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基因突变演示文稿目前一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优选)第一章基因突变目前二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绪论一、什么是微生物遗传学二、微生物遗传学发展简史三、微生物遗传学的主要成就 和研究方法目前三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一、什么是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是遗传学的分支科学,即研究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和变异的关系微生物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目前四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微生物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研究对象
微生物所特有的遗传与变异的本质和规律性。如微生物在子代和亲代之间是如何传递遗传信息的?遗传和变异的分子基础是什么?任务 探讨如何控制微生物的特性,使之朝着人们所需要的方向发展,以便更好地造福人类。目前五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二、微生物遗传学发展简史微生物学发展时期微生物遗传学的奠基和发展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反向遗传学的发展基因组学的发展目前六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微生物学发展时期巴斯德:不同的疾病是由不同微生物引起的,初步建立种的概念。19世纪末,在小麦锈病的研究中发现了生理族,产生了对微生物变异的认识。1907年,在睡眠虫中发现了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1928年,发现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目前七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微生物遗传学的奠基和发展粗糙脉孢菌中营养缺陷型的发现和基因原始功能的研究细菌转化因子的化学鉴定细菌接合和基因重组的发现抗性突变的研究目前八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粗糙脉孢菌中营养缺陷型的发现
和基因原始功能的研究
1941年,Beadle和Tatum用X射线诱变粗糙脉孢菌,获得了大量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在大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因一种酶”的假说。其意义在于:开辟了生化遗传学研究的广阔领域;“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说的提出,促进了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为细菌基因重组的发现奠定了基础。目前九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细菌转化因子的化学鉴定
1928年,Griffith首先发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1933年,Allovay重复了这一试验;1944年,Avery证实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为DNA双螺旋模型的提出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奠定基础。目前十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细菌转化因子的化学鉴定目前十一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细菌接合和基因重组的发现
1946-1947年,Lederberg和Tatum以大肠杆菌K12的两种不同营养缺陷型菌株为材料,发现了细菌的基因重组现象。其重要意义在于:说明生物界遗传规律的普遍性;使得E.coli成为遗传学中研究得最为详尽的生物;导致转导现象、真菌的准性生殖和放线菌的基因重组等现象的发现;为微生物遗传学研究应用于实践开辟了新途径。目前十二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细菌接合目前十三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抗性突变的研究
1943年,Luria和Delbruck进行了著名的波动分析实验,证明细菌的抗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之后,Newcombe的涂布实验和Lederberg的影印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揭开了以E.coli为材料的基因突变的系统研究。目前十四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分子遗传学的发展1953年,Watson和Crick建立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1958年,Meselson和Stahl发现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机制,解开了生物遗传稳定性的奥秘。1960年,Jacob和Monod提出操纵子学说。1965年,大肠杆菌的离体酶系实验证实了三联体遗传密码的存在,揭示了DNA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目前十五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
反向遗传学的发展
Reversegenetics
:
Anapproachwhereaclonedgenewithanunknownfunctionisusedtodisruptthecorrespondingchromosomalgenetoexaminetheresultingphenotype.1972年,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1973年,杂种质粒导入大肠杆菌;1977年,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目前十六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基因组学的发展1990年,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和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NIH)向美国国会提交美国人类基因组计划联合项目的5年计划,被称为“生命科学阿波罗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15年进程开始。在2000年6月26日由美国总统克林顿与英国首相布莱尔联合宣布完成,这一天也因此成为人类历史上“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天”。目前十七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三、微生物遗传学的主要成就
