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诵读体悟,探究孤鸿形象。二、知人论世,体会词人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三、比较阅读,感受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及其深远影响。教学过程:一、旧知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元丰六年夜游承天寺的苏轼吗?那个空明澄澈的月夜留下了初到黄州时苏轼的身影,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同一时期的一首词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设计说明:通过回顾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课文《记承天寺夜游》导入,勾连起新知与旧识。本词与《记承天寺夜游》同属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复习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苏轼的处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二、诵读感悟(一)教师范读,学生聆听。(二)学生散读,初步感知。设计说明:通过教师有感情的诵读,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初步理解词意、把握节奏,同时也希望带领学生进入词的情境中去。三、探究孤鸿(一)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中所吟咏的对象是什么?预设:“孤鸿”。(二)孤鸿的“孤”体现在哪里?结合具体词句分析。预设:1.处境之“孤”:“缥缈孤鸿影”可以看出“孤鸿”飘零失群、孤独无依。(生齐读:“缥缈孤鸿影”)2.心理之“孤”:“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可以看出孤鸿惊恐不已,心怀幽怨,却无人知晓。(生齐读:“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三)孤鸿出现的环境有什么特点?“缺月”“疏桐”“漏断”等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预设:寂寞清冷。(指名读“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设计说明:抓住本词吟咏的对象——“孤鸿”入手,结合具体词句分析,从“孤鸿”的处境和心理等角度探究孤鸿的形象,环境描写更衬托孤鸿之“孤”。从这一环节的学习中,由探究孤鸿形象为下面解读幽人形象的环节做好铺垫。四、解读幽人(一)在这寂寞清冷的月夜中,形单影只的仅仅是孤鸿吗?预设:还有“幽人”。(生齐读:“谁见幽人独往来”)(二)“幽人”是幽居之人,也就是词人苏轼。“孤鸿”和苏轼之间是什么关系?预设:“孤鸿”就是苏轼自己。(三)(课件出示背景“乌台诗案”)孤鸿失群,幽人失志。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免死被贬,惊魂未定的其实是苏轼自己。“恨”意为遗憾不满,苏轼为什么而遗憾不满呢?预设:1.没有知己与他志同道合而遗憾。2.因莫须有的罪名获罪而愤懑不平。3.(课件出示背景材料:“苏轼思想”)苏轼受儒家思想影响,是要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但他被贬黄州,无法实现理想抱负,因此感到非常遗憾。(生齐读:“有恨无人省”)设计说明:本环节由“孤鸿”形象引到“幽人”形象,孤鸿即幽人,因此“有恨无人省”的“恨”也是幽人的心理。所谓知人论世,通过补充“苏轼思想”的背景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恨”的多重意蕴,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五、走进苏轼(一)即使处境悲凉,心中幽怨,孤鸿却不栖寒枝,独宿沙洲。孤鸿具有怎样的品质?预设:孤傲、高洁。(二)可是鸿本身就是不栖息在树枝,只栖息在平原上的,这是它们的习性。这里苏轼却写孤鸿有意而为之,这是为何?预设:“寒枝”感觉就像冰冷黑暗的官场,凸显出苏轼像孤鸿一样坚持操守,志趣高洁。苏轼以孤鸿为喻,托物咏怀。即使被贬漂泊无定,即使内心幽怨无人理解,但他仍然坚持操守,更加凸显了他心境的孤独与志趣的高洁,以及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生齐读全词)(三)(课件出示黄州后期的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对比《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的心境有什么变化?预设:《卜算子》中苏轼的心境略显孤独悲凉,而《定风波》中苏轼的心境更加旷达乐观。设计说明:通过“孤鸿”与“幽人”形象的迁移,更进一步读懂苏轼高洁的志趣,以及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并了解本词的手法——托物咏怀。再将苏轼同一时期两首词作进行对比阅读,体会苏轼的心境变化,感受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六、课堂总结读词更是读人。苏轼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成为一种精神象征。贬谪之人无数,唯有苏轼无论处于何种逆境,都能从容面对。苏轼这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影响了后世许多文人。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士大夫的一身傲骨与豁达的胸怀,希望同学们也能从他身上汲取力量,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板书设计: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飘零孤独(处境)孤鸿惊恐幽恨(心理)幽人(苏轼)孤傲高洁(志趣)教学反思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通过古诗词教学让学生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了解并传承中华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的一首词作。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初到黄州时所作,八年级上册学生学习过苏轼同一时期的一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所以在这次的教学中主要通过旧知导入,在多种形式的诵读基础上,力求通过“探究孤鸿、解读幽人、走进苏轼”的环节设计完成对整首词的品析感悟。回顾这次的教学实践,我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一、指导诵读,体会情韵学习古诗词,诵读训练必不可少。古典诗词具有深厚的韵律和音乐性,教材中选编的诗词大都对仗工整、押韵考究,非常适合开展诵读教学。在教学实践中,首先通过教师有感情的范读,帮助学生纠正字音,再由学生散读,初步理解词意、把握节奏,体会词的韵律美。在词句赏析的环节,通过融情入景的诵读教学,加入齐读、指名读等诵读形式,让静止的文字变成跳动的符号,加深学生对文本语言中具体意象的理解,体会词人融入在词中的独特情感。二、创设情境,品读意象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种手段构建出完善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对文本情感的体验和感受。为学生创设适合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深层内涵。而“意象”是诗词的灵魂,也是我们品读诗词的关键。在教学中,通过把握“缺月”“漏断”“疏桐”等意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这是个怎样的夜晚?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通过上述意象的组合,学生很快能体会出环境的寂寞清冷,这更衬托出“孤鸿”之“孤”,由情境进一步引申到孤鸿形象的探究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组织者,要注重以情感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之主动学习,在情境中获得审美愉悦和思想启迪。三、知识迁移,知人论世在本词教学实践中,以探究“孤鸿”形象入手,通过“孤鸿”与“幽人”形象的迁移,将孤鸿与词人形象合二为一。再抓住“有恨无人省”的“恨”(即遗憾不满),回顾《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没有知己与他志同道合而遗憾的知识,通过补充“苏轼思想”的背景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恨”的多重意蕴,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有鉴于苏轼在整个文学史上的特殊性,以及他的人生态度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笔者并没有止于词作本身。而是通过对比阅读苏轼同一时期两首词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体会苏轼的心境变化,感受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达到知人论世的效果,同时希望学生也能从他身上汲取力量,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本次教学实践给了我很多收获体会,同时也有不少遗憾。诗词极具音韵美,在诵读环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获奖公开课:大班美术借形想象画《泡泡乐》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手动液压接线钳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悬挂橡胶减振座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微波组合盒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001
- 2025至2030年中国异戊烷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庐山霉素注射剂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干白酒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工艺掸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工业缝纫机金属复合密封垫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份7月婴幼儿微生物组个性化调理协议
- 与孩子一起成长(家庭教育课件)
- 姬灵羊胚胎多肽口服液课件
- 小学英语《I could eat a horse》优质教学课件
- 22、小便斗-工程建筑类
- 《灭火器维修》GA95-2015(全文)
- 学校学生特异体质调查表
- vmvare虚拟化平台巡检细则和方法
- 市政工程监理规划范本(完整版)
- 法院办公室廉政风险防控责任清单
- 并联高抗中性点小电抗补偿原理分析及参数选择方法
- 水蛭深加工提取天然水蛭素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写作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