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古代文学魏晋《世说新语》人物形象之美_第1页
毕业论文古代文学魏晋《世说新语》人物形象之美_第2页
毕业论文古代文学魏晋《世说新语》人物形象之美_第3页
毕业论文古代文学魏晋《世说新语》人物形象之美_第4页
毕业论文古代文学魏晋《世说新语》人物形象之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目录摘要 2Abstract 2一、《世说新语》人物姿容之美 3(一)爽朗皎洁 3(二)自然清新 3(三)神韵之妙 3(四)病态之美 4二、《世说新语》人物性格之美 5(一)淡泊洒脱 5(二)怪诞放达 5(三)率真深情 6(四)豪爽不羁 7三、《世说新语》人物人格之美 7(一)自我意识觉醒 7(二)追求鲜明的个性 8(三)追求人格自由、独立 8(四)寄情于山水 9四、《世说新语》人物语言之美 10(一)玄远冷隽 10(二)机敏才辩 10(三)幽默风趣 11五、结语 12参考文献 12《世说新语》人物形象之美学生姓名:学号:文学院汉语言专业指导教师:职称:教授摘要:《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一部著名的笔记小说,它在中国的美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世说新语》记叙了汉末魏晋一些名流人士的言行举止和精神面貌,从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的面貌。刘义庆以欣赏赞扬的态度去鉴赏和记录人物,书中对人物的描写突破了传统的审美观。全书流露出浓郁的“魏晋风流”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体现在人物的审美上,表现在人物的姿容之美、人性之美、人格之美、性格之美和语言之美。即注重体现人物的外在形体之美,又重视人物的精神内涵。关键词:世说新语;人格;个性;魏晋风流Abstract:"ShiShuoXinYu"isawell-knownnovelnotesinChinaduringtheSouthernSong'ssketches,itplaysaveryimportantpositioninthehistoryofChineseaesthetics."ShiShuoXinYu"chroniclesthecelebrities'behaviorsandmentaloutlookfromtheLateHantothedemeanor,andreflectthatera'spolitical,cultural,philosophical,religiousandotheraspectsoftheconditions.LiuYiqingappreciateandrecordthefiguresbycommendableattitude,andthebook'sdescriptionofthecharactersbreaksthetraditionalaesthetic.Thebookfullyrevealsthe"Weiromantic"aestheticconsciousness.Thisaestheticisreflectedinpeople'saestheticsense,inthecharacter'sthecharmofappearance,humannature,personalityandemotion.Thatis,itnotonlyfocusonthecharmofexternalformofthecharacters,butalsoonthetheirspiritualcontent.KeyWords:ShiShuoXinYu;character;charm《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它主要记述魏晋人士的言行举止,全书共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记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名人士族的言谈轶事,从姿容、人格、人性、性格、语言等各个角度展现了魏晋人士的魅力形象。宗白华先生曾指出:“要研究中国人的美感和艺术精神的特性”不能忽略《世说新语》。[1]209一、《世说新语》人物姿容之美在魏晋之前的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审美主要着眼于人物的言行、品德和功其独特的性格魅力,被称为“魏晋风度”。《世说新语》以其简约传神的笔触刻画了人的性格,寥寥数笔,人物性格尽跃纸上。(一)淡泊洒脱魏晋人士十分看重雅量,追求一种喜怒不形于色、处事淡泊、临危不惧的优雅从容的风度,主要表现为对政治的厌恶和疏远以及对风度和心灵旷达的追求。如: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雅量》三)夏侯玄虽身处危险,却能处变不惊,专心于自己正在做的事。将生死置之度外,这种淡定超然的气质令人敬佩。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邃,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雅量》二十三)风急浪猛之时,众人皆惶恐不安,而谢安却能安然淡定。可见谢安能临危不惧,雅量非常。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任诞》四十七)王子猷追求行动过程中的尽兴,而不重视行动目的洒脱通达。