和研究方法微生物遗传学的主要成就微生物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的优越性微生物遗传学研究方法目前十八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微生物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的优越性世代时间短,可以迅速获得多个个体;可以进行纯培养;能在已知化学成分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容易检出生化突变株;多数微生物是单倍体细胞,无隐性突变;生化方面的研究较为充分。目前十九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微生物遗传学研究方法取得各种突变型:作为遗传标记;分析遗传控制。选择性培养的方法。应用各种微生物独具的特性:四分子分析、接合转移。微生物学研究方法和生化研究方法。目前二十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第一章基因突变 突变(mutation)是基本的遗传学过程,研究突变是遗传学的主要课题。基因突变为基因定位和研究基因的作用提供了材料,它也是研究诱变育种和癌变发生的理论基础。目前二十一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核外遗传物质改变(线粒体、质粒的变化)变异核遗传物质改变染色体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整倍性改变异倍性改变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广义)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狭义)微生物遗传物质变异的方式目前二十二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一、突变类型按突变表现型,可分为形态突变、生理生化突变、抗性突变、致死突变等;按遗传物质结构的改变,可分为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按突变发生的方式,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目前二十三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一)突变的表现型形态突变型:是指发生细胞形态变化或菌落形态改变的突变型。生理生化突变型:包括糖分解能力、营养要求、代谢产物生产能力、温度敏感型等。其中以营养缺陷型和温度敏感突变型最为常见和有用。抗性突变型:包括耐药性、噬菌体抗性、对紫外线的抗性等。致病性突变:毒性产生能力和表面抗原的变化。致死突变:由于基因突变而造成个体死亡。条件致死突变:在某一条件下呈致死效应,另一条件下无致死效应。目前二十四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二)染色体畸变
是一些不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而在染色体上有较大范围结构改变的变异,是由于DNA(或RNA)的片断缺失、重复或重排而造成染色体异常的突变。包括:易位: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部分相连的现象。包括单向易位和相互易位。倒位:一个染色体上的某一部分以颠倒的顺序出现在原来的位置。缺失:染色体上丢失一个或多个片段。重复:在一条染色体上增加了一段染色体片段,使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重复出现。目前二十五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二十六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二十七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二十八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三)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相应基因上的DNA链中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对的改变,也称为点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染色体DNA上某一给定位置的碱基多态性。
SNP: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Definedregionsofthegenomewheretherearetwoormorenucleotidevariations,eachwith1%orgreaterprevalenceinthepopulation.SNPscanbeusedasgeneticorphysicalmarkers.目前二十九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三十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三十一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移码突变及其回复目前三十二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三十三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三十四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三十五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三十六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三十七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二、基因符号命名规则
1966年,M.Demerec等提出了一套大肠杆菌基因命名规则,其要点是:每个基因座位用3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这3个字母为代表这一基因特性的英文单词的前3个字母。有些基因特性要用2个或多个英文单词表示,则一般选取各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如rpl表示ribosomeproteinlarge基因。有同一表型效应的不同基因突变可以在3个字母后加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lacZ、lacY、lacA。目前三十八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二、基因符号命名规则
由同一基因内不同位点的突变所引起的同一表型效应,可用基因符号后面所加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如lacA6、lacA23表示lacA基因不同位点的突变。
当染色体上存在缺失时,可用△表示,缺失部分放在△后的括号中。例如,△(lac,pro)表示从乳糖发酵基因到脯氨酸基因这一段染色体上发生了突变。
目前三十九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人类基因符号命名规则基因符号应为大写的拉丁字母或大写的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的组合。基因符号为了有使用的价值应尽可能地简洁,而且不要试图它包含一个基因所有的已知信息。理想的符号应不超过6个字符。基因符号在书写时应用斜体或加下划线,但在目录中例外。新的基因符号不能与已存在的基因符号重复。基因符号的第一个字符必须是字母,随后的字符可以是字母或字母与数字的组合。基因符号在书写时应在同一行,不允许在基因符号中使用上标或下标。目前四十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目前四十一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三、突变的机制自发突变:
微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以约为10-7的频率发生突变。
Spontaneousmutation:
Amutationthatoccurswithoutknownexposuretoamutagen.
