵抗、无作为的达官贵人的指斥。上句是说大丈夫在神州陆沉之际,应“捐躯赴国难”,不可安然老死。一个“犹”字道出他不甘示弱的心态。“绝大漠”,典出《汉书•卫将军骠骑列传》,是汉武帝表彰霍去病之语。两鬓萧萧,仍然豪气干云,梦想着驰骋大漠、浴血沙场;这反照出朝廷中的那些面对强虏只知割地求和而不思奋争的文官武将的奴相。“诸君何至泣新亭”,作者用典故,表达了对高居庙堂的权贵在国家山河破碎之际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不满。颈联以工稳的对仗,揭示了岁月蹉跎与夙愿难偿的矛盾。“一身报国有万死”,“一”与“万”的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拳拳爱国心与殷殷报国情,掷地有声。“双鬓向人无再青”,这一句是说,岁月不饶人,满鬓飞霜,无法重获青黑之色,抒发了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作者抱定了“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志向,却找不到能了解他的志向的人。这两句直抒胸臆,是全诗之眼。尾联点破诗歌题面,回笔写眼前自己闲泊水村的寂寥景象。所看到的是荒寒的汀州上的新雁,叫人潸然落泪。这两句是借象表意,间接抒情。全诗以夜泊水村所见的景象而写怀遣闷,寄慨遥深。用典贴切,出语自然,感情充沛,使本诗在悲歌中又显出沉雄的气象。【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8.(6分)《红楼梦》的人物取名是门艺术,曾有“省力之甚,醒目之甚,却是俗中不俗”的评价,例如迎春的丫鬟取名“司棋”,用字平常,但大有深意。请从《红楼梦》中另举一例,谈谈你对取名“俗中不俗”的理解。【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完成此题要结合《红楼梦》内容举例恰当,分析合理,其中分析取名的“俗”﹣﹣可从取名的选字、用词等角度展开,分析取名的“不俗”﹣﹣可从取名中暗示的人物性格、命运,小说情节、主题等角度展开)。言之成理即可。答案:有些名字看似俗气,其实根本不俗气。比如贾赦的四个女儿“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连起来就是“原应叹息”的谐音,其他名字也一样,都是有含义的!【点评】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9.(6分)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综合以上材料,简述选文中提到的“为政”理念包括几方面内容,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理解分析以及个性化阅读能力。本题解答,要借助翻译理解语段的含义,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最后选取其中一条谈谈对自己的启示即可。【解答】(1)这句话阐述了孔子的为政者要以身作则,端正自身的为政理念。要自身作好榜样,做好示范,百姓就会心服口服,自觉去实行命令。(2)孔子在此强调“以德治国”的思想,重视道德修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政治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3)一定要把正直的,有能耐的人放在领导班子上,把正气树起来才能把邪气压下去,正气一出来邪气自然就不敢抬头了。把正直的人、正派的人、有正气的人、有能力的人放在领导的岗位上,就会把邪气镇住,这样子老百姓就鼓掌了,就愉快了。(4)这里强调的是不能用只懂逞匹夫之勇的人,要用有智慧的人。然后选取以上分析概括出来的某一条政治理念谈自己的理解和启示,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答案:“为政”理念:(1)为政者要以身作则,端正自身;(2)行德政,讲礼仪,使百姓知廉耻;(3)荐举贤才,选贤用能;(4)不用有勇无谋(匹夫之勇、贸然行事)之人/用有勇能谋(谨言慎行深谋远虑)之人。启示:领导者要端正自己言行,以身作则,给被领导者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团队的管理建设就会容易的多。比如班级管理上,以班长为首的班委会以身作则,带头遵守班级公约,班级的同学就会心服口服,向班干部看齐,自觉遵守班规班纪,形成良好的班风。如果班干部不能以身作则,却要求班级同学遵守班规班纪,同学就很难做到不违反纪律。其实不止班级管理是这样,任何一个团队管理都需要管理者能以身作则,一个公司,一个集团,乃至一个国家都需要领导者以身作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文:(1)孔子说: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2)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3)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4)孔子说:“那种空手搏虎,赤足过河,盲目冒险,连死都不怕的人我是不与他交往的。遇见事情知道害怕是必然的,做事只有先谋划然后才能成功。”【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10.(8分)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5)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6)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7)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两朝开济老臣心。