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玮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D)。A、详细问题详细分析的方法B、辩证思维的方法C、好用主义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看法是(C)。A、只坚持不发展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参考答案:1、C2、A3、A4、D5、C二、不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E、马克思主义法学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干脆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 B、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E、法国启蒙思想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 D、阶级斗争学说E、剩余价值学说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好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政治立场。C、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志向。E、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A、李大钊理论 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E、“五四”新文化理论参考答案:1、2、3、4、5、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与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详细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相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D)。A、运动的确定性B、本质的可知性C、发展的规律性D、客观实在性3、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B)。A、来源和派生的关系B、普遍和特别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4、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定导致()。A、不行知论B、形而上学C、机械唯物论D、唯心论5、构成人类的存在形式的是(D)。A、实践活动B、相识活动C、价值推断D、审美活动6、只承认确定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形而上学D、客观唯心主义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B)。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C、都是诡辩论观点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8、人类社会物质性的特别标记是(D)。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物质文明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9、《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幡动,争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说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行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0、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有具(D)。A、客观性B、有限性C、可知性D、相对性11、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确定作用的是(B)。A、自然界的进化B、制造和运用工具的劳动C、语言和思维的形成D、脑容量的增加12、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A)。A、庸俗唯物主义B、二元论C、客观唯心主义D、相对主义13、关于意识的作用问题,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D)。A、强调物质的确定作用B、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C、承认意识对物质的依靠性D、不懂得意识的能动作用14、先有工程设计图,然而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B)。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转化为物质C、意识确定物质D、意识创建物质15、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A、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B、承认意识对物质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16、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A)。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记是(C)。A、事物的变更是否快速B、事物的变更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C、事物的变更是否超过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更是否显著18、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C)。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C、事物保持确定质的量的限度D、事物保持确定量的质的限度19、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20、事物内部的确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看(C)。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2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相识和实践统一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统一的观点2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C)。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变更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冲突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23、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D)。A、源泉和动力B、方向和道路C、结构和功能D、形式和状态24、冲突的两种基本属性是(C)。A、对抗性和非对抗性B、普遍性和特别性C、同一性和斗争性D、确定性和相对性25、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冲突的(B)。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普遍性和特别性的关系C、主要冲突和非主要冲突的关系D、冲突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2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D)。A、确定和否定的区分B、确定和否定的联系C、被否定事物的歼灭D、事物的自我否定27、冲突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使(B)。A、冲突双方发生对抗B、旧的冲突统一体分解,新的统一体产生C、冲突双方对立消退D、冲突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28、我国“独立自主、自食其力”方针的理论依据是(C)。A、冲突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B、冲突普遍性和特别性辩证关系原理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D、主要冲突和非主要冲突辩证关系原理29、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A、事物的不断运动B、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联系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0、揭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是(B)。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D、因果规律参考答案:1、A2、D3、B4、D5、A6、B7、B8、D9、D10、D11、B12、A13、D14、B15、C16、A17、C18、C19、A20、C21、A22、C23、D24、C25、B26、D27、B28、C29、D30、B二、不定项选择题:1、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A、物质第一性,精神其次性B、精神是物质的反应C、精神可以正确反映物质D、精神是物质的本原E、精神具有反作用于物质的能动性2、运动和物质不行分,运动是物质的()。A、根本属性B、普遍状态C、主观形式D、存在方式E、唯一特性3、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C、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E、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供应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意识的本质是()。