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第第页关于刘盛兰事迹心得五篇★刘盛兰事迹心得感悟
眼前好像还晃动着那倔强的背影,耳畔好像还回荡着那震撼人心的话语,我努力在脑海中追寻他的脚印,却不曾发觉自己的眼前已是一片模糊……
如今的刘盛兰已步入耄耋,在邻居的眼中,他不仅是落后的,更是不行理喻的。这个挤在一间一贫如洗的小屋中牵强度日的老人,却用自己辛辛苦苦捡破烂挣来的钱资助了近100名同学,总额竟高达10万多元!在这个惊人的数字背后,老人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一脚深一脚浅地捡回别人丢弃的瓶罐与菜叶。打开他家的碗柜,里边只有硬成石块的馒头与陈年的八宝粥。“其实那些菜也能吃的。”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满满的都是盼望。老人又是那么的富有,斑驳的墙壁上挂满了照片,这是谁那是谁,这些受他捐助的孩子们,他记得比什么都清晰,那一张张笑脸,构成了他心中最美的风景线。
在当今这个连“扶不扶”都成犯难题的社会中,不少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丝毫不去关怀身边的人的冷暖,甚至还会干出些损人利己的事。这些,无疑都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日渐疏远,使往昔互帮互助、友好和谐的气氛不复存在。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开头通过自己的善举一点点感化身边的人,刘盛兰老人正是他们中的一位,他用自己微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全部中华儿女的心,悄悄地诠释着人间大爱。我想,作为新世纪的学校生,我们有责任将他的这份爱心传递下去,使这个世界再次洋溢着浓浓的温情。
“老人寄出的一叠叠汇款单,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每个人都应当仔细思索答案。”是的,这份问卷将伴随我一生,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来充实。
★刘盛兰心得体会
“情”与“爱”,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刘盛兰老爷爷让我体会到的一份平凡却沉甸甸的感情,这份简洁却饱含情意的大爱让我折服。他的事迹感染了我们有些麻木的内心,勾起了我澎湃的热血,赐予了我们布满激情的正能量。
刘盛兰老爷爷以平凡一般的身份做着超凡脱俗的大爱奉献。他没有丰厚的收入、没有富有的家境、甚至没有安定的生活,本想在自己的风烛残年、无力行动时,身边能有一个照看自己的人,不至于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抱着这样的初衷,资助行动就这样自然开头了。但是,人的思想觉悟是在不断进步的,当看到更多需要资助的孩子时,刘盛兰老爷爷的大爱之心就自然的爆发了。资助的对象在逐步的扩大,资助的资金也在不断增长。他开头将自己微薄的工资都捐出去,开头节衣缩食“吝啬”自己省下钱来捐助孩子,开头将自己的退休金不断分批捐出,开头蹬着破旧自行车走村串巷捡拾破烂换钱连续捐助„„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私的奉献着自己一生,照亮着别人。为了身处逆境的孩子们,他可以17年不尝肉味、可以从来不添一件新衣、可以不顾形象的去捡破烂、可以苦苦支撑着不进养老院,但不行以看着一个个需要关心的孩子身处逆境而不管,当看到一则则需要救助的报道总是义无反顾的捐出自己的全部,却让自己过着连一般收破烂的都不如,可是他从来不在乎。甚至当自己由于肾病不得不住院时,心里还是惦念着捐资助学的事情,担忧孩子们会因此受到影响。在生命的尾声,刘盛兰老爷爷真正在用生命的每一刻发光发热,让很多的孩子重新点燃生活的盼望,老爷爷深蓝色布袋里一封封饱含感谢之情的回信就是最好的见证,在老爷爷病房中一群群前来感谢他的孩子就是最好的回报。
怀着沉重的心情看完了刘盛兰老爷爷的事迹,许久,我的心里都不能平复,感动佩服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这份沉甸甸的大爱是如此的宏大,撼动我的心灵。颁奖词就是刘盛兰老爷爷的真实写照: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名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全部人都应当思索答案。他用自己最平凡最一般的身躯为他人悄悄地奉献着,用一点一滴的感动为我们折射出了大爱无私的崇仁厚德,为我们的心灵进行了一次神圣的洗礼,为我们上了布满教育意义的一课,让我们动容。