“乘兴而行,兴尽而返”八字将王子猷淡泊超然、无比潇洒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二)怪诞放达提到“魏晋风度”,就会有人想到它的任诞放达。这是因为魏晋文人的个性受现实政治的压抑,敢怒不敢言,从而从另一种渠道来寻求发泄。他们不受封建礼法的束缚,在政治上不愿入世,行为放达不羁,不拘细节。如: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任诞》七)阮籍与嫂相见而别,这与当时的封建礼教不合,阮籍却不拘于礼,认为叔嫂可以通问,用自己的行为表达对世俗礼仪的极端鄙夷之情。正如他所说:“礼岂为我辈设也?”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任诞》四十九)二人并不认识,王徽之只是一时兴起便让桓伊为他吹笛,这本有些唐突无礼,而桓伊却丝毫不介意。一方想听吹笛,也不管是否认识对方,就让对方吹给他听,而另一方也不管与对方认识与否,只要对方想听就大大方方地吹给他听吹完之后,主客尽欢,各自离去。两人都不拘细节,一派我行我素的放诞行止。(三)率真深情魏晋人士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们强调人摆脱外在束缚的真挚。魏晋人士的坦率深情在《伤逝》和《任诞》中多有表现。如: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废顿良久。(《任诞》九)阮籍葬母不肯按照封建礼仪来守孝,他不是不爱自己的母亲,也不是不伤心,而是不屑于虚伪的形式与礼教。由后面的“吐血数升”可知阮籍的内心是何等的悲痛!王子猷,王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己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伤逝》十六)子猷、子敬两人同出身名门,浓郁的家族文化氛围造就了两个超人的才气和高雅的性情。二人既是兄弟,又是朋友知己。子猷在子敬去世后,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悼念子敬。他知道子敬“素好琴”,便想弹一曲为子敬送行,表达自己的悲痛哀悼之琴。“弦既不调”,子猷掷琴让人想起“高山流水”感人故事。兄弟情深,令人感动。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宾客皆笑。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伤逝》三)“使君辈存,令此人死!”这八个字伴着悲怆的驴鸣之音,深深流露出悼亡故人的感伤和对于死亡的无奈。孙子荆以一种无视礼仪的方式来哀悼故去的朋友,任性率真,十分感人。(四)豪爽不羁魏晋人物性格之美不仅表现在淡泊超然、隐居避世、荒诞疏放和率真深情等旷放闲远之美,而且也表现为健康明朗、勇武不羁的豪爽之美。豪爽之美多集中表现在胸怀大志、担当武官的豪雄身上。[5]31在战乱频繁、内忧外患的时代里,他们以一种慷慨激昂、叛逆洒脱的个性,从另一方面展示了魏晋人物的独特魅力。如:桓公读《高士传》,至淤陵仲子,便掷去,曰:“谁能作此溪刻自处!”(《豪爽》九)陵仲子是战国时的一名隐士,可以说是儒家认为的圣人高士的典范,用苛刻得不近情理,近乎矫情的方式对待自己,博得了美名。显然桓公对这种行为是不赞成的,他惊呼:“谁能这样苛刻的、不近情理地对待自己!”这是对某些礼教的质疑,这正表现了他的叛逆洒脱,豪爽不羁。桓公卧语曰:“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尤悔》十三)桓公不甘于默默无闻地过完一辈子,认为大丈夫当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纵使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桓公真可谓发前人所不敢想、所不能想。其豪爽叛逆,令人惊叹不已!三、《世说新语》人物人格之美“魏晋六朝,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度自由、极度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6]357由于社会秩序解体,礼教崩溃,政治高压之下士人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为了保全性命于乱世,追寻人生价值,魏晋人士打破礼教的枷锁,对个人重新定位,积极追寻生命个体的自我价值。自我意识的觉醒、个性的解放与山水之心紧密结合,形成了魏晋人士独特的人格魅力。(一)自我意识觉醒魏晋南北朝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经历了生离死别,更能真切的体会到欢乐和生命的可贵。魏晋人士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为了逃避黑暗的社会现实,从多灾多难的痛苦中解放出来,寻找精神上的宣泄,把眼光投向了自我,因而产生了自我觉醒意识。《世说新语》中体现出强烈的自我觉醒意识,尊重和追求人的个人价值,追求个性的宣扬。如以下两例:恒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品藻》三十五)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才能、品性和志趣,不必用同一标准去规定与评判。[7]12更不用邯郸学步。