【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解答】故答案为:(1)举类迩而见义远(重点字:迩)(2)士不敢弯弓而报怨(重点字:怨)(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重点字:隳)(4)逸豫可以亡身(重点字:豫)(5)夙兴夜寐(重点字:寐)(6)偭规矩而改错(重点字:偭)(7)砯崖转石万壑雷(重点字:砯)【点评】《琵琶行》理解性默写: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两句诗来描写琵琶女当年在京城演奏后大家争相打赏的情景。2.《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3.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4.《琵琶行》中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感慨同病相怜,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举酒还独倾”。11.(2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穷人树一密林深处,阳光从树梢上筛落下来,投下一地斑驳。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已经脱离了同伴,进入一个无人之境。我希望在这与世隔绝的瞬间,听到他的声音,我甚至希望看到他穿着白色长衫的身影、飘着白色胡须的脸庞。这是什么?土路一侧,杂乱无章的林间空地里出现了一排整齐的青草,大约有三四米长吧,高不过30公分。难道,他就在这里?我停住脚步,四下打量,没有墓碑,没有墓室,只有几束野花,那是刚刚和我擦肩而过的外国人从附近采来的。我只能相信,就是这里了。我走近那一排像哨兵一样列队的青草,弯下腰,我把我的手掌按在青草附近的泥土里。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许想感受一下历史中某个时刻的温度?应该是。同行们陆续赶到。大家按照中国民间的习俗,鞠躬。青草下面,是19世纪俄罗斯最杰出的作家、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二东翼楼是托尔斯泰最后的住所。我们看到了追求“平民化”的托尔斯泰当年种地的农具、做鞋的工具,还有一些简朴的生活用品。东翼楼的门前,有一棵小树,单薄瘦弱。据说,当年来寻求托尔斯泰帮助的穷人常常在这棵树下聚集,托尔斯泰写作之暇便在树下的长椅上同农奴们交谈,帮助他们寻求自由之路。所以,这棵树被人命名为“穷人树”﹣﹣当然,此树已非彼树,这棵树是那棵树的后代,不变的只是位置,它的名字仍然是“穷人树”。晚年的托尔斯泰为了摆脱荣誉和财富,曾经称自己为T•尼古拉耶夫──我不知道这个名字的含意,而此时,我突发奇想,也许,这个名字的含意就是“穷人树”。在东翼楼里,我们幸运地听到了托尔斯泰讲课。那是从一个半世纪以前留下的一台留声机里复制下来的。翻译告诉我们,内容都是托尔斯泰晚年勉励孩子的话:快乐生活,学习知识,做有用的人。三1910年10月28日清晨,托尔斯泰庄园仍然沉浸在睡梦之中。托尔斯泰蹑手蹑脚下楼,拎上简单的行装,和他的私人医生一起,消失在夜空之中。在火车站,他潦草地给妻子写了一封信:“我做了我这个年龄的老人通常做的,我离开了这种世俗的生活,为了在孤独和平静中度过我的有生之日。”但世界不允许“它的”托尔斯泰属于自己,属于他本身的、省察的意志。普通百姓也不能容忍托尔斯泰离开他们,抛弃他们。对于托尔斯泰行为的阻止,可以说是全民皆兵,声势浩大。茨威格说,是上帝及时地派来了增援部队﹣﹣死神将托尔斯泰从人间的包围中解脱出来,让他回到他想达到的理想境地﹣﹣在逃亡途中他罹患感冒,在11月4日夜里,这棵苍老的“穷人树”又一次振作起来并呻吟道:“农民,农民究竟怎样生活?”11月7日,比所有人都更明白地看过这个世界的眼睛熄灭了。托尔斯泰最后说的话是,人类所有的哲学只有一句话──爱与和平。从东翼楼到墓地,直线距离应该有一公里以上。托尔斯泰下葬那天,他生前的同盟者、受惠者、崇拜者、反对者、政府的工作者……从四面八方赶来。以东翼楼门口的“穷人树”为起点,托尔斯泰的遗体由几千人用双手托着,接力传递,送到了墓地。今天我们已无从看到那种朝圣般的场景,但我们的内心依然能够感受到在那一段时空里凝聚的情感。四一张似乎是托尔斯泰留在人间最完整形象的画像:白须如瀑、身着白色长衫的矮个子老人,赤裸双脚,立在土地上,他的双手插在腹前的腰带里,长衫的口袋里沉甸甸地装着一本红色封面的书本,露出一角﹣﹣应该是《圣经》,晚年的托尔斯泰主张让灵魂主宰肉体,使自己走向道德完善。茨威格在描绘托尔斯泰外貌时说:“从这个人身上看不出有任何精神的东西……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因为脸的平庸,就突显出眼睛,高尔基的描写最为经典:“托尔斯泰这双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凡是从这双眼睛面前经过的一切、哪怕极其微小的事物,还有假象,无不为其洞悉。它们像X光一样透视着社会和人间的奥秘,就是这双眼睛日积月累的观察,建筑了《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正因为拥有这双眼睛,所以托尔斯泰能够拥有常人不能拥有的东西,那就是对于人的意义、人的生活、人的尊严的理解,还有社会的诸多问题,关于等级的形成,亲情、爱情、伦理道德等等﹣﹣正是因为他拥有深邃的思想,所以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他自己的那一份幸福。五站在托尔斯泰庄园门口不足百米的“小街”上,打量庄园内外,我突然想,俄罗斯人真是太缺乏商业头脑了,像托尔斯泰这样重量级大作家的故居,是几近天赐的旅游资源。如果﹣﹣我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思维推论﹣﹣可以把这里打造成为一个旅游重镇,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他们居然就让它荒废着,依然只是一个古老破旧的村庄。