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板桥镇柳溪村蒿剑堂桥及引道新建桥梁工程S3-01第1页共13页引道说明一、路线设计1.1概述拟建项目位于永川区板桥镇柳溪村。路线起点接杨遂林路口既有通组公路,终点接老堰口既有通组公路,路线全长0.429km,其中蒿剑堂桥全长23m。1.2路线平面、纵面线形设计说明1.2.1设计依据1)交通部部颁《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2)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3)交通部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1.2.2路线布设总体思路本项目路线布设主要受桥位及两端现有公路顺接的控制。布设过程综合考虑了项目区的地质、地形、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接线的顺适、构造物设置等诸多因素,合理掌握线形设计标准,并考虑路线与周围环境协调。路线布设主要遵循以下思路:1)桥梁两端引道与现有道路连接顺适。2)纵面以满足与两岸现有道路衔接顺适,同时满足桥梁坡度要求,满足桥下洪水位和通行小船为原则。3)注重路线平、纵面线形指标的连续、均衡性,采用运行速度检验指导路线设计。1.2.3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根据设计合同,并结合本公路在路网中的作用和功能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该公路采用《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四级公路(II类)标准设计,设计速度15公里/小时,路基设计宽度4.5米,路面宽度3.5米(两侧0.5m土路肩)。路面结构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车辆荷载为公路-Ⅱ级。本次施工图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主要技术指标表”。主要技术指标表名称单位指标值备注标准值采用值公路等级/四级II类四级II类设计速度Km/h1515交点个数个/8平均每公里交点数个/18.648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米2020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米12/平曲线占路线总长%/37.79最大纵坡%127.426最小坡长米4555凸型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米75300凹型竖曲线极限最小直径米75400路基宽度米4.54.5路面宽度米1×3.51×3.5桥梁宽度米/5.5净宽4.5米标准轴载KN100100桥涵荷载级公路—Ⅱ级公路—Ⅱ级1.2.4线性设计路线平面线形受地形、地质、现有道路的控制,路线布设过程综合考虑了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以及路网布局、构造物设置等诸多因素,合理掌握线形设计标准,并考虑路线与周围环境协调。路线长度0.429km,其中平曲线8个,平均每公里18.648个,最小平曲线半径20m/1个,平曲线占路线长度的37.79%。纵断面共设4个变坡点,平均每公里9.32个,最大纵坡7.426%/1处。线形设计注重与桥梁的有机配合,纵面设计主要以满足洪水频率及与两岸现有道路顺接合适为原则,竖曲线半径尽可能采用视觉要求的竖曲线半径,并注重平纵组合。1.3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布置情况1.3.1设计依据(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5768.1-2009);(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2009);(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4)《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5)《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1.3.2设计内容安全设施是公路不可缺少的基本设施,它对发挥公路的效能,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公路改建后的便捷畅通和良好运营,同时提高公路的行车安全性。本次设计主要设置交通标志、波形梁护栏等交通工程设施。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除应满足基本功能需要以外,还应使其布置和结构形式醒目、美观,与公路及周围环境协调,形成一个独特的自然景观,达到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统一。1.3.3交通标志(1)设计原则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于管理交通的设施。道路交通标志的形状、图案、尺寸、设置、构造、反光和照明以及制作,必须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的规定执行。以不熟悉本路的司机为使用对象,使其通过交通标志的引导,顺利、快捷、安全地抵达目的地,避免发生错误行驶。(2)标志种类及布设本项目交通标志主要为:桥梁信息公示牌、禁令标牌、警告标牌。(3)版面设计本设计根据道路设计时速为15km/h。标志版面设计以司机在设计车速以下速度行驶时,能及时辨认标志内容为基本原则。