对于恒温的问题,殷云回答的非常的精彩巧妙,这是对自我价值的发现和肯定。强调了个人的存在、自我的存在,包含着自我欣赏、自我的肯定的味道,犹如自我意识觉醒的宣言,振聋发聩。在《世说新语》中女性也因为自我意识的觉醒而大放异彩。魏晋时期的女性敢于大胆地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追求与男性的平等地位。她们有着不输于男性的智慧与胆识,她们精彩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例如: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惑溺》六)在古代,“卿”是对低辈或与自己平辈亲昵的称呼,在封建礼教中妻子从属于丈夫,这样称呼丈夫会被视为大不敬。而王安丰的妻子却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地通过称呼表达对丈夫的爱意。(二)追求鲜明的个性魏晋时期儒家思想影响已趋衰弱,玄学思想逐渐成为思想的主流,并深刻地影响着魏晋人士的人生观,人们开始追求人格的独立,追求真性情。如:王大将军年少时,旧有田舍名,语音亦楚。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艺事,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打鼓吹。帝令取鼓与之,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豪爽》一)王大将军对伎艺事一窍不通,可是他知道自己的可取之处,并不介意大家的看法而不懂装懂向群体靠拢,直接把厌恶写在脸上。当他击鼓时又立刻能够振奋起来。他拥有自己的思想、立场和个性,坚持做独一无二的个体,坚持真性情。(三)追求人格的自由、独立宗白华认为魏晋南北朝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8]412魏晋人士追求的自由是人格和思想的自由。在玄学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大胆追求个性的独立和自由,蔑视那个束缚人个性自由发展的思想和行为。例如: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识鉴》十)张季鹰完全不受官位和名利的束缚,他认为“人生贵得适意尔”,因想念家乡的菰菜羹、鲈鱼脍而弃官归家。这种由着自己的性情做事的行为正体现了魏晋人士的个性自由之美。又如:王中郎与林公色不相得,王谓林公诡辩,林公道王云:“箸腻颜巾合,布单衣,挟《左传》,逐郑康成车之后,问是何物尘垢囊?”(《轻诋》二十一)魏晋人士重视人格的自由独立之美,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独立自由的人格,而不是刻意去适应某种标准,更不用去效仿古人,人不应该“从属于这个作为外在权威的超个性的普遍秩序”,也不必受到“这个封闭的组织网罗”的束缚。[9]172王中郎将追随汉儒的王中郎讽刺为“尘垢囊”,毫不客气揭露了所谓的名教礼法的虚伪可笑。(四)寄情于山水魏晋人士把自然山水当做生命意识的审美载体,用心去感受自然、拥抱自然,在自然中发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将自然的审美与对个性自由的追求融为一体,在对自然的欣赏中获得精神上的超脱和自由。他们在言谈和生活中常常依托于山水例如:王公目太尉:“岩岩清峙,壁立千仞。”(《赏誉》三十七)世目周侯:“嶷如断山。”(《赏誉》五十九)司马太傅为二王目曰:“孝伯亭亭直上,阿大罗罗清疏。”(《赏誉》一五四)魏晋士人通过自然感悟生命的美妙之处,在他们看来生命就像自然山水一样鲜活美丽,让人怦然心动。这种生命“不是哲学意义上深刻然而抽象的人的生命,而是同样深刻然而具体的人的生命‘呈现’,是种种富有美的意味的生命活动和生命情调”[10]412,它与自然交相辉映。以上三例以山水来比喻人的品行与风度,富有独特的意味和情调,展现生命的美妙之处。残酷的社会大背景造成了魏晋的时代悲剧和个人悲剧。对痛苦的无奈、对死亡的恐惧、对生的渴望使魏晋文学饱含浓郁的悲剧色彩。魏晋人士将这种悲剧意识借自然万物的枯荣盛衰来表达出来。“人的内心世界、人的生命情致与宇宙万物形成了一种意趣深远、回味悠长的呼应。人不再是孤立地、仅限于其本身地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而是在与山水中存在的某种精神意蕴、生命韵律中来感应人的存在。”[11]426例如: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言语》五十五)桓温以柳树自比,岁月的流逝在“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八个字中表露无余,把乱世中强烈的生命焦虑化作了对岁月流逝的感叹。正如孔子叹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宗白华先生曾说:“晋人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向外发现了自然。”[12]357桓温“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是为时光流逝,亦为壮志未酬,但又不是简单的人生苦短壮志难酬的之叹,而是深入生命深层和心灵本体的感伤,并将自己强烈的伤感意识投射到自然山水中生命的变化中,这一叹发至肺腑,感人至深,荡气回肠。