诱发突变
(InducedMutations):运用各种外部的诱变因子(如辐射和各种化学诱变剂等)处理细胞,使DNA的结构发生改变而导致突变。
目前四十二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一)自发突变自发突变的非适应性自发突变的机制突变的热点目前四十三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自发突变的非适应性
三个经典的试验证实了自发突变的非适应性:波动试验(fluctuationtest)涂布试验(platespread)影印试验(replicaplating)目前四十四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波动试验(fluctuationtest)目前四十五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波动试验(fluctuationtest)又称彷徨试验、变量试验实验证明抗噬菌体突变体的出现与接触噬菌体无关,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此实验根据统计学原理设计:取对噬菌体敏感的大肠杆菌悬液(103/毫升)分别装入甲、乙两只试管内,每管10毫升。甲管中的菌液再分装50支小试管中,每管0.2毫升,保温24~36小时,及时把各小管的菌液分别倒在涂有噬菌体的平板上,经培养后,对各平板上出现的抗噬菌体的菌落计数;乙管中的菌液不分装,先保温24~36小时后才分成50份,加到同样涂有噬菌体的平板上,培养后分别对各平板上出现的抗性菌落计数。结果发现:来自甲管的50个平板中,各平板间菌落数相差甚大;乙管的菌落数则基本相同。这表明大肠杆菌对噬菌体的抗性来自基因突变,这种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接触相应的噬菌体之前,由细胞在分裂过程中自发地、随机地产生。来自甲管的许多平板上不出现抗性菌落,是由于在接触噬菌体前没有发生过突变;在有的平板上可能出现几百个菌落,那是由于突变发生得较早,同时也说明某一性状的突变与环境因素不相对应。此试验亦用于证明抗药性突变的出现与接触药物无关。目前四十六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涂布试验
涂布试验是1949年Newcombe设计的试验。其方法简便、易行。要点是:选用对T1噬菌体敏感的E.coli菌株,以相等数目(5×104个/皿)涂布于12个平板上,在5h培养后(约繁殖了12.3代),平板上长出了大量微菌落(每一面落约含5300个细菌)。取6个平板用涂布器均习涂布—遍,6个不涂布,然后同时喷上等量T1噬菌体。培养后分别计算各平板上的抗噬菌体菌落数。发现,涂布过的一组中,共长出抗性菌落353个,要比未经涂布过的(仅28个菌落)高得多。因为在接触噬菌体之前,抗性突变体已经出现并分裂了数次,重新涂布会把它们分散开各自成菌落。故说明了抗性突变是发生在未接触噬菌体之前。目前四十七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影印培养(replicaplating)试验--1952年,Lederberg夫妇设计了一种更为巧妙的影印培养法,直接证明了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与相应的环境因素毫不相关的论点。所谓影印培养法,实质上是使在一系列培养皿的相同位置上能出现相同菌落的一种接种培养方法。其基本过程是:把长有许多菌落(可多达数百个)的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灭菌丝绒布的木圆柱(直径略小于培养皿)上,然后可把这一“印章”上的细菌一一接种到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待培养后,对各皿相同位置上的菌落作对比后,就可选出适当的突变型。据报道,用这种方法,可把母平板上10~20%的细菌转移到绒布上,并可利用它接种8个子培养皿。因此,通过影印培养法,可以从在非选择性条件下生长的细菌群体中,分离出各种类型的突变种。目前四十八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目前四十九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结果证明:突变完全是自发地随即地产生的,与环境无关。
环境(噬菌体和链霉素)只起到甄别作用(选择作用)。大致方法是:首先把大量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K12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平板(1)的表面,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选择性培养基平板(3)上。影印的作用可保证这3个平板上所生长的菌落的亲缘和相对位置保持严格的对应性。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对培养皿(2)和(3)进行比较,就可在平板(2)的相应位置上找到平板(3)上那几个抗性菌落的“孪生兄弟”。然后把平板(2)中最明显的一个部位上的菌落(实际上是许多菌落)挑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涂布在平板(5)上,并重复以上各步骤。上述同一过程几经重复后,只要涂上越来越少的原菌液至相当于平板(1)的培养皿(5)和(9)中,就可出现越来越多的抗性菌落,最后甚至可以得到完全纯的抗性菌群体。由此可知,原始的链霉素敏感菌株只通过(1)→(2)→(4)→(5)→(6)→(8)→(9)→(10)→(12)的移种和选择序列,就可在根本未接触链霉素的情况下,筛选出大量的抗链霉素的菌株。目前五十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影印试验(replicaplating)目前五十一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自发突变的机制DNA复制过程中偶尔发生错误。
DNA复制的忠实性(fidelity): 校读系统(errers-editing); 错配修复系统(mismatchrepair)。DNA复制过程中因碱基的互变异构造成的自发转换。5-甲基胞嘧啶(5-MeC)的变构。目前五十二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碱基的互变异构目前五十三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五十四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5-甲基胞嘧啶(5-MeC)的变构目前五十五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突变的热点(hotspot)一个基因中突变率特别高的位点称为热点。近年来,运用DNA序列分析技术,已获知突变热点的分子基础。DNA核苷酸序列的重复5-甲基胞嘧啶(5-MeC)目前五十六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二)诱发突变诱变剂(Mutagen):