本路交通标志的颜色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标准执行,规定为:公示牌颜色采用蓝底、白字、白边框、蓝色衬边;禁令标志颜色为白底、红圈、黑图案;警告标志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4)板面材料①标志立柱和横梁:凡钢管外径152mm以下(含152mm)的立柱和横粱,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焊接钢管;凡钢管外径在152mm以上的立柱和横粱,采用热浸锌无缝钢管。②标志板:采用牌号为2024,T4状态的硬铝合金板,并符合GB/T23827-200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技术规定。禁令标志板厚2mm,指路标志板厚3mm。③滑动槽铝:采用LC4铝合金挤压型材,并符合《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的规定。④高强螺栓:高强连接螺栓和高强地脚螺栓(包括相应的螺母、垫圈),采用40B或45号钢并镀锌,符合GB/T23827-200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技术规定。⑤钢筋:采用热轧结构钢筋应符合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⑥反光膜:密封胶囊型,其性能指标应符合《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中标志面的技术条件各款的要求。⑦标志结构构件中的所有钢铁件(包括螺母、螺栓等)在防腐表面处理时,采用热浸镀锌后再浸塑处理,喷塑的颜色采用国标色卡7012(信号灰)。⑧反光材料选择:本项目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的有关规定,采用《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规定的Ⅱ类反光膜。(5)结构设计标志结构的选择,主要遵循适用、美观、经济的原则,具体考虑到道路横断面、行驶车辆的车型结构、道路沿线地形地貌、版面尺寸、相邻标志结构影响以及其它特殊要求等因素。标志结构就与道路线形,其他设施及周围环境协调一致。本工程交通标志支撑方式主要采用单柱式。基础混凝土用材料应符合现行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规定,基础混凝土标号不低于C25。1.3.4波形梁护栏(1)护栏的布设原则沿线地形高差大,路基边坡高,部分路段纵坡陡,危险程度较高,根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要求,在边坡高度大于4米的路段设置路侧C级波形梁护栏,提高行车安全性。(2)材料路侧波形梁护栏所用的各种材料规格、材质均应符合现行《波形梁钢护栏》(GB/T31439.1-2015)、《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等标准、规范的要求。=1\*ROMANI.波形梁板、端头、连接件、立柱、柱帽等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其技术条件应符合《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700-2006)的规定。=2\*ROMANII.拼接波形梁的螺栓和连接栓采用防盗螺栓和防盗压紧螺母,其技术条件应符合《钢结构用拗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BG3632~3633-2008)的规定。=3\*ROMANIII.托架采用型钢制造,其技术条件应符合《冷弯型钢结构技术标准》(BG6725-2008)的规定。=4\*ROMANIV.镀锌护栏:护栏梁板、端头、立柱、托架、柱帽以及螺栓、螺母、垫圈、垫片等附件均应由热浸镀锌涂层组成。内外涂层其他参数、性能指标应满足《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GB/T18226-2015及相关规范要求。(3)施工=1\*GB3①立柱放样=1\*ROMANI.应根据设计文件进行立柱放样,并以涵洞等结构物控制立柱的位置,进行测距定位。=2\*ROMANII.立柱放样时可利用调节板调节间距,并得用分配方法处理间距零头数。=3\*ROMANIII.应调查立柱所在处是否存在地下管线、排水管等设施,或构造物顶部埋土不足的情况。=2\*GB3②立柱安装=1\*ROMANI.立柱安装应与设计文件相符,并与公路线形相协调。=2\*ROMANII.立柱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得损坏立柱端部。=3\*ROMANIII.立柱安装就位后,其水平方和竖直方向应形成平顺的线形。=4\*ROMANIV.护栏渐变段及端部的立柱,应按设计规定的位置进行安装。=3\*GB3③波形梁安装=1\*ROMANI.护栏板应通过拼接螺栓相互连接成纵向横梁,并由连接螺栓固定于托架上。护栏板拼接方向应与行车方向一致,拼接螺栓必须采用高强螺栓。=2\*ROMANII.立柱间距不规则时,可利用调节板、梁进行调节,不得采用现场切割护栏板的方法。=3\*ROMANIII.所有的连接螺栓及拼接螺栓应在护栏的线形达到规定要求时才能拧紧,终拧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波形梁护栏板连接螺栓及拼接螺栓的终拧扭矩规定值螺栓类型螺栓直径(mm)扭矩值(N.m)普通螺栓M1660~68M2095~102M22163~170高强螺栓315~430=4\*GB3④柱帽、托架及端头安装=1\*ROMANI.