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品质标准_第1页
花生品质标准_第2页
花生品质标准_第3页
花生品质标准_第4页
花生品质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品质标准花生生产技术7/花生收获与贮藏7.4/田伟/2014教学单元七花生收获与贮藏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教学子单元一花生测产教学子单元二花生收获教学子单元四花生品质标准教学子单元三花生贮藏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教学子单元四花生品质标准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一、花生的品质指标及品质形成 二、花生品质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 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一、花生的品质指标及品质形成(一)花生的品质指标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3、营养品质2、贮藏加工品质4、质量安全指标1、工艺品质大花生荚果普通型,果长,果型舒展美观,果腰、果嘴明显,质地坚硬、颜色新鲜;籽仁长椭圆型或椭圆型,外种皮粉红色,色泽鲜艳,无裂纹、无黑色晕斑,内种皮橙黄色。小花生荚果蚕型或蜂腰型,籽仁圆形或桃形,种皮粉红色,无裂纹。以油用为主的品种,籽仁含油要在50%以上,其中亚油酸含量40%左右,O/L比率1.0左右;以食用为主的品种,要求低脂肪(含量50%以下),高蛋白(含量30%以上),亚油酸含量35%~30%以下,O/L比率1.4~2.0,包括农药残留限量指标、重金属含量限值指标、黄曲霉毒素及其它有害物质限量指标。不同产品质量安全指标不同。花生中农药残留限量要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GB2763—2012)的规定(表7-8)。大花生O/L比率应在1.5以上,小花生应在1.2以上;从加工角度要求果、仁整齐、饱满,加工损耗少、成品率高。一、花生的品质指标及品质形成(二)花生品质形成过程

1、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油脂的形成

荚果形成期(果针入土至入土后20~30天)内积累的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还原糖、蔗糖、戊糖、淀粉等),油脂和蛋白质积累还很少,含油量一般低于30%;荚果充实期脂肪合成累积速率日益增长,很快达到累积高峰(果针入土后35~45天),以后累积速率逐渐变慢,但直到成熟脂肪含量都不断在增加。因此,从种子开始生长,籽仁中含油率随着荚果的发育成熟而提高。一批种子含油总量的高低取决于种子总体成熟度或成熟种子所占比例。不同品种间含油量变化很大(可达15%~22%),不同亚种之间或不同类型之间均有含油量高的品种和含油量低的品种。常有小花生品种或珍珠豆型花生含油量高的说法,这是因为小花生或珍珠豆型花生系早熟品种,饱果率较高之故。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一、花生的品质指标及品质形成(二)花生品质形成过程

1、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油脂的形成

油脂中O/L值的高低是花生的一项重要品质指标,O/L值大小因品种、种子成熟度和栽培环境条件而异。一般珍珠豆型O/L值较低,普通型较高,同一类型之内O/L值仍有较大的变异幅度,在各种类型花生中都有可能选出O/L值特高或特低的品种;随着种子成熟度的增加O/L值逐渐提高;地膜覆盖栽培花生、或结果层温度较高和适宜的土壤湿度有利于提高O/L值,粘土地生产的花生O/L值高于沙土地、南方高于北方。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一、花生的品质指标及品质形成(二)花生品质形成过程

2、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的形成在籽仁发育过程中,籽仁中蛋白质含量与籽仁干物质积累大体一致,呈“S”型增长曲线。随着种子发育成熟,蛋白质与脂肪含量虽都同时提高,但脂肪含量增长速率远快于蛋白质,使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的比率逐步提高。成熟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因品种而有较大的差异,变幅为16%~35.2%,各品种类型内不同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均有较大差异,而类型之间亦有高有低、没有一致的差异。所以,在花生各种类型内均有可能选出蛋白质含量较高或较低的品种。多数测定结果表明,籽仁蛋白质含量与其含油量呈显著的负相关(r=-0.6209)。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一、花生的品质指标及品质形成(二)花生品质形成过程