听了我的想法,翻译沉思了一会儿对我们说,俄罗斯人的理念是尽可能地保持名胜古迹的生态。如果不是政府严格控制,各国人,尤其是中国人,早就在这里投资了。哦,我说。我只说了一个字,就不再说话了。因为,我所想到的,正是托尔斯泰当年极力逃离的。我为我一刹那的念头感到惭愧。傍晚,我们离开了托尔斯泰庄园。夕阳西下,冈峦起伏,奥卡河碧波荡漾,在我们的视野里蜿蜒延伸,直到汇入落日余晖,水天一色。我的心中涌动着那首淳朴的歌谣,那杂树丛生的墓地和那像哨兵一样列队的青草,在眼前挥之不去。(取材于徐贵祥《穷人树》,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第一部分中先后用“难道,他就在这里”和“我只能相信,就是这里了”,表明自己由惊疑到不得不相信的心理过程。B.第三部分中写人们对托尔斯泰出走的阻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不应该属于自己,不应该为自己的平静而抛弃他的人民。C.第四部分中引用茨威格和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的描述,从不同侧面突显出托尔斯泰善于观察并能够看透事物本质的特点。D.全文通过对作者在托尔斯泰庄园所见、所思、所感的叙写,表达了对托尔斯泰的敬慕,其中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思考。(2)文章第五部分中说:“我为我一刹那的念头感到惭愧。”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3)文中两次提到“像哨兵一样列队的青草”,这有什么作用?(4)对托尔斯泰来说,“穷人树”具有特殊意义。作者认为“T•尼古拉耶夫”的含意也许就是“穷人树”。根据文意分条概括作者如此猜想的原因。【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和形式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思考时,可从故事情节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选项是否正确。(2)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基本能力。对句子的理解更多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段、手法,挖掘出它们的语境意义。(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文章主题,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对文学作品中重要句子作用的理解,既不能脱离语境,需要关注整个语段,甚至全篇内容;同时更要从句子中提取关键词语作为解题的突破口;理解句子的同时结合文章的主旨中心,表达的情感来分析。(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解答】(1)B.“意在表明托尔斯泰不应该属于自己,不应该为自己的平静而抛弃他的人民”错误,第三部分中写人们对托尔斯泰出走的阻止,意在突出托尔斯泰的意义之重。(2)解答此题首先理解“念头”是什么,我的念头是把托尔斯泰庄园打造成为一个旅游重镇,带动当地经济。接着分析“惭愧”的原因,当自己的想法与俄罗斯人则是尽可能地保持名胜古迹的生态的观点对比时,觉得“我”的想法是对托尔斯泰的亵渎。(3)答题时,在结构上可考虑从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等作用;本题可先用概述性的语言写出“像哨兵一样列队的青草”从内容上看写的是什么,然后结合着以上两种一般性的作用组织答案即可。第一次,是在写青草的整齐,借以烘托墓地的庄严肃穆,有利于表达情感;第二处也写青草,同时更表现了俄罗斯人的精神和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4)本题是一道探究题,答题时,应先点明“穷人树”的特殊意义。然后根据文中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来概括作者如此猜想的原因,从“据说,当年来寻求托尔斯泰帮助的穷人常常在这棵树下聚集,托尔斯泰写作之暇便在树下的长椅上同农奴们交谈,帮助他们寻求自由之路”“以东翼楼门口的‘穷人树’为起点,托尔斯泰的遗体由几千人用双手托着,接力传递,送到了墓地。今天我们已无从看到那种朝圣般的场景,但我们的内心依然能够感受到在那一段时空里凝聚的情感”“这棵苍老的“穷人树”又一次振作起来并呻吟道:‘农民,农民究竟怎样生活’”等具体可以把握。答案:(1)B(2)我的念头是把托尔斯泰庄园打造成为一个旅游重镇,带动当地经济;俄罗斯人的理念则是尽可能地保持名胜古迹的生态;我的开发托尔斯泰故居这样一种庸俗功利的想法是对托尔斯泰的亵渎:我为此而惭愧。(3)第一次,用列队哨兵写(刻画)托尔斯泰墓地青草的整齐,表现托尔斯泰墓地的庄严肃穆、简单朴素,表达了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第二次,用列队哨兵写(烘托)托尔斯泰墓地青草的刚劲,表现俄罗斯人尽可能保持名胜古迹生态的理念,表达了对这种理念及坚守的敬重之情。(4)①“穷人树”得名是因为当年来寻求托尔斯泰帮助的穷人常常在其下聚集;②托尔斯泰逝世后,那棵“穷人树”是人们用手托举着为他送葬的起点;③“穷人树”后来被当作托尔斯泰的代称,用以表现他对农民生活命运的关注。【点评】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3)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12.