托架应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于护栏板和立柱之间,在拧紧连接螺栓前应调整托架、托架使其准确就位。=2\*ROMANII.各类护栏端头应通过拼接螺栓与护栏板牢固连接,拼接螺栓必须采用高强螺栓。=5\*GB3⑤反光膜、反光片的设置在护栏立柱上安装反光膜和反光片,间距为8米,所有的端头应粘贴反光膜。1.3.5道口桩道口标柱主要用于主路与支路交叉处,以提示该处为交叉路口。在主路与支路交叉处两侧,各设置2根道口桩。道口标柱中心距土路肩内侧边缘20cm,不应埋设在路基边坡上。道口标柱表面必须按设计图纸要求涂刷红白相间反光油漆,或贴红白相间的反光膜。1.4、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放线前应对沿线导线坐标、水平高程进行复测检查,确保路线及各种结构物放样准确。2)施工时,如沿线导线点、水准点需加密,迁移或重新恢复时,应按《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执行。3)其他未尽事宜,参见相关施工规范。二、路基设计2.1设计依据及规范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部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部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15)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部颁《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部颁《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E5Q-2006)《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2.2技术标准1)设计荷载:公路-Ⅱ级;2)设计洪水频率:1/25。2.3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2.3.1路基设计原则(1)路基工程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路基设计应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引发地质灾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从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防护工程、排水系统以及关键部位路基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3)路基设计宜尽力避免高路堤与深路堑;水浸路段路基边缘标高应充分考虑与设计水位的关系。(4)做好全面调查研究,充分收集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候、地震及已建、改建公路的基础资料,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2.3.2路基横断面布置路基全宽4.5米,其路幅构成为:0.5米(土路肩)+3.5米(行车道)+0.5米(土路肩)。2.3.3加宽、超高方案路基超高绕公路路基中线旋转,最大超高按4%控制。平曲线按小交通流量四级公路II类加宽值。2.4填方路基设计2.4.1一般路基填方边坡设计根据路基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地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并经详细工程地质勘察后确定路基填方边坡坡率。路段内基本上采用路基挖方中的土、石方(I类土除外)填筑,填筑前应清除地表耕植土及植物根。本路段路基填料主要为开挖产生的灰岩、页岩、粘土,路基填方地段地表覆盖层多为厚度不大的粘土,路基基础承载力高、整体稳定性好,填筑材料、地质条件等对路堤建设十分有利。填方边坡高度≤8米时,边坡坡率采用1:1.5;8米<填方边坡高度≤20米时,其上部8.0m高度范围内边坡坡度采用1∶1.5,在8m高变坡处设2m宽平台,平台设3%横坡,8m以下部分边坡坡度采用1∶1.75;填方边坡高度>20米,在20米高变坡处设2~5m宽平台,平台设3%横坡,20米以下采用1:2.0边坡率。2.4.2路堤基底处理路堤在施工前应清除地表植物根茎、耕植土、淤泥,水田或集水洼地地段应开沟、排水、晒干、清淤,设置横向排水碎石盲沟,并做好施工期间的排水工作,在路堤填筑前还应实施地基填前夯实;对基础软土层较厚的填方路段应将软土清除换填、抛石压实、深层排水固结等措施处治。2.5挖方路基设计路堑边坡设计应充分结合边坡的地层岩性、构造裂隙产状与路线关系、岩体风化程度、力学性质和开挖高度等条件,并兼顾地形地貌、土石方平衡等因素,符合新设计理念倡导的设计思维,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同时边坡设计与边坡防护工程紧密结合。自坡脚每10米高为一级开挖,各级之间设置2.0米宽平台,向外倾斜3%,平台上设置平台截水沟。挖方边坡坡率主要依据地质条件确定,全线大部分边坡岩性为泥岩、砂岩。一般泥岩边坡,岩层与路线呈切向坡路段,按照1:0.75~1.0坡率放坡;一般砂岩坡采用坡率为1:0.5~0.75,采用光面爆破后不采用防护措施。顺层路段结合岩层倾角和稳定性状况,采用工程措施或顺层清方。2.6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及填料强度2.6.1路堤填筑(1)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路堤两侧应各超宽填筑30cm,路基填筑完成并稳定后再对边坡进行清理。