A、人脑的机能B、人脑分泌的特别物质C、“确定观念”的产物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E、人脑中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5、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A、心静自然凉B、审时度势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E、运筹帷握6、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错误思想没有能动作用B、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取决于主观努力程度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要通过实践实现D、意志越坚毅,越能快速实现既定目的E、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必需以敬重客观规律为基础7、时间和空间()。A、与物质运动是不行分的B、具有客观性C、是物质的存在形式D、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E、是确定性和相对性的统一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客观的物质活动C、社会历史活动D、能动的活动E、具有干脆现实性的活动9、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确定和相对的关系B、无条件和有条件的关系C、缘由和结果的关系D、必定和偶然的关系E、普遍和特别的关系1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具有同一性C、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别物质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E、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11、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12、冲突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冲突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冲突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冲突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13、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1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D、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E、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15、冲突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A、相互联系不行分别的联系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C、相对和确定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E、有条件和无条件的关系16、下列事例符合辩证否定的有()。A、“文革”中的“横扫四旧”B、对“文革”造成的恶果拨乱反正C、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D、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E、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17、冲突特别性原理的指导意义是()。A、科学地深化地相识事物的基础B、把握一切艺术形式共性的客观依据C、揭示事物发展的永恒性的动身点D、反映事物的普遍本质的立足点E、正确地解决冲突的关键18、下列说法符合辩证法的有()。A、白马非马B、物极必反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D、胡子眉毛一把抓E、失败是成功之母19、冲突普遍性和特别性的关系是()。A、共性和特性的关系B、确定和相对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相互联结不行分割的关系E、在确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20、下列论断是对冲突概念的理解和表述的有()。A、反者道之动B、无独必有对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万物“皆各有耦”E、白马非马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其次章: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相识的本质是主体对()。A、人的心敏捷动的反省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2、辩证唯物主义相识论是()。A、反映论B、先验论C、可知论D、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行知论的对立C、阅历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4、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相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5、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确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6、一种相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A、能否满意人的须要B、能与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7、感性相识和理性相识统一的基础是()。A、感性材料B、相识能动性C、社会实践D、客观规律8、真理的确定性是指它的()。A、永恒性B、不变性C、终极性D、客观性9、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A、实践是人的主观活动B、真理本身具有不确定性C、不是全部真理都能被实践检验D、详细的历史的实践总带有确定的局限性10、感性相识的局限性在于()。A、它是不行靠的B、它是理性相识的基础C、它和理性相识是相互渗透的D、它是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11、实践是相识的来源,这表明()。A、一切学问归根究竟来自实践B、个人学问都来自干脆实践C、没有必要学习间接阅历D、只有通过干脆阅历才能学到学问12、“真理和谬误的确定对立,只是在特别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这观点是()。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13、辩证唯物主义相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对立统一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D、实践观点14、真理是()。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看法B、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C、客观事物与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D、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15、唯心主义相识论都是()。A、反映论B、先验论C、可知论D、不行知论1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根本的缘由是因为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B、社会历史性C、自觉能动性D、干脆现实性17、“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A.人的阅历是推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干脆阅历比间接阅历更重要C.感性相识高于理性相识D.人民群众的干脆阅历即实践是相识的重要基础18、“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其次性的B、精神的力气可以变成物质的力气C、精神的力气可以代替物质的力气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19、将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料将来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创建出来。”从相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活对我们的启示是()。A、相识总是滞后于实战B、实践是相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相识D、实践与相识是合一的20、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视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打算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视察B、人们在相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阅历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考答案:1、C2、D3、D4、D5、D6、D7、C8、D9、D10、D11、A12、A13、D14、C15、B16、D17、D18、B19、C20、B二、不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相识论认为,相识的辩证过程是()。A、从相对真理到确定真理的发展B、从间接阅历到干脆阅历的转化C、实践—相识—实践的无限循环D、从抽象到详细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E、从感性相识到理性相识,再从理性相识到实践2、“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确定的因素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真理和谬误是相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D、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E、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特别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确定的意义3、割裂感性相识和理性相识的统一会导致()。