(5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前人有诗: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①,才能写出血泪交进、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②,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令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他却是可以高视阔步的王者,特别是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否可改成:“在精神领域,他却是可以高视阔步的王者,特别是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柳宗元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在‘永贞革新’中,他是败军之将”,并请说明理由。【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这类题目需要学生阅读全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和句式填写合适的句子,使之形成一个整体。(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生动以及鉴赏品味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出原句和改句之间的不同之处,然后从这些不同之处入手分析原句表达效果好在哪里。一般需从句式、修辞、风格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解答】(1)第一处,联系前一句“不仅是国家不幸”可以得知,此句的形式应为“而且……”,再根据后面所列举的几个文人的遭遇,可以得知此句的内容应是说“诗人自身的不幸”,因此可填:而且诗人自己也有不幸。第二处,联系前面语境,“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可知,这些人都是诗歌领域的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果他们官场得意,那“中国文坛(诗歌)”就少了璀璨的明星;根据后一句“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自然是形容“黯淡无光了”,因此可填:那中国诗歌将黯然失色。(2)原句中“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和后一句“但在精神领域,他却是……”共同构成转折关系,改句句间关系混乱;画波浪线的前面语境是“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令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先介绍柳宗元“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后交代他的成就“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画波浪线的句子内容正好与前文内容前后照应,改句照应的不好。答案:(1)①而且诗人自己也有不幸;②那中国诗歌将黯然失色。(2)不可以。理由:原句与前文内容照应,改句条理混乱;原句转折关系明确,改句句间关系混乱。【点评】语境补写答题技巧: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七、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13.(10分)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有人说: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谈谈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表达方式:题干要求“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谈谈看法”,因此表达方式应该选择议论。写作时在字数允许范围内谈对“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这句话的认识,注意观点明确,说理充分。关键词和写作对象:本次微写作审题的关键词是“出门”和“手拉手”,应揭示出“出门”的含义,即“出门”探索世界,预示着自己的成长;“手拉手”就是与人同行互助,与人分享等。写作对象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出门”,“独立”或者与人“同行”。写作要点:写作时,应该先明确自己的态度,如“我同意这一观点”;接着要阐述同意这一观点的理由,如从与人同行的必要性角度进行论证,“世界这么大,你或许会遇见美好,或许会遇上危险。和熟悉的人手拉手去探索,在遇见美好时一起分享快乐,在遇上危险时一起化险为夷”;也可以从与人同行的意义角度进行论述,“多了同伴的陪伴至少不会孤单,我们互相鼓励前行,会使途中的遇见更加有意义。到最后,也可以有人与你共同回忆共同纪念”;最后总结结束,再次明确观点,回扣主题,“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如果观点是不同意题干的观点,然后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等方法进行论证亦可。【解答】示例1:我不同意这一观点。“出门”代表了一种想要独立的愿望,这是每个人一生都要经历的过程。小时候父母的养育,朋友在成长过程中的陪伴,终究是暂时的。人生的道路终究要一个人独行。即使是终身伴侣,生活上的互助,情感上的扶持,也不能改变二人精神上的独立。周国平说“灵魂只能独行”。因此独自“出门”最终收获的将是孤独带来的属于自身的成长。示例2:我同意这一观点。世界这么大,你或许会遇见美好,或许会遇上危险。和熟悉的人手拉手去探索,在遇见美好时一起分享快乐,在遇上危险时一起化险为夷。多了同伴的陪伴至少不会孤单,我们互相鼓励前行,会使途中的遇见更加有意义。到最后,也可以有人与你共同回忆共同纪念。