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问而近思》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48d6c2ad68d64c90e0acc1ea8791d87/248d6c2ad68d64c90e0acc1ea8791d871.gif)
![《切问而近思》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48d6c2ad68d64c90e0acc1ea8791d87/248d6c2ad68d64c90e0acc1ea8791d872.gif)
![《切问而近思》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48d6c2ad68d64c90e0acc1ea8791d87/248d6c2ad68d64c90e0acc1ea8791d873.gif)
![《切问而近思》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48d6c2ad68d64c90e0acc1ea8791d87/248d6c2ad68d64c90e0acc1ea8791d874.gif)
![《切问而近思》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48d6c2ad68d64c90e0acc1ea8791d87/248d6c2ad68d64c90e0acc1ea8791d8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切问而近思
《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名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
。”《论语·为政》。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知之为知之,
。”名言检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诲人不倦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原文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疏通文意词语不违:不提相反的意见和问题。
退而省其私:考察颜回私下里与其他学生讨论学问的言行。发:发挥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思考:孔子对不提相反意见的学生持怎样的态度?
疏通文意明确:他不满意那种“终日不违”,从来不提相反意见和问题的学生,希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老师所讲的问题应当有所发挥。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题,不提不同意见的人,是蠢人。
原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疏通文意词语所以:所做的事情。
所由:所走过的道路。
所安:所安的心境。
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思考:孔子认为应该怎样去了解一个人呢?你平时是怎样去了解别人的?
疏通文意
明确: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
原文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疏通文意词语攻:攻击。有人将“攻”解释为“治”。不妥。
异端:不正确的言论。另外、不同的一端。
斯:代词,这。
也:这里用作语气词。已:停止
鲁
(2)鄹:音zōu,春秋时鲁国地名,又写作“陬”,在今山东曲阜附近。“鄹人之子”指孔子。
译文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思考:你认为上面第一段体现了孔子什么性格特点?
疏通文意
明确:孔子对周礼十分熟悉。他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里却每件事都要问别人。所以,有人就对他是否真的懂礼表示怀疑。这一段说明孔子并不以“礼”学专家自居,而是虚心向人请教的品格,同时也说明孔子对周礼的恭敬态度。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疏通文意词语识:音zhì,记住的意思。
诲:教诲。
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原文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疏通文意词语鄙夫:孔子称乡下人、社会下层人。
空空如也:指孔子自己心中空空无知。
叩:叩问询问。
两端:两头,指正反、始终、上下方面。竭:穷尽、尽力追究。译文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思考:孔子有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方法是什么?疏通文意
明确:孔子本人并不是高傲自大的人。事实也是如此。人不可能对世间所有事情都十分精通,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但孔子有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就是“叩其两端而竭”,只要抓住问题的两个极端,就能求得问题的解决。这种方法,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思想方法原文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疏通文意词语女:你。
识:记住。
然:是的。
以:用。
贯:贯彻。译文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思考:孔子能把学到的东西记住,关键是什么?
疏通文意
明确:孔子讲到“一以贯之”,这是他学问渊博的根本所在。那么,这个“一”指什么?文中没有讲明。我们认为,“一以贯之”,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从而悟出其中内在的东西。孔子在这里告诉子贡和其他学生,要学与思相结合,认真学习,深切领悟。
原文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疏通文意词语善:使做好。
利:使锋利。
居:居住。
事:敬奉。
友:以为友。译文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思考:在孔子看来,“利其器”中的“器”指什么?
疏通文意
明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在民间已为人们所熟知。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在本章中,孔子以此作比喻,说明实行仁德的方式,就是要事奉贤者,结交仁者,这是需要首先做到的。
原文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疏通文意词语笃志:志,意为“识”,此为强记之义。
切问:问与切身有关的问题。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思考:孔子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学和思的关系?
疏通文意
明确:
思是理性活动,其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发觉言行不符合或者违背了道德,就要改正过来;另一方面是检查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就要坚持下去。但学和思不可以偏废,只学不思不行,只思不学也是十分危险的。总之,思与学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德行、有学问的人。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
联系现实,说说博学而强记有何重要作用
归纳:从孔子对学生的回答之中,可知他有哪些教育思想和方法?试归纳
内容小结教育思想方法(敢提相反意见)(多方了解别人,)(不轻易排斥不同言论)(虚心向人请教)(抓住问题的两端)(多学多思)通假字默而识之
识通志,记住
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女通汝
·····词句归纳词句归纳文言句式(省略句)
1.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回不违)2.是鲁孔丘与
(是乃)3.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其趋,丘不得)4.不仕无义
(则无义)词句归纳况且
并且
将近
暂且
而且
文言虚词且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不义而富且贵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民劳,未可,且待之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因”虎因喜,计之曰
因击沛公于坐我欲因之梦湖月
因遗策因谓之方生子后因伐木,始见此山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依靠于是,就
趁着,趁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塑胶跑道边缘处理与安全考量考核试卷
- 基因工程疫苗的多靶点设计与优化考核试卷
- 丙纶纤维的轻量化结构设计考核试卷
- 二零二五版女方房产放弃离婚协议书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 市政工程人才中介合同
- 双峰驼胃肠不同部位戊糖片球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小麦早衰突变体Esp1427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 “我”眼中的儿童诗
- 理查德·乔伊斯道德虚构主义思想研究
- 专利质押对企业的经济后果研究
- 202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公安法制培训
- 电力工程施工售后保障方案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完整版)
-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阅读任务单及答案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教案 (一)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广州)英语四年级上册
- 解读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课件
-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 公司市场分析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