2、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的形成花生蛋白质中约有10%是水溶性的,称作清蛋白,其余90%为球蛋白,由花生球蛋白和伴花生球蛋白两部分组成,二者的比例因分离方法的不同大约是2~4∶1。花生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蛋白质粒中,伴花生球蛋白大部分分散存在于细胞质中,其中含有较多的必需氨基酸。在种子发育过程中,伴花生球蛋白主要在早期合成,而花生球蛋白则以中后期合成为主。因此,成熟度较差的花生种仁所含必需氨基酸较多,但蛋白质含量则较低。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二、花生品质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影响因素及调控(三)土壤条件对花生品质的影响(一)品种对花生品质的影响(五)环境污染对花生品质的影响(四)栽培措施对花生品质的影响(二)气候条件对花生品质的影响(六)优质花生品质形成的调控二、花生品质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一)品种对花生品质的影响1、不同品种类型及同类型不同品种花生品质的差别。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1)蛋白质含量(2)脂肪含量(3)脂肪与蛋白质含量关系(4)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5)棕榈酸含量二、花生品质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一)品种对花生品质的影响2、不同种皮颜色及种子形状对花生品质的影响花生籽仁的颜色(以晒干新剥壳的成熟种子为准)大体可分为紫、黑、褐、花白、白、红、暗黄、黄等色泽,以粉红色居多,种皮颜色受环境和栽培条件影响甚小。粗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粗脂肪含量:(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含量、油酸/亚油酸值)糖分含量: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二、花生品质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二)气候条件对花生品质的影响1、温度对花生品质的影响花生品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荚果成熟度。。而温度变化直接影响荚果的成熟和饱果率的大小。相对饱果率在100%时,需年活动积温1975℃,实际饱果率为85.7%,此值是该品种在试验点条件下最高可能达到的饱果率。在生产中,丰产水平时,饱果率一般>65%,即相对饱果率>82%,年积温>1714℃;低产水平时,饱果率<58%,年积温<1590℃。播期早晚是调节积温大小的主要手段,北方大花生区在春播一年一熟条件下,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均可;在一年两熟条件下,热量条件比较紧张,需采用套种或地膜覆盖方式,并选用中、早熟品种才能满足花生对积温的需求,保证较高的饱果率,提高花生品质。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二、花生品质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二)气候条件对花生品质的影响2、光照和降水对花生品质的影响光照是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的重要生态因子,它主要是通过日照长度和日照强度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充足的光照是提高花生产量和改善花生品质的必要条件。有研究指出,花生含油率与日照时数成正相关,与降水量有较高负相关。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对气象因子的要求是相反的,即气象条件有利于蛋白质的形成时,不利于脂肪的形成,反之亦然。从花生生长期来讲,自开花至成熟,以7月下旬为界,前期高温、光照充足、温度日较差较大,后期适当多雨有利于蛋白质含量提高,反之有利于脂肪含量提高。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二、花生品质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三)土壤条件对花生品质的影响壤土有利于提高花生的蔗糖和总糖含量,但花生的油酸/亚油酸值低些;沙土有利于提高油酸/亚油酸值,而且蔗糖和总糖含量也较高;黏土花生蔗糖和总糖含量低。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提高花生质量。施用农家肥和氮、磷、钾三元复合肥能明显提高花生蔗糖和总糖含量。但是,无论施用有机肥还是化学肥料,对花生的油酸/亚油酸值均没有大的影响。地力水平对不同花生品种品质的影响是不同的。地力高有利于提高中熟高产品种籽仁蛋白质含量和脂肪中的亚油酸组分;而对早熟耐瘠薄品种的产量则影响不大。较高的地力水平降低了出仁率和籽仁蛋白质含量,但可提高这类品种的脂肪含量和油酸/亚油酸值。因此,提高花生产量和改善籽仁营养品质,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花生品类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二、花生品质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四)栽培措施对花生品质的影响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栽培措施5、施肥种类6、调节剂7、灌溉8、收获期1、播种期2、地膜覆盖3、轮作换茬4、种植密度二、花生品质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五)环境污染对花生品质的影响1、土壤污染的影响