A、唯理论B、诡辩论C、阅历论D、反映论E、宿命论4、人类已经取得的任何一项真理,都是()。A、确定“真理长河”中的一个成份B、无穷的确定真理的一个环节C、过去实践业已达到的相识成果D、进一步迈向确定真理的起点E、是相识过程的一个个承前启后的中间站5、辩证唯物主义相识论认为()。A、相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B、世界是可以相识的C、相识的基础是实践D、相识是思维对存在的无止境的接近E、相识是曲折反复的过程6、唯物主义相识论都是()。A、反映论B、能动的反映论C、先验论D、可知论E、不行知论7、做工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说明()。A、书本学问是不重要的B、上级指示和决议作为行动的依据C、要事事取得干脆阅历D、一切要从实际动身E、实践对相识具有确定作用8、理性相识回到实践的重大意义在于()。A、检验和发展理性相识B、发挥理性相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变精神力气为物质力气D、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E、推动实践的进一步发展9、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详细的”。这一思想可理解为()。A、真理是详细生动的形象B、真理的形成不须要抽象概括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D、真理有其适用的详细范围和条件E、真理体现了主观相识和客观实践的详细的历史的统一10、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是指()。A、真理被推翻,为错误所代替B、错误本身变成了真理C、对真理的运用超出了它适用的范围D、把真理的某一方面加以片面夸大E、错误是真理的先导11、实践对相识的确定作用表现为实践是()。A、相识的主体B、相识发展的动力C、相识的目的D、检验相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E、相识的来源12、马克思主义相识论与唯心主义相识论的区分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相识的对象C、相识起源于阅历D、社会实践是相识的基础E、相识发展的辩证过程13、“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A、唯心主义阅历论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唯我主义者D、反理性主义观点E、承认主观能动性和辩证观点14、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调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相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相识是感性相识的基础D、已有的相识影响感觉活动E、意识建构相识对象15、真理和谬误是()。A、主观对客观的反映B、相比较而存在的C、相斗争而发展的D、没有本质区分的E、在确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ABD.15、第三章:人类社会与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是()。A、是否承认个人的作用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运动的特别性3、历史唯物论的根本动身点是()。A、阶级和阶级斗争史 B、生产力确定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 D、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4、社会运动的物质担当者是()。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 B、社会基本冲突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推动社会的进步阶级5、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A、物质生产发展史 B、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发展史C、理性思维发展史 D、思想关系发展史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指()。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7、确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A、社会的上层建筑 B、人口因素C、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8、社会形态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9、地理环境是()。A、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B、社会发展的确定力气C、社会变革的根本缘由 D、与社会存在和发展无关的因素10、经济基础是()。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C、全部生产关系的总和 D、确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11、人们的思想、动机、目的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们()。A、是否理论化、系统化 B、是否在确定历史阶段上得到传播C、是否被人们所接受 D、是否反映事物发展规律与其要求12、“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A、人是探讨社会历史的动身点 B、人们自己创建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方面是由人自己确定的 D、人的自我保存和历史的原动力13、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主要是()。A、劳动者的素养B、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C、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D、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14、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16、生产力的主导因素是()。A、劳动对象B、生产工具C、劳动者D、生产管理17、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政党B、国家政权C、法律D、哲学18、国家的实质是()。A、阶级调和的机关B、为全民服务的机关C、正义、公正和社会组织D、统治阶级进行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19、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能起促进作用,是因为()。A、它不完全受详细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B、它有相对独立性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D、它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0、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记是()。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B、产品安排形式C、交换关系D、生产资料全部制性质21、阶级划分的根本标准是()。A、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以与由此造成的不同的经济地位B、安排形式以与多寡C、在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D、人们的政治看法和立场22、阶级的实质是()。A、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分工B、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生产资料C、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D、由法律规定或认可的具有确定特权和专利的集团23、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确定力气是()。A、国家政治权力B、天才人物的创建C、社会生产力D、阶级斗争24、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25、阶级斗争是()。A、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D、阶级社会发展的干脆动力26、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阶级斗争B、社会基本冲突C、科学技术D、精神文明2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途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这说明()。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规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确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28、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A、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B、安排的不均C、思想观点的根本分歧D、政治立场的迥然不同29、社会革命根源在于()。A、贫困B、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C、社会基本冲突的尖锐化D、人口多30、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建者,最根本的缘由在于()。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参考答案:1、D2、C3、D4、C5、A6、C7、D8、D9、A10、D11、D12、B13、C14、B15、C16、C17、B18、D19、D20、D21、A22、C23、C24、C25、D26、B27、C28、A29、C30、B二、不定项选择题1、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没有()。