路堤基底:填前清表土30cm。(2)采用填料应分层摊铺,其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应超过30cm、填石路堤不应超过50cm。(3)台背填料应有良好的透水性和压实性,以砂砾、砾石土和碎石土为宜,碎石土中碎石含量应大于50%。(4)对于沿线灰岩比较丰富路段,采用土石混填路基,路基压实应采用大功率的压路机(功率大于200)与重型压实机具(14T以上)。对下路堤,一般最大粒径40cm,且不宜大于摊铺层厚的2/3,压实层最大厚宜为50~60cm。2.6.2路堤的压实标准及压实度路堤填料压实的标准应根据工程规模、场地大小、填料种类、压实度要求、气候条件、压实机械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采用重型标准,分层压实。(1)路堤的压实标准土质路堤(含土石路堤)压实度标准表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0~30≥95下路床30~80≥95上路堤80~150≥94下路堤150以下≥92零填及路堑路床0~80≥95注:表列压实度数值系指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填石路基的压实标准:填石路堤施工应采大功率的振动压实机具或重型夯实机具,对于不同强度的填石料,压实标准应满足下表要求。施工机具无法达到上述要求时,不能进行填石路堤施工。硬质岩石压实质量控制标准表分区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摊铺层厚(mm)最大粒径(mm)压实干容重(kN/m3)孔隙率(%)上路堤0.80~1.50400层厚2/3≤21.3≯23下路堤>1.50≤500层厚2/3≤21.0≯25中硬(软质)岩石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分区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摊铺层厚(mm)最大粒径(mm)压实干容重(kN/m3)孔隙率(%)上路堤0.80~1.50400层厚2/3由试验确定≯22(21)下路堤>1.50≤500层厚2/3由试验确定≯24(23)(2)路堤与结构物基底的压实路堤基底在填筑前要求进行压实,其具体要求如下:一般路堤基底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压实度(重型)≥90%,高填方路堤基底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压实度≥90%。填挖、半填半挖及新老路基交界处填方一侧的压实度:下路堤93%、上路堤94%、下路床95%、上路床95%。零填及挖方路段,路床范围内压实度不低于95%。填石路堤的紧密程度在规定的深度内,以通过12t以上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试验,当压实层顶面稳定,不再下沉(无轮迹)时,可判为密实状态。挡土墙基底、涵洞基底换填和涵洞、通道基底一侧需回填后的压实度要求达到90%~95%。桥台、涵身台后填方基底和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压实度均应大于95%。2.6.3路基填料强度路基填料强度表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cm)CBR(%)填料最大粒径(cm)上路床0~30610下路床30~80410上路堤80~150315下路堤>1502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6102.7路床顶面验收标准说明由于路面各结构层并不是以弯沉作为唯一控制指标,因此在施工中,应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分别进行质量检验和控制。路面各结构层顶面的弯沉检验值路面结构层各结构层顶面弯沉值(0.01mm)路基≤245土基施工完毕后,均应对其进行顶面弯沉值验收。弯沉检验值为不利季节弯沉检验值。2.8软弱路基处治对于路线通过水田区的路段,则应进行软弱地基处理。软弱地基换填厚度应控制在3m以内,更深层的软弱地基,则应进行特殊工点处治设计。换填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基底换填,采用硬质石料,其岩性特点应表现为强度较高,水稳性较好,如玄武岩、灰岩或硬质砂岩等,粒径15~40cm,饱和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一部分为垫层,采用砂砾石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不含有机质、粘土块和其它有害物质。换填作业顺序为:清表→清除淤泥(淤泥:流塑或软塑状)→分层填石(每层厚为40cm)→用击振力不小于40t的重型压路机碾压→重复(分层填石并碾压)→填石碾压后至原地面→填砂砾石垫层并碾压→正常填筑路堤。2.9路基、路面排水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由路基边沟、圆管边沟、路面排水及桥涵排水组成。本项目排水本着整体考虑、局部设计、排水通畅、兼顾环保的原则来布置。具体尺寸及施工要求详见路基排水详图。(1)路堑边沟路基排水设施应与道路搭接既有排水系统相协调,并确保排水畅通。路基受水冲刷较严重路段,应设置浆砌片石边沟。边沟尺寸采用40×40cm。(2)路堤排水沟路堤排水沟与路基两侧的桥涵进出水口或排水沟相连,路堤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其中排水沟边墙的坡度为1:0.5和1:0.5;排水沟断面尺寸为40cm(底宽)×50m(高),采用M7.5浆砌片石。