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使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土壤对污染物虽有一定的净化和缓冲能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和一定条件下,可能不造成危害,但超过一定限度即可使农花生受害。引起花生危害的共同点是: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有机化合物对土壤毒化,有害微生物污染土壤成为病源的传播地等;危害花生生长、发育,造成减产。有害物质在花生籽仁中累积,造成品质降低,以致危机人类及家畜、家禽的健康等。土壤主要污染物质种类与来源见表7-9。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二、花生品质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五)环境污染对花生品质的影响2、灌溉水污染的影响也称污水灌溉污染,是指利用工业污水和城市污水等各类废水灌溉农田的总称。其主要污染物是工矿废水中的汞、铅、锅、铬等重金属和石油化工企业中的矿物油、醛类、苯系物等多种有机物。此外,污水中的盐分、酸、碱等无机化学物质,如过量使用或不科学的用于灌田,也可引起土壤的盐渍化、酸化、碱化和土壤板结。污水灌溉除了通过土壤污染间接污染农作物外,有的还可直接污染作物。一是使农作物生长发育发生障碍,致使叶片生长受阻,根和其他器官出现受害症状以致减产;二是农产品中有毒物质累积,使之不符合食用或饲料标准;三是有些污染物对农产品产量不发生明显影响,但由于作物的吸收,使产品品质降低。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二、花生品质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六)优质花生品质形成的调控如花生的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二者均是极为重要的品质指标,因此,培育专用的油用花生或蛋白用花生品种是花生品质育种的发展方向。地膜覆盖栽培、适期早播、中耕松土提高结果层温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增加油脂0/L比率;防止结荚期涝害、合理施用氮、钙、钼肥可提高籽仁的蛋白质含量;防止结果层干旱保持土壤适宜湿度、沙土地压粘土改善土壤结构可提高油脂0/L比值;避免结荚期干旱胁迫,可提高抗黄曲霉素侵染能力、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及时收获晾晒、防止霉变是提高花生品质的重要保证。要注意控制污染,如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减少化肥用量,运用生物技术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用量,禁止使用污水灌溉和喷施各种有残留的有毒化学品等。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加工用花生的质量标准食用花生的质量标准油用花生的质量标准出口花生的质量标准(一)(二)(三)(四)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一)食用花生的质量标准1、花生国家标准花生果、花生仁的质量标准应符合GB/T1532—2008《花生》的规定。花生果、花生仁的卫生要求按GB2716、GB2763、GB19641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执行。花生果见表7-10。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表7-10花生果质量指标等级纯仁率/%杂质/%水分/%色泽、气味1≥71.0≤1.5≤10.0正常2≥69.03≥67.04≥65.05≥63.0等外<63.0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一)食用花生的质量标准1、花生国家标准花生仁质量指标见表7-11。其中纯质率为定等级指标。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表7-11花生仁质量指标等级纯质率杂质水分整半粒限度色泽、气味(%)(%)(%)(%)1≤96.0≤1.0≤9.0≤10正常2≤94.03≥92.04≥90.05≥88.0等外<88.0—注:“—”为不要求。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一)食用花生的质量标准2、食用花生应符合《食用花生》(NY/T1067—2006)的规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表7-12食用花生仁感官指标序号项目指

标1品种同一品种,异品种花生仁≤5%2色泽色泽正常,子叶不变色3气味具有花生正常的气味,无异味4形态花生仁形状匀整,洁净,饱满5杂质≤0.5%6不完善仁≤4.0%7纯质率≥95.0%8限度变质仁≤1.0%,其中虫蛀蚀、病斑、生霉、腐烂的籽仁≤0.5%注:异味、虫蛀蚀、病斑、生霉、腐烂为主要缺陷。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一)食用花生的质量标准2、食用花生应符合《食用花生》(NY/T1067—2006)的规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表7-13食用花生果感官指标序号项