平复这份感动,回来自身,突然发觉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在自己小的时候,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始终过着困难的生活,深切的感受到了贫苦人民的日子有多难受。所以就幻想着,在自己有力量之后,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关心他人,我始终为着这个幻想拼搏努力着。成为了一名老师后,我也在心里始终信守着这个诺言,努力通过自己的教学教育好每一个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关怀着那些需要关心的孩子,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欢乐的成长。当孩子缺学习用品了我会尽力为他补上,当孩子有困难了我会尽力关心,当孩子不舒适了我会准时为他解决„„但是这些都是作为一名老师应当有的最基本的师德,根本就不值一提,我始终以来的幻想也远远不止于此。和刘盛兰老爷爷相比,我没有他那种舍我其谁的大爱之心,没有真正将自己的心灵和生命奉献出来。老爷爷在没有工作、吃不饱穿不暖休息不好甚至身体不好的环境下,还能坚持数十年如一日的捐资助学,这是我们无法做到的大爱之心,让世界都感到暖和。而我,缺少的就是这样一份大爱之心,只存在于自己小小的世界里。我拥有着老师这样一份神圣的职业,却没有将老师应有的博爱之心发扬广阔,没有真正让身边的孩子们过的更加充实无忧。认真回想,这几年在我的身边的确有着很多需要关心的孩子,像家庭贫困的、父母离异的孩子我其实可以更好的关心他们,关心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但是我缺少这份觉悟。我要向刘盛兰老爷爷学习,让自己在工作岗位里奉献自己的力气,将老爷爷这种崇高品质传承下去,让世界更加暖和。同时,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向老爷爷致敬,不管力量大小、不分地位凹凸、不管贫困富有,都靠着自己的良心尽自己的力量去关心身边每一个正处在逆境边缘的他们,伸出你宽厚的大手拉他一把,让彼此拥抱更多的美好,让世界更暖和阳光。
有美才有好,有善就有得,有你才有他,美妙的世界里需要你我他,我们大家手拉手,生活才更美妙。刘盛兰老爷爷的博爱善举就是我们的鲜亮旗帜,为我们传播着社会正能量,是我们应当执着的生活看法,让我们也怀着一颗仁爱之心,传播更多的正能量,为他人的美妙生活添砖加瓦,共筑和谐将来。
★刘盛兰的心得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名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全部人都应当思索答案。”这是”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评比小组给刘盛兰老人的颁奖词。每年一届的“感动中国”人物评比是对每一个中国人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启迪,对于他们的故事,我们在震撼着、感动着,然而,超越平凡的感动,我们当有更理性的思索、当有更铿锵的回响、当给出更令人满足的答案。
做好事不难,难的是长时间做好事”。从1996年开头拾荒助学,18年来刘盛兰老人总计捐款10万多元,资助了100多名同学。“干的是积德行善的事,过的是乞丐一样的生活”,为了完成资助,刘盛兰平日省吃俭用、节衣缩食,靠拾荒维持收入,在这种状况下,少则三五十、多则数千元,他最多同时资助过50多名同学,受资助同学普及全国,“积硅步致千里、汇细流成江海”,刘盛兰老人用自己高尚的灵魂和无私的行动积累起一座令人仰慕的道德高地,谱写出一曲壮美的生命赞歌。
一个朴实的故事,彰显了人间的大爱,我们久久为之感动;一段长期的坚持,表达了一个执著的信念,人们久久为之动容;一颗平凡的良心,映照着人间的暖和,社会在持续赞颂。然而,在感动之余、赞颂之外,我们是否应当有更加理性的思索?我们是否已经积淀了更为深厚的道德力气?我们是否能够将这份感动和赞颂的激情化为日常的行动?正如刘盛兰老人的颁奖词所言“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我们应如何答好这份答卷?是停留于感动还是落实为行动?答案应当是后者。
每个人都是社会整体的一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力与义务,我们在赞颂高尚、唱歌美妙之时,也不能让渡自己的道德选择,不能回避自己的道德担当。“爱人者人恒爱之”那些超越人我之别,彰显人间大爱之人必定得到人们的仰慕和敬重,“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小善为大德,变感动为行动,让爱心、互助的薪火代代相传,超越感动、多一份日常的助人行动和朴实的善念,这当是每个人理性的反思和有力的应答。
有人说,做好事、献爱心是富人的专利、高知的独享,然而,刘盛兰老人的朴实行动和坚决的执著却告知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是爱心的建设者和守护者;每一个平凡的助人行动都是对社会风气的涤荡和正能量的弘扬;每一个平凡的善念都是一般人心中的不绝坚守和坚决信仰。
超越感动,回来行动,“让生活引领生活,平凡提升平凡,盼望点燃盼望”,我们殷切希望着这条道德建设和价值弘扬的民间路径愈走愈宽、愈走愈广。
★刘盛兰事迹心得体会