如与农田排灌沟渠发生冲突,应改移沟渠,并与排水沟或涵洞出水口顺接,以确保公路排水设施与当地农业灌溉设施畅通。2.10取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本项目施工时应根据设计指定的取土场取土或根据业主提供的取土场取土,做好环保工作,避免水土流失和滑坡等病害,弃土场坡度1:1.5。三、路面设计3.1设计依据3.1.1设计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版;(2)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3)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4)部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5)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6)部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7)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15);(8)部颁《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9)部颁《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3.1.2设计标准(1)公路等级:四级II类。(2)路面类型:采用水泥砼路面。(3)设计行车速度:15km/h。(4)水泥路面设计年限:10年。(5)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6)自然区划:沿线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V2区。3.2路面结构设计3.2.1路面结构设计 路面结构及厚度如下:路基路面:20cmC30水泥砼面层。路面总厚度20.0cm。桥面铺装:本次设计采用在C40砼桥面铺装。3.2.2水泥砼面层(1)混合料拌合、运输、摊铺及养生①.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拌合、运输、摊铺及养生,应按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第四章第三节至第四节有关规定办理。②.在浇筑混凝土面层前,应将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基层表面上的浮土杂物予以清除,并进行必要的修整。③.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拌合,其容量应根据摊铺机械的性能、工程量和施工进度配置,混凝土混合料的运输宜采用自卸汽车,当运距较远时,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合料从搅拌机出料后运到铺筑地点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应根据实验室的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并应符合《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的规定。装运混合料的容器不应漏浆并防止离析。出料及铺筑时间的卸料高度不应超过1.5m。④.使用小型机具施工时,模板宜采用钢模板,也可采用质地坚实变形小的木模板。模板应连接牢固、紧密,不允许漏浆,并应按要求的坡度和方向安设。混合料摊铺前应对模板进行全面检查,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⑤.凡不能机械摊铺的区域,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也可用人工摊铺,摊铺应在整个宽度连续进行。中途如因故停工,应设施工缝,摊铺厚度应考虑振实预留高度,采用人工摊铺时,严禁抛掷和耧耙,以防离析。⑥.对混合料的振捣,每一位置的持续时间,应以混合料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出砂浆为准,不宜过振。振捣时应铺以人工找平,并随时检查模板有无下沉、变形或松动。对混合料的振捣,每一位置的持续时间,应以混合料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出砂浆为准,不宜过振。振捣时应铺以人工找平,并随时检查模板有无下沉、变形或松动。⑦.表面平整时,应选用较细的碎(砾)石混合料,严禁用纯砂浆找平。⑧.做面时严禁在混凝土面板上洒水、洒水泥粉,当烈日暴晒或干旱风吹时,宜在遮荫棚下进行。表面抹平后应按图纸要求的表面构造深度沿横坡方向采用机具刻槽,或采用拉槽器、滚动压纹器等合适的工具在混凝土表面沿横向制作纹理,无论何种处理方法,均应保证混凝土路面的抗滑要求。⑨.混凝土板做面完毕,应及时养生,养生应根据现场情况和条件选用湿治养护或喷洒塑料薄膜养护剂等方法,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2)接缝①.横向缩缝横向缩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并符合图纸要求。横向缩缝采用切缝法施工。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6~12Mpa时,可以进行切缝,一般气温在30℃以上时,8~10h切割;气温27℃~30℃时10~12h切割;气温在20℃-27℃时12~20h,最多不超过24h。横向缩缝的切割,必须按设计规范要求的切缝深度进行切割,避免切缝深度不足,引起不规则的断板。