目指

标1品种同一品种,异品种花生果≤5%2色泽花生果壳色泽正常,果仁色泽正常,子叶不变色3气味具有花生果正常的气味,无异味4形态花生果形状匀整,洁净5杂质≤1.0%6不完善果≤5.0%7纯仁率≥67.0%8限度异味,虫蛀蚀,果仁病斑、生霉、腐烂≤0.5%注:异味、虫蛀蚀、果仁病斑、生霉、腐烂为主要缺陷。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一)食用花生的质量标准2、食用花生应符合《食用花生》(NY/T1067—2006)的规定。食用花生理化指标应符合表7-14规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表7-14食用花生理化指标序号项目指标一级二级三级1蛋白质(以干基计),%>26.023.0~26.0<23.02水分,%花生仁≤8.0花生果≤10.0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一)食用花生的质量标准2、食用花生应符合《食用花生》(NY/T1067—2006)的规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表7-15食用花生卫生指标(花生仁)序号项

目指

标1无机砷(以As计),mg/kg≤0.22铅(以Pb计),mg/kg≤0.23镉(以Cd计),mg/kg≤0.54汞(以Hg计),mg/kg≤0.025铬(以Cr计),mg/kg≤1.06氟(以F计),mg/kg≤1.07黄曲霉毒素B1,μg/kg≤58黄曲霉毒素总量(B1、B2、G1、G2),μg/kg≤5注:其他卫生指标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一)食用花生的质量标准3、绿色食品花生及制品符合《绿色食品花生及制品》的规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表7-16绿色食品花生仁的安全指标(毫克/千克)项目指标项目指标无机砷(以As计)

≤0.1乐果≤0.05铅(以Pb计)

≤0.2杀螟硫磷≤0.2镉(以Cd计)

≤0.4倍硫磷≤0.05总汞(以Hg计)≤0.02毒死蜱≤0.2黄曲霉毒素B1,≤5氯氰菊酯≤0.05黄曲霉毒素总量≤15涕灭威≤0.02敌敌畏≤0.05克百威≤0.2注:黄曲霉毒素总量包括B1、B2、G1、G2。测定结果均以可食部分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指标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黄曲霉毒素单位为(微克/千克)。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一)食用花生的质量标准4、无公害食品花生无公害食品花生的理化指标、安全指标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花生》(NY5303—2005)的规定。5、食用花生的考查指标除了食用花生的国家标准外,对食用花生还有一些其他考查标准,在选用品种时可以据此进行选择,以增加花生的种植效益。花生荚果与籽仁外观品质评价指标。花生果形、仁形及其色泽是感官品质中最直接、最首要的评价指标。花生荚果评价指标:有三项,即果型、网纹、色泽。大花生普通型品种的果型要求,有蜂腰,果腰、果嘴明显;小花生蚕茧型或兰娜型、多粒型。大花生网纹明显、粗浅,小花生网纹清晰,纹粗,深度适中。荚果色泽浅黄,颜色亮。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一)食用花生的质量标准5、食用花生的考查指标花生籽仁评价指标:主要有两项,即粒型和色泽。对于仁形状的审美评价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但对色泽则有较大的变化。以往只以粉红色为最佳颜色,但现在对色彩有多样化需求的趋势。一方面是由于有些色泽有更高的营养价值.被消费考所青睐:另一方面是由于丰富多彩的天然色泽也提升了花生仁的商业品质及价值。粒形要求大花生椭圆形,小花生桃形。色泽鲜艳,均匀的粉红、浅红、深红或其他亮丽色泽,籽仁内种皮包为金黄色。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一)食用花生的质量标准6、食用花生的口味品质鉴定指标花生的口味主要存在甜度、香味、脆度、柔嫩度、细腻度、异味等差别,据此确定了以下6个评价指标。这6个指标全面描述了花生口感所涉及的口味性状,能够反映花生口感的优劣。甜度。甜度是影响花生口味的重要因素之一。香味。花生含有140多种天然芳香物质,有一股特殊的浓香味,这是花生制品的一大特色,不同花生品种在相同栽培条件下,香味度不同。