Achemicalorphysicalagentthatincreasesthefrequencyofmutation,usuallybydirectlydamagingtheDNA.碱基类似物诱变剂化学诱变剂射线ya啶类物质增变基因目前五十七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碱基类似物诱变剂诱变机制目前五十八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化学诱变剂诱变机制目前五十九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烷基化试剂诱变机制目前六十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脱氨基试剂诱变机制目前六十一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化学诱变剂诱变机制
亚硝基化合物中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G或NTG)是一种诱变作用特别强的诱变剂,称为超诱变剂。由于NTG主要诱发复制叉附近的基因突变,所以用NTG处理细菌,往往可得到多重突变株。目前六十二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射线的诱变机制直接作用:损伤DNA的骨架,造成断裂。 如波长254nm的紫外线最易被嘌呤和嘧啶碱基所吸收,使DNA分子上的相邻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引起DNA分子的扭曲而影响正常转录和复制,导致诱变和死亡。间接作用:照射后产生过氧化氢和游离基的继发反应。目前六十三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紫外线诱变机制目前六十四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
ya啶类物质诱变机制目前六十五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增变基因(mutatorgene)所谓增变基因就是指能够促使其他基因提高突变率的突变基因。Mutatorgene:
Amutantgenewhichincreasesthefrequencyofmutationinothergenes.MutationsingenesresponsibleforDNArepairtypicallyhaveamutatorphenotype.目前六十六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常见的增变基因目前六十七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四、突变的回复突变型重新获得野生型表型的过程称为突变的回复。Reversion: Anymutationthatrestoresthewild-typephenotypeofamutant.目前六十八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目前六十九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回复突变的检测把突变型培养在基本培养基上,也会出现少数菌落,叫做回复突变子。有些突变难以检测到它们的回复突变:双重突变缺失突变目前七十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回复突变的种类
按回复突变是不是出现在原来的位点上可分成两种:回复突变出现在原来的位点上,恢复野生型的基因顺序。
Backmutation: AreversioneventwhichrestorestheoriginalDNAsequence.回复突变不出现在原来的位点上,而在另一位点上,称为第二位点突变或抑制突变。
Suppressormutation Amutationthatrestores,partiallyorcompletely,thelossoffunctioncausedbyanothermutation.目前七十一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回复突变的种类目前七十二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抑制突变的类型基因内抑制突变移码突变引起的回复突变错义突变引起的回复突变基因间抑制突变基因抑制:指的是第二个基因的突变消除或抑制一个突变株的表型。Suppression:
Therestoration(orpartialrestoration)ofawild-typephenotypebyasecondmutation.
目前七十三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七十四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基因内抑制突变目前七十五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基因间抑制突变SuppressortRNA:
AmutanttRNAthatrecognizesastopcodoninsteadofthecodonforthecognateaminoacid.错义突变的基因抑制无义突变的基因抑制移码突变的基因抑制目前七十六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针对移码突变的基因内抑制
大肠杆菌噬菌体T4经吖啶类染料处理后可以得到一对核苷酸减少(或增加)的rⅡ基因的移码突变型。
在这一对核苷酸不改变的情况下,附近位置上另一对核苷酸的增加(或减少)能使表型恢复正常(见遗传密码),这便是针对移码突变的基因内抑制,抑制基因本身也常是移码突变型。针对无义突变的基因内抑制