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点评】“评论类”微写作也就是微评论。是用简约精炼的语言对某一社会事件、文艺作品等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看法的写作。微,从形式上给出限制,篇幅短小,在高考中一般要求150字左右;评,重在评价、评论,要摆出观点,说明理由,阐述道理。微评论属于议论文写作的范畴,写法上与之相似。所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从近几年高考考查内容上看,多为文学类与时事类。14.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提到吃,每一个人可能都会有深刻的记忆。请描写一个“吃”的画面,要求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这也是一道语言的综合表达,在解答的时候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基本意图,题目要求学生描写一个“吃”的片段,在具体表达的时候,要将这个片段进行具体化,要侧重于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将其是怎样吃,吃多少的内容进行细致刻画,同时用上一些修辞手法,如夸张,让整个片段描写活灵活现.答案:王杰用她那三根白皙圆润的手指轻轻地拈着包子的下端,一边笑着和对面的人说话,一边一小口一小口的如小鸡啄米般吃着,半晌,才把一个不算太大的包子消灭完.也许是觉得有些口干,她慢慢地拿起放在一边的卫生纸擦了擦刚才拿包子的三根手指的指腹,然后两手扶着碗边,翘着小指和无名指,微启着红唇,缓缓地抿了一口.察觉了我的目光,王杰扭过头来,微微的向我轻笑了一下,一边小心翼翼的把碗放回了原处.【点评】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1、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2、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3、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4、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15.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在你读过的作家中,总有一个作家是自己心仪的,请以“致××”为题(如“致鲁迅”),给他(她)写一首小诗,或给他(她)写一段抒情文字。【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题目的基本意图,这道题目要求学生写一下自己所读过的作家中,是自己心仪的一个,给他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的文字,在写作的时候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所写人物的具体精神事迹,用抒情的笔调突出他们的内在特点和品质,注意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人物描写要客观公正,思想要健康.答案:致巴金:您总是将他人的命运变迁归附到自己身上,一直在忏悔、内疚.其实我觉得您不必这样.拿小狗包弟来说吧,文革中您自身难保,即使暂时不送走它它也总是会被杀掉的.这不是您的错.纵观古今,恐怕也只有您一人敢将文革的错误揽到自己身上吧!也只有您,在痛斥了文革的教训后,深深得忏悔,默默地流泪.这十年中,看到自己的同志、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不能说,有泪不能流,还被逼着说违心话,做违心事,您一定比任何人都痛苦.【点评】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1、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2、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3、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4、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5、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八.作文(50分)16.(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分析】该作文命题走的是“小材料,小哲理,深思想”的思路.自主空间比较大,但有一定的难度.作文材料中有关“做人”中“老实”与“聪明”的辩论,是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分辨能力,属于思辨性材料作文.材料中对“老实”“聪明”的不同解读,是引导考生进行思考,并不是只三种解读.考生要关注后面的省略号,省略号包含的内容是无限的,这是自由空间比较大的一种体现.【解答】解析:命题者对三种或者更多的解读没有做倾向性的表态,可以有无数的写作内容,但无论写什么,还是要回到老实与聪明上来.这个作文题,看似是材料作文,实际上是思辨型的话题作文,话题是“老实与聪明”.“老实”与“聪明”应该做怎样的判断?这里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问题.材料中的“聪明”应区分“真聪明”和“假聪明”,“大聪明”和“小聪明”,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做法,急功近利的做法,损人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