A、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B、考察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缘由C、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D、揭示人民群众创建历史的作用E、发觉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认为宏大人物的“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的观点属于()。A、历史唯物论B、英雄史观C、宿命论D、唯意志论E、历史唯心论3、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它()。A、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发展的自然前提B、供应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C、制约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D、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E、是社会发展的确定力气4、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A、确定数量的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B、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历史活动的担当者C、人口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D、人口的作用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E、人口不是社会发展的确定力气5、人类社会是一个浩大而困难的动态系统,其基本结构有()。A、家庭结构B、民族结构C、社会意识结构D、社会物质经济结构E、社会政治结构6、生产工具是()。A、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B、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C、凝聚着科学技术的成果D、生产力中唯一起作用的要素E、经济基础中的确定要素7、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A、国体确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B、国体相同,政体可以不同C、同一国体可以实行任何政体D、国体有阶级性,政体没有阶级性E、政体影响国体的巩固和发展8、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C、艺术D、宗教和哲学E、自然科学9、下列哪些制度、设施与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领域()。A、清真寺B、《红楼梦》C、化工厂D、生产资料全部制E、《企业破产法》10、下列哪些精神产品是经济基础的最集中、最干脆的反映()。A、《本草纲目》B、《国家与革命》C、《反杜林论》D、《企业法》E、《西游记》11、社会意识依靠于社会存在,表现在()。A、社会意识被动地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D、在阶级社会中,同社会经济基础有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形式有显明的阶级性E、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它是统治与被统治的社会关系的反映。12、社会革命的本义指政治革命,它是()。A、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转变B、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C、阶级社会发展和社会更替的确定性环节D、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E、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手里转到另一个阶级手里13、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A、他们是历史事务的干脆参加者、策划者、指挥者B、他们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和完成历史任务的组织者C、他们是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者D、他们能变更历史发展的趋势E、他们是社会发展的确定力气14、党的群众路途的理论基础有()。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确定性力气的原理B、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建历史的原理C、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相识论D、群众的看法和要求都必需遵从的观点E、实践、相识、再实践、再相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相识总规律1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A、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因B、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C、社会发展的干脆动力D、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E、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1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A、生产力的发展必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更B、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形式C、生产力必需在确定的生产关系中存在D、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E、生产关系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17、生产力对社会的确定作用表现在()。A、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前提和基础B、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建立的C、生产力的变更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变更和发展D、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确定力气E、生产力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唯一起作用的力气18、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它()。A、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解除对立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D、确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E、确定经济基础的变更1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建者,这是因为()。A、杰出人物对创建历史没有作用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宝的创建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确定力气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建者E、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宝的创建者20、历史上“民为贵”的思想是()。A、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观点B、典型的英雄史观的观点C、进步的思想,但仍属于英雄史观D、英雄史观中较重视群众作用的观点E、具有折衷主义性质的历史观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自然经济是一种以()为特征的经济形式。A、自给自足B、社会分工C、交换为目的D、生产资料私有制2、商品的二因素,是()。A、运用价值和价格B、价值和交换价值C、运用价值和价值D、价值和价格3、商品的本质属性是()。A、运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4、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A、困难劳动确定的B、详细劳动确定的C、劳动二重性确定的D、抽象劳动确定的5、生产商品的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A、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B、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C、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D、两种不同的劳动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来确定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C、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D、生产某种运用价值的时间来确定7、简洁商品经济的基本冲突是()的冲突。A、运用价值和价值B、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8、货币是()。A、能买到其它一切商品的纸币B、充当等价物的商品C、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9、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A、等价交换B、价格与价值常常相符合C、价格与价值完全一样D、价格与价值背离,并围绕价值波动10、价值规律是()基本规律。A、自然经济B、商品经济C、安排经济D、产品经济11、劳动力商品运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能()。A、创建出新的运用价值B、把劳动力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C、保存生产资料价值D、创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12、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A、详细劳动而增殖B、详细劳动而转移到新产品中C、抽象劳动而增殖D、抽象劳动而转移到新产品中13、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建的全部价值,是()。