密码子AAG代表赖氨酸,由于置换突变而成为无义密码子UAG时,翻译便到此停止而带来突变型表型。在第一对核苷酸不改变的情况下,由于第三对核苷酸的改变而使密码子成为UAC时,便在这位置上出现酪氨酸并使翻译正常进行。只要由赖氨酸改变为酪氨酸不影响这一基因产物的活性,表型便得以恢复。这是针对无义突变的基因内抑制。目前七十七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基因间抑制通过代谢补偿的基因间抑制假定某一基因突变使一种蛋白质变为容易为另一物质所抑制,因而使野生型表型不能出现,再假定另一基因发生突变后这抑制物不再产生,那么后一突变基因便是前一突变基因的抑制基因。假定某一突变基因使某一代谢产物不能形成,再假定另一突变基因使同一代谢产物由另一途径合成,那么它也是前一突变基因的抑制基因。如果某一代谢中间产物具有某种表型效应,假定第一个突变基因中断了这一中间产物以后的代谢途径而使中间产物积累,再假定另一突变基因使中间产物出现以前的代谢途径中断,那么它也成为前一突变基因的抑制基因。例如粗糙脉孢菌的腺嘌呤缺陷型(adenineless,ade)35203产生一种由腺核苷酸合成的代谢中间产物转变来的紫色色素(见图)。在这一基因不发生回复突变的情况下,另外三个腺嘌呤缺陷型27663、28610、44411中的任何一个都抑制紫色色素的产生而恢复了野生型的不产色素这一性状。对于突变型35203的产生紫色色素这一性状来讲,突变基因27663、28610、44411都是它的抑制基因。目前七十八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通过翻译校正的基因间抑制某些由置换突变产生的无义突变型,可以由于相应的突变型转运核糖核酸(tRNA)的校正作用而恢复正常的表型。例如酪氨酸密码子是UAC,酪氨酸tRNA反密码子是AUG。置换突变使UAC变为无义密码子UAG后翻译便到此停止。如果酪氨酸tRNA基因发生突变而使它的反密码子由AUG变为AUC,这一反密码子便能识别无义密码子UAG,可是它的3′端上仍然携带着酪氨酸。因此这一突变型tRNA能使无义突变密码子位置上照常出现酪氨酸而使翻译正常进行。这里酪氨酸tRNA的突变基因便是前一无义突变型的抑制基因。目前七十九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实际上任何一个突变型只要它和野生型只有一对核苷酸的差别,都可以由相应的tRNA基因突变型的校正作用而恢复野生型表型。抑制基因的专一性和表型效应各种抑制基因的作用可以有不同的专一性。果蝇的毛翅抑制基因Su-Hw除了抑制毛翅以外,对于分叉刚毛(bifid,bi),翅脉中断(cubitusinterruptus,ciD)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星眼抑制基因则只对星眼突变(star,S)有抑制作用。脉孢菌的紫色腺嘌呤缺陷型的抑制基因只抑制该突变型的紫色表型而不抑制对于腺嘌呤的需要这一表型。琥珀突变型抑制基因的抑制作用针对无义密码子UAG,而不论这一无义突变发生在哪一基因中,所以它又称为超抑制基因。相反地,许多抑制基因的作用是座位专一的,它能抑制某一突变基因的表型,不论突变发生在这基因的哪一位点。某些抑制基因的作用则是位点专一的,它对被抑制基因的抑制作用只限于某些位点上的突变。例如大肠杆菌的突变型dnaAts是在高温中不能复制DNA的突变型。rpoB是它的抑制基因,每一个rpoB突变只抑制某一些位点发生突变的dnaAts突变型,而不抑制同一基因的某些其他位点的突变型。一般认为位点专一性是由于抑制基因与被抑制基因所编码的两种蛋白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只限于某些相对应的部位的缘故。某些抑制基因能够抑制许多突变基因的表型,例如琥珀突变型抑制基因。相反地,一个基因的表型也可以被几个不同的抑制基因所抑制,例如脉孢菌紫色腺嘌呤缺陷型至少有三个抑制基因。目前八十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十七点某些抑制基因本身并没有表型效应,例如果蝇的毛翅抑制基因。某些抑制基因本身具有突变型表型效应,例如大肠杆菌的色氨酸合成酶A亚基基因的突变型A446对于另一个A亚基突变型A46是抑制基因,A46对A446来讲也是抑制基因。脉孢菌的紫色腺嘌呤缺陷型的几个抑制基因本身也都是腺嘌呤缺陷型。大肠杆菌中由于tRNA基因发生突变的抑制基因则虽然没有一般的突变型表型,可是普遍地降低生活力。抑制基因或是隐性的,或是显性的。在细菌等单倍体生物中,不论抑制基因是隐性或显性,往往可以从被它抑制的突变型──假的回复体中发现。这些假的回复体和野生型杂交的子代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出现原来的突变型;相反地,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均苯四甲酸二酐产业前景趋势展望及投资战略决策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发动机轴承橡胶模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未来发展动向预测报告
- 2024年生态修复工程用草种采购合同
- 2024年生态旅游区门面房买卖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版地下水开采合同3篇
- 2024年珠宝首饰租赁协议2篇
- 2024年企事业单位食堂餐饮承包合同及员工餐饮健康促进3篇
- 2018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考核试题(综合卷)
- 2024年标准离婚股权分割合同模板版B版
- 2025年深圳从业资格证货运模拟考试下载
- Unit 7单元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Unit 6 My sweet hom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
- 北师大版教案正比例函数案例分析
- 行政文秘笔试题
-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外来食料作物传播史》精美课件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学期 期末模拟测试卷(湘教版)
- 职业素质养成(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红楼梦》第5课时: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教学教学设计)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下册)
- 【新教材】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第1-6章全册教案设计
- 天津2024年天津市应急管理局招聘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专职技术检查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 工业物联网(IIoT)行业发展全景调研与投资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