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一般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看他的人,他开头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同学,也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同学。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洁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同学。刘盛兰始终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同学。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23年8月,由于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旧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忧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盼望。得知老人住院,许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探望他,照看他。
★刘盛兰事迹心得
刘盛兰,1922年诞生,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蚕庄镇柳杭村一位一般的孤寡老人,属于当地分散供给的“五保”老人。199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开头拾荒助学。而受捐助的同学,也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18年来,他总计捐资助学10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同学。
他的生活其实很艰苦:
他只是位一般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把全部积蓄都捐出去后,本来就特别节俭的刘盛兰近18年来几乎都是依靠捡拾别人丢弃在垃圾堆里的蔬菜过活。18年几乎没尝过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住的地方除了一张堆着破旧棉被的炕和几个老箱子外,就剩下积满灰尘的表彰绶带、相框以及摔坏的奖杯,再无他物。但他却能在这贫苦交加的18年里,慷慨地将靠拾荒的全部钱财捐给了全国各地的贫困学子。
虽然如今亲友们时常给他带吃的,但老人还是从不舍得多吃一口。为多点钱捐助同学,刘盛兰甚至始终没进养老院,由于不去养老院,他就可以拿到每年1800元的生活补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个子儿都不剩了,全捐了”。
收入微薄的他,捐助过程可谓及其的力不从心,他对自己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但在给同学捐钱方面却最大方。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23年8月,由于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旧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忧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盼望。
邻居邻居们都觉得,老头子活这些年,到头来还是一无全部,怎么都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干的都是积德事儿,但自己的日子却过得连要饭的都不如。”
但他又何尝不是一个一般人呢,他提及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清华求真书院试题及答案
- 小学阶段必考试题及答案
- 小自考行政管理2024年强化训练试题及答案
- 档案工作年报撰写试题及答案
- 视觉传播设计基础知识简介及试题及答案
- 小自考口碑营销的影响力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商业分析师策略试题及答案
- 全国清华版信息技术小学二年级下册新授课 第1课 与汉字见面-初识智能ABC 教学设计
-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 食品企业诚信经营试题及答案
-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
- 冠心病课件完整版本
-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18年版)
- 申报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量化测评表
- 西方文论概览(第二版)-第七章课件
- 看守所刑事解除委托书
-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问答式复习提纲
- 医疗器械行业并购重组趋势及发展态势分析
-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DL∕T 5776-2018 水平定向钻敷设电力管线技术规定
- 2024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翻译室日语翻译招录1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高频考点、难点(含详细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