脆度。在食用花生时,第一次嚼碎时的口感,称为脆度。不同的花生品种脆度不同,脆度性状与柔嫩度、细腻度密切相关,口感柔嫩、细腻的花生品种脆度一般也会较好,但却是不同的性状。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一)食用花生的质量标准6、食用花生的口味品质鉴定指标柔嫩度。在咀嚼花生时,不同的花生品种咀嚼易碎程度不同,有的表现比较绵软,有的表现咀嚼费力,柔嫩度就是表述咀嚼绵软与费力程度的指标。细腻度。在咀嚼花生时,感觉细腻的程度不同,有的表现比较细腻,咀嚼后残渣颗粒小而少,有的咀嚼后残渣颗粒较多,口感粗糙。花生细腻度高,使食用者口感舒适,而且有利于营养吸收。异味。少量品种有类似于臭瓜子的异味,并且这种异味表现稳定,有遗传性。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二)油用花生的质量标准油用花生的品质以籽仁脂肪含量为主要指标。脂肪含量愈高品质愈好,同时考虑脂肪酸组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愈高,营养价值愈高。我国把籽仁含油且达到55%以上作为高油花生的标志,同时高油花生要求产量高、抗性强、出仁率和饱果率也要高。油用花生的质量指标应符合农业行业标准《油用花生》(NY/T1068—2006)的规定。油用花生仁感官指标见7-17。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二)油用花生的质量标准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表7-17油用花生仁感官指标序号项目指

标1品种同一品种,异品种花生仁≤%2色泽色泽正常,子叶不变色3气味具有花生正常的气味,无异味4形态花生仁形状匀整,洁净5杂质≤1.0%6不完善仁≤10.0%7纯质率≥95.0%8限度变质仁≤2%,其中虫蛀蚀、病斑、生霉、腐烂的籽仁≤0.5%注:异味,虫蛀蚀,病斑,生霉,腐烂为主要缺陷。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二)油用花生的质量标准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表7-18油用花生果感官指标序号项目指