②.横向施工缝每天工作结束或浇筑工序中断超过30min混凝土已初凝时,应设置平接横向施工缝。横向施工缝的位置宜与缩缝设计位置吻合,与路面中心线垂直。(3)冬季施工和夏季施工根据当地多年气温资料,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时,水泥混凝土面板的施工应按冬季施工。当混凝土拌合物温度在30℃~35℃时,混凝土板的施工应按夏季施工。冬季施工和夏季施工均应符合《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的有关要求。3.3施工技术要求路面施工,必须按设计要求,严格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15)各条文,质量检查标准应符合《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93〕的规定。3.3.1路面施工前的准备①下承层的检查在修筑底基层以前应对路基进行检查,要确保上路床填料的强度CBR≥6%及压实度≥95%。主要进行以下项目检验:碾压检验:用12~15吨三轮压路机碾压3~4遍,不得有翻浆、弹簧、轮迹等现象,检验频率要求全面、随机。路基强度检验:当取用承载板检验时,每100~200米至少布置一个测点,每个测点在上、下行车道中至少有三个数据。当采用弯沉检验时,每20米至少8个数据,每一评定长度为200~500米。对于承载板检验或实测弯沉值不能满足设计E0值要求时,应找出其周围限界,进行局部处理,直到满足要求。如果采用弯沉检验,作一定数量的承载板与弯沉的对比检验。平整度检验:应每50米一处以上,质量标准应在2cm以内。标高检验:路面施工前应对路基的顶面设计标高进行认真核查,以满足路面设计厚度的要求。②材料与设备检查(1)施工前必须检查各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对经招标程序购进的水泥、集料等重要材料,供货单位必须提交最新检测的正式试验报告,从国外进口的材料应提供该批材料的船运单。对首次使用的集料,应检查生产单位的生产条件、加工机械、覆盖层的清理情况。所有材料都应按规定取样检测,经质量认可后方可订货。(2)各种材料都必须在施工前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不符合规范技术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对各种矿料是以同一料源、同一次购入并运至生产现场的相同规格材料为一“批”。材料试样的取样数量与频度按现行试验规程的规定进行。(3)工程开始前,必须对材料的存放场地、防雨和排水措施进行确认,不符合规范要求时材料不得进场。进场的各种材料的来源、品种、质量应与招标及提供的样品一致,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严禁使用。(4)施工前应对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进行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精度等进行认真检查、标定,并得到监理的认可。(5)正式开工前,各种原材料的试验结果,及据此进行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设计结果,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业主及监理提出正式报告,待取得正式认可后,方可使用。3.4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1)路基土石方开挖时,采用爆破开挖时应做好安全警示措施,严禁放大炮,掏脚开挖,应自上而下逐层开挖;岩质地段边坡开挖时做好光面爆破,保证坡面美观;需要防护路段,应边开挖边防护,减少边坡次生灾害。(2)填方路基填筑时,应先做好清表及基底压实,根据填料类型分层摊铺分层压实;填筑材料及调料粒径必须满足施工规范要求;高填方路基应尽早安排施工,确保不少于6个月的工后沉降期。(3)挡土墙施工时,首先应保证基底承载力及襟边宽度满足设计要求,如果实际地形及地质与设计不吻合时,如果差异较大应通知设计院变更方案;如差异较小,通过调整挡土墙尺寸后能够满足实际要求时,可由监理业主酌情处理并知会设计院。四、交叉设计4.1平面交叉设计本项目共设平交口2处。起点K0+000与既有通组公路平面交叉,通组公路路基宽度4.5m,交叉口范围内本项目线位和被交叉道路均位于直线段上。本交叉口为Y型交叉,采用加铺转角方式,左右转弯半径分别为R1=10m、R2=20m。(2)终点K0+429.139与既有通组公路平面交叉,通组公路路基宽度4.5m,交叉口范围内本项目线位和被交叉道路均位于直线段上。本交叉口为T型交叉,采用加铺转角方式,左右转弯半径分别为R1=10m、R2=10m。4.2其他工程说明平面交叉内路基、路面及排水工程、涵洞、交通工程等见相关各专业文件及说明。4.3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放样时应核对桩号位置,需要适当调整时应会同设计、监理单位解决。(2)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注意交叉口周围的景观美化。(3)施工前认真阅读设计文件,并对其中每一个数据均应进行核实,如发现有出入之处,应及时同设计单位联系。(4)未尽事宜要求施工时严格按照部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标准执行。(5)平交口路基两侧25~30m范围内,视距三角区内植物不高于1.2m。五、涵洞5.1主要技术标准(1)设计荷载:公路-Ⅱ级。(2)设计洪水频率:涵洞1/25。(3)涵洞宽度:涵洞与路基同宽。5.2主要技术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JTGD60-2015)。