四、《世说新语》人物语言之美对于《世说新语》中高超的叙事、记言手法,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赞道“论言则玄远冷隽,论行则高简瑰奇”。[13]《世说新语》记述了许多人物的生动精彩的语言,这些语言或用修辞或化用典故;或话里有话,暗藏玄机,饱含深意;或智慧或幽默可爱,妙趣横生。这些语言不仅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还体现了人物的艺术智慧。魏晋人士语言之美主要体现在玄远冷隽、机智才辩、幽默风趣三个方面。(一)玄远冷隽魏晋六朝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迫害严重,整个社会都笼罩在恐怖肃杀的气氛之下。魏晋文人说话要特别小心、谨慎,稍有不慎就会惹来杀身之祸。特别是士族文人经常莫名其妙地卷入残酷血腥的政治斗争之中,残遭杀戮。在遭遇惨烈打击后,士族文人开始意识到世情的险恶无常,敢怒不敢言,因此魏晋文人言语玄远冷隽,小心谨慎。言语玄远冷隽的代表人物是阮籍,《世说新语》记载他“发言玄远,口不藏否人物”。如: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任诞》五十一)王大可谓是阮籍的知己,他言语玄远冷隽的语言指出阮籍心中有“块垒”,阮籍为求自保,不得与司马氏虚与委蛇,对司马氏的行为敢怒不敢言,发言玄远,口不藏否人物,经常通过酒和音乐来宣泄自己的孤独失意和焦虑苦闷。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士孙登,遂与之游。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栖逸》二)魏晋人士对“发言玄远”十分推崇,然而嵇康完全不像阮籍那样“口不藏否人物”,而是嫉恶如仇,坚强不屈,直率任性,不愿与篡位的司马氏同流合污。“刚则易折”,嵇康这种性格显然容易受到迫害打击。孙登谓他“保身之道不足”正是针对嵇康的这种嫉恶如仇,决不妥协的性格而言,语言委婉,意味深长,可谓“玄远冷隽”。(二)机敏才辩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思维和才智。魏晋人士长于辞令,他们的对话聪颖机警,富于智慧,充分显示了他们渊博的学识,机敏的应对,以及内在的优雅从容之美,将语言的美妙与精彩发挥到淋漓尽致。如: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言语》十七)邓艾患有口吃,这本来说是他的缺点,因而遭到晋文王戏谑,然而邓艾巧妙引用《论语》,机智的回答让人喝彩!“凤兮凤兮”出自《论语》“凤兮凤兮,何德之衰……”[14]82以凤比喻孔子,引用这句意为:孔子只有一个,而邓艾也只有一个!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方正》一)客人来晚了却怪主人不等他,当着主人孩子的面骂主人。面对这样无礼的长辈,年幼的元方没有忍声吞气,唯唯诺诺,而是据理力争,指出客人约好日期却不守时不至是无信,对着儿子骂父亲是无礼,机智巧妙,简约含蓄,使客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其聪明机智令人惊叹。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亦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言语》三)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孔融巧妙利用孔子和老子的关系来阐释自己和李元礼有世代通好之谊,得以进入李府。这正显示出了年幼的孔融知书达理,聪慧机灵。陈韪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判断句,意为孔融小时虽然聪明,长大后未必优秀。小孔融巧妙地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反击,孔融对陈韪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则言外之意是“君大未必佳”,令陈韪作茧自缚,无法反驳,羞愧得无地自容。其机警聪颖令人惊叹。(三)幽默风趣幽默是一种高级智慧,一种风格,也是一种人生观。《世说新语》中的儿童的语言幽默可爱,俗话说“童言无忌”,孩童最让人感动的是他们的天真可爱。《世说新语》记载了不少孩童的语言,幽默可爱,充满童趣。这些孩子给我们的印象是聪颖机警,犀利智慧,长于辞令。如: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言语》四十三)两人的对话都巧妙地利用了对方姓氏的谐音。杨氏子虽小,却聪慧可爱,整个对话妙趣横生,充满童趣,令人忍不住会心一笑。张苍梧是张凭之祖,尝语凭父曰:“我不如汝。”凭父未解所以,苍梧曰:“汝有佳儿。”凭时年数岁,敛手曰:“阿翁,讵宜以子戏父?”(《排调》四十)“汝有佳儿。”的言外之意是“我无佳儿”,暗指自己的儿子不如孙子。而幼小的张凭看出了爷爷话里的幽默戏谑之意,敛起小手说:“怎么能用儿子来调笑父亲呢?”这个场面真是轻松而又温馨,张凭童稚可爱之态令人怜爱。五、结语由此可见《世说新语》中人物形象之美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人物的外在肖像之美、语言之美,内在性格之美和人格之美。人物的肖像之美主要表现在人物的爽朗皎洁,清新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