标1品种同一品种,异品种花生果≤5%2色泽花生果壳具有正常的色泽,其中的果仁色泽正常,子叶不变色3气味具有花生正常的气味,无异味4形态花生仁形状匀整,洁净5杂质≤1.5%6不完善果≤12.0%7纯仁率≥65.0%8限度异味,虫蛀蚀、果仁病斑、生霉、腐烂≤0.5%注:异味,虫蛀蚀,果仁病斑,生霉,腐烂为主要缺陷。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二)油用花生的质量标准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表7-19油用花生理化指标(花生仁)序号项目指标一级二级三级1含油率(以干基计),%>51.048.0~51.0<48.02水分,%花生仁≤8.0花生果≤10.03酸价(以脂肪计),MgKOH/g≤2.5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二)油用花生的质量标准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花生及制品》(NYT420—2009)规定:同一品种花生(果、仁)中,异品种花生(果、仁)≤5%;花生色泽和气味正常,子叶不变色,无异味;花生(果、仁)形状匀整、洁净,花生果杂质≤1%,花生仁杂质≤5%;油用花生不完善果≤10%,不完善仁≤10%;油用花生果纯仁率≥65%,油用花生仁纯质率≥96%;油用花生仁变质仁≤2.0%,其中虫蛀、病斑、生霉、腐烂的籽仁≤0.5%;油用花生果异味、虫蛀、病斑、生霉、腐烂果≤0.5%。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三)加工用花生的质量标准加工用花生的质量指标应符合农业行业标准《加工用花生等级规格》(NY/T1893-2010)的规定。1、基本要求不同等级和规格的加工用花生(仁、果)应符合下列基本条件:(1)满足NY/T1067—2006食用花生的质量安全要求;(2)具有一致的品种特性,异品种比例≤10.0%;(3)具有正常的色泽、气味、口感及外观;(4)无虫及虫害所致的损伤,无霉变;(5)花生仁水分含量≥8.5%;(6)花生果水分含量≤9.0%。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三)加工用花生的质量标准2、等级(1)等级划分。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花生(仁、果)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各等级应符合表7-21、表7-22的规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表7-21花生仁分级要求指标等级指标一级二级三级纯质率,%≥96.0≥94.0≥92.0不完善粒,%≤4.0≤6.0≤8.0损坏粒,%≤0.5≤0.5≤0.5一般性杂质,%≤0.1≤0.2≤0.5恶性杂质,%不得检出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三)加工用花生的质量标准2、等级(1)等级划分。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花生(仁、果)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各等级应符合表7-21、表7-22的规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表7-22花生果分级要求指标等级指标一级二级三级纯质率,%≥71.0≥69.0≥67.0不完善粒,%≤5.0≤7.0≤9.0损坏粒,%≤0.5≤0.5≤0.5一般性杂质,%≤0.2≤0.5≤1.0恶性杂质,%不得检出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三)加工用花生的质量标准2、等级(2)指标解释。纯质率指完好花生仁籽仁的质量占试样质量的百分数。不完善粒包括未成熟粒、破损粒、变色粒、发芽粒、沾灰粒等有轻微缺陷但尚有食用价值的花生仁。损坏粒指有严重或明显缺陷,失去食用价值的花生仁,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霉变、腐败、酸败、虫蚀、表面污损严重及未脱壳的颗粒。一般性杂质指花生壳、花生芽、泥土等。恶性杂质指可能对产品安全构成危害的外来物质,如玻璃、石块等。(3)允许误差范围。等级的允许误差范围均按其质量计:一级允许有5%的产品不符合该等级的要求,但应符合二级的要求;二级允许有10%的产品不符合该等级的要求,但应符合三级的要求;三级允许有10%的产品不符合该等级的要求,但应符合基本要求。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三)加工用花生的质量标准3、规格(1)规格划分。以粒实大小,即规定质量(28.35克)内的粒数作为规格划分的依据,常见规格要求见表7-23、表7-24、表7-25。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表6-23大粒花生仁规格规格粒数(粒)幅度(粒)

(实测粒数除以2)24/2823.5~27.5≤1428/3227.5~31.5≤1632/3831.5~37.5≤1938/4237.5~41.5≤2145/5544.5~54.5≤27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三)加工用花生的质量标准3、规格(1)规格划分。以粒实大小,即规定质量(28.35克)内的粒数作为规格划分的依据,常见规格要求见表7-23、表7-24、表7-25。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表6-24小粒花生仁规格规格粒数(粒)幅度(粒)

(实测粒数除以2)25/3524.5~34.5≤1735/4034.5~39.5≤2040/5039.5~49.5≤2550/6049.5~59.5≤3060/7059.5~69.5≤3570/8069.5~79.5≤40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三)加工用花生的质量标准3、规格(1)规格划分。以粒实大小,即规定质量(28.35克)内的粒数作为规格划分的依据,常见规格要求见表7-23、表7-24、表7-25。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表7-25花生果规格规格粒数(粒)幅度(粒)