(3)《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4)《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2231-01-2020)。(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该项目全线共设涵洞2道,新建1-Φ0.75米钢筋砼涵洞12米/2道。全线涵洞均为满足路基路面排水、沟谷排放汇水、灌溉而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就地取材,方便施工,降低工程造价为原则。进出口分别采用八字墙、一字护坡、跌水井、急流槽、开沟等形式。涵洞基底一般置于容许承载力满足要求的地基上,局部过湿土层或承载力不足路段,可采用换填砂砾石结合片石挤淤等措施处理。5.3涵洞设计5.3.1涵洞设计要点(1)涵洞洞身应根据地形、地质情况,洞口型式根据涵洞功能并结合地形情况采用了一字墙及跌水井等。(2)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按无压力式和半压力式管涵设计,出水口为自由堰流。(3)钢筋混凝土圆管涵设计采用容许应力、极限应力两种方法分别对截面进行应力与裂缝计算。(4)活载计算理论:管涵按刚性管节计算即不考虑管节的变形,也不考虑管顶土柱和周围填土间的摩擦力,采用角度分布法计算,半无限弹性体理论核算。(5)涵洞管节配筋按纯弯板断面分析,采用双向配筋管壁设置内外圈两层钢筋并根据管径大小区别配用不同等级的钢筋,管节配筋由裂缝控制设计。(6)管涵管节分标准管节和调整长度用的辅助管节。标准管节长1.0m,辅助管节长0.5m。(7)管节接头构造分两种;一种为节间缝隙用沥青浸过的麻絮填塞,外面圈裹两道满涂热沥青的油毛毡;另一种为节间缝隙用一圈八层防水布组成,经热沥青胶合的纸板绑带包上。5.3.2主要材料(1)水泥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2)钢材:钢筋技术条件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499-2008的规定。(3)钢筋砼圆管涵材料。(4)砼圆管采用预制C30砼。(5)基础、一字墙墙身、基础采用现浇C20砼。(6)洞口基础、墙身、铺底均采用M7.5浆砌片(卵)石。(7)片石材料标号≥MU30。5.4施工注意事项(1)涵洞施工中特别应重视涵位,特别是农用灌溉沟渠,应做好原有沟渠各种资料收集,使进出口与原沟渠接顺,施工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涵位。(2)当涵洞基础均置于承载力较低的土层中或部分置于土层中时,为确保涵洞基底有足够的承载力,且避免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施工阶段中应根据软基的处治情况,具体落实换填位置后,采用砂砾石对基底作换填处理。(3)涵洞施工前应先复测涵洞两侧原沟渠标高,基础开挖时应首先改移原排水沟及农灌沟,确保施工中农灌和排水沟渠水流畅通。(4)涵台台背回填材料用透水性较好的砂砾石或碎石土,分层填筑压实,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压实度不小于96%。(5)管节在对头拼接时,填塞缝隙的麻筋,上半圈应从外往里填塞,下半圈应从里往外填塞。(6)管节在预制、运输、存放时,应注意轻放,堆放的底面应平整,必要时铺设5~10cm砂垫层,使受力均匀,以免管节开裂。(7)施工时,必须注意管涵的全长与管节的配置及端墙位置的准确,对斜交管涵应首先配置两端的斜管节,其余按标准管节和调整管节配置,为避免放样时的误差,可将一端洞口端墙于管节安装完毕后,再进行砌筑(浇筑)。(8)涵洞全长范围内,每隔4~6m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宽2cm,沉降缝的设置应与涵管方向平行。(9)施工时,管顶填土厚度小于0.5m时,应禁止车辆从涵管上通行。(10)涵洞进出口与路基挡防工程相接时,应采取同步施工,若洞口处有悬空部份,应采用干砌片石砌筑密实,其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11)由于全段路基纵横向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际贸易销售合同范本完整版
- 2024版工程居间工程分包合同2篇
- 应届生实习合同
- 演出场地租赁合同
- 2024年度城市供水供电供热建设与运营合同2篇
- 2024年上半年计生工作总结(3篇)
- 缪含2024年度离婚后涉及的知识产权许可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婚恋平台用户行为调查与数据分析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合同
- 《工程造价案例》课件
- 国开(浙江)2024年秋《中国建筑史(本)》形考作业1-4答案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SOP
- 五年级美术上册《画画美丽的自然景色》教案
- Q∕GDW 11514-2021 变电站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检测规范
- 市心血管重点专科汇报材料
- 机械零件轴测图精品
- 英语《花木兰》短剧剧本
-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施工要求及调试
- 基于PLC的燃油锅炉控制系统设计毕设设计说明书论文
- 小学生垃圾分类(全)(课堂PPT)
- 保险公司绩效考核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