A、商品价值B、剩余价值C、劳动力自身的价值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14、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A、资本各部分的流通形式不同B、资本各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同的作用C、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D、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15、资本主义全部制的实质()。A、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B、资本家通过等价交换购买雇佣工人的劳动C、全民共同占有雇佣工人劳动产品D、资本家和雇佣工人共同占有剩余价值16、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是()。A、个别资本增大B、社会资本增大C、剩余价值率的提高D、劳动力转化为商品17、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定出现()。A、人口繁殖过多B、技术进步C、相对过剩人口D、生产资料不足18、()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A、资本B、社会劳动C、货币D、剩余价值19、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因是()。A.为扩大再生产B.竞争C.价值规律的作用D.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20、资本积累的规模最终取决于()。A、资本家省吃减用B、资本家的意志C、剩余价值的数量D、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分割的比例21、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是()。A、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C、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D、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22、资本循环的确定性阶段是()。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23、资本的周转速度与()。A、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C、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D、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24、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个阶段是()。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售卖阶段D、劳动阶段25、在相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时,必需区分()。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D、劳动和劳动力26、在产业资本循环中,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资本是()。A、商品资本B、货币资本C、生产资本D、流淌资本27、商品资本的职能是()。A、购买劳动力B、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C、生产剩余价值D、为生产剩余价值打算条件28、探讨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社会资本的实现问题B、国民收入的实现问题C、国民生产总值的实现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29、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呈现出()。A、周期性B、间断性C、协调性D、安排性30、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利己主义B、国家制度C、法律面前人人同等D、主权在民参考答案:1、A2、C3、B4、C5、B6、B7、D8、C9、D10、B11、D12、B13、D14、B15、A16、A17、C18、D19、D20、C21、B22、B23、C24、A25、D26、B27、B28、D29、A30、A二、不定项选择题1、商品价值是()。A、凝聚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C、由抽象劳动形成的D、交换价值的基础E、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2、详细劳动是()。A、特定形式下进行的劳动B、劳动的自然属性C、创建运用价值的劳动D、形成价值的劳动E、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3、商品价值量是()。A、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确定的B、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确定的C、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的D、同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E、由商品的运用价值确定的4、确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凹凸的主要因素有()。A、劳动者的平均娴熟程度B、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水平C、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程度D、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E、自然条件的优劣5、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在发展过程中经验了如下阶段()。A、简洁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的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E、非现金流通形式6、商品的价格()。A、是商品运用价值的货币表现B、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C、与货币的价值量成反比D、与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E、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比7、货币的基本职能有()。A、价值尺度B、贮存手段C、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E、世界货币8、影响商品价格变更的主要因素有()。A、商品的价值B、商品的运用价值C、商品的供求状况D、货币的价值E、货币流通量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主要包括()。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的接受教化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D、劳动者的其他生活费用E、历史和道德的因素10、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最基本方法有()。A、内含扩大再生产B、外延扩大再生产C、确定剩余价值生产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11、超额剩余价值是()。A、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由于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D、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建的E、企业中存在的一种短暂现象12、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要以个别资本增大为前提,个别资本增大的途径是()。A、资本积累B、资本积聚C、资本集中D、银行贷款E、兼并小资本13、剩余价值经过各个剥削集团的分割,转化为()。A、产业利润B、商业利润C、银行利润D、利息E、地租14、资本积累()。A、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B、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财宝C、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D、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E、源泉是剩余价值15、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A、生产时间的长短B、流通时间的长短C、流淌资本的周转速度D、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E、固定资本和流淌资本的比例16、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对资本价值增殖的影响表现是()。A、剩余价值率的提高B、剩余价值率的降低C、年剩余价值率的提高D、预付资本量的增加E、预付资本量的节约17、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需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是()。A、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空间上的并存性B、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时间上的继起性C、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D、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E、产业资本完成三种职能18、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通过()。