(实测粒数除以2)7/96.5~8.548/107.5~9.549/118.5~10.5610/129.5~11.5611/1310.5~12.5713/1512.5~14.57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三)加工用花生的质量标准3、规格(2)允许误差范围。规格的允许误差范围均按其质量计:一级允许有5%的产品不符合该规格的要求,二级、三级允许有10%的产品不符合该规格的要求。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四)出口花生的质量标准1、出口花生的类型花生的类型可分为普通型(弗吉尼亚型);珍珠豆型(西班牙型);多粒型(瓦棱西亚型)等;龙生型或秘鲁型(此类花生种植较少,基本没有出口);另一类型介于传统大花生和小花生之间的中间型,其代表品种为花37、徐州68-4等。弗吉尼亚型花生的粒形一般是长椭圆形,西班牙型、瓦棱西亚型和兰娜型花生的粒形一般呈圆形,而中间型花生的粒形则不规则。由于花生粒形的长和圆是很难用定义进行区分和界定的,按粒形分类在贸易中不便于检验和鉴定,易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因此在贸易中一般习惯于按类型进行分类,而不采用按粒形分类的原则。在我国,习惯上称弗吉尼亚型花生为普通型传统大花生,中间型花生为普通大花生,统称大粒种花生,西班牙型和瓦棱西亚型花生为小花生。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四)出口花生的质量标准(1)传统出口大花生。荚果普通型(即所谓的传统果,国际市场称弗吉尼亚型),果长,果型舒展美观,果腰、果嘴明显,网纹粗浅平滑。籽仁长椭圆型或椭圆型,外种皮粉红色,色泽鲜艳,无裂纹、无油斑、无黑色晕斑,内种皮橙黄色。油酸含量在48%以上,亚油酸含量32%以上,油酸/亚油酸值(O/L比率)在1.5以上,耐贮藏性好。含糖量高于6%,蛋白质含量高,口味清香、甜脆。从加工角度要求果、仁整齐、饱满,加工出成率高。油酸/亚油酸值(O/L比率)在1.6以上的品种主要有:花育17(1.62)、花育19(1.68)、花育21号(1.70)、花育22号(1.71)、花育24号(1.69)、花育26号(1.68)、花育30号(1.73)、花育33号(1.70)、鲁花10号(1.58)、濮科花1号(1.64)、农大818(2.14)。美国的出口花生品种O/L比率一般在1.7以上。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四)出口花生的质量标准(2)小花生(改良兰娜型及旭日型)。荚果蚕茧形或葫芦形,网纹细浅,荚果长∶宽为2.2∶1,百果重150克以下,籽仁桃形,种皮淡红或粉红色,种皮无油斑、黑晕、裂纹,油酸/亚油酸值在1.2以上。国际市场要求1.4以上。我国出口小花生品种主要为珍珠豆型,也称为旭日型,国际市场称为西班牙型,其代表品种为白沙1016等。荚果蚕茧型或蜂腰型,籽仁圆形或桃形。种皮粉红色,无裂纹。口味香甜,无异味。耐贮藏性好。油酸/亚油酸比率白沙1016为1.0左右、花育39号为1.08。我国育成和引进的改良兰娜型、兰娜型花生品种主要有鲁花15号(O/L比率1.44,下同)、青兰2号(1.21)、锦引花一号(17.3)、锦引花2号(2.93)、花育26(1.68)、花育32号(12.3)、花育34号(1.6)等。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四)出口花生的质量标准2、出口花生的质量要求 (1)形状、色泽。出口花生形状与色泽的质量要求见表7-26。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表7-26

出口花生的形状与色泽项目大花生仁小花生仁大花生果小花生果形状椭圆、长椭圆圆形、桃形蜂腰、普通蚕茧形色泽淡红、深红粉红浅黄浅黄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四)出口花生的质量标准2、出口花生的质量要求 (2)品质项目。出口花生品质项目见表7-27。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花生生产技术表7-27出口花生品质项目项目杂质(%)不完善粒(%)纯质(%)水分(%)备注花生仁0.54979加工中不完善仁限为3%花生果0.55.5—10加工中不完善仁限为3%三、花生产品质量标准(四)出口花生的质量标准3、规格及粒数范围。出口花生规格及粒数范围应符合农业行业标准《加工用花生等级规格》(NY/T1893-2010)的规定,规格要求见表14、表15、表16。4、安全卫生要求(1)黄曲霉毒素限量。一般为小于5微克/千克。花生进出口的主要国家或地区对花生黄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