A、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交换B、各地区之间的交换C、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D、其次部类内部的交换E、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19、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实行是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国家的()分别由三个权力主体独立行使A、立法权B、行政权C、司法权D、人权E、统治权20、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A、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B、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C、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定形式和环节之一D、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一般规律的思想理论和观念E、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和要求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一、单项选择题1、垄断的形成是()。A、生产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B、自由竞争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C、资本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D、资本集聚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2、二战后垄断组织主要形式是()。A、卡特尔B、辛迪加C、托拉斯D、混合联合企业3、垄断利润是()。A、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B、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全部利润C、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D、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4、垄断价格是指()。A、按商品价值制定的价格B、按商品生产价格制定的价格C、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平均利润的价格D、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垄断利润的价格5、金融资本是()。A、垄断的银行资本B、垄断的工业资本;C、垄断的产业资本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6、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对国民经济统治的基本方式是()。A、人事参加B、人事进入C、进入制D、参加制7、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限制,主要是通过()。A、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B、建立政策询问机构等方式来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C、驾驭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科学教化、文化体育等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D、左右国家的内政外交与社会生活8、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根本缘由是()。A、资本主义基本冲突发展的结果B、凯恩斯理论被广泛理解和运用的结果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作用加强的结果D、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9、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是()。A、国际卡特儿B、国际辛迪加C、国际托拉斯D、国际康采恩10、有关关税贸易政策多边协定的国际组织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世界贸易组织D、关税同盟11、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A、资源配置国际化B、国际贸易自由化C、科学技术现代化D、各国货币一体化12、经济全球化在制度上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是()。A、国际政治一体化B、国际经济一体化C、国内经济一体化D、国内政治一体化13、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A、经济与合作组织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欧洲联盟D、北美自由贸易区14、国际垄断组织和国际垄断同盟对世界经济的调整,从本质上是为了维护()。A、各自国家全体人民的利益B、各自国家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C、参加国全体人民的利益D、参加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1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更的实质是()。A、没有变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B、变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C、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D、为社会主义革命供应干脆的物质前提参考答案:1、A2、D3、C4、D5、D6、D7、A8、A9、A10、C11、A12、B13、C14、B15、A二、不定项选择题1、垄断的条件下竞争的形式有()。A、非垄断企业之间竞争B、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C、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D、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E、垄断组织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2、金融资本形成的途径是()。A、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相互渗透B、垄断的工业资本自己建立银行C、垄断的银行资本创办新企业D、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互派人员兼任要职E、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融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3、垄断是()。A、帝国主义经济的实质B、帝国主义经济的基础C、帝国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D、生产集中的必定结果E、资本主义基本冲突发展的必定结果4、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输出的特点有()。A、跨国公司成为对外干脆投资的主体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之间存在大量的相互投资C、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主要投向于自然资源开发部门和铁路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之间的投资主要投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E、私人对外干脆投资的增长特别快速5、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有()。A、调整总供应和总需求的比例关系B、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C、调整劳资关系D、“反危机”和保持经济增长E、防止通货膨胀和保证“充分就业”6、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整国民经济的主要方式有()。A、实施宏观财政支出B、实施宏观货币政策C、实施社会福利政策D、采纳法律和行政手段E、实行“经济安排化”7、经济全球化本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A、生产的全球化B、贸易的全球化C、金融的全球化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E、分工的全球化8、跨国公司()。A、是对外干脆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大型垄断企业B、从事生产、销售和金融等各种活动C、以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D、是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综合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押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押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2024年DVD视盘机和驱动器光头项目投资申请报告
- 广东开放大学2024年秋《国家安全概论(S)(本专)》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 党员使命意识提升培训协议2024
- 2024新建设工程成本咨询协议范本
- 2024水电开发建设协议范本
- 2024年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计划协议
- 厂房2024年租赁化协议模板
- 保安公司客户满意度调查表
- 课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民法典 婚姻家庭编课件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新)5100字
- 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卡
- 消失模工序工艺作业指导书
-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居民村民委员会
- 老年人能力评定总表(含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老年综合征罹患情况)
- 小学英语期中试卷分析(三篇)
- 系动词公开课 完整版PPT
- 土工击实仪不确定度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